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杜少陵五律众家集评『 3 』


秦州雜詩二十首

滿目悲生事,因人作遠遊。遲迴度隴怯,浩蕩及①關愁。水落魚龍②夜,山空④鳥鼠③秋。西征問烽火,心折此淹留。

按:① 一作入 ② 汧水出小隴山,東北流成淵,名魚龍水 ③ 鳥鼠同穴,故名,在渭源縣西 ④ 一作通

集评:

《韵语阳秋》:

近时论诗者,皆谓偶对不切,则失之粗;太切,则失之俗。如江西诗让所作、虑失之俗也;则往往不甚对,是亦一偏之见尔。老杜《江陵》诗“地利西通蜀,天文北照秦。”《秦州》诗云:“水落鱼龙夜,山空鸟鼠秋”……如此之类、可谓对偶太切矣,又何俗乎?

《唐诗归》:

钟云:清壮时幻(“水落”句下)。

《杜臆》:

游须因人,而亦无专主之人,故有“迟回”、“浩荡”之语;所有怯且愁者,因吐蕃未靖,西征之烽火未息也,首尾相应。……“鱼龙”、“鸟鼠”固属地名,而借为景物之用,不即不离,妙不容言,真化工笔也。

《义门读书记》:

茫茫奔窜,如鱼龙之失所;碌碌因人,等鸟鼠之同穴:借山川点化。……变文属对,见满目无非兵象。起下“烽火”句,言秦州仍不可久留耳(“水落”二句下)。

《柳南随笔》:

李安溪云:凡诗以虚涵两意为妙,如杜《秦州杂诗》:“水落鱼龙夜,山空鸟鼠秋”两句,夜则水落鱼龙,秋则山空鸟鼠,一说也:鱼龙之夜,故闻水落;鸟鼠之秋,故见山空,又一说也。……盖两意归于一意,而著语以虚涵取巧,诗家法也。

《唐诗别裁》:

鱼龙川,鸟鼠谷,皆秦地。

《读杜心解》:

起联字字清彻。“生事”而曰:“满 目悲”,为世知己可知……三、四,萦前透后,开摆非常。不独来路艰难,而“问路”之神已摄。五、六,乃贴秦州。……(结句)着一“问”字,觉一路惊惶,姑就此栖托矣。

《唐诗近体》:

意极哀顿,气则浑涵,自是诸篇缘起,盖少陵弃官游秦,情非得已,身世之感,一寓于诗。此首顿结,自见本意。

以下資料來源未詳:

1)秦州:今甘肃省天水县,是唐代西北边防要地。(2)凤林:县名,今甘肃省临夏县附近。(3)鱼海:今宁夏阿拉善额鲁特部。(4)候火:烽火。(5)悬军:深入敌境的孤军。幕井:军队用的水井。(6)北庭:北庭大都护府。(7)飞将:西汉时飞将军李广。(8)筑坛:指任命将领戍边。刘邦曾筑坛拜韩信为大将军,故云。

 

其二

秦州山①北寺,勝跡②隗囂宮。苔蘚山門古③,丹青野殿空。月明垂葉露,雲逐渡溪風。清渭無情極,愁時獨向東。

按:① 一作城 ② 一作傳是 ③ 一作故

集评:

《瀛奎律髓》:

此诗晚唐人声调一同。五、六极天下之工,第七句天生此语。

《唐诗品汇》:

范德机云:渭水无情而知东向,为臣子有人性而不知尊王之义。此子美愁时便有取于水也。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赵云龙曰:中联不推敲而自工致(“苔藓”四句下)。蒋一梅曰:炼来语遒劲。周珽曰:少陵又有《秦州杂诗》一章,与此同体。此以“城北寺”起兴,通篇咏寺以见志;彼以鼓角起兴,通篇咏鼓角以寓情:丰神警语,各有深致。

《义门读书记》:

言一身不能随渭水而东,故反怨其无情也(“清谓”句下)。

《瀛奎律髓汇评》:

纪昀:晚唐人那得此神骨?巧班:落句秦州结。李光垣:“山”字复。

《絸斋诗谈》:

《秦州杂诗》:“月明垂叶露”,学其深细。“云逐渡溪风”,学其圆活。“清渭无情极,愁时独向东”,是推结法。

 

其三

州圖領同谷,驛道出流沙。降虜兼千帳,居人有萬家。馬驕珠①汗落,胡舞白蹄③斜②。年少臨洮子④,西來亦自誇。

按:① 一作朱 ② 白題國,以白堊其首,舞則頭偏,故云 ③ 一作題 ④ 一作至

集评:

《杜臆》:

“降虏兼千帐”,而居人止方家,则虏多血民少矣;故“马骄”、“胡舞”,气势强盛。

《唐宋诗醇》:

五、六入喻,笔意幽细:结极悲凉。

《读杜心解》:

此志地界、土俗。“同谷”领于本州,故曰“领”……盖言地当冲要,所以羌民杂处也。而俗近蕃风,但见骄悍成刁,亦重地矣。

《杜诗镜铨》:

三章总写秦州形势。

 

其四

鼓角緣邊郡,川原欲夜時。秋聽殷地發,風散入雲悲。抱葉寒蟬靜,歸來①獨鳥遲。萬方②聲一概,吾道竟何之。

按:① 一作山 ② 一作年

集评:

《后村诗话》:

《听角》篇云:“万方声一概,吾道竞何之?”听角者多矣,孰知此言之悲哉!

《杜臆》:

鼓角声悲,故蝉为之静,鸟为之迟,亦以自寓。

《义门读书记》:

“寒蝉静”,不敢言也;“独鸟迟”,不敢息也。故下有“何之”句(“抱叶”二句下)。

《杜诗详注》:

“殷地”、“入云”,承“鼓角”;“蝉静”、“鸟迟”,承“夜时”。末因边郡而及万方,则所慨于身巨者深矣。

《唐诗近体》:

五、六入喻,笔意幽细。结极悲凉,言时急武事,吾道将何施耶!

《读杜心解》:

“夜”,曰“秋”,曰“风”,都为边声托出凄苦。五、六,兴起“何之”,结意更悲:本因避乱而来,到此仍无宁宇,是无处安身。

《杜诗镜铨》:

上句见声之深入,此句见声之高举(“秋听殷地发”二句下

 

 

其五

南使宜天馬,由來萬匹強。浮雲連陣沒,秋草徧①山長。聞說真龍種,仍殘②老驌驦。哀鳴思戰鬬,逈立向蒼蒼。

按:① 一作滿 ② 一作空餘

集评:

《义门读书记》:

此叹时危市骏,独在所遗,老弃遐荒也(“闻说”二句下)。

《杜诗详注》:

借天马以喻意。良马阵没,秋草徒长,伤邺城军溃。

《唐诗别裁》:

伏枥咬鸣,隐然自寓。

《读杜心解》:

七、八,乃因神马而思建功。只就马说,壮心自露。

《杜诗镜铨》:

借伤马致慨。

 

 其七

引用典故:刺樓蘭屬國歸

莽莽萬重山,孤城山①谷間。無風雲出塞,不夜月臨關。屬國歸何晚,樓蘭斬未還。煙塵獨②長望,衰颯正摧③顏。

按:① 一作石 ② 一作一 ③ 一作催

集评: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赵云龙曰:寄意深远。

《杜臆》:

时吐蕃作乱,征西上卒,络绎出塞;出则虽无风而烟尘随以去,故云“无风云出塞”。边关入夜,人烟阒寂。白沙如雪;兼之秋冬草枯木脱,虽夜不黑,常如有月,故云“不夜月临关”。非目见不能描写如此。

《义门读书记》:

“独长望”(“莽莽”句下)。

《诗辩坻》:

皆人称老杜字法如“碧知湖外草、红见海东云”,句法如“无风云出塞,不夜月临关。”余谓此等皆杜句字之露巧者,浑读不妨大雅。拈出示人,将开恶道。

《杜诗详注》:

山多,故无风而云常出塞;城迥,故不夜而月先临关;二句写出阴云惨淡,月色凄凉景象。

《絸斋诗谈》:

“无风云出塞,不夜月临关”,(句中)二字一逗,三字一逗:下申上法。

《唐宋诗醇》:

气调苍深。

《唐诗别裁》:

起手壁立万仞(“莽莽”二句下)。奇景偶然写出。或以“无风”“不夜”为地名,不但穿凿,亦令杜诗无味。

《读杜心解》:

忧吐蕃之不庭也。一、二,身所处。三、四,警绝。一片忧边心事,随风飘去,随月照著矣。……“长望”、“摧颜”,忧何时解!

《说诗晬语》:

起手贵突兀。王右丞“风劲角弓鸣”,杜工部“莽莽万里山”、“带甲满天地”,岑嘉州“送客飞鸟外”等篇,直疑高山坠石,不知其来,令人惊绝。

《杜诗镜铨》:

吴昌祺云:如雕鹗盘空,雄健自喜。

《闻鹤轩初盛唐近体读本》:

陈德公曰:苍莽之笔,前四尤历,足征雄分。评:三、四,独辟之句,正以无所缘籍乃成奇迥。

 

其一十二

山頭南①郭寺,水號北流泉。老樹空庭得,清渠一邑傳。秋花危石底,晚景臥鐘邊②。俯仰悲身世,溪風爲颯③然。

按:① 一作東 ② 一作前 ③ 一作肅

集评:

《杜臆》:

“秋花”、“晚景”一联,自况身世之穷,故承以“俯仰悲身世”。

《义门读书记》:

予尝入泉林寿圣寺亲见此景,乃叹为工(“秋花”一联下)。

《杜诗详注》:

邑藉清渠之传注,承水;花掩危石,影落卧钟,以况己之穷巷,故下有俯仰身世之感。

《唐诗近体》:

《秦州》诗忧愤悱侧,都非文人伎俩,即“归山独鸟迟”、“老树空庭得”二语,亦令人搁笔。

《杜诗镜铨》:

写废寺如画(“秋花”二句下)。

《闻鹤轩初盛唐近体读本》:

四分承首,二,可谓整密。五、六亦是老作意,语不同直置。结笔有生势,不肯衰细;“卧钟边”取映第一句。

 

其一十八

地僻秋將盡,山高客①未歸。塞雲多斷續,邊日少光輝。警急烽常報,傳聞②檄屢飛。西戎外甥國,何得迕③天威。

按:① 一作夜 ② 一作聲 ③ 一作近

集评:

《杜臆》:

“西戎外甥国,何得近(“迕”一作“近”)天威”,戎本无亲,时方内寇,而下语浑含得体。

《义门读书记》:

“秋”,又形容得“高”字出(“塞云”一联下)。

《杜诗详注》:

客秦而优吐蕃也。上四,记边秋苦景;下四,言边警可危。

《读杜心解》:

一、二,就谷中写;三、四,引到边塞;五、六,落出烽檄;七、八、点明吐蕃,妙在逐层拓出。……须知此处渐近收局,故就寓中再将世事兜裹,所谓规重矩叠者也。

 

其二十

引用典故:一枝應門有兒鴛行

唐堯真自聖,野老復何知。曬藥能無婦,應門幸①有兒。藏書聞禹穴,讀記憶②仇池。爲報鴛行舊,鷦鷯在一枝

按:① 一作亦 ② 一作悟

集评:

《杜臆》:

“野老复何知”,有决绝长往之意矣。时携子,故有颔联……因“鹪鹩”故用“鸳行”,用字之巧。

《义门读书记》:

应(第一首)发端“悲生事”(“晒药”二句下)。应“此淹留”,叹当时同在两省者,竟任一老之播弃也(“为报”二句下)。

《读杜心解》:

其二十,为通局总结。首联言圣主自宁国步,野人何用杞忧,结完悲世等篇。中四,言偕隐亦既有人,探奇聊可遂志,结完藏身等篇。末正与首篇“心折淹留”相应。

《杜诗镜铨》:

末章慨世不见用,而羁栖异地也。为二十首总结。

以下總評

《后村诗话》:

《秦州》五言二十首,内云……唐人游边之作,数十篇中间有三数篇,一篇中间有一、二联可采;若此二十篇,山川、城郭之异,土地风气所宜,开卷一览,尽在是矣。网山《送蕲帅》云:“杜陵诗卷是图经”,岂不信然!

《杜臆》:

此二十首皆秦州地方,故总云《秦州杂诗》。……首作云“因人”,“鸳行侣”正与相照。

《唐宋诗醇》:

题曰《杂诗》,所感非一事,其作非一时,盖甫弃官游秦,情非得已,身世之感,一寓于诗,即事命意,触景成文,或系于国,或系于己,要以达其性情则一。然其遇弥困,而思则弥深;其心益苦,而言则益工;纵出横飞,涵今茹古。昔人谓其秦州以后,律法尤精,盖所遇有以激发之也。学者求其本源之所在而参时世以观之,庶有以窥其藩篱耳。

《读杜心解》:

详结联,知此二十首故是入秦以来,详揭行踪心事、投寄中朝朋旧者。通盘布置,用代书笺,体裁自宜浑成。若云杂诗无伦次,则以后《天河》、《初月》等篇,皆杂诗也,何不统入于此?

《说诗晬语》:

(诗)又有随所兴触,一章一意,分观错杂,总述累累。射洪《感遇》、太白《古风》、子美《秦州杂诗》之类是也。

《杜诗镜铨》:

张上若云:是诗二十首,首章叙来秦之由,其馀皆至秦所见所闻也:或游览,或感怀,或即事;间有带慨河北处,亦由本地触发。大约在西言西,反复于吐蕃之骄横,使节之络绎,无能为朝庭效一筹者,结以唐尧自圣,无须野人,惟有以家事付之妇与儿、此身访道探奇。穷愁卒岁、寄语诸友,无复有立朝之望矣。公之志可知也。

 

月夜憶舍弟

戍鼓斷人行,秋邊①一雁聲。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有弟皆分散②,無家問死生。寄書長不避③,況乃未休兵

按:① 一作邊秋 ② 一作羈旅 ③ 一作達

集评:

《诗人玉屑》:

杜子美善于用故事及常语,多离析或颠倒其句而用之,盖如此则语崚而体健,意亦深稳矣(《麈史》)。如“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之类是也。

《李杜诗选》:

此二句(按指“露从”一联)妙绝古今矣,原其始从江淹《别赋》“明月白露”一句四字翻作十字,而精神如此,《文选》真母头哉。

《唐诗归》:

钟云:只说境,含情往复不可言(“露从”二句下)。),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刘辰翁曰:浅浅语使人愁。周珽曰:……结联所谓“人稀不到,兵在见何由”也。征战不已,道路阻隔,音书杳莫,存亡难保,伤心断肠之语。令人读不能终篇。

《杜臆》:

“一雁声”便是忆弟。对明月而忆弟,觉露增其白,伹月不如故乡之明,忆在故乡兄弟故也,盖情异而景为之变也。

《瀛奎律髓汇评》:

何义门;“戍鼓”兴“未休兵”。“一雁”兴“寄书”。五、六,正拈忆弟。纪昀:平正之中,自饶情致。无名氏(乙):句句转。“戍鼓”是领句,突接“雁声”妙。

《絸斋诗谈》: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若作“雁一声”,便浅俗;“一雁声”便沉雄。诗之贵炼,只在字法颠倒间便定。

《读杜心解》:

上四,突然而来,若不为弟者,精神乃字字忆弟、句里有魂也。……不曰“月傍”,而曰“月是”,便使两地皆悬。

《杜诗镜铨》:

凄楚不堪多读。起突兀(“戍鼓”二句下)。

 

 

東樓

引用典故:河源

萬里流沙道,西征②過北①門。但④添新③戰骨,不返舊征⑤魂。樓角臨風迥,城陰帶水⑥昏。傳聲看驛使,送節河源

按:① 一作此 ② 一作行,一作征西 ③ 一作征 ④ 一作俱 ⑤ 一作死生 ⑥ 一作雨

集评:

《杜臆》:

乃秦州城楼也。……征西无功,故有下句。……“节”而云“送”,有刺。

《杜诗详注》:

“楼角”、“城阴”写出高寒阴惨景色。

《唐宋诗醇》:

亦目前语耳,征战之苦,言之何其惨也!

《读杜心解》:

通首先远而近,故有阔势。先往事而后今事,益见可悲:盖言昔之去者无还矣,今去者又去,其谓之何!

《杜诗镜铨》:

蒋云:括尽唐人征戍佳话(“似添”二句下)。又添衬惨句(“城阴”句下)。

《闻鹤轩初盛唐近体读本》:

评:前四述往事,是空际语,后半方书所见。五、六仍是景联。入事止一结耳,而伤时意旨已足,乃知前四章法之工。

 

 

寓目

一縣蒲萄熟,秋山苜蓿多。關雲常帶雨,塞水不成河。羌女輕①烽燧,胡兒制②駱駝。自傷遲暮眼,喪亂飽經過。

按:① 一作搖 ② 一作掣

集评:

《杜臆》:

前六句,皆其目之所寓,而末伤丧乱之未已也。……羌女喜乱,胡儿贾勇,皆乱象也,故触目而伤心。

《杜诗详注》:

首联,物产之异;次联,地气之殊;三联,人性之悍;渐说到边塞可忧处,故有“丧乱经过”之慨,谓之不堪再逢伤乱也。杨德周曰:“关云常带雨,塞水不成河”、“谷暗非关雨,枫丹不为霜”,皆字字可思。

《唐宋诗醇》:

朱鹤龄曰:肖与“州图领同谷”一首参看。关塞无阻,羌胡杂居,乃世变之深可虑者,公故感而叹之。

 

 

遣懷

愁眼看霜露,寒城菊自花。天風隨斷柳,客淚墮清①笳。水淨樓②陰直,山昏塞日斜。夜來歸鳥盡,啼殺後棲鴉。

按:① 一作晴 ② 一作城

集评:

《韵语阳秋》:

老杜寄身于兵戈骚屑之中,感时对物,则悲伤系之。……故作诗多用一“自”字。……《遣怀》诗云:“愁眼看霜露,寒城菊自花。”……言人情对景,自有悲喜,而初不能累无情之物也。

《杜臆》:

此诗因时事伤怀,而强为排遣,故兴起于寒城之菊……“客泪”、“山昏”二句,根“霜露”来,正其苦怀;而“天风”、“水净”二句,根“菊花来,正其借以自遣者。……忠爱结自衷曲,景物取之目前,触景伤心,情生景会,沉着痛快,列之《三百》而无愧者。

《义门读书记》:

历乱无端,全似《风》《骚》,岂得以起承转合求之?

《杜诗详注》:

此边塞凄凉,触景伤怀,而借诗以遣之。句句是咏景,句句是言情,说到酸心滲骨处,读之令人欲涕。顾注:结联即“上林无限树,不借一枝栖”之意,盖叹卜居无地也。

《唐宋诗醇》:

风景不殊,举目有山河之异,结以比语豁出,不嫌于尽。

《读杜心解》:

“愁眼”二字,提出“怀”字,以下皆欲即景遣之也。顾云:却句句不能遣。

 

 

即事

題注:乾元二年,回紇從郭子儀戰相州,不利,奔還西京。四月,回紇死,欲以寧國公主殉葬,因無子得歸。

聞道花門破,和親事却非。人憐漢公主,生得渡河歸。秋思拋雲髻①,腰支勝②寶衣。羣兇猶索戰,回首意多違。

按:① 一作鬢 ② 一作賸

集评:

《杜臆》:

和亲作俑于汉,而历代遵为御戎之策,公却非之,盖验诸已事也。结语正发其意。

《义门读书记》:

和亲本冀以纾国难,岂知公主复归,群凶犹炽,至是始悟其非,不已徒贻社稷之耻乎(“和亲”句下)。

《杜诗详注》:

鹤注:诗云“人怜汉公主,生得渡河归”,谓宁国公主乾元二年八月丙辰自回纥归。当是其年作。

《读杜心解》:

《留花门》诗云:“公主歌黄鹄”,方出降之始,不敢斥言其非也。至是卒归恩断,失策见矣,故叹之。

《杜诗镜铨》:

三、四系直下格。又,公诗每不拘对偶

 

 

擣衣

亦知戍不返,秋至拭清砧。已近苦①寒月,況經②長別心。寧辭擣熨③倦,一寄塞垣深。用盡閨中力,君聽空外音。

按:① 一作暮 ② 一作驚 ③ 一作衣

集评:

《唐诗解》:

赵子常曰:用“音”字会一诗之意。

《唐风定》:

瘦硬沉深,风味与诸家敻别。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周珽曰:此诗因闻砧而托捣衣戍妇之辞,曰“亦知”,曰“已近”、“况经”,曰“宁辞”、“一寄”,通篇俱用虚字播弄描写,何等宛转呜咽!

《唐诗归》:

钟云:二语一字不及捣衣,掩题思之,却字字是捣衣,以情与景映出事来,笔端深妙!“久客得无泪?故妻难及晨”,亦是此法(“巳近”二句下)。谭云:余尝爱此二语,与右丞“别后同明月,君应听子规”,皆以其涵蓄渊永意出纸外,而王语之渊永以清,此语之渊永以厚,不可不察(末二句下)。

《杜臆》:

起句代作戍妇之辞,悲甚。“苦寒”、“长别”,起下“捣衣”有力。

《而庵说唐诗》:

“捣衣”名篇,此首前解写捣衣人之苦心,后解做捣衣,却又用虚逆法,绝不粘“捣衣”二字,妙作也。此首妙在下“戍不返”三字,使人读去,眼泪迸出也。通首精神结聚在“亦知”二字上,起用虚字,却如此有力,真大家数作也。

《义门读书记》:

如泣如诉,前四语俱在题前落脉。“深”字能与“不返”二字呼应(“一寄”句下)。

《杜诗详注》:

三、四承首句,五、六承次句。七承五、六,仍应“拭清砧”;八承三、四,仍应“戍不返”。分之,则各有条绪,合之则一气贯通:此杜律所以独至也。

《絸斋诗谈》:

前六句只说心事,而景自在:末用闻者评论,精神加一倍。写捣衣之心,字字成血,此方是沉著。“已近苦寒月”四句,挑剔法,一气如话。

《唐诗归折衷》:

敬夫云:中有砧声,凄然入耳(“已近”句下)。

《唐诗笺注》:

通首妙在数虛字一气团结,曲而弥挚。

《唐宋诗醇》:

铿然清响,亭皋叶下,陇首云飞,故当逊其真至。张远曰:王湾诗:“风响传声不到君”,即此末句意,但蕴藉不如耳。

《唐诗别裁》:

通首代戍妇之辞,一气旋折,全以神行。

《读杜心解》:

上四,俱在题前领意;赶至五、六,才以落题为点题,却仍是凌架过去。虽两字明点,实不曾着纸也,结联乃咏叹法。

《杜诗镜铨》:

邵云:起语悲甚(‘亦知’二句下)。刘须溪曰:此晚唐所竭力彷佛之者。

《唐诗观澜集》:

玲珑蕴藉,两擅其长。孰谓少陵不足于妙悟耶?

《唐诗绳尺》:

前篇犹可入手,此见公之独步。

《唐宋诗举要》:

此句已截去无数语而出之,故觉开口便凄至动人(“亦知”句下)。吴曰:四十字,一字百转。

 

促織

引用典故:牀下

促織微細,哀音①何動人。草根吟②不穩牀下夜③相親。久客得無淚,放④妻難及晨。悲絲⑤與急管,感激異天真。

按:① 一作聲 ② 一作冷 ③ 一作意 ④ 一作故 ⑤ 一作弦

集评:

《唐诗品汇》:

刘云:结得洒落,更自可悲。

《唐诗归》:

钟云:不似咏物,只如写情,却移用作写情诗不得,可为用虚之法(“久客”二句下)。

《杜臆》:

“促织甚微细,哀音何动人?”问词也。草根,床下,见其微细,客泪妻悲,见其动人;此应“何”字,疋答词也。公诗所以感激人者,正在于此,而借微物以发之;推而人之,虽《咸英》、《韶濩》所以异于俗乐者,亦在于此。

《义门读书记》:

“草根吟不稳”,顶“哀音”,兼“微细”。

《杜诗详注》:

诗到结尾,借物相形。抑彼而扬此,谓之“尊题格”,如咏促织而末引丝管,咏孤雁而末引野鸦是也。

《絸斋诗谈》:

《促织》咏物诸诗,妙在俱以人理待之,或爱惜,或怜之劝之,或戒之壮之。全付造化,一片婆心,绝作绝作!咏物诸作,皆以自己意思,体贴出物理情态,故题小而神全,局大而味长,此之谓作手。“久客得无泪”,初闻之下泪可知,此一面两照之法。写得虫声哀怨,不可使愁人暂听,妙绝文心。

《唐宋诗醇》:

以下六诗(按指《萤火》,《蒹葭》、《苦竹》、《除架》、《废畦》、《夕烽》)全用比兴,《风》诗之草木昆虫。《离骚》之美人香草,此物此志尔。

《读杜心解》:

“哀音”为一诗之主。而曰“不稳”。曰“相亲”,又表出不忍远离、常期相傍意。为“哀音”加意推原,则闻之而悲,在作客被废之人为尤甚。……识得根苗在三、四,则落句不离。音在促织,哀在衷肠;以哀心听之,便派与促织去。《离骚》同旨。

 

螢火

引用典故:臨書卷腐草

幸因腐草出,敢近太陽飛。未足臨書卷,時能點客衣。隨風隔幔小,帶雨傍林微。十月清霜重,飄零何處歸。

集评:

《对床夜语》:

老杜《萤火》诗:“幸因腐草出……飘零何处归?”韩退之云:“朝蝇不须驱,暮蚊不可拍。绳蚊满八区,可尽与相格……凉风九月到,打不见踪迹。”疾恶之意一也。然杜微婉而韩急迫,岂亦目击伾、文辈专恣而恶之耶?

《瀛奎律髓》:

老杜诗集大成,于着题诗无不警策。说者谓此诗“腐草”、“太阳”之句以讥李辅国。凡评诗,政不当如此刻切拘泥。

《唐诗归》:

钟云:安卑之语,代他谦得妙,不啻口出(“未足”二句下)。

《杜臆》:

公因不得君,借萤为喻。……细写苦情,一字一泪”,此诗可与咏《麂》参看。

《义门读书记》:

刺诗仍带悯惜,故味长。起四句四折。实事翻用(“未足”句下)。先写出一层飘零(“随风”二句下)。结更转得有力。“何处归?”与上层“点衣”、“隔幔”、“傍林”,层层呼应(“十月”二句下)。

《瀛奎律髓汇评》:

纪昀:此真通人之论。萤不昼长,“敢”者岂敢也。末句似自寓飘零之意“许印芳:末二语指小人积恶灭身言。措词和婉,有哀怜意,有警醒意,是真诗人之笔。晓岚解为“自寓飘零之感”,与全诗语意不合,未可从也。《萤火》、《房兵曹胡鸟》、《画鹰》、《孤雁》四诗,学者当于传神写意处细心体会,又当观其笔法变化,各出机杼之妙。

《唐诗绳尺》:

大家出来,口语亦自得体。

《筱园诗话》:

少陵《画鹰》、《宛马》之篇,《孤雁》、《萤火》之什,《蕃剑》《捣衣》之作,皆小题咏物诗也。而不废议论,不废体贴,形容仍超超玄著,刻划亦落落大方,神理俱足,情韵遥深,视晚唐、南宋诗人体物,迨如草根虫吟耳。是以知具大手笔,并小诗亦妙绝时人,学者可知所取法。



欢迎个人转发、扩散。公号转载请联系我们。

微信联系:yfzfxsh




乐府之妃豨谁和

 



1   这后花园窣静无边阔,
亭台半倒落;
2   名香叩玉真,受恩无尽,
赏春香还是你旧罗裙。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杜少陵五律众家集评『 8 』
唐诗赏析 秦州杂诗 九
唐诗选译(五)杜审言①《赠苏书记》
唐诗硬笔书法------秦州杂诗
杜甫诗选评
唐宋诗之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