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创建和谐学校文化之我见

创建和谐学校文化之我见  

2010-08-22 22:20:37|  分类: 基础教育论文系列 |字号 订阅

        博主按:2005年11月8日,虹口区教育局搞了一次校长论坛,论坛的主题是学校文化建设。我也在这次论坛上,就创建和谐学校文化建设谈了自己的看法。略感欣慰的是与会的专家和校长们对我的看法,比较认同。我自觉地自己在这方面也确实花了一些气力。直到今天,文中所论述的观点仍然有一定的意义。

一、我对学校文化的感受

自从2003年4月调到虹口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工作以后,相继参加了虹口区中小学师德、德育专项督导、虹口区中小学三年发展规划终结性评审和上海市创建实验性示范性高中评审。跑了几十所学校,有了许多感受,感受最深的就是各个学校开展的学校文化建设。

我认为,学校文化是凝聚历史、凝聚师生、凝聚学校、凝聚社会的法宝。

在学校这个环境中,最值得品味的东西便是学校所拥有的文化。去徐汇区南洋模范中学,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该校的“十大景观”:“千年醒狮”、“源远流长”、“饮水思源”、“紫藤书香”等;其次是校标:醒狮图;校训:勤、俭、敬、信;校风:学业扎实、生活朴实、工作踏实、身体结实等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去宝山区吴淞中学,该校的校训:坚苦卓绝和吴淞中学校歌中“为吾校之光,为学术之光,为民族之光”精神,给我以强烈的震撼。

在2004年召开的上海市教育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了上海要全面实施教育综合改革、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战略目标,特别对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确定了基本方针和基本政策,提出了改革方向和主要任务,就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步伐提出了新的命题。2005年4月虹口区召开教育工作会议,会上华东平副区长提出要“解放思想,锐意进取,为率先基本实现虹口教育现代化而努力奋斗。”

实现教育现代化首先要有先进的教育思想的引领,营造良好的学校文化,可以为教育改革创新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学校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类优秀文化、先进文化传承和发展的基础,又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灵魂。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对学校明确价值思想,确定和实现办学目标,形成办学特色,激励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办学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的校长、书记如果有思想、有理念,有思路,正直、大气、聪明、有事业心,一定要重视学校文化建设,认识到学校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学校群体成员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重大精神力量,是素质教育深入实施的一种激励机制,是学校发展的强大内驱力,必须始终绷紧学校文化这根弦。从而在学校这个范围里,逐步实现自己的理想,逐步达到塑造自己、塑造学校的目的。于漪校长说过:“学校不管采用怎样的思路办,有一点切不可小视,那就是学校的文化建设。对学校文化建设重视不重视,建设到怎样的程度,影响乃至决定学校的形象、质量和生命力。”

二、什么是学校文化

    1、学校文化概念的界定  

学校文化概念的界定同文化概念的界定一样,众说纷纭。如有的认为学校文化是学校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有的认为学校文化是教育关系和教学关系的观念形态的总和,有的认为学校文化是学校在教育、教学、管理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特定文化氛围和文化传统,还有的把学校文化定义为学校教学及其他一切活动、观念形态和行为形态的总和等等。我赞成下面这种说法:

学校文化是社会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以学校群体成员为主体,是他们在教育教学和管理实践中逐渐共同创造生成的体现时代特征和社会进步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及其活动结果。学校文化以具有学校特色的精神形式、制度形式和物质形态为外部表现,并影响和制约着学校群体成员的活动方式、精神面貌与文化素养。

2、学校文化的组成

学校文化主要指向精神文化范畴,但学校作为一个整体,有师生共同生活与学习的场所及其物质形态,有在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各种思想、制度和规范,有师生在一定理念和价值引领下的广泛的教育教学生活与人际交往的方式。所以,我赞同以下一种说法:

学校文化的组成主要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践行文化。

    物质文化:指学校建筑、设备设施、绿化美化等学校硬件以及表现学校精神文化的雕塑、标语、校刊校报、橱窗、板报等。

    精神文化:指办学宗旨、培养目标、校训、校风校貌等,是学校群体的世界观、价值观、人伦观的总体表现。

    践行文化:指学校在创造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实践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文化行为。包括管理机制的运行、课程实施与建设、资源开发与整合、学术研讨、教育教学活动、校园生活等。

谈到学校的物质文化,我们都不陌生,硬件设施各校都有,表现学校精神文化的雕塑,我区继光中学的黄继光、沈体兰;澄衷中学的叶澄衷;鲁迅中学的鲁迅雕像;曲阳二中象征力争上游的校园雕塑;复兴初中实验中学校园中的晨读少年塑像等都是不错的体现学校精神文化的作品。办校刊、校报的学校也有不少:北郊学校的《草根》;鲁迅中学的《百草园》;华初的《华初风》等是校刊,建江中学多年来一直坚持办校报——《建江报》,给我印象较深。橱窗的利用上也是有讲究的。我在外区一所高中看到该校收集了许多校友出版的书籍,为他们设立了专柜,我觉得这是一种非常聪明的做法。这种展示既体现了该校的文化,又可以激励在校学生,还可以吸引有成就的校友一直关心母校。

精神文化提及的东西,我们也不陌生。三年发展规划里就涉及到办学宗旨、培养目标等。对于校训,如果我们学校原来就有,轻易不要丢弃。一所学校的校训往往是一所学校精神的凝聚。前面提到的南洋模范中学的校训是:勤、俭、敬、信;宝山区吴淞中学的校训是:坚苦卓绝;静安区华东模范中学以团结、民主、求实、创新为校训; 我们虹口区复兴中学的校训是求真。讲到校风校貌,我有这样一个感受。有的学校一走进去,就会让你产生精神振奋的感觉,觉得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是很幸福的;也有的学校走进去以后,会产生一种怜悯的感觉,觉得孩子在这所学校里读书是不幸的。实际上这就是校风校貌给人的影响。我们许多学校都有自己的校风。华师大一附中把团结、向上、求实、创新作为自己的校风;澄衷中学形成了“勤奋学习,尊敬师长,艰苦朴素,团结互助”的校风;有112周年历史的上海市第五中学的校风是文明、勤奋、和谐、进取;鲁迅中学是 “崇实、求新”;华师大一附中实验中学(原飞虹中学)的校风是勤奋、文明、创新;海南中学是“崇尚求实,追求发展”。校风不仅仅只是可以概括的几个字,更重要的是要让它从校园的环境中、师生的发展中透露出来。

饯行文化在管理机制的运行中是可以从一些细节中感受到的。比如,当地上有一片纸头的时候,过来的老师或同学见到了是否会习惯性地拣起它;一个外校来的老师走进校园以后,他是否会得到这个学校的老师或同学应有的礼貌;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是干净的,教室的里里外外都能看到整洁和有序。

一个学校的课程实施与建设往往可以体现一个学校的整体实力。我们当然无法去同上海中学比,该校创设了多元高选择课程,本部学生的课程选择性超过30%,国际部课程选择性达95%,他们在高一二年级数学、物理、生物等9门学科领域普遍开设双语课程,学校系统、整体开发与学校课程相匹配校本教材136本,公开出版33本。但是我们也看到外区和我区有一些学校在校本课程的建设上是走在前面的。有的仅是区级重点中学,如华东模范中学、宜川中学、南洋中学等,他们的校本教材有几十种之多,师资队伍的整体实力让人刮目相看。即使如宝山区的区级重点中学——吴淞中学,也编写出《语文》、《历史》、《创造与专利》等几本像样的校本教材。我区的海南中学仅是一所初级中学,但是这所学校的校本课程也是颇为可观的,学校的历史老师叶永广收集的影视资料在上海滩也是赫赫有名的。对于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虹口区的一些中学和小学而言,我们理所应当关注校本教材的建设。

学校中的学术研讨、教育教学活动和校园活动的资料,我们要注意保存,对一些有价值的资料可以用出书或出集子的形式的将其保留下来。考虑到出书成本,我们不一定非要出版社出版不可,只要能保留、能交流即可,自己学校印制也是可以的。总之,我们必须考虑到这一点。金山区的华师大三附中有一半学生是农村的孩子,但是这所学校自从1999年开展新基础教育以后,学校为一位班主任、一位语文老师各出了一本集子;为教师和学生各出了一本《行成于思》和《言为心声》的集子;学校从教师专业发展方面分别出了《追求师生生命的真实成长》和《学习与探索》两本厚厚的书;就学校的德育工作和新基础教育理论学习与实践探索也出了两个集子。这些书有理论、有实践,都是出自教师和学生之手,确实让我们颇为惊讶。学校的文化建设是通过积累慢慢形成的,我们的校长要善于做个有心人。

3、学校文化与校园文化的异同

学校文化与校园文化的内涵基本是相同的。校园文化是人们多年来认同的一个概念。这里之所以称学校文化,其一是因为这样称呼更直接;其二是这样称呼在于它更强调学校与社会的联系;其三学校文化包含的内容更加全面,区别了校园文化的课外活动说、第二课堂说、氛围说等较单一的内容;其四学校文化除了包括校园文化的内容之外,还包括学校中心工作的载体,即课程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外化;其五学校文化更加注重学校群体成员在学校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其六学校文化更加强调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与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机结合。

三、我们如何对待学校文化

1、文化需尊重,文化需呵护

一所百年老校或建校有一段历史的学校,它的学校文化是一代代的教师和学生所共同遵循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经过很长的历史积淀起来的,是通过不断地筛选、凝聚而发展的。我区的北虹中学、澄衷中学、继光中学、北郊中学、市五中学、复兴中学、华师大一附中、三中心小学、一中心小学、红旗小学、海宁路一小、四川北路二小、四川北路一小、中州路小学等学校莫不如此。

对这些学校长期以来形成的优秀文化和传统,我们的新校长上任以后,当然要尊重,要呵护。当然,这里讲的尊重和呵护,只是限于优秀文化和传统,而不是一些过时的东西。过时的东西当然要扬弃。现实生活中,我们也看到,有些学校办学时间不算短,也有过辉煌的历史,然而由于换了校长,校长不加分析的对所有学校文化一概扬弃,结果就导致重砌炉灶,使好的传统出现了断裂,精神财富流失,学校也就没有了优势。也有的学校平时不注意学校文化的收集、整理、提炼、呵护,等到某一年校庆多少周年的时候,发现能拿出来的东西几乎没有什么,于是只能出一本谁也不大重视的薄薄的集子。近几年在德育上我们喜欢讲树魂立根。作为学校的校级领导,我们可以想一想,自己学校的魂在哪里,根在何方?

对学校的传统,对学校的本土文化,我们应该以科学的态度进行梳理,有的要继承,有的要扬弃。对学校中的优秀文化,要不断丰富内涵,加以发展,加以创新,让其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

2、文化需先进,文化需自觉

随着时代的发展,多元文化的冲突、融合与价值选择已经成为每个民主开放国家面临的重要问题。我国的学校面临着更为复杂的文化生态环境。其中,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矛盾冲突,使学校面临着复杂的文化价值选择。特别是加入WTO以后,西方文化价值观将大量涌入我国,对我国的传统文化、民族精神、青少年思想道德将产生很大的冲击。我们的学校必须与时俱进,自觉地使学校文化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建设起先进的现代学校文化。

由我区承担的上海市教育科学重点课题《构建区域性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探索与实践》课题,就是要加强对现代学校和现代学校制度的研究,现代学校文化建设是现代学校的重要特征,因此,我们对现代学校文化建设确实要花点气力,自觉地进行研究。

事实上,我区不少中小学已经自觉地开始进行这方面的实践探索,有的学校还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在市、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比如北郊高级中学、北郊学校、四中心小学、广中路小学等。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我们的学校还可结合学校实际,构建起适合自己学校特点的先进的现代学校文化。

3、文化需浸润,文化需设计

杜甫诗云: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学校文化教育也应该是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对这点,不少校长是很有体会的。有时候,我们进了一所学校,马上就会被这所学校的幽雅环境所吸引,随之,你也就在不知不觉间受到了该校文化的熏陶和感染。

这些体现学校文化的环境布置主要有:(1)学校建筑的布局,如各种建筑物的命名,校门、大型壁画、校史馆的设计与修建,如我区北郊高中、复兴高中等学校的几幢楼房的命名,五十二中、新北郊初中的浮雕,澄衷高中的大型壁画、钟楼,继光中学的校史馆、北虹中学的校史长廊等,都体现了学校的文化底蕴;(2)学校绿化与美化,如学校绿化景点、学校雕塑的创作设计与修建,这个在我区各学校都有所体现。南洋中学是一所科技特色学校,这所学校的不少景点都与科技有关,声、光、电控制的景点常常让初到的人惊讶不已,学校自主开发了“太阳能石英钟、音乐水车、校园鸽、金钥匙、机器人“等含有高科技成分的校园景点34个,营造了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学校科技教育氛围;(3)学校内部的陈设与布置,如学校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等厅堂的陈设布置,教室、走廊的布置,如在南洋中学就有巴金先生的著作专柜,因为巴金曾在这所学校读过书;在我区不少学校的走廊里,我们经常看到悬挂着学生和教师的得奖作品,有字幅、绘画、摄影和制作等,这种展览对师生无疑是一种激励和鼓励,显示了一种潜在的文化;当然,也有例外的,我在江苏扬州高级中学参观时,看到学校的所有建筑物都是浅灰色的,教室、走廊、办公室没有一张字画之类的东西,却给人一种学府的古朴、静寂感觉,文化底蕴显得十分深厚。(4)学校传播设施,如学校标志的设计与制作,黑板报、橱窗、阅报栏、标语牌、广播、现代信息技术方面的设备设置等。我区有的学校坚持每周播放一支世界和中国名曲;有的学校在校门入口处,放一张学校快报,供本校老师和参观者取阅;还有的学校在校门入口处放一个电子屏幕,供教师、家长查阅本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及校务公开的内容。

如果这些学校的硬件都具备独特的风格和文化内涵,就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校群体成员的观念与行为。

文化要想达到潜移默化的浸润作用,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对学校文化进行设计。我们的学校在制定三年发展规划时,对学校文化建设都是有个总体设计的。例如,北郊高中以“弘扬人文精神,建设学校文化”为主题,进行办学实验。它主要研究以下内容:1、人文思想历史演变中的学校文化现代化建设研究;2、运用现代人文精神的学校教育改革研究;3、体现现代人文精神的学校管理改革研究。上海市第三女子中学对学校文化的设计是1、建设学习型校园,以学校文化中所体现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积极影响学生的发展;2、加强学校制度文化建设,使学校规范成为教师的自觉追求,教师以良好的道德准则与行为规范显示师表的力量;3、加强校园环境文化的营造。他们提出一个结合:结合学校的自主活动;三个体现:体现女子成长成才的育人主题,体现女生爱美审美的心理特点,体现女校丰富多彩的生活风貌;多层次:学校环境建设、年级环境建设、班级环境建设同时发展。

经过设计的学校文化可以很好地凸显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思想。没经过设计的学校文化就象一粒粒散落的珍珠,不大会引起人们的注意。

4、文化需引领,文化需共识

在参加学校评审的日子里,我体会最深的就是校长的乃至学校的正确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思想要善于转化成教师和学生的行为。如何转化?学校要善于通过多种渠道,对教师和学生进行积极引领,而不能消极等待。比如,华师大三附中周振和校长为了在自己的学校搞好新基础理论实验,他长期坚持在学校开展新基础教育理论的实践和探索,教学楼上悬挂着新基础理论的口号,教导处多次组织教师参加新基础理论的学习,并且通过课堂教学实践,尝试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把创造还给教师,让教育充满智慧挑战。与此同时,学校还召开一次又一次论文研讨会,对新基础理论进行研讨。经过几年的探索,广大教师逐渐了解了新基础教育理论,逐渐形成了共识,并在实践中进行了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我区有一所学校虽然建校时间不长,但是学校能根据学生实际,长期开展自信教育,结果,教师的教最终适应了学生的学,学生对学校、对教师很满意,虽然这个学校的学生进高中考分最低,但是他们没有一点自卑感。

当然,我们也感觉到,有些学校办学的思想、校长的理念都是很好的,校风教风学风也都有,但是由于没有注意转变教师的观念,没有形成教职员工的共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步子始终迈不大,有的学校当你进了课堂以后,你会发现教师的教学几乎还是老样子,跟规划里写的,校长口头汇报的很不一致,再往班级里走走,几乎找不到文化建设的影子。

开展学校文化建设,贵在落实到全校师生的心中,能注意拨动师生心弦,经常在师生心灵深处弹奏,让师生以自己的思想言行来认同学校的文化,丰富它的内涵,从中不断汲取力量,不断取得新的发展。对那些青年教师居多或外来教师引进比较多的学校,更要通过文化的引领,让他们接受学校的文化,融进学校的理念,形成方方面面的共识。

四、我对建设和谐学校文化的理解

如何建设和谐的学校文化,我有这样一些想法:

1、传统和现代的和谐

一所学校要想在社会上得到认可,享有经久的声誉,它的学校文化一定要注意传统和现代的和谐。对学校中优良的办学传统,一定要注意继承,发扬、光大。同时,学校也需要与时俱进,要注意吸收现代的教育教学思想,使传统和现代达到高度的和谐。我区复兴中学继承学校“求真”的办学传统,多年来在素质教育的推进方面,一直是走在前面的,进入新世纪以后,学校提出了“创建满足学生充分发展需求的教育”的现代办学理念,在课程建设方面作了许多的探索,学生的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华师大一附中向来就以出研究型教师、研究型学生蜚声上海市乃至全国,多年来,学校非常注意继承这个传统,并在此基础上结合二期课改有了新的发展。当老的五朵金花还在发挥自己的作用时,一批新的研究型教师队伍已经形成,促进了学校的可持续发展。长青学校的主体性活动教育也是如此。九十年代初的活动教育仅指活动课程,随后他们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来优化活动教育,在新三年发展规划中,他们提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主体性活动教育。”该校始终没有放弃活动教育的传统,一直注意对学校中形成的好的传统进行深化,从而使活动教育始终在学校、在虹口很有生命的活力。我区的海南中学、华师大一附中实验中学、四平中学、曲阳四小、凉城三小等校也是如此。     

任何一所学校办学都不可能在“零”的基础上,其中总有前人的经验。作为一校之长,要善于将好的办学传统与现代学校的办学思想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2、有形和无形的和谐

学校文化有的可以看见,有的看不见。能看见的文化,如硬件设施中的环境布置等,是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可以对学生起良好的熏陶作用。学校中有些软件部分猛一看,可能是看不见的,比如说一个学校的文化氛围,能体现学校的文化精神等。当然,如果我们深入了解,观察,即使是无形的东西也是可以感受到的,只不过不那么直接罢了。一般人在办学过程中往往重学校的有形成果,轻学校无形的文化氛围;重学校的量化数据,轻学校工作的文化构成、文化含量和文化质地。文化外显在“形“上,一般来说,学校容易做到。难就难在无形的精神的建设。这种具有学校个性的精神要经过较长时期的积累和锤炼,才能获得全校师生的认可。这种无形的文化建设,是学校的精神支柱,精神动力,思想保证,智力支撑,有巨大的凝聚力、感染力和辐射力,能提升师生精神生活的质量,提高办学水平。实践中我们要引起高度重视。只有两者的和谐结合,我们的学校文化才能得到和谐的发展。

有了学校文化的和谐发展,就有可能实现学校的跨越式发展。在我区,有的学校办学时间并不长,只有5年、8年或10年时间,但是由于办学的校长有思想、有理念,办学过程中注意有形文化和无形文化的结合,结果,没有多长时间,办学的效果就很明显,较快地得到社会的认可,学校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如果,有的学校不关心二者的和谐发展,办学时间再长,也难以有什么起色。

3、课内和课外的和谐

校长、教师可以更替,学生可以一届届毕业,但某种精神的积淀一般不会马上消失,好的精神积淀往往会凝聚师生,凝聚校友,凝聚学校,凝聚社会。本周一上午,我参加了在华师大一附中召开的一个全国家庭教育研讨会,延风中学在会上“实话实说”,谈了该校小手牵动大社会的体会。延风中学的小手牵大手,不仅牵动了学校附近居民的手,今年还牵上了国家教育部部长周济的手,牵上了上海市副市长严峻琪的手。延风中学的“小手牵大手”活动搞了整整五年,在这之前还有开放性德育活动,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校长、书记换了一茬又一茬,但是学校与家庭、与社区的联系这项传统活动一直没有放,一直在坚持。学校的活动凝聚了学校,也凝聚了社会,产生了很可钦佩的学校精神。走进校园,你会发现学校里的师生精神面貌很好。这些精神、文化的形成,是全校教职员工、学生、学生家长和社会共同努力的结果,同时,也是课堂内外和谐发展的结果。

课堂是师生生命共存的场所,是教师与学生接触最多的地方,教师在课堂上的关爱,在课堂上的教学,通过师生互动,传达给了学生,它成了学生精神和德性发展升华的智力基础和学科基础。同时,教师在课外又一直关心学生的成长,注意与家庭、社会的沟通,为学生的成长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进而带动了社会风气的转变。两者的和谐发展就形成了独特的学校文化。延风中学给我们的启发是很多的。

4、领导和师生的和谐

建设学校文化是学校成员共同的使命。作为学校的领导者、管理者——校长,首先要在影响、引导、形成学校文化中发挥主导作用,用言行传达学校的核心价值观,发扬并表扬为学生和学校工作的人,提炼支撑学校灵魂的惯例和传统,发掘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宣扬学校更深层的使命,把学校从一个以“我”为核心的组织转变为一个师生共同的精神家园。同样,学校文化建设水平的提高需要全体成员在教书育人和组织管理生活中,为追求共同目标而作出长期、艰苦的努力。在这方面,领导和师生的和谐是非常重要的。我在深圳曾经参观过一所建筑和设施一流的学校,当我试图同办公室里的老师交流时,他们拒绝同我交谈,他们说校长是老板,我们是打工的,有事问老板就可以了。听了老师这样的话,我一时不知说什么好。学校的文化建设是需要领导和师生共同建设的,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冷了师生的心。在三年发展规划评审的日子里,在同教师和学生座谈时,我们发现有不少学校的校长很善于抓学校文化的和谐发展,学校很有凝聚力,学校的理念、目标已经成为全体教职员工的共识,学校的发展前景很好。以至于当有的校长马上因为年龄的原因面临退休时,教职员工对学校的发展前途表现了极大的忧虑。他们请求教育局能再让他多干几年。这充分说明领导和教职员工和谐的重要性。

综上所说,我深深认识到:

一个学校要想取得跨越式发展,必须重视和谐的学校文化建设;

一个学校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重视和谐的学校文化建设;

一个学校要想成为品牌学校,必须重视和谐的学校文化建设;

一个学校要想走进现代学校,必须重视和谐的学校文化建设。

如果一个校长要想在有限的时空里为教育事业真正做一点有意义的事情,必须重视和谐的学校文化建设。

我们虹口区在上海市是教育大区、文化老区,历史底蕴深厚,人文环境优越。明朝嘉靖十五年(1536年),就有曲江小学坐落于江湾地区,百年老校在上海市来说可能是最多的。在文化建设方面,多伦路、山阴路、溧阳路早已闻名上海滩。今天在实现教育现代化的过程中,在学校文化建设方面,我们虹口区理应做得更好。

谢谢大家!

2005年11月8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学校的办学理念与文化建设
继承优良传统 创新学校文化
积极构建校园和谐文化,促进学校又好又快发展
[2011]1号关于学校文化建设情况的通报
以人为本 探索创新之路 -上海市南汇第二中学办学纪实
以文化人,铸品创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