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珠宝奥秘——钻石

作者:  王曙

自从电视上反复播出“钻石恒久远,一颗永留传”的广告后,钻石的大名几乎是无人不知了。可是,钻石为什么这样珍贵呢?就很少有人说得清楚。同时,人们也不知道,人类认识钻石的历史有多么漫长又多么艰难。而且,在世界著名的巨粒钻石背后,又隐藏了多少鲜血、眼泪和战火。

在后面这几节中,你就可以看到上述问题的答案。

在这里,我们要先解释一下三个名词:“金刚石”、“宝石金刚石”、“钻石”。“金刚石”是一种自然界生成的,世界上最坚硬的矿物。当金刚石晶体有一定粒度,质量优良(无色透明,没有裂纹,内部极少杂质),达到宝石级时,叫做“宝石金刚石”。而将宝石金刚石加以切割琢磨,成为能镶在首饰上的戒面等成品时,这才叫做“钻石”。

宝石金刚石为什么珍贵

首先,质量达到宝石级的金刚石特别的稀少。目前,全世界要采掘出数亿吨含金刚石的矿石,才能获得13000万克拉(即26吨)金刚石,即矿石中金刚石的含量不足0.00001%(一千万分之一)。其中达到宝石级的不足一半;宝石金刚石切磨成钻石时,又要损失一半以上,即成品钻石的年产量不足3000万克拉(6吨),还不到矿石重量的亿分之一,也就是说,要开采几十吨矿石,才有可能获得1克拉钻石。试想,将几十吨石头爆破、装车、运输、破碎、挑选,直到最后切磨成钻石,这一系列繁重的劳动,需要支出多少成本费用?钻石能不贵吗!

仅仅稀少,并不能使人们重视和喜爱,金刚石还有着很多其他物质比不上的优良性质。

金刚石是世界上最硬的物质,硬度级别是最高级10级。它可以刻画世界上的任何物质,却没有任何物质能刻画或磨损金刚石。因此,金刚石切磨成钻石后,能永远闪光发亮而不变,因为它的抛光表面不会被划伤或磨毛。

问题来了,既然金刚石是世界最硬的物质,那么用什么东西来切割和研磨金刚石呢?在古代,的确是毫无办法。例如留存到现代的公元初年罗马时代的许多戒指,上面镶的都是未经切磨的金刚石原石。直到公元1454年,荷兰人发现用金刚石粉可以切割和研磨金刚石,虽然切割和研磨的速度很慢,但总算解决了这个加工难题。

要注意的是:金刚石虽然极硬,但却非常脆,容易被打碎。因此在佩戴镶有钻石的首饰时,要注意不能使钻石受到太重的撞击。

很高的折射率和很大的色散,是使金刚石成为极珍贵宝石的另一个原因。金刚石的折射率高达2.4,几乎是世界上透明物质中最高的,由于物质的反光能力随折射率的增高而变大,因此钻石的磨光表面能大量反射外界光线。按照现代科学设计形式磨制出的钻石,能把射入内部的光全部反射出来,使整个钻石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金刚石的色散很大,即对于不同颜色的光,折射率的差别很大。因此,长波的红光和短波的蓝光由于折射率差别大,在折射和反射时会分开,经过多次内部反射透出钻石时,红光和蓝光分离很显著。由于色散现象,使钻石出现五颜六色的闪光,显得异常美观。当钻石首饰戴在手上或胸前,随着人的活动,钻石会不停地闪烁着美丽夺目的彩色光芒,深得人们喜爱。


金刚石虽然具有宝石所应有的许多性质,但并非所有的金刚石都能达到宝石级。金刚石能否作为宝石,决定于它内部的纯净程度和颜色。宝石金刚石必须完全透明,内部很少杂质。凡是透明度很差或不透明,裂纹很多或内部有大量杂质,都不能用作宝石。宝石金刚石的颜色越白越好(即越是无色越佳),大多数宝石金刚石都带有微弱或极微弱的黄色,黄色越明显,质量越差。

世界上产有极少数色彩鲜艳的宝石金刚石,它们的颜色有红、粉红、绿、蓝、紫、金黄等。这些彩色的宝石金刚石是极珍贵的宝石,其价格是普通白色宝石金刚石的几倍至几十倍,尤其红色和深蓝色的宝石金刚石,价格最为昂贵。在一般的市场上,是见不到彩色钻石的,因为太稀罕了。

金刚石的化学成分是纯“碳”,与石墨和煤的化学成分一样,因此,它怕火并且能够燃烧,在佩戴、储存和加工镶嵌时应注意。

钻石之父塔沃尼

世界上最早发现金刚石,并且认识金刚石是极珍贵宝石的是印度人。大约在公元800年以前,古印度就在开采金刚石了,虽然产量不高,可是却产出了很多颗粒巨大、名震世界的钻石。这些名钻石都有着复杂甚至离奇的经历,在它们所闪耀着的美丽而又炫目的彩色光芒下,隐藏着欺诈、抢掠、凶杀甚至战争。最后毫无例外,它们都落入既有财力获得它,又有权势保护它的统治者手中。古印度的这些名钻,经历过几个世纪中国家的兴亡,见过屈辱与流血的惨痛,参与过印度王公、莫卧儿皇帝、波斯沙赫、俄国沙皇们宫廷的豪华和穷奢极欲,只要你愿意,它们会低声告诉你多少逝去的、血泪斑斑的往事。

公元17世纪时,法国出现了一位旅行家兼珠宝商塔沃尼。他于1631~1670年,总共6次到当时钻石的惟一产地印度去旅行探宝。前5次他去了金刚石矿山和钻石集散地戈尔康达,并陆续购买了一些钻石。成就最大的则是他第6次赴印度旅行,这次旅行延续了5年,其中最幸运的是他在1665年受到印度北部莫卧儿帝国皇帝奥朗则布的邀请,参加了帝国的节日庆典。这使塔沃尼有机会参观了莫卧儿帝国珍宝库中所有的珍宝,并且详细地观察和记录了世界闻名的宝物——莫卧儿皇帝的“孔雀宝座”。

塔沃尼大约于1670年回到法国,并于1675年、1676年和1679年,出版了三本记录他旅行见闻的书,这几本书成了珍贵的历史文献。

莫卧儿帝国的“孔雀宝座”

在中世纪时,印度北部有着一个强大的莫卧儿帝国。公元1627年11月,莫卧儿帝国的皇帝查汗基驾崩,接着在他儿子们之间爆发了争夺帝位的血腥战争。结果是其第三个儿子沙杰汗打败并杀了他的两个兄弟,于1628年2月4日,在莫卧儿帝国的首都阿格拉登上了皇帝宝座。沙杰汗的妻子被赐封“慕玛泰姬·玛哈尔”,意思是最美丽、皇帝最宠爱的皇后。

慕玛泰姬得到了沙杰汗的无比宠爱。不幸的是,她于1632年产后去世,沙杰汗悲痛万分,为了纪念她,在印度的叶木纳河畔为她修建了白色大理石的陵墓,工程进行了23年。可见,此陵墓的豪华壮丽,这就是世界闻名的古迹—一印度的泰姬陵。

泰姬死后,沙杰汗不愿再住在这伤心之地阿格拉,他下令将首都迁到德里。沙杰汗的父亲查汗基在世时,开始制作著名的“孔雀宝座”,由于工作量大,所用珍宝太多,至他死时也未完成。沙杰汗迁到德里后,继续制作“孔雀宝座”,经过多年的努力终于完成。

根据亲自参观过“孔雀宝座”的塔沃尼的记录,宝座由印度当时最著名的艺术大师巴德奥斯设计,他也是世界闻名的印度古迹泰姬陵的设计者,其水平之高可以想象。“孔雀宝座”长约1.8米,宽1.2米,高约0.65米,宝座上面有12根柱子支撑的天篷。宝座的四条腿和支天篷的柱子上,镶嵌了大量的钻石、红宝石、祖母绿和珍珠。在天篷上,有用黄金制作的孔雀模型,孔雀上镶了巨大的红宝石和蓝宝石,还挂了一粒重达50克拉的梨形珍珠。孔雀的四周点缀着用黄金和宝石制成的一束束花朵。

最珍贵的是宝座的左右扶手上,分别镶嵌着一粒历史上极其著名的巨大钻石,即淡蓝色的“光明之山”和粉红色的“光明之海”。还有一粒巨钻,用一根金丝悬吊在宝座前方,让坐在宝座上的皇帝随时看到它,这粒名钻就是淡黄色的“沙赫”。

根据塔沃尼的统计,“孔雀宝座”上总共镶嵌了108粒巴拉斯红宝石(据现代研究实为红色尖晶石),每粒重量都超过100克拉,大的甚至超过200克拉;颜色美艳的祖母绿116粒,每粒重达30至60克拉;同时宝座上还悬挂着成串的圆形珍珠,每粒重达6至10克拉。

公元1657年,沙杰汗身患重病,他的四个儿子迫不及待地发动争夺皇位的战争,结果是最会玩弄权术,又善于作战的三儿子奥朗则布获胜,他杀了他的三个兄弟,又将患病的老父沙杰汗囚禁在旧都城阿格拉的宫殿中,所住的房间窗口正好对着泰姬陵。这位曾经不可一世的皇帝沙杰汗,只好每天望着爱妻(也是新皇奥朗则布的亲生母亲)的陵墓,在忧伤和思念中度过了4年,于1661年1月死去。

时光已经过去了300多年,莫卧儿帝国那著名的“孔雀宝座”在残酷的掠夺战争中被毁了,它上面镶嵌的大量珍宝流落四方,那三粒著名的巨大钻石随着岁月的流逝而饱经沧桑,它们都离开了印度。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它们那充满血与泪的,使人惊心动魄的经历。

英国王后王冠上的名钻“光明之山”

世界上最古老而又保存到现在的巨大钻石,就是“光明之山”了。它原来的名字按音译,应称作“柯伊诺尔”。传说“柯伊诺尔”发现于3000多年前,但这不可信,又有说最早有关它的记载是公元1303年,现在一般认为,它是于1655年在印度戈尔康达地区的科勒钻石矿发现的,原石估计重达800克拉左右。最早时,“柯伊诺尔”归戈尔康达土邦的首领收藏。当时,统治这些土邦的是莫卧儿帝国皇帝,他派了使臣到各土邦去勒索贡品,但是带回的贡品很少,仅15只象和5件珠宝,莫卧儿皇帝盛怒之下,派大军攻进了戈尔康达土邦,夺走了全部珍宝,其中包括名钻“柯伊诺尔”和名钻“沙赫”,它们分别被镶在孔雀宝座上及吊在宝座之前,就这样过了将近100年。

公元1739年,波斯(今伊朗)统治者纳狄尔沙赫率大军侵入印度,攻占了莫卧儿帝国的首都德里,进行了疯狂的抢劫和血腥屠杀。1740年,波斯军队带着大批抢来的财宝回国,其中最珍贵的就是莫卧儿皇帝的“孔雀宝座”。据说,波斯军队在莫卧儿皇宫中见到“孔雀宝座”时,已不见“柯伊诺尔”的踪影。后来听说,是当时的莫卧儿皇帝莫罕默德将钻石“柯伊诺尔”藏在自己的头巾里了。本来占领者纳狄尔沙赫已宣布废黜了莫罕默德的皇帝地位,为了骗到钻石,纳狄尔心生一计,他假装说要恢复莫罕默德的皇帝位,在两人会谈时,纳狄尔突然向莫罕默德提出两人交换头巾,并把自己的羊皮头巾解了下来,按当时习俗,交换头巾是表示友好,而拒绝则是为敌。莫罕默德只好解下自己藏有“柯伊诺尔”钻石的头巾交换,这样,纳狄尔获得了他渴望的钻石。

所有从莫卧儿帝国抢来的珍宝,都被运到波斯帝国首都伊斯法罕城纳狄尔沙赫的皇宫中。大约自此之后,著名的“孔雀宝座”上镶嵌的大量珠宝被拆下,宝座也就这样被毁坏了。纳狄尔沙赫是历史上的暴君,他为了巩固自己的王位,将一切有王位继承权的人都杀掉或挖掉眼睛,为此,他首先挖出了大儿子的双眼。纳狄尔沙赫这位暴君由于树敌太多,于公元1747年,即入侵莫卧儿帝国7年之后,被人谋杀。

纳狄尔沙赫一死,就出现不同种族和国籍的派别武装为争夺权位而互相攻杀,波斯国内顿时大乱。一位贵族艾默德夺取王位失败后,抢劫了一批珍宝,率军东进至坎大哈城,自立为阿富汗的国王,称为艾默德沙赫。在他抢来的珍宝中,包括钻石“柯伊诺尔”。

艾默德将王位传给儿子铁木真,铁木真死后,他23个儿子中的扎曼继承王位。在扎曼率军征伐印度回来后,他的弟弟马哈茂德发动政变夺取了王位,同时将失去权力的扎曼挖掉双眼后监禁起来。可是,马哈茂德没能得到钻石“柯伊诺尔”,因为它被扎曼事先藏了起来。公元1803年,马哈茂德又被他的弟弟苏加推翻,苏加按照惯例要挖掉马哈茂德的双眼,这时,作为兄长的扎曼可能动了恻隐之心,也可能体会到了失去双眼的痛苦,于是向弟弟苏加提出,他将钻石“柯伊诺尔”交给苏加,免除挖马哈茂德的眼睛。苏加同意了,只将马哈茂德关在监狱中。

这时,英国人的势力已侵入印度,苏加国王到白沙瓦与英国人谈判合作事宜,当他返回首都喀布尔时,他那没被挖掉双眼的哥哥马哈茂德逃出监狱,并组织了一支军队,打败了苏加并将他监禁。马哈茂德重新登上王位后,不仅没有报答曾保护他眼睛的兄长扎曼,反而忘恩负义,将扎曼流放。扎曼在流放时,投靠了印度的锡克人首领辛格,他向辛格建议,派锡克军攻打马哈茂德救出苏加,酬劳是送给他大钻石“柯伊诺尔”。辛格听从了扎曼的建议,派军击败马哈茂德救出了苏加,并从苏加手中获得了钻石“柯伊诺尔”。这样,可怜的“柯伊诺尔”离开诞生地印度在国外流亡整整100年后,总算又回到了印度。

辛格曾把“柯伊诺尔”镶在手镯上,缝在头巾上,甚至镶在马鞍的一侧来炫耀。1838年辛格心脏病发作,在快死时,下令将他所有的珠宝分送给牧师和穷人,可是钻石“柯伊诺尔”却留给了辛格的继承者。

约10年后,爆发了锡克人和英国军队之间的战争,英军获胜,1849年3月29日,双方签署了条约,其中有一条是:把钻石“光明之山”(即“柯伊诺尔”)交给英国女王。从此之后,这粒巨钻正式改称“光明之山”了。

英国人用多种保护措施,于1850年将“光明之山”从印度运到英国。不久,在英国伦敦海德公园的晶体宫中,将钻石“光明之山”公开展览,在展览的5个半月内,吸引了600万参观者,这个人数相当于当时英国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参观的人数虽多,但看后却都很失望,因为这颗历史上如此著名的钻石并不像许多报道上形容的那样是“光芒四射”,关键是钻石的切磨形状和工艺都太糟了。

“光明之山”到英国时,重量是191克拉,它用古印度工艺切磨成“高玫瑰花型”,上面留有几个难看的瑕疵,并且不光亮。展览完毕后,英国皇室决定重新切磨“光明之山”,这时只有一位古董宝石专家反对,他认为光明之山是古代加工的,应原样保留才更有价值。现在看来,这位专家的意见完全正确,“光明之山”是一件记录了无数历史事件的珍贵文物,后人怎么能为装饰自己而破坏它的原貌呢!



图右为1852年重磨后的光明之山的顶视与侧视

人们经过长期的摸索,一直到1919年才由美国人塔克瓦斯基设计计算出最佳的钻石形状——标准圆钻,按他算出的角度和比例去切磨,得到的钻石光彩夺目,美丽非凡,现代市场上出售的钻石,大多数都是这样切磨的。可是,“光明之山”的改磨在1852年,当时理想的钻石形态尚未发明。可想而知,虽然钻石“光明之山”的重量从191克拉减少为108.9克拉,它的闪光现象只是有一些改善,但并不理想,可作为历史文物的价值则大部分丧失了。

重新切磨后的“光明之山”,被镶嵌在英国女王维多利亚的胸针上,女王死后,又被改镶在英国玛丽王后王冠上。英王乔治六世即位后,于1937年为王后伊丽莎白制作王冠,“光明之山”又被镶嵌在王后的王冠顶上十字架的正面。

也许是历史巧合,“光明之山”从来没有镶在英国男性国王的王冠或饰物上,传说男性佩戴它会带来灾祸,而女性饰用它则吉星高照。


惟一用铂制成的英国王冠,冠顶十字架上镶有历史名钻“光明之山”

看来,钻石“光明之山”的归宿似乎已是尘埃落定了,可事实上并未完结。1976年,当时的巴基斯坦总理布托向英国提出,要求归还钻石“光明之山”。英国首相卡拉汉正在考虑时,印度驻伦敦的官员辛格提出,“光明之山”应该归还印度。与此同时,伊朗(古波斯)和阿富汗也提出类似的要求。目前,钻石“光明之山”仍在伊丽莎白王后的王冠上,收藏在英国伦敦塔的珠宝馆中。

伊朗国王王冠上的红钻“光明之海”


世界上最大的粉红色钻石“光明之海”,它的名字如果按音译,应叫做“达亚伊诺尔”。“光明之海”原石的重量,据说是787克拉,它与“柯伊诺尔”一样,都是在17世纪时,发现于古印度戈尔康达地区著名的科勒钻石矿。有意思的是,“柯伊诺尔”是淡蓝色,而“光明之海”是粉红色。

印度工匠磨成的高玫瑰花形

“光明之海”最初属于古印度南部的一个王公,后来进贡给莫卧儿皇帝沙杰汗,“光明之海”与“柯伊诺尔”一起,在莫卧儿皇宫里珍藏了多年。其间,“光明之海”被古印度工匠琢磨成一粒重约300克拉的高玫瑰花形的成品钻石。

公元1739年,波斯沙赫纳狄尔率大军攻入莫卧儿帝国首都德里,钻石“柯伊诺尔”和“光明之海”都被当作战利品运回了波斯。从此之后,“光明之海”被深藏在波斯(今伊朗)的皇宫中,大约因为它那高玫瑰花的外形并不美观,曾经改磨过一次,重量减为176克拉。

1958年,当时的伊朗国王巴列维结婚,专门请美国著名的珠宝商哈里·温斯顿制作一顶王冠,王冠正中镶了一粒巨大的粉红色钻石,它的大小为30毫米×26毫米×11 毫米,重约60克拉,它就是用“光明之海”按现代工艺再次切磨而成,并且将此钻改名为“光明之眼”。在“光明之眼”周围,镶嵌了大量粉红色、浅蓝色、黄色和无色的钻石,其中在“光明之眼”上方重约10克拉的黄色梨形钻石,也是著名珍品。

价值相当于俄国大使性命的钻石“沙赫”

在400多年前,古印度的戈尔康达河谷中有几万工人,头顶烈日在挖掘砂石并用河水冲洗,结果在杂色的砂石中,发现了一颗特殊光亮的石子。它纯净透明,微带黄色,大约有3厘米长,这就是被后人称为“沙赫”的著名钻石。

这颗钻石被送进了一个土邦首领的宫殿,收藏在贵重的宝石箱里。古印度工匠将一些小钻石砸成极细的粉末,调上油,再用削得尖尖的细棍蘸取这种粉末,给钻石刻字。不知道花了多少时间,克服了多少困难,才在钻石的一个晶面上刻了几个波斯文:“布尔汗·尼查姆·沙赫第二·1000年”(相当于公元1591年)。

这颗黄色的钻石后来被掠入莫卧儿帝国的皇宫,莫卧儿皇帝沙杰汗不仅是鉴赏珠宝的行家,而且自己会琢磨宝石,他又在这颗黄色钻石的另一晶面上,亲手刻上:“查汗基之子·沙杰汗·1051年”(即公元1642年)。经过这两次刻字以后,这颗黄钻就被人们叫做“沙赫”。

就在沙杰汗聚精会神地给钻石刻字时,他的宫廷中正酝酿着一个大阴谋,他的几个儿子策划着夺取皇位,经过一段时间的明争暗斗,三儿子奥朗则布取得胜利,他在沙杰汗生病时将他关了起来,自己于公元1658年当了皇帝,成了钻石“沙赫”的新主人。

1739年,波斯沙赫纳狄尔率军攻占了莫卧儿帝国首都德里,钻石“沙赫”、“柯伊诺尔”、“光明之海”全被当作战利品运回波斯。钻石“沙赫”上第三次被刻上:“卡杰尔·法塔赫·阿里沙赫”的字样。经过这3次刻字和刻槽,钻石“沙赫”的重量由95克拉减为88.7克拉。

1829年,俄国驻波斯大使在波斯首都德黑兰被人刺死,俄国沙皇大怒,威吓要报复,为了平息沙皇的怒火,波斯派王子霍斯列夫·密尔查率领代表团到俄国首都彼得堡谢罪,王子送给俄国沙皇一件宝物,这就是历尽沧桑的钻石“沙赫”,这样可以算出,它的价值在当时看来,相当于一个大使级外交官的性命。此后,“沙赫”一直保存在俄国。

迷雾重重的钻石“布拉冈斯”

公元17世纪末,在巴西的米纳斯吉拉斯州首次发现了金刚石,随后又在皮奥伊州找到了含有金刚石的砂砾层。由于巴西金刚石的产量比印度大得多,因而迅速取代了印度成为当时世界上金刚石的主要产地。在巴西,发现过可能是世界第二大的宝石金刚石“布拉冈斯”;还有占世界第6位,重726.6克拉的宝石金刚石“瓦加斯总统”。

从现代观点看,巴西的金刚石产量也很有限,19世纪中叶,南非发现了储量丰富的金刚石矿。巴西作为“世界主要金刚石产地”的地位,被南非迅速取代了。

巴西发现金刚石时,还是葡萄牙的殖民地。当时的葡萄牙国王为了垄断这份宝藏,规定居民凡采到重20克拉以上的宝石级金刚石时,必须上交给皇家,如果隐瞒将处以重罚。18世纪90年代初,在巴西东部的米纳斯吉拉斯州,有三个因犯重罪而被终生流放在这个人烟稀少地区的犯人,被迫从事开采金刚石矿的艰辛劳动。

在公元1798年的一天,幸运似乎向这三个犯人招手了,他们沿着阿巴依戴河找金刚石时,突然发现河滩上有一块几乎有鹅蛋那样大的砾石,它无色透明而略带微蓝,三个犯人认为可能是金刚石,便拾了回来。不管何人何时,发现如此大块的宝石金刚石,都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于是三个犯人决定把这块金刚石交上去,希望由于这一功劳而得到国王的赦免。但是,犯人想见当地的官员是不容易的,又怕被别人骗走了金刚石,三人商议结果,去请当地神甫帮助。神甫是个好人,经过一番联系,终于将这块奇珍交到了葡萄牙驻巴西总督的手中。面对这样大的一块宝石金刚石,总督不敢相信它是真的,于是找来宝石专家进行鉴定。鉴定的结果令人震惊,它不仅是一块真正的宝石级金刚石,而且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宝石金刚石(目前世界最大的宝石金刚石库利南的发现比它晚100多年)。经过这样一番周折,这块珍贵的宝石终于被送到葡萄牙王宫。由于发现巨大宝石的功劳,三个流放犯人被赦免,协助他们的神甫则获得了一笔传教费。

这块宝石金刚石重1680克拉,因为它发现于阿巴依戴河的河滩上,故最初按地名命名为“阿巴依戴”,后来因归葡萄牙王族所有,又以王族的姓来命名,改称“布拉冈斯”。

“布拉冈斯”进入葡萄牙王宫之后,从此销声匿迹了。据传闻,它被加工切磨成了一块巨大的钻石,重560克拉,如果真是如此,那它将是世界第一大钻。因为现在世界最大的钻石“非洲之星第Ⅰ”,也仅重530.2克拉。据说在20世纪30年代,美国宝石研究所曾向葡萄牙政府打听金刚石“布拉冈斯”的情况,可并未得到任何答复。

掀起金刚石狂潮的南非

谁都知道,钻石是最珍贵的宝石,它的价格十分惊人。可是,有多少人了解钻石究竟隐藏在自然界的什么地方呢?它又是怎样生成的呢?要知道这些,我们得从19世纪发生的“寻找金刚石的狂潮”谈起。

人们说:那是第一道发现钻石的闪电,它闪过南非金伯利的上空。

公元1866年,在南非中部,距霍普顿城约60千米的奥兰治河(又译橘河)南岸,达尼尔·雅各布斯的女儿——一位天真的小女孩在布满卵石的河滩上游玩,无意之中,她拾到一粒发亮的小石子,大约和她的拇指头一样大。小姑娘将石子带回家给妈妈看,这时,有一位经常到她家做客的猎人尼科克看到了这粒漂亮的石子,而且很喜欢它,好心的妈妈就将石子送给了客人。后来尼科克先生向他的一位商人朋友夸耀这粒发亮的石子,这位商人见过一些世面,他怀疑这粒石子是可以磨钻石的金刚石,于是尼科克把石子送到南非的大城市开普敦去请专家鉴定。对于有宝石知识的人来说,金刚石并不难辨认,可是,像拇指头这样大的一粒金刚石的价值,却使很多人眼红,尼科克没有得到专家的正面答复,却收到了当时南非最高长官英国总督的一封信,说他愿出500英镑购买这粒发亮的石子。在当时,500英镑是一笔不小的财产,尼科克同意卖掉这粒石子,他没有忘记小女孩妈妈的好意,从500英镑中分了一半给她。这是在非洲发现的第一粒宝石级金刚石,它重21.5克拉,虽然不算太大,但它的意义非常重大,后来被命名为“尤利卡”。第一粒金刚石的发现,像在金伯利地区上空闪过的一道闪电,它没有留下痕迹,奥兰治河两岸的金刚石仍在那里沉睡。

过了两年,尼科克先生忽然想到,他曾经听说过,有一位黑人巫医也有一颗会闪光的大石子,他用这颗石子念咒行医,这颗石子莫非又是……,于是,他去拜访了这位巫医,很快就谈成了一笔双方都非常满意的买卖。尼科克送给巫医500只羊、10头母牛和一匹马,总价值250英镑,换得了那颗亮晶晶的石子。那位巫医不仅惊异,而且很怕这位“是否疯了”的白人会反悔,一颗石子有什么用处,能换那样多的牛羊?这位巫医哪里知道,转手之间,尼科克将这颗闪光的石子——一粒巨大的宝石金刚石卖给了利立菲兄弟商号,售价12500英镑,是买价的50倍。

这颗宝石后来被命名为“南非之星”,它的重量是83.5克拉。

随着新闻报道,这笔买卖像第二道闪电,它震动了当时的美洲、欧洲和澳洲,“寻找金刚石的狂潮”爆发了。狂潮的威力是如此强大,以至于艺术大师卓别林在他的电影杰作《淘金记》里描绘的淘金热,比起它来也黯然无光。当时的一位记者格斯特曾在南非金伯利城的报纸《钻石矿地通报》上作了这样的描绘:“水手们离开了泊在港口的船;兵士们离开了军队;警察扔掉了步枪,放走了犯人;商人放弃了他们兴旺的营业;职员们离开了他们的办公室;农民们让他们大群的牲畜活活饿死。这些人全都向法尔河和奥兰治河的两岸赶来。”

那时,南非还只有很少几处地方铺有铁路,更没有飞机和汽车等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寻找金刚石的人们只能迈着沉重的双脚跟在牛车后面行进。一群群带着发财梦的人们,经过几十天精疲力竭的奔波,终于到达法尔河和奥兰治河交汇处的金伯利城城郊,他们虽然累得半死,可是当看到蕴藏着巨大希望的奥兰治河两岸时,却不禁高兴得欢呼雀跃起来。

成千上万如醉如狂的金刚石挖掘者一窝蜂地涌到金伯利,一个接着一个着魔似地胡挖乱掘。最初,他们不敢挖到半米深以下,生怕别人抢在前面轻易地在地面拾到金刚石。有一个人挖了半天没有结果,累极了,就在一座泥屋的阴凉处坐下吸一口烟。运气来了,他的脚在尘土中无意一踢,一颗闪亮的金刚石跳了出来,抬头一看,泥屋的墙上也粘着闪亮的金刚石,于是他在地面上、墙上胡挖乱刮,又找到了不少金刚石,另一个人在倒塌的猪栏里找到了金刚石,这一下整个金伯利疯狂了,寻找金刚石的人们把目光都转向了房屋,于是整座的房屋被拆成废墟,可是,却再也找不到金刚石了。接着,又有人在一只鸭子的嗉子里找到了大大小小上百粒金刚石,这一下金伯利所有的鸡鸭全遭了殃,但是,谁也没有从鸡鸭体内找到第二次幸运。金刚石似乎像幻影一样,难以捉摸。

1868~1871年的“寻找金刚石狂潮”中,这是成千上万的人想圆他们发财梦的地方

1871年7月16日,坚持向深处挖掘的库力斯堡合伙采掘队获得了成功。他们占据了几十平方米的土地,一直向深处挖,终于找到了金刚石。就这样,诞生了非洲第一座金刚石矿——库力斯堡矿,也叫“新热潮矿”。

南非金刚石矿的特点之一,是颗粒巨大的宝石金刚石较多。例如世界最大的宝石金刚石“库利南”(3106克拉)、第三位的库利南另一半(1500克拉)、第四位的“高贵无比”(995.2克拉)、第七位的“琼克尔”(726克拉)和第八位的“欢乐”(650.8克拉),全产自南非。目前全世界已发现的近2000粒重100克拉以上的宝石金刚石,有95%以上(即有1800多粒)都产于南非,由此可见一斑。

金刚石是怎样生成的?

1871年后,经过无数人在南非金伯利的多年挖掘,加上科学家的研究,知道金刚石产于一个大约一亿年前形成的古老火山口中,火山口向下如同垂直的管子。大约一亿年前,地下深处炽热的岩浆(熔化了的岩石)沿着管子上冲,由于火山口经常被堵死,上冲的岩浆在极其巨大的压力下冷却,结晶成为坚硬的岩石,岩浆中含有的少量纯碳或石墨,在高温和极巨大的压力下,结晶成了金刚石,包含在坚硬的岩石中。




图中表示现代化的开采方法,从地表打竖井,由竖井打水平坑道至岩管中,运出含金刚石的蓝土和金伯利岩,然后选取其中的金刚石

这种含有金刚石的岩石,因为于1870年在南非金伯利城附近的火山岩管中第一次被发现,因此被叫做“金伯利岩”。

岩管中的金伯利岩在漫长的年代中受到风化破坏,变成一种蓝色的泥土,金刚石由于特别坚硬而且性质稳定,因此毫无变化地藏在蓝土中。流水把岩石经风化变成的砂石泥土搬运到河流中,自然也携带了一些金刚石,并且在河流的适当地方沉积下来。这种沉积在河床中或河滩上的含有金刚石的砂石,叫金刚石的“冲积砂矿”,前面谈的那个小女孩在奥兰治河滩上拾到的金刚石,就产在冲积砂矿中。

残留在火山管道上端原地未动的蓝土,其中含有较多的金刚石,这叫金刚石的“残积砂矿”。金伯利库力斯堡金刚石矿,就建在残积砂矿上。蓝土可以深达几百米,其下是坚硬的含金刚石的金伯利岩,这叫金刚石的“原生矿”。

金刚石的残积砂矿很容易开采,只要把蓝土挖出来用水淘洗就成了。因此,在金伯利那个岩管的蓝土上,当年聚集着像蚂蚁群一样的人们。他们在挖掘、提土,运出去淘洗和挑选,谁都怕比他的邻人慢一点。金刚石的含量大约是两千万分之一,也就是说在4吨蓝土中,才可能找到1克拉(0.2克)金刚石。

经过十几年的开采,金伯利岩管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垂直深洞。1889年,垄断企业德比尔斯公司用一笔巨款,购买了南非的全部金刚石采矿权,这样,金伯利岩管周围像鼠洞一样多的小矿坑,因全部停产而长出了野草。巨大的金伯利岩管则继续生产到1915年才停止。

金伯利岩管是目前人类挖掘而造成的最大垂直深洞,它近似圆形,直径约500米,呈漏斗状,越向下越细,最深处坑底距地表达900米,废弃之后,深洞被上面掉落的泥沙充填了一些,又灌进了深约250米的水,从地表到水面,还有200米左右。

这个大深洞陆续生产了近50年,开采金刚石的人们用双手在这里挖走了约2500万吨泥土,总共获得了近1500万克拉的金刚石。

此后,在南非金伯利城附近及其他地区,又陆续发现了不少含金刚石的岩管,探明金刚石储量达3.65亿克拉。从当时的情况看,世界上不同国家的金刚石矿,绝大多数都位于这种火山岩管中。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原生金刚石长在金伯利岩(按组成岩石的成分,地质界称为角砾云母橄榄岩)之中,两者是同一时期结晶形成的。100年之后的20世纪80年代,在澳大利亚的钾镁煌斑岩(属于一种富氧化钾和氧化镁,暗色矿物结晶程度高的火成岩,在地下像墙一样产出)岩筒中也发现含有金刚石。经科学家对“金伯利岩”和“钾镁煌斑岩”的观察研究,得知金刚石原来不是直接生长在金伯利岩(或钾镁煌斑岩)中,而是直接生长在榴辉岩和橄榄岩岩石团块中。地质学家把榴辉岩中的金刚石称为“E”型金刚石;把橄榄岩中的金刚石叫做“P”型金刚石。并把岩石团块称为它们的捕虏体。为了寻求它们之间的相似“生长基因”,科学家对金刚石的形成温度、压力条件进行了测定。得出“P”型金刚石形成的温度为900℃C~1300℃,其结晶压力条件相当于150千米~200千米深处,即在上地幔结晶形成;“E”型金刚石的结晶温度比“P”型金刚石还高,形成深度更深一些。因此得出了金刚石与橄榄岩(或榴辉岩)的生成地,都是在地幔深处。科学家还利用同位素衰变测年技术分别测定了它们的结晶年龄:如南非金伯利和芬什矿区的“P”型金刚石的结晶年龄为33亿年,金伯利岩的结晶年龄仅为1亿年。金伯利岩比金刚石出生(即形成)晚32亿年。又如,产于澳大利亚阿盖尔岩筒的“E”型金刚石的结晶(生成)年龄是15.8亿年,而捕虏该金刚石的钾镁煌斑岩的结晶(生成)年龄是11 亿年至12亿年之间。钾镁煌斑岩比金刚石结晶(生成)晚3.8亿年以上。

上述两组“生长基因”测定可以大体说明,金刚石和橄榄岩(或榴辉岩)是在地下深处的地幔生成的,而且生成得很早;金伯利岩(和钾镁煌斑岩)生成得很晚,当它们生成后,在地壳深处捕虏了富含金刚石的橄榄岩(或榴辉岩)岩块,沿着断裂带或地壳裂隙将它们快速带到地壳的浅处,形成了今日的金刚石矿矿床。这就是很快得到众多科学家赞同的“金刚石捕虏晶成因说”。这种情况好有一比:远古时代带有棺椁的木乃伊,在100多年前被强盗抢掠到竹筏上运到一个小岛的岩石缝隙中隐藏起来,恰巧遭遇地质变动将木乃伊、棺椁、竹筏同时掩埋起来,后来又被现代人发现了。经过仔细研究才知道,木乃伊是公元3000多年生成的,而竹筏只是近代的产物,它只不过是个运送工具而已。

事有凑巧,1995年,一个叫做吉芬的地质学家在芬兰北部的金伯利岩中发现了含金刚石很富(1吨岩石含金刚石80000克拉,即16千克)的地幔榴辉岩捕虏体。这一发现表明,地幔深处确实存在富含金刚石的岩石层,也为金刚石捕虏晶成因说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世界最大的宝石金刚石“库利南”

由于钻石越大越罕见,因此钻石的价格随重量的增加而迅速增高。例如重1克拉的钻石价5000美元,而2克拉重的钻石一粒则为14000美元,3克拉重的钻石将卖到30000美元。

重量超过100克拉的宝石级金刚石,是非常罕见的,一旦发现,不但要给它取一个专门的名字,并且将进行新闻报道。人类利用金刚石作装饰品,至少有2000年以上的历史,可迄今全世界已发现的重量超过100克拉的宝石金刚石,不过1900多粒。其中超过1000克拉的仅3粒。

1905年1月25日,南非的普列米尔金刚石矿,有一名叫威尔士的管理人员,偶尔看见矿坑边缘的地上半露出一块闪闪发光的东西,他用小刀将它挖出来一看,是一块巨大的宝石金刚石,大小为5厘米×6.5厘米×10厘米,大致相当于一个成年男子的拳头那样大,重3106克拉。直到现在,它仍然是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宝石金刚石,它以当时公司董事长的名字命名为“库利南”。

“库利南”后来被南非的德兰士瓦地方当局用15万英镑收购,于1907年12月9日为祝贺英国国王爱德华三世的生日而赠送给英国王室了。

1908年初,“库利南”被送到当时切磨钻石最权威的城市——荷兰的阿姆斯特丹,交给阿斯查尔公司加工,加工费8万英镑。由于原石太大,须要预先按计划打碎成若干小块。打碎它是一件极其困难的工作,因为如果策划不周或技术欠佳,这块巨大的宝石金刚石会被打碎成一堆没有什么价值的小碎片。

打碎工作由荷兰著名工匠阿斯查尔承担,他用几个星期的时间来研究库利南,按它的大小和形状制作了一个玻璃模型,并设计了一套工具。他先用这些工具对玻璃模型进行试验,结果模型按照预想的要求被劈开。休息几天之后,1908年2月10日,阿斯查尔和助手来到专门的工作室中,将库利南放在一个大钳子中紧紧钳住,然后将一根钢楔放在金刚石上面预先磨出的槽中,阿斯查尔用一根沉重的棍子敲击钢楔,“啪”的一声,“库利南”纹丝不动,钢楔却断了。阿斯查尔脸上淌着冷汗,在那紧张得像要爆炸的气氛中,他放上了第二根钢楔,再使劲地敲击了一下,这一次,“库利南”碎裂了,阿斯查尔却昏倒在地板上。

“库利南”完全按照预定计划裂开了。然后由三位熟练的工匠,每天工作14个小时,琢磨了8个月,一共磨成9粒大成品钻石和96粒小成品钻石。这105粒成品钻石总重量为1063.65克拉,为“库利南”原重量的34.25%,由此可知,宝石金刚石在切磨成钻石时,重量损失很大。

在9粒大钻石中,最大的一粒叫做“非洲之星第Ⅰ”,重530.2克拉,为水滴形,大约有一个鸡蛋那么大,琢磨了74个面,它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无色透明的成品钻石,目前镶在英国国王的权杖上。次大的一粒叫做“非洲之星第Ⅱ”,重317.4克拉,外观呈方形,磨有64个面,它是世界上第二大成品钻石,现在镶在英帝国王冠下方的正中。其余7粒的重量分别为94.4克拉、63.6克拉、18.8克拉、11.5克拉、8.8克拉、6.8克拉及4.39克拉。

1661年英王查理二世举行加冕典礼时制成。1910年在权杖上端加镶了世界最大的钻石“非洲之星第1”,它形似水滴,大小如鸡蛋,重530.2克拉


德比尔斯——钻石的同义语

只要是稍有钻石知识的人,没有不知道德比尔斯公司的。的确,谁能忘得了公司的著名广告用语:“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呢?“德比尔斯(D e Beers)”这几个字,已成为钻石的同义语。这主要是因为在半个多世纪中,德比尔斯公司控制了全世界70%~80%的钻石销售,每年的销售金额高达50亿美元。

1866年,南非的金伯利地区发现金刚石后不久,德比尔兄弟建立了两个采矿场,即金伯利矿和德比尔斯矿。当时的金伯利地区有着无数的小矿主,毫无计划地胡挖乱掘。同时,市场也很不稳定,当产量较高或有人抛售时,金刚石价格会大跌,而在产量降低或有人收购时,价格又会猛涨。这时,英国企业家罗德斯因病到南非疗养,他目睹奥兰治河两岸的金刚石矿被毫无计划地胡挖乱掘,又了解到金刚石市场的不稳定情况,于是产生了将南非的全部金刚石生产和销售垄断起来的想法,这样必然会使金刚石的供销和价格稳定,而且会获得巨大的经济利益。

于是在1873年,罗德斯在一个犹太财团的帮助下,用一笔巨款买下了德比尔兄弟的采矿场和南非的全部金刚石矿,并于1888年成立了德比尔斯公司,统一生产和销售金刚石。1902年罗德斯去世,德国人奥本海默到非洲,买下了德比尔斯公司的股权。经过多年的经营,到20世纪30年代,德比尔斯公司已完全掌握了整个非洲的金刚石开采权。1939年,奥本海默联合金刚石产销方面的人员,成立了金刚石销售公司。此后公司逐渐扩大,演变成今天总部设在英国伦敦的“中央销售组织”,英文简称C SO。近年来,C SO又重组为德比尔斯公司下属的宝石金刚石销售机构“国际钻石商贸公司”,简称D TC。

多年来,中央销售组织控制了全世界80%以上的金刚石销售量,但其中只有20%是自己的金刚石矿所产,其余则是从各国著名的金刚石产地收购而来,例如俄罗斯、博茨瓦纳、澳大利亚、扎伊尔等国家,这些国家都和中央销售组织订有购销合同,按照合同规定:它们的金刚石矿必须把绝大部分产品卖给中央销售组织,而不准卖给别的客户;中央销售组织必须买进这些合同矿山生产的绝大部分金刚石,即使世界金刚石市场疲软,销售困难时,也必须买进。

这种垄断销售的优点是:金刚石生产国销售产品可以得到保证,而世界市场上的金刚石由于有中央销售组织调节供应量,价格比较稳定不容易大起大落。但是,这也使德比尔斯公司垄断了一切,操纵着世界上的金刚石供应量和价格,违反了市场经济的“公平竞争”原则。

德比尔斯公司控制的中央销售组织,是一个批发宝石级金刚石的机构,它是这样进行交易的:德比尔斯公司每年举办10次(每5周1次)金刚石的“观摩交易会”,只有“观摩证持有人”才有资格在交易会上向德比尔斯公司直接购买金刚石。当然,其价格比外面市场上要低得多,而且有可能买到市场上根本见不到的珍品。全世界目前仅有180名观摩证持有人,主要是大珠宝商。由于有这种直接购买的特权,他们可以获得高额而又稳定的利润。因此,观摩证持有人不少是世代相传,观摩证成了家族世袭的财产。

观摩证持有人虽然有直接购买的特权,可也要为此付出高昂的代价。

在每次观摩交易会前,德比尔斯公司将几千粒大小和质量不同的宝石金刚石分选组合,装在若干小盒中,然后由中央销售组织向观摩证持有人分配这些小盒,买主只有权决定“买或不买”,要买就得买一盒,而且就是分配给你的这一盒,不能调换,更不准挑选。

观摩证持有人如果对分配给他的这一小盒金刚石很不满意,是否会拒绝购买,等下次再买呢?据说很少有人会这样做,因为这样会触怒德比尔斯公司,他们甚至会取消你的观摩证持有人资格,这一来财源就全断了。

这种完全是卖方市场的销售法,可以保证德比尔斯公司将它想卖的金刚石全都卖掉,并且是公司所满意的价格。当然,所定的价格也使买主转手出售时有利可图,因为其他任何人都不可能从德比尔斯公司直接购到宝石金刚石。

由于种种原因,新组建的D TC对这一套销售办法,已经有了一点松动,即持有观摩证的客户可以在规定日期提出购买原石的申请和要求,交给D TC的看货委员会,委员会根据宝石金刚石的库存,市场状况和价格等综合考虑后,按要求配好一盒原石给申请者。

德比尔斯这一套垄断销售办法,已施行了半个多世纪。近年来,由于不断发现新的产量很大的金刚石矿,同时由于世界政治形势的变化,使德比尔斯公司这一套购销办法受到了严重的挑战。

中央销售组织对宝石金刚石控制得非常严,它甚至要求金刚石生产国将所生产的全部金刚石都交到伦敦中央销售组织的总部,而这些国家钻石加工业所需的宝石金刚石,得专门再向伦敦购买。此外,它收购的价格也过低,因此引起了世界主要金刚石生产国俄罗斯、澳大利亚、扎伊尔,甚至南非政府的不满,这些国家曾多次决定本国留下一定数量的金刚石,直接向国际市场出售。另外,非洲安哥拉的金刚石直接走私到国际市场,数量逐年增长。所有这些,使德比尔斯公司对世界金刚石销售量的控制,由80%以上减少到75%左右,不过目前看来,尚未到发生危机的地步。

为了应付新的挑战,德比尔斯公司近年的销售战略计划有很大变化。它不再是单一的注视宝石金刚石原料的销售,而是改而注重钻石成品市场的销售。因为他们认识到,钻石首饰市场情况好,销售顺畅,那对宝石级金刚石原料的需求和价格必然会增长。

为此,德比尔斯调整了观摩证持有人的数量,将持有人数从180余人削减到不足100人。即将他们认为对于钻石销售市场没有作为的持有人的观摩证取消,要求所有持有人不仅买卖宝石金刚石,并且要努力开拓钻石首饰市场。这样,使许多观摩证持有人拓宽了他们的业务,不再仅仅是购买宝石金刚石然后切磨成钻石出售,而是更进一步将钻石加工成新款首饰到市场上去推销。这样一来,使本来只有德比尔斯一家在大力宣传“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而扩展为由大量的钻石商也参与到宣传和实际销售中来,使钻石市场进一步振兴并增加了活力。

钻石“千禧之星”大劫案

20世纪80年代,非洲扎伊尔的金刚石矿山产出了一块质量极佳,重达777克拉的巨大宝石金刚石。1990年,德比尔斯公司花重金买下了这块宝石金刚石,随后交给世界著名的钻石切磨公司,由5名工匠耗时3年,将它切磨成了一粒重203克拉的水滴形钻石。此钻石质量极佳,属最高的D色级(即中国的100色),净度也是最高的FL(即无瑕级)。本来,777克拉重的原石可以切磨成更重的钻石,可是为了达到无瑕级的净度,把略有瑕疵的部位切掉了,使成品钻只有203克拉。德比尔斯公司将此钻石作为向2000年——千禧年献礼的主要珍宝,故将它命名为“千禧之星”。

英国为迎接2000年——千禧年的来临,在世界标准时间起始地,伦敦的格林威治建造了一座千禧宫,耗资12亿英镑,英国希望它成为一个新的旅游参观景点。

1999年9月8日,德比尔斯公司在伦敦千禧宫举办的“千禧钻”展览开幕,展览的千禧钻系列包括:重203克拉的巨钻“千禧之星”,还有环绕在千禧之星四周的11 粒深蓝色钻石,它们的重量从5.16克拉至27克拉。即使在彩色钻石的著名产地南非,众多的金刚石矿山一年也只能产出1粒深蓝色的宝石金刚石,由此可见这11 粒深蓝色钻石的珍贵。


位于伦敦格林威治,钻石“千禧之星”大劫案即发生于此

在千禧宫的钱币厅,观众分成20人至30人一组参观“千禧钻”,参观全程约5至6分钟。钻石陈列在防弹的玻璃罩中,由于有着最先进的光学设备,将钻石的影像投射出来,使每一位观众都可以看见钻石就像悬在他伸手可及的空中一样。

据估计,钻石“千禧之星”的价值高达5亿美元,对于如此贵重的珍宝,安全保卫自然极为严密。不仅钻石前的玻璃罩是防弹的,而且展区内有着多处报警设施和秘密监视的摄像机。可就是这样,仍旧有一伙强盗正在阴谋抢劫“千禧钻”。

2000年11月7日上午9时30分,千禧宫开门后不久,有64名观众已进入千禧宫参观,门外还有几百名观众在等着。这时,一辆极其巨大的黄色掘土机在附近行驶,由于千禧宫的附属工地还在施工,有掘土机经过不足为怪。突然掘土机方向一转,朝着千禧宫展厅的墙猛力撞去,与此同时,混在观众中的两名强盗从包内掏出防毒面具迅速套在头上,然后大叫着并扔出烟幕弹,观众顿时大乱,四散奔逃。两名强盗立即对陈列钻石的珠宝展柜又砸又撬,那台大掘土机也向展厅开了过来接应。就在这时,正在展厅内打扫卫生的几名清洁工丢下工具,掏出枪支向强盗扑去,同时100多名手持长短枪的警察立即包围了展厅,并冲了进去。千禧宫外,另有大批警察监视,几架警方的直升飞机正在待命,准备随时起飞追逐盗贼。

在警方的枪口下,进入千禧宫的4名强盗立即被活捉,随后在伦敦泰晤士河畔,又抓住准备用快艇接应同伙逃跑的强盗2人,与此同时,在英格兰南部强盗们的老巢,警察逮捕了5名抢劫的策划者及其同伙,至此,总共11人的抢劫集团全部落网。

就在抢劫案发生当天的上午,在展览钻石的钱币厅对面的音乐厅中,有66名英国11 岁至16岁的中学生正在排练节目,对钱币厅中警察抓捕抢劫强盗的事,许多孩子居然并不知道。

为什么英国警方能如此干净利索地抓住全部强盗,这是由于事先警方就得到了情报。在强盗们行动的前夕,德比尔斯公司接到警方的通报,因而迅速将展览的真钻石取出,全部换成复制品,并作了周密的防范。破获这次抢劫案的最大的受益者,那就是伦敦千禧宫,由于它建成后游客稀少、困难重重,自从发生钻石大劫案后,千禧宫名声大振,成了全世界注意的焦点,无数的人都想去看看抢劫案发生的现场,以及那著名的“千禧钻”,这就给千禧宫带来了巨大的旅游商机。

金刚石的首席产地在哪里

目前世界上产量最大的两个宝石级金刚石生产国是俄罗斯和澳大利亚,他们寻找开发金刚石矿的历史充分说明:用落后的古老方法寻找金刚石,耗费的时间很长而且效果有限,而采用现代化的地质找矿技术后,就迅速获得巨大的成功。

俄罗斯金刚石矿的发现,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1829年,在俄国乌拉尔的一个含金和铂的砂矿中,发现了第一粒金刚石。此后,围绕着乌拉尔这个地区,找了100多年金刚石,可只找到了一些很小的砂矿,收获甚微。

1937~1940年,著名地质学家B·C·索波列夫经过长期研究后指出,西伯利亚地区与南非盛产金刚石地区的地质情况十分相似,肯定西伯利亚有丰富的金刚石存在。理论上虽然说有金刚石存在,可实际找起来困难重重。找了10多年,仍只找到一些小的砂矿,原生的含金刚石岩管仍旧毫无踪影。

1953年,发现了有一种矿物——镁铝榴石和金刚石长在一起,地质学家以这种矿物为线索追寻,终于在1954年发现了第一个含金刚石的岩管,取名为“闪光”。这时,距俄国发现第一粒金刚石已125年了。随后,运用多种现代化手段,在西伯利亚的雅库特地区的100万平方千米内又找到了700多个金伯利岩岩管,其中一部分岩管富含金刚石,使俄罗斯从1971年起,金刚石的年产量达到1000多万克拉。

俄罗斯产金刚石的特点是质量好,宝石级的占总产量的一半,因此,它实际上是世界上头号的宝石金刚石生产国。

1851年,一艘在澳大利亚东南部新威尔士开采黄金的采金船,无意之中发现了澳大利亚第一粒金刚石。随后,人们围绕这一地区开始寻找金刚石,前前后后找了100多年,除了发现一些不大的砂矿外,可以说没有什么收获。

到了20世纪20年代,地质学家普顿德发表了自己的研究成果,认为澳大利亚西北部高原与南非盛产金刚石的金伯利地区在地质条件上很相似,认为这里是产金刚石的“希望地区”。可是,普顿德的意见当时无人重视。

40年后,即20世纪60年代开始,俄罗斯根据地质理论找到了西伯利亚雅库特金刚石产地的经验,引起了澳大利亚人对普顿德理论的重视,这才将寻找金刚石的地区由澳大利亚东部转到西北部,掀起了找金刚石的热潮。当时,有几十家公司向政府申请勘探权,圈定各自找金刚石的区域,同时,采用了各种现代化的手段,甚至以每小时210英镑的价格租用直升飞机勘查,每天的费用支出达2000英镑,这笔钱并未白花,果然迅速取得了惊人的成果。

在南非发现产金刚石的金伯利岩100多年后的1975年,在澳大利亚西部,澳大利亚地质学家发现另一种来自地壳深处的岩石——钾镁煌斑岩富含金刚石,在60多个可能含金刚石的钾镁煌斑岩岩管中,发现了一个富含金刚石的巨大岩筒,它的直径近1000米。1979年探明,平均1吨岩石含金刚石6.8克拉,储量达4.1亿克拉,占世界金刚石总储量的三分之一。在这个巨大岩筒的附近,还有丰富的金刚石砂矿。

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澳大利亚的阿盖尔矿山投产后,金刚石年产量超过了扎伊尔,成为最新的“世界首席金刚石产地”。1986年产金刚石2920万克拉,1988年产3500万克拉(即7吨),相当于世界全部年产量9873万克拉的35.45%,1993年又增长到4100万克拉,使世界年产金刚石突破1亿克拉的大关。远超过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年产量。

在澳大利亚产的金刚石中,有一些粉红色的,这是受人喜爱的颜色,价格也比普通白色(即无色)的贵很多倍。

由上面的叙述可知,世界首席金刚石产地经过了多次改变,而且越变越快。最古老的首席产地是印度,它占据这个宝座两千多年;接着是巴西,它只占了不到200年就让位给了南非,南非占的时间更短,仅仅半个世纪就让位给扎伊尔;扎伊尔呢!只不过经历了更短的30年,澳大利亚就赶了上来,成为最新的世界金刚石首席产地。扎伊尔保持第二(年产1650万克拉),博茨瓦纳第三(年产1470万克拉),俄罗斯排位第四(年产1150万克拉),而南非则屈居第五(年产980万克拉)了。

由于科学的日新月异,现代地质找矿理论的巨大指导作用,以及各种先进仪器设备的威力,才使人类发现了越来越多的金刚石矿藏。近年来,加拿大的金刚石储量和产量迅速上升,有后来居上之势。

不久的将来,又会在地球上的什么地方发现新的金刚石矿呢?世界首席金刚石产地又将转移到何方?让我们拭目以待。


中国的金刚石产于何处

我国有关金刚石的记载是非常古老的。两千多年前成书的先秦著作《列子·汤问篇》中写道:“周穆王(公元前1005年至公元前951年)大征西戎,西戎献锟铻之剑,火浣之布。其剑长尺有咫,炼钢赤刀,用之切玉,如切泥焉。”汉代古书《十洲记》也记有:“秦始皇时,西胡献切玉刀。”

从现代观点看,锟铻之剑和切玉刀,都应该是镶有金刚石的刀具。这是我国最早的关于金刚石的记载,不过,当时还没有“金刚石”这个名称。

“金刚”一词来自佛经,据东晋时高僧鸠摩罗什的解释,“金刚”二字的意义是:坚固,锐利,能摧毁一切。

“金刚石”这个名称,最早见于唐代刘餗所著的《隋唐嘉话》一书(距今约1300年),书中有一条记载的大意是:在唐太宗贞观年间,有一位印度来的和尚说他得到了一枚佛的牙齿,用它可以刻画任何坚硬的东西,于是都城长安的各种人士纷纷到和尚那里看稀奇。当时一位官员傅奕,他正在病中,听说此事后,对他儿子说:“这不是什么佛的牙齿,我听说过金刚石最坚硬,没有什么东西能抵抗它的刻画,只有用羚羊角可以击破它,你可以前去试试。”这位印度和尚对佛齿包裹得非常严密,傅奕的儿子求了他半天,才肯拿出来看。傅奕的儿子用羚羊角猛击佛齿,将它打碎了。


在上述记载中,清楚地用到了“金刚石”一词,并说它的硬度无物能敌。可是,金刚石的脆性是很大的,用羚羊角能击碎它虽不可信,但用铁锤却不难将它击碎。这条记载还说明在唐代时,雕琢玉器已经常采用金刚石了。

那么,中国出产金刚石吗?产在哪里?

中国发现的最著名的一颗宝石金刚石,名叫“常林钻石”。1977年12月27日,山东省临沭县岌山镇常林村女青年魏振芳在翻地时,发现了一颗巨大的金刚石,它淡黄色透明,大小为36.3毫米×29.6毫米×17.3毫米,重158.786克拉。“常林钻石”发现后,全国各大报纸都曾专文报道。目前,这颗宝石金刚石存在中国人民银行总行中,在山东临沂地区建材公司存有“常林钻石”的玻璃复制品。

此外,山东省还发现过好几粒闻名于世的巨粒宝石金刚石,1937年秋,山东郯城县罗家莫疃的老农民罗振帮,在金鸡岭下的菜地里,发现一粒巨大的宝石金刚石,它比核桃略大,淡黄色透明,当时称重1.8两,约相当于281克拉。因发现于金鸡岭,故取名为“金鸡钻石”,后被侵华日军掠走。




郯城县位于山东省南部两条平行的河流沂河与沭河之间,由此可知,金鸡钻石是产于河流冲积的砂矿中。山东临沭至郯城地区,位于沂河及沭河中游,为了寻找金刚石的原生矿,我国的地质工作者沿着沂河向上追索,果然,山东第七地质队于1965年8月24日,在沂河支流源头的蒙阴县蒙山脚下,发现了著名的含金刚石的金伯利岩。这里是我国第一个找到并正式开采的金刚石原生矿,目前看来规模还很小,年产金刚石不到10万克拉。此矿于1983年11月选出一颗重119.05克拉的金刚石,命名为“蒙山1号”。1991年5月和7月,相继发现重65.57克拉和67.63克拉的金刚石,分别命名为“蒙山2号”和“蒙山3号”。1981年8月在郯城县开采出重124.27克拉的金刚石,命名为“陈埠1号”,1982年9月和1983年5月又分别采出重96.94克拉和92.86克拉的金刚石。

除山东省外,我国的著名金刚石产地还有湖南省和辽宁省。

据历史记载,早在明朝弘治年间(公元1488年),在今湖南省常德附近的沅江中,就有淘金人淘得了特殊的无色透明砂粒,这种砂粒在阳光照射下闪烁耀眼,并有彩色光辉,用它刻画铁器,像刀砍木头一样,用它刻画瓷碗,轻松自如。淘金人当时称它“八角子”,送至官府中,取名为“金刚石”。可见在500年前的明朝时,我国湖南已有金刚石产出。

可是,由于我国古代并不把宝石级的金刚石作为珍贵的装饰品,因此它毫不受重视。从明朝起直至1937年抗日战争前,在这400多年漫长的时间中,湖南的沅江流域虽然多次淘出金刚石,但当时只能装在小碟中,每碟十几粒,拿到农村集市上去卖,当时在桃源、黔阳等县不难买到,而且价格极其低廉。谁会去买这些“毫无用处”的砂粒呢?说来有趣,是补碗匠。过去瓷器的价格比较贵,打碎了舍不得扔,要找补碗匠把它补好再用。补碗匠用一把像胡琴弓一样的钻子在破瓷器上钻孔,钻子头上就镶有一小粒金刚石,用不了一分钟,一个小孔就钻成了。在破瓷器上钻了一串小孔后,补碗匠用小锤轻轻将小铜锔子打进小孔中,把破瓷器连接在一起,再涂一点民间惯用的防水材料,使破瓷器的接缝处不漏水,这样,瓷器就补好了。所以过去有这么一句俗话:“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指的就是过去在补破瓷器时,金刚石是在破瓷器上钻孔必不可少的工具。

更可惜的是,因为补瓷器钻孔用的金刚石都用小粒的,当淘到较大粒的金刚石时,为了能卖出去,常常故意用锤子击碎成小颗粒的,这真叫我们现代人哭笑不得。

湖南省于1952年成立了现代化的金刚石找矿勘探队,1958年,在常德建立了中国第一家金刚石开采企业六〇一矿。

湖南的金刚石产量和储量都不大,但质量不错,约有80%的金刚石都达到宝石级,最大的达到52克拉。

辽宁省的金刚石发现最晚,但储量最大,目前是我国主要的金刚石产地。

1971年,地质工作者在辽宁省南部复县瓦房店的岚崮山,发现了含金刚石的金伯利岩。经过10多年的勘察工作后确定,这里的金刚石储量占我国总储量的一半以上,瓦房店于是成为中国最大的金刚石矿区。这里的金刚石质量也很好,有70%达到宝石级。1990年10月23日,大连瓦房店金刚石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开始生产,目前年产量不到10万克拉。此矿曾采出重60.15克拉;38.26克拉和37.92克拉的巨粒金刚石,分别命名为“岚崮l号”、“岚崮2号”和“岚崮3号”。

我国现在每年天然金刚石的总产量,不过十几万克拉,比起全世界的天然金刚石总产量1亿多克拉而言,实在微不足道,因此,我国市场上所出售的钻石首饰,钻石的来源几乎全部是从国外进口的。

买钻石指定要南非的吗?错了

常见人们在选购钻石首饰时,要反复问钻石是否南非的,某些出售钻石首饰的商店为迎合顾客的这种心理,也就公开打出“南非钻石”的招牌。其实这是一种误导。

从产量上看,目前世界上金刚石产量占前四名的是:澳大利亚、扎伊尔、博茨瓦纳和俄罗斯,南非仅占第五位。每年世界上生产的宝石金刚石,约70%~80%被德比尔斯公司垄断收购,全部运到英国混合后按质量分级,再由德比尔斯公司控制的英国伦敦中央销售组织配售给持有“观摩证”的特权购买商。这些购买商买到宝石金刚石后,将全部送到世界几个著名的钻石加工地去加工切磨。这几个加工地是:比利时的安特卫普、以色列的特拉维夫、印度的孟买和美国的纽约。世界上每年出售的绝大部分钻石,都是这几个加工地切磨的。

比利时的安特卫普市有8000人从事钻石的加工切磨,加工出的钻石从半分起到几克拉,每年加工的钻石占世界总量的20%。以色列的特拉维夫也有切磨钻石工人数千人,切磨出的钻石以小钻为主,重量由1分至半克拉。比利时和以色列的钻石切磨工艺甚佳,钻石行业内部说:“以色列工”或“比利时工”就是指钻石的切工优良。

美国纽约有切磨钻石工人1000多人,主要切磨重1克拉以上的大钻,其切工亦甚优良。印度孟买及其附近为世界小钻石加工中心,有钻石切磨工人约80万人,每年加工出的钻石总量达2000万克拉,占世界钻石总产量的70%以上。印度切磨钻石的工人虽多,但主要是家庭作坊式,工具落后简陋,所加工的宝石金刚石多半是质量欠佳的。因此,印度加工出的钻石质量不佳,经常是角度不准、腰部偏厚,出火(光亮)不好。钻石的“印度工”成了质量欠佳的同义语。

此外,俄罗斯和南非等国,也有规模不小的钻石加工业,各有几千人至上万人从事切磨钻石。但是,俄罗斯和南非所切磨的宝石金刚石,主要部分也是从德比尔斯配售来的。

宝石金刚石在上述加工地切磨成钻石后,再由各国的钻石商到加工地成批购买,销往世界各地。

可以想象,即使是安特卫普、特拉维夫、孟买和纽约的钻石商,向全世界来的珠宝商出售钻石时,他能分得清楚哪一粒钻石的原料是产自何处的吗?不可能的。实际上,任何一个金刚石生产国的金刚石,既有质量优良的,也有质量低劣的。

怎样用肉眼选购钻石首饰

在选购钻石首饰时,对上面镶嵌的钻石可按“4C”标准来衡量,即重量、颜色、净度、切工及出火几方面来考虑和检查。

重量 从中国大陆目前市场看,销售得最多的钻石是10分至30多分的圆钻。这类钻石直径约2.9毫米至4.5毫米,用这样大的钻石镶嵌的钻戒,适合女士们日常佩戴,看起来相当华丽,价格也不算很昂贵。当然,如果经济条件好,可以选购镶1克拉至1.25克拉左右的钻石,它的直径约6.4毫米至7毫米,镶在戒指上是够豪华气派了。

颜色 选购钻石首饰时,首先注意的应该是钻石颜色,颜色越白越好。如果钻石是镶在白色的铂金或K白金戒托上,由于戒托是纯白色,钻石镶在上面只要看起来不显黄色就很好了。如果略显微黄,这也可以,价格应略低些。如果有明显的黄色,那质量欠佳,除非价格特别优惠,否则不必购买。

净度 用肉眼观察钻石内部,观察时从正面、背面和侧面三个方向看,看时并且要转动。如果反复观察看不见有杂质,那这粒钻石的净度就过得去了,按净度级别说,它至少是SI级或更高的VS级。没有必要非追求VVS级的,因为佩戴时效果完全一样,VVS级肉眼看不见杂质,VS级或SI级肉眼也看不见杂质,作为钻石首饰佩戴时其效果没有什么区别。

切工及出火 所有镶在首饰上的钻石,肉眼观察时都是晶莹闪亮的,即都是“出火”的。可是出火有好有差,须比较才能看出。在商店的首饰柜台中,陈列有大量的钻石首饰,消费者可以比较大小相同的钻石的“出火(即明亮)”程度,越明亮的当然越好,说明切工优良。此外,可以观察钻石的腰部(即钻石最宽处),一般讲,腰部薄一些较好,腰部太厚说明切工欠佳。

前面讲过,钻石的切磨工艺有“比利时工”、“以色列工”和“印度工”之分,可是这几种切工消费者自己无法区别,只有问出售的商店。不过最可靠的方法还是观察钻石的出火情况。

买钻石的误区 作为一般消费者,购买1克拉以下的钻石首饰时,没有必要追求净度VVS的,也没有必要追求颜色极白的,因为它们的价格太贵,日常佩戴也显不出有什么优点,倒不如花同样的价钱买一个更大的钻石首饰合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钻石一定要选南非的?
房子不就是被绑架的钻石吗︱DK分享
钻石(三)钻石的形成与开采
四大钻石
钻石简介(二)
俄罗斯西伯利亚 波皮盖陨石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