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以德育人 科学教子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各位家长:
大家好!
孩子是我们生命的延续,望子成龙是天下所有父母的共同心愿,教育孩子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永恒的热点话题。
高尔基说:“爱孩子是连母鸡也会的事情,但真正会爱就没有那么容易了,它需要才能和渊博的知识。”
数年的家庭教育实践,我饱尝了教育孩子的酸甜苦辣,也体味到了和孩子共同成长的无尽喜悦。我不敢说我对家庭教育有多么深刻的理解,但我已经一头扎进了它的海洋里;我不敢说我在这浩瀚的大海里捡起了多少珍珠,但我确实拾起了几枚虽不起眼但极珍贵的贝壳。下面,我就自己对家庭教育的点滴感悟与朋友们分享。
这次讲座的题目是:

《以德育人 科学教子》
讲座共分12节
一、家庭教育的社会背景
下面我从四个方面来阐述这个问题。
1、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文化积淀,我们确实有教育多子女的经验,但没有教育独生子女的经验。过去大多数家庭是不低不高孩子一大群,像石头蛋子一般,父母没有精力溺爱孩子,没有条件娇惯孩子。
讲两个例子:
例一:六十年代,有一对夫妻生了10个孩子。一个夏天的晚上,全家人都在大门外乘凉,好几个孩子都在地上睡着了。由于天黑,父母往回抱的时候少抱回了一个,六岁的小七就在门外睡了一夜。
例二:有一家弟兄七个,家境贫寒,一件衣服缝缝补补要穿七、八个人,父母传给老大,老大传给老二,……大小补丁几十个,成了真正的百家衣。五、六个人睡一个土台炕,一条破苇席,大窟窿、小眼睛,从小到大,孩子们不知褥子、床单为何物。常常是一块红薯一顿饭,吃一碗糊涂面条算是改善生活。生长在这样的环境里,个个孩子知道孝顺父母,心存感恩,责任心也特别强。父母把老大媳妇娶回家后,定了一条家规:老大负责给老二盖房、娶媳妇,老二负责给老三安排住处、成家,以此类推。孩子们人人尽职尽责,毫无怨言,一家人恩爱和睦,其乐融融。正应了那句古话:国难见忠臣,家贫出孝子。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使大多数家庭成了独生子女。孩子比以前少了,但几乎所有的父母都会说他们比上一代家长累多了、操心多了。这是为什么呢?现在的孩子是宝贝疙瘩一个,举到头顶怕摔着,放在地上怕踩着。这实际上犯了教育的大忌,给孩子的失败人生埋下了伏笔。曾国藩说:“儿女愈贱,愈易长大;看的愈娇,愈难成器。”溺爱等于虐待,溺爱孩子等于毁灭孩子,溺爱孩子等于送给了孩子两件非常可怕的礼物——自私和任性。这两件礼物足以让孩子痛苦终生。
2、我们有教育穷孩子的经验,没有教育富孩子的经验。中华民族是一个乍富起来的民族,自改革开放以来,短短二十多年人均收入增加了数十倍,富的速度特别快,富得令我们猝不及防。过去的孩子吃不饱、穿不暖,粗茶淡饭,狼吞虎咽。现在的孩子是名牌服饰、高档消费,山珍海味、营养搭配,孩子们却认为是天经地义,享受起来心安理得。
有个高一男孩,真可谓是高消费一族。MP4、进口手机等现代装备应有尽有;从上到下一身名牌,非专卖店的服饰不穿,国产的东西一概不要;每个星期天是他最惬意的时候,他要到发廊做一次发型,爸妈还要带他到酒店搓一顿。他对中国菜的几大菜系颇有研究,哪个菜有什么特色,有什么营养价值,他都能说出名堂。他点菜特内行,颜色拼凑、荤素组合、营养搭配,他讲出来一套一套的,俨然一个美食家;从家到学校两公里的路,他从未步行过一次,每次都由他家的蓝鸟车接送。
有一次,他要买一双运动鞋,妈妈把他带到“安踏”鞋店。妈妈说:“‘安踏’鞋不错,是国产品牌中上档次的。”男孩说:“我才不穿这种破鞋呢!”妈妈说:“今天带的钱不多,买一双先穿着。”男孩把眼一瞪:“好你一个守财奴,连自己儿子花钱都不舍得,你算什么母亲?”妈妈含泪回家取来钱,陪儿子进了专卖店,花1200元买了双德国产阿迪达斯运动鞋。
花钱是会上瘾的,享受也会成为习惯。这个孩子天天挖空心思考虑着怎么消费、如何享受。他对学习一点不感兴趣,因为学习是要吃苦的。据学校政教处的老师讲,他在学校占了两个第一:消费水平第一,成绩倒数第一。 
我们富裕了,我们为孩子创造了优越的物质条件,但如何培养富裕家庭的孩子,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大部分家长认为:自己辛辛苦苦,就是为了让孩子过上好日子。这样无形之中就把孩子拖进了享受的旋涡,有意无意剥夺了孩子磨练意志的机会和自立自强的权利。他们并不知道:物质享受和精神成长是成反比的。青少年时代没有吃苦的经历是一个人最大的不幸,丰裕的物质、过度的享受对于一个青少年来说,是罪恶,是灾难,更是地狱!
3、孩子们面临重重压力,来自家庭的压力、学校的压力,使孩子们不堪重负。
先讲家庭的压力。现在的家庭结构大多是4∶2∶1模式,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爸爸、妈妈六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万千宠爱集于一身。父母没有上过大学的遗憾要通过孩子来弥补,父母没有实现的梦想要靠孩子来实现。长辈人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情特别迫切,故而对孩子的期望值特别高,孩子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在家长眼里,家的兴衰全系于孩子一身。一部分家长对孩子的要求几近疯狂,要求孩子每次考95分以上,要求孩子班上第一名、学校第一名,考重点中学、重点大学,等等,对孩子提出各种苛刻的要求。孩子学习成绩稍有下降,不问青红皂白,轻则讥笑挖苦,重则棍棒相加。
石家庄一个处级干部,从小对孩子要求非常严格:放学要按时回家,不准交朋友,节假日不准外出,不准看电视,不准看课外书。不管孩子喜不喜欢,全然不顾孩子的心理感受,要求孩子学一大堆特长,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到孩子头上。孩子如一台机器,在父母的操纵下高速运转。人的心理承受能力是有限的,有一天父亲强制孩子补课时,孩子终于爆发了,十七岁上高一的儿子向父亲举起了菜刀。此时此刻,这位父亲才有所惊醒。
再讲学校应试教育的压力。大家知道,现行教育制度还存在许多弊端,一切围着高考指挥棒转,学校完全以升学率来考评老师,老师也以学习成绩优劣来评判学生。“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大多数老师都是在教书,而把育人这个头等大事放在了无关紧要的位置。
荥阳一个叫王少杰的孩子,小学时期学习成绩一直不错,刚进入初中,学习不适应,班主任数学老师不是热情鼓励、耐心帮助,仅凭一次考试成绩,就简单、轻率地给他贴上了“差生”的标签。老师没有和王少杰谈话,就把个子并不高的他调到了最后一排。王少杰犹如当头挨了一棒,本来渴望进步的他从此一蹶不振,上课说话,不交作业。一个学期下来,真的成了“差生”,老师对他越来越有偏见,王少杰越来越厌学,从频频缺课到放弃学业。父母也曾找过老师,希望得到帮助。老师振振有词:“都象这样的学生,我还怎么教?我拿他真没办法,你干脆转学吧,或许其他老师比我高明。”这位老师哪里知道:学习上遇到困难的学生,才是最需要帮助的学生;看起来最不值得爱的孩子,往往是最需要关爱的孩子。他的简单、粗暴、不负责任,可能会断送一个孩子的前途。王少杰上到初二就辍学在家。
4、孩子们缺少强有力的德育支撑。我们的经济确实发展了,但我们的教育还存在诸多问题。孩子们的道德品质教育、理想教育、信念教育还处于非常薄弱的环节,孩子们没有强有力的理想信念支撑。面对滚滚红尘、物欲横流、花花世界的强烈诱惑,有相当一部分成年人还把握不住自己,何况一个懵懂无知的孩子呢?面对国内外不良文化的毒害和侵蚀,本来就薄弱的理想、信念不堪一击,一部分孩子产生了信仰危机。相当一部分孩子没有人生目标。在咨询中,我问一些中学生:你的理想是什么?你希望自己将来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希望过一种什么样的生活?面对这些问题,大多数孩子摇摇头。有的孩子说:“从来没想过。” 没有人生目标的孩子等于在戈壁滩或大草原上漫无目的的奔跑。假如有人问:“孩子,你往哪里去?”“我不知道啊。”试想:一个不知道自己要往何处去的孩子在现实中能做什么?故而,追星的,早恋的,痴迷网络的,等等,乌七八糟的问题都出来了。
有一个十八岁的孩子,高二辍学在家,每天上网十几个小时。父母劝说他上学或打工,他振振有词:“人生的最高境界不就是追求快乐吗?上网是我最快乐的事情,何乐而不为呢?”“人生苦短,我才不那么傻呢,我不能委屈自己。”
周口有一对孪生姐妹,二十二岁了,不找工作,不做家务,疯狂地玩网络游戏——劲舞团。爸妈带着孩子到洛宁找我,我和两姐妹交谈后,明显感到她们没有理想,没有信念,精神处于混沌状态。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一个人没有理想和追求,才会到网上打发日子,才会到虚拟世界去实现所谓的自我价值。我问:你们是不是感到迷茫、困惑?姐姐说了一句话令我非常吃惊,她说:“我们中专的同学好多都是这样,并没有考虑那么远,都比较现实,都是及时行乐,得过且过。就连我爸妈都迷茫困惑,他们也没有人生目标,他们相当一部分时间都是在麻将桌、酒桌上度过的。”一语点破了问题的实质。精神世界处于荒漠、混沌中的父母,怎么能给孩子心灵植入理想和信念呢?生长在这样的家庭氛围里,孩子怎么会不迷失方向呢?由此可见,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有多么大,“父母素质决定孩子命运”真是至理名言啊!
综上所述,我们是处在社会转型期的新一代家长,历史赋予我们最伟大的使命,我们面临的是史无前例的大变革,我们面对的是闻所未闻的新问题。现代家庭教育给各位家长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落在我们这一代家长肩上的责任显得格外沉重。
希望与困难同在,机遇与挑战并存。
我们别无选择,我们只能知难而进,我们必须与时俱进。

二、家业万贯,不如教子成才

孩子是家庭的最大财富,教育孩子是家庭最大的事情。
任何事业的成功弥补不了教育孩子的失败。教育孩子不成功,标志着做人不成功。
讲两个例子。
例一、2005年4月7日下午,我应邀在大河报社接听戒除网瘾专家热线。由于《大河报》提前预告,河北省某军分区政委找到大河报社,邀请我家访。这位政委的独生女上高三,追星、早恋、网恋。此时距高考还有两个月,仿佛高考跟她没有关系似的,她停学在家,天天上网打游戏、聊天。
我和这个女孩谈了两个小时,取得她信任后,我问:“你愿不愿意交老师这个忘年交的大朋友?”女孩回答:“当然愿意。”“咱俩成朋友了,你能不能回答我一个问题?”她脱口而出:“当然可以。”我问:“现在临近高考,按说你应该在学校备考,你却在家里上网。你这样做肯定有你自己的理由,你能把理由告诉老师吗?”这个女孩的回答令我瞠目结舌,她说:“我爸说了,随便有个高考成绩,他就能让我上军校。既然能上军校,我何必要受那份高考冲刺之苦呢?到时参加高考就行了。再说,我爸是市委常委,给我安排工作应该没有问题。”听了这话,我心里很不是滋味,一个高级干部给孩子进行的是什么样的家庭教育?这到底是在爱孩子,还是在害孩子?
这位政委住一栋小洋楼,亲属还经营一家企业,车子好几部,雇着两个保姆,在当地呼风唤雨,实属一个成功人士。
临走的时候,这位政委说了一番发人深省的话:“贾老师,我不如你啊!你虽然没有一官半职,但你的一双儿女培养得那么优秀。我马上要退休了,孩子现在这个样子,我心中有很大遗憾啊!如果有来世,我肯定会把教育孩子放在第一位。”
这位政委说的都是肺腑之言,他现在认识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可惜他的这个惊醒迟了一点儿。因为生命全是直播,没有彩排。如果他在18年前就有这些理念,那么他现在就不会有后顾之忧了。
例二、讲一个震惊全国的杀父弑母案。赵建文是陕西白水一个私营煤矿主,他把主要时间和精力用在了发展自己的事业上,他的事业确实比较成功,短短数年,已经拥有了两千万元资产。遗憾的是,他疏忽了对独生儿子赵智强的教育,他认为只要有钱,孩子就可以过上幸福生活。因此,他的家庭教育处于放任自流状态。
他如果真的对孩子不管不问的话,未必能够酿成家庭悲剧,可悲的是他对孩子百般呵护、千般溺爱。孩子五、六岁时,赵建文趴在地上让孩子当马骑,他说这是天伦之乐;孩子七、八岁时,学会了骂人,他说孩子长见识了;孩子偷了他的钱,他笑着说:“这孩子鬼点子怪多呢!”;孩子不好好上学,他说:“这小子头脑灵活,比那些死学知识的孩子有出息。”
儿子高中没上完,赵建文就托关系把孩子送到部队。他怕孩子在部队吃苦,几次给首长送礼,要求关照孩子。在父母的“关照”下,部队这座大熔炉也没能使赵智强得到锻炼。
复员后,父亲为儿子安排了工作、买了房子,最不应该的是给了儿子25万元所谓的创业基金。赵智强怕吃苦,又不愿意上班,他把每月600元的工资也没有当成一回事,他知道他的老子有的是钱。不愿意上班,又害怕吃苦,手里还揣着大把的钱,他能去干什么呢?无所事事的赵智强每天进出各种娱乐场所,吃喝嫖赌,醉生梦死。突然之间,赵智强周围多了许多朋友,因为每次消费成百上千都是他买单。这帮狐朋狗友每天围着他转,陪着他玩,变着法子让他开心。
五个月后,25万元花光了。平日挥金如土、一掷千金的公子哥,没钱的日子可不好过。他瞅准时机在家里偷了5万元。赵建文夫妇发现丢钱后,明知儿子的嫌疑很大,但没有报案,也没有对儿子进行教育,而是采取了防范措施——加了防盗门。从此种下了祸根。
区区五万元一个月又被赵智强挥霍一空,囊中羞涩的他度日如年。这时,他产生了一个极端罪恶的念头:你们生了我,就得养我,就得满足我的要求,没告诉我就加了防盗门,简直太欺负人了!给我过不去,不让我花钱,你们就得死!他唆使狐朋狗友用刀把他父亲砍死,用被子把母亲捂死。从母亲身上拿了钥匙,打开保险柜取了钱又住进了星级宾馆。
赵智强被枪决。由于没有继承人,赵建文的千万家产被亲戚分割。“人怕出名猪怕壮”,本来有钱,又出了这么大的事情,赵建文夫妇还没有安葬,盗贼就盯住了他们的殉葬品,下葬不久,坟墓被盗,可怜夫妇二人暴尸荒野,其惨状可想而知。
人们在谴责赵智强这个逆子、流氓加无赖“三栖混蛋”的同时,还应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是谁培养、造就了这个混蛋?谁是制造这幕悲剧的真正元凶?不言而喻,是父母糊涂的爱、愚昧的爱和错误的家教方式。溺爱猛于虎,各位家长千万不要掉以轻心。
现实中,相当一部分家长只知道赚钱,而忽视了对孩子的教育。他们认为,趁自己年轻,努力拼搏几年,多给孩子留点儿钱,孩子就可以一生幸福了。这种观念是极端错误的。给孩子留下巨额物质财富的家长是目光短浅的家长。试想一下:你没有把孩子的灵魂塑造好,没有把孩子的人格培养起来,孩子能正确运用、合理支配这些财富吗?往好处说,有了充裕的物质条件,孩子就会没有危机感,丧失忧患意识,就会满足现状、不思进取。没有波浪的江河是不壮观的,没有奋斗的人生是不完美的。一个人缺少了奋斗历程,他的人生将会一片苍白,他的人生价值就要大打折扣;往坏处说,一个没有理想、缺乏信念、人生境界没有得到提升的人,肯定是一个低级趣味的人,这样的人拥有大量的物质财富,他能做什么呢?一个个花花公子、一个个纨绔子弟应运而生。欲壑难填,你能给孩子留多少钱?够他一辈子挥霍吗?
曾国藩说:“我儿不胜我,要钱做什么?我儿胜似我,要钱做什么?”纵观中国一些家族的发展史,“富不过三代”,创业、守业、败业,一辈刚强一辈弱,多少名门望族盛盛衰衰,都逃不脱这个怪圈。
家业万贯,不如教子成才。为了你的家族兴旺发达,为了我们的事业后继有人,我们不要给孩子留下巨额的物质财富,要努力给孩子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
讲一讲蔡笑晚的故事。最近,接力出版社(全国优秀出版社)的编辑潘炜先生向我约稿,要与我合作出一本书。潘先生还给我寄来了他前段编辑出版的一本书,书名是《我的事业是父亲》,作者蔡笑晚,温州人,这位父亲堪称父亲中的楷模,他把毕生精力用于培养自己的六个儿女。大家知道,改革开放的温州,人人在经商,个个在发财,蔡笑晚却耐得寂寞,安于清贫,把培养儿女当成了最崇高的事业。
在他的精心培养下,六个儿女个个成才,家里出了四位博士、两位硕士。其中,长子蔡天文,1995年获美国康奈尔大学博士学位,现为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最年轻的终身教授之一;次子蔡天武,由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公派就读美国罗彻斯特大学,师从李政道教授,获得激光物理学博士学位,现任美国高盛公司副总裁;四子蔡天润,华西医科大学医学系毕业后,被美国阿肯色州立大学录取为博士生,现正在上海筹办私立医院;女儿蔡天西,14岁考入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18岁考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博士研究生,22岁获得哈佛大学生物统计学博士学位,现为哈佛大学最年轻的副教授之一。
这些足以让这位父亲自豪,也让那些赚了几个钱、培养孩子失败的人汗颜。他的成就绝不亚于那些千万富翁、亿万富翁。
下面讲一讲我家的一些事情,希望能对家长朋友有所帮助。
认识我的人都知道我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并且在这方面的投入不遗余力,可以说我把孩子的教育放在了最最重要的位置。我的这些观念的形成也不是一朝一夕的,而是有着历史渊源的。
这先得从我的外祖父说起。
我的外祖父程根升,陈吴乡大原程寨人,生于1892年。他是一个非常有远见的人,有胆有识,嫉恶如仇,乐善好施,在三里五庄威望较高。他站得高,看得远,对当地教育非常重视。他任学校校董多年,曾多次向学校捐款、捐物。还在建国前,高瞻远瞩的外祖父就把家里惟有的两个男孩——他的儿子和侄儿送进学校。两个孩子读完洛甫中学后,外祖父又直接把他们送到二野军政大学读书,以报效祖国。他也让几个女儿和孙子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大姨和母亲读了高小,小姨和大表哥读了高中,二表哥读了初中。在那个年代,家里所有的孩子都去上学,并且一个家庭出了两个大学生、两个高中生和一个初中生,在当地是独一无二的。特别是解放前,他把家里两个劳动力(儿子和侄儿)送到外地上学,家里剩下的全部是“娘子军”,他一个人承担起繁重的体力劳动,要种十多亩地,养活十三口人。那时,生产力低下,连人力车也没有,往地里送粪、往场里运庄稼、往家里运粮食,全凭担担挑挑,其艰难程度可想而知。由于过度劳累,他得了干血痨症,经常便血。为了孩子们能接受教育,他做出了很大的牺牲,这充分体现出外祖父过人的眼光和博大的胸怀。大舅程远东,在二野军政大学读书时,被陈赓将军点名调到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政治处,后在一科研单位任党委书记 。大姨和母亲也在建国初期参加了革命,入了党。
外祖父常说的一句话是:“积业不如积子。”也就是说家业万贯,不如培养孩子。从我记事起,就多次听他讲这句话。妈妈也多次教育我:培养孩子是家中最大的事情。从儿时起,这些理念都在我心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除此之外,祖母对我的影响也是刻骨铭心的。祖母的爷爷是秀才,她的父亲读过私塾,祖母虽不识几个字,但受家庭文化的熏陶,知书达理、深明大义。
祖母29岁那年,祖父去世,祖母领着8岁的姑姑和6岁的父亲艰难度日。家族恶势力非要把祖母卖掉(卖寡妇),祖母意志非常坚定:“死我也不改嫁,我一定要把一双儿女培养成人!”坚强的祖母不但支撑起了这个家,还发誓要振兴这个家。她坚持让父亲上学,她知道只有这条路才能彻底改变这个家庭的命运,孤儿寡母也才会有出头之日。
祖母既要维持一家三口的生计,还要供父亲上学。在那个年代,一个小脚女人,一个倍受歧视和冷眼的寡妇,需要克服多大的困难,比别人要付出多大的艰辛阿!这是没有身临其境的人难以想象的。那时,祖母种了二亩薄地,没有牛,没有犁耙,耕种时全靠祖母用锄头一下一下地刨。家里的粪都是祖母用背篓一篓一篓背到地里的。她每天天不亮就下地,太阳落山才回家。祖母白天在地里干活,晚上还要纺棉花到深夜。点不起油灯,纺花时只能借着月光或点一支香。祖母靠纺花织布、给富户人家打短工得来的微薄收入供父亲上学。祖母再累,但她总忘不了给父亲布置作业——每天写两页大字,背诵一段《三字经》、《千字文》等。在祖母熏陶下,父亲从小勤劳节俭、温和友善,追求进步。刚解放,父亲就参加了革命,历任初级社长、高级社长,于195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公社党委委员、乡管委会副主任等。
从我记事起,祖母就给我讲“程门立雪”、“凿壁偷光”等故事,鼓励我刻苦学习。她说:“我忍辱负重,吃苦受累,才把你爸拨弄得象一个人。你要有志气,我们家要一代比一代强!”
我常想:我是非常幸运的,我的祖辈和父辈传承给了我诸多优秀品质,这是一笔得天独厚的精神遗产。我之所以重视家庭教育,把一双儿女的教育放到了第一位,现在又走上家庭教育这条路,完全得益于上辈人的熏陶和影响。

三、培养孩子爱心是第一要务

在现实中有一部分孩子完全以自我为中心,他们心中只有自己,没有他人。为了个人的利益,他们谁都不顾,包括自己的亲人和朋友。这是一些非常自私的孩子,毫不利人,专门利已。
这种孩子不善于换位思考,缺乏同情心,对于穷人,对于学习成绩差的同学,他们看不起,也不愿帮助。在自己需要帮助的时候,却会毫不犹豫地支使别人。在他们看来,父母为他付出都是天经地义的,别人为他服务都是应该的。这种孩子心中没有感恩意识,不知道回报。
这种孩子往往是唯我独尊,受不得一点委屈,不能吃亏,只能占便宜,不能谦让,只能抢先,吃了亏他们耿耿于怀,占了便宜则洋洋得意。
这类孩子只为自己活着,他们是不会关心集体、热爱公益事业的,他们体会不到助人的乐趣。再往大了说,这类孩子能爱国吗?能关心中华民族的命运吗?
这种孩子心胸狭隘,难有大志,难以招人喜欢。他们即使学习成绩很好,也不会得到同学的拥护,有谁会喜欢一个自私自利的人,他的人际关系一定非常糟糕。不良人际关系一定会影响他的生活质量,幸福和快乐肯定与他们无缘。因为这类孩子的心灵中缺少人性中最美好的东西——爱心和善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行善的人生是有意义的人生,除非你善良,否则你不可能快乐”。
讲两个例子:
例一:有一个10岁的孩子,放学后,姥姥接他回家。他在路上吵着姥姥:“我要吃火腿肠!我要吃肯德基!我要买变形金刚!”姥姥说:“乖孩子,今天姥姥没带钱,我们改天再买。”孩子一下子蹦了起来:“你没带钱?你是干什么吃的?!”
例二:卢氏县有一个16岁的孩子在郑州上技校。一天,父亲收到孩子的一封信,内容倒也精炼,没有称呼,没有落款,只有短短五个字:速寄500元。父亲收信后卖了500斤玉米,又借了些钱,第二天一早出发,几次倒车,辗转到了郑州,赶到学校已是下午三点。孩子却不在学校。同学们从网吧里把他找回。孩子接过父亲送来的钱,没问父亲吃饭没有,没给父亲倒一杯水,冷冰冰地说:“钱送来了,你回去吧!”父亲说:“现在还早,晚点还有车。”意思是想和孩子多说说话。孩子看父亲磨磨蹭蹭,不耐烦地说:“你没事,我还有事呢!”父亲随口骂了孩子一句,孩子就拿起砖头把父亲追得满校园跑。
造成孩子自我中心的原因很简单:父母从小把他放在中心的位置,他自然就习惯自己是中心了;父母总像伺候小皇帝一样伺候他,时间长了,他自然就找到“当皇上的感觉”了。问题的根源在家长身上,怪不得孩子。自私的孩子都是父母过分给予造成的,给予的太多了,孩子习以为常了。自私的孩子是感觉不到自己自私的,他表现出来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使别人感到他是自私的。
家长本人为什么感觉不到孩子的自我中心呢?因为家长也习惯了。家长把自己沦为了“奴隶”,孩子自然也就成为“奴隶主”了。家中有了“奴隶”,就有了孩子产生特权思想的土壤。没有一个孩子天生就是“小霸王”,都是父母娇惯和溺爱的结果。大多数父母不明白这样一个道理:你会溺爱你的孩子,但其他人不会溺爱你的孩子,社会更不会溺爱你的孩子,你的孩子早晚是要融入社会,参与公平竞争的。
要克服孩子自我中心的毛病,家长首先要有一颗平常心,不要把孩子看成人上人。孩子是一个独立的社会人,他的人生道路要靠他自己走,长辈们过分殷勤地围着孩子转,孩子自然就有了众星捧月的感觉。
家长不要过分照顾孩子,孩子自己的事一定要他自己干。要尊重孩子的人格,而不是过分迁就孩子。
要从小教孩子学会换位思考。家长要找各种机会,引导孩子理解他人,多站在对方的角度想一想,懂得“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要教育孩子:给予比接受更为有福。
家长可以带孩子参加一些公益事业和慈善事业,多参加一些志愿者活动,这对克服自我中心很有帮助。
讲两个故事:
故事一:一个小姑娘在公园里玩耍,看到树杈上夹了一只蝴蝶,任凭蝴蝶怎么挣扎,就是挣脱不了。小姑娘爬到树上把树杈轻轻掰开,蝴蝶飞走了。
过了一会儿,一个仙女出现在小姑娘面前,笑吟吟地对她说:“我就是你放走的那只蝴蝶。你小小年纪就有如此爱心,真是难能可贵啊!你救了我,我要报答你。你有什么要求尽管提出来,我都会满足你的要求。”小姑娘想了想,说:“我什么东西都不要,我希望得到幸福和快乐。”蝴蝶仙女说:“那还不容易!”她对小姑娘耳语了几句,飘飘然走了。
小姑娘回家后按照蝴蝶仙女的吩咐去做,果然非常快乐,幸福感也油然而生。时光荏苒,小姑娘变成了大姑娘,变成了少妇,变成了中年妇女,变成了老太婆,幸福和快乐始终伴随着她。她有非常好的人缘,周围的人都非常尊敬她。村里一个小伙子天真活泼、快人快语,他问这位老太婆:“大娘,你一生这么幸福和快乐,难道有什么秘诀吗?”大娘思忖片刻,说:“是有秘诀。但我承诺过蝴蝶仙女,不到临终的时候,我不能告诉别人。”小伙子奔走相告,全村人都知道了这个秘密。乡亲们内心很矛盾,他们既希望大娘长寿,又希望早日得到秘诀。
多年后,老太婆患了绝症,乡亲们都来看望她。她微笑着说:“我已于世不久了,我把秘诀告诉大家。蝴蝶仙女告诉我,要想得到幸福和快乐,就要不断地关爱别人,世界上的芸芸众生内心深处都是非常脆弱的,都是需要关爱和帮助的,关爱别人其实就是关爱自己。”
故事二:一天早上,一个好心的妇人打开房门,看到有三位白发银髯的老人坐在家门前,猜想他们一大早坐在这里一定是饿了,就上前对他们说:“你们一定是饿了吧?请进屋吃点东西。”
“你家里都有什么人?”老人们问。
“有我的丈夫和女儿。”妇人回答。
“那么,你先去征求他们的意见。”老人们说。
妇人进屋告诉了丈夫和女儿,他们都同意把老人们请进来。
于是,妇人出去邀请老人们。
一位老人说:“我们不能一同进屋。”
妇人诧异地问:“这是为什么?”
这位老人指着两个同伴说:“他叫财富,他叫成功,我叫爱,我们只能进去一个。你现在和家人商量商量,看看需要我们哪一个。”
妇人进屋和家人商量后,出来对他们说:“哪位是爱,请进来吧。”
那位叫爱的老人起身朝屋里走去,没想到其他两位老人也跟着走进屋里。
妇人感到很惊讶,就问那位叫爱的老人:“您不是说只能进来一个吗?我现在邀请的是您,他们怎么也愿意进来呢?”
三位老人都笑了,他们一同回答:“哪里有爱,哪里就有财富和成功!”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拥有了爱,就会拥有财富和成功。
下面读一封去年我写给儿子的信:
儿子,爸爸以五十年的人生阅历告诉你,要想得到幸福和快乐,首先要乐于助人,多做善事,下面爸爸给你提些具体要求:
1、上车遇到老弱病残、孕妇等,要主动让座。空位不多时,不要抢座,把座位留给最需要的人。自已年轻,站一会儿也无妨。
2、在雨雪天气或者天冷的傍晚,遇到卖菜、卖水果、卖报纸的人,能把他们的东西全部买走,他们就能及时回家。如果不能全买的话,买一份也可以,这种情况下买的东西吃着会更香,因为有一种爱在里边。
3、遇到迷路的老人和小孩要尽量送他们回家,至少要送他们上车或者到附近派出所,或者打个电话和他们的亲人联系上。这样虽然麻烦了些,你的内心会更加安慰。
4、遇到公益捐款,千万不要吝啬,更不要推前岔后,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要尽量多捐。公益事业是大家的事业,也有我们一份。送人玫瑰,手有余香。记住:自己也会遇到困难,也有需要大家帮助的时候。
5、如果你和一个拉人力车的人同行,一定要搭上一只手,你的举手之劳会给别人换来更多的轻松。如果是在上坡,更要竭尽全力。记住:这是你应该做的事。
6、别人有事求你帮助,你要慷慨应允。不到万不得已,别人是不会轻易向你求助,他向你张口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孩子,千万不要错过帮助别人的机会,因为帮助别人是最幸福最快乐的,帮助别人受益最大的其实是自己。
家长朋友:
“爱其子而不教,犹为不爱也;教而不以善,犹为不教也。”一部分家长这样教育孩子:我们不要吃别人的亏;你太善良了,别人就会把你当蛋儿玩;刚强是立身之本,柔弱是惹祸之胎,要是有人欺负你,你就往死里揍他,打出问题,爸妈去给你摆平。这类家长想没想过,自己这些话,实际上是在怂恿孩子惹事生非。孩子在外捅了漏子,你能摆平吗?有个孩子性格比较内向,在学校经常被同桌欺负。爸爸说:“我看见你那熊样就恶心!你的两只手是端豆腐的!他再欺负你,你告诉我,我去把那小子的头扭下来,让你当球踢。”有了父亲撑腰,这孩子还真来了劲,他藏起一块砖头,晚上趁同桌熟睡之际,朝同桌头部猛击,造成同桌当场死亡。孩子被判刑,父亲后悔不及。
善良不等于软弱,善于吃亏是一种境界,吃亏是福。我在一篇文章中写道:“你看那个人多傻,傻得连一点亏都不知道吃,这才是真正的傻子!”教给孩子善良,教给孩子帮助别人,引导孩子多进行“爱心”方面的道德实践,等于给孩子心灵植入了幸福和快乐的种子,等于送给孩子可靠的生存护照,等于留给了孩子宝贵的精神财富。如果你不希望你的孩子的人生道路布满荆棘,如果你真心希望你的孩子有一个美好的人生,那么,就从小扎扎实实培养他的爱心吧!

四、自立自强,是孩子的立身之本

  由于家长的百般溺爱和过度呵护,许多孩子生活自理能力之差已经到了骇人听闻的程度。他们似乎永远长不大。小学四年级的男孩子不会站着小便;五年级的孩子大便后不会擦屁股,因为此事从小全被姥姥承包了;初中生不会系鞋带,吃饭还要由家长来喂;初三的男生,一米七的个子,晚上要把爸爸赶走,和妈妈睡一张床,否则睡不着觉;大学生不会自己洗衣服,每到双休日带一大包脏衣服回家“孝敬”母亲……这些都不新鲜,更为离奇的是,一位在美国读书的大学生,每天早上需要妈妈从国内打国际长途电话提供“越洋叫醒服务”,不然这位少爷还真的起不来。
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学会生存”,可是很多家长恰恰反其道而行之。
孩子不可能永远生活在父母身边,这种什么都不会的孩子一旦离开父母,会遭遇诸多不便。他们的生活会充满一连串的挫折,甚至还会遭到别人的嘲笑,很容易产生自卑感。他们的心理也很难健康,因为健康的心理是需要健康的生活方式来支撑的,什么都靠别人,这种生活方式本身就是不健康的,他们很难有快乐的人生体验。这种孩子过的是寄生虫生活,可是又有谁能这样伺候他们一辈子呢?
  讲两个案例:
案例一:新安县有一个女孩,家庭条件相当好。她从小在爸妈百般呵护下长大,在保姆无微不至的照顾下成长,从小到结婚,没钉过一个扣子,没洗过一次衣服,更谈不上做饭了。一日三餐多数是下馆子,偶尔在家吃一顿饭,也是丈夫做。一次,丈夫加班回家较晚,让她下包方便面,并煮两个荷包蛋。她大发雷霆:你这不是出人洋相吗?你不知道我不会做荷包蛋吗?这个女孩过的是一种畸型生活,丈夫实在伺候不了这位姑奶奶,就和她离婚了。这个女孩至今还是独身。
案例二:北京一个男孩,6岁才从姥姥、姥爷那里接回来,妈妈事无巨细都要替孩子做,这个孩子除了学习以外什么也不会做。学习倒是上去了,但自理能力却特别差,考入中国政法大学后,问题出来了。没有人帮他洗衣服,没有人把一日三餐端到他面前,没有人早上叫他起床。面对一个新的环境他无所适从,不能融入其中。第一年他的课程勉强修完,但有5门不及格。第二年干脆把父母给的学费不往学校交了,钱大多花在了网吧。大二结束他被学校劝退。回到家里他什么也不会做,又不愿学着做。疯狂玩了三年网络游戏,玩成了废人一个,得了甲亢、手指肌肉萎缩,光显一个大关节,双手颤抖,半天夹不住一口菜。半年不下一次楼,他家住七楼,每上一层楼就要歇息六、七次。
妈妈得了妇科方面的癌症,手术后在家疗养。妈妈对我说:“贾老师,我前世造了什么孽,他是来向我讨债的,我家要不死一口人他是不会停止玩电脑的。哪一天,要是没有了我,看谁还照顾他,看他还怎么玩!”面对妈妈无奈的哭诉,孩子竟傻笑着说:“我就是要玩……”
面对这一幕,我心里酸楚楚的。这位母亲虽然值得同情,但她也是作茧自缚。溺爱真是毒品啊!这位母亲做梦也不会想到宠爱孩子会有这么严重的后果,早知如今,何必当初,自己种的苦果只有自己慢慢品尝。不知她想过没有,自己要不了多久就会驾鹤西去,但孩子的人生道路该怎么往前走?这位母亲也许会死不瞑目的。
家长如此溺爱孩子,是因为他们不懂得一个非常简单但是极其重要的人生哲理:家长不能替孩子活着。如果我们的溺爱都能让孩子成才的话,我们就来一个溺爱比赛,我们还可以设立一个溺爱大奖。大家想一想,可能吗?
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人,他的日子要由自己来过,人生之路要靠自己来走,他的本领要靠自己来历练。只要家长包办代替,孩子的能力就会退化,家长的过分热心肯定会阻碍孩子的成长。家长越勤快,孩子越懒惰。
有的家长说:“我多替孩子干点儿,是为了腾出时间让他学习。”请你想一想,你腾出的时间,孩子学习了吗?这些时间大多被他浪费了。经验告诉我们,学习效率高的孩子,往往是那些自理能力强的孩子。只有经常干实事的人,才能学会珍惜时间,那些寄生者都是浪费时间的高手。
还有的家长说:“让孩子自己动手,我看着着急。”孩子初学乍练,动作缓慢做得不好是正常现象。家长替孩子干,倒是快了,但你却把孩子实践的机会剥夺了,这种损失将是无法弥补的。
另一个原因是有些家长的幸福观有问题。在他们看来,幸福就是有人伺候着,自己什么也不用干。在这种错误的观念支配下,他们就把这种“幸福”强加到孩子身上去了。他们并不知道,真正的幸福是克服困难,自立自强,超越自我。
没有人会否认中国父母对子女成长的辛勤付出。许多父母任劳任怨,一切为了孩子,对他们百般呵护,怕他们累了、饿了、热了、冻了、摔了、伤了……处处越俎代庖,事事包办代替,想方设法为孩子提供最优越的物质生活,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把他们培养成为生活的强者。但是许多父母的愿望却落空了,孩子不仅没能成为生活的强者,反而成了他们永远的负担,孩子好像永远长不大,不仅担负不起创造未来家庭幸福的使命,而且连自己的生存和生活都要依赖父母。“养儿防老”变成了“养儿养到老”。生活好像在有意和他们开玩笑,辛勤地付出,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孩子长期生活在父母的羽翼之下,不教他们如何飞翔,就希望他们有朝一日能一飞冲天,翱翔长空,无异于缘木求鱼、挟山超海。
在自然界,狼、狐狸、老鹰等动物,它们为了让孩子学会独立生存,当孩子刚刚具备独立生存的条件时,就将它们逐出家门,让它们去体验生活,接受大自然对它们的生存考验。这些做法,尽管有些残酷,却适合了物种持续生存的自然法则。
父母关爱自己的孩子,就应该为孩子赢得未来着想。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渴望能出人头地,都希望自己能有所作为。但是假如有一天,当孩子蓦然发现自己连最起码的生活自理能力都不具备时,那种尴尬和痛苦将让他们的自尊和自信消失殆尽。听听孩子们的心声吧:
我是一只小小小小鸟,
想要飞呀飞却飞也飞不高……
请看美国的孩子是怎么做的。
有一位到美国探亲的中国学者,遇到了这么一件令人深思的事情:有一天,学者正在家中看报,突然有人敲门,开门一看,原来是一个八、九岁的女孩子和一个五、六岁的女孩子。大孩子对学者说:“你们家需要保姆吗?我是来求职的。”
中国学者好奇地问:“你会做什么呢?年纪这么小……”
大孩子解释说:“我已经9岁了,我已经有14个月的工作经历。”说着递给学者一张纸,“这是我的工作记录单。我可以帮你照看孩子,帮他学习功课,和他一起做游戏……”
大孩子看到没有聘用她的意思,又进一步说:“你可以试用我一个月,不收工钱,只要你在我的工作记录单上签个字,这有助于我将来找工作。”
中国学者指着那个五、六岁的孩子问:“她是谁?你还要照顾她吗?”
大孩子的回答更令人惊奇:“她是我妹妹,她也是来找工作的。她可以用小推车推你的孩子出去散步,可以陪你的孩子玩儿。她的工作是免费的。”
多么可爱的孩子!她们的父母也应该说是了不起的,他们敢于放手让孩子出来闯天下,这样的家教方式培养出来的孩子,你还怕他不能自理?你还怕他适应能力不强?
家长朋友,我们要想清楚:我们不能替孩子活着,如果我们事无巨细都替孩子做的话,很可能造就一个废物,不但孩子得不到幸福,我们的后半生也无法幸福,我们晚年极有可能受虐待,甚至被遗弃,还会给国家增加一个负担。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我认为要做到以下三点:
1、孩子自己能干的事情,家长原则上都不要管。以前包办代替的可以逐渐过渡,凡事往孩子自立的方向引导。从小要把孩子应负的责任实实在在放到他的肩上。并不是孩子不行,往往是家长认为孩子不行。其实孩子从小都是喜欢自己动手,也都是喜欢承担责任的,都是父母的过分担心、包办代替剥夺了孩子的动手能力,扼杀了孩子的责任心。
妈妈不在家,一个12岁的女孩把自己的衣服洗了晾在阳台上。妈妈回家后,取下衣服,责备女孩:“谁叫你洗衣服了!你看看,领口、袖头都没洗净,也没冲净。你不要再给我添乱了,把你的学习搞好就行了!”妈妈一番话,把孩子做家务的兴趣扼杀殆尽,孩子仅有的一点热情消失了,可能再也不会主动去洗衣服了。
2、凡事多鼓励孩子尝试,不要轻易说“你不行”。要经常说:“我的孩子是好样的,你一定能做好!”即使孩子某件事做的非常糟糕,家长也要充分肯定,热情鼓励,然后再耐心教给孩子正确的方法。要认识到孩子事情做不好是小事,保护孩子做事的积极性才是大事。孩子没有把衣服洗净,我们可以引导孩子再洗一次。为了保护孩子的热情,穿一次不干净的衣服又有何妨?孩子把饭做糊了,我们可以说:饭糊了就是吃着香!孩子炒菜盐放多了,我们可以开句玩笑:今天怎么把卖盐的打死了?然后可以将就着吃一顿。千万不要对孩子横加指责。
3、家有保姆的,最好辞掉。如果确实需要,要教育保姆不能给孩子当“使唤丫头”;若有隔辈人百般溺爱孩子,工作又做不通,可以考虑分开。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也是父母的希望所在。孩子的可塑性很强,每个孩子身上都蕴藏着巨大的潜力。希望所有的父母都尊重自己的孩子,尊重他们的自由,尊重他们的兴趣和创造性,尊重他们独立生活和参与社会竞争的意识和能力,让他们“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引导孩子成长为知识丰富、学有专长、充满自信、敢于竞争、善于沟通与合作的强者。只有这样,父母的付出才会有满意的回报,真诚的“爱心”才不至于变成无意的“杀手”。

五、责任心是孩子成功的必备品质

  如果一个孩子有责任感,他应该知道什么是自己分内的事情。自己的事自己着急,自己上心,自己努力把它做好,一旦出了问题,自己应该承担后果。
按照这样的标准,我们会发现有不少孩子基本上过的是“不负责任”的生活。他们为家长起床,不情愿地上学,为家长写作业,被迫去辅导班,甚至吃饭都不是自己的需要。他们根本不知道生活中哪些地方是属于自己的“责任田”,他们把一切都“转包”给家长了。凡是应该他自己着急上心的事情,他都把家长推向第一线。自己做错了事情,也把责任推给家长。
没有责任感的孩子不可能有自信,因为自信是在负责任的行动中建立起来的。没有责任感的孩子也无法获得别人的信任,我们完全可以预测他们长大之后的命运:哪位领导或者老板敢重用一个缺乏责任感的人?
讲一个缺乏责任感的典型案例:
郑州郊区的张、刘夫妇均是公务员,儿子从小在老家跟着爷爷奶奶长大,八岁才回到他们身边。他们总以为欠孩子太多,要把八年来对孩子的爱一下子补回来。特别是作为母亲的刘某,极尽宠爱之能事,对孩子百般呵护、百依百顺。她从来没高声和孩子说过一句话,从来没有责备过孩子一句,从来没有让孩子干过一点家务。溺爱的结果自然是孩子吃不得一点苦。一个意志薄弱者学习成绩肯定不会理想,孩子没有考上高中,父母花重金把孩子送进高中。孩子没有养成学习习惯,初中的知识还没学好,进入高中,随着知识难度的加大,学习成绩一路下滑。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8科总分98分,全校倒数第一。老师对他不重视,同学们对他不屑一顾。上课对他来说简直是活受罪。做小动作、打瞌睡成了他的专利。他没有朋友,孤独的他在校园里找不到乐趣,就到网吧里寻求刺激。接触网络游戏后,一发不可收拾,从缺课、旷课,再到辍学。父母劝说无果,无奈给他买了电脑,让他在家里玩。
母亲把晚饭端到电脑桌前,他忙得没时间吃。到了凌晨二点,他叫母亲起来给他做饭。
最要命的是他大小便就在房间解决,大便在报纸上,然后扔进下水道,小便在瓶子里。父亲说:“我经常为了他通下水道。”
每次向父母要钱,父母稍有迟疑,他把门一甩就出去了,还扬言:“你不叫我好过,哪个龟孙也别想安生!”“小气鬼,看我咋整治你!”
他出走一次,父母就找一次。要他回家的条件就是父母要满足他的无理要求。
父亲说:“看着孩子一天天下滑,我也无能为力,便开始信佛。”家里有尊二米高的佛像,佛教书到处都是,信的非常虔诚,完全超脱了。 他说:“胸中有我佛,什么烦恼都没有了!”这位父亲明显是在逃避。大家想一想,这是一种多么大的悲哀呀!
母亲向我请教拯救孩子的良方。
我说:“是你愚昧的爱、糊涂的爱害了孩子,你的孩子已经病入膏肓,你赶快救救孩子!”妈妈说:“怎么救?”我说:“你从小没有把责任放到孩子肩上,才使孩子走了这么多弯路,你也吃了这么多的苦头。他已经18岁了,你应该让他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你尽快把他推上社会,让社会教育他。”母亲说:“不行啊,他哪能吃那份苦啊!再说孩子不在我身边,我一会儿也睡不着觉啊!”
走了错路不要紧,怕的是紧抱错误不放 ,不知道回头。上帝面对一个不愿自救的人也是无能为力的。
临走时,我送给了这位母亲几句忠告:你不要逼孩子出走,但一定不要怕孩子出走。孩子出走自己回来,不歧视,但也不要热烈欢迎。对于缺乏责任感的孩子,出走并不完全是坏事情。孩子在外边吃不好饭的时候,他才会想到还是母亲做的饭菜香;睡不好觉的时候,他才会体会到还是家里的席梦思床温暖;他在外边流落街头,遭人白眼的时候,才会想起还是父母对他好。你事无巨细替他做,他永远都会有依赖思想,他永远都不会有责任心的。你不把他推向社会,他怎么会知道人原来还要负那么多责任呢?最高的教育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让孩子自己体验,自己感悟。
但愿这番话能使这位母亲觉醒。
请看我们的家长在日常生活中是怎么做的。
1、一个小孩摔倒在地,哇哇大哭。妈妈心痛地把孩子扶起来,谁知孩子哭得更厉害了。妈妈狠狠地在地上跺了几脚,并大声责骂地上那个土丘。孩子看着妈妈滑稽的样子,破涕为笑。从这件小事可以看出,妈妈传达给了孩子一个错误信息:孩子自己跌倒没有任何责任,都是那个土丘惹的祸。这样实际上是在教育孩子不应当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
2、有一对父母对孩子说:“儿子,你的耳垂那么厚,嘴又那么大,实在是个福相。几个算卦先生也这么说。托尼的福,这几年生意做得格外顺利,这些财富够你一辈子享用了!”这是极端错误的话。这等于在告诉孩子:你本身就是个有福人,你不用奋斗也能过上好日子。孩子得到父母的这种心理暗示,他要能好好学习,他要能有责任心,那才怪呢!
从上面的案例,我们可以看出:孩子之所以不负责任,是因为家长“越位”了。家长从来没有认真地把孩子应负的责任放在孩子的肩上,而把责任都揽到自己身上,孩子就只能过轻飘飘的日子。久而久之,他就找不到负责任的感觉了。他对任何人、任何事都不会负责任了。
要想练出铁肩膀,必须挑担子。现在比较普遍的现象是:在生活中,孩子们什么责任都不承担;而在学习上,家长和老师又强制孩子担负过重的责任,两者反差太大了。这样,孩子必定把生活中培养起来的不负责任的精神迁移到学习中,尽可能逃避学习责任,出工不出力,报喜不报忧,而且厌学。
很多家长都认为让孩子做家务会“耽误学习”,这是把学习和生活割裂开了。事实上孩子在做家务的过程中形成的责任感、培养的责任心,会推动学习的进步。
我们有抚养和教育孩子的义务,却没有答应孩子无理要求的权力;我们有责任满足孩子的正常需要,却没有责任满足孩子的虚荣和贪婪。
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做马牛。孩子的前途应该决定于他自己的愿望和努力,家长伺候孩子越周到,孩子越没有责任心,孩子长大越不孝顺。
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呢?我给大家讲三个案例。
案例一:张华夫妇为了培养独生女儿的责任心,确也花了不少心血。小张帅5岁时,张华就对女儿说:“咱家只有三口人,家务应当轮流做。”张帅不太乐意。张华说:“咱们三人轮换着做值日生。我和你妈每人每周值三天,你就值一天吧?”张帅算算账,认为自己占了便宜,就答应了。
为了能让女儿够着灶台、水池去做饭和洗涮,张华专门找人在灶台和水池边建了台阶。张帅洗碗时打破了碗,张华夫妇没有责备,而是微笑着给孩子做示范。张帅下面条忘了放盐,张华戏谑道:“宝贝女儿知道爸爸血压高,有意让我少吃盐。”张帅笑得前仰后合。
张帅觉得做家务很有趣,主动要求值日由每周一天增加到两天。张帅不但会拖地板、洗衣服,还学会了买米、买菜。通过诸多磨练,极大的增强了小张帅的责任心。她把这种责任心带到学习中,学前就学完了一、二年级的课程,入小学直接进入三年级就读,半年后就跳级进入四年级。
案例二:美国有一个8岁儿童,有一天,妈妈不在家,孩子倒牛奶时不小心把一大罐牛奶打翻了,牛奶洒了满屋,孩子感到闯了大祸。听到妈妈的脚步声,孩子躲到角落里,准备挨训。这位妈妈看到此种情况,冷静了数秒钟,微笑着对孩子说:“儿子,你真让妈妈开了眼界,妈妈活这么大,还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壮观的牛奶海洋。”听到妈妈这么说,孩子心中的恐惧消失了大半。妈妈接着说:“你愿不愿意帮助妈妈收拾屋子?”孩子喜出望外,飞快地拿来了拖把和垃圾斗,非常高兴地帮妈妈把屋子收拾得干干净净。妈妈又耐心的给儿子讲怎样操作才能不把牛奶罐打翻。这位睿智的妈妈在轻松愉快中纠正了孩子的错误,又给孩子的心灵植入了责任心。
案例三:一天,文文去少年宫排练节目,由于走时匆忙,忘了将排练时用的音乐磁带拿上。
文文走到少年宫排练厅,老师向她要磁带时,才发现自己忘带了,她跑出大门,找个公用电话,恳请妈妈快快骑车把磁带送来,以免耽误了节目排练。
“不行!”妈妈说得斩钉截铁,“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
“时间来不及了,妈妈,求求您了!”文文急出了满身大汗。
“这事没商量!”妈妈说着,便挂断了电话。
妈妈在家看书,她并不是没时间送去,而是要女儿承担这个责任。
文文只好跑步回家拿了磁带,又急匆匆赶回了少年宫。老师的批评、同学的斥责,使文文深感内疚。
自那以后,文文每次出门,都要认真检查自己的东西是否带齐。她不仅要对自己负责,还要对老师和同学负责。因为她知道,如果再犯类似的错误,别人是不会帮助她的,她没有任何依赖,一切要靠自己。妈妈一次“狠心”而理智的拒绝,使文文养成了许多好习惯。她每天晚上便将第二天要用的东西整理齐备,忘带东西的情况很少发生了。更难得的是,文文逐渐对自己的事、学校的事、家里的事都有了一份责任心。
从小培养孩子的责任心是每位家长义不容辞的责任,凡是孩子应该做的、能做到的事情,父母千万不要包办代替。我们要当好孩子的“场外指导”和“啦啦队员”,千万不要亲自替孩子参赛。千万不要剥夺孩子生活体验和道德实践的机会,要教育孩子对自已的行为负责任。要鼓励孩子勇于承担责任。孩子做错了事要让他付出一定的代价。久而久之,孩子就会有较强的责任心。

六、学会感恩,为孩子成功插上翅膀
感恩就是对他人为你的付出表示认同和肯定,并传达你的感激之情。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最可贵的优秀品质。一个人如果连别人对你的关爱都不认同,那么想要别人认同你、接受你,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其实,感谢他人也是一个关怀生命、尊重他人、提升自我的过程,感恩本身也是一种幸福。
日本人非常注重培养孩子的感恩意识。日本的企业在招收员工的时候,员工有没有感恩意识决定着应聘的成败。
日本一家知名企业在招聘员工时,人力资源部经理问一位名牌大学毕业生:“你替父母擦过身吗?”大学生回答说:“从来没有。”经理说:“明天再来吧。不过来之前一定要为父母擦一次身。”这位大学生自幼丧父,由母亲当佣人挣钱把他养大。他回家后,决定为在外劳累了一天的母亲洗脚。当他第一次看到母亲的脚象木棒一样僵硬时,不由得哭了。
第二天,他又去了那家公司。面试中,经理问了他几个问题以后,又问到给父母擦身的事。大学生眼睛湿润了,对着经理深深鞠了一躬,说:“谢谢您!如果不是您的指点,我从来没有摸过妈妈的脚。我要好好照顾母亲。”就这样,他被录取了。
这家公司之所以效益好,只因为有一大批有高度责任心并且热爱自己企业的员工。他们认为员工必须热爱企业,对公司负责。能做到这些的基础是对父母负责任,热爱自己的父母。那些从小漠视别人对自己的关爱,毫无感恩意识的人,怎么会去爱别人、爱企业,并为之付出呢?
欧美人也非常重视培养孩子的感恩品质。他们把母亲生孩子的过程制成短片,不断地放给孩子看。孩子到了十多岁,他们还让孩子抱着四公斤重的沙袋跑上一段路程,体会母亲怀孕自己的感受。
每年11月的第四个星期日是美国的“感恩节”,届时放假四天。“感恩节”期间,人们都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受助的人内心油然升起一股感激之情,他们肯定在日后以同样的方式去帮助别人。
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感恩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世界各民族多元文化的涌入,人心浮躁、金钱至上、道德滑坡、信仰危机已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现象,尤其是青少年的感恩意识还相当淡漠。下面讲三个案例:
案例一:“儿子,你的所作所为伤透了我的心。自从你考上大学,成为我们家几代唯一的大学生后,我已分不清咱俩谁是谁的儿子了。我感到培养儿子太累了,我已经承受不住了,我真羡慕那些丁克族(不要儿子该多好啊)!”这是一封贴在南京大学逸夫楼公告栏里,署名“辛酸父亲给儿子的信”里面的一段内容。
这个大学生儿子让父亲十分失望。他隔三岔五写信给父亲,信的字迹十分潦草,只有一个“钱”字工整清晰。儿子在大学谈恋爱后,催款信更是一封接一封,言辞急迫,语调强硬,有时还骂骂咧咧。他不顾父亲体弱多病,家中生活窘迫。他在信中没有一句安慰的话,经常大谈别人的老爸、老妈如何大方,别的同学如何潇洒花钱。他为了要钱,软硬兼施,绞尽脑汁,找遍理由,甚至涂改学校的收费通知书,虚报学费,欺骗诚实、善良的老爸。
这样的孩子自私已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不择手段的、疯狂的向父母索取,他从来没有考虑父母的感受,从来没有考虑过家中的经济状况,也从不知道“感恩”为何物。
案例二:青海省乐都县的陈小良考上大学后,父亲陈帮顺变卖了家里所有值钱的东西,但还不够儿子的学费、生活费,善良的父亲就去卖血供儿子上学。陈小良才不管这些呢。他和别人讲他爸是个包工头,家里有的是钱。他生活阔绰,出手大方,天天出入网吧、娱乐厅,经常陪女朋友下馆子、看歌舞。三年内,父亲卖了两大汽油桶的血,共给陈小良寄去63500元。父亲殷红的血换来的是陈小良学习成绩十二科不及格。后来,因为长期旷课,陈小良被学校开除。
这样的孩子没有一点儿人性,他的所作所为为道德所不齿!
案例三:数年前,北京某大学一对教授夫妇,因为两千元钱被自己的儿子杀死。一天晚上,儿子向母亲索要两千元,当时已是深夜,家里没有那么多现金,母亲就对儿子说:“家里现金不够,明天一早到银行取了给你。”这本是件极寻常的事情,儿子却认为妈妈拒绝了他的要求。在他看来,这个家什么都是他的,妈妈居然敢不给他钱花,太欺负人了!于是,怒气冲天的儿子拿起菜刀冲向了父母,两个教授顷刻之间丧命在儿子手下。这对有知识、有教养的夫妇做梦也不会想到,十多年来对儿子的百般宠爱,在儿子的心里居然变成了仇恨的种子。
家长朋友,没有一个孩子天生就是“小霸王”,也没有一个孩子从呱呱坠地起就是冷血动物。反映在孩子身上的没有孝心、不知道感恩等诸多问题,都是家庭教育失败的产物,其实父母是始作俑者。
现代家庭教育的最大误区是:父母都是干巴巴的说教,孩子们缺少生活体验和道德实践。我们说孩子没有责任心,请问有哪一位父母从小把孩子应负的责任放到了孩子的肩上?我们说孩子不知道感恩,请问有哪一位父母从小给孩子创造了感恩的机会,引导孩子进行过感恩实践?
孩子生下来,满月、百日、周岁、7周岁、12周岁、18周岁,父母越来越重视给孩子过生日,生日筵席办得越来越气魄。在给儿子过生日的同时,有哪位父母静下心来思考过孩子生日的真正含义呢?朋友们,孩子的生日是母难日啊!俗话说:娘生儿好比是墙上跑马。人生人,吓死人。剖腹产、大出血、胎位不正等,哪一位母亲生孩子不经历一番人生磨难?哪一个孩子不是在母亲揪心裂肺的巨大痛苦中来到人世的?我们何不利用这活生生的教材和这宝贵的感恩教育资源呢?我们何不利用好这感恩教育的最佳机会呢?我们何不把孩子的生日当作感恩教育的最好课堂呢?这一天,我们何不引导孩子为父母做些什么,比如洗脚、捶背、梳头。如果我们的家长从小就不断给孩子的心灵植入孝顺和感恩的种子,我敢说:我们的孩子人人都能成为孝子,个个都能赛过王祥(二十四孝图中有一个“王祥卧冰求鲤”的故事)。 
请看现实中的父母是怎么做的:
有一位母亲卧病在床,14岁的儿子主动要求为母亲熬药、做饭。这位母亲犹豫再三,说:“你学习去吧,妈妈自己能干。”她不但硬撑着下床熬药,还亲自做饭端给儿子。
这位妈妈也许不会明白,她这样做的结果是在告诉孩子:即使妈妈有病,妈妈也能撑住,妈妈不需要你的孝心。这实际上是在亲手掐掉孩子心灵中感恩的幼芽,亲手扑灭孩子内心深处孝心的火苗。
暑假期间,15岁的女儿考虑到自己这么大了,要替父母分点忧。她把家里的脏衣服整理了一大堆,放到洗衣机里。母亲跑过来制止女儿:“去、去、去,谁叫你洗了!你洗不净,我还得返工。这不是你的事情,你看书去吧!”
母亲这样做,等于传递给孩子这样的信息:妈妈不需要帮助,妈妈自己能干,你这样做是给妈妈添乱。久而久之,孩子的孝心便被掩藏乃至泯灭了。
朋友们:一个不具备感恩意识,不懂得孝敬父母,不具备最起码道德品质的孩子,在人格上是不健全的,在身心上是不健康的,不能算作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人。如果你真正希望你的孩子有一个人美好的人生,真正希望你的后半生幸福快乐,那就从小扎扎实实培养孩子的孝心和感恩心吧!
要从小教育孩子: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要教育孩子感恩父母。父母把我们带到这个世界上,给了我们宝贵的生命,还给我们创造了生存条件。父母的阳光雨露哺育我们茁壮成长,这个恩我们今生今世永远报答不完;要教育孩子感恩老师。老师传授给我们知识,并教会我们如何做人。师徒弟子,如同父子。老师象一支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我们;要教育孩子感恩同学。同学给了我们友谊和快乐。同窗之谊是人世间最珍贵的友谊,我们要万分珍惜;要教育孩子感恩周围所有的人。茫茫人海、芸芸众生,我们能相识就是缘分,要万分珍惜这种缘分;要教育孩子感恩大自然。感谢大自然赐给我们蓝天白云、清风明月、鸟语花香、河流山川。地球上有150万个物种,我们能成为万物之灵,成为地球的主宰者,我们是幸运者。这个世界多么美好,做人的感觉太棒了!我们对这个世界欣赏还欣赏不过来、快乐还来不及呢,我们又有什么理由痛苦和烦恼呢?还要教育孩子感恩竞争对手乃至我们的敌人。是他们给我们注入了竞争的活力,让我们常怀危机感和忧患意识,让我们永远不敢懈怠。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不应该感谢他们吗?
学会感恩,益处多多。
如果一个人常怀感恩之心,进入社会后肯定会左右逢源,如鱼得水。在单位,你感恩领导;在公司,你感恩老板。是领导和老板给了自己就业的机会,等于给自己发着工资让自己学习人生经验和谋生技能。有了这种感恩之心,你的各种潜能都能被开发出来,你的工作业绩肯定会大大提高,加薪和提升非你莫属。相比之下,有的人斤斤计较,怨天尤人,牢骚满腹,总认为自己对单位贡献大,收入低,怀才不遇。这样的人,怕吃亏,怕吃苦,带着情绪工作,工作业绩断然不会好,不但加薪和提拔没有他的份,裁员往往少不了他。 
           
 七、莫让孩子养成任性的习惯

  任性,就是放纵自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不想干什么就不干什么。这种孩子没有纪律观念,缺乏自控能力。
孩子任性,任其发展是非常危险的,生活上的任性是要往学习上迁移的,任性是孩子厌学的重要原因。有一位家长告诉我,上二年级的女儿曾经跳起来对她喊:“妈妈!我不爱上学,你为什么非让我上学不可?!”孩子的意思是:“你平时什么都由着我,怎么上学这件事我就得听你的呢?”孩子想不通。可见,放纵孩子生活上任性,而让孩子在学习上不任性,那是不合逻辑的。
讲三个例子:
例一: 小龙非常任性,家长和老师都拿他没办法。他上课不听讲,回家不做作业,家长盯着他,他才能勉强做。写着写着,他说困了,自己就上床睡觉去了。
一天中午,小龙看动画片着了迷,说什么也不去上学,妈妈左哄右哄把他送到学校。他趁老师不注意,自己跑回了家。
还有一回在大街上,小龙看到一种新式玩具叫妈妈买,妈妈不给买,他又哭又闹,妈妈又生气又怕丢人,不理他,推车就走。他从后面追上来,拉着自行车不放,并把脚往车条里插,拖着车不让妈妈走。妈妈把他的脚拿出来,推着车继续走,他双手扒着车,趴在地上被拖着走,街上的人们都来看热闹。妈妈没有办法,只好给他买了玩具。
小龙常常把妈妈气得没办法,打也打了,骂也骂了,就是不奏效。小龙任性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妈妈束手无策。
例二:有个孩子13岁,爸爸是某县财政局长。这位局长快四十岁得子,父母对孩子溺爱有加,视若掌上明珠。孩子说什么就是什么。一次局长要到省城开会,孩子吵着要去,父亲说车坐不下。孩子说:“我管你坐下坐不下,我非去不可!”说完他就一屁股坐到前排副司机位置上。父亲说:“你坐前面,后面太挤了。你坐到后排你王伯腿上吧?”孩子听罢暴跳如雷,把车门一甩:“我不去了!回来再跟你算帐!”下车就跑,父亲追了三百米,把孩子劝回。孩子坐在了前排,四个胖子只好在后排挤着坐。
例三:有一位母亲找到我,夫妻都是外企白领,32岁才要的孩子,夫妻两个围着宝贝女儿转。结果是女儿出奇的任性,这个女孩前卫、新潮、纹身、染黄发,奇装异服,戴一对直径10公分的大耳环,右小臂上纹出一柄20厘米长的宝剑。
女儿痴迷网络游戏、网上聊天,追周杰伦追得死去活来。十三岁已经有一年半恋爱史了。她不是看这个学校的老师不顺眼,就是和那个学校的同学谈不来,一年内逼着爸妈给她转了三次学校。转到一个学校后,政教处让她把头发染黑再来上学,母亲动员她染发,她把眼睛一瞪:“破学校有什么了不起,老娘有老娘的审美观,让我染发,没门!”
她逼着爸妈一万多元买了名牌钢琴,玩了两天,再也没有摸过。
一天晚上,她让妈妈给她买手机。妈妈说:“初一学生和谁联系?要手机有什么用。”
“你不管我和谁联系,你只说买不买?不买姑奶奶就跳楼,反正姑奶奶也活够了!”
“要买也得和你爸爸商量。”
“有什么好商量的。商量也得买,不商量还得买!”
“这么晚了到哪儿去买手机?”
“你可以把钱先给我。”
“我手里只有八九百元现金,买个手机先用着.”
“你也太小看姑奶奶了,姑奶奶要‘三星’的,最少也要三千元!”
妈妈只得连夜到亲戚朋友家借钱。
她每每提出无理要求,父母稍加迟疑,她就把门用力一甩,留下一句口头禅“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一出走就是数天。妈妈怕她在外边出事,在网上呼唤她回家的同时,还不忘给她的银行卡上打些钱。孩子有了钱,便肆无忌惮地在网吧疯玩。
孩子回来后,妈妈哭得泪人一般:“孩子,你是个女孩,经常在外边过夜,妈妈实在不放心。”她却说:“女孩咋了?姑奶奶的便宜没那么好占,姑奶奶都是在玩那些瘪三!”
这位妈妈向我倾诉了一个半小时,哭了六次,手巾纸用了一包。她泣不成声“前世我造了什么孽,生了这么一个逆子,搅得天昏地暗,鸡犬不宁。小祖宗搞得我经常失眠,一见她胡搅蛮缠,我就血压骤升,浑身起鸡皮疙瘩,有时还小便失禁。我几次想放弃她。”
这位母亲向我请教如何挽救她的女儿,我说出了《红楼梦》中的两句话:“心病终需心药治,解铃还是系铃人。”我帮她分析了孩子致“病”的原因,我说:“卢梭说过,你知道怎样能使你的孩子成为不幸的人吗?那就是对她百依百顺。”
我还对她说:“当你对孩子侍奉得百依百顺的时候,孩子对你就不会尊重了,你把孩子当成了主人,把自己当成了仆人,主人对仆人是永远不会尊重的。任何一个良好亲子关系的建立,都不是无条件的给予。光靠物质给予,孩子的心智成长是无法正常的。你家里没规矩,孩子每每提出无理要求,都能得到满足,她肯定会越来越无法无天。孩子出现了这么严重的问题,其实她也是受害者,是你们错误的家教方式害了孩子。溺爱是万恶之源,溺爱孩子等于毁灭了孩子。溺水而亡的溺,爱过了头,就能把孩子淹死。”
家庭教育是与孩子心灵沟通的过程,也是一场旷日持久的心理战。当然这个心理战是善意的,最后要达到双赢。既然是心理战,就应该懂兵法,讲计谋,一招一式都应该是科学的。如果你在和孩子的心理战中屡屡败下阵来,你的威望会在孩子心中越来越低,孩子就会对你越来越不尊重,你的家庭教育就进入了恶性循环。父母要多吃几个智慧果,多学几招,别让孩子抓住你的软肋,别让孩子点住你的死穴,别让孩子以不上学或退步为要挟而获得好处。孩子提出无理要求时,父母千万要顶住,天塌不下来!其实孩子也有两个死穴:1、没有经济能力。你别看他气势汹汹,他离开了父母是无法生存的,经济大权总是掌握在父母手中。2、大多数孩子也知道不上学没有出路,他往往是以不上学来要挟父母,以达到他的无理要求,并不是真正不上学。
任何人都知道孩子任性是家长给惯的,这一点几乎没有争议。
既然大家都明白不应该放纵孩子,为什么还有那么多孩子被惯得不成样子呢?
主要原因是家长“心太软”,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从小对孩子做了很多无原则的让步,等到把孩子惯出了很多毛病,失去了家长的权威,再纠正就困难了。“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没有规矩难成方圆”。父母丧失原则,家里没规没矩,孩子就会越来越任性。所以要让孩子不任性,通情达理,家长必须从孩子小的时候就坚持原则。家长坚持原则时,孩子可能会显得很痛苦,而放弃原则马上就能换来孩子眉开眼笑。这时候就看家长的眼光是否长远、意志是否坚强了。家长若不用理智控制自己的感情,就会放纵孩子。所以,家长总是先放纵了自己,然后才去放纵孩子的。从这个意义上讲,任性的孩子正是任性的家长培养出来的,理智的家长不会培养出任性的孩子。
那么,具体应该怎么做呢?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三点:
一、当孩子提出不合理要求时,家长一般不要采取粗暴的态度,更不能打骂,应该心平气和地和孩子进行沟通,把道理讲透,使孩子明白你拒绝他的原因。采取绵里藏针、以柔克刚的方法,问题一般都能得到解决。久而久之,孩子知道父母有一定的原则,不合理要求就不会再提出来。
二、当孩子的无理要求没有得到满足,发脾气或撒泼、打滚,一时之间难以进行有效沟通时,父母最好不要去理睬他,不要在孩子面前表露出怜悯、心痛或者迁就的心态,更不能和他讨价还价,要采取回避的态度,可以无声的走开。无人理睬时,孩子自然会感到无趣而做出让步。
比如,孩子吵着要买玩具,吵吵闹闹、哭哭啼啼,甚至睡在地上。父母可采取不劝说、不解释、不争吵的方法,让孩子感到父母并不在意他的这些行为。当孩子闹够了,从地上爬起来,父母可以说:“爸爸(妈妈)知道你不开心,但你这个要求不合理。爸爸(妈妈)如果支持你,是在害你。你只要不再闹了,还是好孩子。”这时再给他讲道理,分析他刚才的错误行为,效果肯定会很好。
三、有的孩子在吃饭方面非常任性,特别挑食,厌食、偏食,做什么饭都不合乎他的口味。动不动叫母亲给他一个人做饭,动不动要父母上街为他买饭。喜欢的饭菜,一个人吃个够;不喜欢的,不看一眼。要纠正这种任性的毛病,父母不妨硬下心来,让他饿一饿。孩子饿到一定程度,对什么食物都会狼吞虎咽。一个哲人说过:你想改变孩子厌食吗?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控制他的食物。过盛的食物逼着他吃、哄着他吃,生怕他不吃,又总嫌他吃得少,他要有食欲才是怪事呢?他要不厌食才不符合情理呢?没有挨过饿的人永远不知道食物的香甜!大家想一想,三年自然灾害期间,怎么没有一个人挑食、厌食呢?
纠正孩子任性的毛病,首先要看孩子任性到什么程度。对那些不大严重的任性,可以用坚持原则的办法逐渐加以纠正。对于任性十分严重的孩子,其父母在孩子面前已经完全失去权威,要考虑为孩子换一个环境。首先要让他与爸妈分离,交给有一定权威、他不敢轻易欺负的人来教育,否则很难有效果。

       八、夫妻和睦是家庭教育的保障
要搞好家庭教育,一个基本前提就是拥有和谐、融洽的夫妻关系。
在近几年的家庭教育咨询中,我接触了上千个家庭,发现有这样一个规律:凡是和睦、温馨的家庭,孩子都能健康快乐的成长,极少出现问题;反之,夫妻关系紧张、长期冷战或者已经破裂的单亲家庭、重组家庭的孩子,大多数存在心理问题,相当一部分有心理障碍,甚至有心理疾病,迷恋网络、追星、早恋等现象最容易在这类孩子身上发生。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缺少父爱或母爱,最容易在以上方面寻求精神寄托,问题孩子、少年犯大多是这类家庭的产物。
近年来,我国离婚率直线上升,持续走高。有的朋友一段时间不见,见面就问:“离了吗?”“换了吗?”我劝各位朋友千万不要赶这个时髦。有人说,离婚率高是现代社会文明程度提高的标志。而我认为,这是一部分人道德滑坡、价值观出了问题,说明我们的国民素质亟待提高。
讲两个案例:
案例一:登封有一个男人,五年内离了三次婚。他本以为离婚后重组家庭能找到新的幸福,结果事与愿违。一次在登封做完报告,我和他单独聊起来,我问他:“这次婚姻美满吧?”他说:“别提了!狠毒莫过妇人心,世界上的女人没有一个好东西!”我说:“听邻居讲,这任夫人素质比较高嘛!”他不加思索地说:“不过是一丘之貉。走了一只狼,又来了一只虎!”看来第三次婚姻并不美满。不到一年,他的家庭又解体了。与此同时,他的儿子由于缺少关爱,初中没毕业就辍学在家,很快和社会上不三不四的人混在一起。儿子不想上学,父亲就把他送到少林寺学武术。儿子结业后,纠集社会上的混混,经常惹事生非。一次,父子二人发生口角,儿子一下子把父亲撂倒在地。父亲说:“老子辛辛苦苦供你学武术,你却把我当成实验对象!”一次,儿子酒后和两个哥们儿闯到他的新家大打出手,父亲肋骨被打断了三根。这位父亲至今还是独身,儿子又和他反目成仇。自己酿的苦酒够他品尝一辈子了。
案例二:信阳有一个家庭,孩子小学阶段曾被评为“三好学生”、“优秀少先队员”。孩子上六年级时,母亲在舞厅认识了一个房地产老板,两个人一见钟情,从眉来眼去到私下约会,很快就越过了最后的防线。这位老板出手大方,给她买首饰、洋装,还带着她游香港,逛澳门。一段潇洒后,这位母亲再也收不下心来,她越看越觉得丈夫土得掉渣,越看越觉得自己的家寒碜得要命。她要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她要到外面的世界去享受。这位母亲随老板到了另外一个城市,老板在那里为她筑了一个“爱巢”,她做起了他的情妇。几个月后,为了能长期跟随这位老板,真正进入上流社会,她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回家与丈夫离了婚。
家庭的变故可害苦了这个孩子。自从妈妈红杏出墙后,爸爸的脾气越来越暴躁,常常把无名火发到他身上。一个活泼开朗的孩子逐渐变得内向、自卑,上课不时走神,作业也不能按时完成。进入初一,这个孩子开始厌学,学习成绩很快成为倒数。在现实中屡屡受挫,心灰意冷的他就到虚拟世界去寻求乐趣。接触网络游戏后,他象发现了新大陆,一款“梦幻西游”让他如醉如痴,他在网上一呆就是七、八个小时。孩子学业下降,爸爸情绪更坏了,每次从网吧找到他,总少不了一顿臭骂,有时还要挨几个拳头。孩子越来越逆反,不久就辍学了,然后在外边流浪。
一年后,这位母亲被老板甩了。她在城市呆不下去,又回到了县城。她如梦初醒,悔恨不已,但这个代价太大了。虽然丈夫原谅了她,家庭的裂痕轻易能够弥合吗?孩子心灵的创伤是那么容易愈合吗?
美满的家庭是幸福的摇篮,婚姻则是美满家庭的纽带。
家长朋友们,为了你的孩子,为了你的幸福,请不要轻言离婚。离婚给你的家庭、配偶造成的伤害将是无法补救的,离婚给孩子造成的伤害仅次于亲人的亡故。
各位家长,为了你的家庭和孩子,也为了你的幸福和快乐,请牢记下面几句话:
覆巢无完卵。(鸟巢被掀翻了,哪有鸟蛋不受损失的。)
家不是讲理的地方,家是讲爱的地方。
婚姻是一个空盒子,里边本没有爱,放进去爱,才能取出来爱。
世界上既无十全十美的人,又哪来十全十美的婚姻呢?!
家庭的争吵是夫妻两个经常玩的游戏,有谁看见哪一方曾经赢过?夫妻之间可以讨论,万不敢争论,争论是夫妻关系的陷阱。
选择婚姻,就是在选择温馨的同时选择了琐碎;选择婚姻,就是在选择幸福的同时选择了责任。善待你生命的另一半,就是善待自己生命的全部。最影响你生命质量的是你身边的那个人,最不能伤害的也是你的爱人。什么时候都不要忘记,家是你生命的根。
婚姻是我们是否成熟的试金石。人际关系大师大卫?梅斯说:你若不想关心别人,最好是自己独处;你若想与另一个人极亲密地生活在一起,你必须要具备关爱别人的能力。婚姻能有两种结果,一是使我们变得成熟,一是使我们尝到不成熟的苦果。
赞赏是储蓄感情的良方。凡是有矛盾的家庭,都是赞赏严重不足的。每个人身上都有长处和优点,只是我们不擅于发现而已。只要心中有风景,处处都是好风光!如果你想赏赞对方,任何小事都有闪光之处!如果你每天从内心深处说一句赏赞配偶的话,爱情迸发出的力量将会令你大吃一惊!
选择离婚,不如提高自身素质。
谈一个我帮助过的案例:
洛阳李楼的王先生带着上初二的孩子找到我,他的孩子厌学、上网,几次和同学打架。经过了解,我意识到孩子的问题是由父母不和造成的。我引导王先生评论一下自己的配偶,他的话匣子打开了:“我那一口子天天胡搅蛮缠,故意跟我作对,我的心理快崩溃了。贾老师,我真想早点儿离婚,早点儿解脱。”这位丈夫如数家珍般把妻子的缺点说了一大堆。
我说:“你以为离婚就能解脱吗?我看未必。你这样思考一下:难道你的爱人嫁过来就是专门找你麻烦的吗?她难道不希望生活幸福、快乐吗?你能不能从自身找找原因?”他若有所思。我接着说:“你爱人把终身都托付给了你,这是对你多大的信任啊!你就不能包容她的一些缺点吗?她和你天天在一块生活,她的缺点也在你面前暴露得最多,你天天盯着她的缺点,并把缺点无限放大,她能对你满意才怪呢!她要不给你找别扭才不符合情理呢!一位哲人说过:要让一个人记恨你,最好的办法就是天天讽刺他、挖苦他。人的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同是一件事,看开了是天堂,看不开是地狱。从今天起,你多看她的优点,并适时加以赞赏,对她的缺点视而不见。每天晚上总结一下,看自己做得怎么样,要求自己每天进步一点点。你能坚持一个月,再和我联系,我保证你的孩子能够走上正路。”
我又给他讲了“爱能生爱”的故事:
有一个妇人急匆匆地去找医生,说:“大夫,我的婆婆太烦了,我一天也不能忍受了,我要她尽快死去。你能帮帮我吗?要多少钱都可以。”医生问:“你下定决心了吗?”妇人说:“下定决心了,我希望越快越好!”医生说:“你明天再来吧。”第二天,妇人如约找到医生,医生专门交待:“这是我给你配制的药,叫酸泥丸。你婆婆吃后会慢慢中毒,两个月后会死去。不过有一条,为了不引起你婆婆怀疑,你给她送药送水时,一定要表现出孝顺的样子。”妇人千恩万谢而去。
妇人回家后,满脸堆笑,破天荒对婆婆叫了一声妈:“媳妇今天特地买了些滋补药孝敬你。”然后毕恭毕敬把酸泥丸连同温开水奉上。婆婆虽不情愿,但也不好拒绝。妇人每天笑吟吟送药,婆婆的态度有了很大改变。
一个多月后,妇人又去找医生:“我不想让我婆婆死了,我觉得她不再那么讨厌,而且还有几分可爱。你赶快救救我婆婆吧!”
医生说:“实话告诉你,我给你配制的不是什么毒药,而是美味可口的点心。投之以桃,报之以李,你的态度改变了,你马上就得到了爱的回报。”妇人恍然大悟:原来爱能生爱啊!
讲完故事,我鼓励王先生:“只有你能救你的孩子。我相信你能做好!”
一个月后,传来了振奋人心的消息。王先生说:“你说的方法真灵!刚开始我赞赏妻子时,她用怀疑的眼光看着我——今天太阳怎么从西边出来了。她看我很真诚,慢慢就习惯了。随着我心态的转变,她对我不再敌视了,还主动地关心我。我发觉她越来越可爱,她身上的优点越来越发扬光大,和以前相比简直判若两人。以前,我常常想:我真倒霉,世界上最不讲理的女人让我碰着了!现在,我经常发出这样的感叹:上帝对我最偏爱,把世界上最优秀的女人派到了我家,又把爱的天使——儿子赐予了我,让我有永远享受不完的人间真情和天伦之乐。今生无悔,今生足矣!我和爱人的心境好了,脸上有了笑容,孩子孩子心中有了快乐的源泉,不再压抑了,也愿意回家了,和我们之间的沟通也多了起来。 爱人还主动给孩子补课,孩子的学习成绩在提高,对网络游戏也不那么迷恋了。”
“贾老师,真得感谢你!不是你及时帮助,后果真是不堪设想。”我说:“真正应该感谢的是你自己。自己改变了,才带来了家庭教育的新气象。”
家长朋友,幸福的家庭是需要经营的,而且还要用心去经营。好好经营你的婚姻和家庭吧,这是你幸福的起点和终点。善待你的孩子吧,因为他有幸选择了你的家!
如果人人都能做一个负责任的家长,对自己的家庭负责任,对自己的孩子负责任,对我们的社会负责任;如果人人注重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那么,大多数家庭破裂是完全可以避免的。这样的话,就会少出现多少单亲家庭?就会避免多少孩子辍学、流落街头?就会避免多少孩子受虐待?就会少出现多少问题孩子和少年犯?如果是这样,我们的国民素质不是越来越高了吗?社会不是更安定了吗?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速度不是更快了吗?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每个公民都应当从自身做起。

         九、教育孩子万万耽误不得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两件事情不能耽误:一是孝敬父母,一是教育孩子。今天主要讲家庭教育。孩子是成长中的鲜活生命,孩子的成长不等我们。好多事情都可以等等再办,教育孩子万万耽误不得。
现实中的诸多家长总是借口忙、忙、忙,不在塑造孩子的灵魂、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上下功夫,等你有空了,等你意识到了,孩子的很多不良习惯已经养成了,孩子的问题也出来了。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告诫家长:“如果你没有时间教育孩子,就等于没有时间做人。”教育孩子要从小抓起,要做到预防为主。一旦出了问题,再纠正起来就没有那么容易了,到那时就要付出代价。小洞不补,大洞受苦;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孩子越小,可塑性就越大。所以,对孩子的教育再早也不为过。如果你的孩子生下来三天还没有进行教育,那么,你至少已经晚教育了两天。
讲三个案例。
案例一:我在焦作有一个好朋友,我们交往比较深,他有事总要和我商量。他原在一家化工厂上班,工资较低。八年前,他告诉我要到深圳打工,赚点钱供儿子上学。我劝他还是不要到外地去,因为上初一的孩子最需要父母的关爱和帮助。他说:“孩子还小,趁我还能干几年,现在没有钱什么事也干不成。”他依然把儿子交给爷爷、奶奶,夫妻二人南下闯荡去了。
孩子得不到父母的爱,又失去了父母的监控,加上爷爷、奶奶的溺爱、娇惯,孩子从追求物质享受到和别人盲目攀比,从在家里偷钱到社会上盗窃。上初二那年,孩子入室盗窃时被女主人发现,慌乱之中,他在女主人腹部连捅三刀,被少年法庭判处有期徒刑五年。
孩子出事后,我去看他,他痛哭流涕说:“唯一的孩子被判刑,我还有什么活头!我真后悔当初没听你的话,赚了几个臭钱,把孩子搭上了,真是得不偿失啊!还是你的眼光远啊!”
案例二:2005年6月,我在北京“中国青少年网络中心”做完报告,国务院某部委一个正厅级干部找我咨询。他们夫妻关系紧张,经常为孩子闹矛盾。孩子崇尚暴力游戏,经常逃课,和社会上一些不三不四的人混在一起。今天学校通知他,明天派出所让他去,各种压力使他心力交瘁、痛苦不堪。说到辛酸处,他掉了两行泪。他说:“我光顾自己的事业,忽略了对孩子的教育。实践证明,我是抓住芝麻而丢了西瓜啊!”
这份感悟可谓刻骨铭心,但这也是份迟到的感悟,因为世上没有卖后悔药的。
案例三:南京一对夫妻,丈夫是公务员,妻子是外企白领。夫妻收入颇丰,人缘也极佳,在别人眼中是成功者。孩子学习比较优秀,数次被学校评为“三好学生”。初二住校后,失去了父母的监控,和不良孩子有了接触,从抽烟、喝酒到参与盗窃、抢劫,后被判刑。
丈夫说:“孩子出了问题,还有什么成功可说?我们才是真正的失败者。要这些名誉、地位又有何用?如果能拿我们所拥有的一切换取孩子的自由,我们会毫不犹豫的!”大家想一想,这可能吗?
他希望我陪他们到监狱探望儿子,帮助儿子把握好人生方向,争取减刑,提前出狱。
家长朋友,投资千万不要投错了方向,在家庭教育方面投资(包括财富投资和精力投资)是最合算的,这是投入、产出比最大的投资。世界上所有的投资都没有这个回报大,可以说是一本万利的事情。它关系到你和孩子的命运,关系到你的家族的兴衰,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目光高远的父母没有不重视孩子教育的。培养好一个孩子可以富三代,这是改变家族命运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
我不是有钱人,但我在培养孩子方面非常舍得投入。从孩子呱呱坠地起,我和爱人就发誓要把他们培养成才。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我就不遗余力地把一双儿女转成了城镇户口,为的是能让孩子进入县直幼儿园和实验小学。后来,我又把两个孩子送到洛阳最好的私立学校。四年后,随着我对教育认识的逐步深入,我也发现了所在私立学校的诸多弊端,我又把孩子送到洛阳最好的公立初中——轴三中。后来,两个孩子相继考入轴一中(高中)。洛宁到洛阳90公里,我三天两头往学校跑。可以说,在我孩子上过的几所学校里,绝对找不到比我往学校跑得更多的家长,也绝对找不到比我从内心深处更尊重老师的家长。 
有两件事值得一提:
1、在火车站候车室过夜,鞋被偷走;
2、汽车掉到沟里,撞在树上。
当然,培养孩子,我的认识也不是一步到位的。刚开始,光知道把孩子送到最好的学校、调到最好的班,光知道经常和老师沟通、交流,让老师对孩子要求严格些、给孩子多操点儿心。虽然付出了很多,孩子照样出问题。男孩从初二开始,由喜欢电子游戏到痴迷网络游戏,学习成绩倒数,多次参加打架。我几次被“请”到学校,孩子也被学校亮了黄牌。
经过痛苦的反思,我认识到问题还是出在自己身上,我光知道给孩子创造硬件,而软件没有跟上,也就是家庭教育软实力没有跟上,充其量自己还是一个门外汉,没有掌握家庭教育的精髓,没有真正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和心理需求。
在孩子上高一时,我毅然决然选择了陪读。我清醒地认识到:钱什么时间都可以赚,孩子的教育一天都不能等。我快刀斩乱麻关掉了我的小厂子,把自己从繁杂的事务中解脱出来,到儿子学校附近租了房子,做起了专职陪读父亲。
陪读期间,我阅读了大量的儿童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教育成功学等书籍,写下了数百万字的读书心得和教子日记。每次和孩子谈话前,我都要精心备课。由于准备充分,每次都能收到较为满意的效果。从此,我的家庭教育逐渐进入了良性循环。
两年的陪读生活,使我受益匪浅。我学会了光明思维,学会了换位思考,学会了尊重孩子,学会了不带功利性的爱。我越来越觉得儿子并没有那么难以捉摸,甚至是非常通情达理的,我越来越觉得儿子身上有许多可爱之处。和儿子朝夕相处,既加深了感情,又增进了友谊。我们无话不谈,沟通无限,父子成了朋友。儿子受到了尊重,感受到了父爱,越来越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一次,我给儿子写了一封信,我在信中饱含深情同儿子交流,写到动情处,我写了这样一句话:“孩子,我们虽然在血缘上是父子关系,怎么就不能成为哥们儿呢?”儿子受到感动,在回信中说:“我的爸爸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爸爸,我为有这样的爸爸而骄傲和自豪。如果有来生,我们还要做父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儿子考试倒数第一!父亲一番话,惊动教育部!改变儿子一生!
被12岁儿子捅死的母亲:你有多爱,孩子就有多恨
男孩子怎么教育,长大之后才会更有出息,有儿子的父母都该看看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理智性原则
育儿必读50本书
一位父亲和儿子的对话,值得深思一辈子,收藏慢慢品味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