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百善孝为先?不!别再让盲目的“孝”误导中国人!(深度好文)



“孝”字,其最基本的寓意是孩子小的时候,父母在上面为孩子遮风挡雨;孩子长大了,父母老了,孩子在下面背着父母,这就是“孝”。


然而,这个大大的“孝”字,看似有情,事实上在当代社会却犹如一把利刃,在长久地伤害并影响着每个人的生活。




孝,误导老人以为只有子女能养老


在西方国家,养老从来都不是建立在子女的“孝道”上的。因此,一位老人的老年幸福与否也就相对独立,无需看儿孙的脸色,同子女的道德水平也没什么太大的关系。


而在中国,由于孝文化的深远影响,中国人至今都认为应该“养儿防老”、“养女防老”,把老年“指望”孩子看做是一种理所应当。


如果一位老人有孝顺的儿女,那么他的老年生活会更加愉快。但是,如果儿女不孝顺呢?是不是应当由社会来保障他的生活?


其实,在一个制度健全的文明社会,任何人的幸福本身就应该有制度和法律的保障,而非建立在某个人的道德水平之上。


这,就是“孝”字对人们的一个误导。




孝,让老人无法从情感上自立


在“孝”字的影响下,中国人重“养儿防老”,于是他们把子女当成了一笔长线投资以及私有财产。从而让他们将老年幸福寄托在子女的身上,其中最重要的还是在情感上的寄托。


而事实是,作为一个大写的“人”字,每一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独立的生活和幸福感。当一个人的幸福,完全指望在另一个人的身上时,对双方来说,都将是一场灾难。


而这种“指望”,给子女上戴上了沉重的枷锁,变成了一种负担。因为他必须为父母的幸福与快乐负责。


这种“指望”,也让很多中国老人将自己仅有的家产卖掉去投奔子女,通过断了“后路”的方法换来子女在身边的陪伴。


可无数事实告诉人们,很多家庭由此变得鸡飞狗跳,老人们也毫无幸福可言。他们倒贴钱当保姆,忍辱负重,就为了“在一起”。


归根结底,其实就是在“孝”文化的影响下,老年人从情感上无法做到自立。




幸福都应该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事实上,无论是对于老人还是子女,幸福都应该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建立在他人基础上的快乐,永远都是那么薄弱和不堪一击。


无论是亲情,还是友情和爱情,当事人都应该是相互独立,彼此平等的,唯有如此,幸福才会来得公平而又牢靠。



“孝”字背后是一把什么刀


由以上不难看到,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孝”字背后其实是一把刀:


这把刀割断了社会与养老的联系,阻碍社会养老制度的发展。


这把刀也从孩子一出生起,就架在了孩子的脖子上,让他背负一生,严重阻挡了家庭教育的公平对话。


这把刀也为亲情蒙上了阴影、套上了枷锁,对中国老人的老年幸福做出了种种错误暗示,即:唯有“子”的支撑,“老”方有幸福可言。而对于子女而言,很多时候,对父母的陪伴,也不再是出于情感上的想念,而是因为“需要”,出于“孝道”。




作为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孝文化的出现有它的科学合理性,特别是在过去物质资源匮乏,社会发展水平低下的情况下,在过去中国几千年历史发展过程中,对于家庭的稳定起到过极大的促进作用,让中国的养老问题充满了西方世界所没有的人情味道。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当代社会,尤其是中老年人不应该固守着“孝”字不放,一厢情愿地指望仅仅凭借子女的道德就解决养老问题。


思考“孝”,并非推翻孝道,只是希望大家能在思考中体谅子女的不易,希望大家在思考中明白幸福关键还是要靠自己。


这是一篇很有深度的文章,也相信能让大家对已有的“养儿防老”观念有新的认识,值得推荐给身边的每位朋友读一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深度好文:人老了,养老钱交给子女还是自己留着?
养儿防老及安乐死
养儿防老,是父母强加给子女的霸王条款
“自养老”才是最可靠的养老方式,您做好准备了吗?
年过五十,晚年想要幸福,请牢记这“三不”
68岁阿姨倾诉:过年家家团圆之时,我却想去养老院过余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