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原创】天卉中学胡志民校长谈高效课堂(四)

【原创】天卉中学胡志民校长谈高效课堂(四)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1-06-21 22:14:11 / 个人分类:教学改革

六、大单元教学

在这种背景下,我们是被逼出来的,当时时间不够用,我们就晚上加自习,甚至老师晚下班,但这些都于事无补,怎么做也解决不了问题,很困惑。后来我们就考虑,是不是可以将教材的内容进行整合和精简,根据课堂的需要,孩子能会的就不再往课堂呈现了,通过检测手段来完成。必须要呈现的我们怎么去呈现,我们能不能做一个改动。我们老师就沉下心,以学科组为单位进行了大量的研讨和实验。在这种反复实验的情况下,最后提出了大单元教学。

我们在学习了杜郎口之中也形成了自己的教学模式,叫“三型、六步、一论坛”,三型是三种课型:预习展示课、提升展示课、巩固展示课,课堂六步是:“出示课题、目标、要求、时间预设”、“分发学案,学生独立学习”、“小组讨论,生成学习成果”、“小组展示,教师点拨”、“组间质疑,穿插巩固”、“当堂测试,落实目标”,一论坛就是在每个单元结束之后要搞一个单元论坛。实际中发现这种课型在操作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困惑,一是时间不够用,另一个是学生上课时展示的东西太杂,最后形成的教学效果不好,没法达到高效课堂的要求,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

我们考虑,课堂模式改变了,为什么没有达到期望的效果,在做课堂诊断的时候我们发现,学生解放了,但老师却被课时、学期、课程编排死死的束缚了手脚,老师对课堂的内容、课程的编排没有任何选择的权力,磨灭了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高效课堂模式的改变只解决了学生学的问题,只解决了学生动的问题。把课堂的“主权”还给了学生,教师干什么?

我们在课堂定位的时候发现教师在新课堂上作为引导者(出示目标,正确导航)、点拨者(点石成金,拨云见日)、学习者(教学相长,共同提高),都能完成角色的转换,但是作为课堂的设计者却没有自主权,实际上老师被死死地扣入了课时、课程、学期计划和考纲考点。要想真正达到课堂的“三高”,必须解放教师,让教师也能“自主”。于是我们就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提出了这样一个概念,站在三年的高度,打破学年界限,打破课时界限,打破教材顺序,把三年的课程,作为一首完整的曲子来弹,跨年级整合教材,最大限度削减重复的知识,实现知识系统的“二度整合”,以三年为整体,按“就近发展区理论”,生新划分“大知识单元”,再在“大知识单元”里实现“授课单元”,使课堂实现高度浓缩,从而实现真正的“高效”。教学时间缩短,解决了教学时间不够用的问题。

感悟:由传统教学模式向高效课堂模式转变就是由教师的“教”向学生的“学”转变,不论学生掌握的如何,在单位时间里“教”的知识一定比学生自己“学”的知识容量大。所以,如果仅仅是课堂模式的转变必将会造成课堂时间不够用的局面,这是改革之初最令教师困惑的问题。如果增加教学时间,必将加大教师和学生的负担,这与高效课堂的初衷相矛盾,课堂教学不但没有高效,反而低效了,这样做必然会引起教师、家长、学生的质疑和反对。

天卉中学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也曾经尝试延长教学时间,但最终于事无补,经过反复的研讨,他们提出的“大单元教学”模式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难题,艰难地迈过了这道坎。天卉中学作为民办学校有其独特的优势,那就是有较大的办学自主权,“大单元教学”的模式站在三年的高度,打破学年界限,打破课时界限,打破教材顺序,跨年级整合教材,最大限度削减重复的知识,实现知识系统的“二度整合”,这种做法在其他学校很难行得通。然而,我们不能因此而否定课改的前途,条条大路通罗马,此路不通可以再做他图,只要坚定信心,肯动脑筋,总会找到最适合自身发展的办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天卉中学胡志民校长谈高效课堂(六)
一位中学校长的日记:为了教师的成功
精英中学观后感1
激情教育、高效课堂、精细管理
新学期开学典礼校长讲话稿(2)
值得借鉴学习的中国九大课堂教学模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