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不要让你的仁慈害了孩子:不逼孩子改变,TA往后的人生就完蛋了

小飞老师说:

经常有妈妈来问,

孩子整天让催,让逼,才能行动。

该怎么办呢?

比如学琴,当初是孩子要学的,但没学几天,弹琴就跟上坟一样,要连哄带骗威逼利诱,才能勉为其难弹一会儿。

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呢?

其实,这是没有帮孩子培养出自我驱动力。

孩子自己没有努力的意识,只因为畏惧大人,才去做事。

这种孩子以后是最容易没出息的。

毕竟,靠别人驱动的话。

当外在驱动消失了,孩子也就不努力了。

最明显的就是,小时候被追着喂饭的孩子,长大后大概率会被盯着写作业。

且一旦家长松懈,孩子的成绩马上就下滑。

培养孩子的自我驱动力,是教育的头等大事。

今天,小飞老师就提供一些思路。

和可执行的方案。


先帮孩子克服无力感

想做一件事~遇到困难~感到无力~成就感。

这是做一件事的4个阶段。

一般的孩子,都被卡在“感到无力”这里,就放弃了。

而一旦克服困难,感受到成就感,孩子也就有了内驱力。

家长的作用,便是在孩子还没有成就感时,逼孩子坚持下去。

一、提升孩子的基础能力

比如,我小外甥刚读一年级时,上课跟不上进度。

连老师留了什么作业都不清楚。

这时姐姐没有教育和训斥他,而是先问老师孩子的具体表现。

然后发现是他的基础能力不足。

上课时没办法集中注意力听老师讲课,这是专注力不足。

不知道留了什么作业,也不问老师,这是缺乏沟通意识。

于是姐姐就在家着重帮他提升这两种能力。

跟他一起玩专注力小游戏,并且让小外甥每天把课上学到的东西,回家讲给自己听,根据孩子的理解,去引导他认知有误的知识。

跟孩子一起做游戏,来练习询问、传达、沟通的能力。

半年之后,效果就很显著了。

她只是跟孩子玩游戏,来帮他提升基础能力,孩子就完全适应了小学生活,上课可以坚持听课,而且回家俨然是个小老师,讲得越来越像样。

其实这种情况,在小外甥的教育上,还有很多。

比如,他想学游泳。

姐姐没有直接给他报班,而是先看看他有没有学习游泳的基础能力。

比如平衡感,肢体协调感,对教练指令的理解等等。

在家里先帮他测试和训练了这些能力,才帮他报班。

想让孩子坚持下去,就要让孩子相信自己一定可以克服困难。

而基础能力,是克服困难的基础。

二、给孩子力量感

除了基础能力。

孩子们还天生缺乏力量感,就是觉得自己不行!

毕竟在孩子来看,只是一个积木搭不好,那就是天大的困难了。

他们是会生气,并再也不想尝试的。

这么说有点虚,我们举个例子。

有一次过年时,小外甥要学习打鸡蛋。

他想炒鸡蛋给妈妈吃。

但连续两个鸡蛋都吧唧摔烂后,他就生气了。

一跺脚打算出去。

于是我跟他说,这鸡蛋可真难打开,有什么小朋友可以打开鸡蛋啊,肯定都做不到的。

这时小外甥也附和,是啊,真难。

然后我又说,要不我拿着你的手,再最后尝试一次?

这次还不行,我们就过几天再试试。

于是,他还真回来又尝试了一次,在我的帮助下,成功打出一个鸡蛋。

然后他就很开心,完全没有对自己能力的怀疑。

虽然最终他也没有自己打开,但总算是看到了希望,下次还是愿意去试试的。

这便是对孩子力量感的保护。

整个过程分两步:

1、认同孩子的无力感很正常(不是你天生不行,所有小朋友第一次做都这样)。

2、帮助他摆脱挫败感(只要有人帮助,多尝试,总有一天能做到)。

孩子失败时,最怕的是对自己的力量产生质疑,以后再也不尝试。

所以家长要让孩子时刻相信:不是我做不到,是我还练习得不够。

物质奖励用对了,效果也非常棒

很多家长都觉得。

给孩子物质奖励不太可取。

怕孩子会依赖物质,唯利是图,且怕有一天不给奖励了,孩子会不做事。

其实,物质奖励用得好,效果也是非常显著的。

我同事孙老师的儿子,就是个特别好的例子。

孙老师的儿子叫乐乐。

乐乐6岁之前,就已经上了预科班和一些英文早教班。

但是根本没啥用,英文的入门,成了乐乐无法克服的障碍,看到英文绘本就躲。

后来,乐乐的老师想到一个办法,让乐乐只用了3个月,就克服了自然拼读法,每天都抱着七八本牛津树的绘本回家,一读就是大半个小时,积极得很。

没错,乐乐老师用的方法,就是奖励了。

孩子们每看完一本书,就有奖励代币,多看多奖,然后就可以拿着代币,去小卖部兑换礼物,孩子们都因此对读书乐此不疲。

当时孙老师也怕乐乐会因为奖励而变得功利,从而失去对阅读真正的兴趣。

事实证明,他完全多虑了。

在老师的精神鼓励和物质奖赏的双重激励下。

乐乐经过一整年的大量阅读,克服了对英语的恐惧,7岁就有了小学三四年级的阅读水平,且在奖励停止后,他也没有对阅读失去兴趣。

等乐乐读三年级时,他已经能阅读英文中长篇小说了。

其实,孩子是在发展的。

他们讨厌阅读时,是因为没有阅读能力,阅读在他们眼中,是无法克服的事。

但通过奖励,让他们克服困难之后,英文阅读对孩子来说,就只是驾轻就熟的事而已了。

而且阅读习惯已经养成,哪还有不再读的可能?

人一旦在一件事上得到了成就感。

他也就拥有了内驱力,他会不停去做,来追求更多成就感。

而在内驱力出现之前,父母就需要辛苦一些了。

“逼”也好,奖励也好,鼓舞也好,总要想方设法让孩子坚持下去,直到孩子有了成就感,自己产生内驱力!

注意,这种奖励激励,一定是生活中极少数事情,才可以使用。

不能当成跟孩子交换的手段。

比如,孩子不愿意刷牙,就不要用这种方法。

奖励是为了激励孩子去做自己认为做不到的事,是让孩子克服限制,追求更美好的体验。

而不是搞不定孩子时的救命稻草。

不逼孩子“72变”,谁帮他挡“81难”?

孩子的能力,就是他未来的竞争力!

我不止听一个朋友说过,他们特别庆幸小时候父母“逼”自己学的技能。

那为他们带来了更多收入,更多机会,纾解心情的渠道,和在人群中的魅力。

但他们小时候,也是哭哭啼啼,一百个不愿意。

比如《向往的生活》曾请来小提琴演奏家吕思清,和音乐高材生刘宪华。

吕思清4岁学琴,5岁登台演出,8岁被中央音乐学院破格录取,17岁获得意大利帕格尼尼国际小提琴大赛金奖,被誉为“东方第一人”。

看这金光闪闪的履历!

刘宪华也不赖,毕业于伯克利音乐学院。

杨颖看着他们拉小提琴,就非常羡慕。

于是她问刘宪华:

“你是小时候被父母逼着学?”

“对,被逼着学。”

“那你小时候愿意吗?”

“我不愿意,直到十一二岁,就一直不想拉,然后我就参加第一个比赛,从那个时候开始,就开始喜欢了。”

“那你觉得现在感谢父母吗?”

“非常非常感谢。”

“是啊,如果他们不逼你,这些东西永远不会长到你身上。我小时候是放养长大的,什么都没学。”

于是字幕就打出了一行字“为什么当初没人逼我?”

这期节目刚结束时,还被很多人拿来写文章。

但却没人说怎么“逼”孩子,才是正确有效的,不把孩子“逼”出问题的。

今天小飞老师就暂且提供这些立竿见影能让孩子坚持下去的方法。

以后还会从不同角度,更理论化地去探讨这个问题。

让我们一起学习成长吧~


今日话题

你的孩子有想放弃兴趣班的情况吗?

你是怎么解决的呢?

在留言区告诉小飞老师吧

猜你还想看

二胎这样养,孩子会感激你一辈子!

孩子就要使劲夸?小心孩子越夸越笨

致父母:别在该立规矩的年龄,跟孩子做“朋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如果只给孩子教一样东西,你会教什么?
鼓励是父母给孩子成长的最好礼物
让学习像游戏一样好玩
外在动机如何转变为内在动机
世界上真的有让孩子主动学习的秘密?家长岂不是要高兴哭了!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需要和孩子一起共同成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