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二战结束后的苏联海军驱逐舰
userphoto

2022.09.11 辽宁

关注


二战以后苏联海军的驱逐舰在型号划分上颇为复杂。冷战铁幕降下后,苏军的装备细节对外保密,北约以看图说话的方式对其命名,出现了两套规则。而导弹时代来临后,苏联海军甚至一度在新舰分类中取消了驱逐舰这个舰种,改为大型反潜舰和导弹舰,很多所谓驱逐舰是外界按惯例对其重新归类。这里面还受一些其他因素影响,比如克里瓦克级,本来是妥妥的大型反潜舰,因为出了警戒号哗变事件,官方降级为护卫舰(警戒舰),否则谁能说上世纪七十年代三千多吨的军舰不够资格叫驱逐舰呢?这篇文也只是按现有通行说法简单梳理一下型号,不能保证完全准确和无脱漏。


慎密级,30К型驱逐舰。其实就是火力级除了首舰火力号之外的另外10艘。之前的7型、7У型和30型都采用传统的通风管为锅炉舱供气的设计,二战初期的经验表明弹片伤很容易破坏锅炉舱的密封,压力降低导致锅炉功率下降直至失效。而英美驱逐舰在三十年代后期就已使用机械方式直接向锅炉炉膛强制送风,30К最主要的修改就是采用了这种设计。此外还安装了雷达设备,将双联高射炮口径由76.2毫米升级到85毫米。这批舰都是1947年后完工的,因此以最先完工的慎密号命名。

火力级的基本设计是三十年代后期不先进水平,慎密级虽然修修补补,但实质上就是新造老舰。这批船在苏联海军中并不受待见,而其性能也确实有缺陷,所以服役十年后即纷纷退役。

大胆级,西方称为斯科里级,即快速级,30бис型驱逐舰,бис即英文的Bis。30К型的进一步发展,全舰采用焊接增加强度,修改线形提高抗浪能力,心心念念多年的五联鱼雷发射管也装上了,37毫米炮数量增加,12.7毫米机枪全部升级为25毫米炮。这型舰在苏联海军中以简单坚固可靠著称,一气造了70艘,为苏联驱逐舰建造数量之冠,其中16艘后来转售外军。

大胆级虽然受到部队的欢迎,但其性能并无突出之处。最根本的问题是其主炮仍无高射能力,仅靠一门双联85毫米高炮和小口径速射炮组成的防空体系无力在敌方航母云集且飞机已进入喷气时代的远海争锋。

无声级/火热级,31型电子侦察舰/驱逐舰。为适应当时海上军事斗争的需要,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在大胆级基础上加装电子战设备,同时强化对空和反潜火力,包括五门单管57毫米速射炮、两座火箭深弹发射器和拖曳式音响制导鱼雷诱饵。但在方案复审时海军就发现该级舰能力不足,反潜似可满足要求,防空火炮虽然强力,但主炮不能对空使其仍无法保护自身。由于吨位限制,单舰无法安装所有的侦察天线和接收机,只能分为各装部分设备的两型,执行电子侦察任务必须同时出动两艘军舰。

在戈尔什科夫的坚持下,还是改装了八艘大胆级。实际应用中,作为电子侦察舰时,该级必须双舰配合使用,电子战设备严重干扰本舰通讯,最糟糕的是还不能覆盖西方军舰常用通讯频段;作为驱逐舰使用时,该级与常规驱逐舰相比又并无明显优势。所以各舰队都对其缺乏兴趣,有四艘舰根本是改造完毕就进入封存直到最终拆毁。不过无声级作为苏联第一种电子侦察舰还是有其历史地位,无声号一直服役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当然其最后阶段实际上是作为训练舰服役的。

不惧级,北约称为塔林级,41型驱逐舰。前述的几级驱逐舰本质上都是自7型愤怒级的设计基础上一路发展而来,这些型号在1946年——1955年的十年造舰计划中被苏联海军看作普通驱逐舰,他们还需要一种全新的大型驱逐舰作为精锐力量。41型驱逐舰的设计传承自47型装甲驱逐领舰,方案于1948年正式提出,首舰不惧号于1950年初开工。

41型标排3010吨,满排3830吨,安装了新式的汽轮机。过去心心念念的五联鱼雷发射管和双联130毫米高平两用主炮都出现了,此外还有对应的雷达电子设备。该舰船体和上层建筑均采用封闭式设计,只有最低限度的舷窗以适应核战需要,指挥所、舰桥、锅炉舱、主炮塔、高射炮座以及火炮指挥仪均由8至10毫米和20毫米装甲保护。

作为二战后第一艘真正全新设计的驱逐舰,41型存在很多问题。钢铁大叔索性一刀切,除在建的不惧号外,其他统统取消,不惧号事实上成为了一艘试验舰。而她也确实不争气,新的动力系统存在问题,从来没跑到过34节以上。不惧级是第一种被北约命名的苏联军舰,但北约没想到的是这级就一艘。

安静级,北约称为科特林级,56型驱逐舰。1951年开始设计的不惧级后续舰,早期文件中直接将其称为现代化41型。因为两者之间没有本质区别,56型跳过初设阶段直接进入技术设计。与41型相比,56型满载排水量降低到3200吨左右,航程减少到4000海里,自持力缩短到10天,但最大航速由36节提高到39节。56型的武器基本沿用41型,但防空炮改为4座4联45毫米炮。动力系统与41型类似,由于排水量降低且采用修改舰首和舰尾线形、安装减摇鳍、增加螺旋桨叶片等技术措施基本达到设计指标。56型沿用了41型在要害部位设置的防破片装甲,主炮塔和高射炮座装甲最厚部分增加到40毫米。

56型共建造了27艘,其适航性远高于之前几级苏联驱逐舰(五级海况八级风速的测试中56型能达到全速,而30бис型甚至无法达到14节),较大的舰体可以适应现代化改装的需要,到此级时苏联海军终于获得了一级理想的驱逐舰,不过晚到了10年。该级是苏联最后一级传统的火炮鱼雷驱逐舰,在其后的导弹化浪潮中,该级舰进行了多种改装,不同型别间外形变化甚大。

看过上篇的读者应该能够记得56型的发展渊源:24型装甲驱逐领舰——47型装甲驱逐领舰——41型驱逐舰——56型驱逐舰。谁能想到当年一个颇为玄幻的非主流方案在多年发展之后居然有成为主力型号的一天?这是庶子夺嫡、凡人修仙、莫欺少年穷,总之是个很励志的故事。众所周知,我国的第一种自研驱逐舰旅大级的设计原型就是56型,那么中国驱逐舰的源流居然也是来自24型装甲驱逐领舰,真是意想不到啊。

56ПЛО型,1958年起在56型基础上改进的大型反潜舰,强化反潜作战能力。该型拆去了舰尾的深弹投掷器和一座鱼雷发射管,在船首的45毫米高炮两侧安装了两座16管РБУ-2500火箭深弹发射器,舰尾安装两座6管РБУ-1000火箭深弹发射器。保留的一座鱼雷发射管可发射反潜鱼雷,水听设备和雷达等电子设备也进行了升级。

56ПЛО型共改造14艘,因为空中威胁加大,防空改造更为迫切,剩余舰只不再按此标准改造。

56ЭМ/M型大型导弹舰,北约称为基尔丁级。导弹化的产物,1955年选定56型胆大号进行改装,称为56ЭМ型。拆除全部主炮,船首安装两门4联45毫米高射炮;拆除原中线安装的两座五联鱼雷发射管,改为侧舷安装的两座双联鱼雷发射管。最大的改动是在舰尾设置了SS-N-1狗鱼反舰导弹发射架和可容纳8发弹的弹库。试验成功后又按照56M型标准建造了3艘,这3艘并不包含在56型的27艘中。56M型与56ЭМ型之间的主要区别是以四座4联57毫米高炮替换了45毫米高炮,同时取消了舰桥顶部已失去意义的主炮射击指挥仪。

苏联人对56ЭМ/M型的改装颇为满意,认为在不变更船体结构的情况下建造一种作战方式完全不同的舰船是非常罕见的。但其实早期反舰导弹还很不成熟,可靠性差不说,发射一发后重新加注燃料、填弹,起码需要十多分钟才能发射第二发,所以这种大型导弹舰的吓阻作用远大于实战价值。

56K/56A型防空驱逐舰,北约称为萨姆科特林级。对抗空中威胁的直接办法就是安装中程防空导弹,1962年56型威武号首先进行试验性改装,称为56K型。二号烟囱后的主炮、防空炮、鱼雷发射管、反潜深弹、水雷投掷轨道等等统统一扫光,安装SA-N-1舰空导弹的弹库和双联发射架。二号烟囱修型,后桅改为金字塔型并安装相应的电子设备。试验成功后又按升级标准改造了8艘,称为56A型。56A型改装过程中按56ПЛО型标准进行了反潜升级,这批舰的防空和反潜能力比较平衡,成为后续开发的大型反潜舰和警戒舰的样本。

56У型。因为SS-N-1导弹早已落伍,1970年左右对56ЭМ/M型进行改装。拆除SS-N-1导弹弹库和发射架,原位安装两座双联76.2毫米炮塔,在侧舷布置4座向后发射的SS-N-2冥河导弹发射箱。因为工厂任务繁重,只改造了3艘。这次改装被认为是劳民伤财的无益之举,因为改造后的驱逐舰火力也不过相当于一艘蚊子级导弹艇。这也是整个56型系列的最后一个变体。

56У型的船体和导弹武器都和我国的旅大级相似,但两者的布局和外形大相径庭。

愤怒级,北约称为克鲁普尼级,57бис型导弹驱逐舰。前面说的56ЭМ型安装了一座狗鱼导弹发射器,苏联海军认为非常成功,当然要再接再厉,于是推出在56型上放大的57型。因为设计过程参照56ЭМ型的经验,所以实际开工的时候就已经改称为57бис型。

57бис型完全不装备主炮,前后各一座导弹发射器。此外还有菱形布局的四座4联57毫米高射炮和两座РБУ-2500火箭深弹发射器、两座3联533鱼雷发射管,在舰尾还设置了一个直升机起降平台,可停放一架卡-15直升机。57бис型标准排水量增加到3500吨,满载排水量达到4200吨,动力系统沿用56型,但上层建筑材料由铝镁合金改为钢制。

57бис型后来被归类为大型导弹舰,我们也很容易看明白为什么分类会有此变化。与传统驱逐舰相比,57бис型的任务弹性其实降低了很多。它可能比较适合在舰队战中以齐射方式攻击对方大舰,但在和中小型舰只交战时就存在成本和效率的问题。

该级舰共建造了九艘。

57A型大型反潜舰,北约称为卡宁级。虽然北约对57бис型的威力相当忌惮,但苏联海军自己明白这个船有很大的缺陷。老式反舰导弹的精度、射速其实都比较糟糕,一轮齐射之后相当长时间是被动挨打的。所以1965年时就决定对其改造,提高防空和反潜能力,当时57бис型服役也就是五年左右。

57A型撤除了笨重的导弹发射器,在舰首设置两座4联57毫米高炮,舰首和舰身中部设置三座РБУ-6000火箭深弹发射器,舰尾部设置双臂SA-N-1舰空导弹发射架。舰身中部两侧的三联鱼雷发射器增强为五联,后烟囱周围布置四座双管AK-230近防炮,此外舰尾的直升机平台扩大,可搭载一架卡-25直升机。

57A型改装相当成功,反潜和防空能力确实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共有8艘57бис型进行了改装,因为外观改得面目全非,1969年被北约发现后误以为是新一级舰艇,所以又单独定成一级。

乌克兰共青团员级,北约称为卡辛级,61型大型反潜舰。该级是为应对美国核潜艇和高速喷气机威胁产生的专用防空/反潜舰艇,1957年开始设计,1962年后陆续入役。最初该级被归类为巡逻舰(护卫舰),但以当时的标准看,标排3500吨,满排4500吨的船叫护卫舰确实夸张,所以服役后重新归为大型反潜舰,此后又被归为大型导弹舰,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服役末期再次划分为巡逻舰。

61型的设计在当时非常新颖,是苏联海军第一种使用燃气轮机的主力军舰。该级有四个两两并列的烟囱,舰首尾各有一座双联76.2毫米主炮塔和一座SA-N-1防空导弹双臂发射架,舰身中线安装的5联533毫米鱼雷发射管颇有二战风格。该级舰尾设置供卡-25直升机使用的起降甲板,并储存了5吨航空油料和弹药,但没有设置机库。

该级共建造20艘。

61МП/61M型。61型的升级版,1971至1977年间改造了5艘,称为61МП型。该型在舰体后部安装四座后向射击的SS-N-2导弹发射箱,后桅侧面布置的两具火箭深弹发射器拆除,改为4门AK-230近防炮,雷达也进行了变更。改进后的标准排水量增加到4000吨,满载排水量增加到4975吨,自持力提高到30天。

61型的最后一艘镇静号直接按升级标准建造,被称为61M型,与61МП型区别不大。

61МЭ型。为印度海军建造的出口型,共5艘。该型采用61МП型的标准,但将SS-N-2导弹发射箱改为前向发射,位置移动到舰桥两侧。撤销后主炮,在原位设置半埋式直升机库。

该型被印度海军命名为拉吉普特级

61Э型。1975年用61型灵巧号改装的防空武器试验舰。该舰拆除了两座SA-N-1双臂发射架,在舰尾安装一座SA-N-7单臂发射架并更新了配套的雷达系统。1978年测试结束,计划在舰首再安装两座发射架并照此方案再改造四艘,但因经济原因作罢。SA-N-7系统后来被用于现代级驱逐舰。

风暴海燕级,北约称为克里瓦克I级,1135型大型反潜舰。1964至1966年间设计的项目,在70年代到80年代间建造。其主要武器也是最显眼的特征是前甲板的四联装SS-N-14反潜导弹发射器,此外首尾各一座升降式SA-N-4双联防空导弹发射架,舰尾安装两座双联76.2毫米舰炮,舰身中部布置两座四联鱼雷发射管。

1135型前身是50型里加级护卫舰,舰身为长艏楼型,与56型以来的平甲板设计大不相同。但其标准排水量从里加级的1000吨左右直接跳到近3000吨,因此被归类为大型反潜舰,可以看作轻型舰艇逆袭的例子。然而1975年发生了该级的警戒号哗变叛逃事件,于是1977年该级又均被降级回警戒舰。当时苏联上层的脑回路确实有点问题,将驱逐舰降为护卫舰即可消除不良影响?那为何不直接降为猎潜艇呢?

该级共建造21艘。

1135M型,北约称为克里瓦克II级。为加强1135型的反舰能力,将两座76.2毫米炮塔更换为100毫米炮塔。该型共建造11艘。同样受警戒号哗变影响,1977年后也被降级。

值得注意的是1135M型和1135型的建造时间段是重合的,因此两型间并不是替代关系。

11352/11353型,北约称为改进型克里瓦克I级克里瓦克IV级。用SS-N-25反舰导弹发射器替代了舰桥前的两座РБУ-6000反潜火箭深弹,雷达、水声、电子干扰设备升级。原拟升级所有舰只,但当时正值苏联解体,因此只改装了四艘。

此外还为克格勃边防部队建造了八艘11351型,取消了反潜导弹系统,在舰首安装一座100毫米炮塔,舰尾设置直升机库和飞行甲板,还配置了两门AK-630近防炮。北约将其称为克里瓦克III级,但实际上是海警船,并非海军的作战舰只。

11351型在苏联解体后还在继续发展,包括为印度生产的11356型塔尔瓦级和俄罗斯自用的11356M型格里戈洛维奇海军上将级。这两型舰都被归类为护卫舰,所以1135这个系列应该看成驱逐舰还是护卫舰那就看你个人的分类标准和喜好了。

无畏级,1155型大型反潜舰。为弥补1135型排水量较小反潜战力不足开发的型号,1972年正式开始设计工作。该级的主动力系统完全与1135型相同,但随着需求增加,各种系统和武器堆砌的结果就是标准排水量达到了7000吨。该级舰的武备大家都比较熟悉,这里就不再多说。其反潜能力相当完善,从远至近实现直升机——反潜导弹——反潜鱼雷——火箭深弹四重拦截,但防空和反舰能力则较为逊色。

无畏级原定建造50艘,首舰于1980年下水,该级建造受到经济衰退和政治动荡的影响,最后只完成了12艘。该级舰在俄罗斯海军中被重新归类于多用途护卫舰,这么看来克里瓦克级降级好像也没什么冤枉的。

虽然与现代级齐名,但无畏级在苏联海军和俄罗斯海军中的重要性都要更高一些,因为保护己方战略核潜艇和打击敌方攻击潜艇始终是苏联海军和后来的俄罗斯海军水面舰队最重要的任务。

现代级,956型导弹驱逐舰。现代级的需求在1969年提出,最初被称为登陆支援舰,1975年后改为驱逐舰。这个型号可以说是对此前分类的一种修正和反思,在大量老式驱逐舰退役后,苏联海军非常缺乏使用130毫米火炮的作战舰只,而舰炮火力在很多场合是不能替代的。现代级的武备大家也很熟悉,这里不再赘述。其设计原型是1134A型,即克里斯塔II级巡洋舰,并且安装了复古的蒸汽涡轮动力,标准排水量为6500吨,满载排水量超过8000吨,在当时非常可观。

现代级的反舰和防空火力很强,但反潜能力不佳,需要和无畏级配合使用。这两级对标的都是美国海军斯普鲁恩斯级驱逐舰,苏联人认为一艘现代级加一艘无畏级的组合强于两艘斯普鲁恩斯级。其实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苏联武器和设备的体积、重量过大,无法在有限吨位里使一艘军舰获得全面均衡能力的结果。

现代级最初也是打算造50艘,后来降为32艘,最终建成了17艘,其中两艘是苏联解体后勉强完成的。最后建成的三艘在反舰导弹和雷达上有所该进,一些资料中将其称为956A型。


苏联海军战后的驱逐舰到这儿就说完了。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继承其衣钵,但在驱逐舰发展上可以说是乏善可陈。粗算一下,除了那些4000吨左右,现在称为护卫舰的船外,大型的驱逐舰俄罗斯恐怕只造了5艘:四艘给中国海军造的现代级改进型,两艘956Э型,杭州号和福州号;两艘956ЭМ型,泰州号和宁波号;自用的一艘11551型无畏II级恰巴年科夫海军上将号(老枪平时不关心现代军事,仅凭个人感觉,说错勿怪)。其他的就是图纸型号和展览用模型,吹得天花乱坠,最后都是连料都没下过。最近的一个消息是打算在标排4500吨的22350型戈尔什科夫海军上将级护卫舰基础上大改,称为22350M型,标排7000吨,满载8000吨。如果能成当然是一大进步,但落空的可能性恐怕更大。

实际上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舰船设计能力和造船工业能力就在衰退,并且目前还看不到头。这个三十年的持续衰退在我看来远比沙俄垮台后内战时期混乱导致的衰退严重得多,而现代大型军舰的科技含量和建造要求却越来越高。如果不下大决心、大投入、大整顿的话,有的能力丢失了恐怕就捡不回来。最初是能设计但没钱做不了,最后恐怕拿了钱也设计不出,设计出来也不会做了。

说到这儿我还想扯几句别的。老枪年轻的时候,就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那段时间,苏联太平洋舰队每年大概两次往返海参崴和金兰湾之间,一般就是一艘光荣级巡洋舰带一艘现代级和一艘无畏级,有时候还有些别的杂七杂八船吧。日本自卫队和民间的记者就会跟踪拍摄,一些清晰的苏舰照片后来就登在《舰船知识》上。过我们海域的时候我们的旅大级就会上去拦截,有时候就拍到同框的照片。旅大级也就3000多吨,吨位和技术水平跟现代级都没法比,但那就是我们当时最大最好的船了。所以你想想那时候我们这些军迷有多可怜又有多可笑,数据都列出来了,一样样比,希望心理上找点平衡,证明我们的也不差。我到现在都记得高中的一个同学,拿着杂志很自信的跟我说:“我们的船近战火力世界第一,美国人都说不能和我们打近战”。

那时候谁能想到有一天现代级会成为中国海军的装备呢?又有谁能想到现在咱们的驱逐舰都到万吨级了,还开始下饺子的时候,俄罗斯的海军和造船业会拉胯成现在这个样子呢?此消彼长之下,真是让人不胜感慨。

好了,这个系列就到此为止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无畏级护卫舰:末代苏联海军终向西方同行标准低头
夜谈军舰之俄罗斯无畏级反潜驱逐舰
“旅大”级驱逐舰的原型
《战舰》各领风骚:二战时期最强火力驱逐舰盘点
曾与美战舰对峙3天!近观中国太原舰
概说驱逐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