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标准化的现状,困境与改进策略
关于我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标准化

我国自1999年进入老龄化社会。经过20年发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达到2.49亿,占总人口的17.9%,老年人口占全球总量的约五分之一,是全球老人人口最多的国家。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不再能够满足老年人群日益增长的需求,与社区相融合的居家养老模式成为应对老龄化压力的主要选择。作为助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科学发展的重要支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标准化工作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

01、当前现状

1.规划先行,认识加深

“十二五”时期,标准化被列入现代民政的组成内容;2014年《关于加强养老服务标准化工作的指导意见》正式发布,标准化作为“推进养老服务工作的重要基石”和“为老服务的准则和依据”的地位和作用得到进一步强化,“加紧制定社区养老服务基本规范、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服务基本规范等标准”、“积极研究制定居家养老服务标准”等任务被明确提出。“十三五”时期,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标准化工作的地位得到提一步提升,《全国民政标准化“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在养老服务标准方面,着重开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供给等标准研制”;同年《生活性服务标准化发展“十三五”规划》亦指出要“制定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和医养结合领域的服务质量、服务等级划分、服务评价等标准”;2018年,《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化发展规划(2017—2020年)》进一步提出,要“开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供给等标准研制”,“关注标准化、重视标准化、崇尚标准化”、“学标准、懂标准、用标准”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标准化工作氛围进一步形成。

2.规章制度,稳步推进

国家社会福利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15)于2009年获批成立,负责全国社会福利机构服务质量、环境等专业领域标准化建设工作,归口管理MZ008-2001《老年人社会福利机构基本规范》、MZ/T032-2012 《养老机构安全管理》、GB/T33168-2016《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服务基本要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基本规范》、GB/T33169-2016《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设施设备配置》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此外,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全国服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64)、全国残疾人康复和专用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48)也从不同角度参与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标准化研究、标准制修订与归口管理工作,为提升我国社区养老服务业标准化水平提供了基础与借鉴。

3.标准研制,逐步开展

在有关政策措施的推动下,我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标准制修订工作不断推进,截至2019年,我国已发布和在研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国家标准3项,发布行业标准1项、省级地方标准49项,覆盖日间照料、生活照料、康复护理、陪同就医、助餐、助浴、服务设施配置、宜居社区建设等内容。上述标准的发布实施在规范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行为、提升管理效能、保障社会民生、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逐步建立起了我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标准体系,支撑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标准化工作有序开展。

02、当前不足

虽然我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标准化工作实现了快速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但与党中央、国务院对标准化工作的要求相比,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事业发展的日益增长的标准化需求相比,与广大老年人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相比,标准化工作尚存在较大差距,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

1.标准体系还不够完善

标准体系是标准化工作的基石,建立科学、合理的标准体系是有效开展标准化工作的重要基础。目前,我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标准体系尚处于初级阶段,标准数量少、重要标准缺失,距离完善统一、协调科学、高效运转还有很大差距,有关人员难以从总体上把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标准化工作的总体方向,难以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标准化建设。

2.重要标准还存在缺失

从我国养老服务标准化整体工作而言,现有标准主要集中于机构养老服务领域,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标准较少,国家标准甚至为零,存在较大漏洞。标准布局不够均衡、结构不够科学、协调程度不高、质量有待提升,重点管理事项和服务事项标准严重缺失。特别是保障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相关人员(服务对象、服务人员)人身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的强制性标准依然空白。

3.服务内容不健全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资源利用效率低下、供需错位等一类问题层出不穷,究其根本还是在于对老年人服务需求的把握存在偏差。除此之外,当前我国社区养老服务类型划分仍然不够细致,在提供养老服务的时候,没有明确老人真实的需要,引发供给与需求不对称。其次,服务提供人员的划分大而泛之,专业人员与一般服务人员之间界限不明确,工作人员的年龄构成与不同目标群体之间需求不相适应,导致服务效率长时期无法提升。最后在社区养老服务设施问题上,资金投入不足引发设施资源的匮乏,同时过多的老年人群与社区内有限的活动场所之间矛盾凸显,相关活动设施老化等,均导致社区养老服务发展的滞后性。

03、优化路径

1.加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标准化工作

创新是引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事业发展第一动力和持续动力,摆在全局的核心位置,贯穿于各方面、各环节。标准化是固化、复制、推广、传播创新成果的最佳手段,强化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标准化工作将促进创新成果转化、建立创新体制机制,突破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和利益固化藩篱,增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活力。

2.规范社区养老准入条件

针对社区养老服务应当有一套完整规范的制度体系,面向的主体既要包括社区组织及相关工作人员,同时也要涵盖享有服务的老年群体。各社区的居委会以及政府相关部门需要构建一个信息流通的路径,对于不同老年群体的需求应做到心中有数,对于所提供的服务类型及人员安排应做到井然有序,保证社区组织与政府部门之间、老年群体与社区组织之间信息的对称。

3.构建多元主体供给结构,完善服务体系

丰富社区养老服务供给主体,推动结构多元化,有利于缓解政府“独当一面”的格局,从而形成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及家庭等利益相关者一体化。一方面,让政府担任社区养老主体框架的设计者,在财政上实现由固有的“大包大揽”的角色向“兜底人”的转变。另一方面,让企业发挥应有的人力物力,积极主动参与到社区养老服务的建设中,丰富社区养老服务的内容,并将社区养老服务体系构建作为企业绩效考评的一个重要指标。社区养老服务的推行同样也应当本着为老年群体提供便利的原则,发挥社区内的人力、物力资源,促进养老服务的开展实施。

4.实行监督反馈机制

由于社区服务内容单一,与老年人多样化的需求之间不相匹配,导致社区养老服务发展不均衡、供需错位等现象的频频出现;另一方面,政府部门、社会组织与市场主体之间,职能划分不清,各主体之间信息沟通不畅,社区养老服务的监督反馈机制亟待建立及完善。实行社区养老的监督反馈机制,不能仅仅依靠外部监管,要将内外监管相结合,将管理监督体制落实到社区养老服务过程中的每个环节。建立起畅通的信息反馈机制,以实现信息管理的公开化和透明化,确保养老服务问题能在第一时间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促进社区养老服务的质量水平与满意度提升。

04、中国医养产业研究院观点

社区养老服务的发展是一个涉及养老服务资源与需求之间相匹配的动态化发展过程。因此,从需求与供给相结合的角度出发,丰富社区养老服务的供给模式,加强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建设,以实现其规模化发展,并最终形成一套完整的针对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准则,对于发展并完善社区养老服务的内容与体系,以及实现养老服务的供需平衡,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标准化兼具兜底保障和引领提升的双重作用,强化标准化工作将支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发展、保障民生福祉不断提高。 【整理摘编:时英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对发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几点建议
国际职业养老人陈善军《中国共享未来特色养老》
社区居家养老如何做好标准化与质量控制
无锡入选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试点
DB37/T 1934-2011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标准体系
今年昆明市建60个社区居家养老中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