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认知 | 把思考作为习惯,是每个人的“英雄之旅”
userphoto

2024.03.28 上海

关注

哈喽!我是南镜,世界广阔,洞察无限。今天我们来谈谈一本书《把思考作为习惯》。

苏格拉底说:“未经审视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而湛庐创始人韩焱则说:把思考作为习惯,是每个人的“英雄之旅”

每个时代不缺聪明人,也不缺思想,但很多人还徘徊在日复一日的循环“内卷”之中。

互联网时代,让我们学会了“信手拈来”,不懂就百度;“拿来主义”让更多人不懂就直接问,身边的同事、朋友总能知无不言;学习一门课程,不再探究底层逻辑,开口直问“我要的方法呢?”;阅读一本书只追求速度和完结,学到什么不再是思索范围……“快餐式”的学习,让人们变得越来越“躺平”,恨不得“事事有回应”,不需要自己思考。这种状态让大脑变成了一片荒野。思维的荒野上不会长出任何有用的“作物”。

思考,成了我们最稀缺的资源。

罗辑思维在推荐这本书时是这么说的:“翻开这本《把思考作为习惯》,有点像坐进了一个到处都是旋钮和按键的'思维驾驶舱’。在这里,我们的'思考系统’会得到全面进化,从'被驱动’升级为'自驱动’,让我们重获对自我命运的掌控感。”

人们为什么不爱思考?

▎元无知带来的懒惰心态

随着人们经历的增长,很多人以为自己已经“知道了”。当一个人的认知心态变成了这样,就像给一个装了半杯水的杯子加了一个盖子,杯子永远不可能被装满。这种状态,我们可以统称为“无知”。

陷入无知状态的人,不知道自己有几成功力,不知道自己还有什么欠缺,不知道该如何进步,这样就很难和别人协作。

越是技能水平低的人,越难准确判断自己的真实水平。

不了解自己的实际水平,不知道自己的元无知,会给我们带来灾难性的后果:一方面使我们的大脑形成了一种新的学习和记忆机制——更少地记忆,更快地遗忘;另一方面,又会使人们产生搜索依赖,懒惰思考。

▎防御式思维导致的维持现状

什么是防御式思维?

书里说防御式思维是一种消极的没有安全感的循环,是阻挡我们走向自我发展的最大思维障碍。因为安全感没有得到满足,所以不愿意去探索世界,不愿意去面对一些必要的难题。

防御式思维会让人抗拒新知识,抗拒他人提出的观点和建议,进而把整个世界看作难以应付的困难,眼里充满了焦虑、竞争和威胁。

比如,当一个人犯了错误后,因为防御式思维作怪,他会不敢承认自己的错误,甚至会让人掩盖自己犯下的错误。

他不能把自己的错误当成一次成长的机会,不会思考错误为何而来,何以纠正,最终酿成大错,也被剥夺了处理问题的能力。

防御式思维也容易让人限入“怕输”而无法自拔。“怕输”是人人都有的天性,但也容易让人陷入损失厌恶的困局,让人产生一种强烈的维持现状的欲望,导致我们浪费时间,影响工作效率,影响主动思考。

▎主观视角偏多造成伪思考

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经常会从自己出发,用习惯的甚至固化的视角去看待和理解世界,这就很容易被自己的思维方式限制住,甚至还会钻牛角尖,得出错误的结论。

实际上,这种视角固化的情况很常见,就像人们常说的:“手里拿个锤子,看什么都是钉子。”但是,每个人说话的时候都会带着自己的主观视角,即便对方不是故意用语言框架来误导你,也有可能在不经意之间影响你的认知。

比如,你的同事和你抱怨上司总是因为工作中的一些事情指责、怪罪他。很多人的反应是这个上司做得不对,从消极的角度解读上司,陷入了主观思考模式。

又比如,我们看到一位运动员既英俊又健壮,我们会倾向于认为他的运动能力一定很强,反之,我们就很可能会低估他的运动能力。

如果我们看到一位女士既漂亮又健谈,我们可能会高估她的智商,而如果这位女士相貌平平,我们可能就会低估她的智商。

这种“光环效应”造成了以偏概全的认知错误,让人们在人际知觉中形成了主观印象,忽略了因果关系的思考,忽略了客观思考的行动。

把思考作为习惯的好处

作为职场人,面对生活和工作,若能把思考作为习惯,就能在某些专业技能上获得深厚的积累,发挥你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甚至是培养对于整个形势的综合理解能力,解决那些没有标准答案的难题。

▎避免无知而不自知,提升学习成效

在这个知识无限增长、知识获取快速便捷的时代,“聪明的创造者”,不是看你知道什么,而是你能利用你知道的东西做什么。

把思考作为习惯,灵活学习,既可以避免陷入“无知而不自知”的状态,提升学习成效,成为一个资深的知识获取者,又可以避免过分自大和过分自卑。

既了解自己知道什么,也了解自己不知道什么,让人更加谦卑地面对这个世界,时刻保持开放的学习态度,拥抱未知世界带来的惊喜。

▎找到超级工作的意义感

每个人在职场上都在追求多个不同的目标,比如赚钱养家、结交朋友、满足好奇心等。

越早学会思考,越早在职业生涯中追求自我实现,就能越早认清自己的长远目标。

在这个过程中收获的意义感、目标感、使命感,能让你在工作中如虎添翼,更好地取得事业上的成功。

假如你是一位客服人员,每天都有数不清的客户留言需要处理,这让你感到非常烦躁。

这个时候,你就可以思考重新给自己的工作定位,你可以把自己当作“解忧大师”,工作内容是帮助每位客户消除他们的烦恼和焦虑,同时帮助公司解决客户对产品的意见、抱怨和指责等问题。

你的工作做好了,不仅可以让用户心情舒畅,还能提高用户满意度,甚至能对产品的改进提出关键性意见。

在职场上通过思考,为身边的伙伴赋能,为大家树立目标感,可以帮助你更好地攀登职业发展的阶梯。

▎从容应对复杂系统问题

在学习和工作中,善于思考的人,不仅能了解更多具体的知识和别人的经验,还能获得更多的思维工具。

接触的问题类型越多,大脑积累的思维方式就越多,思维工具箱里的工具种类就越齐全,在遇到新问题的时候,不仅会不断切换思维方式,还能更灵活地应对问题。

当你拥有多种思维方式,你就可以在同一个问题的不同环境中,运用不同的思维方式去解决。

比如,当你遇到一个从没见过的新问题,你的大脑就会尝试调动不同的资源,形成新的思路。一旦某种新尝试得到了比较好的效果,大脑就会记住需要用哪些资源来解决这种问题。

在复杂多变的现实中,谁掌握的思维方式更多,谁就更有可能找到复杂问题的解决方法。

把思考作为习惯的好处

思考既然在我们的人生中如此重要,那么,怎么样才能养成思考的习惯呢?

▎打破元无知,构建成长框架

无知可怕,元无知(不知道自己不知道)更可怕。只有直面元无知,承认无知,才是我们进步的开始。

一是,打破盲目自信,了解自己的知识盲区,接受新的认知,扩充自己的知识储备。

比如,以前很多人认为微商是一种传销,并不认可。现在看到朋友圈有销售的文案,就会凭着自己的经验,认定这是变相微商。

但在你抗拒的微商里,微商抓取客户的心理、培训机制、选品用人的体系等,比很多销售都厉害,这是我们应该了解的盲区,也是需要学习与思考的信息。

二是,建立”乔哈里视窗“框架,了解自己和对方需要共享的信息,拉齐彼此认知,找到共同认知。

首先,按照“自己知道-自己不知道、对方知道-对方不知道”两个维度,画出一个四象限图:双方都知道,那就是开放区;自己知道、对方不知道,那就是隐秘区;自己不知道、对方知道,那就是盲目区;而双方都不知道,那就是未知区。

接着,主动提供相关信息,如背景信息、事情前因后果等,询问对方,努力扩大开放区,缩小隐秘区、盲目区和未知区。

任何学习,只有真正去做,才能得到关于自身能力的及时、持续的反馈,才能真正准确了解自己的学习效果和实践能力。

让自己成为一个警觉的乐观主义者,保持对无知状态或领域的警惕态度,保持对学习能力和洞察能力的乐观态度。

▎突破防御式思维,增强心里能量

要突破防御式思维,就要建立开放式思维,如何才能激活开放式思维,增强心理能量呢?

① 在工作和生活中,养成良性的思考习惯

比如,你报名学习西班牙语。课堂上,老师向你提出了一个又一个的问题,这时,如果你拥有防御式思维,那么就会感受到自己的能力受到了挑战。

大家的目光都集中在你的身上,你会特别关注老师对你给出的答案的反应,你还会感到十分紧张,并感受到你的自尊心正在被蹂躏。

而如果你拥有开放式思维,那么你就会想,你是一个初学者,这也是你来这里学习西班牙语的原因。你来这里的目的就是学习,老师可以帮助你更好地学习。

如果你能这样思考,紧张的心情就会远离你,你的思维就会变得更加开放和活跃。

一个拥有开放式思维的人,不仅能够打开自己的思维,也能在沟通协作中,激发周围的人形成开放式思维。

② 建立积极情绪档案袋,增强心理能量

很多时候,挫折和变故突然来临,让人猝不及防。平时主动为自己建立“积极情绪档案袋”,在需要的时候,随时随地提取积极情绪,恢复心理能量。

积极情绪,比如过去一周发生的关于喜悦、感激和爱的东西,或是喜欢的照片、礼物等。把这些记录下来归档保存,就成了积极情绪档案袋。

每一个职场人都会有消极情绪、焦虑的时候,如果感觉自己陷入低谷,就打开档案袋,欣赏里面的照片、信件、留言、礼物等。

适当的焦虑可以提升某些能力,比如考试前、百米比赛前的适度紧张等。

我们应该正确看待焦虑,不要一味想着对抗、消除、战胜它,而是要学会把焦虑情绪当作自己的“生物报警器”,把它转化成有价值的心理能量,发挥它的积极作用。

③ 开放心态,提出探究式问题

当你想要让团队成员发挥他们的创造力,提出尽可能丰富的创意时,不能一开始就用限制性的封闭问题阻塞大家的思路。

比如不要提“怎么才能让用户多使用我们的新服务?”这样的问题,而是提出探究式问题——“用户为什么要使用我们的这项新服务?”

然后,你可以在每个潜在的方向上进行有针对性的追问,比如“我们能如何帮助用户减少操作步骤”?

这样不仅能激发大家的思路,找到更有效的解决办法,还能让我们以开放的态度更好地沟通,找到共同成长的道路。

▎丰富思维方式,跳出死循环

思考的前提,是要实事求是地看待问题。

很多时候,现实中很多现象难以理解 ,这时需要从当下的现实中跳出来,思考可能的选项,从而发现解决问题的新思路。

丰富自己的思维方式,顺利跳出死循环,有三个建议。

第一,创造余闲,让自己有能力思考。

现代人的生活和工作节奏越来越快,会议一个接一个,日程表排得满满当当。难得的休息日,手机都要24小时开机。有些终身学习者,恨不得所有时间都熬在学习。

这种所谓的充实,会在不知不觉间侵蚀人们的思维能力。

避免这种情况,就要主动创造“余闲”。余闲,是要留有余地,拥有一些闲置资源、时间和金钱,不论是人或组织发生意外,都能从容不迫地应对,不干扰原有的工作计划和节奏。

比如,约瑟夫·普里斯特利(气体化学之父)出身贫穷,只能靠做教师的微薄收入养家糊口。

不过,这种比较自由的生活也让他拥有了更多的余闲,他有更多的时间来做研究、发明和写作,随意去探索自己感兴趣的领域。

最后发明了制作纯氧的方法,推动化学工业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第二,创造思想流动,让思维多样化。

主动构建一个开放的、多元化的思想网络,社交圈尽可能有不同领域、不同专业背景的人。

站在跨界网络的中心点上,接触各个学科的独特观点,从不同的角度来审视问题,让自己更有可能拥有新的视角,找到崭新的道路。

比如,一个问题一个人思考,解决的方案总是有限,但若是以头脑风暴的形式,每人提出一个解决方案,就有很多种解决方式。这样就能让大脑记录多种解决思路。

三是,斩断循环链条,跳出轮回困局。

在职场中,很多人常会陷入一种困境:感觉自己在做无用功,每天辛辛苦苦地解决问题,但永远也不能彻底消灭问题,就像进入一个死循环,没有尽头。

改变这种情况,就要明确责任、具体事项、同步沟通,从根源上斩断循环链条。

工作和生活中反复出现的问题,之所以来来回回,是因为在系统结构里根本没有解决的方案。

要改变这个局面,就要思考洞悉系统的结构,想办法改变系统破局而出,才能终止循环。

比如,公司销售经理抱怨产品种类太少,产品部门开发速度太慢,不能满足客户差异化需求;产品部门又抱怨销售部不给力,辛苦做出来的产品卖不出去。两个部门互相抱怨,陷入了“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争论怪圈。

这时,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多角度出发,找出怪圈原因,他们既不是个人矛盾也不是利益分配,而是系统结构出了问题。

公司把利润当成唯一目标,缺乏清晰客户定位,导致产品部门只针对重点客户开发好产品,销售部门追求销售量照单全收。

思维方式越丰富,越可能找到复杂问题的答案。

把思考作为习惯,赋能人生

苏格拉底说过:“未经审视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

我想说,未经审视的思考,也不是真正的思考。如何审视思考,这不仅与我们掌握了多少思维工具相关,更与我们的人生宽度有关。

在漫漫人生路上,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有如悬崖与沼泽,时常拦住我们前进的脚步,而每个人克服困难前进的过程,其实就是在经历自己的“英雄之旅”。

我相信,只有从“把思考作为方法”、“把思考作为答案”转变为“把思考作为习惯”,才能更好地探究问题的本质,为人生带来动力,激发思维火苗,让你能勇敢地展开自己的“英雄之旅”,强化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 THE  END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你敢不敢告诉孩子:其实我们学的80%的知识都是没用的
真正会学习的孩子,原来他们的思维方式是这样的!
分享一个日本人相见恨晚的思维方式:高维度思考法
陷入时间压力之中,容易做出错误的选择
结构化思维,让大脑快速学会归纳和整理
第一课 二敢思维-如何从认知和思想去改变自己 才能彻底改变思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