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薛庆云:《骨质疏松症防治中国白皮书》的编写和解读·365医学网

《骨质疏松症防治中国白皮书》的编写和解读

作者:薛庆云[1] 
单位:卫生部北[1]

骨质疏松性骨折是世界范围内的一项重要的公共健康问题,它是骨质疏松症最严重的后果。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不仅发病率、死亡率和骨折再发生率高,而且骨折造成的疼痛导致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下降。骨质疏松骨折的治疗由于患者本身骨量异常,而使得治疗和康复更为复杂。因此骨科医生需要重视症。

《骨质疏松症防治中国白皮书》受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的委托,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的编写,邀请国内多位专家、学者来完成编写。该书作为世界骨质疏松防治国别白皮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意义就在于我们将根据国际通行标准,首次系统、全面地概括我国骨质疏松防治状况,对我国骨质疏松流行病调查和骨质疏松预防状况、我国政府在防治骨质疏松方面的政策、我国治疗骨质疏松的主要药品和诊断手段进展等情况进行认真的总结。该书的成功编写将成为全面反映我国骨质疏松防治工作现状,展示我国骨质疏松研究进展并与世界骨质疏松防治接轨的一个重要窗口。

附《骨质疏松症防治中国白皮书》(经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同意刊印)

骨质疏松症防治中国白皮书

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

骨质疏松防治中国白皮书编委会

一、中国人口概况

我国在 1953,1964,1982,1990 和 2000 年分别进行了 5 次全国人口普查,又于 2001、2002、2003、2004 和 2006 年开展了人口变动抽样调查,于 2005 年进行了 1%人口抽样调查。根据 2000 年第五次全国人普查结果,中国有总人口 1,242,612,226(未计算 1.81%的漏登率),50 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总人口为256,988,000 人,占全国总人口的 21%,其中男性为 127,701,000 人,女性为 129,287,000 人,80 岁以上高龄老年人总人口为 11,991,083 人,其中女性 7,444,508 人,男性为 4,546,575 人,女性高龄老年人为为男性的 1.64 倍。2006 年全国进行的人口变动抽样调查,全国总人口估测为 1,314,957,001,50岁以上中老年人总人口为 350,016,538,占总人口 26.62%;男性和女性人口分别为 174,363,298 和175,653,240,分别占总人口 13.26%和 13.36%(表 1-2)。2000 年至 2006 年六年间全国人口年均增长率为 0.95%,而 50 岁老年人口年均增长率高达 5.2%。

预测未来的人口发展趋势,按总和生育率 1.8(总和生育率 1.65 至 1.8 更适合中国实际)和年龄别死亡率计算,预测中国人口 2020 和 2050 年总人口分别为 14.29 亿和 13.83 亿。

中国不仅是人口大国,老龄化速度也非常快速。与 2000 年相比,到 2010 年,60 岁及以上老年人预计将从 1.32 亿增加至 1.73 亿,2020 年将增加至 2.45 亿,2030 年增加至 3.55 亿,2040 增加至4.10 亿,2050 年将预计增加至 4.38 亿 50 岁以上人口 2010 年、2020 年和 2050 年将分别为:3.32 亿、4.69 亿和 5.71 亿。

二、中国骨质疏松症的流行病学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悄无声息的流行病,在定量骨矿测定技术发展前,常在第一次骨折后甚至多次骨折后被诊断。骨质疏松症可分为临床前期(也称骨量丢失期和临床期(也称脆性骨折发生期)。因此骨矿测量值和脆性骨折的发病率和患病率是用来研究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的重要方法。

目前骨质疏松症的诊断阈值是建筑在年青健康女性人群 BMD 或 BMC 的分布上。我国各地区大多采用 1994 年 WHO 公布的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即按骨密度值低于本地区同性别年青成人参考范围 2.5SD 来评估。骨骼发育成熟的成人,BMD(骨密度)或 BMC(骨矿含量)值呈正态分布,以年青健康男性和女性的 BMD 或 BMC 的均值和标准差(X±SD)为基准进行比较(或用 T 值表示),籍此建立以骨密度值为基础的诊断分类: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年龄相关性疾病,人口老龄化程度越高,患病人数越多。我国目前是世界人口大国,亦是老年人口绝对数量最多的国家。1984-1990 年间,国内已有应用 X 线跟骨指数和单光子骨密度测定法调查骨质疏松症的流行病学报告,1995-2006 年间则有多个应用 DXA 测量技术开展的流调报告。骨质疏松症患病率在不同地区和不同民族之间存在差异。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其中汉族占总人口的 91.53%(2000 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报告)。即使在汉族人群由于分布地域不同、生活方式差异很大,导致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也有明显差异。1995 年后报道了许多地区性的流行病学调查。中国人口分布特点是 93.7%的总人口聚居在占国土总面积约 1/2 的东南地区,而 6.3%的总人口聚居在国土另一半的西北地区。迄今为止,有两个全国范围内的大人群应用 DXA 测量技术进行的流行病学调查可较好地说明中国骨质疏松症患病情况。

1999-2000 年由国家资助的调查、按 WHO 诊断标准在全国东北、华北、华东、中南和西南五大行政区对 40 岁以上汉族人群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以椎体和股骨颈 BMD 值为基础的骨质疏松症患病率分别为 9.9%和 11.1%(男性分别为 17.0%和 5.8%,女性分别为 12.2%和 15.5%);60 岁以上人群分别为14.2%和 13.2%(男性 12.1%和 8. 1%,女性分别为 32.3%和 53.5%)。但该研究没有对各研究设备进行横向校准。

2003-2006 年由卫生部科教司组织的全国的另一次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确定了中国人群的峰值骨密度和达峰年龄。男性在 20-30 岁骨量达峰值,而女性则在 30-40 岁达峰值。40 岁以上汉族人群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以椎体 L1-4,股骨颈和大转子 BMD 值为基础的骨质疏松症总患病率为 15.2%(男女性分别为 5.3%和 24.4%),椎体和股骨颈总患病率分别为 19.7%和 14.1%(男女性椎体分别为 2.6%和27.3%;股骨颈分别为 4.9%和 11.5%);50 岁以上人群以椎体 L1-4,股骨颈和大转子 BMD 值为基础的骨质疏松症总患病率为 15.7%(男女性分别为 8.8%和 30.8%),椎体和股骨颈总患病率分别为 20.7%和14.4%( 男女性分别为椎体 2.6%和 27.3%;股骨颈分别为 4.9%和 11.5%);全人口 20 岁以 L1-4 或股骨颈部位 BMD 小于等于-2.5SD 人群百分比男性为 4.2%,女性为 12.8%。存在低骨量的人群(BMDL1_4 或股骨颈部位小于等于-1.0SD 大于-2.5SD)50 岁以上男性为 57.6%,女性为 64.6%;20 岁以上男性为 43.4%,女性为 40.9%。

按调查估算全国 2006 年在 50 岁以上人群中,约有 6,944 万人(男 1,534 万,女 5,410 万)患有骨质疏松症,约 21390 万人存在低骨量(男 10,043 万,女 11,347 万)。随着人口不断老龄化,50岁以上人群低骨量和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还会增加。40 岁以上人群和 60 岁以上人群的比较说明:60岁以上老年人中的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明显增高,以女性尤为突出。

三、中国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流行病学

骨质疏松性骨折是属于骨脆性增加导致的骨折,也称脆性骨折。  所谓脆性骨折(Fragility fracture)是指在无外伤或较微外伤情况下引起的骨折。所谓轻微外伤一般是指在人体站立高度下活动过程中发生的骨折。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骨折部位为椎体、髋部和腕部。我国东部上海地区(纬度31.40-31.530)报道,60 岁以上的老人骨折总患病率城区为 20.10%  (男 15.58,女 23.45%),农村地区为 8.83%(男 2.04%,女 9.81%);在城区,老年前期不论男性和女性以前臂远端骨折为主,至老年期男性髋部骨折略多见,女性以前臂远端、椎体和髋部为主;在农村男性老年人在老年前期和老年期骨折无专一好发部位,女性与城区情况类似。

1.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流行病学

2002-2006 年中国北部城市北京(纬度 39.26 至 41.030)的调查显示,50 岁以上髋部骨折发病率男性 138/10 万,女性 254/10 万。来自东部上海地区(纬度 31.40-31.530)调查还发现,(60 岁以上老年人中髋部骨折患病率男女性分别为 93.28、230.84/10 万/1990,217.66、277.01/10 万/1997,城市男女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骨折在8 年间患病率增长为 3.34%和 3.85%,农村老年男性患病率增长 3.36%和 1.00%;据此推算,预计到 2020 年髋部骨折发病率男性和女性分别将达到 233/10 万和 465/10 万;2050 年将分别达到 626/10 万和 1444/10 万。按 2006 年 50 岁以上人口男为 174,363,298,女为175,653,240 计算,则髋部骨折患者数为 68.7 万(男女分别为 24.1 万和 44.6 万)。预计 2020 年50 岁以上髋部骨折总的发病率为 349/10 万,2050 年为 1035/10 万。按前述推断的 50 岁以上人口数,2020 年和 2050 年分别为:4.69 亿和 5.71 亿,则 2020 年和 2050 年髋部骨折人数为 163.8 万和 590.8万。即使骨质疏松髋部骨折发病率基本不变,2020 年和 2050 年出现的髋部骨折患者也将达到 91.9 万和 111.9 万。

髋部骨折的治疗,在城市基本全部接受外科治疗,即使接受外科治疗,其治疗方式差别也很大。而在农村,绝大部分髋部骨折患者由于经济原因选择在家休养,不接受外科治疗。由于中国地域辽阔、地区文化和经济差异悬殊,因此目前尚无一个可靠数据来反映在中国是如何治疗髋部骨折的。有待进一步调查。

2.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流行病学

长期以来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流行病学资料较难获得。因为大多椎体骨折患者无症状,其次进行放射摄片法普查需要巨大的人力和物力。我国北京、成都和上海三地,应用胸腰椎侧位放射性摄片形态计量法和半定量方法对 50 岁以上的妇女研究结果显示,总患病率 15%,呈增龄性增高,80 岁以上为36-39%,仅 20%的骨折患者去医院诊疗(表 3)。根据中老年人口年增长数计算,椎体骨折的每年新发病率约有 1,808,619 人。预计至 2020 年椎体骨折患病人数将高达 36,75 万人,2050 年达4850 万,(根据 2050 年老年人口数和 15%的女性患病率估算)。男性的椎体骨折发病率低于女性,50-54 岁和 75-79 岁人群,男性分别为 0.9 和 13.6/1000 人.年,女性分别为 3.6 和 29.3/1000 人.年。

四、骨质疏松性骨折带来的社会经济负担:

骨折是骨质疏松症的严重后果,生活质量明显降低,给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骨折的处理可分为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椎体骨折是最常见的骨质疏松性骨折类型。在中国绝大多数老人采取了非手术治疗,如卧床、制动、止痛等治疗,相当多的患者不去就医。而在中国刚刚开始的微创手术-椎体成形术也仅限于一些大城市,由于价格昂贵而远远没有普及。对于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治疗费用尚未看到任何文献报道。

髋部骨折是骨质疏松症导致得最严重的并发症。在大城市的患者基本都接受了手术治疗,但由于髋部骨折因患者的年龄、伴有并发症情况、住院时间、手术方式不同而产生的治疗费用有很大差别;在农村的患者,接受手术治疗的比率远低于城市。由于中国地域经济水平差异较大,政府对各级医院实施单病种成本化管理尚未普遍开展,因此目前尚无一个可靠数据来反映整个中国治疗髋部骨折的费用。据 2006-2007 年卫生部科教司资助开展的全国 10 大省会城市 10 大医院的调查显示,髋部骨折治疗费用:2007 年股骨颈骨折男性治疗费用为 2.63 万,女性为 2.27 万;转子间骨折治疗男性为 1.61 万,女性为 1.75 万。根据重庆等地近几年的数据,治疗费用的年增长率在 6%左右。预期到 2020 年,医药费用增加到 2007 年的 2.1 倍,预计股骨颈骨折治疗费用男性和女性分别达 5.6万和 4.8 万;转子间骨折分别达 3.4 万和 3.7 万。至 2050 年,费用可能为 2020 年的 5 倍以上。

根据国家卫生部门资料,髋部骨折的住院病人治疗天数平均 22-24 天,按发病后住院计算,乳腺癌住院治疗的平均时间为:13 天,卵巢癌 11 天,前列腺癌 19 天,心脏病搭桥 10 天。按住院费用比较,髋部骨折后第一次平均住院费用为 2.12 万元,乳腺癌为 1.1~2 万元左右;卵巢癌 1.5 万元;前列腺癌 2 万元;心脏病住院治疗费用 2 万元。可见骨质疏松症也是一个消耗国家大量医疗资源和经济资源的慢性病,按发病率逐年增加计算,在 2006 年用于髋部骨折治疗的费用将在 63.5 亿元之上(最高可达 103.8 亿元),至 2020 年预计会增至 850 亿元以上,到 2050 年则将达 18000 亿元。因此积极开展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有重大的社会意义和经济意义。

五、骨质疏松症的诊断

完整的骨质疏松症诊断要包括临床诊断(脆性骨折史)、骨量诊断、骨转换状态诊断和病因诊断。骨矿测定技术的应用是骨量诊断的重要内容,在众多的骨矿测定技术中,双能 X 线(DXA)骨密度仪是目前临床评估骨量和诊断骨质疏松症的主要工具和金标准。

1984 年起,单光子(SPA)骨密度测定法在中国应用于临床研究,1992 年后 DXA 骨密度测量技术进入中国并在全国逐步开展。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拥有台式 DXA 约 450 台,超声和其他外周骨密度测量设备约 1100 台,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如北京,上海,重庆等。以北京和上海两个城市为例,2007年北京常住人口为 1633 万,拥有 DXA55 台,0.034 台/万人。2007 年上海常住总户籍人口数为 1368万人,目前拥有双能 X 线骨密度仪 21 台,相当于 0.015 台/万人。全国县级城市中配备双能 X 线骨密度仪的极少。定量超声骨密度检测仪在中小城市应用较为普遍,在公立医院系统和各种类型的体检中心一般都配有此类检测仪器,以上海为例,共有 43 台,广州约有 12 台。这两类骨矿检测费用 95%以上均属国家医疗保险支付。骨密度检测大多数都能在1~2天内完成。

据某厂家调查,全国 5420 个医院中,拥骨密度仪 769 台(含各类骨密度仪)。总体而言,各种骨矿专用仪器应用于临床在全国的医院的覆盖率仅 14.2%。

X 光设备在中国各级医疗机构很普及,是 1990 年前诊断骨质疏松的主要工具,但在目前临床实际工作中很少使用。

中国是老年人口大国,拥有的骨质疏松症患者数量也是世界上第一的。诊断设备严重不足。与日本相比,2007 年日本人口有 1.28 亿,拥有 DXA12000 多台,人均 9.4 台/10 万人。韩国人口 4800 万,拥有 DXA3000 台,人均 6.3 台/10 万人。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不能简单地和发达国家相比。因此我们13 亿中国人平均按照中国每 10 万人拥有一台超声骨密度仪计算,中国还需 13000 台超声设备;在未来如果能达到韩国现有水平,根据北京和上海的情况计算,北京至少还需要 980 台,上海需要 875 台。只有改善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条件,提高诊断率,才能很好地预防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

六、骨质疏松症的预防

西方医学对骨质疏松症的认识从命名开始至今已有近 180 年的历史。在中国传统医学中,虽无此学名,但数千年来已有类似的临床描写和治疗经验方剂,如“骨青春”建立在传统药物上的针对骨骼和关节的保健品。在上世纪三十年代,我国学者曾对代谢性骨病作出过重大贡献,就骨质疏松症而言,近十余年来,中国各类医学学术团体、健康保健组织、社团经常举办国际性、全国性和地方性的学术交流以及科普宣传,一些制药、食品和保健生产企业也积极参加这类科普活动。在北京和上海等城市,以社区为单元的骨建康群众性保健、防治和康复也有较大发展。2007 年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发表了“办公室白领骨健康情况调查报告”通过不乐观的现实状况向社会发出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来预防骨质疏松症。目前尚未形成和建立一个全国性、行政性或制度性的预防骨质疏松症的群体性项目。

七、骨质疏松症的治疗

1994-1998 年间,国家医药卫生机构先后批准一些传统中成药(仙灵骨葆胶囊)和活性维生素 D作为以骨质疏松症为适应证的药物;1998 年,阿仑膦酸盐作为近代抗骨质疏松症的新药获得国家医药局的批准正式应用于临床,此后各类抗骨质疏松症的新药物陆续进入临床。由于中国地区间的经济差异悬殊,导致城市与乡村之间、东南和西北地区之间用药差异较大,如北京、上海、广州等东南沿海城市,雌激素替代治疗(HRT)、雌激素受体调节剂、各类双膦酸盐、降钙素都已应用 5~10 年以上的历史;雷尼酸锶也已完成了临床试验,获得了批准即将应用于临床。2009 年1月第一个静脉用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双膦酸盐(艾本)在中国上市。每3个月一次的治疗标志着骨质疏松症的治疗进入新的时代。除中成药外,骨质疏松症治疗药物均为处方药;钙和维生素 D,以及一些中成药属非处方药,患者可在药店自行购买。目前中国尚无方便服用的单纯维生素 D 制剂。

对于骨质疏松症的治疗药物的报销,中医药有着悠久的治疗骨伤病的传统,多种单方和复方的抗骨质疏松药物已归入国家医疗保险范围。对于西药,国家卫生部要求各级医院根据通用名开具处方,不使用商品名。严重骨质疏松症(伴有骨折的患者)的治疗属于国家医疗保险支付范畴。2008 年以补肾强骨列入国家医疗保险目录中的中药有仙灵骨葆胶囊(片)和骨疏康胶囊(颗粒);以钙代谢调节药物被列入国家医疗保险目录中的西药有羟乙膦酸钠、阿仑膦酸钠、骨化三醇、阿法骨化醇和降钙素等。

八、政府对于骨质疏松症的态度

骨质疏松症在中国正在逐渐被患者、医务人员所认识,被政府所关注。自 1990 年起,政府先后批准了全国性骨质疏松症的专业学术团体,如 1990 年民政部批准了中国老年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1997 科技部批准了中华医学会成立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学会,许多隶属于中华医学会的专科学会如骨科学会、老年医学学会、内分泌学会、妇产科学会等都纷纷组建骨质疏松学组,至今,已经发展到中国 32 个省市均有骨质疏松相关的学会,2007 年 11 月份国家卫生部、民政部又批准成立了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骨质疏松专项基金管理委员会。

1992 年中国政府支持举办第一次国际性骨质疏松大会以来,几乎每年都有各种不同形式的国际、全国和地区学术大型交流活动。2001 年 3 月:国家科技部奖励工作办公室批准设立了第一个全国性奖项,中国药学发展奖康辰骨质疏松医药研究奖.以奖励在骨质疏松症防治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专家学者;2001 年 9 月科技部下属的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会批准设立了第一个骨质疏松症防治专项基金,以资助和促进骨质疏松症防治在全国范围内开展;2001 年 10 月国家科技部批准设立每年一届的国际骨质疏松大会,以促进中国学者和国际学者间的交流。2004 年科技部下属机构管辖的骨质疏松基金委员会正式加入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IOF)国家团体委员会。

1994 年起,政府将骨质疏松症的防治先后列入国家“九.五”、“十.五”和持续至今的十一五国家支撑课题,各地方政府也有很大的投入;2002 年卫生部开展第一个前瞻性地在中国 13 个城市,按照国际通用流行病学方案和质量控制方案开展了中国正常人骨峰值和骨质疏松症患病率调查。2003年 10 月经国家卫生部批准引进了国际骨密度测量培训班(ISCD),以提高我国对骨质疏松症的诊断能力。2007 年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也成为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的成员;2008 年 3 月: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与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签署了合作备忘录.把骨质疏松防治国际性合作行动提高到更新水平。

2005年10月20日,浙江杭州鑫富药业股份公司的捐助在杭州启动了浙江省“手拉手骨健康工程”大型公益活动,300 多老年人进行了环西湖健康行走活动,普及了骨健康知识。2006 年 10 月在卫生部的支持下,面向百姓的“银丝带”中国骨质疏松防治公益行动启动;2007 年中国健康促进金会获得贵州同济堂制药有限公司的百万元捐赠后,继续推动“银丝带”公益活动的开展,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骨质疏松症科普大讲堂和万人普查”等活动。

2005 年政府将骨质疏松症治疗药物首次列入医保药物目录,标志着政府对骨质疏松症治疗的认可;2006 年 12 月,美国医学研究机构(信纳克医学研究中心)首次对中国传统药物(以淫羊藿为主要的仙灵骨葆)进行了的循证研究,标志着骨质疏松症防治的国际舞台上有了中国元素。

学术期刊的数量代表该领域的学术活动的活跃性。迄今为止,全国性的骨质疏松症学术期刊有两个:1995 年国家新闻总署批准了第一个骨质疏松杂志创刊《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8 年《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获得批准公开发行。

中国现有全国性学术团体编写的骨质疏松症相关指南三个:1999 年中国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发表了《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试行办法》;2007 年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与骨矿盐分会制定的《原发性骨质疏松症防治指南》;2008 年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发表了《骨质疏松性骨折诊疗指南》。

2003 年国家卫生部发布的居民慢性疾病患病率调查结果为:高血压:26.2‰;胃 肠炎:10.3‰;风湿性关节炎:8.6‰;COPD:7.5‰;脑血管疾病:6.6‰;胆结石胆囊炎:5.7‰;糖尿病:5.6‰;肿瘤:1.65‰,骨质疏松症尚未列入全国慢性病的排名中。作为补充,卫生部的 2002-2005 年的关于骨质疏松症患病率的调查结果显示为 8.8%,名列第三。

九、患者关注程度

人口平均期望寿命明显增长,生活质量已成为公众关注的问题。在一项对 56630 例(男 12332 例,女 44298 例)、年龄范围 20-90 岁、均能自由走动的东南沿海城市居民对骨骼健康保健意识的调查结果显示,城市居民普遍关注骨骼健康,半数居民已知道骨质疏松症疾病名称,并有半数居民知晓晒太阳、运动对骨健康有利,接近 60%的居民知晓喝牛奶对骨健康有好处,且有半数居民认识钙剂对骨健康有益,并有三分之一以上的人在服用钙剂,女性高达 40%多。因此加强钙剂的应用知识普及包括、选择、安全性等仍然很重要。对于保健知识的获得,半数以上希望从电视上获得,但希望药厂获得资料的要求率低,通过网络渠道获取信息的要求率更低,这对保健知识转播的方式有参考价值。目前尚缺少有关农村患者的骨骼健康保健意识的资料。一些非政府的民间机构也在积极组织促进民众对骨质疏松症关注的全国性社会项目。

十、医务工作者对骨质疏松症防治的关注程度

在目前中国临床诊疗实践中,骨质疏松症正在被医生所认识,但是骨质疏松症的不诊断率仍然不容忽视。来自上海 13 个区所有 1、2、3 级医院统计资料研究显示:髋部骨折男性 1017 例,女性 1833例的患者中,仅 3%的患者接受了骨密度检查,仅有 15.8%的女性及 10.7%的男性患者接受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把单纯补钙也列入作治疗统计);在一份对来自多个省市的骨科医师的问卷调查发现:70.1%的医师认为骨质疏松症的诊断要作骨密度检查,53.5%的医师认为骨质疏松骨折与大量饮酒、吸烟和绝经后妇女等因素有关。

总的来说,大城市中越来越多的医院,开始配备骨密度检测仪,开设专门的骨质疏松症门诊。在医生培训和设备配备上,其重视程度大致依次是:内分泌、老年科、骨科、放射科、风湿科、妇产科、全科。急诊和儿科几乎无任何与骨质疏松症相关的培训和检测。护理学、营养学、理疗学科等辅助科室,也几乎无有骨质疏松症相关的培训和设备配备,直接参与骨质疏松症防治的科室不多。目前参加过专业培训并获得国际骨密度测量技术资格的技术员(CDT)和能正确解读骨密度检测报告的医生(CDD)不到 100 名。以此看来,我国骨质疏松症的诊断的规范化的任务,任重而道远。

十一、建议

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多民族、多文化的人口大国,也是骨质疏松症患者数量和潜在数量最多的国家,又是发展中的国家,防治和研究工作有待进一步提高,精确评估骨质疏松症在中国的实情仍需要更多、更精确的数据。通过对现有资料的调查和分析,提出以下建议:1.通过政府和非政府途经,继续加强对骨质疏松症防治的基础和临床研究的投入;2.加强骨质疏松症的专业教学,尽快把骨质疏松症列入医学生教材,同时也列为在职医护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内容;从而提高医务人员对骨质疏松症的认识和重视;3.提高医院对骨质疏松症的诊疗能力,对于发生骨折和腰背疼痛的患者及时进行诊断和治疗;条件许可,设置骨质疏松症专科门诊,并按不同医院级别或经济水平配置相应骨密度仪(超声或 DXA);4.按照安全、有效、经济、伦理和人文等原则定期评估骨质疏松症现有的诊疗标准和方法,并在基本医疗目录中及时列入或剔除;5.加强科普教育,提高高危人群对骨质疏松症的认识,重点是通过建立现实可行的多喝牛奶、多晒太阳、多运动的健康生活方式、提高青少年的峰值骨量、保持青壮年骨骼健康、中老年人每年检测骨密度和改善其居住环境的途经来保护和提高国民的骨骼健康水平。

    2013-6-13 17:16:18     访问数:1605
    转载请注明:内容转载自365医学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老年骨质疏松症——《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2017)》解读
男性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什么情况需要打密固达
【骨健康】一次骨折,十年担忧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治指南(2011年)
怎样及时发现骨质疏松症 李娜 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内分泌二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