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刘宋王朝开国皇帝刘裕简介资料 武帝刘裕建宋故事

  公元420年六月,建康城南郊,百官云集,鼓乐齐鸣,一片庄严、肃穆而又热烈的气氛,喜气洋洋的宋王刘裕在此设坛祭祀,举行登极大典,即皇帝位。礼毕,刘裕亲临太极殿,宣告大赦,改元“永初”,刘宋政权正式建立。我国历史从此进入了南北朝时代。

  刘裕登上皇帝宝座后,心花怒放,志得意满。一日,他宴请群臣。在一片赞颂声中,微带醉意的刘裕说道:“我身为布衣,当初也没指望能达到如此地步。”话音刚落,席间一人应声答道:“此就是所谓天命,求之不可得,推之不可去。”刘裕定睛一看,说话者是东晋宰相王导的曾孙王弘。王弘的一番话,真是说到了刘裕的心坎里了,他不由得仰天哈哈大笑起来:“是啊,这就是天命,我刘裕不就是应天顺时成为一代英雄的吗?”

  一、多事之秋 英雄崛起

  刘裕 (363—422),字德舆,小名寄奴,原籍彭城 (今江苏徐州市),史书称其为汉高祖刘邦之弟楚元王刘交之后。刘裕的曾祖父刘混率家渡江,侨居丹徒的京口 (今江苏镇江市),曾任武原县令。祖父刘靖官至东安太守,父亲刘翘只做了个郡功曹。刘家虽是士族,但生活却并不富裕。刘裕生于晋哀帝兴宁元年(363)三月,早年丧父,故家境贫寒。年轻的刘裕,曾自往新洲 (今镇江市西,长江中小洲)伐荻,又曾挥汗躬耕于田野,上山砍柴,下泽捕鱼,备尝生活之艰辛。后来,他成为北府将领冠军将军孙无终府司马,开始了戎马生涯。不久又成为北府军名将、前将军刘牢之府参军。这可以说是刘裕人生道路上的第一个转折。

  刘裕追随刘牢之镇压孙恩起义,因英勇善战,以军功累官至建武将军、下邳太守,成为刘牢之手下的得力战将。以后,随着东晋政局的不断动荡,他的政治、军事才能得以充分发挥,由一名默默无闻的北府军中下级军官,一跃成为东晋政治舞台上叱咤风云的人物。

  刘裕的飞黄腾达,当追溯至元兴元年 (402) 发生的一场大动乱。

  这年正月,建康城里气氛紧张,朝廷下令戒严,以尚书令司马元显为骠骑大将军、征讨大都督、都督十八州诸军事、加黄钺,以刘牢之为前锋都督,发军讨伐荆州都督桓玄。桓玄是桓温之子,政治野心极大。他见孙恩起义爆发后,东土饥馑,漕运不继,便乘机发难,封锁长江航道,不准上游的物资运往下游,威逼朝廷。在这种情况下,朝廷遂决定讨伐桓玄。

  谁知那桓玄也不是等闲之辈,得知朝廷要讨伐他的消息,不但不慌,反而马上率军东讨。消息传来,朝野震惊,征讨大都督司马元显首先吓得没了主意。二月,皇帝司马德宗亲自在西池为司马元显饯行,随后,司马元显登上了西征的船舰,但令人纳闷的是:只见他雄赳赳地登船,却迟迟不见船队出发。人们的心里明白了: 这位征讨大都督是惧怕桓玄,不敢出战了。

  不久,令人担忧的消息不断传至建康:

  桓玄派将攻历阳 (今安徽和县),武都太守杨秋投降; 豫州刺史司马尚之兵败而逃,被桓玄军捕获; 司马休之出战失利,弃城而逃。

  这时,朝廷对司马元显已失去了信心,唯把希望寄托在前锋都督刘牢之身上,因为能与荆州军相抗衡的,只有刘牢之率领的能征善战的北府军了。然而,万万没有想到,刘牢之被桓玄收买,于同年三月率北府军倒戈了! 这样一来,朝廷军全线崩溃,将士无心恋战,桓玄挥师进入建康,生擒司马道子、司马元显等。桓玄从此总揽朝廷大权,成了东晋的主宰。

  此时的刘裕,正冷眼观察着局势的剧烈变化。一天,刘牢之突然找到刘裕,神情非常忧虑。原来,桓玄依靠北府军倒戈轻易攻占了建康,又怕北府将领势盛,将来危及自身,就拼命削弱他们的兵权,任命刘牢之为会稽内史。刘牢之意识到大祸就要临头,所以来找刘裕商讨万全之计。刘裕看着这位名闻遐迩的北府名将,心中万分感慨: 当初刘牢之要归降桓玄,自己就曾劝阻过,但刘牢之却执意不从。当然,他也深知刘牢之的心思: 怕灭桓玄后,司马元显越发骄恣,自己功名太盛,不会被司马元显所容; 又自以为勇略过人,且拥有强兵,可以纵横天下,先借桓玄之手灭司马元显,然后再灭桓玄,也是易如反掌之事。没想到机关算尽,最后竟落入了桓玄的圈套! 如今大势已去,又能有什么好主意呢?刘牢之见他默默无语,便说道:“我准备到广陵(今江苏扬州市)去会合高雅之,举兵以匡社稷,卿能随我去吗?”刘裕听了,略一沉吟,说道: “将军当初以劲卒数万,尚且望风降服桓玄。如今桓玄刚刚得志,威震天下,朝野人情皆已归之,将军要到广陵,恐怕也难啊! 我打算脱下戎服,回老家京口去了。”刘牢之听了,半晌无语,长叹一声,告辞而去。望着刘牢之远去的身影,刘裕心里默想: 一代英雄,从此将退出历史舞台,代之而起的,将是一代新人! 想到这里,他只觉得浑身的热血在涌流,一股遏制不住的冲动油然而起,真想放声大喊一声: 刘裕,你施展抱负的时候就要到了! 但是,他没有喊叫,也没有露出半点兴奋之色,而是回到屋里,独自沉思起来。

  北府将领、刘牢之的外甥何无忌也感到心中无底,特来问计于刘裕:“目前形势如此严峻,你看我向何处去好呢?”刘裕不慌不忙地说道: “依我之见,镇北 (刘牢之为镇北将军)必然难免大祸,你可随我回京口。桓玄若守臣节,你我便可与其共事,不然的话,就一起推倒他!”何无忌听了刘裕这一番推心置腹的话,连连点头称是,但又不无担忧地问: “桓玄现在翦除北府将领,如对我们也下毒手,该怎么办呢?”刘裕听了,微微一笑,非常自信地说: “现今正是桓玄骄情任算之日,必将重用我辈,放心好了!”何无忌对刘裕的分析极为信服,决意随刘裕一起,成就一番大事业。

  再说刘牢之在刘裕这里碰了个软钉子,虽然失望,却仍想重整旗鼓,与桓玄较量一下。他集合众僚佐,商议据江北以讨桓玄之事。令他惊诧的是,众僚佐对他的计划并不象往日那样踊跃响应,而是个个面有难色,低首不语。半晌,参军刘袭首先打破了沉默,说道: “事之不可为者莫大于反。将军往年反王兖州 (王恭),近日反司马郎君 (司马元显),今又要反桓公,一人三反,何以自方!”说完,头也不回,径自走出门去,佐吏们随之走了大半。这一下,真把刘牢之惊呆了: 俗话说,“树倒猢狲散”,难道我刘牢之就真的大势已去了吗? 他越想越怕,忙令儿子刘敬宣回京口迎接家眷,以便一同行动。到了约定的时间,不见刘敬宣赶回。刘牢之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坐立不安,焦虑异常,猜想一定是事情泄露,家口已被桓玄杀害了,便不敢再等,仓惶率部曲往北逃去。一路上,越想越觉心灰意懒,到新洲时,竟上吊自杀了。他的儿子刘敬宣赶来,也来不及哭,慌忙渡江奔往广陵,与将吏一起将他埋葬。桓玄听说后,令人掘坟开棺斩刘牢之首,暴尸于市。可怜一代北府名将,落得如此悲惨的下场。

  刘牢之死后,桓玄又先后杀害北府将领吴兴太守高素、辅国将军竺谦之、高平相竺郎之、辅国将军刘袭、彭城内史刘秀武、冀州刺史孙无终等,一时间,北府将领人人自危,惶惶不安。刘裕却镇定自若,他知道,自己还不够格,桓玄不但不会杀他,反而会起用他,以培植自己的势力。果然不出所料,桓玄任命从兄桓修为南徐、南兖二州刺史,镇守北府 (京口) 以后,桓修就以刘裕为中兵参军,把他当作北府军中下级军官培养的对象。刘裕后因击破卢循之功,又加官彭城内史,深得桓氏倚重。他不露声色,表面上对桓氏忠心耿耿,暗地里却加紧活动,团结了一大批北府军中下级军官,时刻准备举旗倒桓。

  二、京口举义 匡扶晋室

  桓玄进入京师之初,人们厌乱日久,对他都抱有希望,他也是新官上任三把火,罢黜奸佞,提拔贤才,故京师人人欣然,认为从此可平安度日。然而好景不长,桓玄很快露出了凶相,奢豪纵逸,政令无常,朋党互起,凌侮朝廷,因此众心失望。

  一日,何无忌来到山阴 (今浙江绍兴市),秘密与刘裕会见,劝刘裕起兵讨伐桓玄。刘裕一时难下决心,便向当地颇有名望的土豪孔靖请教,孔靖当下献策:“山阴离京城建康太远,举事难以成功,而且桓玄尚未篡位,不如待其篡位之后,再于京口举兵为宜。”刘裕深然其言。

  元光二年(403)九月,桓玄加快了篡位的步伐,封楚王,加九锡,离皇位只有一步之遥了。一天,桓谦突然单独找刘裕谈话,他仔细观察着刘裕的脸色,谨慎地问道:“楚王勋德隆重,朝廷之情,都认为应有揖让之举,卿以为怎样啊?”刘裕一听心里就明白,桓谦是想试探他对桓玄称帝的看法,并以此了解北府将领对这一重大问题的态度,于是马上谦恭地答道: “楚王是宣武 (桓温諡 “宣武”) 之子,勋德盖世。晋室微弱,民望久移,乘运禅代,有何不可!”桓谦听了,大喜过望,说: “卿说可以,那就是真可以了!”从此以后,桓氏对刘裕就更加信任了。

  十二月,桓玄正式即皇帝位。刘裕随桓修入朝庆贺。桓玄一见刘裕,便觉他气度不凡,对司徒王谧说: “刘裕风骨不俗,看来是个人杰。” 以后每当游集,都对刘裕另眼相看,引接殷勤,赠赐厚礼。刘裕见桓玄如此看重他,心中甚觉不安,但表面上一点不露,依然不卑不亢,谦恭有礼与其周旋。桓玄的皇后刘氏对刘裕很不放心,私下劝桓玄:“我见刘裕龙行虎步,风度不凡,恐终不能为人下,不如早点除掉他。”桓玄答道: “我刚刚平荡中原,眼下正是用人之际,非刘裕无可用者。等关、河平定后,再作打算吧。”

  元兴三年正月,刘裕与何无忌同舟返回京口。一路上,二人密谋,回京口后立即分头联络各路反桓之士,以恢复晋室为名,兴兵进京,推倒桓玄! 计谋已定,二人只觉归心似箭,恨不能插翅飞回京口,马上着手干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

  此时,图谋反桓的英雄大有人在,刘毅便是其中之一。他的家也住在京口,因而去找何无忌,商讨倒桓之事。何无忌试探道: “桓氏强盛,可以图之吗?”话音刚落,刘毅便慷慨答道: “天下自有强弱,如果失道,虽强也易弱,此不足虑。我所愁的是事主难寻啊。”何无忌看着刘毅,缓缓说道:“天下草泽之中并非没有英雄。”刘毅说:“我所见的,唯有刘下邳 (刘裕曾任下邳太守)堪当此任。”何无忌笑而不答。事后,他连忙告诉了刘裕,刘裕闻知大喜,马上与刘毅共同定谋。

  青州主簿孟昶受桓弘之命来到建康,桓玄一见就很喜欢他,准备让他担任尚书郎一职。桓玄对刘迈说: “从素士中得一尚书郎,甚令我高兴。卿与孟昶同一州里,可认识他吗?”刘迈是刘毅的哥哥,与孟昶同居于京口,他平常与孟昶关系不好,听桓玄一问,忙答道: “臣在京口,没听说孟昶有什么特殊的才能,只听说他们父子互相赠诗而已。”桓玄听了,哈哈大笑,遂将任命孟昶为尚书郎的事搁置不提。孟昶听说后,恨恨不得志。回到京口后,刘裕与他纵谈国事,见话甚投机,便问他:“草间当有英雄兴起,卿听说了吗?”孟昶接口答道: “今日英雄又能有谁?正当是卿没错!”二人相视大笑。刘裕反桓营垒中又多了一名干将。

  经多方活动,刘裕与刘毅、何无忌等组成了一个严密的反桓同盟。刘裕的弟弟刘道规是桓弘的中兵参军,刘毅受命到江北与刘道规、孟昶一起,杀桓弘、抢占广陵; 诸葛长民为刁逵府参军,受命杀刁逵,据守历阳 (今安徽和县); 王元德、辛扈兴、童厚之负责在建康聚众为内应,攻杀桓玄。待约定日期一到,便共同行动。计议一定,众人便分头准备起来。

  孟昶的妻子周氏很富有,与孟昶关系极融洽。自决定起兵灭桓玄以来,孟昶一直在心中盘算着什么。一日,他对妻子说:“刘迈在桓公面前毁我前程,使我一生沦陷,所以我决心作贼造反,卿可与我早些离婚,如果我将来富贵了,再去相迎也不晚。”周氏听后断然说道: “君父母在堂,欲建非常之谋,岂是妇人所得谏阻的! 如事情失败了,我情愿在奚官中为奴,奉养大家 (姑),决无离异回家之志。”孟昶听了,怅然无语,半天才站起欲走。周氏见他如此,心中一下子明白了,对他说:“观君举动,不是要与我商量大事,不过是想得我的财富而已。”又指指怀中的孩子说: “如果孩子能卖,我也决不吝惜。”于是,将家中财物全献出来以供军资。

  何无忌回到家中,夜里一人藏在屏风后偷偷起草檄文,被母亲发现了。其母是刘牢之的姐姐,见儿子背着她参加反桓大事,真是悲喜交加,哭着说:“看来我是不如东海吕母啊! 汝能如此,我又有何恨!”何无忌见状,连忙劝慰母亲。刘氏收泪,问与儿子同谋者都还有谁,何无忌答: “刘裕。”刘氏听了特别高兴,连连点头,相信桓玄必败,举事必成。

  元兴三年 (404) 二月,刘裕与何无忌、魏詠之、檀凭之等百余人,在京口起兵。清早,何无忌身穿传诏服,诈称是朝廷敕使,居前,徒众随其后,一齐冲入,高声大呼,城中吏士惊慌四散,无人敢反抗。桓修毫无防备,当即被斩首。刘裕看着桓修的首级,放声恸哭,下令厚加殡敛。忽然军吏前来报告,桓修司马刁弘得知城中起事,率文武佐吏前来攻城,现已到了城下。刘裕当即登城,高声对城下讲:“郭江州已在寻阳奉天子反正,我等受密诏,诛除逆党,桓玄今日想必已经枭首于大航了!诸君难道不是大晋之臣吗?今日前来,想干什么?”因晋安帝司马德宗被逼退位后,居于寻阳,所以刁弘等人听了刘裕的话,也就信以为真,引兵而退。

  同一天,刘毅等人也在广陵起事。孟昶按计劝桓弘在这一天出城打猎,所以天还未明,就大开城门,准许猎人出城。孟昶与刘毅、刘道规率壮士数十人直入府中,桓弘正在喝早粥,没等明白发生了什么事,就糊里糊涂地被砍了脑袋。随后,刘毅等迅速渡江,与刘裕会合。

  京口、广陵按原计划顺利起兵,建康方面却遭到了挫折。原来,事前刘裕曾派周安穆入建康将起事之谋告知刘迈,刘迈虽表面答应,内心却惶惧异常,坐卧不安。周安穆见状,怕事情泄露,马上赶回了京口。一天夜里,桓玄写了一信给刘迈,询问北府人情和刘裕近况。刘迈以为事已败露,第二天一早便将刘裕要起事的消息报告了桓玄,桓玄大惊失色,先是封刘迈为重安侯,后又嫌他不抓住周安穆,使其逃脱,便将刘迈杀死,王元德、辛扈兴、童厚之也被杀害。

  刘裕、刘毅等会合后,群情激奋,斗志昂扬,众人齐推刘裕为盟主,总督徐州事。刘裕率众驻扎于竹里,传檄远近,声讨桓玄,举兵匡扶晋室。

  桓玄闻知刘裕等举兵反,忧惧无计。有人见他这样害怕,很不理解,对他说:“刘裕等人乃乌合之众,势力微弱,必然不会成功,陛下为何如此忧虑?”桓玄摇摇头,叹道:“刘裕足为一世之雄;刘毅家无斗粮之储,而樗蒲却一掷百万;何无忌酷似其舅;这些人共举大事,怎敢说他不会成功!”说完,仍愁眉苦脸,惶惶不安。

  三月,刘裕率军与桓玄手下的骁将吴甫之在江乘相遇。刘裕手执长刀,大呼一声,率先冲入敌阵,士兵见状,人人奋勇,个个争先,无不以一当十,只一战便斩吴甫之,大获全胜。刘裕乘胜进击,遇到了右卫将军皇甫敷的阻击。刘裕与檀凭之各带一支人马与敌决战。不幸的是,檀凭之战败阵亡,只乘刘裕孤军作战,被敌兵层层包围,只得背倚一棵大树与敌厮杀。面对强敌,他面无惧色,越战越勇。皇甫敷高声呼喊刘裕:“汝欲怎样死法!今日是死定了!”刘裕怒目圆睁,大声叱责,皇甫敷挺戟猛刺,慌乱中竟未刺中。正在危急时刻,刘裕的援军赶到,一箭射中皇甫敷的面额,皇甫敷应弦倒地。刘裕挺刀向前,只见皇甫敷挣扎说道:“君有天命,我死后只求君能照顾我的子孙。”刘裕点头,斩其首,又对其后代厚加抚慰。

  刘裕这两仗,打出了威风。桓玄听到两将战死的消息,大惊,一面继续派将出战,一面悄悄预备下舟船,准备如形势紧急,就溜之大吉。

  桓谦率大军迎战刘裕,无奈部下多为北府人,都畏服刘裕,莫有斗志。而刘裕兵将斗志正旺,刘裕身先士卒,将士皆殊死而战,喊杀之声惊天动地,鼓噪之音震动京邑,桓谦兵败如山倒,溃不成军。桓玄闻讯,率亲信数千人,诈称出战,坐船逃遁而去。

  刘裕率军乘胜进入建康城,派刘毅、何无忌追击桓玄,自己坐镇京师。尚书王嘏率百官前来迎接,刘裕一眼看见百官中有一人躬身低首,不敢仰视,正是桓玄的司徒王谧。看到王谧,刘裕不由想起了贫寒时的一段往来来: 当年刘裕名微位薄,家中贫穷,当朝贵盛之流皆看不起他,只有王谧对他另眼相待,与他交往密切,曾对刘裕说:“卿当为一代英雄。”一次,刘裕与刁逵赌博,输了不少钱,一时拿不出,被刁逵绑在栓马的柱子上,不准回家。恰巧王谧来拜访刁逵,见状,忙替刘裕还上所输的钱,刘裕这才被放出来。从此以后,刘裕对王谧感激不尽,对刁逵痛恨不已。桓玄篡夺帝位,王谧是其佐命之臣,曾亲手解下晋安帝的玺绂交给桓玄,所以众人都认为王谧当斩。刘裕深念旧情,极力为其开脱罪行,众人听好作罢。后来,王谧又与众官商议,推刘裕领扬州刺史,刘裕固辞。结果以王谧为侍中、领司徒、扬州刺史、録尚书事。王谧又推刘裕为南徐州刺史,都督八州军事。

  一日,刘裕接到报告,刁逵被俘,已送至建康。这时的刘裕,心中痛快极了,他马上下令,将刁逵斩首,其子侄不论长幼皆斩,只赦免刁逵的小弟弟一人。

  刘裕进入建康之初,百废待兴,许多重大问题都需他来决定,这对出身低微的他来说,确实是一大考验,而他却能应付自如,指挥若定,令人刮目。这是由于他以身作则,严以律己,又政纪肃然,故能令行禁止,拨乱反正; 同时也应归功于他的主簿刘穆之的鼎力协助。刘穆之起自布衣,博涉有才,家居京口。刘裕举义之际,急需一主簿,经何无忌推荐,刘穆之来到刘裕府中任主簿,成了刘裕的得力助手。入京后,凡重大处分刘裕都委托于他,他也尽心竭力辅佐刘裕,虽时间仓促,但事事得体,件件有方。又发布命令纠正桓玄时弊病,不过十日,建康风俗顿改,民心安定。

  四月,刘毅等在峥嵘洲(今湖北鄂城县)击败桓玄军,桓玄败退江陵,不久被杀。次年三月,白痴皇帝司马德宗被迎回建康,重登皇帝宝座。四月,刘裕以南徐、南青二州刺史的身份领北府兵回镇京口,后解南青州刺史,加领南兖州刺史,北府旧兵,全掌于刘裕一人手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何无忌
中国通俗史99——终止东晋乱世的中国名将刘裕
《五胡乱毕》之五十八:桓玄篡位当皇帝
第77战:气吞万里如虎(6)北府军的基因(八千长篇)
刘裕起兵灭桓玄:英雄者,气吞八荒,胸怀今古
桓玄从篡位称帝,到被刘裕赶出建康,为何只用了三个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