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转载]本人在竹笛学习过程中对中国各竹笛流派特点的见解_老针灸

[转载]本人在竹笛学习过程中对中国各竹笛流派特点的见解

2014-11-12 18:24阅读:235
说起中国竹笛,那可谓是历史悠久了。在原始社会,先民用飞禽的肢骨制成骨笛、骨哨,在狩猎中用于模仿动物的声音,诱捕猎物或发出信号,如1987年5月,在河南省舞阳县城北22公里处的贾湖新石器时代遗址墓葬中,出土了一批骨笛。这一批骨笛长约20多厘米,上有数个音孔,呈土黄色,它们形制固定、制作规范、且具备音阶结构,至今仍可吹奏出旋律。经过测定,这批骨笛有7500—8000年的历史。它们都可以看作是竹笛的祖先。
在唐代,竹笛才加开了膜孔,正是因为笛膜,使竹笛的音色清脆,嘹亮,这也是中国竹笛区别于其它国家笛子的显著特征。竹笛发展到唐代,在形制上已经和现代竹笛基本相似。唐朝作为我国封建社会最为鼎盛的一个朝代,诗歌得到了繁荣,竹笛艺术也在这个朝代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宋元以来,伴随着戏剧的发展、竹笛被广泛运用到各个地方剧种中,承担主奏或领奏的角色。竹笛作为我国最早出现的民族乐器之一,它在我国古代音乐史上记载了光辉的一页。
经过几千年的岁月洗礼,到了新中国以后竹笛的发展又进入了新时期。当时出现了我国专业竹笛独奏音乐的初始阶段的一些竹笛演奏家及独奏曲。如以冯子存,陆春龄、赵松庭、刘管乐为代表的竹笛演奏的开拓者和竹笛的不朽名著《喜相逢》,《鹧鸪飞》《早晨》,《和平鸽》等。但是由于作者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他们所接触的文化也不同,所以他们创作的作品风格也截然不同。后来人们根据这些乐曲的风格和作曲家的所处地把中国的笛子分为南派和北派。那么这两个派系的音乐有什么不同呢?本人就这个问题来谈谈我的看法。
这一现象的造成由于南北方的地方文化或者自身的音乐文化所决定的。竹笛在没有成为独奏乐器前是为戏剧伴奏的。北方有著名的梆子戏,梆子戏的音乐唱腔,高亢激越,悠扬婉转,具有浓厚的抒情韵味。大慢板善于表现人物的抑郁、愁烦、缅怀、沉思等情绪。正调二六板如行云流水,从容舒展。而反调二六板则哀怨缠绵、凄楚悱恻。由此可见,北方音乐的特点给竹笛音乐带来了很大影响。所以北方的笛子也被称为梆笛,此笛多以F,G调笛为主,声音高亢嘹亮。
说到南方的戏剧,那就不得不提到昆曲了。昆曲的行腔优美,以缠绵婉转、柔漫悠远见长。就像江南水乡的水一样。作为为昆曲伴奏的竹笛自然融合到戏曲中去,所以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南方竹笛所演奏的乐曲就受到了南方音乐的影响。这类笛子多以C,D调
加载中...
内容加载失败,点击此处重试
加载全文
笛子为主,人们也习惯称为曲笛。
曲笛,梆笛,都是笛,但是演奏出来的音乐却区别很大,除了给两种不同戏曲伴奏以外,影响最大的应该属南北两方不同的演奏技法。
北派,以“历音”、“滑音”、“吐音”、“花舌”等最为多用。气息运用上较猛。
南派,笛膜贴得较松,音色润丽、清晰。在演奏中加以各种装饰手法,如“唤音”、“迭音”、“倚音”、“颤音”等最为多用,一般忌用强吐和断奏。在气息运用上要求饱满均匀,不能过猛过急。
关于演奏技法我们可以通过谱例来直观感受。一首是北派代表作《喜相逢》,它原是内蒙古民间乐曲,后来流传到陕北一带,成为山西梆子和二人台等地方戏曲的过场音乐,配作戏中角色入洞房、拂拭灰尘等动作时的伴奏。经冯子存改编为笛子独奏曲,表现了亲人依依惜别和别后重逢的情景。乐曲的结构为民间器乐曲中常见的变奏曲式。曲首采用散起形式,缓慢的速度和滑音的运用,表现了难舍难分的情绪。第一次变奏,速度加快,轻快活泼的节奏,表现了久别重逢时的喜悦心情。第二次变奏中,XXX这一雀跃的节奏型重复出现,加之速度进一步加快和吐音的运用,使欢快喜悦的情绪进一步得到了发展。第三次变奏,速度更快,固定音型的穿插进行、花舌音的再次使用,使音乐气氛更为热烈,表现了全家团聚的欢乐场面。乐曲富有生活情趣和乡土气息。曾被改编为木琴、小提琴、钢琴的独奏曲。我们来看该曲谱的一个片段:
通过谱例我们可以看到了滑音,吐音,花舌等技巧记号。同时也出现了渐强减弱等力度记号。就是这样的演奏技法决定他的音乐风格。
这是北派的代表。关于南派,不得不提到一个人,赵松庭,原名赵鹤初,又名赵松挺,浙江东阳(原东阳县)人。是我国著名的音乐家、教育家、竹笛作曲家,南派笛艺代表人物、浙派笛艺创始人、赵派创始人,被称为“江南笛王”。现在中国笛坛的优秀曲艺大师赵老师的学生几乎占了大半壁的江山。像戴亚、王次恒、杜如松、詹永明、唐俊乔、蔡拯、姜国基、陈悦,曾格格,俞逊发…可谓是中国笛界的泰斗。赵老写了很多笛子独奏曲,如《早晨》,《三五七》,《鹧鸪飞》等等。当然这些曲子都是南派的代表。
其中《早晨》开创了新中国笛子发展的新篇章,《早晨》由三个段落及尾声组成。着重来看第一段,第一段是一个慢板。恬静、自由的旋律,描写了安静而美丽的早晨,太阳慢慢地升起,照耀着森林,鸟儿睁开了睡眼,伸展着翅膀:(曲谱略)
在乐曲的开始处,作者以从弱到强的极慢的近于散板的旋律,试图表现光线强弱在逐渐的增加,以描绘太阳处升的情景。作者将“南柔”、“北刚”,各有千秋的用气方法结合起来,做到了能刚能柔、刚柔并济。在简单的技巧中,把乐音的三特性(即音调、音量、音品)结合在一起,强而不高,弱而不低;音量的变化能达到pp-ff;音色结实纯净,强而不燥,弱而不虚。这段中的第九小节至第十小节处的“3”,要求运用循环换气技巧,这是一高难度的技巧,这长音给人以悠长之感,颤音的运用,则给人以太阳就要升起之联想。极快的第十三、十四小节则给人以相互告知太阳之升起:啊,升起来了!最后的三小节,使人心满意足,新的一天开始了!
森林活跃起来了,百鸟欢唱着,你唱我和,你呼我应,远的近的,百鸟在争鸣,百花在开放,这是个清新而欢快的早晨。——乐曲的第二段,作者用快板、灵活的旋律,表达了这种欢唱的意境。来看看早晨的谱例:
同样,在谱例上可以看到打音,波音,颤音等装饰音,演奏时正确演奏出装饰使一个活灵活现的早晨就这样展现在了人们的眼前。另外,以宽松节奏为主,紧密节奏为辅的节奏组合使早晨显得更加生动。
通过对比,我们感受到了南北笛曲存在的巨大差异。随着竹笛在艺术上的发展,人们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南北两派笛曲当中了,有的演奏家将北派的高亢激昂悠扬婉转与南派的缠绵婉转、柔漫悠远相结合。开拓了一条崭新的艺术道路,在中国笛坛上独树一帜,这就是由著名笛子演奏家刘森所开创的“新派”。他用按半孔的方法来演奏有变化音的中外乐曲与用独创的指法来演奏超吹高音的超群技艺,推动了中国竹笛演奏艺术的发展。那么新派不仅仅新在这里。
本文中提到南北两派的风格不同,也不兼容。但是刘森却结合了南北两派的技巧,又运用新的技巧将笛子艺术有推到了一个新的高潮。分析刘森新派的风格,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
(一)气息:我们在欣赏了陆春龄,赵松庭、陈重等老一辈南方笛子演奏家的演奏后,常常可以感受到他们的吹奏是如此的潇洒柔婉,气息运用是多么均匀平稳。他们的气息线条基本呈水平状(如右上图a),正使用腹震音厦,气息线条也保持相对的平稳,呈松弛的微波状(下图b),只有吹奏昆,曲的时候气息线条较特别,是一种松弛的起伏幅度较大的波浪形线条(下图c),与唱腔起伏一致,富有书卷气。
刘森在吹奏气息上,较少用水平状的气息线条,而采用带有一定密度的气颤音,如小气颤,大气颤。因此,他的演奏充满歌唱般的激情,扣人心弦。假如说南方竹笛演奏的气息特点大都是平湖秋月风平浪静的话,刘森的气息更象江河波涛,激动翻滚。刘森歌唱般的气颇音是他演奏风格的基石。
同时气冲音与指滑音紧密配合,产生的气滑音极富歌唱性的艺术效果,丰富了竹笛的表现力。听刘森吹笛,不如说是听他“唱”更形象。气冲音。气滑音在气颇音的基石上,在乐曲的句逗间冲滑,形成比气颤音幅度更大的气息线条(见上篇里图中f)。刘森在《牧笛》的引子部分,成功运用了气冲音与气滑音的技巧(见谱例1),如果仅仅用指滑音来演奏,是要逊色得多。 
刘森吹奏的高音,风门相对放大,口劲并不很紧.高 音主要依靠底气的强大支持来获得。所以,他吹奏的高音是“圆的”, “竖起来的”。高音明亮,结实,穿透力很强,有直上云霄的感觉。
  刘森的演奏,音色象银子般灿烂纯净,气息如烈火一样炽热奔放。对于竹笛演奏说来,音色形成概念,气息养成习惯,是较难加以改变的。
谱例1:《牧笛》引子(旋律下是气息线条)
(二)运指,是他在继承北方传统的运指方法上又有许多独创。前文中提到的超高音,还有指滑音,半孔音以及弹跳音。他常用的是上下围绕本音的单滑与复滑音。在近代,刘森几乎是第一个用按半孔来演奏带有变化音的中外乐曲的,刘森的弹跳音运用很为复杂。他经常在围绕本音的前后作类似“打音”的装饰。南方竹笛的打音习惯上是单打。刘森除了单打外,还有双打,或是更多的弹跳打音。他的弹跳音在气冲音的配合下常常产生使人兴奋的艺术感受。而这些似乎与他的执笛姿势也不无关系。他执笛,手掌涵空呈握球状,大拇指位于食指与中指下侧,手指呈自然弧状,松弛而灵敏。
(三)运舌,在刘森的演奏中,舌的运用也是他区别于其他竹笛演奏风格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有吐音和点舌音。刘森的吐音很有特色。他的吐音颗粒感强,双吐的. “T”与“K'的运用具有很好的独立性与均衡性,在与手指运动的密切配合下产生富有弹性感的轻快跳跃的吐音效果。他当年演奏的《牧笛》《云雀》,《霍拉舞曲》中的片断,直至今日仍具有很高的技术难度与训练价值。在刘森的演奏中很不容易为人发觉的是他运用的点舌音,在《牧笛》慢板短短四小节中,十几个音符就运用了十几个点舌音。这种吹法,在其它竹笛演奏中又是绝无仅有的(见谱例2)。点舌音,有点像吹长笛一样,每个音头.都用舌吐一下,(刘森也吹过长笛), 但是,用“T',还是用“K',有微妙差异。用“T”比较直,而用“K”更含蓄;更富歌唱性。使用或不使用点舌音来演奏,乐曲的韵味有很大不同。尤其当演奏欢乐的小快板时更是如此。
  谱例2: 《牧笛》慢板 (见图1)
虽然,按照流派来分中国竹笛的流派大致可以分为这么三种,但是对于一个喜爱竹笛,爱吹竹笛的竹笛爱好者来说应该集各派之长,不应该只吹一个流派的曲子而拚弃其他流派。当代竹笛演奏大师俞逊发(已故)虽然是南派出身,但是他演奏北派,新派的笛曲在竹笛届都有着很高的地位。我想不管我们的竹笛流派有多少,只要是好的我们都应该接纳,都应该学习。
N
同时转发到微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笛子大师
弟子十大名曲
10首中国笛子风纯音乐,曲曲醉人心~
中国民乐的笛子十大名曲,你喜欢哪一曲?
笛子教程
化繁为简、由大放小——竹笛花舌演奏技巧的有效训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