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十里挑一?我家这样准备幼升小考试


前阵子在推送中提到,松松的幼升小尘埃落定,考上了我们心仪的学校,很多读者对此好奇,并提出了一系列疑问。我一直认为择校是比较私人的事情,但既然那么多读者的疑问共同且类似,就写一篇,希望对你们有参考价值。


我们为何择校


首先因为我们现在居住的小区对口公立学校教学质量不太好,当时买房还没孩子,too young too simple,完全没有考虑学区问题。松中班的时候,我们开始考察学区房,要么价格高房子破,要么房子好价格辣手买不起。价格和房屋状况都还比较合适的,就离我和松爸上班的地方太远,每天估计要花一个半小时在通勤上——可能对于北上广这样的大城市,一个半小时的通勤时间很正常,但是我现在开车20分钟就能到单位,实在对六年以上的每日长途跋涉感到心累,还是算了。犹豫期间,苏州房价疯涨,更加断了念想。

 

所以,我家放弃公立,是从金钱,时间,生活质量等几方面衡量以后的选择。

 

其实在考虑公立之前,我也是一直倾向于私立学校的。有人疑惑我为啥要选私立,表示当地的私立学校给钱就能上,教学质量也不怎么样。

 

我的回答是——不在于公立私立,而在于学校本身。苏州有几个私立学校,比如苏州外国语学校,苏州科技城外国语学校,都很不错,离我家距离也适中,从一开始就在我的备选里。

 

但是择校这个事情确实是非常私人的选择——比如对于同一个条件“私立学校七点放学”的判断


我有个全职的朋友,觉得放学再到家都要七点半了,跟娃相处不了多久娃就要睡了。公立放学早,家庭自由支配的时间更多,更适合她因材施教。

 

而对于我这样的二胎家庭,虽然也想多和松呆一点时间,却更倾向于认为七点放学对我是重大利好,这样我从下班到松回家之前的时间可以集中照顾老二,毕竟老二也过了嗷嗷待哺,给口奶就欢天喜地的时期,也需要父母的精神投入与陪伴。松在学校可以完成作业,回家以后,我可以和他集中精神做一些亲子共读讨论等拓展。

 

所以,择校与否,完全看自己家庭的状况和理念。

 

怎么选择学校

 

怎么考察学校质量是很多人的疑问

 

我的建议是,尽早圈定几所你心仪的学校,早点关注他们的网站/公众号等。

 

个人的原则是——这所学校一定要给孩子面向未来的教育。如果一所学校还是按照我们读书那时候的学习方式来教孩子,主要注重孩子掌握多少知识,那基本可以pass了。


到了这个时代,搜索引擎就装在每个人的口袋里,记得多少知识远远不再重要。面向未来的教育,应该多教给孩子未来生存所需的技能,比如演讲能力,沟通谈判能力,批判性思考的能力,以及把各学科打通融汇思考的能力(比如现在热火的steam教育),主题式学习应该成为常态。


我最近在读的一本书《为孩子重塑教育——更有可能成功的路》里,反反复复从各个角度讲到这个观点,我深以为然。



 

我另一个看重的是,学校能够给孩子提供什么样的资源,怎样的舞台,是否会让孩子学习自我管理,自我组织。松本身属于“上台就来劲”的性格,我是很希望他能够在多种场合得到展现——并非指演出,而是说有当众发表意见,展现自我的机会,可能对他是一个促进。

 

这些其实从学校的新闻里都能看到个大概,新理念的引进,学校组织些什么活动,活动是老师主导还是学生主导……等等。

 

当然学校的宣传,肯定是主要展现光鲜优秀的一面,另一面就需要自己去了解了。问问在学校上学的家长/孩子的感觉和体会。可能每个班老师不同,反馈也会有不同:比如我曾经问过两个在同一个学校,但不同班的同年级学生,一个说作业很多,一个说没啥作业。这个跟班级具体老师有关,也跟学生做作业的效率有关——所以,可以多方面询问,得出一个综合印象,作为参考,不用特别较真。


因为细节问题,其实在孩子入校以后是很难把握的。我们能把握的只是一个大方向——孩子六年学习,这个学校到底是什么理念作为指挥棒?

 

这才是你需要反复去观察、揣摩的。


 

幼升小考试的准备


松要上的私立学校,竞争比较激烈,今年一共招一百左右学生,第一批参加考试的就有八百多孩子。第一次名额不全部放出来,没考上的后续四五月还可以再考一次——根据校长的理念,这是给第一次没有发挥好,不知道考试是什么的小朋友一个重新展示自己的机会。

 

其实之前老母亲心里也有点焦虑,但感觉力气也没地方使——因为学校并没有讲到考试范围,网上流传的所谓真题,也是根据孩子的回忆拼拼凑凑,所以没办法有的放矢,只能自己摸着石头过河。

 

回头看,我觉得幼升小考试的准备,其实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可准备的应试部分——要刷题吗?要,但并不是靠刷题数量取胜。


刷题是为了让孩子了解题型,比如,小朋友排队,小明前面有3个人,后面有4个人,这个队伍里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这是一个数学题,但是没怎么接触过的小朋友很可能看到就懵了。还有类似这样的数学题


 

“比重量”题,这个题型我们之前准备的时候做到过,这次考试出来,松告诉我也考到了。




很多孩子不是搞不清楚轻重,而是一下见到陌生的题目一脸懵,影响了考场表现。

 

还有比如找规律排序题,数方块题。




等量代换题


 可以买几本思维训练的题集给孩子看一下,看看哪类题型孩子比较擅长的,就少训练一点,不太会的,就多有针对性地练习几次——不要太纠结于一道题目会不会,了解题型,学会这类题的思考方式就好(都是套路)


我之所以不赞成大量刷题,一是觉得学龄前的孩子,应该有大量的时间用来自由玩耍,而不是做题目。二是不要让孩子还没开始上学,就厌恶上学。很多题目,平时家长变着花样随便问问,也能起到练习的效果。

 

松比较薄弱的是计算题,所以我家日常训练比较多的也是计算。有一些计算的变种,比如6 2=?-1等,也要给孩子稍微训练训练。我们在上下学路上和开车的时候,也会出一些10以内的加减法给松口算,要求他能够提高运算的速度。

 

除了数学,逻辑等,幼升小中考得比较多的是语言表达和瞬时记忆。


瞬时记忆比如给你一幅图,让你讲讲每个方位上可以是什么图形,这时候可以教孩子一些技巧——比如这个可以记为“叶熊衣 瓜鼠球 鸟房飞”



语言表达,看图编故事。有的还会把图片顺序打乱,要求重新排序然后编故事,考察孩子的罗辑思维能力。


语言表达的训练,需要靠家长帮助,孩子刚开始讲的时候可能想到哪里讲到哪里,没有顺序和逻辑性,家长就要帮孩子理一下里面的时间顺序,帮助他把句子的主谓宾补齐。


再高阶一点的,让孩子注意一下画面中的细节,比如是什么季节,有什么景物。如果孩子能够运用一些成语或者优美的词语来答题,那应该就是加分项,锦上添花了。

 

但是语言表达能力,确实不是一蹴而就的,更多来自于之前的阅读/讨论的积累——这正是我想说的幼升小那些“既能准备又不能准备的部分”


幼升小考试更多其实是对过去六年家庭教育的综合考察。比如我曾经看到过上海某名校的考题,考到两个标志哪个是支付宝哪个是微信,还有一些比如人行道标志,有毒物质标志,哪些蔬菜是吃叶子那些是吃根茎部分等等,都是看平时孩子的知识面,这些都需要家长在生活中留心拓展。很难准备,因为你也不知道会考到啥。

 

此外,松是上午考试,出来以后很开心地跟我说看了动画片。后来听下午考试的朋友说,下午校长宣讲的时候说,看动画片的时候也在观察孩子,是否在椅子上扭来扭去不专心,有没有小动作等等。

 

大人可能有考试的概念,会努力控制自己做出假象,但孩子天真烂漫,都是以最自然的状态展现。此处必须记录一下松同学坑爹妈的历史——考试出来,松说“老师问我们,爸爸妈妈吵架吗”,我心想:这是考家庭和谐?那我家应该没问题。结果松说:我跟老师说,爸爸妈妈不吵架,但是妈妈和奶奶吵过,爸爸也和奶奶吵过。还得意洋洋补刀:你们是不是吵过的?我是不是没撒谎?你们吵架是不是需要批评?

 

当时的我,内伤到吐血,假装平静地告诉松:那不是吵架,那是爸爸妈妈和奶奶,因为教育你的想法不同在争执,可能声音有点大,以后我们注意一下。


说完心里一直担心,也不知道是否会影响考试结果。我还听说有朋友家娃,老师问:在幼儿园受过什么表扬?娃说:表扬不记得了,批评倒是吃了不少……捂脸。

 

此外可能还有一些生活习惯方面的考察,松被问到一道题目:每天睡觉前,你有什么值得表扬的地方吗(松转述的大意)松的回答是:妈妈接洗脚水的时候,我会自己搬板凳坐好,脱掉鞋子袜子,这样可以不浪费时间。这个统筹方法是我平时随口教他的,没想到松在这里用到了,既表现了自己的自理能力,又表现了时间管理,还不错。

 

还有问到爸爸妈妈平时陪你一起做得最多的是什么,松回答读书,这个也是真实情况——听了其他小朋友的回忆,老师问这些也很随机,大体是对家庭情况的一个考察,这个真是功夫在平时。


资源和碎碎念


1、有关时间安排:我们是每天准备30-45分钟,其他时候零零散散穿插一些别的题型。时间太长了,娃的注意力不集中,他自己也会抗议。大概准备了两三个月?以往的幼升小考试都是四五月份,今年大大提前。


但是,不要把应试等同于只有应试,我是把做题当作幼小衔接的一部分来看的,所以对他的要求是“做作业”的要求——要求做题之前,铅笔橡皮等文具准备好,要喝水喝好,不能做到一半开始找橡皮或者喝水,字要尽量写得整齐一点,题目要看清楚了再落笔。


对于网上的名校测试题,个人觉得看个大概题型就行了,因为有的题目真的超纲太多了,感觉如果娃都会做的话,可以直接上二年级了……我曾经因为看了几篇上海名校试题,有点焦虑,影响了自己的节奏,没有必要。当然如果你是要冲上海名校,这些当我么说过,我也没有鸡娃的经验。


可以看公众号:上海幼升小指导,里面有几大名校的历年真题。


有关学而思,也不少人问我。我家没去上,我曾经动过心,但是觉得没有时间人力接送和陪课,另外有个朋友跟我说她看了学而思老师资质不好,教学经验都是“曾经家教辅导某个学生取得好成绩”,朋友原话是“教得肯定还不如你”,后来就算了。


但是我也有朋友的孩子在学而思上,反响不错,说没有外界妖魔化得那么可怕,孩子还是挺喜欢的,教学系统也还科学,对应试应该有比较大的帮助。大家可以自己去了解一下,好像大班上学期就可以开始学了。


2、应试准备书籍:


松做的是何秋光这一套思维训练游戏,有图形推理,空间思维,综合训练等好几本,但我家是挑着做的,有些题目个人觉得挺二,根本不是考察孩子能力,而是以搞脑筋为主,没必要浪费时间。


做题的时候,家长最好在旁边,等娃做完以后,让他跟你说一下思考过程,复个盘。


 

数学还做了这套,迪士尼的数学奇迹课。是讲故事的形式教数学,松还挺喜欢,难度也比较符合他这个阶段。



 3、幼小衔接


强推这本,信息量很大,也很实用中肯。我买来时候一口气读完,最近打算再重读。



给娃,我买了这套在看,让娃对小学生活有个印象,知道大概会是啥样。


 


 4、其他想说的话:


对于不择校,安心等着上对口公立的娃,要不要做幼小衔接的准备?我觉得在孩子不排斥的情况下,每天做点练习挺好。让孩子有个“每天做作业”,“作业必须认真对待”的概念。


总有人排斥“鸡娃”,觉得这样就给不了他们“无忧无虑的童年”——其实在“鸡”与“不鸡”之间,是有个很大的过渡地带的,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关键看家长的心态和方式方法。


松弛、平和地逐渐引入小学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孩子在小学这样一个全新的阶段也会适应得更快,大人也不用太痛苦,何乐不为?


此外,我们现在也经常在聊天中有意无意跟松讲到:你现在是小学生了,小学生可是很光荣的,你看妹妹能上小学吗?要上小学最重要的,要学会自我管理,比如自己记得去喝水,自己收拾好书包文具,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松一方面,已经在榕榕面前有了小学生的自豪感和优越感。另一方面,依旧需要我不断提醒自我管理,习惯的养成是个漫长的过程,及早着手吧,上了小学再抱佛脚就太痛苦了。


以上是一家之言,仅供参考。祝各位小豆包们的幼升小之路,顺遂,快乐。


欢迎大家关注真诚实在的松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西方开放式教育是骗局?精英教育之下,“穷人”永无翻身之日
有一种经历叫小升初:看看中外小升初有什么差别
孩子上公立学校还是上私立学校,分享这篇文...
学数学有个分水岭,这个阶段没抓紧可就晚了!
一张表读懂中英(私立)教育体系 --3-18岁
为什么大家宁愿花500万买学区房, 也不愿意花200万让孩子上私立学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