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黄帝内经:“阳气”是世上最好的医生
中医有句名言“阳气不到就是病”,一语道破天机。 阳气是人身上最好的治病良药,养生治病首先要扶阳,80%的现代人都阳气不足。

什么是阳气?

我们常听人提到要补阳,壮阳,扶阳,那么究竟什么是阳气呢?

人体的阳气充斥于全身无处不在,按分布及特点不同,可分为元气,宗气,营气,卫气,中气五气,这些统称阳气。 

在几千年的中医文化中,阴是指人的身体,阳是指人体具有的能量。人的一生就是一个阳气衰减的过程。如果身体没有了阳气,就成了一幅空的躯壳,就会死亡。 

《黄帝内经·素问》里说:“阳者卫外而为固也”,就是指人体有抵御外邪的能力,这种能力就是阳气。 

古人把阳气比作天空与太阳的关系,如果天空没有太阳,那么大地都是黑暗不明的,万物也不能生长。所以天地的运行,必须要有太阳。而人身的阳气要调和才能巩固它的防护功能,不然就会招致病邪的侵入。
《黄帝内经》说:“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所以,养护阳气是养生治病之本。 阳气是如何消耗掉的? 阳气既然这么重要,大家一定很想知道,身体内的阳气有怎样的脾性?又是怎样被损耗掉的? 
专家表示,阳气有升降出入的规律,春天阳气开始生发,夏天生发至极限,秋天开始收敛,到了冬天则潜藏起来。若以一天来算,白天相当春夏,夜晚相当秋冬。
也就是说,每天早上当我们醒来睁开眼睛时,体内阳气开始生发。到了中午,阳气生发到极限,然后渐渐衰退。傍晚时阳气入阴,到了夜晚则潜藏起来。阳气入阴,人就准备睡觉了。
人的生物钟实际上就是根据阳气规律来运转的。 

 人身的阳气就像天上的太阳,没有它就不能生长发育,没有它就会满身是病,没有它寿命就不会长

《黄帝内经》
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
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
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
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阳化气,阴成形。
气实者,热也;气虚者,寒也。
夫食入于阴,长气于阳。
阴气多,阳气少,故身寒如从水中出。
阳予之正,阴为之主。
同时两伤,其身热者易已,多寒者难已。
诸阳之会,皆在于面。
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不知其要,流散无穷。

《黄帝外经》
命门,火也,无形有气,居两肾之间,能生水而亦能藏于水也
命门旺而十二经皆旺,命门衰而十二皆衰也。命门生而气生,命门绝而气绝矣。
人非火不生,命门属火,先天之火也,十二经得命门之火始能生化。
物之生也,生于阳;物之成也,成于阴也。阳,火也;阴,水也。
阴生阳则缓,阳生阴则速。救阴而阳之绝不能遽回,救阳而阴之绝可以骤复,故救阴不若救阳也。

《难经》
阳虚阴盛,汗出而愈,下之即死。

《中藏经》
阳者生之本,阴者死之基。得其阳者生,得其阴者死。阴常宜损,阳常宜盈。顺阴者多消灭,顺阳者多长生
阴中之阴中者,一生九死;阳中之阳中者,九生一死。

清·黄元御《四圣心源》
头为手足六阳之所聚会
阴易盛而阳易衰,故湿气恒长而燥气恒消。阴盛则病,阳绝则死,理之至浅,未尝难知。
水以蛰藏为性,火必于内,水敛于外,是谓平人
阳藏则外清而内容温,阳泄则内寒而外热
外愈热而内愈寒,生气绝根,是以死也
阳盛于上而生于下,水中之气,是曰阳根。
夫纯阳则仙,纯阴则鬼。阳盛则壮,阴盛则病。病于阴虚者,千百之一,病于阳虚者,尽人皆是也。
仙为纯阳,鬼为纯阴,人居阴阳之半,仙鬼之交。

清·杨西山《弄丸心法
阴阳之气,妙用无穷,人之一身,阴阳而已,二气之中,阳气更尊,气盛者强,气衰者病,气聚则生,气散则死,人之阳气,犹天之日,仰观乎天,可悟乎人。

清·郑钦安《医理真传》《医法圆通》
天一生水,在人身为肾,一点真阳,含于二阴之中,居于至阴之地,乃人立命之根,真种子也。
人身立命,就是这一个火字,火即气,气有余便是火,气不足便是寒。
夫人身一点元阳,从子时起,渐渐而盛,至午则渐渐而衰,如日之运行不息。
有形之躯壳,皆是一团死机,全赖这一团真气运用于中,而死机遂转成生机。
气者阳也,阳行一寸,阴即行一寸,阳停一刻,阴即停一刻。
阳者,阴之主也,阳气流通,阴气无滞。
阳者,阴之根也。阳气充足,则阴气全消,百病不作;阳气散漫,则阴邪立起。
业医者,果能细心研究,即从真龙上领悟阴阳,便得人身一付全龙也。
学者苟能于阴阳上探求至理,便可入仲景之门也。
仲景一生学问,即在这先天之极之元阴、元阳上探求盈虚消长,揭六经之提纲,判阴阳之界限,三阳本乾元一气所分,三阴本坤元一气所化,五脏六腑,皆是虚位,二气流行,方是真机。
元气为人生阴阳之主宰。人生立命全在坎中一阳。万病皆损于一元阳气。
彭子益《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生物的生命,全是太阳射到地面的热所产生。今夏太阳射到地面的火热,即是来年生物生命之根。然此火热,必须经过秋时降入土下,经过冬时,藏于土下的水中,然后能生生物的生命。
阳升阴降,自然之事。阴性本降,三阴之升,阴中有阳也。阳性本升,三阳之降,阳中有阴也。
火在火下则生气,火在水上则生湿。
植物经秋而叶落,植物个体的热下降也。经冬而添根,植物个体的热下沉也。经春而生发,植物个体的热上升也。经夏而茂长,植物个体的热上浮也。
热的降沉升浮于植物个体求之最易明了。

汉·董仲舒《春秋繁露·阴阳义》
阳者,天之德也。

宋·王安石《洪范传
日者,昭明之大表,光景之大纪,群阳之精,众贵之象也。

宋·邵雍《观物外篇》
阴对阳为二,然阳来则生,阳去则死,天地万物生死主于阳,则归于一也。

宋·朱熹《语类
乾坤阴阳以位相对而言,固只一般,然以分言,乾尊坤卑,阳尊阴卑,不可并也。

明·张景岳《类经附翼》
阳之为义大矣。夫阴以阳为主,所关于造化之原,而为性命之本者,惟斯而已。
天之大宝,只此一丸红日;人之大宝,只此一息真阳。

明·赵献可《医贯》
火乃人身之至宝。

明·李中梓《内经知要
火者阳气也。天非此火,不能发育万物,人非此火,不能生养命根,是以物生必本于阳。于之运行,维日为本,天无此则昼夜不分,四时失序,晦冥幽暗,万物不彰矣。在于人者,亦惟此阳气为要,苟无阳气,孰分清浊,孰布三焦,孰为呼吸,孰为运行,血何由生,食何由化,与天之无日等矣,欲保天年,其可得乎?

明·方以智《物理小识
天道以阳气为主,人身亦以阳气为主,阳统阴。

清·陈修
宁事温补,勿事寒凉。

清·徐大椿《医学源流论
人得天地之气以生,有生之气,即是阳气,精血皆其化也。

卢禹臣、卢永定《扶阳讲记》
人生立命在于以火立极,治病立法在于以火消阴
病在阳者,扶阳抑阴;病在阴者,用阳化阴。
人之生成,纯在天地之中,阴阳之内,五行之间,一切动静都随阴阳之气机而转,业医者,须识得《内经》所论,“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等奥义,说明阴阳之虚实,变化之盈缩,刻刻都随五行运化之中,上下内外息息相通,无一刻停滞,随日月昼出夜入,昼作夜息,为养生治病之一大纲领也。
阳气者,乃化生精血、津液之本源,为人生立命的根本。阳气的盛衰存亡决定其人体体魄的强弱与死生。无论外感六淫、内伤七情、饮食劳伤等等都可以导致人身阳气受损而以生疾病,所以治病立法必须重在温扶阳气。

吴佩衡《医药简述》
壮火乃邪火,而非真火也。……邪热之壮火,必须消灭,真阳之少火,则决不可损也。
切勿终身行医,而终身视附子为蛇蝎,若医而遇附子之证,何以治之?于临证时,应分清阴阳,辨明虚实寒热,当用则用,有是病用是药,定能指下生春,活人无量,切无以人命为儿戏也。
温气充足,则阳温而人康,温气衰弱,则阴盛而人病
阳复则生,阴盛则死。

祝味菊《伤寒质难》
故善养阳者多寿,好戕阳者多夭。阳常不足,阴常有余。
抗力之消长,阳气实主持之。阳气者,抗力之枢纽也。
阴不可盛,以平为度,阳不患多,其要在秘。
良工治病,不患津之伤,而患阳之亡。所以然者,阳能生阴也,是故阴津之盈缩,阳气实左右之。
及其既病,则当首重阳用,阳衰一分,则病进一分,正旺一分,则邪却一分,此必然之理也。
医家当以保护阳气为本
抗邪作用,阳之本能也,把握阳气,即是把握抗力。

徐小圃《名老中医之路
阳气在生理壮态下是全身的动力,在病理壮态下又是抗病的主力。

李可《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辑
下焦一点命门真火发动,十二经循行不息,五脏六腑气化周行,生命欣欣向荣。此火一衰,诸病丛生,此火一灭,生命终结。先天之本肾,生命之本原,所凭者,此火,后天之本脾胃,气血生化之源,所凭者,此火。养生若损此火则折寿,治病若损此火则殒命。
阴阳之道,阳为阴根,阳生,阴始能长。阳气——命门真火,乃生命之主宰。命门位居下焦,乃人身真火,气化之本原。
附子一药,辛以润之,致津液,通气化,可使肾中五液蒸腾敷布,阳生阴长,此即阳中求阴生化无穷之理。
人身各处,但凡一处阳气不到便是病。
人体的津液精血靠阳气的推动才能运行,寒湿伤阳则津液精血的运行缓慢甚至停滞,易形成瘀血、痰湿、食积等有形之邪。
阳萎则病,阳衰则危,阳亡则死。所以救阳,护阳,养阳,通阳,一刻不可忘
生死关头,救阳为急。

吴荣祖《扶阳论坛》《扶阳论坛·2》
灭壮火以护气阴,扶少火以固元阳
扶阳抑阴,补命门以运阴枢,为三阴寒化证之治疗纲领
温阳扶正,散寒解表,是两感证的核心治则。
理中不中也,当以四逆汤补火生土。
阳气是生命,生、长、化、收、藏都是一个阳气运行的过程,人的生、长、壮、老、已也是这个过程。……人的一生就是一个阴阳消长变化的过程,阳气对于人生是非常重要的。
温阳扶正,治病求本
温里回阳首选附子。

张存悌《扶阳论坛·论文集
万物生长靠太阳,百药之长数附子。

傅文录《火神派方药临证指要》《火神派当代医家验案集》——以三阴之方,治三阴病,虽失不远。
扶阳助正,回阳返本。
我再加点:窦材《扁鹊心书》云∶“阳精若壮千年寿,阴气如强必毙伤。”
又云∶“阴气未消终是死,阳精若在必长生。”故为医者,要知保扶阳气为本。人身全赖一团真火,附子就是一团烈火。生附子,天下最强悍霸道的回阳物。治病救人当要保扶阳气为本,甚用寒凉,保人正气。保健养生:少食寒凉,多食温热。古人立法,食必用火,万代苍生得以活命。俗医大用凉剂,譬于饮人冷水,阴害黎民,良可慨也。望学者思之!
【个例一】 作息紊乱伤阳气:

一位因为生物钟紊乱导致阳气不足的患者,她是一位实习护士,23岁,主要症状是“不管睡多长时间,每天醒来人总是很困倦”。经医生细问之后,找到了女护士的病因:
三天两头上夜班,每天总要忙到凌晨两三时才睡。作息时间与阳气升降出入规律相违背,体内阳气就消耗得快,而阳气不足,人就没精神,所以女护士即使每天睡到快中午才起床,还是会感到疲倦困乏。 
【个例二】 过度劳累耗阳气:
剧烈运动、过度劳累也会加速阳气耗损。人体内的阳气处于一种动态的状态,但当人进行剧烈运动时,阳气就会向外发散。
一位患者,每当劳累时就会发烧。专家认为该患者属于内伤发热。《黄帝内经》中说“阳气者,烦劳则张”,张即腾跃的意思。
中医主张以静养生,尤其是傍晚、夜晚或秋冬季节阳气潜藏的时候,要避免进行剧烈运动。 
【个例三】 过食生冷损阳气:

南方长年天气炎热,不少市民有喝冷饮吃寒凉食物的习惯。市民覃女士吃冰冻食物,很容易就拉肚子。
医生表示,这实际上就是阳气不足的表现。张静解释,阳气在春天开始生发,逐渐往人的体表走。到了夏天,阳气最旺盛,人体内的阳气基本都散发到体表,留在体内的阳气就少,抵御疾病的能力就随之减弱,此时过食寒凉食物,就容易引起身体不适。 
不少年轻人体质偏弱,我分析其原因,一则或学业较重,思虑过度;或工作压力大,焦虑紧张,导致脾气暗耗,后天之本失养;二则不肯早睡。阳气夜则归阴,与阴相交,为第二天阳气升发积蓄力量。若过度熬夜,阳气不能交阴,则虚耗于外,因此熬夜最是耗阳,阳耗则体质必差。 

阳气不足对身体的危害?
中医认为:阳化气,阴成形。若阳气不足,则气化不利,痰浊水饮等阴邪就会凝滞,滞塞不通;其正确治法是扶阳以化气,通阳以排浊。 如何补阳气,通阳排浊?  
《扁鹊心书》讲:“保命之法,灼艾第一,丹药第二,附子第三”,可见,回阳保命,救绝续命,
首选当属艾灸之法。

为什么艾灸法能补阳气呢?
艾炷连续燃烧,使温热之气由肌表透达经络,经由经络和脏腑相互联系、络属关系,而通达五脏六腑,十二经脉,循环全身。此灸法又多以会阴、长强、腰阳关、关元为灸之主穴。此四穴,皆为任督二脉之俞穴。
会阴穴:阴经脉气交会之所
《针灸大成》说:“督由会阴而行背,任由会阴而行腹,人身之有任督,犹天地之犹子午也……分之以见阴阳之不杂,合之以见浑沦之无间,一而二,二而一也。”任统于前,主一身之阴;督率于后,主一身之阳。任督相通,乃温热之气循经温腹暖背,通达周身,循环不息。
经常艾灸会阴穴,可以缓解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等问题,还对痔疮、便血、便秘以及部分妇科疾病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长强穴:阳气生发的起点 长强位于尾骨端与肛门连线的中点,是督脉的起始穴。
古人对这个穴位的形容是:“循环无端之谓长,健行不息之谓强。”这句话表明了长强穴是保证人体气血循环的第一要穴。
艾灸会阴穴和长强穴,通过专用的坐灸仪,对人体的会阴穴及长强穴进行温灸,可调节体内阴阳气血的平衡,促进阴阳气的交接与循环,对生理和生殖功能有独特的作用。
腰阳关:阴阳相交之点
要想温补阳气,有个位置很重要,那就是阴阳交汇点。这个点相当于阳气通行的“关口”,很多人冬天感到后背发凉,很大一个原因就是阴阳交会处的经络不通,使得阳气无法上行。
艾灸腰阳关,就像打通了关口,使阳气畅通无阻,畏寒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腰阳关在髂骨的位置,髂骨就是平时系腰带下方突出的骨头,双手大拇指在髂骨边缘固定,双手食指在背后交汇,与两个食指连线平行的、位于脊柱上的那个点,就是腰阳关。 艾灸腰阳关,可用雷火灸,每次20分钟 ,平时也可以用艾·温暖(商城有售)进行热敷或揉按。
命门穴:肾阳藏身之地
腰膝酸软、浮肿、男性阳痿、女性宫寒不孕等,都是肾阳虚的症状,这类人到了冬天也是会手脚冰凉,怎么睡都不暖的。这时候需要温肾补阳。
肾是先天之本、阳脉之根,肾阳在什么地方呢?就是在命门穴中。
俗话说“傻小子睡凉炕,全凭火力壮”,这里所说的火力,就是命门所藏真火,称之为命门火。 命门在背后正中线,腰部两肾之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万代苍生得以活命全赖一息阳气
ε24阴阳偏胜: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
《医学衷中参西录》
辨清阴阳,方能无惑!
用生命阴阳的根本解析中医三伏灸三九灸
如何通过练功壮生命之火 强人身阳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