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姜姗,赵京生|国外两部中医专著“气”论对比与启示

作者简介:

姜姗,中国中医科学院博士研究生;

赵京生,知名针灸学者,中国中医科学院教授。

针对国外两部中医著作《气之声:中医入门》与《无人编织的网:理解中医》有关气的论述,参照《中国针灸学》(英文版)相关内容,从英文翻译、描述、分类3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三者皆认同气于中国思想中的核心地位,但在气的本质、二重属性与作用方式等方面存在分歧。析其原因,由不同思想文化背景、著者不同学术背景以及读者人群特点等所致,进而提出对中医理论自身完善、概念的定义与分类以及中医对外交流英文表达的思考与启示。



随着中医的国际化发展,中医理论亦引起国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并已有相关研究成果。由于中西方文化背景与思维方式存在较大差异,对中医理论思想的论述也必然有相异之处。气是中医理论乃至中国哲学中的核心概念,对气的认识将影响对整个中医理论与思想的理解。对比中西方气思维差异,一方面有助于理解西方的认识特点与思维习惯,另一方面也可促进对中医跨文化交流方式的思考。


国外的中医类著作大致可分为教材、研究专著、科普性读物等三类。由于资源有限,仅选择研究专著与科普性读物两类文献中较具代表性者各一部作为本文研究对象,同时选择国内教材类英文著作一部作为参考。通过比较,探讨其中有关气的论述之异同并分析其成因。


1

著者及其书

1.1 Voices of Qi:An Introductory Guide to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该书作者Alex Holland是美国针灸师、教师、音乐家、作家,1985年毕业于西雅图“西北针灸与东方医学院”,是该院第一届毕业生。19921996年曾担任学院的教务处长与理事会主席。1985年在中国重庆的传统医学研究所工作。现经营“半岛针灸诊所”,同时从事针灸、音乐和教学工作,并研究能量医学与扩展意识等治疗方法。

表1显示,Holland的这一部作品中文译名为《气之声:中医入门》出版于1999年。该书虽题为“气之声”但并非专论“气”,而是从宏观角度概述中医理论,简述针灸临床实践。而仅从该书标题已足见作者对气的重视。全书共分5个部分[1]。


该书虽篇幅短小,但所涉及的中医相关知识却较全面。其论理偏少,用词简单,通俗易懂,善用比喻,描述中医理论十分形象,具有较强的科普性。书中常于论述之中列举实例帮助理解,对理论的分析深入浅出,总体而言是较成熟的中医科普读物。


1.2 The Web That Has No Weaver:Understanding Chinese Medicine

该书作者Ted J.Kaptchuk哈佛医学院教授,波士顿Beth Israel Deaconess医学中心安慰剂研究项目带头人,哈佛医学院全球健康与社会医学部讲师,东亚医学研究学者,医学多元化学术权威,研究方向主要针对概念、研究设计、分析方法等人文科学以及基础、临床与社会科学的研究。


Kaptchuk的这部著作中文译名为《无人编织的网:理解中医》,出版于2000年。全书分为10章,每章围绕1个话题展开研究性探讨(表2)[2]。

Kaptchuk对中医思想与理论有深入的研究,见解独到,这亦是基于作者自身的文化视角,其间带有较明显的西方文化色彩。由于作者具有西医知识背景,在阐述中医理论时惯用西医术语及逻辑进行解释,代表了西方学者研究中医的一种思维模式。该书具有明显的研究性质,是颇具代表性的国外中医研究专著。


本文还选择程莘农主编的《中国针灸学》(英文版)作为参考对比材料。一方面该书为中国中医科学院国际针灸教学的指定教材,是具有代表性的英文中医教材之一;另一方面,因气与针灸联系紧密,书中亦有专论气的独立章节。该书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中国气的思维方式,对后文探讨中西方气的思维差异有重要意义。


2

关于气的论述

2.1“气”的翻译

早在1978年,日本福井文雅就曾对西方文献中“气”的翻译方式进行了梳理,其中英文翻译有breath,air,vapour,stream,vital fluid,temperature,energy,anger,ether,material force等多种方式[3]385-387。而由哲学之气过渡到中医学气的过程中,“气”开始被音译为“chi”,之后出现了air,refined substance,vital energy,material force,ether等多种翻译形式,时至今日其汉语拼音形式“qi”才固定下来[4]。


本文中两部西方著作以及《中国针灸学》(英文版)均使用汉语拼音“qi”,这也印证了对中医学中“气”字翻译方式的高度统一性与广泛认可度,Kaptchuk还对此特别强调,没有一个英文单词能恰当地表达气的内涵[2]43。

2.2气的描述

Alex Holland认为,中医将人体生理过程视为多种生命物质间的相互作用,这些物质表现为不同的实质,从最醇厚的血到最稀薄的神,其中最基本的生命物质就是气。气的概念最难理解并具有多维本质,它既是名词也是动词,是演化的过程,也是演化的主体。生命是气的增长,死亡是其消散。解开中医之谜,在于理解气的无数功能与相互作用。气是看不到的存在,是流动中的力,在人体中“织”出多种多样的图案。我们健康的基础在于由气支撑的协调整体与平衡。在中医文献中,气随其出现的语境而具有多种形式与作用。以严格的解剖和生理学视角来看,这往往有些矛盾,但如从脉气营卫等角度看,气则为其所推动的生理过程增添了新的活力与深度[1]21-22。


Kaptchuk论气的概念时,认为气是宇宙中基本的人体子范畴。在中国文化与医学思想中,气与阴阳同为基础。中国人认为,宇宙万物都由气构成与定义,气是对所有现象的表达,是宇宙自身的脉搏。中国思想并不太区分事物与能量。气是一切存在与生成的本质,它并不“引起”变化,而是代表着变化的过去、现在和将来。事物因气而变化成为不同的形式。此外,他十分重视气与感应的关系,并以感应来解释气的作用方式。他指出,一个事物影响另一个事物的能力称为“感应”,如果气是链接,感应就是其方式。通过感应,一个气唤醒其他的气,而宇宙通过感应影响着人类。关于气的广义与狭义概念范畴,他认为广义之气包含阴阳,而狭义的气是发生、运动、收缩、激活的特殊动力,仅体现其阳的属性。在中医文献中两者并存,广义的气可用于任何情境,狭义的气只能用于能动的部分。而这部书中的气都是狭义范畴的气[2]41-47。


《中国针灸学》(英文版)中对气的探讨广为熟知,其定义为:气是构成宇宙的基本物质,一切现象都是由气的变化与运动产生的。中医学的气既指构成人体与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又指脏腑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基本物质是功能活动的基础,由于气太过稀薄难以看到,它的存在只能由脏腑器官的功能表现出来,人体所有生命活动都是由气的运动变化来解释的[5]53。

2.3气的分类

两部英文著作中都有关于气的分类的讨论,且观点不尽相同。Alex Holland首先将气分为先天之气、后天之气、肾精等三类,但指出尽管这3种气十分重要,却非“负重之马”;继而提出其他四类作为“负重之马”的气,即原气、谷气、营气、卫气[1]22-25。Kaptchuk虽论及原气、谷气与清气,但在气的分类中却并未将这3种气纳入讨论,而认为气分为脏腑之气、经络之气、营气、卫气、宗气五类[2]47,49-50。《中国针灸学》(英文版)对气的类别划分最少,仅分为原气、宗气、营气、卫气4种[5]53-54。


3

论气特点对比

3.1气之描述的异同

对于气之本质,两位西方作者都认为气是中国思想中构成宇宙万物的基本物质,也是中医学构成人体的生命基础,与阴阳一样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同时也都认同气的概念内涵较难理解,充满神秘感。不同的是,Alex Holland将气理解为一种流动的动力,而Kaptchuk则认为气更像是一种对所有现象的表达。


他们都指出了气的双重性质。Alex Holland从词性角度,认为气兼有名词与动词的特质,说明气不仅是演化中的主体,也是演化的过程本身。Kaptchuk更注重气的过程性,认为气代表过去、现在和将来,但二者的观点在本质上是相似的。特殊之处在于,Alex Holland注意到在中医文献中气的内涵随语境而变,而Kaptchuk特别对气的阴阳属性进行了划分,其表述严谨。


两位作者对于气产生作用的方式都进行了探讨。Alex Holland直接阐明气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意义,认为气是推动人体各种生理活动的能量,具有生命内涵,人体健康是因于整体的协调与平衡,而其基础则是由气支撑的。而Kaptchuk则十分注重对“感应”这一概念的强调,认为感应就是气发挥作用的方式,通过感应作用使气相互影响与唤醒,从而实现不同事物间、宇宙与人体间的相互作用。


与之相比,《中国针灸学》(英文版)对气的讨论则相对简明,明确气是构成万物的基础,具有二重性,既是物质也是功能,强调气要由脏腑器官功能体现其存在,并以之解释人体的所有生命活动。


综上,3种论述的共同之处在于认同气于中国思想中的地位,是构成万物之本源。但对气的本质的理解则有动力与现象表达的分歧;三者虽都阐明了气的二重属性,但其具体划分方式存在细微差别,对于气如何发挥作用亦存在不同的理解。

3.2气之分类的异同

3显示,从分类数目比较,Alex Holland将气分为7种,Kaptchuk分为5种,程莘农将其分为4种。

通过比较可以发现,一是对于营气与卫气的分类,三者有较高的一致性;二是三者都谈及原气但理解不同,Alex Holland将原气与先天之气作为2种不同的气并列类举,但Kaptchuk认为原气就是先天之气[2]47,而程莘农则表明原气由先天之气产生,因而并不等同于先天之气[5]53,在这一方面,西方学者的概念表述尚有模糊之处;三是从对气的分类数量来看,似乎西方学者更注重理论的细化及概念的诠释。

4

成因分析

上述3部著作对气的认识差异,其背后有著者自身的思想与文化背景、学术背景以及著作面对的读者人群特点等3方面因素的影响。


4.1思想与文化背景

西方的原子论与中国气的思想具有相似性,古希腊哲学的发展是由气论至原子论的逻辑演进[6]40。从逻辑上,原子论与中国气论是相似的,但存在细微差别。中国之气的根本特点在于其连续性和不间断性,而原子论认为世界是由某种质料的原子构成,原子间有空隙,不是连续的[6]49-53。原子论的这种特点决定了西方学者在探讨中医之气时容易将气分割,如Kaptchuk在论述感应的发生时,表达为“一个气唤醒其他的气”便体现了这一特点。


4.2作者学术背景

Alex Holland为国外针灸专业出身的学者,从事临床工作且涉猎广泛,因而对概念理论讨论较全面,并善用比喻探讨中医文化与思想。Kaptchuk具有严谨的西方医学研究背景,注重对概念的挖掘,在诠释中医概念时常运用西医术语,体现其学术背景特点,全书风格也更倾向于学术研究专著。


4.3读者人群的特点

3部著作分别面对中医爱好者、中医研究者与中医学习者,因而讨论深度由浅入深,语言风格也分别为介绍、探讨与讲解等。

5

结语

比较两部国外中医著作有关气的探讨,其基本认识与理解比较相似,但对于气的性质、分类以及原气与先天之气的诠释等方面存在许多差异,且与《中国针灸学》(英文版)的相关内容有不同之处。析其成因,主要包括思想文化、作者学术背景以及读者人群等方面,这引发了笔者的进一步思考。


5.1中医对外交流的前提是自身理论的清晰、完善,因此深入理解古人提出的概念与理论之本义,对中医自身现代发展及对外交流都具有深刻意义。


5.2成熟的理论体系其概念表述与分类是不宜存在不确定性与分歧的。而中医之气的多种分类方式、不同的理解与诠释方法并存的现象,会影响中医理论框架的稳固性以及对外学术交流。这一点还值得我们进一步反思与研究。


5.3对中医外文文献的研究,一方面是了解国外的研究动态,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对中医的认识与思考;另一方面,亦可从中学习外文表述中医理论的语言特点,有助于中医的跨文化传播。

参考文献

[1]Alex Holland,M.Ac.,L.Ac.Voices of Qi:An IntroductoryGuide To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M].North AtlanticBooks,1999.

[2]Ted J.Kaptchuk,O.M.D.The Web That Has No Weaver:Understanding Chinese Medicine[M].Mc Graw Hill,2000.

[3]李存山.中国气论探源与发微[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

[4]张登峰,薛俊梅,高娟.中医翻译:三十年回顾与思考[J].中国科技翻译,2007,20(2):52-54.

[5]程莘农.中国针灸学(英文版)[M].北京:外文出版社,2009.

[6]曾振宇.中国气论哲学研究[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1.


本文原载于《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6年6月第22卷第6期,版权归作者所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传承百年的针灸得气之误
《针灸学》_奇经八脉 三、冲脉_中医世家
中医大师针灸学讲座51 五门十变与飞经引气
中医综合-针灸学第二版(2)
中医针灸学→毫针的基础操作技术(理论篇)上
中医·针灸‖从入门到提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