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福禄贝尔的教育思想

福禄贝尔的教育思想

  一、福禄贝尔及思想
  
  孩提时候所受的启发
  福禄贝乐的父亲早晚在家做家庭礼拜,使他们全家得到宗教的信仰,到入学时,进入乡下一所女子小学。女子小学的教育主旨是安静、优雅、秩序。也影响他的精神生活,整天在家过着孤独内向的日子。乡村里的人们遇到不能解决的事就找他父亲商谈。他在旁听了许多夫妇及男女间等等的问题,少年的他虽然不能十分了解,但亦形成他悲天悯人的个性。童年时代的他感觉到在冥冥中有一们主宰,因而福氏住在森林中常想的问题已渐渐明白起来了。以后几年,福氏教育的特色是他深深体会到神所创造的大自然和人类心灵关系,由大自然到神,由有限到无限之哲理。
  受到舅家的影响
  1792年他刚好十岁,舅舅荷尔曼来访,与他小住些时候,深觉福氏情景可怜,乃将他带至自宅。 舅舅是位忠诚坚贞的传道人,深深地影响少年的他,再加上在学校宗教课领受的更是让他获益无穷──跟随耶稣的脚踪。福氏日后教育思想的中心,即源于此──人、自然与造物主,三者有密不可分的关联,所谓教育,必须达到这三者的联结和谐。
  
  二、青年时代福氏受斐斯塔洛齐的影响
  
  1805年至瑞士参观斐斯塔洛齐的学校之教法,喜爱斐氏的教学,因其教学法是活的,启发学生的兴趣,而确定了他努力的方向。福氏从瑞士回来至模范学校教书,自己收了四十名儿童(9至11岁),他按照斐斯塔洛齐主观教学法,每周一次带儿童到郊外让儿童自由玩耍,特别引导他们接近大自然,由栽培花草、树木来培育儿童的爱心,由图画的教学来启发心智 ,线的平面关系、立体的空间关系,由简单进入复杂,让幼儿去发现和了解,这些教学法获得大家的好评。福氏决心将自己的一切奉献于教育界,又更增加他的信心去研究卢梭──爱弥乐的教学法──“经验是来自儿童”,福氏思考斐氏和卢梭、亚伦多的教育,并且由教育生涯中知道人类教育的意义──哲学的思想。教育是什么?基础教育是什么?理想的教育是什么?人的本质是什么?这些都是思索的中心课题。
  福氏对斐斯塔洛齐教育法非常感动,他觉得这种教育法才是真正给予人类幸福。但福氏并不盲从,他辨别斐氏教育法的优、缺点,特别研究户外游戏,了解游戏是发展儿童精神、情绪、身体的强大力量,观察全神贯注做游戏的幼儿、儿童、少年、青少年,可以发现他们充满着高贵的神情和强壮的体力,游戏陶冶了优良的精神,在散步中发现大自然对人类的益处,培养人们高尚、安静、思考力各种优良的精神,所以,人类当常常和大自然共同生活。
  福氏一生难忘斐氏的鼓励,但福氏觉得教育法并不完美。在精神方面缺乏统一,因此,福氏决心离开而回到故乡。
  福氏再进入德国大学,研究自然科学,1811年进Gottingen大学, 感觉要研究人类的教育必须广泛地在各方面学习,所以,他研究了语言及物理、化学、矿物、天文等自然科学。
  
  三、“人性之教育”的实践
  
  1820至1824年福氏写了七篇论文,1826年出版了《人性教育》Menschen-eryiehung,由本书我们可以了解福氏的教育思想,当时(十八世纪至十九世纪)一般德国的思想,内容上尚未有如福氏这样的调和了宗教、哲学及艺术的思想教育。《人性教育》的基础论是提倡神、自然和人类的关系,人性教育目标及教育原理。
  福氏的宇宙观是万物中有一永久不灭的法则,此法则乃万物赖以生存,并支配及统一万物,此统一者就是神。他的人生观“永久不灭法则”神所创造的事物──人、自然。能了解自然科学的法则,而制定法则者就是神。福氏认为宇宙乃是一个调和、伟大的有机体,把自然科学和基督教的神使之浑然一体乃福氏"人性教育"的基础论。
  
  四、“人性教育”的内容
  
  自我活动的原理
  辅导幼童本身的活动,让幼童自己决定自己的行动,成人不加以干涉,让幼童藉此来认识自己,知道自己的能力、辅导他们自我操练,通过他们的行动、工作,启发他们的潜在力量。
  连续发展的原理
  “连续发展”这一句话在福氏的“人性教育”基础论中已有论述,人类的成长乃是连续的发展,卢梭在“爱弥儿”中提倡“教育乃从受胎同时开始”。
  福氏认为人类生命的发展,是由一点连续进行,婴儿、幼儿、儿童、少年、青年、成年、老年人类发展阶段,连续由内部进行,彼此是有关连的。福氏曾批评一般父母,说有的父母对青少年时期的儿女,要求他们的行为各方面要像青年。这种父母要反省自己的幼年、青少年时期是怎样过来的,是如何才达到成年的呢?
  福氏特别期望父母不要对自己的子女有如此错误的要求,生命的发展乃是连续性,如此的要求会妨碍他们未来的种种发展。福氏曾特别强调,对正常的儿童,不能从小就施予特殊的教育。
  劳作和宗教的原理
  福氏认为人之劳动和生产活动是连续发展的关系。在福氏的那个时代,对一般生产活动的劳动,认为勤劳是人之精神本质的基本概念。人的劳动、生产,不只是维持衣、食、住,而是要把隐藏内部的精神、神性表现出来,为了认识自己而劳动和创造这是最主要的,而对劳动所得的结果如衣、食、住是次要的东西。如每人用自己的力量及神的力量充分的使用,一定能过着很好的生活,所以人不能怠惰而应当勤劳。
  生产活动和勤劳教育
  福氏说小孩应早期开始教育勤劳的生活,这是人性之要求。福氏提倡不论幼童、表少年、青年每天至少要有一小时或两小时(依年龄的不同)专心的于制作而从事生产活动,由学习中来体验,理解。
  现在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只重视学科,要知道如果忽略了这一点,就是等于停止了“能发展的无限的力量”,如果父母、教师能改善、重视勤劳教育,便能够挽回,这就是福氏创设幼稚园的时候,提倡生产活动、勤劳的原因。为了要给幼儿早有劳动精神,就设计了恩物Gift(教具)。福氏设计这恩物,让幼儿活动、思考、创造──这些都是教育的第一目标。
  社会原理
  福氏对婴儿的看法,认为其不只是家族的一份子,也是全民族、全人类的一员。所以,婴儿的成长发展有关的,我们可由人类发展的现在、过去、未来的必然结合中,来观察小孩。福氏在基础论中说过:“小孩的教育,对人类发展的现在、过去、未来的要求能结合、调和而一致,是有神的素质、自然的素质和人的素质的人、神自然和人类的关系。在自己本身有统一性、个别性和多样(元)性”。
  宗教心、道德性的发芽及教育法
  在人性教育基础上,福氏最强调的是宗教心、道德性的萌芽,福氏说幼儿期的感情,特别是幼儿的微笑是共同感情最初的表现。这社会性的感情是连结在父母、兄弟、姐妹精神的基础上,就是说,共同感情是真实的宗教心的最初萌芽和发端,是由母亲培育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弗里德里希·威廉·奥古斯特·福禄贝尔
福禄培尔
福禄贝尔:自然教育
费尔巴哈的道德和爱是什么?
转型中国第18期:思想犯:留美幼童回撤事件始末
儿童是什么?为什么要追问儿童是什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