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战国前期霸主魏国是如何衰落的?看这六位大才之间的斗争就知道了

公元前445年,魏文侯接手魏氏家主之位时,就不得不面对魏氏的艰难开局。

魏氏坐落于晋西南,'三家分晋'中获利最多、实力也最强的赵氏,犹如一把悬于魏氏北方的利剑;东边则是新兴的韩氏,魏氏当然不会轻易破坏'三卿平衡'的局面去攻打韩氏,况且韩氏实力也不可小觑;南边越过黄河则是秦、楚两大国之间拉锯角逐的'郑地',魏氏以一己之力也不敢贸然插手其中;西面则是称雄百年的老牌强国——秦国。

(魏文侯刚做魏氏家主时示意图)

魏氏坐落于四战之地,并且还容易被他国进行经济封锁。

但魏文侯雄材大略,在政治上,他是历史上第一个推行法治的君主,他用李悝为相主持变法,逐步废除贵族世卿世禄制而奖励有功于国者;在军事上重用吴起,夺取秦国的西河要地,威压秦国;在地方上,又用像西门豹这类的平民大贤来治理,禁止巫学、兴修水利、藏粮于民;在经济上,鼓励农民努力开荒、精耕细作,建立国家粮食统销统购制度,平抑灾年粮价;在国家教育上,他更是亲自拜孔门大儒子夏为师,开创了古代君主尊儒的首举。

经过魏文侯数十年的努力经营,位于四战之地的魏国,不仅没有被其它的列强吃掉,反而打破封锁、虎踞中原,摆出了大杀四方的扩张态势;并且,大儒子夏感诚于文侯的礼遇,亲自赶往魏国西河教学,他以'变法经世'的思想,开创了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西河学派,为魏国培育出大量的人才,魏国因此成了天下的文化宗主国。

(子夏来到西河讲学)

但魏文侯过世之后,西河学派的兴盛,使得魏国人才过剩,造成了剧烈的人才倾轧,魏国霸业因此调零,令人感慨不已!而在这些人才互相倾轧之中,影响最为剧烈当数于这六位大才之间的斗争。

第一对:公叔痤与吴起。

魏文侯去世,魏武侯继位,武侯九年,用公叔痤为相,武侯对公叔痤非常信任,还将魏国的一位公主嫁给了他。尽管如此,公叔痤还是非常怕吴起会夺去他的相位。吴起此时仍然在担任西河郡守,名声清廉且威望卓著,公叔痤对他更是畏忌,于是手下谋士便给公叔痤出了一个主意。

于是,公叔痤找到一个机会对魏武侯说:'吴起是一个贤明的大才,我们魏国属于侯爵一级的小国家,保不准有一天吴起会离开,请君上想办法留住他的心。'魏武侯赶紧问计将安出,公叔痤便对魏武侯说,'请君上许一位公主配给吴起为妻!'武侯同意了。

一转过头,公叔痤请吴起到府上喝酒,故意让公主妻子当着吴起的面对自己非打即骂,见到如此泼妇,吴起心有戚戚焉!后来,当武侯隐约地表达想把一位公主嫁给吴起的时候,想到公叔痤的遭遇,吴起果然中计,他拒绝了武侯,从此之后,武侯不再信任吴起。吴起被迫离开魏国,投奔楚国。

(吴起投奔,楚悼王非常高兴)

吴起的离开,这也是一道历史谜题。其实公孙痤的为人并没有那么的阴私,这个人也是大才,太史公对他评价也有'知人识人'的意思在里面,但为何他要逼吴起离开魏国,个人认为,这跟魏国老贵族的反攻倒算有关。

古之所谓变法、改革者,变的革的其实就是这些贵族豪门手中之权,魏文侯变法的力度很大,尤其是废除世卿世禄制,这与贵族特权形成了致命冲突。他在位的时候威压八方,老贵族当然不敢乱动,他死了之后,这些老贵族为了夺回原来手中的权力,必然会反攻倒算。

吴起后来在楚国变法,就因为这样死在楚王的丧礼上;商鞅后来在秦国变法,也是被反攻倒算,车裂而死!由此可见变法与贵族之间有多大的仇恨。

见于《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吴起得罪,遂去,即之楚……楚悼王素闻起贤,至则相楚。明法审令,捐不急之官,废公族疏远者……故楚之贵戚尽欲害吴起。及悼王死,宗室之臣作乱而攻吴起,吴起走之王伏尸而伏之,击起之徒因射刺吴起,并中悼王。

(吴起被贵族杀死,人亡政息)

公叔痤逼迫吴起的离开,代表着'贵族派'与'变法派'斗争的开始,公叔痤就是贵族派的代言人。'公叔为相,尚魏公主,而害吴起',史记》或许已经隐讳地点出了公叔痤的派系。

总而言之,吴起的离开,意味着魏国人才开始流失,变法派也在魏国开始失势,后来公叔痤临死之前推荐的大名鼎鼎的商鞅,也正是因为报国无门,才西投秦国帮助秦孝公变法。

第二对:庞涓与孙膑。

公叔痤逼迫吴起离开,少了这一位'在魏,秦人不敢东向;在楚,三晋不敢南谋'的定海神针,魏国大不了就是扩张不力而已,守成还是可以的,但是庞涓与孙膑这一对大才之间的斗争,却对魏国影响极大。

武侯去世、魏惠王继位前中期,魏国的土地面积、人口基数摆在那里,仍然稳坐中原霸主之位。当魏惠王感觉到国家越来越衰弱的时候,他还召过孟子向他问计,此事见于《孟子见梁惠王》一文。但魏惠王的这种衰弱错觉,那只是相对于秦国的后来居上而言的,其实此时的魏国还能开辟三线战场,秦国他动不了,但楚、齐、赵都在他的攻击范围之内。

庞涓与孙膑在传说中师出同门,在《史记》中孙膑还向庞涓学习过兵法。后来,庞涓先出师,他投魏惠王,成为魏国一方重将,这个时候,孙膑也来投靠庞涓,希望庞涓能向魏惠王推荐。庞涓深知孙膑之才远在自己之上,便假装答应。暗中却捏造罪责将孙膑处于'膑刑'和'黥刑',砍掉孙膑的双足,让他埋没于世不为人知。

(孙膑与庞涓剧照)

孙膑就是像是刚从学校毕业出来的学生,刚踏入社会就遭了这一劫难,他的世界一片黑暗。但他不放弃自救,他想方设法,暗中拜见了来大梁的齐国使节,用了那个世界上最精湛的语言通过了齐国大使的面试,成功地打动了齐国使节。齐国使节觉得他不同凡响,答应回国的时候带上他。孙膑因此逃脱到了齐国,之后,经过'田忌赛马'自证自己的能力,成为了齐威王的军师。

公元前354年,庞涓率领军围攻赵国邯郸,赵国向齐国求救,孙膑以'批亢捣虚、围魏救赵'以应对,率领齐国援军败庞涓于桂陵之战,生擒庞涓;公元前341年,庞涓再次率领军队攻打韩国,韩国向齐国救,孙膑再次以'围魏救赵'之策应对,齐国大军向魏都大梁佯动,却半路埋伏,败庞涓于'马陵之战',庞涓军覆身死。

魏国两次战役皆败于齐,兵力损失十数万,军事力量遭受到了极大的削弱,是时,齐国在东方冉冉崛起,再加上西秦的咄咄攻势,魏国四战之地的弊端终于显现。公元前334年,魏惠王与齐威王在徐州会面,史称'徐州相王',魏国终于将霸主之位拱手相让。

第三对:公孙衍与张仪。

花有重开之日,国亦有'中兴'之时,霸主之位让了也就让了。其实此时的魏国仍然有力抗西秦的实力。(直到公元前293年,白起在伊阙之战全歼了24万韩魏精锐联军,魏国才失去独抗西秦的能力。)而魏惠王想要实现往日荣光,其实也只一条路可以走,那就是打压西秦。历史上他确实是这么干的,他与齐国交好的目的就是全力向西。但是,公孙衍与张仪这一对大才之间的斗争,又将他的美好想法从云端打落。

(公孙衍和张仪剧照)

张仪,姬姓张氏,魏国安邑人,魏国贵族后裔,他的对手是公孙衍(不是苏秦);公孙衍也是魏国阴晋人,这两人都先是仕于魏。公元前333年,张仪任魏相,公孙衍不得重用,便跑去了西秦,继公孙鞅在秦国为相。

张仪主张连横(乐毅率五国联军破齐之前,连合齐国来吞并弱国也称之为连横),结果被公孙衍破坏,张仪不受魏惠王所喜,在魏国失势的他一气之下便跑去了秦国,帮助秦国连横称霸。而公孙衍在此之前已经由秦返魏,他挤走了张仪,顺利出任魏相,又以合纵之策来对抗张仪的连横之术。

公孙衍和张仪首创'合纵连横',结束了春秋以来单边的战争形态,从此成为诸侯争霸的主要策略,也决定了之后两百余年的战争形态。合纵成了秦国的百年噩梦,而魏国也在连横的风浪中损失连,大片国土落入西秦之手。

(后来魏国国土就这么点了)

自魏文侯首霸,魏国在战国前期独领风骚,魏文侯魏斯、魏武侯魏击、魏惠王魏罃,三位君主加在一起的执政时间长达惊人的一百二十七年,这也奠定了魏国百年的中原霸主地位,但在秦国坚持'统一路线'连击打击之下,轰然倾覆。

而六位大才之间的互斗,只是魏国内部派系斗争和人才倾轧的外在表现形式之一而已。如果要探究魏国灭亡的原因,吴起曾对魏武侯说过的那一句'江山之固,在德而不在险',就是一个很好的借鉴思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辞职”竟然会导致亡国?
秦国灭魏,魏国流失的众多人才中,您觉得哪位最可惜?
吴起、商鞅、苏秦、张仪……看这些风流人物如何主宰战国走向
先秦时期的魏国为何留不住人才?
盘点那些年,从魏国流失掉的人才
「东周职场13」战国时魏国人才大量流失的原因:'劣币驱逐良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