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夜读丨4少年绑架杀害16岁同学,逃过死刑竟相视一笑:家教到底有多重要!


家教到底有多重要! 来自科普中国 12:09


北京石景山曾发生过一起震惊全国的“四少年绑架杀人案”。


绑架杀害16岁同学,勒索150万逃过死刑,4少年竟相视而笑。


图片来源:北京晚报


4名少年(2个17岁、1个16岁、1个15岁)因没钱去网吧,于是聚在一起想办法。


其中一人提议说:我们可以做个大案,反正我们都不到18岁,法律不能判死刑。


于是4名少年决定,绑架一名有钱的同学,然后向家属勒索巨额钱财。


最终,他们把目标锁定在16岁的“有钱”同学小雨身上,晚上8点多,他们将小雨骗至偏远地带。


因和小雨认识,他们怕放了小雨后,警察会抓到他们,于是在索要赎金前,就将小雨残忍杀害。


小雨说,我们都是朋友,有话好好说。



随后,他们多次打电话给小雨的家人,勒索150万赎金,小雨家人立即报警。


警方将4少年相继抓获,最终2个17岁少年被判无期,16岁少年被判15年,15岁少年被判3年。


但听到判决后,4少年竟相视而笑:果然,没一个判死刑。


4名少年令人不寒而栗的举动,引发了社会各界关于“未成年犯罪”的热议。


中国公安大学犯罪心理学教授李玫瑾,长期从事犯罪心理和青少年心理问题研究,曾对多起个案进行详细调查。


李玫瑾教授受邀去见了这4个少年,并走访了他们的家庭。


李玫瑾教授


这4个少年,没有单亲家庭,也没有离异家庭,他们父母双全,没有一个父亲或者母亲犯过罪。


让4个少年的父母,看被杀害的小雨照片,他们痛哭流涕,有一个父亲说道:“你们不知道啊,这孩子我不是不管,我打过他,也骂过他,可是我管了他不听啊!”


李玫瑾教授说:“很简单,问题往前看,6岁之前。”

李玫瑾教授说:“6岁之前性格养成,如果有些问题没解决,后边家长就管不了了。”


第一个,就是克制任性,6岁之前说“不”,非常重要。


比如说,一个3、4岁的孩子和家长闹,爸妈应该说今天这事儿不行就是不行。


这孩子闹吧,他能怎么闹?大不了在地下打滚。


但是等到他十三四岁了,家长突然跟他说——你都这么大了,你得听话了,好好学习,我不给你钱了,你不能去网吧玩了。


孩子还会和家长闹,但他有好几种途径了:离家出走,跳楼自杀或者服毒自杀。


这么点大的孩子,他怎么会知道自杀呢?


因为在他的眼里,家长的爱是没有限制的,他已经学会了用家长的“爱”,来威胁家长,只是他不知道死的含义。


所以,6岁之前说“不”,是给孩子一个最早的训练。


我们知道,孩子2岁之前,还不太会说话,觉得难受了、痛苦了都是靠哭来表达。



但3-5岁开始,孩子的哭声就有目的性了:我要这个东西,你不给我,我就哭。


这个目的性一开始出现,家长就要抓住孩子的一件事对他训练,什么事呢?


就是他提的要求不合理,他要的东西就不能给他。


比如他要买小汽车,家里买了无数了他还要买。在商店开始闹起来,说我就要这小汽车。


家长说你家里那个跟这个差不多,不买了吧,孩子就开始哭闹,说不行,我就要,我不走。


遇到这种情况,就一定要对孩子做一个“克制任性”的训练。


第一步:直接抱回家,当场不要打也不要骂,任孩子哭不要管;


第二步:回家后抱到卧室里,一对一,不管谁来管,一个人管就够了,把门一关,其他人不要来劝来干涉;


第三步:记住四个“不要”。


不要骂孩子,言传身教很重要,要给孩子树立好的榜样;


不要打孩子,大人打小孩,这不公平;


不要说教,孩子哭闹时,你说什么对他都是噪音,你越说他越闹;


不要走开,他就是闹给你看的,所以你一定要看着他闹。



所以,家长就把门一关,往孩子跟前一坐,表明姿态——“今天这事说不行就是不行,你哭吧,你闹吧。”


孩子当然会接着哭啊闹啊。这时候就算孩子脑袋磕到床角上,你都不要管,他知道疼,肯定不会再磕了。


等孩子哭到精疲力尽的时候,你给点爱,拿热水给擦把脸,因为孩子哭到那程度,也很难受了,给他擦一把。


擦完以后孩子会想,你是不是回心转意了?这时候你一定要把毛巾往旁边一放,跟上一句话:还哭吗?要哭接着哭。


你看,你没有打他,也没有骂他,你只是以这种方式告诉他:如果你闹起来没道理,我不心疼,我也不让步,你就闹吧。


这一次他就会知道了,闹是没有用的,孩子越小管,越好管。

当然,也不能让孩子太压抑了,孩子不闹了以后,你要跟他说:“以后有什么事儿,你能不能跟我好好说。如果你能说服我,我也许会考虑你的要求。”


孩子可能会和你说,“我想要那辆小汽车”。你就问他,“那这辆小汽车,和家里的有什么区别呀?你能跟我说说吗?”


注意,这是鼓励孩子和你交流,交流有一个原则,记住“三比一”:



就是孩子提出三次要求,满足他一次,让孩子知道交流有用,但又不要每次都给他。


所以,这样就建立了你和孩子间一个好的关系:


1、你明确说不行的事,他不闹了。


2、如果他真的想坚持,他会跟你商量。


有了这个基础,到了青春期,你们俩的关系就好处了。

现在孩子学习压力很大。一直到高中学习压力都很大,所以家长一般不给孩子增加任何负担。


家长觉得,孩子只要好好学习,考上好大学就行,其他不用管。所以有些孩子到高中,甚至大学,都不用为父母亲,去负责任何事情。


因此,孩子只要管好自己就行,那么管好自己,一旦他考上大学,他就会觉得是凭自己的努力考上的,跟父母没关系,也就是自私。


所以孩子自私养成的原因,就是家里什么事都让他只管自己,别人不用管。



其实,应该让孩子管别人,比如孩子五岁左右,能跟家长一起坐在饭桌上吃饭了。


这时候家长可以给孩子立下一个规矩:家长不动筷子,你就不能先吃饭。


这个事很简单,但非常有效,孩子一般放学了,四五点他就开始饿了。


可是家长吃饭一般在六点前后,所以很多老人心疼,觉得孩子饿了,先吃吧。


其实,晚吃这一个小时,孩子饿不坏,虽然饿下来确实挺难受的。


我们都知道:人生最基本的痛苦,就是饥饿,而孩子以后走向社会,走向人生的话,他的痛苦会更多。



让孩子去体会,因为人只有自己经历了痛苦,才能体会别人的痛苦。


我们成年人都知道,你自己经历了某些痛苦,当别人再有这样的事情,你马上就能体谅别人,孩子也一样。


要让孩子在这种小小的痛苦面前,知道别人跟他一样。


而且我们是一个家,我们是一个整体,所以要有“别人”的意识。


让孩子“管别人”,是防止孩子自私的一种途径。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但对孩子进行挫折训练还是十分重要。


很多大学生,读到硕士、博士了,因为论文推迟答辩,或者失恋,就从楼上跳下去了。


他们对挫折的忍耐力太弱了。


其实这跟意志力相关,而意志力的培养,不是靠智力,而是靠体力。


所以孩子小的时候,要让他适当吃一点体力之苦。



人只有忍受过体力之苦,才会承受住生活之难。


如果体力训练做不到,家长也可以让孩子学习游泳。


学游泳也要趁早,七八岁甚至五六岁都行,送到游泳池,教练会说你们家长都出去吧,你们在这儿孩子学不了。


为什么呢?因为接下来,教练会拿着杆子把孩子都轰到泳池里,甚至是把孩子抱起来扔到泳池中。


孩子到水里使劲扑腾啊!其实,在教练的看护下,孩子都好好的。


但第一天接孩子的时候,你一定要问孩子一个问题:“第一次下水,你什么感觉?”


孩子一定会说,“吓死我了,我喝了好几口水。”


家长继续问:“那后来怎么样了?好好的上来了对吧?!”


你就告诉孩子,以后长大了,一辈子都要记住这感受:


遇到挫折的时候,可能也觉得自己都快死了,但只要肯扑腾、肯努力,就一定死不了。


以后他再遇到这个挫折,你就给他讲这个道理,他肯定忘不了。



以上这些训练,都要在孩子12岁之前做。


有家长说,树大自然直,孩子大了自然懂事,孩子那么小,你不要去管他。


不是的,如果孩子12岁之前你没管他,从14岁开始管,是根本管不了的。


李玫瑾教授说:“犯罪心理问题,很多都是源于人的早期。”


孩子的问题,往往是成年人造就的,大多和父母的教育方式有关。


所以,希望上述的这些“育儿经”,能对家长和孩子有所帮助——祝愿每一个孩子,都健康快乐地长大。



来源:窈窕妈妈(ID:iiimum)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4少年杀害同学,逃过死刑还相视一笑!竟是因为6岁前埋下祸根
4少年绑架杀害16岁同学,逃过死刑竟相视一笑!真相竟是因为孩子6岁前……
李玫瑾老师:四少年逃过死刑竟相视而笑,这样的孩子令人感到痛苦
4少年绑架杀害16岁同学,逃过死刑竟相视一笑!犯罪心理学教授揭露案件真相,竟是因为孩子6岁前……
李玫瑾-聪明的家长是不会打孩子的,在孩子哭闹时一定要这样教
李玫瑾:家长一岁以内的抚养,基本决定孩子一辈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