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养老服务、健康管理、康复护理三位一体的产品服务模式将是大型养老社区未来发展趋势

       近一直在研究健康管理、康复护理与养老服务产品设计的关联性,现就一些基本判断和结论与大家分享一下,仅供参考,为类似产品设计提供一个参考依据,不对之处请指教。

根据老年人口的群体特征及养老需求,结合目前的市场供给状况,初步判断以下两种养老服务产品,即:健康管理、康复护理的养老模式,将成为我国未来中高端养老市场的特色主流产品,原因分析如下:

1.人口老龄化严峻,老年人长寿不健康

“十三五”时期我国人口老龄化将加速发展,人口老龄化形势更加严峻。人口老龄化和高龄化伴随而来的是健康问题的增多。老年人长寿不健康,患病率高,患病种类多,且多是患病时间长、并发症多、治疗难度高的慢性病,病情严重、病程更长。

随着生活不能自理老年人口的增多,对老年人医疗康复、护理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长期医疗康复、护理服务需求迫切,且呈逐渐扩大趋势。

2. 家庭照护、养儿防老的功能弱化

1)计划生育政策使我国家庭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4-2-1”家庭将会普遍存在。这种家庭成员构成态势,将会使照料老人成为其他家庭成员的沉重负担。

2)时代的发展变化导致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作为家庭晚辈的年轻人越来越重视自我价值的实现,加上从业压力的不断增加,使得年轻人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工作和学习上,注重生活品质、自我发展和身心释放,用来照顾老人的时间和精力有限。

于是,对老人生活方面的照顾和精神上的慰藉显得越来越少,而面对残障老人、慢性病老人、易复发病老人以及绝症晚期老人越来越多的医疗诊治、大病康复和安宁养护问题,更是让家庭中的年轻成员感到力不从心。

3)缺乏完善的家庭护理条件。我国家庭日趋小型化,独生子女家庭众多,妇女广泛就业,老年人寿命延长,形成了大量的“空巢老人”家庭。老年人身边经常没有子女陪伴,其生病护理和日常照料非常困难,尤其是孤寡老人,生病时得到护助就更少。

而家庭护理的主要内容还是主要针对各种疾病的基础护理治疗或对老人现存问题的对症护理方式,仍停留在恢复健康和减轻痛苦,而没有真正做到“增进健康、预防疾病、恢复健康、减轻痛苦”全方位护理的基本任务。

3. 普通养老机构无法满足老年人就医需求

在长期护理中,生活护理和医疗护理是密不可分的。失能的老年人绝大多数都患有慢性病,长期护理需要根据老人的健康状况,在生活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医药治疗、饮食调理、躯体康复等全方位有计划的护理。

没有医疗条件的养老机构,无法完全满足护理和医疗护理的要求。然而,真正满足长期护理理念的养护院还非常少,提供的床位也极其有限,大部分老年人只能在普通的养老机构接受照护。

由此可见,目前我国失能半失能老人数量众多,且患有各种慢性病的比例非常大,但是养老机构针对以上庞大的老年人群的医疗问题却不能提供解决方法。

4. 大型综合性医院无法为老年人提供长期住院服务

1)老年人“押床”、“赖床”现象屡见不鲜。一些急性病恢复期和长期康复的患者、慢性病患者以及晚期姑息治疗患者,需要得到长期的医疗护理服务,尤其是老年患者已经可以回家却拒绝出院,有老年病人甚至在医院住一两年,原因是大医院里有专业的医护人员,还能享受医保报销,远远强过养老院和社区医院。

老年人“押床”现象屡见不鲜,其实老年患者赖的不是床位,而是优质的医疗护理资源。虽然很多地方建设了一些老年人医院及病床,但是相对于社会需求而言,可谓杯水车薪。

2)限定病人医保报销金额,老年患者被迫不停地出院转院。老年人患有慢性病比例高,需要住院时间长,为保障医保基金使用的安全、平衡和发挥最大效率,各地医保管理部门对各医保定点医院有总额预算管理。

5.中高端老年消费群体群越老越重视健康管理

年龄与其对健康管理服务需求程度显著相关,而性别与老年健康管理服务需求程度之间无显著相关。经济收入或受教育程度越高的老年人事实上占有了更多的健康管理资源,受教育程度的高低与老年人保健意识的强弱呈正相关。

这说明,受教育程度越高的老年人其保健意识越强,而且他们是老年保健市场稳定的顾客群体。此外,女性的保健意识略强于男性;居住在城市的老人比农村老人的保健意识更强。

6. 国家鼓励建设能够提供老年病防治、健康管理、康复护理、安宁养护等服务的专门机构

针对“生活部分或完全难以自理的老年人,他们需要有医生和专业护理人员的养老院,晚期疾病患者更是需要有安宁养护经验的医师照护,而以上条件别说普通的养老院即使是发表一些医院也难以满足”的现状,国家鼓励建设能够同时提供老年病防治、老年康复和安宁养护等服务的专门机构,这将为医养结合、康复式养老服务模式的发展带来极大的推动作用。

以上分析仅仅是对养老服务某一类细分市场的初步的判断,主要从购买力、需求指数、政策影响、市场容量、主观意愿、家庭结构等几方面分析,最终结论还是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项目特点来验证。

来源:(原创:邱浩浩)【整理摘编:时英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医馆特色“中医+养老”服务
医养结合应对老龄化
老龄社会的最大问题是健康问题
全自动卧床大小便排泄护理机器人在医养康养中的应用
创新“医护型”养老院推进“医养结合”养老模式
解局医养结合:我国医养机构发展现状与医养结合的发展路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