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社区花园——基于环境美化的社区共识与参与行动

编者按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激发了大规模、高密度的城市建设。这一进程在不断满足人们的居住需求的同时,也表现出由于快速的建设,导致城市新建居民区出现公共空间形式单调、功能单一、绿地稀缺、环境品味差等弊端。提升人们居住公共空间环境品质,已经成为当下城市公共空间营造的重要方面。

建设优美舒适的居住环境,不仅是城市规划管理部门的职责,更是百姓的心愿。在当下,“社区花园”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顾名思义,“社区花园”就是“在社区中营造花园般的环境”,它客观上表现为城市绿地的“升级版”,在不改变现有绿地空间属性的前提下,优化了社区居住品质。在更深层的意义上,社区花园的营造,与居民参与密切相关,它是社区居民以共建共享的方式进行园艺活动的场地,它的营造提升了社区公众的参与性,从而促进了社区和谐。

多方有序参与社区花园的建设,是社区治理的“绿色起点”,是城市“微更新”的创新尝试,而社区花园建设行动本身,也是社区走向善治的“绿色景观”。

2021年8月下旬,上海天气依然炎热。刘悦来一家三口早早地来到小区内的花园,分工明确,拔草的拔草,松土的松土,浇水的浇水。不一会儿,邻居们纷至沓来,加入到拔草、松土、浇水的队伍中。刘悦来直起腰,看着孩子们你追我赶地在花园内跑来跑去,大人们交流着在社区花园内种花养草的心得。当初,这个小花园是刘悦来花500元打造的“苔藓花园”;现如今,刘悦来计划到2040年在上海建成2040个社区花园。

从“隙地”到“苔藓公园”

刘悦来是同济大学景观设计专业的老师,也是“四叶草堂”自然教育机构的发起人。刘悦来今年50岁,虽然在上海生活了二十多年,但总会想起老家山东青岛海边的村庄。在他看来,在城市小区里,改造前的“苔藓花园”太常见了,上海本地人称之为“隙地”,从字面就能想象出这些地块面积小,零零碎碎镶嵌在社区的样子。

“苔藓花园”的缘起是刘悦来儿子小的时候,总嚷嚷着要看植物,儿子的小伙伴们对植物也表现出很大的兴趣,可是小区内60平方米的“隙地”土地裸露,可看的植物实在有限。居民们也找物业反映过,希望这里建成一个小花园,但物业经费紧张,一直没有得以实施。

2016年10月,刘悦来找来小区的居民一起商量花园的设计与后续的维持,大家先试着种了常见的二月兰、常春藤等。刘悦来发现这块地的光照条件不好,不适合种植喜光的植物,就种了不太常见的蕨类和苔藓,花园内还布置了一条小道,孩子们最喜欢在这里追逐打闹。小朋友每天都要来小花园看看新种的植物长得怎么样了,盼望花儿早点开,也观察着苔藓的成长变化。慢慢的,以前不太熟悉的居民因为常在苔藓花园碰面变得熟悉起来,社区有个大事小情的也愿意来参加。物业看着“苔藓花园”如此受欢迎,就把另一块100平方米的土地也交给居民设计,还特意买了花给居民种植,居民们自己也带了花种,大家一起播种、浇水、施肥,社区志愿者们进行花园的日常养护。刘悦来有个愿望,想将城市里维护不好的绿化地、边角撂荒地、垃圾堆积点,都改造成社区花园。

从“苔藓花园”到“百草园”

把小区边角余料的土地改造成小花园,不算什么新鲜事,但如何让社区居民主动参与其中,成为社区居民自治的一部分,就不是简单的事儿了。

杨浦区四平路街道的鞍山四村,距离同济大学不远,最老的房子建于20世纪50年代,是典型的老旧小区。2016年6月,刘悦来的“四叶草堂”团队和社区的居民行动起来,小区一片被踩秃掉、散布着狗屎的200平方米绿地被改造成了社区花园,名字叫“百草园”。起初参与的人并不多,以老年人为主,渐渐地,社区的青年也加入了其中,每次在花园参加劳动的能有四五十人。刘悦来鼓励社区的孩子们参与到花园设计中来,有的孩子想种草莓,有的孩子想在这里荡秋千,他和自己的团队则负责将孩子们的创意实现出来。

看到这样的场景,四平路街道办事处主任杜娟回忆起过去,百草园所在小区是上海市低碳环保试点,为了鼓励居民少用空调,也曾安装过喷雾降温、电动遮阳帘等设备。“基本上都是政府包揽,市民参与的很少,获得感不强。”杜娟说,“小花园请个施工队三天就能弄好,但像这样大家一起做事情的景象,我们很久都没有看到了。”包括旁边儿童游乐沙地等,百草园持续运营的花费将近十万元,这笔经费由街道办创建低碳社区项目支持提供。孩子们争着抢着为百草园轮流浇水,这里成了他们玩不腻的地方。

百草园的初始建设资金由街道提供支持,社区居委会组织引导,同济大学景观学系设计指导,社会公益组织四叶草堂提供在地力量培育支持,以居民参与为主导,以共建共享的形式进行社区花园的设计和管理。

在刘悦来看来,如何提升公共空间品质,进行复合使用,同时调动社区民众的积极性,共同参与设计营造维护管理,共建共享,是当前都市空间规划的主要任务。

社区花园正当时

刘悦来与团队在上海进行的社区花园实践是城市社区花园营造发展的一个典型。2016年以来,全国不少城市的社区花园开始萌芽,如北京、武汉、成都、南通、威海等,其中一些满足居民生活所需,大部分成为社区邻里交流的场所。

社区花园创造出一个公共空间的使用平台,让每位社区居民就花园的建设平等地参与、发表自己的意见。很多时候,居民的意见可能不一致,这个时候由社区居委会出面组织居民进行多方的协商,通常都能找到一个合适的解决方案。在进行社区花园的协商过程中,居民能够直观地意识到自己与邻居的关系、自己与社区的关系,增强了居民对社区的信任感。随着居民参与度的不断提高,社区变得越来越有活力、有温度。

可持续的社区花园发展依靠社区居民参与其中。社区居委会在社区花园的建设维护中,发掘社区居民特长,推动社区居民自治组织的培育;借助社区居委会的平台,链接外部资源,例如上级部门的政策和资金支持;通过购买社会服务的方式,为社区花园的建设提供专业的技术支持;协调社区居民自治组织与居民的关系等。

社区花园作为社区居民以共建共享的方式进行园艺活动的场地,为社区提供了共同进行园艺和共享交流的空间,促进了社区居民的交往,是提升居民生活品质,促进社区和谐的一种积极探索。

链接:

 专家介绍:

刘悦来博士,同济大学景观设计学者、上海四叶草堂青少年自然体验服务中心理事长。

 四叶草堂:

四叶草堂(全称上海四叶草堂青少年自然体验服务中心)是一家致力于自然教育与体验、可持续发展理念以及社区营造的民办非企业服务机构。服务对象以青少年为主,面向社区在地力量培育。

四叶草堂于2014年开始发展自然体验活动,逐步形成了自然认知、自然体验和自然营造等系列自然教育产品,主办、协办及参与多场专业沙龙、论坛、公益展览及宣讲,参与人数逾万人次,在自然教育公益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经验和一定社会影响力。

四叶草堂正在协助不同类型社区营造身边的自然教育基地,包括火车菜园、创智农园、前小桔创智农场、世纪公园蔬菜花园、百草园等,这些以“身边的自然 都市的田园”为主旨的大小园地正在逐渐成为社区幼童家门口的自然王国以及公众参与社区营造的绿色起点和象征物。

来源:《社区》9月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人人拥有推门见绿的社区花园——从梦想到现实|先锋
项飙×刘悦来:陌生的花园,为何让人喜悦?
惊艳!上海老人在小区造“仙境”景点,家门口种花搞出各种名堂 | 看上海
他们在上海市中心插秧、种地……造800多个花园,一线城市奇观!
刘悦来:一场变革正在到来 | 共治的景观
废工地变菜园?3年,他把上海的23块荒地,建成了小森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