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伤寒论》的理论在肾病临床中的运用



作者/肖相如⊙编辑/张亚娟


导读:肖相如老师出生于中医世家,是中国中医研究院第一位肾病学博士,我国中医肾病学科创始人时振声教授的首位博士,全国重点肾病专科学术带头人,中华中医药学会肾病分会常委,获“白求恩式的好医生”称号。这篇文章是肖相如老师从六经病证对《伤寒论》中津液输布异常的病理变化及其治疗原则进行的探讨,相信大家读了也一定会有收获的!



《伤寒论》的理论在肾病临床中的运用


柯琴谓:“六经钤百病”,“仲景之六经为百病立法,不专为伤寒一科。伤寒杂病,治无二理,咸归六经节制”。柯琴的论断得到古今医家的赞同,也得到临床实践的验证,同样适用于肾病的临床。


(一)肾病与外感的关系


《素问·至真要大论》曰:“夫百病之生也,皆生于风、寒、暑、湿、燥、火,以之化之变也。”中医根据病因可将疾病分为外感热病和内伤杂病两大类。但是,外感热病和内伤杂病并不是截然分开的,外感病常常有内伤的基础,杂病常常因外感而复发或加重,所以,《内经》认为百病皆与风、寒、暑、湿、燥、火有关,即与外感有关。


百病,包括伤寒、杂病,当然也包括肾病。证之临床,肾病多因外感引起,或因外感复发或加重。如急性肾炎和IgA肾病多因外感而发病,慢性肾炎或肾病综合征等常因外感而复发或加重,慢性肾衰常因外感而致肾功能损害加重,甚至可使肾功能急剧恶化而致命。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邪风之至,疾如风雨,故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脏。治五脏者,半死半生也。”这条经文强调了解除表邪在治疗中的首要地位,如果不及时准确地解表,疾病就会向里传变,进而不断加重,治疗的难度就会不断加大,治疗效果就会不断下降。


《伤寒论》将这一原则用于临床实践,强调在伤寒过程中应先解表,及时准确地解表可使疾病在太阳病阶段得到控制,提高疗效,降低费用,减少并发症。解表不及时、不准确,是导致疾病向里发展,形成变证,甚至死亡的直接原因。《伤寒论》第106条谓:“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其外;外解已,但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气汤。”


这条原文的意思是,热结膀胱原于太阳病不解,即表证没有及时解除,如果表证及时解除了,就不会有热结膀胱的后果了,这是一层意思;即使是已经热结膀胱,如果还有表证未解的,也要先解其表,这是又一层意思,强调的就是“善治者治皮毛”。肾病的过程中,解表也是第一要义,有效的解除表邪,可以预防肾病的发生,防止肾病的发展和加重,不可等闲视之。


(二)肾病的动态变化规律


疾病的变化是绝对的,只不过不同疾病有不同的变化规律,比如,外感病的变化很快,内伤杂病的变化较慢。疾病的变化也是有规律的,伤寒的变化以六经传变为主,温病的变化则以卫气营血和三焦的传变为主,杂病的变化则循五行相克规律,即《金匮要略》所谓的“见肝之病,知肝传脾”的规律。


肾病的变化也遵循六经传变规律,如急性肾炎的初期就是太阳病;在慢性肾病的过程中,有机会用猪苓汤、白虎汤、承气汤,就是阳明病;肾病过程,中用小柴胡汤的机会比比皆是,就是少阳病;肾病过程中,当然有用理中汤的机会,那就是太阴病;有用真武汤、黄连阿胶汤的机会,那就是少阴病;有用四逆散、吴茱萸汤的机会,那就是厥阴病。


肾病的变化也是复杂的,有遵循六经传变规律的机会,也有遵循卫气营血和三焦辨证的机会。肾病过程中的血尿,当然属于血分证;病在心肺者,可按上焦辨治;病在脾胃,可按中焦辨治;病在肝肾,可按下焦辨治。


肾病也有自身特殊的变化规律,如我们研究发现,慢性肾功能衰竭有整体代偿的规律,在这个过程中,其变化是以各个脏腑与人体气化功能关系的密切程度为依据的,主要病变以肾为中心,依次会影响脾、肺、肝、心,这是各种肾病的特殊变化规律。


三、《伤寒论》中津液输布异常的病理变化及其治疗原则


津液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津液的输布是指其运行和分布。《伤寒论》中津液病变可分为三类,即津液不足、津液停蓄和津液输布异常。三者常常同时并存,相互影响,难以截然分开。


如津液不足常可影响其输布,津液停蓄又多缘于输布异常,而津液停蓄之后,又因水停气阻,使津液的输布更加混乱,津液输布异常多可成为津液不足和停蓄的原因。但从病机的角度而言,津液输布异常尤为重要,故本文将对六经病中的津液输布异常及其调治进行探讨。


(一)太阳病


太阳包括足太阳膀胱、手太阳小肠两经两腑,与少阴互为表里。太阳主表,统摄营卫。在脏腑之中,肺为华盖,外合皮毛,亦有主表的功能,所以,太阳的生理病理与肺关系密切。膀胱为州都之官,主藏津液,化气行水;小肠受盛化物,分清泌浊;肺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为水之上源,皆有调节津液输布的作用。所以,太阳为病,在外邪侵袭,营卫不和的同时,势必影响津液的输布。


1、病理变化


(1)经证


外邪侵袭,太阳肌表受邪,致营卫不和。若寒邪较重,或其人腠理致密,则多呈卫阳郁闭,毛窍闭塞,肺气不宣,津液不得外达玄府而为汗,故其发热恶寒必与“无汗”并见,此即太阳伤寒证。若寒邪较轻,或其人腠理疏松,则多呈卫外不固,营阴不得内守之象,故其发热恶风必与“自汗”并见,此即太阳中风证。


若邪客经输,致经气不利,津液不得上升,经脉失其濡养,可在上述两证的基础上兼见“项背强几几”,此即葛根汤证和桂枝加葛根汤证。


在麻黄、桂枝类证之中,影响津液输布者比比皆是,如麻桂各半汤证之“身必痒”,“以其不得小汗出”(第23条),即外邪未尽,阳气郁遏,津液不得畅达玄府而为汗;第48条之烦躁不知痛处,莫可名状者,责在“阳气怫郁不得越,当汗不汗”,津液郁滞之理与第23条相似。


以上是体表之津液输布异常为主者。又如,小青龙汤证之“心下有水气”,由于津液输布异常,积而为饮,停于心下而成;葛根汤证之“下利”和葛根加半夏汤证之“呕”,则是外邪内迫,玄府闭塞,津液不得外达,反郁而干犯胃肠,令升降失常所致。凡此种种,已由体表之病证涉及于内,病情较深一层。


(2)腑证


若太阳在表之邪不解,循经入腑,影响膀胱气化,可致津液输布异常;或小肠之分清泌浊的功能亦受影响。如第71条“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结合五苓散所主诸条,尚有“渴欲饮水,水入则吐”(第74条),少腹“里急”(第127条),“心下痞”(第156条)等,其主要病机在于膀胱气化不利,津液输布异常,水蓄膀胱。


我的导师梅国强教授根据临床实践认为,五苓散所主之消渴可分为两证,第71条后半段消渴见小便不利,乃膀胱气化不利致水饮停蓄,故用五苓散,旨在化气行水,使尿通而渴止;又据第72条之“发汗已,脉浮数,烦渴者,五苓散主之”,而无小便不利,当属消渴证之一,而非水停之病,症见烦渴不止而小便频多,究其病机,乃由津液运行乖违,膀胱气化不利,津液失藏所致。《素问·灵兰秘典论》云:“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


可见,膀胱气化功能正常与否,有“气化则能出”和“津液藏焉”两义。前者气化不利则为第71条证,后者津液不藏则为第72条证,故用五苓散通阳化气,重建膀胱功能,令当出者能出,应藏者得藏,则二者皆可痊愈。此外,第159条之下利久治不愈而当用分利法者,必为小便不利而水走肠间;第386条霍乱吐利之热多欲饮水主以五苓散者,乃津液不得从膀胱气化而出,浸渍肠胃,故吐利必与小便不利并见。


2、治疗大法


经证,解表祛邪以调津。太阳伤寒为寒邪外束,卫阳郁闭,阻滞津液之外达,用麻黄汤解表散寒,汗去腠开,“微似汗”出,即散寒以调津;太阳中风乃寒邪较轻,腠理疏松,卫不固外,津不内守,用桂枝汤解肌祛风,得营卫和,津布如常,则可遍身微似汗出而愈。《素问·脏气法时论》之“开腠理,致津液,通气也”即谓此。


腑证,通阳化气以调津。五苓散中茯苓与桂枝配伍,通阳以化膀胱之气,服之则气化得行,津液输布复常,小便不利或频多皆可痊愈。故五苓散方后注为“多饮暖水,汗出愈”。


(二)阳明病


阳明指足阳明胃和手阳明大肠两经两腑,脾与胃以膜相连互为表里。从“饮入于胃,游溢津气,上输于脾,脾气散津,上归于肺”的机制来看,不难理解,阳明既是化生津液的源泉,又是津液得以正常输布的重要环节。故《灵枢·经脉》谓“阳明主津液所生病”。


1、病理变化


阳明病以燥热亢盛为主因,燥热亢盛可致津液损伤和津液输布异常两种病理变化,且能互相影响。


(1)经证


燥热充斥全身,尚未与胃中糟粕相结者,为阳明经证,以白虎汤证为代表。胃为津液之腑,邪热在胃既可灼伤津液,又可迫津妄行而致津液输布异常,故高热、脉滑或洪大与大汗出、口燥渴并见,其中,大汗出为热盛迫津妄行的病机,口燥渴既有热盛伤津的病机,又有津液输布异常的病机。


(2)腑证


若热聚于胃,与糟粕互结者为阳明腑证,以三承气汤证为代表。症见潮热谵语、腹满痛、大便难、濈然汗出等。其燥热亢盛灼伤津液的病机与证候显而易见,勿须赘述。而第208条有“手足濈然汗出者,此大便已硬也”,第250条有“小便数,大便因硬”,第321条有“自利清水”等,则是燥热内阻,津液输布异常的表现。


热迫津液旁达四肢则为手足汗出,热迫津液偏走膀胱则为小便数,热迫津液从肠而下,则形成结自结,利自利之热结旁流证。


2、治疗大法


经证,以辛寒清气为法,方用白虎汤,清热以复津液,故服白虎汤后,可得“有汗者热清汗止,无汗者汗出热退”之效。若津伤重而烦渴甚者,用白虎加人参汤以益气生津。

腑证,以苦寒攻下为主,方以承气汤,荡涤热结而调津液,腑气通而燥热去,津液得以正常运行,则便秘、下利、汗出、小便数等皆可痊愈。


(三)少阳病


少阳指足少阳胆和手少阳三焦两经两腑。胆附于肝,内藏精汁而主疏泄。三焦主决渎而通调水道,又为水火气机运行的通路。少阳为一身之枢机,并有转输气液和通调水道的功能。《灵枢·本输》有“胆化水谷而行津液”,《素问·灵兰秘典论》有“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难经三十一难》亦谓三焦为“水谷之通道,气之所终始”,均说明少阳在人体津液输布过程中的重要地位。


1、病理变化


病及少阳,常常导致枢机不利,胆火上炎,三焦决渎失司而津液输布异常。少阳病提纲证有“咽干”(第263条),小柴胡汤证有“或渴”(第96条),从皆用小柴胡汤主治分析,其病机显系邪客少阳,枢机不利,胆火上炎,然据第230条“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亦知三焦转输失职,津液难以上承。第147条“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说明津液输布异常之机理更加复杂。


伤寒汗下杂投,邪不外解,而反入客少阳,枢机不利,故见往来寒热,心烦等候;三焦决渎失司,气液输转不畅,饮停胸胁则胸胁满微结;津液不得下输膀胱则小便不利;津不上承则口渴;但头汗出则是津液输布不周的典型表现。


第230条之“阳明病,胁下硬满,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苔者”,亦是少阳病津液输布异常之征。邪结少阳,枢机不利,故胁下硬满;三焦阻隔,津液运行不畅,痰饮犯胃,则呕而苔白,津液不得下润肠道,则不大便。故柯琴概之谓“上焦无开发之机……中焦废转运之枢……下焦失决渎之任也”,深得其要。此外,第96条之“或心下悸,小便不利”,第148条之“阳微结”等,俱与三焦不能通调有关。


2、治疗大法


和解少阳,疏利枢机以输转津液。小柴胡汤中柴胡与黄苓为伍,和解少阳,使枢机无所阻碍;人参、甘草、生姜、大枣相配,助中焦之运转而斡旋其中;半夏降逆气,以合升补之品,而可升可降,有内有外,则诸症皆因身濈然汗出而解。


张令韶谓:“与小柴胡汤和调三焦之气。上焦得通而白苔去,津液得下而大便利,胃气因和而呕止。三焦通畅,气机旋转,身濈然汗出而解也。”第147条因饮停较重,用柴胡桂枝干姜汤兼化水饮,是主法未变,而兼温化之法。


(四)太阴病


太阴统言足太阴脾和手太阴肺两经两脏。脾主运化,升清,代胃行津液;肺司宣降,肺气宣发则上焦如雾,肺气肃降则能通调水道。所以,太阴为病可影响津液之输布,乃必然之理。


1、病理变化


太阴病提纲证有“腹满而吐,自利益甚”等,显然是脾阳虚弱,运化不及,不得散精,津反为湿,寒湿之邪上涌下迫,借肠胃而为出路。第277条有“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脏有寒故也”,其自利之机与提纲证理无二至;不渴言其津液未伤,亦说明脾虚尚未影响津液之上承。


理中丸方后注有“悸者,加茯苓二两;渴欲得水者,加白术足前成四两半”,悸,乃脾虚不能输津于肺,肺气不能通调水道,饮停于中,甚而凌心所致;渴欲得水,乃脾虚太甚,饮停于中,津液不上承之故。此渴,与第277条之不渴形似相反,实则病深一层。


此外,《金匮要略》所述肺痿病,可视为肺病致津液输布异常之典型证。第1条云:“寸口脉数,其人咳,口中反有浊唾涎沫者何?师曰:为肺痿之病。”将咳吐浊唾涎沫作为肺痿病之主证。


第5条又云:“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其人不渴,必遗尿,小便数,所以然者,以上虚不能制下故也,此为肺中冷,必眩,多涎唾,甘草干姜汤以温之。”此种病情更为复杂,肺气痿弱不振,不得行治节之令,津液不能布散全身,水泛高源,故咳吐浊唾涎沫;气不化水,不能制约膀胱,故遗尿,小便数。


2、治疗大法


太阴病之津液输布异常由于中焦虚寒,脾失健运所致,所以太阴调津当不忘温中。即通过温补中阳,健运脾气,恢复其转输津液的功能,故温复中阳以调津液,理中汤(丸)正合其治,并列加减法于后。


“吐多者,去白术,加生姜三两”,以化饮降逆而止呕;“下多者,还用术”,以健脾运湿而升津止利;“悸者,加茯苓二两”,以淡渗分利,使水从小便而去,不致凌心而为悸;“渴欲得水者,加白术足前成四两半”,以加强健脾运湿之功,使津液升腾上达而渴止。


又如,“大病差后,喜唾,久不了了”(第396条),为脾阳不振,津液不布而留于膈上者,亦可温之以理中丸。若肺痿吐涎沫者用甘草干姜汤,仍以温中为法,是为培土生金。中宫强健,则摄津有权,肺气振复,则治节之令行。水道通调,津液输布复常,则吐涎沫等症自除。可见,甘草干姜汤甘温守中,培土生金,乃理中之另一方法。


(五)少阴病


少阴者,心与肾也。一为君主之官,主血脉而为君火;一为先天之本,水火之宅,真阴真阳寄寓其中。其水火二气互相蒸腾,则水升火降,上清下温而津液运行不息。若病至少阴,损伤心肾,在阳气虚衰,阴血不足的同时,常见严重的津液输布紊乱。


1、病理变化


若少阴寒化,真阳衰微,则阳气失却温化之职,既不能固摄津液,复不能推动津液之正常运行,故少阴阳衰之证除脉微细,但欲寐,畏寒倦卧,四肢厥逆等表现外,多伴见呕吐下利,小便清长,甚或汗出等津液输布紊乱之象。


如第282条有“少阴病,欲吐不吐,心烦,但欲寐,五六日自利而渴者,属少阴也,虚故饮水自救;若小便利色白者,少阴病形悉俱,小便白者,以下焦虚有寒,不能制水,故令色白也”,第283条有“病人脉阴阳俱紧,反汗出者,亡阳也,此属少阴,法当咽痛而复吐利”,第300条有“汗出不烦自欲吐,自利”等等,皆是真阳衰微,津液无阳气之固摄,输布紊乱,不循常道所致。


又如,第316条之真武汤证有“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等,则是肾阳虚衰,气化不行,津停为水,泛滥全身所致。


若少阴热化,灼伤真阴,亦可影响肾脏主水的功能而致津液输布异常。如第319条“少阴病,下利六七日,咳而呕渴,心烦不得眠,猪苓汤主之”,此为少阴热化伤阴之证。


因热邪亦可阻滞其气化功能,故仍以小便不利为主证。因其小便不利,知津停为水,不能为人身所用,反为其害。真阴为热邪所耗,复因水停津少,不能制其亢阳,则水热互结更为显著。其注于肠则利,逆于肺则咳,渍于胃则呕,津不上承则渴,肾水不能上奉于心,则心烦不眠。


若少阴热化太过,邪归阳明,燥化成实者,便是急下之证,如第321条“少阴病,自利清水,色纯青,心下必痛,口干燥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此与阳明急下虽来路不同,然腑实已成,津伤而又不能正常输布是其所同。


2、治疗大法


少阴阳衰者,应视其轻重缓急,分别选用温阳化气和回阳救逆之法,救少阴之火而调津液。前者可用真武汤化气行水,则津液可随阳气恢复而输布如常,故服后腹痛、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及咳、呕、小便不利、或利等症可除。后者如四逆汤类,服之阳回厥止,则固摄有权,蒸化有力,气化水行,津液得以正常输布,故吐利、汗出、小便频数等症可愈。


第324条“少阴病……若膈上有寒饮,干呕者,不可吐也,当温之,宜四逆汤”,便明确指出了四逆汤调津液,治水饮的功能。若少阴阴虚热化,水热互结致津液输布异常者,又当育阴清热,利水调津,方如猪苓汤。方中阿胶养阴,滑石清热利水而不伤阴,茯苓、猪苓、泽泻淡渗分利,因而热清阴复,气化水行,诸症得瘥。


(六)厥阴病


厥阴者,肝与心包之谓。肝主疏泄,性喜条达,与胆互为表里,调节一身之气机,故津液的正常输布有赖于气机的调畅;心包为心之宫城,代心用事,与三焦为表里,心包之火以三焦为通路,可达于下焦,使肾水温暖以涵养肝木,如是则上焦清和,下焦温暖,气机调畅,津液输布,而人体健康。


若病入厥阴,破坏其生理平衡,致气机郁滞,阴阳气不相顺接,虽变证百出,各有重点,然其影响津液之输布者亦复不少。


1、病理变化


厥阴病提纲证有“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第326条)。厥阴与少阳互为表里,共主疏泄,上接心火,下承肾水,具有交通上下水火之能。若邪入厥阴,功能受损,不能交通上下,则心包之火上炎而为上热,火不下达,则不能温暖肾水以涵养肝木而为下寒,即成上热下寒之候。此证寒热相干,阴阳不调较为显露。


然则水火者,阴阳之兆,阴阳既不协调,水火运行亦反常态。如消渴、心中疼热等,除因上热灼津外,还与下焦寒冷,津液不化,不得升腾上达有关。再看第358条之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证:“伤寒本自寒下,医复吐下之,寒格,更逆吐下,若食入口即吐者”,其病因是寒热格拒,上热则胃气不降而吐逆,下寒则脾气不升,津液不布,水趋肠道而成下利。


又如,第377条“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是寒客肝经,肝气不舒,夹寒邪犯胃,胃不得游溢精气,上输于脾,寒饮聚胃,胃失和降,则干呕、吐涎沫;循经上犯巅顶,则为头痛。


还有第318条之“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本条虽曰少阴病,实与少阴无涉。乃肝气郁结,气机不利,阳气郁闭不达,津液输布异常所致。气郁而致水道不利,津停为水,凌心则悸;射肺则咳;阻碍膀胱气化则小便不利;注于肠道,加之肝木乘脾,故泄利下重。


2、治疗大法


厥阴病之证候表现虽然复杂纷繁,但究其病机,不外“阴阳气不相顺接”,所以,厥阴病津液输布异常之机尽寓其中,论其治疗,则应交通阴阳之气,以恢复津液的正常输布。


若寒热错杂而致津液输布异常者,则清温并用,和调阴阳,得阴阳贯通,气机调畅,津液输布自可恢复正常,如乌梅丸、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等方可随证选用;若厥阴寒证而致津停为饮为浊,上犯清空者,则应温阳祛寒,暖肝降浊,则阴阳之气自然贯通,方用吴茱萸汤;若厥阴热利,是热损脉络,腐败气血,气血津液杂下而呈便脓血之证,故当清热凉肝,坚阴止利,热清利止,津液必能输布如常,白头翁汤是其代表方;又有厥阴气郁者,因气郁而致阴阳阻隔,津液输布异常,则应疏畅肝气,通达阴阳而调津,方如四逆散。


总之,治疗厥阴病应交通阴阳,纠正其偏,以平为期。


以上从六经病证对《伤寒论》中津液输布异常的病理变化及其治疗原则进行了探讨,以期引起学术界的重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转:伤寒论小议《手足濈然汗出》
伤寒论:阳明三急下证与少阴三急下证有何区别联系?
2010-08-26 伤寒直说
第41 讲 阳明腑实证(1)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二八0)辨阳明病脉证并治法/第250条辨/小承气汤
杨大夫普及正宗中医绝学5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