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强化“美”的价值,便是企业的未来机会
那些能改变见解与提高能力的地方,那就是你的市场,你的机会。
作者:包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来源:包子堂本质私塾(ID:baozitangbenzhisishu)【整理摘编:时英平】
要想对市场机会产生“见解”,最重要的是懂得机会存在于变化之中,懂得有变化就有机会。

市场中有机会,如同大海中有鱼虾一样,可是机会不会原地待在那里,等着你去捕捞。守株待兔、墨守成规是不行的。必须要用变化的眼光去审视周围发生的一切,久而久之,你就会有捕捉机会的“见解”与“感觉”。
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曾经说过,恶实用,美不实用;讲究美的时刻还未到来,他主张用恶的意图来铺设通向天堂之路。然而,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原本美好、健康、和谐、自然与善良这些“无价值”或“不经济”的事物,变得实用起来。

尤其环境污染、沙漠化、温室效应、城市犯罪、资源浪费与枯竭、恐怖主义、种族冲突、性病与绝症等等,使一切“美好”的事物有了市场,使创造美不只是艺术家的事,全社会普遍地呼唤与追求美好。
只要企业人士不拒绝这种呼声与追求,美好可以当作一种事业的基础,美好会带来机会,通往天堂的路将是美好的。

01、“美好”上的市场机会在哪里?
流行时尚的概念应用不过10多年,中国市场从时装到家具,都有了流行的特征。美的外观、包装、造型、形式、结构、构思等等,使有用的东西或物品,一茬一茬变得“不想用”,或变得“陈旧”与“过时”。人们为“美好”而慷慨解囊;人们宁可扔掉有用的花瓶,却会保存画在纸上不能使用的花瓶。美好来得有价值,开始创造“不美的东西不是商品”的时代。
不管工业美学起于何时,不管商品美化起于何种原因,只要成为事实,就会强化消费者美的意识。于是,商品的美化,为美的商品化所取代,人们在美的层次上使用商品,在商品的消费上,欣赏、体验、享受、憧憬事物美好的意境。
诚然,美的外观令人愉悦,进而产生复杂的心理反应,得到满足。然而,如今美的商品化,强调的不只是“外观”,而是“功能”;强调与产品性能、质量与功效不同的“第二种功能”,即所谓的“外观质量”、“外显性能”与“外在功效”,强调美的实在性与实用性。

康师傅方便面,讲出了传统美学观所讲不出的道理:“好吃看得见”。现代食品不只是嘴在吃,眼睛也在看,色香味,以色为先,好看才好吃。不美的东西,令人作呕,大倒胃口,吃就吃的是这“美色”。
有人干脆把美妙的诗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做成菜肴吃掉,也一种享受。“王八(鳖)与鸡”做成菜,起个美名“霸王别姬”,居然成了一道名菜,吃的就是“美名”。香港美食城,闻名遐尔,来者络绎不绝,不馋其菜,只馋其名。
如果只把美好当作“外观”,满足审美需求并不复杂,逛逛商店,看看陈列样品;或者买本画册回家翻翻即可,企业也不会有什么机会。

如果美好成为商品的第二种功能,情况则完全不同了;物的有用性就在于物的美妙性。多水灵的苹果,真想咬一口;好看的衣服,真想穿一下。戴在手上的表,挎在肩上的包,穿在脚上的鞋,放在家中的物,其取舍无不以美和实用为标准。

曾几何时,美学界的主导思想是:有用才美。蚕有用为美,刺毛虫无用为不美,以为这就叫“美的客观性”,可谓牵强。美本身就是客观存在,人们把失去美的价值的物品看作“没有用处”,人们把认为不美而有用的东西扔掉。“美好”作为第二种功能,取得了主导地位。强化美的价值,便是企业的未来机会。

02、怎样抓住“美好”上的市场机会?

如果美只是一种外观,那气质又是什么呢?已故美国总统林肯说过:“一个人年过40,就要为自己的面孔负责。”如果一个人活过40岁,其音容笑貌吸引不了别人,实在是自身的过错。日本教育家小泉信二说过:“精于一艺或完成某种大业的人,其容貌自然显现出常人没有的气质与风范。”
真正能打动与吸引人之美,必然是内在的自然之灵气与物质之精华。好的商品与服务,必然具有本质内涵上“美好”的属性。播音员与寻呼台服务员娓娓动听的音色,礼仪小姐和时装模特赏心悦目的举止,推销员出神入化的微笑,都是在长期修身养性中练就的。

认识到美是内在的气质,是事物本身内涵的外在表现,则可以使各种行当按美的要求,向纵深推进事业,获得无限的机会。

美容化妆业就可以跨越“涂脂抹粉”,“简单遮掩”,“简单喷洒”的粉黛时期,综合运用人工智能、生理学、病理学、气功、营养学、音乐、心理学、精神学等等,对人体及肌肤,进行整体治疗与保健;美食事业将增加新的内涵,使饮食成为陶冶心情,增进健康的过程,即美食将在“文化与健康”两个方面,获得长足的进步。

人们将希望在饮食上,更多地领略异地风情与异国风采,更多地获得新的体验与知识,更多地追求环境与气氛,进而更多地充实自我。服装业将不再是简单的人体包装业,服装业将依靠各种手段与材料,去丰富服装的内在气息与信息含量,使自然与人文景观中美的意境,能在服装,进而在消费者身上再现,使消费者能够与服装融为一体,展示风采、传递美意、交流情感等等。
市场本无机会,是企业经营者的创新行为,推动着消费者观念与生活方式的进化,导致消费者在新的层次上,产生并积累起不同于过去的潜在或显在需求倾向,于是就有了新的市场机会,吸引着企业经营者再度在新趋势上创新,捕捉未来的机会。

由此而论,企业真正缺乏的不是机会,而是把握变化趋势的见解及其创新能力。而捕捉机会的“见解”,来源于经营者自身的实践,以及对实践的思索与领悟。

03、如何把“美好”的机会,做成大市场?
寻找市场机会,有赖于企业经营者的见解。那么见解从哪里来?这是书本不能传授的知识,连管理大师都如是说,一个在某个行业从事多年的人,是不乏见解的。所谓见多识广,看得多了自然就会。要是在一个行当混迹多年,没有见解,应趁早别干。
换言之,见解并非神秘,有关“机会”的见解也并不神秘。只需留心观察周围发生了一些什么变化,这些变化涉及到哪些方面,这些方面有什么内在联系,以及内在联系的本质特征是什么等等,我们就能对未来机会产生见解。所谓良机存在于变化之中,有变化才有机会;把握变化的事实,就能从中发现可能的机会。
由于变化是绝对的,是无限的,所以商机也是无限的。企业真正缺乏的不是变化与机会,而是见解与能力。从客观的时间与空间变化,到主观的情趣与追求变化,包含着无限商机。然而,企业缺乏看破这些变化及其商机的见解,缺乏建立条件去捕捉商机的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
至此,我们可以肯定地说,对任何一个企业来说,无论是老企业还是新企业,在如何选择市场或干哪行挣钱的命题上,需要改变生存哲学,要全力以赴弄清楚自己能干什么。那些能改变见解与提高能力的地方,那就是你的市场,你的机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初创公司如何才能变成“百年老店”?
投资中的两种世界观
如果想搞钱创业做生意,怎么从0到1
江淮汽车作为自主品牌中最成熟最稳健的企业
Longtermist: 周记35
【周记】打造投资的护城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