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魏薇推荐:献给琴童家长的十条建议

一:放平心态,切勿急于求成


孩子学琴过程中,离不开家长和老师的密切配合。但有些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恨不得自己的孩子在短时间内就能有显著的成绩,尤其是稍有点音乐天赋的琴童的家长更甚。其实孩子学琴是一个较漫长的心理、肢体训练过程。

家长要明确让孩子学琴的目的:是让孩子通过学琴陶冶性情、增加艺术修养、多点生活情趣呢?还是想让孩子走专业道路,长大后成为演奏家呢?不管出于哪种目的,家长都不要急于求成。不少家长在孩子学琴之初就问老师:“我们家孩子什么时候能参加器乐比赛呀?学一年能考出三级或五级吗?我同事家那孩子刚学8个月就要考三级了……”在这样的压力下,孩子能不厌烦学琴吗?

所以,家长们不要让自己的虚荣心过多地掺杂到孩子的学琴中去。考级只是一把衡量琴童学琴进展的尺子,时间长了可以来量一下,天天围着标尺转,难免要犯拔苗助长的错。父母过高的期望只会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希望家长们能遵照老师的教学安排来辅导孩子,切不可心急。

二:打好基础,循序渐进

不管学什么乐器,其学习进度和内容都要符合孩子的心理特征年龄特点,要遵循孩子的成长规律循序渐进。

有很多业余琴童在父母功利和攀比心态的引导下,以考级教材为主,天天为了考级而练琴,练习内容以规定的音阶、练习曲、复调、大型乐曲为主。不管是手指的技术性,还是曲子的音乐性都是畸形发展,知识结构不系统、不完整,遇到的就学一下,没遇到的就成为盲点。这样的琴童是得不到长足发展的!

刚开始学琴应以打基础为主,等到琴童的手指条件和综合素养达到相应的程度自然就会出成绩。

三:兴趣跌停板,励志很关键

事实证明,学琴之初,很多琴童的兴趣都是呈波浪型的,有巅峰期也有低谷期。当孩子遇到喜欢的曲子、技术难度又适合时,就会积极主动、乐此不疲地练琴,且陶醉其中;当孩子遇到“不好听”的或技术要求超出能力所及的曲子时,就会产生抵触情绪,不能专心练琴,甚至退缩。

孩子正处在天真活泼、不谙世事的时期,在心智、兴趣等方面都具有极大的可塑性,父母的思想观念对孩子的早期成长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此时,家长不要陪着唉声叹气或轻言放弃,而要及时鼓励,讲一些知名音乐家小时候的励志故事给孩子听,和孩子一起多听或看示范演奏,找找弹不好的原因,把难点化整为零,一天解决一个,相信琴童很快就能走出兴趣低谷。

四:不要一次给孩子过多的任务

孩子每次练琴的新内容不宜过多

每周老师都会根据孩子所掌握的知识程度布置不等量的作业,这些作业是要求孩子在一周时间内完成的。在上课时因受时间限制,老师必须在一课时内将这一周的内容分解、示范,并让孩子试奏。但是家长回到家里辅导孩子时,却不能每天都将老师这一课时的教学过程全部照葫芦画瓢似的照搬过来走一遍。这样家长也累,孩子也累,效果还不明显。

较好的方法 是先将老师布置的作业分成3-4部分,每天完成其中的一小部分,这样孩子容易成功,会对自己更有信心。再用一点时间复习一下旧内容,一天的训练任务就算完成了。3-4天后,这一周的全部作业量均已完成约50-60%,剩下的两天时间则用来巩固、熟练新内容,等到下周回课时,您的孩子已把这一周的知识全部消化吸收,或许已弹的非常熟练流畅了。〔这里有个前提:听课时家长必须做笔记〕

五:合理使用节拍器,不要一味弹快

一般来说,每周的新内容都有一定的难点需要解决。家长在辅导时要控制好节奏,决不能任孩子一味快弹,这是在还不十分熟练时最忌讳的!

因为在这时快弹极易出错,一旦多次反复后,会将错误之处弹的非常熟练,乃至纠正起来特别困难、吃力。此时可以使用节拍器来辅助练习,先用能掌握的速度练习到熟练程度后,再一点点加速。

切记:在乐曲弹奏熟练之前必须耐心地细致慢练

六:规律化练琴,什么都不耽误

有不少这样的琴童:悟性很好、接受速度很快,可下次回课时,却只能勉强弹完,完全不得要领。原来,这类琴童练琴时间很随意,放学回家后先玩再吃饭、写作业,临睡了才想起来还没练琴,匆忙弹一会就算完成任务了;或者迫于父母压力,回家后先练琴,但练琴时想着玩,玩的时候又觉得琴还没练好!这种乱而无序的练琴方法往往会出现练琴时间也不少,但总是事倍功半。

父母应当和孩子一起制定合理的作息时间表,把自由玩耍、做作业、练琴的时间划分并固定下来。每天练琴的时间固定后,轻易不变动,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习惯。孩子会觉得练琴是一日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件事,偶尔不练琴反而会觉得少点什么。长期坚持,兴趣就会变成习惯,而当习惯成自然时,量的积累到质的转变就会变得轻松起来。孩子玩的时候就尽情地放松,学习和练琴的时候也能专心地学、投入地练,做一个学习、练琴、玩耍三不误的琴童。

七:打骂不是良方,鼓励才能进步

孩子练琴时难免会有出错的时候,这时家长千万别急,应说:“没关系,我们再来。”如果连续在同一处出错,总纠正不过来时,家长应说:“慢点来,我们只弹这一小节〔或几个音〕好吗?我相信你一定会成功的。”当孩子终于弹对了一遍时,家长应立即夸赞说:“哇!你真了不起!这么难的地方都被你攻下来了。总算有了第一个100分!.现在要抓紧巩固成绩,连续弹它5个100分!”

此时最关键的是家长千万别长出一口气,而是要乘热打铁抓住这稍纵即逝的成功机会。〔因为这第一次成功的经验还没有深深的印在孩子的脑海里,如在这时松劲,定会前功尽弃!家长应和孩子再坚持一会,练琴效果就会在这最后的几分钟里显现出来〕孩子受到鼓舞,定会更认真地练

待到孩子练了5个100分后,家长应及时伸出大拇指:“真不简单!你终于成功了!”......“现在我们把这一句〔段〕连接一下好吗?”或是“你能把这一句〔段〕连接起来吗?”孩子这时正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中,定会信心十足地说:“能!”如没连好,可再从第一句话开始。或让孩子休息一下,再开始练下一个乐段。

八:营造良好的学琴环境

环境造就人,这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家长要给孩子创造一个安静有序、温馨和睦的家庭环境。

一些家长忙于生意或事业,即便在家也是电话不停、朋友不断,对孩子只有一句:“快去练琴!”在这种得不到切实的重视、没有安全感的环境下生长,他是无法安心、投入地练琴的,弹出来的曲子也是急急忙忙、毛毛躁躁,毫无乐感可言。

家长热爱音乐,才能感染孩子。学琴之初,对音乐一窍不通的家长,可以陪孩子一起学,这样不仅能和孩子一起学习基本的弹奏常识和乐理知识,还能给予孩子帮助。孩子弹错,家长也能听出点门道来。平时,可一起搜集并欣赏一些易懂的或目前正在弹奏的曲子,增加亲子之间的共同语言。

九:该放手时就放手

有这样一个小琴童:视唱谱子时,必须由妈妈带着一起唱。练琴时,遇到不认识的音符就向妈妈招手:“妈妈,这个音符唱什么来着?”这种过度依赖的琴童,总有一天会像一台缺油的机器在漫漫的学琴路上戛然而止。

所以,在学琴之初,我们就应该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孩子自己能做的,决不代替。先从小事做起,打开琴盖、放乐谱、擦拭乐器等都要让孩子自己做。视唱曲子的时候,一定要鼓励孩子自己唱,遇到不认识的音符,可找出大谱表让孩子从学过的最简单的音符开始,自己说出音符的唱名,这样记忆才深刻。(

你真的会唱谱吗?
)尽量让孩子自己练琴,即便在练习过程中出现错误,家长也不要总是打断他,这样孩子很容易分心,等到他弹完一遍,再指出错误并单独练习效果会更好。

在听到孩子弹出的曲子风格和自己的理解有所差别时,不要总是要求孩子“改正”,要尊重孩子自己的想法,不要让家长的固化思维限制了孩子的想象力。当孩子弹出优美动听的曲子时,还要做他忠实的粉丝,给予表扬和支持,这样会让孩子从成就感中体会练琴的乐趣。

十:给孩子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

举办家庭音乐会 是给孩子们搭建交流平台的好方法。有的家长可能觉得孩子学琴时间不长,弹不出像样的“大曲子”参加音乐会,会没“面子”。这种想法是成人化的、有失偏颇的,孩子没有那么多的功利心。在孩子学琴一段时间后,让他们多结交琴友,互相交流学琴心得很有用。不要把孩子关在家里蒙头练琴,而成为“井底之蛙”。

举办家庭音乐会时,可以先找一些和自家孩子琴龄相同、水平相当的琴童一起表演,让琴童们在观众的掌声中获得自豪感,并形成竞争、交流的氛围。再找几位水平在自家孩子之上的大琴童来客串表演,让小琴童在观摩学习、欣赏的同时,能看到自己的未来,这样更容易激发出孩子学琴的兴趣和练琴的动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音乐教育的十大误区
学音乐、学乐器的十大误区,你中招了没?
学钢琴的这些误区,你永远也不要踩
云音符大师面对面(一)——家长如何选钢琴老师,请记住朗朗的恩师朱雅芬强调的这几点!
陪练十年的琴妈只说了这7条建议,真心实意,值得一看!
谁把钢琴“弹成”中国孩子的噩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