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伤寒论》太阴病概说

概说

太阴为三阴之首,太阴病是三阴病的初始阶段。病入太阴,疾病由阳转阴,机体抗病能力衰减,脾阳虚弱寒湿内盛,升降紊乱,星现出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等症状。故太阴病病位在里,病性属阴,具有三阴病的共性,为里虚寒证。

太阴,包括足太阴脾与手太阴肺。足太阴脾经,起于足大趾内侧端,上行过内踝前线沿小腿内侧,交厥阴经脉前,沿大腿内前侧上行,人腹,属脾络胃。太阴病以足太阴脾病为主,因手太阴肺主皮毛、司开合,感邪后多为表证,故手太阴肺之病变亦属太阳病范畴,已在太阳病篇论述。脾主腹,主运化,主升清,主肌肉,主四肢。而脾与胃为表里,两者以膜相连,生理上相互配合,病理上相互影响。胃主多纳,腐熟水谷,而水谷精微的转输,则依赖于脾气的运化,肺气的敷布,才能内养脏腑,外濡四肢。脾主升,胃主降。脾主运化,以升清阳,为胃行其津液,故脾胃的功能协调,则清阳得升,浊阴得降,精微四布,水湿运行,以维持水谷精微和水液代谢,而健康无病。若邪犯太阴,寒湿留滞,脾阳不足,运化失职,升降失和,则形成太阴病。故太阴病以脾阳虚弱,运化失司,寒湿内盛,升降紊乱,为其主要病理特点。

太阴病的成因,大体可归纳为三方面:其一,先天禀赋不足,脏气虚弱,而脾阳素虚,寒湿直中;其二,内伤生冷,或过服苦寒攻伐之药而使脾阳受损,健运失司;其三,太阳病、阳明病误治或少阳病失治,导致脾阳受损,外邪内侵。例如,太阳病误用下法,邪陷太阴;或阳明病过用苦寒之品,诛伐太过,中阳受损,邪入太阴等,皆属疾病由阳转阴。

太阴病证,以脾脏虚寒,运化失司,升降失和为主要特征,故证以腹满时痛,呕吐,食不下,自利不渴等脾虚寒证为主。此外,因牌主腹,太阴病位在腹,又有太阴腹痛证,因脾家气血不和所致,以腹满时痛,大实痛为主要临床表现。若太阴寒湿在里不解,郁而发黄,亦可形成太阴发黄证。若风邪伤于太阴经表,证见脉浮、四肢烦疼等,则为太阴表证。

太阴病的治疗,仲景提出“当温之”为治疗大法,即温中散寒,健脾燥湿为主,宜理中汤(丸)、四逆汤一类方剂。太阴脾之经脉气血不和证,则宜桂枝加芍药汤或桂枝加大黄汤治之。太阴发黄证,治宜散寒除湿,“于寒湿中求之”。太阴兼表证,治以桂枝汤解肌发表,调和脾胃。

太阴病预后及传变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阳复而愈。太阴病为脾虚寒湿内盛证,故脾阳恢复,其病则愈。二、脏邪还腑,里病达外。又由于太阴与阳明同属中州,相为表里,经脉相互络属,故病情可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如阳明病过用清下,则病可及于太阴;而大阴病过用温燥,或寒湿久郁化热,亦可由太阴而转出阳明,即所谓“实则阳明,虚则太阴”之义。三、病邪内传。若太阴病日久,脾阳虚衰益甚,病邪又可转入少阴或厥阴。而厥阴、少阴之虚寒证,往往伴有脾阳虚衰之象,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太阴病的传变关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第五章、辩太阴病脉证并治 第一节、概说
三阴关系如何?读懂“寒厥”自见分晓 | 辨厥阴病脉证并治系列(五)(肖相如)
【《伤寒论》三阴三阳六病:太阴病】4
论太阴腹满腹痛证 - 不良相则良医的日志 - 网易博客
讨论柴胡桂枝干姜汤证的病机
[转载]伤寒论读书笔记《十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