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脑膜瘤--上海长海医院神经外科官方网站

脑膜瘤

  • 疾病部位:
  • 适应人群:
  • 易发病季节:
  • 更新时间:
  • 浏览次数:766次
【概述】
脑膜瘤起源于蛛网膜内皮细胞,脑膜瘤的人群发生率为2/10万,占颅内肿瘤16%,仅次于胶质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中年人好发,女稍多于男。脑膜瘤多属良性,恶性或恶性变占1-2%。
好发部位为:幕上89%,幕下11%;大脑凸面、矢状窦及镰旁多见,其次为颅底,脑室内较少。
近年来脑膜瘤的发生率明显增高,尤其是老年人。
许多无症状的脑膜瘤多为偶然发现,生长慢,病程长。脑膜瘤出现早期症状平均2.5年,少数病人可长达6年之久,病人往往以头痛和癫痫为首发症状。根据肿瘤部位不同,还可以出现视力、视野、嗅觉或听觉障碍及肢体运动障碍等。老年病人,尤以癫痫发作为首发症状的居多。

【病因】
脑膜瘤的发生可能与一定的内环境改变和基因变异有关,并非单一因素造成的。可能与颅脑外伤、放射性照射、病毒感染以及合并双侧听神经瘤等因素有关。这些病理因素的共同特点是它们有可能使细胞染色体突变,或细胞分裂速度增快。通常认为蛛网膜细胞的细胞分裂是很慢的,而上述因素加速了细胞分裂速度,这可能就是导致细胞变性早期重要阶段。近年,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对脑膜瘤的病因研究取得了一定成绩。许多研究表明,在很多肿瘤,某个染色体的dna结构的变化已校证实。高剂量或低剂量的放射线以及很多病毒都可以改变dna结构。同样,在双侧听神经瘤的病人也合并特殊的遗传变化。显然,脑膜瘤病人体内存在许多异常的内环境和遗传因素,所有这些因素均对人的染色体结构的改变起着作用。细胞分子生物学研究证实脑膜瘤的染色体是异常的。最常见的异常是在22对染色体上缺乏一个基因片段。由于每个人的染色体上含有成千上万的基因,一个染色体内dna的缺乏将丢失数目极其可的基因信息。许多的研究,可以推测,所有脑膜瘤可能都是双对染色体缺乏一个或几个基因。这些核型的巨大变化,可发生在22对染色体的其中一个,而这染色体在传统的核型上又看起来很小。因此,弄清脑膜瘤的分子生物化学的关键是,发展能在人染色体中证实极小变化的技术。一旦脑膜瘤在22对染色体基因缺乏拉确定后,选择一种试验方法和基因治疗脑膜溜将成为可能。 
【病理】
脑膜瘤多属良性,恶性或恶性变占1-2%。多为实质性,有包膜,血运丰富;肿瘤常较大、较深,与一些重要血管、神经相邻,使处理困难。
好发部位为:幕上89%,幕下11%;大脑凸面、矢状窦及镰旁多见,其次为颅底,脑室内较少。
脑膜瘤来自蛛网膜内皮细胞,绝大多数始于蛛网膜颗粒,因此多位于静脉窦附近如矢状窦旁、窦汇周围、大脑镰旁、蝶骨嵴、嗅沟和鞍结节等。也可起自侧脑室脉络丛。恶性脑膜瘤或脑膜肉瘤约占脑膜瘤的4.5%。脑膜瘤包膜完整,呈圆形、椭圆形或分叶状,肿瘤质地常不一致,生长于脑实质外,但常常嵌入大脑半球之内。脑膜瘤的血运极丰富,因为肿瘤常接受颈外动脉、颈内动脉或椎基底动脉等多来源的供血。这类肿瘤生长很缓慢,所以有时肿瘤长到很大仍可不出现症状。
脑膜瘤呈球形生长,与脑组织边界清楚。瘤体剖面呈致密的灰色或暗红色的组织,有时瘤内含砂粒体。瘤内坏死可见于恶性脑膜瘤。脑膜瘤有时可使其临近的颅骨受侵而增厚或变薄。肿瘤大小可由直径1cm厘米直至10余cm。瘤体多为球形、锥形、扁平形或哑铃形。

病理分五型:内皮细胞型、纤维母细胞型、血管瘤型、化生型和恶性脑膜瘤。
从组织学特征分为内皮细胞型、纤维型或纤维母细胞型、血管瘤型、化生型与恶性脑膜瘤五类。内皮细胞型包含砂粒型脑膜瘤,瘤内钙化形成砂样体为特征,x线平片可显示肿瘤钙化影像。脑膜瘤多属良性,呈球形或结节状,生长于脑实质外,但常常嵌入大脑半球之内。脑膜瘤多发部位为矢状窦旁、大脑凸面及颅底。后者包括蝶骨嵴、嗅沟、鞍结节、桥脑小脑角等部位,生长于脑室内者很少。脑膜瘤的血运极丰富,因为肿瘤常接受颈外动脉、颈内动脉或椎基底动脉等多来源的供血。这类肿瘤生长很缓慢,所以有时肿瘤长到很大仍可不出现症状。
脑膜瘤分类
who根据肿瘤增殖活跃程度、侵袭性等生物学行为,将脑膜瘤分为三型:典型或良性脑膜瘤,占88~94%;不典型脑膜瘤,占5~7%;间变型即恶性脑膜瘤,仅占1~2%。

【临床表现】
  1)脑膜瘤属良性肿瘤,生长慢、病程长。有报告认为,脑膜瘤出现早期症状平均2.5年,少数病人可长达6年之久。fzrrchmg等人观察17例脑膜瘤长达21个月,发现肿瘤的平均年增长体积3.6%,公2例增长速度为l 8%和21%。
  2)局外性症状,因肿瘤呈膨胀性生长,病人往往以头疼和躯痈为首发症状。根据肿瘤部位不同,还可以出现视力、视野、嗅觉或听觉障碍及肢体运动障碍等。在老年病人,尤以癫痫发作为首发症状多见。
  3)颅内压增高症状多不明显,尤其在高龄病人。在ct检查日益普及的情况下,许多患者仅有轻微的头痛,甚至经ct扫描偶然发现为脑膜瘤。因肿瘤生长缓慢,所以肿瘤往往长得很大,而临床症状还不严重。有时病人眼底视乳头水肿已经严重,甚至出现继发视神经萎缩,而头痛并不剧烈、没有呕吐。值得注意的是哑区的肿瘤长得很大,而脑组织已无法代偿时,病人才出现颅内压增高的表现,病情会突然恶化,甚至在短期内出现脑疝。
4)脑膜瘤对颅骨的影响:临近颅骨的脑膜瘤常可造成骨质的变化。可表现为骨板受压变薄,或骨板被破坏,甚至穿破骨板侵蚀至帽状腔膜下,头皮局部可见隆起.也可使骨内板增厚。增厚的颅骨内可含肿瘤组织。
  大脑凸面脑膜瘤:
  病史一般较长,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头痛,精神障碍,肢体动动障碍及视力、视野的改变,约60%患者半年后可出现颅压增高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局部癫痫,面及手抽搐,大发作不常见。                  
   矢状窦旁脑膜瘤:
  瘤体生长缓慢,一般患者出现症状时,瘤体多已很大,癫痫是本病的首发症状,为局部或大发作,精神障碍表现为痴呆,情感淡漠或欣快,患者出现性格改变,位于枕叶的矢状窦旁脑膜瘤可出现视野障碍。
  蝶骨嵴脑膜瘤:
  肿瘤起源为前床突,可出现视力下降,甚至失明;向眶内或眶上侵犯,可出现眼球突出,眼球运动障碍,瞳孔散大;癫痫,精神症状、嗅觉障碍等。
鞍结节脑膜瘤:视力视野障碍,80%以上患者以视力障碍为首发症状;头痛,少数患者可出现嗜睡,记忆力减退,焦虑等精神症状;有的患者可出现内分泌功能障碍,如性欲减退、阳痿、闭经等;亦有患者以嗅觉丧失,癫痫、动眼神经麻痹为首发症状就诊。                       
   脑膜瘤:
  运动障碍表现为从足部开始,渐至下肢,继而上肢肌力障碍,最后波及头面部,如肿瘤向两侧生长,可出现双侧肢体肌力弱并伴有排尿障碍,癫痫,颅内压增高症状等。
   嗅沟脑膜瘤:
  早期症状即有嗅觉逐渐丧失,颅内压增高可引起视力障碍,肿瘤影响额叶功能时可有兴奋、幻觉、妄想,迟钝,精神淡漠,少数患者可有癫痫。
   桥小脑角脑膜瘤:
  此部位肿瘤以听神经瘤多见,占70-80%脑膜瘤,占6-8%,胆脂瘤4-5%,临床表现为听力下降,耳鸣,面部麻木,感觉减退,三叉神经瘤,走路不稳,粗大水平震颤,患侧共济失调。
   岩骨—斜坡脑膜瘤:
  常表现为头痛,但往往不被引起注意,Ⅲ—x颅神经受损症状明显。
  脑室内脑膜瘤:
  因在脑室内生长,早期神经系统功能损害不明显,就诊时肿瘤多已较大,常表现为头痛,视乳头水肿,癫痫,同向性偏盲,对侧肢体偏瘫。
   中颅窝脑膜瘤:
  表现为三叉神经痛,眼球活动障碍,眼睑下垂,复视,神力下降,同向性偏盲等。                        
   小脑幕脑膜瘤:
  患侧粗大水平震颤及共济失调,视野障碍等。
   海绵窦旁脑膜瘤:
  表现为头痛、视力视野改变,眼肌麻痹,三叉神经一二支分布区域疼痛。  
  枕骨大孔脑膜瘤:
  早期表现为颈部疼痛,手和上肢麻木,易被误诊。
  眼眶及颅眶沟通膜瘤:
  眼球突出,眼球运动障碍,视力下降等。
【诊断】       
诊断依据:
  1.病程长,发病慢,慢性进行性头痛,精神异常,局限性癫痫;逐步可出现定位症状。后期可出现明显的颅内压增高症状及各部位脑膜瘤的典型定位体征。
  2.头部CT:病变呈均匀高或较高密度,边界清,基底宽,增强扫描肿瘤像更明显,脑室系统受压。
   3.头部MRI:大多数脑膜瘤为低信号(T1加权)和高、等信号(T2加权),注射Gd-DTPA造影剂后信号均匀提高;肿瘤与脑组织间有一低信号环或带;伴瘤周水肿,清晰显示肿瘤与血管、静脉窦的关系。
   4.血管造影:除正常血管移位外,一般可见肿瘤“染色”影像,不仅能定位,而且能定性。
【治疗措施】
显微手术是脑膜瘤的首选治疗方法。
【脑膜瘤切除程度】simpson分级
  Ⅰ级 肿瘤全切除并切除肿瘤累及的硬膜和颅骨
  Ⅱ级 肿瘤全切除并用激光或电灼肿瘤附着硬膜
  Ⅲ级 肿瘤全切除,肿瘤附着的硬膜没有任何处理
  Ⅳ级 部分切除肿瘤
  Ⅴ级 单纯肿瘤减压或活检
  近年来很多学者通过临床和基础观察提出simpson 0 级切除的概念,也就是切除受累硬膜周围2cm的正常硬膜。其主要依据是,1 脑膜瘤细胞有潜在的浸润,2 脑膜瘤是多中心起源的,3 通过临床发现,Ⅰ级切除的脑膜瘤也可以复发。一些临床研究证实了0级切除可以减少脑膜瘤的复发。           

治疗方法的选择
  1.显微手术治疗:与其它颅内肿瘤一样,手术切除脑膜瘤是最有效的治疗手段。随着显微手术技术的发展,手术器械如双极电凝,超声吸引器以及激光的不断改进和普及,脑膜瘤的手术效果不断提高,使大多数病人得以治愈。
  手术原则:
 1)体位:根据肿瘤的部位,侧卧位、仰卧位、俯卧位都是常使用的体位。
 2)切口:影像学的进展和导航技术的出现,使肿瘤的定位十分精确,因此切口设计的关键是将肿瘤恰位于骨窗的中心。
 3)手术显微镜的应用:手术显微镜下分离肿瘤,使操作更细致,能最大限度地保护脑组织及重要的神经血管。
 4)对富于血运的肿瘤,术前可栓塞供应动脉或术中结扎供应肿瘤的血管。
 5)受肿瘤侵蚀的硬脑膜、颅骨应一并切除,以防术后复发。经造影证实已闭塞的硬膜窦也可以切除。以筋膜或人工材料修补硬脑膜和颅骨。
 6)术后处理:控制颅内压,抗癫痫治疗,注意预防脑脊液耳漏、鼻漏。
  2.放射治疗:
  对于不能全切的脑膜瘤和少数恶性脑膜瘤,需在手术切除后放疗。恶性脑膜瘤和血管外皮型脑膜瘤对放疗敏感,效果是肯定的。综合文献,伽玛刀治疗脑膜瘤的适应证包括:①生长在颅底或脑内深部、手术全切困难的脑膜瘤;②肿瘤平均直径小于30mm;③肿瘤边缘距离视神经、视交叉和视束须大于5mm;④多发性脑膜瘤、手术后残留或复发的脑膜瘤;⑤高龄(>70岁)患者,且影像资料证实肿瘤持续生长者;⑥患有心肺肾、血液系统疾病或糖尿病等,有手术禁忌或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
  3. 其他治疗:
激素治疗对减慢肿瘤的生长是否有效尚不能肯定,对复发的脑膜瘤不失为一个有希望的方法。
【预后与转归】
脑膜瘤预后主要取决于病变位置、可切除性及类型。同样组织学类型的肿瘤,脑凸面者可完全切除,预后要优于累及海绵窦的颅底脑膜瘤。使用who分类法,不同类型者复发率有明显差异,典型即良性者术后5年复发率仅为3~7%,不典型者复发率约为1/3,而间变型肿瘤复发率高达75%。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进步,脑膜瘤的预后也不断改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陈秀菊 脑瘤险致我双目失明
天天读片 | 女66Y,间断头痛20余年,头晕伴呕吐4个月
颅内肿瘤的诊治
视物模糊、肢体麻木,需警惕脑膜瘤!
「临床知识」颅内肿瘤-脑膜瘤 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神经外科
巨大嗅沟脑膜瘤切除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