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巴拉巴西定律——实现逆袭的科学法则

01

入职10年,工作卖力,又拼又优秀,可还是碌碌无为

十年前,我刚入职场,在一家上市公司做销售。我有一个师兄N,当时已经是这家公司的销售经理,手下管理着一个10人小团队。

N做事很拼,996、247是家常便饭,用当时流行的话说就是“极其狼性”。

他的目标很明确,三年之内,做到销售总监。

据说,到公司的第一年,他就把公司所有的客户都拜访了一遍,不管是他手里的客户,还是其他销售手里的客户,并用Excel表格将所有客户资料整理出来,在大区会议上主动向领导进行汇报。

可以说,师兄N是当时公司冉冉升起的一颗新星,是领导公认的优秀员工。

可奇怪的是,经过三年的努力,他依然是一名普通的销售经理,距离他销售总监的目标,还有很远的距离。

三年之后又三年,三年之后又三年,十年过去。

十年间,我已经在行业内混出了一些名气,跟我同期进入公司的,也都多多少少在本行业混出了名头。其中一个师弟M,甚至已经成为那家上市公司的合伙人,而师兄N,依然带着他的10人小团队,在公司拼命加班。

02

其实,成功是可以复制的

前几天,我们一帮老朋友聚会,我向师弟M求教成功的秘诀,他轻描淡写的说:“成功其实是可以量化的,是可以用科学的方法计算出来的,只要照着做,获得成功并非难事。”

难道成功真的存在可复制、可总结的普适定律吗?

我们真的可以科学的获得成功吗?

为什么有些人轻而易举获得成功,而许多又拼又优秀的人却依然碌碌无为呢?

事实上,在无尺度网络模型的创立者巴拉巴西的著作《巴拉巴西成功定律》这本书里,就总结出了一套明确的法则,用来科学的指导成功。

书中用海量的数据和完全可复制的分析方法,来考察究竟是哪些因素推动了世俗意义上的成功,并为我们揭示了科学成功的5条定律:

l 巴拉巴西第一定律:能力表现驱动成功,但当能力表现无法被衡量时,社会网络驱动成功

l 巴拉巴西第二定律:能力表现是有界的,但成功是无界的

l 巴拉巴西第三定律:初始成功×社会适应度=未来的成功

l 巴拉巴西第四定律:成功的团队兼具多样性与平衡性,而且往往容易让一个领导者脱颖而出

l 巴拉巴西第五定律:成功可以发生在任何时间和年龄,只要你在一个好想法上坚持不懈

如果将成功科学的分解开来,去除它的神秘性,我们是可以了解到什么是我们能够控制的,而什么是不能的。最重要的是,我们能够用不同的定律进行组合,以最大程度优化结果。我们还可以利用这些定律,剖析我们身边的成功故事,了解我们所敬仰的人身上起作用的成功机制,从而能更好的指导我们获得成功。

下面,就让我们逐条去认识巴拉巴西成功定律的全貌。

03

巴拉巴西第一定律:能力表现驱动成功,但当能力表现无法被衡量时,社会网络驱动成功

“你有多努力,就有多成功。”这句话一直激励着那些在成功路上的人,催促着他们不断地努力学习、努力工作。大多数人都认为,能力越强,就越有可能获得成功,但真的是这样吗?

能力表现对一个人的成功,是否有着决定性的意义呢?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个例子:

网球巨星罗杰·费德勒一年的收入,仅通过各种品牌赞助,就能达到惊人的5800万美元,广告商看中的是他庞大的球迷基础。球迷们之所以狂热的迷恋着费德勒,几乎完全跟他在球场上出色的发挥,以及令人着迷的球技相匹配,而费德勒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傲人的成绩,当然是因为他平时的刻苦训练。

你看,费德勒现象告诉我们,在你所从事的领域里,你的表现如果是最优秀的哪一个,你就会被人们记住,成为举世瞩目的明星。

这似乎正好印证了“你有多努力,就有多成功”这句话的真理性。

不过,费德勒的例子只证明了成功的一种可能性:在可测量的领域,能力表现驱动成功。

在体育界,以及任何有准确分数和成绩的测试之中,你的分数越高,就越证明你的成功。“苦练才有回报”这条准则千真万确。但是,当我们把目光转换到艺术界,去评价一个艺术品的价值,转移到文学界,去评价一部文学作品的优劣,或者如本文开头列举的那张照片一样,评价一位科学家在科学界所做出的贡献。在这种完全不可测量的项目中,“成功”就有了另外一种定义。

在这种情况下,你的成功不是由“你”决定的,而是由“我们”决定的。也就是说,你的成功不取决于你的能力表现,而是取决于社会,以及社会如何看待你的能力表现。

能更好的展现社会网络力量的例子还是在艺术界。

一个艺术家的成功,主要取决于一下三个因素:

1. 作品需要在艺术界最有名影响力的美术馆和博物馆展出。一旦你的作品进入这些地方,你就搭上了一趟快车,作品就会立刻成为畅销品。

2. 一流美术馆之间会形成一个封闭的网络,你的作品与其中一家合作,其他一流美术馆也会与你合作。

3. 一旦你成功了,所有与你的成功有关的利益方,都会竭尽全力的让你的成功延续下去。因为他们与你成了利益共同体。

这就是顶级网络的力量,他会让一个籍籍无名的艺术家,迅速成为广受欢迎的名人。

由此我们知道:在那些如网球一样,成绩可被准确测量的领域,通过一步一个脚印苦练出绝技,是可以获得成功的,但是,如果我们无法证明自己是本领域中最优秀的,那对你来说,最有利的办法,就是让自己进入一个顶级的职业网络当中。

04

巴拉巴西第二定律:能力表现是有界的,但成功是无界的

在众多的职业当中,很少有像网球或者艺术这样极端的例子,大部分工作,都处在两极之间。也就是说,成绩和网络,对你都很重要。说到底,要在自己的领域取得成功,首先必须拥有好的成绩,从众多平庸者中脱颖而出,只有在这个时候,社会网络才能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

但是,如果你已经脱颖而出,到了高手的行列,这个时候,巴拉巴西第二定律就开始发挥作用:

这时候,你和你的竞争对手都处在一个很高的水平,或者已经到达了本领域的天花板,这时候就是用金子比金子,决定成败的往往是一些细节,甚至干脆就是纯属偶然。

这个层次的竞争,成败的结果会发生质的变化。第一名或许只比别人领先一点点,但他收获的回报却大很多很多。业务表现是正态分布,成功的回报却是幂率分布,甚至是无限的。

在娱乐圈里我们可以找到许多这样的例子,少数几个获得最多回报的,不一定是演技最好的,但很大程度上,却是最有名望的,而这样的人,在娱乐圈,被称为超级巨星。

由此我们发现:业务能力有自己的天花板,而能够摸到这个天花板的人,也不会只有你一个,但是,通过社会网络,放大了自己成就之后的人,所获得的成功,将会是无限的。

05

巴拉巴西第三定律:初始成功×社会适应度=未来的成功

说完了那些在本领域内获得了一定成绩的人如何成功的问题,我们再来看看那些初出茅庐的人,如何获得成功。

“第一印象很重要”这是许多人对新产品、新作品或者新人考量过程中很重要的一个指标。

以电影院上映的商业电影为例子,一部新片在最初上映前三天所获得的影评越好,他获得高票房的可能性就越高。

事实上,许多电影在上映初期,都会做一场点映会,邀请媒体人、影评人前去观看,并请他们给出客观的影评。一般来说,影评都不会太客观,大家都知道,在这个时候,电影需要的不是客观评价,而是好评,甚至是吹捧。

从实际操作来看,这时候的吹捧的确会起到不错的效果,为影片之后的票房奠定扎实的基础。

这,就是“初始成功”。

根据马太效应(马太效应(Matthew Effect):指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现象),这种初始成功会不断累积,发挥出令人惊讶的效果。

但事实的确如此吗?马太效应真的会发挥出他的威力吗?

大量优秀的电影证明,千万不要夸大了最开始成功的价值。它很重要,但绝不是决定你能够一直成功下去的唯一原因。

决定成败的,还有另外一个因素:社会适应度。

这个词乍一听挺陌生的,其实说白了,所谓“社会适应度”,指的就是一件作品、一家公司的内在品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核心竞争力”。

比如谷歌公司在1997刚刚创立的时候,并没有得到社会的认可,但是,在短短三年时间里,谷歌就远远的超过了其他同类的产品,成为互联网搜索引擎这个领域最具价值的公司。谷歌的成功说白了,就是他独一无二的产品,和持续投入让产品保持品质的决心。

任何一家优秀的企业,一个优秀的产品,一个优秀的个体,都具有一种天然的品质:他们更具活力,能更好的适应当前的挑战,能及时调整战略赢得与竞争对手的较量。

这,就是社会适应度。

只有当“初始成功”和“社会适应度”这两个因素完美地结合起来,才能为个人或组织带来巨大的影响力。

由此我们得出一个公式:未来的成功 = 初始的成功×社会适应度

06

巴拉巴西第四定律:成功的团队兼具多样性与平衡性,而且往往容易让一个领导者脱颖而出

我们欣赏一幅画作,往往会沉迷于画家的高超手法或者超凡脱俗的意境,但是,我们却忽略了一个重要因素,所有的画,都是画在画布上的,而那个提供画布的人是谁,根本没有人知道。

这就是著名的“画布策略”:在一个伟大的事业中,敢当一块画布,成就高手,影响高手,扶助高手成功,其实你本身就成了高手,你也成了伟大的一部分。

用一句话总结画布策略的心法,就是 “be lesser, do more” —— 把自己放在更次要的位置,给别人做更多的事。

大多数时候,团队的成绩之归功于团队的领袖,论文的成绩之归功于导师,科研团队的成果归功于科学家。你可能会觉得不公平,遇到这种情况,你或许会觉得不需要在努力了。

事实上,那些功劳获得者之所以能够赢得多数人的青睐,是因为他长期占据了这个领域。换句话说,这个领域属于他们,而不属于你。处于新人阶段的时候,给牛人和高手做嫁衣是很有必要的,有助于你的经验积累和行业认可。

但是,你一定要清楚,你的目的不是永远做画布,如果一直处在被人的阴影下,做一些零敲碎打的工作,你可能永远也无法获得成功。

最好的方法是:要么在一个领域里深耕,能够在这个领域里独当一面。要么在无人涉足的领域圈一块地,在该领域为自己建立声誉。

“画布策略”没有过期时间。哪怕你自己已经独立做事了,哪怕别人都开始对你使用画布策略了,你还应该继续给人当清道夫。

当你给人铺路的时候,你实际上也在左右他的前进方向。

07

巴拉巴西第五定律:成功可以发生在任何时间和年龄,只要你在一个好想法上坚持不懈

爱因斯坦说过:“一个人没有在30岁以前达成科学上的最大成就,那他永远也不会有(这一天了)。”

张爱玲也说:“出名要趁早。”

成功是否跟年龄有关?

是不是年轻时做的研究更有水平、影响更高,因为年轻时更有创新力,到老了就不行了?

关于这个话题,很多人认为:成功和年龄有很大的关系,随着年龄的增长,成功的概率就像攀爬一座山峰,先升高后降低。年轻的时候,你不断地学习积累,让你的成功概率不断提高;然后在中年取得最大的成就,但是,过了中年之后,你就开始走下坡路了,基本上就和成功无缘了。

下面这张图是一张分析了各领域几千位科学家文章的引用数据。

数据表明:最高水平文章的出现,与年龄没有函数关系,是随机出现的。

也就是说,在科学家的一生中,不论在什么年龄,都有可能产生“重大研究成果”。再进一步说,决定成功还是失败的,并不是科学家的年龄。

事实上,创造力这回事,并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滑。随着年龄增长,成功概率降低的原因不是创造力,而是产量。年轻人一直在不断努力,不会因为失败或者不受重视而气馁,所以成功的概率也自然会高一些。

好消息是,如果你拥有才华,而且坚持不懈,运气终会站在你这边。

所以,我们最应该做的,就是在那些能够发挥我们才华的领域里,持续不断的投入。

2019年逻辑思维跨年演讲里,罗胖借用何帆老师用30年时间去记录中国那些正在发生的变化这件事,向长期主义者致敬,他说何帆老师是“用一个人的长期主义,对冲世界的不却定性”。

其实,真正的成功,是用一生的时候,绽放自己的才华。

日本艺术家葛饰北斋是这一理念的完美例子。“我在70岁之前的画都不值一提。73岁时,我稍微了解了自然的真正构造,当我80岁时会有更多的心得;到90岁时,我应该能领悟事物的奥秘;100岁时我将到达奇妙的境地;而到我110岁时,我做的一切,无论是一个点还是一条线,都将是鲜活的。”

总结一下:

本文讲述了关于成功的5条科学法则。事实上,成功是可以复制的,也是可以用科学定量的方式去进行研究的。我们了解到:成功需要能力表现来驱动,但当能力表现无法被衡量时,社会网络驱动成功;能力表现是有界的,但成功是无界的;初始成功×社会适应度=未来的成功;成功的团队兼具多样性与平衡性,而且往往容易让一个领导者脱颖而出;成功可以发生在任何时间和年龄,只要你在一个好想法上坚持不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如果你想成功,请读他的书。想更成功,请再读一次!
100多位世界顶尖成功人士背后的五大科学定律
科学成功学,解读《巴拉巴西成功定律》
《巴拉巴西成功定律》社会网络对成功的作用
为什么有些孩子成绩很好,长大了“也就那样~”
告别“机场成功学”,这三本书教你科学成功 “比尔·盖茨、扎克伯格、乔布斯、马云……” 他们为什么会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