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跳出焦虑,那不过就是个“小土坎”

跳出焦虑,那不过就是个“小土坎”之一

社会得了焦虑时代病

焦虑这个词越来越多的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可以说,焦虑就是一个普遍的问题,并非教师才有,甚至也不是中国独有,全球都陷于了焦虑。

对此,我看到许多不同的解释,比如解释为文化冲突、社会转型、两极分化等。这些理论都有道理,但又都不能完全说明问题。看来还可能有某些更深层的原因。比如信息过量、信息爆炸,是否也是引起人们普遍焦虑的一个原因?

最近一二十年来,世界最大的变化之一就是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十几年前手机还是稀罕物,现在谁还离得开手机?博客、微博的兴起也就几年的功夫。现在中国的网民据说就有2亿之多。过去很多人一年也收不到几封信,现在大家一打开电子信箱,密密麻麻的一大堆信,但很多又是不相干的信件,真是不堪其扰。

有没有人算过,现在普通人接受的各种信息是过去的多少倍?又有多少是真正需要的有用信息?互联网技术给工作带来了便利,但这种前所未有的网络生活也在改变着我们。信息传播方式的改变,比如互联网海纳百川的信息存储功能、独特的链接方式,思维跳跃、碎片化、缺少深度、浅薄、专注力丧失,这些成为了现代人类的思维通病。

我们已经不太可能用较长的时间集中精力去看一本书、写一篇文章,通常都是每隔一段时间就要打开电脑或者手机,看看有没有新的信息。大家很容易变得心不在焉,注意力不集中。如果记忆完全依赖互联网,依赖百度、谷歌,那么记忆就可能沦为技术。当生物记忆变成物理记忆时,这对人类情感、性格、思维的形成会有什么影响?现在普遍的浮躁乃至焦虑是否与此有关?

总是来不及过滤、处理的过量信息就如同大海波涛一样不断翻滚、冲击人们,这可能会产生很大的问题,包括社会心理问题。特别是互联网信息传播的随意性,使得某些负面的东西就无限放大,这极大地影响着社会心态。看看现实中发生的事情吧。最近许多国家都发生了社会动荡,而且几乎是瞬间发生的,高科技信息传播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维基解密”抖露出很多惊天秘密,在让人惊奇的同时,也让人担忧,在这个时代已经很难保住国家秘密了,从政治生态来看,其效应不见得全都是正面的。

在国内,负面消息同样层出不穷,如动车组出轨事件、地沟油问题、老太太跌倒事件等。从新闻传播角度,新闻揭露问题是有必要的,但从新闻伦理看,过量的负面报道所造成的效应又往往是消极的,那就是对社会普遍心态的冲击。如此,国人焦虑也就情有可原了。

我们的社会得病了——焦虑。一个人想完全不焦虑很难,但能较为清醒地意识到现代社会普遍焦虑的问题,尽量为自己减少一些困扰与烦躁,也许可以让自己的生活更有质量。

学习并具备一些信息传媒知识,直到现代信息传播的规律。面对铺天盖地的信息,既要接受它,又要看穿它;既要看到问题,又要有所分析,这才不至于杯弓蛇影、草木皆兵。

人要有平常心,日子才过得下去;人要有几分定力,包括应对和过滤复杂信息的能力,以不变应万变的眼光等,才不至于完全被信息爆炸的洪流所裹挟,才能在没完没了的各种现实冲击面前保持清醒,不“愤青”,不抱怨。

跳出焦虑,那不过就是个“小土坎”之二
 
焦虑也传递到了教育领域

社会陷于了普遍焦虑,还把它传递到了教育领域,让有些学校变得烦躁和功利。 教师也开始焦虑起来,因为教学中有许多两难问题。

常听教师抱怨说,新课改理念是好的,但现在谁也摆脱不了应试教育,还是要一门心思提高考试成绩和升学率,怎么能不焦虑?教师很无奈,甚至不敢细想,一想似乎都要有点人格分裂了。

如何减少教师的无奈和焦虑,承认现实,着眼未来,懂得平衡。

承认什么现实?高考、中考仍然存在,竞争相当激烈。人们极端重视成绩的想法必然牵制教学,我们要正视这种现实。

怎样着眼未来呢?应试教育培养不出优秀的人才,甚至可能造成扼杀个性与创造性地极坏后果。我们不能因为现实中的阻碍,就完全放弃当教师的责任,还得为孩子们的未来着想,培养他们成为既有知识与能力,又有健全人格的人。

何谓懂得平衡呢?有水平的教师对以上这些问题是不那么焦虑的,因为他们懂得平衡,懂得相生相克的道理。他们既能让学生考得好,又能让学生学得不那么死板,这就是水平、看来,如果我们想走出现实藩篱的羁绊,还得提升自己的能力。

教师现在都很忙,一天到晚忙,一年到头忙,但静下来思量,都收获了什么?所做的都有意义吗?这样的生活充实吗?不见得都是满意地回答。焦虑和职业的倦怠现象自然出现了。

拿我们当教师的来说,职称晋升、项目申请、评比检查,永远没完没了,谁都不可能停下脚步。照理说,大家的生活条件比以前好多了,可是紧张感更强了、房子、车子、孩子、票子,哪一样都不省心,都要花费极大的精力和心力,就像希腊神话里所说的那个倒霉蛋,要推着石头上山,这些是所谓的现代人的困惑吧。

生活变化的漩涡把人们带进去了,身不由己了。如果跳出来想一想,这多么可怕且可悲?教师是要注重人文精神的,而人文是什么?就是关注人的处境与命运。那么,我们是否应当首先关注一下自己的处境与命运?

大家最好多少坚守一点理想主义,不随波逐流,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自己有定力,才能让你的学生处于相对不那么烦躁的小气候中,也才有比较好的学习环境。有这份心,就有解决问题的可能,就会多少缓解一些矛盾,而不是不断积累矛盾,不断焦虑、紧张,弦越绷越境,生活越来越没味道。

跳出焦虑,那不过就是个“小土坎”之三
 
为自己保留一片天地

周作人有一篇文章,大意是说,心灵自由和写作自由的空间是属于自己的空间。这里转用一下,用来说明教师需要的精神空间。我们无论工作多忙,也要有自己的精神家园,哪怕是一块不大的“自留地”。评级、教学检查……没完没了的各种事情,当然都要应付,但还要见缝插针,保留自己的的空间。

你最好有某一方面的专业爱好,搞一点研究,能有一点发言权。在这样的的状态中,你会有一种成就感,同时也可以不断接触学科前沿,让自己保持思想活力。“在状态中”这种感觉很重要,这能帮助你克服焦虑和职业性倦怠。

如果你没有自己专门的学科研究领域也没关系,但一定要有“自己的园地”,要有读书研究的习惯,要把读书当做自己的生活方式。这不只是为了备课或某些职业目的,而是追求一种自由超脱的个性个性化阅读。在读书并接触人类精神智慧精华的过程中,你会发现生活、体验世界,这就能相对超越庸常的生活,摆脱职业倦怠和焦虑。大家的时间与精力有限,谁都很忙,但只要有心,总能挤出时间,不断给自己加油。

读书之外,还要营造“自己园地”的氛围。大家可以和本校、本地区的一些志同道合的教师组成研修小组或读书会,也可以在网上组织博客群,总之要有自己的“小圈子”。有了交流学习的平台,大家就可以彼此取暖,不但让研修活动常态化,还可以营造浓厚宜人的学术空气,切实提升你的专业素质与教学水平,使大家感到生活更充实。

这里特别对青年教师提些建议。你没有必要把社会看做无可救药的大染缸,对社会问题要有分析,让自己心态正常一些,不当于事无补的“愤青”。

你最好能成为一个研究型教师,甚至学者型教师,要拓宽视野,不断更新知识,提升自己的整体素质以及修养,而不是满足于现炒现卖,当一个教书匠。有一句话“取法于上”,给自己定位高一点,那么学习、教学、生活就有目标感,就更有意思。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教师心理问题自我调适(三):教师情感问题的自我调适
什么是生活化教学
教师离职当警察引起的思考
《如何使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小课题研究报告 - 惜缘的日志 - 网易博客
人间很美好,你下辈子还会来吗?超八成网友:这才是普通人的心声
现实焦虑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