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罗盘:正针、缝针与磁偏角(原创)

        在三合罗盘中,有正针、缝针、中针三层,其用法自其创立以来便存在争议,另大家无所适从。许多名家也对三盘的原理和用法进行了探究和阐述,但终不能让人信服,莫衷一是。本文借用现代地磁学有关知识,也作一家之言。

一、先贤之论

        (一)徐善继、徐善述:以臬为准可也

      “子午正针理也,壬子丙午缝针其妄也……公刘迁豳面相阴阳,周公营洛而测景,卫文徙楚丘而揆日,此其矩矣。故《诗》曰“揆之以日”,又曰“既景乃冈”。   

……奈何针所指,较于臬而偏丙,不相符合。是圣人又变而通之,立内外二盘,以针所指当子午之正,因名之曰正针;臬所测当壬子丙午两缝之间,因名之曰缝针。此所以有内盘、外盘、正针、缝针之不同耳。

……至为调停之说者,曰用正针以格来龙,用缝针以扦坐向,用三七、二八以消纳砂水。其诗曰:“先将子午定来冈,次把中针来较量。更加三七与二八,莫与时师竞短长。”此曲诳四针之巧而已,针何异用于是耶!外此复有所谓测天用正针,测地用缝针;格龙穴以内盘,定砂水以外盘之说。不知地附于天,而所测不能以有异。

       龙穴砂水俱一理,而方位何以有内外之殊?盖天之气与地之气常略参差,故南北之位,阴阳之会,不能恰然齐一。是以针之所指,与臬之所测,亦有异也。天地之气,阳生于子中,极子午。自子至丙,东南司阳。阴始于午中,极于子中。自午至壬,西北司阴。浮针所指,即阴阳大分界。偏于壬丙者,针之泊于气耳。臬测以景,针以气,故不能符。……夫天地之气不能恰然齐。天之气在于子午之中,地之气在壬子丙午之中。”……由是观之,即上古而言,臬之所测合焉而不差。自后世而论,廖董诸人用之而有验。

        上文摘自《地理人子须知》,在文中徐氏兄弟提到,开始他一直认为“正针为理,缝针为妄”,经过世外高人赵大师的点拨,并重新研读吴景鸾、廖金精、傅伯通、董德彰等所著之书,复验他们所下课验名墓,才恍然大悟。他们在上文中提出了以下观点:

        1、以缝针(臬所指)为是,以正针(针所指)为偏;

        2、正针缝针的差别是由天地之气引起的,针受地气影响偏向(外盘的)壬子丙午之中(其实是受磁偏角的影响);

        3、臬所指为天地南北之位,针所指乃阴阳之界;

        4、龙穴砂水都用缝针来测量,是经廖金精、董德彰等先贤验证而准确的;

        5、正针格龙、缝针立向、三七二八消纳砂水、测天正针、测地缝针等说法都是错误的。按徐氏兄弟的说法,使用罗盘时,如果用针对准内盘子午线测量时,需要用缝针来校准真实的方位,即使用外盘的二十四山来定方位。另外,在文中,徐氏并没有提赖盘中针一说。作者所处时代为明朝万历年间,与徐之镆基本是同时代人。故意不提中针一说,估计是认为其创立没有什么道理,不值一提吧。

     (二)徐之镆:独决于一正针

        在《罗经顶门针》书中,徐之镆认为,“故予所定罗经之式,其用以格龙,则独主正针;其或用以佐立向挨加之法,则兼杨公之缝针,而不及于赖有以也。”他用阴阳消长的理论来解释正针缝针的缘由,以赖公中针因其不符合阴阳理论而弃之不用。他主推“独决于一正针”,因为杨赖缝针“各有偏处,难以从一”,而正针合乎后天八卦和先天十二支宫位,并引用《玉髓经子午论髓》作注脚。徐之镆乃明朝一堪舆大家,其认为“罗经阐理气之宗,古今本无二理,亦无殊气,宜其百世之同制千圣之同法”的观点是正确的,但是他却不知道古人先是用臬影来定向,指南针只是到了唐朝才出现的,“制法”截然不同,怎可一针贯今古呢。由于对正缝二针的缘由缺乏正确的认识,也变成了徐氏所谓之“夏虫”。

    (三)叶九升:善罗经者,即持一正针

        叶九升,清初堪舆大师,“凡一切五行书,阅目即能解,对真伪必辩并穷理推原”。在其所著的《罗经拨雾集》中,认为:“天体左旋五行顺序,故背北面东,以言气则西为先而东为后,天气先至地气后至,地理龙气为先,穴向为后,故用先至之气辩龙,后至之气坐穴分金,以附天地之气。此三针三盘之用也。仰观而北极斜居西北,测泉而日影倚于西南,中缝两针非凭空无据而设”。因此,叶认为正针从地纪而用于立向,杨公缝针源自日影而用于明分金之位,天纪子偏西北故中针以明天纪之位而用于格龙。当然叶氏也是主张只用地盘一层来辩龙立向坐穴消纳的。认为正针坐穴忌正中有煞,而取偏侧气薄,辅用杨公缝针来兼左兼右,定分金五行;正针格龙辅以中针来辨龙之纯杂美恶。

        叶氏注意到北极星并未居于天球的正北,而是“斜居西北”,并将之作为赖公立中针的理由。(也有人认为赖公创立中针人盘的理由是他看到指南针当时不是唐朝时的偏东而是偏西7.5度)。其实,古人只是将距天球北极最近的一颗心命名为北极星。由于地轴在周期性缓慢摆动,天球的北极也在周期性变动,因而北极星是不断变化的,位置在变,星也会变换,每隔25800年循环一次。15000年前曾是织女星,4000年前是右枢(天龙座α星),到公元前1000年,是北极二(小熊座β星,也叫帝星,紫微星),隋唐时期变成了北极五,明清时期至今才是勾陈一。由此看来,用赖公的中针所测的天气也成了空穴来风了。叶氏主张只用正针,认为杨公赖公创立缝针中针的理由只是“初学不便而作缝针以明之”,估计是穷理推原后发现了“大道至简”吧。

二、风水定向为何只用正针

        徐氏兄弟主张缝针的理由也非常充分,为何徐之镆、叶九升还主张只用正针呢?其实,估计很多风水先生在实践中也发现了缝针、中针无用也不合理,而唯有正针才反复被实践证明是准确的。风水定向本应以地球的方位为主,古今本无二理宜百世同制,原来用日影可以很准确地测出东南西北,指南针发明之后,通过缝针也可以很好的校准地球的方位,于是廖吴傅董诸人用之有验。但是磁偏角确是不断在变化的,而且不同地方的角度也不一样。

        地磁极是接近地球南极和北极的,但并不重合。目前磁北极在北纬72度、东经150度处,距地球北极大约相差1500公里。地球的磁场是在不断变化的,首先表现为磁场的向西漂移,0度磁偏线与赤道的交点,近400年来已西移95度。

        其次磁场强度也在稳定衰减,近百年来衰减了5%,如果照此下去,大约在2千年后消失。另外磁极也在移动,磁北极的纬度逐年增加0.004度,经度每年向西增加0.007度。

    (一)磁偏角变化的规律如下:

        1、不同的地方地磁偏角也不同;

        2、所在位置的经线与磁极所在经线相差越大,磁偏角越大;同一经线上,纬度越大,磁偏角越大;

        3、正常情况下,我国磁偏角最大可达11度,一般情况为2-3度,表现为指南针偏东;

        4、东经25度地区,磁偏角在1-2度之间;北纬25度以上地区,磁偏角大于2度;若在西经低纬度地区,磁偏角是5-20度;西经45度以上,磁偏角为25-50度。


       由此可见,在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指南针偏东1-3度左右,所以用偏7.5度的缝针来校准误差反而更大了,这就是明清以来大部分风水大师情定正针的缘由了。

三、我国各地磁偏角(备查)
地名—磁偏角:   地名—-磁偏角:
漠河11°00' w        齐齐哈尔9°54'w
哈尔滨9°39'w       长春8°53'w
满洲里8°40'w       沈阳7°44'w
旅顺6°35'w           北京5°50'w
天津5°30'w           济南5°01'w
呼和浩特4°36'w    徐州4°27'w
上海4°26'w            太原4°11'w
包头4°03'w            南京4°00'w
合肥3°52'w            郑州3°50'w
杭州3°50'w            许昌3°40'w
九江3°03'w            武汉2°54'w
南昌2°48'w            银川2°35'w
台北2°32'w            西安2°29'w
长沙2°14'w            赣州2°01'w
衡阳1°56'w            厦门1°50'w
兰州1°44'w            重庆1°34'w
遵义1°26'w            西宁1°22'w
桂林1°22'w            贵阳1°17'w
成都1°16'w            广州1°09'w
柳州1°08'w            东沙群岛1°05'w
昆明1°00'w            南宁0°50'w
湛江0°44'w            凭祥0°39'w
海口0°29'w            拉萨0°21'w
珠穆朗玛0°19'w     西沙群岛0°10'w.
曾母暗沙0°24'E     南沙群岛0°35'E
乌鲁木齐2°44'E。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论四大局正针、中针、缝针的天文根据
(428)院长邢正华教授每周一篇《风水学》文章
古代日地关系、星地关系测向与罗盘三针考
罗盘的作用,风水罗盘的使用方法图解 | 风水猫
罗经易解[八] 第二章 三合盘 12、缝针百二分金 13、二百四十分金黄
风水学中的分金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