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法正不死,便无三国,法正到底有多“恐怖”?

法正确实是后汉时期比较著名的一位人物。连曹操都说:“吾收奸雄略尽,独不得法正邪?”

曹操在这里用了一个“奸雄”并不是贬义词,而是对法正在协助刘备攻取益州和汉中的过程中使用的阴谋的一种肯定,也由此可以判断出法正是哪一类的谋士。

但由此来说明法正是能够决定后汉三国的走向,以至于“法正不死,便无三国”则是过于夸大了。

图片来自网络

笔者认为,要想把这个问题回答清楚,首先要明确两个问题:

其一、三国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其二、法正究竟有什么本领?

只有搞清楚这两个问题,才能判断出法正在这个历史时期究竟发挥出了多大的作用。

三国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公元220年11月25日,汉献帝刘协正式禅让帝位。按照惯例,曹丕三次辞让。12月11日,曹丕登受禅台称帝,改元黄初,建国号为“魏”,史称曹魏。

公元221年,刘备在听说曹丕篡汉建魏后,认为汉献帝已经被曹丕杀害,为了继承汉朝余绪,于成都称帝,国号“汉”,年号“章武”,史称蜀汉。

至于孙权,在曹丕和刘备先后称帝之后,顿时处于一种非常尴尬的境地。他不像曹丕和刘备那样,互相之间在关系上处于一种严重对立的状态,因为他是吃摩擦饭的,和曹丕和刘备任何一方发生严重的冲突都不利于其日后的发展需要。但是,要让孙权长时间的周旋在曹魏和蜀汉之间低声下语称臣这也不是孙权的性格。因此,在忍耐了9年之后,孙权终于在公元229年称帝了。

那么,公元229年是三国正式形成的年代吗?严格意义上来说,这个时间还应该提前,虽然在名义上三国正式形成于公元229年,但在公元222年,刘备称帝之后,孙权就已经自立年号了,只不过仍然称吴王。因此说,在实质上,三国鼎立的起始时期应该是在公元222年,而不应该是公元229年。

当然了,这仅是笔者的一家之言。

那么,法正在这个时期究竟发挥出多大的作用呢?以笔者的分析,根本没有发挥作用,因为法正已经220年去世了。

那么,法正在活着的时候究竟做了哪些能够影响三国形成的事情呢?

图片来自网络

法正究竟有什么本领?

法正跟随刘备是在公元211年,在这一年,张松暗地里投靠了刘备,法正作为张松的代表与刘备接洽,一见之下,顿觉相见恨晚。因为刘备要想占据益州,单纯靠堂堂正正之谋,难度甚大。而刘备阵营中也为究竟应该采取什么手段来占据益州也产生了矛盾。诸葛亮是想等着益州出现内乱,再出兵攻占益州,可此时益州虽然内外不和,但还未出现不可收拾的境地,诸葛亮所期望的时机远未出现。

而庞统则不这么认为,他认为机会是可以创造出来的,不应该消极等待。而此时张松的归附,法正的到来,确实是个好时机,如果刘备对这个机会加以利用,在益州内部分化瓦解世家大族和大施仁义,收买百姓,则大事可为。

这也是刘备入川为什么要带着庞统而不是带着诸葛亮的原因之一。因为庞统和法正一样,都善于出奇谋,这种在对方内部搞分化瓦解之类的事情,庞统远比诸葛亮擅长。

这倒不是庞统人品不好,而是二人的治学理念不同。诸葛亮是理想主义者,而庞统则是现实主义者,而法正又是现实主义者中的更加务实之人,这也是法正身怀韬略,可仍然在益州不受刘璋重用的原因。

可是,这种务实的作风在乱世之中自有其生存的土壤,尤其是像刘备阴怀谋取益州的这个时期,法正这种大义放两旁,利益站中间的作风尤为刘备和庞统欣赏,因此,刘备、庞统、法正三人一拍即合,攻占益州的三人组合成立。

乱世之中的巧取豪夺本无正义性可言,但这种做法却是被当时士大夫阶层所不齿的行为,这也是刘备在创业时期屡被诟病的原因。

但在刘备、诸葛亮和庞统的内心深处,对于像张松和法正这种背主求荣之徒是看不起的,哪怕你的理由有多么冠冕堂皇。也因此,法正虽然在刘备阵营中获得重用,但这也仅是就事论事而言的,如果从治国理念和治国方略层面上看,法正对刘备的影响力并不大。

图片来自网络

法正投靠刘备后,一共出了三条计谋:

其一、认定刘璋不会坚壁清野来拖垮刘备

刘备在白水关起兵后,益州从事郑度曾经建议刘璋坚壁清野来拖垮刘备。如果刘璋按照此计办理,那刘备野无所掠,只得退兵。刘备也为此甚为忧虑。如果刘璋真的采取了这个策略,那么,不仅是刘备失去了夺取益州的机会,还会使刘璋不顾一切地投靠曹操,如果曹操入川,那大事去矣。

可法正却说,刘璋虽然昏庸无能,但对百姓还算爱护,他绝不会听从郑度的建议坚壁清野的,那会对百姓带来极大的伤害。

事后果如法正所料。刘备也因此躲过一劫。

其二、怂恿刘备娶刘瑁之未亡人为妻

刘瑁之未亡人,即刘备的吴皇后在传说中是贵不可言的。其实,刘备是否娶吴夫人跟其是否贵不可言无关,关键在于吴夫人之兄长吴懿。刘备占据益州后,为了把刘璋在益州的影响力降到最低,把刘璋迁到荆州公安居住,而此时,益州的世家大族基本是以吴懿为领袖的,为了拉拢益州的世家大族,所以法正才建议刘备娶吴夫人。

按理说,法正的建议是正确的,这也是封建社会统治阶层最为常见的一种利益共享方式。

可是,法正劝谏刘备娶吴夫人的说法却是比较下作的,他以晋文公娶侄子晋怀公之妻怀嬴的例子来说服刘备不要为了一些世俗的礼仪而坏了拉拢世家大族的利益。从这一点上看,法正确实是个非常务实之人,在他眼中,一切都是利益,其他的都是浮云。

图片来自网络

其三、建议刘备发兵攻占汉中

客观地说,法正这条建议是其投靠刘备后,唯一的一条能够拿到台面上来说的建议,没有之一。

法正的理由是:

1、可以讨伐国贼,尊崇汉室;这是所谓的师出有名。

2、可以蚕食雍、凉二州,开拓国境;这是增强国力。

3、可以固守要害,是持久的战略。

刘备听从了法正的建议,率领大军攻取了汉中。

其四、阵斩夏侯渊

在刘备攻占汉中的战役中,法正又充分显露了其军事才能,在他的建议下,刘备采取了如下战术:

1、先声东击西,派兵攻击张郃,既造成一种张郃镇守的广石岌岌可危的局面,可又不打破,其目的就是要调动夏侯渊来援。

2、夏侯渊果然上当,派军来援,这就造成夏侯渊镇守的走马谷据点兵力空虚。在刘备的全力攻击下,夏侯渊被杀,汉中战役的主动权易手。

当曹操听说汉中战败,夏侯渊被杀的时候,就问这是谁出的主意?当听到是法正的计策的时候,曹操感慨:

“吾故知玄德不办有此,必为人所教也” 。

刘备占据汉中后,自立为汉中王,任命法正为尚书令、护军将军。

所谓尚书令,是指管理汉中王下辖所有政务机关的领导,在政务方面的权力仅次于诸葛亮。护军将军是指全蜀的军队都在法正的监督之下,其权势不可谓不大。

可是,法正却在公元220年去世了。

图片来自网络

总结

后世评价“法正不死,便无三国”,主要还是因为诸葛亮在刘备夷陵之败后的一句话:

亮叹曰:“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

那么,法正具备这个能力吗?

其一、法正能够制止刘备伐吴吗?

大道理刘备都懂。可是刘备一生孤穷,好不容易积攒了一点地盘,却在一战之后就丢掉了一半,而且,跟随着自己厮杀了半生的关羽、张飞相继被害,这对刘备的心理冲击无疑是巨大的。因此,在这种局面下,即使法正苦劝,恐怕也未必能奏效。

其二、法正能够跟随刘备伐吴呢?

这是很有可能的。因为法正一直都是刘备的谋主,在庞统死后,在军事谋划方面,刘备最为倚重之人恐怕就是法正了。因此,在法正没有劝阻住刘备伐吴后,应该是跟随刘备伐吴。

如果法正跟随刘备伐吴,像连营八百里这种低级错误还是不会犯的。但要想战胜东吴,夺回荆州还是有很大难度的。

图片来自网络

蜀汉兵马虽然来势汹汹,但东吴在陆逊的指挥下采取避而不战的策略,法正也未必能有什么好办法。陆逊是东吴后起的名将,他可不是夏侯渊那种“白地将军”。如果蜀汉军队在东吴旷日持久,即使没被东吴击败,恐怕也会灰溜溜收兵。

而如果东吴见没有机会战胜蜀汉,定会联合曹魏侵犯汉中,到那时,刘备不想退兵也得退兵。这可是有前车之鉴的,想当年,荆州还在关羽掌握之下,曹操兴兵来犯汉中,刘备都得割让三郡给东吴。而此时荆州已经被东吴占据,如果东吴联合曹魏,一路出兵汉中,一路出兵上庸来围魏救赵,刘备为了保住汉中,也只得退兵。这是大势所在,与由谁来指挥作战关系不大。充其量,法正在刘备军中,刘备不会犯低级错误罢了。

因此说,关于“法正不死,便无三国”的说法过于夸大了。他既不能改变三国鼎立这个事实,也改变不了蜀汉政权荆州丢失、伐吴无果这个命运。

但法正确实能够改变的是刘备在夷陵失败的命运,如此一来,刘备仍在,蜀汉政权的元气仍在,假以时日,蜀汉政权秣兵历马,积聚力量,待到攻占凉州之后,大事仍有可为。就不知道法正能否活到那个时候。

图片来自网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若诸葛亮赵云守荆州,刘备关羽张飞加庞统守益州,蜀能否统一三国
法正不死,便无三国,他到底有多“恐怖”?
三国十大谋士如何排名?
三国时代的军事实力二(蜀汉 )
庞统的一句话,道出《隆中对》的致命问题,但是刘备没有采纳!
三国最强十大军师:诸葛亮为何只能排第三,看看他前面都有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