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少典

少典:上古中国华夏族人,他是第一个出现于史籍的男性,乃燧人氏与华胥氏之孙、伏羲与女娲之子、炎帝与黄帝之父。

少典,是中国原始社会时期有熊部落的首领。后人有的称之为有熊国,少典便被称作有熊国国君。所以,大多史料都称黄帝为有熊氏,古时女子称姓,男子称氏。称黄帝为有熊氏,表明黄帝是有熊国君少典的后裔,也表明原始社会已由母系社会进入了父系社会时期。

原始社会时期,“民知其母,不知其父,与麋鹿共处”。所以,关于黄帝的出生有好几种说法。最通常的说法是,有熊国国君少典娶了有乔氏的两个女儿作妃子,长妃叫女登,次妃叫附宝。有一天,长妃女登在华亭游玩,忽然有一神龙来伴。女登因此怀孕,生了炎帝,取名榆罔。传说他生下来三天能言,五天能走,七天就长全了牙齿,五岁便学会了许多种庄稼的知识。但是,因为他相貌长得很丑,“牛首人身,,脾气又暴,少典不大喜爱,就把他和女登母子俩养在姜水河畔,所以,炎帝长大后就以姜为姓,姓姜。

再说少典的次妃附宝,有一天到郊外游玩,忽遇暴雨,有大电光缠身,许久才离开,绕北斗而去。结果,附宝感而受孕,怀胎25个月,生下黄帝,起名叫云,黄帝长得“河目龙颜”,落地能语,性情和善,很受少典国君的喜爱,就带着他和附宝一同住在阴水河边。附宝生就的美容丽质,非常动人,被人们呼为美姬。她常阴水边洗衣淘菜,人们见多了,就把这段河叫成了姬水,黄帝长大以后,便也以姬为姓,名叫姬云。

炎帝姜榆罔长大之后,剽悍勇武,智慧过人,便做了部落首领,以“牛”为图腾,标记于旗帜之上。巫师说他以火德旺,所以称作炎帝。据说炎帝有一条神鞭,名叫“赭鞭”,用它抽打各种野草,野草便显出药性,炎帝为了验证这些药草有毒无毒,是热性还是寒性,到底能治啥病,就亲自尝百草,试其效用,为氏族百姓防病治病。因而炎帝氏族的人,个个身强力壮,迅速繁衍壮大,炎帝便率领他的部族沿渭水,黄河东迁,经河此、河南、湖北,还到过山东曲阜,打败了不少弱小部落,最后“定都于陈”,即今河南省淮阳县。

黄帝姬云长大以后,身高九尺开外。他为人敦厚朴实,好旋仁义,很受部族人民尊崇,被拥戴为部落酋长,成了有熊国的继承人,他利用姬河两岸天然的地理优势,与丰富的矿产资源,鼓励部族民众发展农牧业生产,亲自教百姓播五谷,植草木,驯养猪,牛、羊、狗等,使有熊部落很快富庶强盛起来,周围许多弱小部落见他好行仁义,以邻为友,能团结人,就纷纷前来投奔、归顺,使有熊部族逐渐成为中原地区最强大的部族。巫师说他“以土德王天下”,土是黄色,所以叫黄帝。

当时,长江流域也涌现出一个比较强大的部族,叫“九黎”部族。“九黎”部族的首领叫蚩尤,兄弟81人,个个能征善战,强悍凶猛,善使刀、戟、弓、弩等锋利武器。

蚩尤性残暴,喜搏斗,见炎帝自渭水南下,他便率部族北上,与炎帝争抢地盘,大战于陈州,炎帝力不能敌,败走山东曲阜,蚩尤追至曲阜,炎帝又败退到河北孤泉,蚩尤继续追击,炎帝又逃往涿鹿。此时涿鹿已是黄帝部族的势力范围,便派使者说服炎帝归顺,炎帝不听,反而与黄帝大战于孤泉,结果三战三败,只得归顺黄帝,遂订盟于邙山,共讨蚩尤。黄帝亲自带兵出战,率领以熊、罴、貔、貅、貙、虎为图腾的六个部落,向蚩尤猛攻。传说蚩尤是“铜头铁额,食沙吐火”,大概是佩戴了盔甲,一般人难以制胜。可是黄帝部族在发展农牧业的同时,早已发展了采矿和冶炼,平时操练兵马用的都是铁制的干戈,所以对蚩尤的“铜头铁额”一点也不以为奇。蚩尤眼见杀得难解难分,就施展魔法,从鼻孔喷出团团浓雾,刹时天昏地暗,狂风大作,雷电交加,—直延续了三天。黄帝的部众一时都迷失了方向,分不清东南西北,军心开始浮动。蚩尤的部众则精神大振,乘势凶猛冲杀。黄帝当即命令风后制作了一辆指南车,车上站着一个铁制的小人,伸出手臂指向南方。黄帝部众立刻辨明了方向,六大部落顿时情绪激昂,奋力冲出重雾,直杀得九黎部族“尸横遍野,血水漂杵”,最终擒杀了蚩尤。

黄帝战败蚩尤后,长江流域的其他部族纷纷归顺黄帝,黄帝便在釜山大会天下诸侯(即部落酋长),被推举为天子,完成了统一中华的不朽功勋。同时制定了华夏民族统一的图腾标帜,也就是旗帜。当时有人建议仍以有熊部族的“熊”为图腾,黄帝否定了这个建议。他认为,以“熊”为图腾将伤害新归顺的各部族的感情。为了团结这些部族,他提出以蛇为主体,以鱼鳞为鳞,以龟尾为尾,以狮头为头,以鹿角为角,以鹰爪为爪,并命名这个表示各个部族大团结的新图腾叫“龙”。后世所说,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即由此而来。

史载“黄帝三十而婚”。他选妃重在功德,而不言容貌。他有四个妻子,数元妃嫘祖和次妃嫫母功劳最大。嫘祖发明了植桑、养蚕,嫫母发明了朝缫丝、织布。在她们的倡导下,人们逐渐摆脱了以树叶、兽皮遮体的原始生活,穿上了柔软、温暖、华丽的衣裳。

黄帝很重视人才。他知人善任,充分发挥他们的一技之长,搞了许多发明创造。如命仓颉造字;命伯高采矿炼铜,命宁封子制陶器;命赤将做木器、釜灶;命邑夷制车;命共鼓制舟楫;命容戎定历法;命隶首兴算数;命令伦选音律;命荣猿铸钟;命羲和与常仪观察日月星辰的运行规律;命歧伯与雷公编医经;还有宫室、器皿、棺椁等许多发明,所以后人赞誉他“能成命百物”。尽管许多发明以今天的眼光来看还非常原始简朴,但在五千多年前,人类由长期蛮荒愚昧的状态中逐步过渡到文明之光初露的时刻,能以高度的勤劳与智慧发明创造出那些先进的生产、生活工具,该是多么不易,多么珍贵。何况,有些发明,经五千年历史考验,至今仍在为子孙后代造福,甚至成了全球人类文明社会的共同财富。

黄帝在禹州的遗迹很多,大体分布于南、北、中三个区域。尤其是城北具茨山上,现存有黄帝的各种遗迹几十处,被称为“黄帝遗迹群”。

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庄周(前369—前280),在他的著作《徐元鬼篇》中记载了黄帝见大隗于具茨山的故事。大隗(也写作大槐)是一个很有治国才能的人,黄帝听说了他的才干,就带领着方明、昌寓、张若等六人前去拜访,在具茨山下一条山沟里,七个人都迷了路,见旁边有一位牧马童子,就问他知不知道具茨山?牧马童子说:“知道。”又问他知不知道有一个叫大隗的人?牧童说:“知道。”黄帝见这牧童年纪虽小,出语不凡,就问他:“你懂得治理天下的道理吗?”牧童说:“治理天下跟我这牧马的道理一样,唯去其害马者而已!”黄帝想:“连经常见到大隗的牧马童子都这么有见识,大隗的学问可见更不得了啦!”于是更加思贤若渴,急忙拜别牧马童子,按照他的指点,在具茨山中找到了大隗。后来大隗便成了黄帝身边的重臣。黄帝回来再找牧马童子时,已经找不到了,从此这条沟便叫做马沟,即今浅井乡马沟村。马沟河穿村而过,两岸多石砌窑洞,南北主街长300米,居民二 200户,这时至今流传着“黄帝具茨访大隗”的故事。正因为大隗曾住在具茨山,所以也有人把具茨山叫做大隗山。大隗山群躜涌,所以叫“大隗层峦”,自古为禹八景之一。大隗在禹州影响深远,出土的唐宋石刻表明,今无梁一带在唐宋时期仍叫“大隗乡。”无梁龙门沟,流经古城镇、郭连乡、山货乡而注入清漯河,也叫渭水,就是史书记载的姬水。据说这里就是黄帝幼年同母亲附宝长期居住的地方。

风后是太昊伏羲氏的后代,居于具茨河上游。有一天,黄帝做了一个梦,梦见大风吹尽了天下尘垢。梦醒之后,黄帝自忖道:“风是号令风行的意思,垢刮去土,后还在,难道有姓风名后的人可以帮助我执政吗?”于是他四处访贤,终于在龙门沟访得了风后,封他为相,统领攻战。风后遂制五旗:东方是青龙,南方是朱雀,西方是白虎,北方是玄蛇,中央是黄龙,用以区别各部,打起仗来井然有序,攻守自如,无梁镇西北3.5公里的封王寨原名本叫风王寨,寨后的凤凰山也由风王山演绎而来。后来风后的食邑也封在这里,所以城关北大街就建了一座迎风阁,表示迎送风后的意思。

力牧其实就是黄帝马沟问路遇见过的牧马童子。当时黄帝见他小小年纪却颇有见识,而且谈吐不俗,自觉非常惊异。待访罢大隗归来,忽然梦见一人手执千钧之努,驱赶上万群羊放牧。黄帝突然醒悟:“手执千钧之弓者,大力也;驱赶数万群羊,善牧也,莫非天应在那牧马童子身上?他应该就是姓力名牧的人。”于是得力牧,进以为将,为黄帝统一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今城东北16公里馒头山北侧、洪河东岸的大木场传说当年就是力牧放羊的大牧场。后来人们砍伐山上的树木在牧场停放,等汛期洪水来了,利用洪河外运,这里便叫成了大木场。

国君第一任

少典

第二任 姜石年:少典之子,号厉山氏,是第一任炎帝

第三任 姬勖其:少典之子,配蜀山氏,生一子姬巨駓

第四任 姬芒昧:姬勗其之孙、姬巨駓之子,配逿伊氏,生一子姬夷栗

第五任 姬夷栗:姬芒昧之子,配女仪氏,生一子姬柏坚

第六任 姬柏坚:姬夷栗之子,配赤水氏,生一子姬节

第七任 姬节:姬柏坚之子,配钜闾氏,生一子姬赫胡

第八任 姬赫胡:姬节之子,配摩利氏,生一子姬封胥

第九任 姬封胥:姬赫胡之子,配女娥氏,生一子姬依卢

第十任 姬依卢:姬封胥之子,配九方氏,生一子姬启昆

以上十人,相继为少典国君,实际上他们也是十辈人,其中:第二任与第三任为兄弟关系、姬勗其之子姬巨駓未在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少典(黄帝之父)
有熊国君少典
上古小讲堂:炎帝黄帝 逐鹿会师
第三部 三邦鼎立:炎黄前传
黄帝生评介绍
1、上古之战,炎黄阪泉之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