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孝善麻城:虎扒潭边的铿锵玫瑰



编前话

中华民族自古为文明礼仪之邦,孝善文化根深蒂固,至今仍深远地影响着社风和民风,人们以孝善为荣,以孝善为美,以孝善为德,以孝善为要。2014年,麻城市委、市政府将“忠勇孝善、创新奋进”确立为麻城精神,以后连续5年开展“孝善之星”评选,共评选出孝亲之星、孝民之星等10大类“孝善之星”151名,举办“孝善讲堂”,成立孝善文化研究会,出版《麻城文化丛书》等系列专著。今年元月,麻城市荣膺首届“弘孝示范城市”称号。

巍巍龟峰山,悠悠举水河,孝善故事绵延不绝,感动着麻城,传遍海内外。为了进一步弘扬孝善精神,争创“中国孝善文化之乡”,由麻城市文明办主办、部分单位协办、麻城市弘扬文化传媒承办,开展“孝善麻城——我身边的孝善故事”有奖征文活动。今天刊登“孝善麻城——我身边的孝善故事”有奖征文之一:


虎扒潭边的铿锵玫瑰


      “陈永红取得丈夫的支持,出资60多万元修建虎扒潭涵洞桥,这是一般男人想都不敢想的。”
     “她组织10户农民,办起2个专业合作社,使100多户农民受益,这也是一般男人干不了的。”
     “她是沈家河社区的好党员、好干部,是绽放在虎扒潭边的铿锵玫瑰。”
      9月18日上午,几名行人从麻城市张家畈镇沈家河社区虎扒潭涵洞桥经过时,边走边议论,对社区女党员、妇女主任陈永红出资修建便民桥、带领农民办专业合作社赞不绝口。


                  当村干部回报乡亲
      1972年出生的陈永红,1993年从罗田嫁到麻城,结婚那年正赶上村级换届,被推选为袁家冲村村委会秘书。工作中,她认真负责,雷厉风行,讲大局,善配合,1996年光荣入党。她目睹农村的贫穷与落后,悟出致富带头人的缺乏与重要,2005年辞职外出打工,与丈夫一起当过高速公路施工员、技术员,组建过建筑装修工程队,带着一帮不富裕的乡亲打工挣钱。
      2014年,正当她打工干得风生水起时,再度应邀回村,面对组织的殷切期望,面对群众的真情呼唤,她义无反顾地挑起妇女主任这副担子。她觉得,群众的选票不是轻易的勾选,是充分的信任,是无声的重托。她把工程队交给了丈夫,全力以赴当起了村干部。
      一些普通不过的事常常让人难以忘记。2004年贫困户何明福大龄结婚,她作为驻片村干部,跑前跑后办理结婚证、准生证,当时医疗条件有限,农村生小孩多在家里,她主动骑摩托车接送接生医生,途中出车祸腿部受伤,车辆报废,她没有怨叹一声。前不久,年满60周岁的贫困户袁啟明因无经济能力而无法补缴社保欠款,她主动帮忙垫缴,使其及时享受国家政策的阳光雨露。
      这样的事,多数群众都能数出几件来。正是这些小事,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在群众心头树起了高大的形象。她说:“我当村干部一不为名,二不为利,就是为了对得起乡亲们那一张张厚重的选票,既然大家信任我,我就要真心实意为大家做事,回报乡亲。”


          办合作社助力扶贫
      陈永红肯动脑筋,善于思考。她认识到,当村干部不能等靠要,不能坐享其成,要做好谋划者,当好引路人,要率领群众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勤劳致富,建设自己的家园。
      袁家冲村有山有水,山清水秀,陈永红认为应该引导农民靠山吃山靠水吃水。2015年,她组织5户农民,投资200多万元,建起永红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茯苓,使60多户农民受益。2017年,组织5户农民,投资100多万元,建起九运养殖专业合作社,养殖山牛、山羊、土鸡,使50多户农民受益。
      贫困户何友忠,一家祖孙三代3人,何友忠在家照顾孙子。陈永红就让他在合作社打工,一年挣钱1万多元,加上自己种田收入,日子渐渐好起来。贫困户何明贵,一家父子2人,儿子是残疾人。陈永红就让他在合作社打工,一年挣钱1万多元,还帮他争取小额信用贷款3万元,投入到专业合作社,一年分红3000元,一家衣食无忧。两家合作社,凡是用工都优先考虑贫困户,有20多家贫困户家庭状况明显改善。
      出入合作社有一段狭窄道路,2015年硬化村组公路时,陈永红抓住契机与施工方协商,私人出资25万元,修通土坯路并硬化。这段道路不仅方便了农民到合作社务工,而且方便了三组农民日常出行和耕种田地。

            建涵洞桥方便百姓
     2015年,袁家冲村与沈家河村、楼栋树村合并为沈家河社区,社区中间有条河,山林、田地隔河而望,隔河而种,特别是原袁家冲村学生去镇中学上学,如果走东南边的涵洞桥,要弯几里路。陈永红想,如果修起一座桥,蓄起一河水,不仅方便种田和蓄水灌溉,还能为乡村旅游增添一道风景。
      陈永红敢想敢干,请人选址、勘测、预算,需要资金60多万元。村里基础薄,农民也不富裕,资金哪里来?她取得丈夫的支持,决定自己出资,既反馈社会、回报乡亲,还可能为做大做强专业合作社发挥作用。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备,2018年4月10日工程开工,正赶上农村春播,丈夫又在武汉承接了一个工程,不能抽身回来帮忙。人工难找,机械难调,甚至资金调度困难,她一个弱女子大工、小工、调度员、监理员一肩挑,大事小事亲力亲为。经过50天的日夜奋战,一座100米长的涵洞桥,加上100米长的引道铺筑成功,6月1日正式通车,结束了河两岸农民趟水过河、远路绕行的历史。
     修桥过程中,需要的大工、小工,陈永红都优先考虑贫困户,有5个贫苦农民做工达30天以上,按日工资120元计算,每人挣钱4000多元。修桥铺路、扶贫济困的举动感动了乡亲,更激励着学子,家长接送上学的孩子经过涵洞桥时,常常以陈永红为例,鼓励孩子好好学习,将来回报社会。

 涵洞桥修好了,陈永红又有了新的打算。她说,给涵洞安上闸门蓄水,人们可以在河上泛舟,发展乡村旅游;水面还可以进行生态养殖,沈家河社区不仅多了一道迷人的风景,而且多了一条脱贫致富的路径。
     陈永红始终有一个梦想,沈家河社区的青山绿水是不可多得的资源,保护生态、发展旅游潜力巨大,她要为这个梦想奔波、追逐,渴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早日化蛹成蝶,让秀丽的虎扒潭成为集休闲与养生于一体的好去所。
     岁月静好,绝对是有人在负重前行。无论晨曦还是暮霭下的涵洞桥,总如含羞的处子依依静卧在虎扒潭边,与车辆、行人、河水交相辉映。而陈永红就是一位挥毫的勇者,即便千辛万苦,也无怨无悔。

 作者卢世高,1964年生于麻城张家畈,专科学历,共产党员,中学语文高级教师、黄冈市作家协会会员、麻城市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1986年开始文学创作和新闻写作,有散文、小说、杂文、报告文学及新闻作品百余万字问世。近年以撰写时事评论、搜集民间故事为主,在荆楚网建有评论集,故事亦散见于各类媒体,编辑出版了民俗故事集《亦诗亦画张家畈》。          










编辑:高汉平  冯梅        

顾问:熊明修  李向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农民有福了!贫困户不是村干部说了算!符合3个条件就能申请
打造乡村振兴湖北样板 湖北省推进农业科技引领示范村(镇)建设
麻城乌龙潭村:金丝皇菊吐金丝 每亩产值2万元
微头条
下半年,严查农村的这些村干部,希望没有你
生之光华 逝之绚烂(报告文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