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蒋文光 :举世瞩目的瑰宝——北凉沮渠安周造佛寺碑拓本

【作者】 蒋文光 

【出版日期】1995-04-06

【摘要】<正> 北凉沮渠安周造佛寺碑建于北凉沮渠安周承平三年(445年)。原石于清光绪间在新疆吐鲁番高昌故城出土。高昌故城,现为新疆吐鲁番东七十里之哈喇和卓。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碑石被德国人偷偷运至德国,藏于柏林国家博物院。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端方随考察宪政大臣出使欧洲,考察各国政治,在柏林博物院偶见此碑。端方询问博物院院长,此碑何由至欧西,院长不肯明言。后

【刊名】收藏家

 
  


北凉沮渠安周造佛寺碑建于北凉沮渠安周承平三年(445年)。原石于清光绪间在新疆吐鲁番高昌故城出土。高昌故城,现为新摄吐鲁番东七十里之哈喇和卓。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碑石被德国人偷偷运至德国,藏于柏林国家博物院。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端方随考察宪政大臣出使欧洲,考察各国政治,在柏林博物院偶见此碑。端方询问博物院院长,此碑何由至欧西.院长不肯明言。后得到院长的同意,亲自毡拓二份,其中一份全拓,一份仅拓四分之一携之归国。遍纸题跋,以彰古刻。 由于行途匆促,所拓字迹有些较模糊,尤其是碑尾年号“承平”二字未能拓清.以致考据有“永平”、“永安”、““承安”诸说。后经周肇祥委托柏林博物院东方美术部部长曲穆尔博士.以精密摄影邮寄.除有助于解决释文中一些疑难文字外,末行“承”字仅缺少半,尚可辨识,而“平”字完好无损,于是众议始告平息。 这件极为珍贵的碑石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竟毁于战火之中,后亡佚。据北京大学考古学家晃华山教授言,他在德国考察多年.确认原石确实已佚。因国内完整拓本仅此一份,遂成为孤品。此本曾归端方收藏,后由端方后人售与李钦字介如,李介如死后,归其孙李章汉先生。十年动乱时,李氏将此碑拓本折盈后存放废纸堆中,使这件举世无双的瑰宝幸免厄运。1976年李章汉先生在史树青先生的启发下,将碑拓赠归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笔者于1987年2月中旬亲自访问了李介如其孙李章汉先生,李氏说其祖父收藏此拓本多年,视为至宝,除非名家及好友,一般不轻易示人。并将此孤本拓片建立碑馆,颜其斋曰“北凉碑馆”,由介如先生生前好友陈叔通先生题匾。此匾现仍在李家完好收藏。故此拓本左下角铃朱文篆书“江夏李钦原名清字介如亦慎一”、“江夏李氏北凉碑馆”二方印。右上角铃朱文“李介如鉴赏章”方印。另外,一份四分之一未完本,亦为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并有萧方骏尤友识、张伯英题记、端方记。此未完本,刘拙东用响拓法补完之,与原拓本相较,神采顿失。 此完本(清拓北凉沮渠安周造佛寺碑),纵135.2、横85.5厘米。整幅拓本经装裱成轴,因年久折叠收藏,故在折亚处有数处残裂。碑文字共二十二行,行四十七字,上部略有残损。撰文者夏侯架,为北凉中书郎中;结尾有'{监造法师法恺,典作御史索宁”题名,勒碑以法师监造,犹之写经以法师校勘。法恺无考,夏侯氏及索氏皆为河西著名世族。1929年l月,周雄祥跋语称:“夏侯氏诗书令族,儒素传家。中原倾筱,子孙散没,集之宵望,已无可考。”又曰:“索为敦煌著姓,汉北地太守索湛之后。北凉有索敞,茂虔时,与刘炳、阴兴,皆为国师助教,索宁殆其族耶。”((艺林旬刊)第三十九期)碑文盛赞沮渠氏笃信佛教及造寺功德,知此碑建造时期,正是北凉政权相对安定之时,反映了当时河西地区的世家大族沮渠氏是有作为的政权之一。 此拓本之珍贵,不仅为海内孤本,而是从多方面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研究资料。 (一)它提供了我国十六国时期西北地区少数民族的汉化过程和汉化程度较深的实物资料和历史见证。 (二)它提供了西域佛教通过河西走廊传入中原,以及北魏佛教与北凉佛教一脉相承表现十分清楚。 (三)它提供了当两晋十六国兵戈扰攘之际,河西地区却相对稳定,一部分中原的汉族知识分子流徙河西,并把汉文化移植、保存和储藏于西北地区的史迹。 (四)碑文字体介于隶楷之间,秀劲崭新,刻工甚精,自成一派。其风格上承居延、武威汉简,汉碑及晋人写本,下启龙门造像及北魏诸碑.提供了我国汉字由隶变楷时期演变的来龙去脉。 (五)它提供了北凉沮渠氏政权的历史横断面,补充了过去史书的缺略。 (六)它填补了河西五凉割据地区石刻文物的空白。 此本装裱成轴,包首有张祖抓题签:北凉沮渠安周造佛寺碑,石在泰西德意志都城博物院,陶斋尚书拓归.桐城张祖翼谨署。“拓本四周题跋殆遍,有杨守敬、缪荃孙、梁鼎芬、郑孝胃、张祖冀、张曾畴、张之洞、俞廉三、柯逢时、罗振玉、况周仪、黄绍箕、俞陛云、沈瑜庆、张套等二十人,并有法国著名的汉学家伯希和的法文跋(已残裂,看不清楚)。跋义中考证较详者,当以杨守敬、况周仪、缪荃孙、黄绍箕等为最著,考证识语,龙为名贵。尤以杨守敬的跋语,论证精确,识见过人。判断北凉后期建都高昌;判断安周必有改元之事;判断史书“且渠”与“沮渠”之差异的译音不同;判断牧键与茂虔为一人;判断(沮)碑出土之处必在高昌,而且肯定在夭山北路等论证,皆能精确无误。 此碑的文辞典丽,佛理精深,'丁中原的六朝骄体文无异,询其内容,则既有佛家禅理,又有儒门经义。书法高古,字多别体,表现了当时河西地区文化的文学艺术风格。 此碑未出土以前,人们都不知河西地区还有这样珍贵的碑刻。看到的除厂汉碑,便是魏碑,虽然知道魏碑是介乎隶楷之间的字体,但找不到二者之间演变的具体踪迹。《沮》碑的传世,使我们看到了由隶变楷的转折时期的字体和用这种字体写成的碑文。此碑字体方劲,其风格明显地介乎隶楷之间,而隶意浓于楷意,刻工严谨,能保留一定的书法气息。从字体演变的角度看,(沮》碑是由隶变楷过程中的历史见证;从出土地区看,(沮)碑是我国河西地区前所未见的稀有文物,可谓至罕见可宝甚矣。更有甚者,此原碑亡佚,现在硕果仅存的这份中国历史博物馆藏本,是人间唯一孤本,真是称得上鲁殿灵光般的珍贵文物。习 _举世瞩目的瑰宝 北凉沮渠安周造佛寺碑拓本@蒋文光<正> 北凉沮渠安周造佛寺碑建于北凉沮渠安周承平三年(445年)。原石于清光绪间在新疆吐鲁番高昌故城出土。高昌故城,现为新疆吐鲁番东七十里之哈喇和卓。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碑石被德国人偷偷运至德国,藏于柏林国家博物院。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端方随考察宪政大臣出使欧洲,考察各国政治,在柏林博物院偶见此碑。端方询问博物院院长,此碑何由至欧西,院长不肯明言。后

1

引证文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北凉《沮渠安周造佛寺碑》
1906年,闽浙总督端方参观柏林博物馆时,发现一座石碑很特别
1906年,闽浙总督端方参观柏林博物馆时,发现一座石碑很特别 他
汉西岳华山庙碑拓本的故事
欧阳询九成宫碑拓本与出版杂说
北宋拓本《孔子庙堂碑》唐代虞世南楷书碑拓书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