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生态创新:园区软实力的新亮点”——施涵教授在“2016中国产业园区持续发展论坛”上的主题演讲



2016年12月3日,”在上海陆家嘴中国金融信息中心成功举办。

论坛上,香港城市大学教授、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绿色发展联盟专家施涵博士就创新和可持续发展对产业园区软实力的贡献做了主题演讲。现根据演讲内容整理如下:


国人很讲究“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当今世界面临五大趋势第一是人口与社会变化。第二是全球经济实力的转变,包括中国等新兴国家的崛起和大国实力对比的改变。第三是迅速的城市化,世界上一半以上人口居住在城市,自2011年起中国也有50%人口进入城市。第四个大趋势是气候变化和自然资源稀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巴黎协定》已经生效,中国作为全球温室气体的第一大排放国,将面临前所未有的责任和压力。第五个大趋势就是技术快速发展与突破。我们需要从上述全球大趋势的视角,来审视产业园区的未来持续发展,特别是关注应对气候变化和城市化进程所引发的技术革命的深远影响。

目前中国国家级经开区、高新区的生产总值占全国GDP比重超过23%,而我们的近邻——韩国的工业园区对GDP贡献超过60%。从中韩产业发展路径的相似性来看,我们有理由认为,产业园区在我国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工业活动还将继续向产业园区集聚。工业活动向产业园区的集聚,对园区的可持续发展既产生机遇,又带来挑战。就机遇而言,污染排放在空间上集中,可以提高环境监管的效率,并利用环境基础设施来降低污染物消减的成本。反过来,过度集聚又可能导致污染强度显著超过环境容量,产生严重、甚至不可逆的环境破坏。一旦化工园区发生安全事故时,距离临近会极大增加事故蔓延的风险,是一种特别棘手的状况。从这个意义上讲,关注工业活动向园区集聚过程的趋利避害,是实现我国产业园区可持续发展和整个经济系统绿色转型的重要课题。

在上述背景下,我们来探讨一下产业园区绿色发展的理论内涵是什么?


1、产业园区绿色发展的理论框架


传统的经济发展理论认为经济发展有两个基本投入要素:资本加劳动力。即生产函数有两个自变量:资本(K)和劳动力(L)。在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凸显的今天,我们需要开始关注经济发展的第三个投入要素——自然资本(N)。简言之,自然资本由包括土地在内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两部分组成。自然资本,包括清洁的空气、洁净水源、可再生能源和动植物资源,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礼物”,由于不需要人类付出经济代价来获得,迄今为止还没有通过合理的价格将其价值体现在经济活动决策过程中,所以造成自然资本的低效使用,而且投资不足。这成为自然资本不断破坏和退化的根本原因。


图1 人造资本、人力资本和自然资本在创造可持续人类福祉的作用

来源:Costanza et al. 2014

自然资本的价值不仅体现在其作为经济活动不可或缺的投入要素,同时自然资本,比如清新的空气和美丽的景色,直接为人类消费,是人类可持续福祉的直接提供者。在雾霾频繁发生的年代,空气质量对北京经济竞争力和居民幸福感的决定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十多年前,香港就有大幅报道,香港所需的一流金融人才,因为空气质量下降而逃离了香港。更不用说当前的北京了。

中国经济向绿色发展转型,需要对人造资本(包括建筑、机器设备和基础设施等)、人力资本和自然资本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进行重新审视。从人造资本来看,我国原来经济发展模式具有下列特点:较低的初始建设投资,较快的建设周期,较高的运行维护成本,较短的生命周期。这种建设发展模式的好处是初始投资少,能快速提升地方GDP,与地方官员的短期政绩需求十分吻合。然而这种建设模式具有巨大代价:生命周期成本高,资源环境代价高,由于易于滋生腐败,有很高的社会成本。例如中国三年的水泥消耗量超过了美国在20世纪一百年的水泥消耗。这种前所未有的资源消耗,不仅仅是因为我国人口多,水泥应用面广,更是因为我们建筑和基础设施的寿命比人家短了很多。

在这种模式下,我们现在消耗了全世界一半左右的水泥、钢铁,实现了人均GDP 8000美元左右的发展水平,但问题是我们还能延续当前的经济发展方式,进一步实现人均2万、3万美元GDP的发展水平吗?笼罩在很多中国城市上驱之不去的雾霾,已经肯定地回答了这个问题。显而易见,迄今为止我们发展模式是以牺牲GDP质量来换取GDP数量,是以资源环境消耗来取得GDP快速增长。这种发展模式已经到了尽头。

绿色经济发展模式,需要投资建设具有较高质量的人造资本,以减少经济系统运行维护过程中的资源环境消耗。在此基础上,实现全生命周期上较小的资源环境代价,取得较大高质量的经济产出。我国目前在这方面探索比较成功的,有如苏州工业园区和从2010年开始在青岛建设的国际合作中德生态园。中德青岛生态园引进德国绿色建筑标准,并全面推广高效节能的被动房建设,同时开展低碳、智慧、海绵城市全方位的试点和示范。所以说,产业园区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绿色转型以及可持续城市化的先行者。

还有人力资本问题,在劳动力密集型经济模式下,园区拼的是人力资本成本低。但随着经济技术的转型升级,园区的竞争力越来越依赖于高端劳动力数量和多样性。我们甚至更加突出自己园区能够提供的高薪岗位种类与数量,能够创造的绿色就业岗位。因为只有园区能够提供高薪的岗位和环境友好型工作环境,园区才更可能吸引一流的人才。

再从自然资本角度来讲,我们需要逐步改变原来把环境保护看作成本、作为负担的思维,转变为把自然资本的战略性投入,作为对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投资。这种转变有其逻辑基础。首先,优良的环境质量越来越成为一流工业园区的核心竞争力,有助于减少职业健康风险,提高劳动生产率。成为吸引一流人才的前提,也成为吸引世界领先企业的重要条件。其次,随着资源环境变得更为稀缺,产业园区的竞争力越来越取决于其自然资本禀赋水平,及其利用自然资本产生社会经济效益的效率。再次,“十三五”期间,环境质量改善在工业园区环境保护工作中的核心作用日益增强。园区自然资本存量和污染物排放强度,从正反两个方面决定了园区的环境质量状况。因此,在进一步消减园区污染物排放的同时,投资和增强当地关键的自然资本成为改进产业园区环境质量的重要途径。最后,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园区及其附近的居民对于环境质量的支付意愿有了显著的提高,对环境保护措施的回报机制开始显现。


图2 产业园区绿色发展的经济学内涵

综上所述,产业园区绿色发展的内涵是:产业园区的人造资本、人力资本和自然资本保持正向增长;在园区高效的治理环境下,园区的人造资本、人力资本和自然资本的合理组合,使园区的经济产出位于区域生产力的前沿。在当前产业园区经济增长乏力,传统投资的边际回报率显著下降的前提下,我们对产业园区绿色发展的理论认识也许可以为园区新的投资领域和机会提供新的思路。


2、产业园区软实力的组成要素


我将产业园区向可持续发展上升的过程分成四个重要阶梯第一阶段成为合规达标阶段,就是园区内企业和整个园区的运行满足国家的各种环境法规政策要求。这是产业园区可持续发展的底线要求。第二阶段是生态经济效率优化阶段。园区企业通过开展低碳、循环经济改进措施,努力以较小的资源环境代价产生较大的经济产出。园区迈向可持续发展的第三个阶段是持续改进管理体系阶段,主要是建立持续改进的创新机制。园区可持续发展的最高阶段是可持续发展产业创新集聚区。目前我国产业园区多数还处于第一和第二阶段,还有一些工业园区连第一阶段(合规达标阶段)还没有实施,距离园区可持续发展目标很远。


图3 产业园区向可持续发展转型的阶梯

鉴于促进工业园区的绿色转型是推动中国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多个中央部委已经开展形式多样的可持续发展园区试点。其中有环境保护部、商务部、科技技术部联合推进的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开展的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国家发改委和工信部联合开展的低碳工业试点园区,以及商务部开展的国际合作生态园试点等。


图4 我国正在开展的工业园区可持续发展试点

按照哈佛商学院波特教授的竞争战略理论,提高运营效率有助于增强园区竞争力,但园区竞争力的决定性影响因素是其差异化发展战略,园区需要发展独特的价值主张,要从竞争成为最好的产业园区,变成竞争成为与众不同的产业园区。与你的同行在一些相同的方面竞争是不高明的策略。我要强调的是,聚焦建设园区的软实力是产业园区开展差异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机会。园区软实力涉及范围很广,包括良好的法制环境、融资便利性、人才与教育培训、研发与创新、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开放竞争的营商环境,高效的公共服务,以及中小企业和企业家精神等。


图5 产业园区软实力的组成要素


3、生态创新对产业园区可持续竞争力的决定意义


产业园区如何从可持续发展和创新两个方面增强园区的核心软实力?

一方面,可持续发展越来越成为创新的驱动力和前沿,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为创新提供了很多新的要求。另一方面,大家越来越明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途径就必须要通过创新;没有创新,可持续发展就是缘木求鱼。产业园区绿色转型发展,究其根本就是通过改变制度设计、管理模式、产品技术、商业模式、组织结构和文化伦理等途径,减少园区生产与消费活动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排放,同时增强经济产出和社会福祉。可以说,产业园区可持续发展的灵魂就是创新,产业园区将越来越成为催化、培育、示范和推广生态创新的最佳场所。

在上述背景下,联合国、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等积极促进生态创新。生态创新是指把可持续发展原则纳入企业经营所有活动和产品生命周期各个阶段,开发和采纳新的商业模式。企业通过对产品、生产过程、营销方法和组织结构加以改进和更新,来取得企业更好的表现和竞争力。

在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日益增强的背景下,产业园区存在巨大的生态创新机会,特别是在微观的产品生态设计和宏观的商业模式创新领域。举两个例子,第一个是天津泰达通过产业共生,也就是将一个企业的废物变成另一个企业的原料,来全面提高园区的资源生产率和减少园区温室气体排放。第二个案例就是苏州工业园电子行业已经成功实施的多样化的循环经济模式,这里有溶剂回收利用,从电子生产废物中回收贵重金属,开展报废电器的回收利用,以及电子产品的生态设计以及从产品到服务的租赁商业模式等。

企业层面上有很多创新型循环经济商业模式,比如米其林公司开展卡车轮胎租赁,承担欧洲50%大型运输卡车的轮胎外包服务。雷诺公司开展汽车等零部件再制造。产品到服务的商业模式不断推广,很多商品(包括地毯、复印机和汽车)从原来销售产品转变为向消费者租赁产品、提供服务。福特汽车公司,正在从原来的一家汽车制造企业,逐步向一个可持续移动性供应商转变,即从原来单纯造车卖车,变为以创新的方式来满足消费者对于移动性的多样化需求。

最后,我谈谈对产业园区近期可以开展的管理体制创新的几点建议

围绕生态创新,产业园区可以开展下列一些活动:建立区域循环经济与产业共生促进平台,开展绿色供应链管理促进中小企业节能减排,在园区企业推广产品生态设计,将持续改进真正纳入到园区管理体系中。其它举措还包括发布园区可持续发展报告,通过定期开展园区可持续发展的利益相关者分析和实质性 (materiality) 分析,来更科学地确定园区的可持续发展的优先行动领域。

目前工信部、环保部等部委以及天津、上海和东莞等地方政府正在开展绿色供应链管理试点。我强烈推荐工业园区开展绿色供应链管理,因为园区具有开展此项试点的一些独特优势,例如园区管理机构与园区企业之间信息交流成本低,园区中的龙头企业和配套的中小企业相距较近,开展合作的交易成本低。开展绿色供应链,既可以增强园区对区内中小企业的凝聚力,又可以加强园区对产业链上的区外企业的吸引力。

我的报告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香港城市大学教授、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绿色发展联盟专家    施涵)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以生态文明为基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绿色经济新在何处?
四川首个电镀废水零排放工艺产业园在四川雅安正式启动
迈向绿色和可持续的城市未来
经环境调整的国内生产总值
中国城市如何实现绿色转型(3)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