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消失的国军:淮海战役国军80万,只被歼灭55万,其余25万去哪了

一直以来,淮海战役我军和国民党军的兵力对比,有60万对80万,和100万对40万,以及60万对60万等等说法。

其中影响最大的,当属60万对80万。其实这个说法并不是最准确的,因为按此说法有一个最根本的问题无法回答。

在我军宣传中,淮海战场的国民党军基本覆没了,但我军宣布的歼敌数字只有55万。那么,剩余的25万去哪了?

今天,我们就来回答这个问题。

一、国军为何只说40万部队参战

1949年二、三月间,国民党军国防部进行总结,发表淮海战役(国方的说法是徐蚌会战)的战报,说参战部队共有27个军,共40余万人。

这个说法,后来被收入国民党到台湾后编撰的伪《戡乱战史》之《华东地区作战下篇》。

这明显与我们的传统认知不一致。我军宣传的一直是80万国民党军,你们只说有40万,差这么多,怎么算出来的呢?

27个军主要是以下部队:

邱清泉第二兵团5个军:第五军(邱清泉的老本儿),七十军,七十二军,七十四军(张灵甫完蛋后重新组建的整编七十四师),十二军。

李延年第六兵团4个军,第三十九军,五十四军,九十六军,九十九军。

黄百韬第七兵团5个军,二十五军(黄百韬的老本儿),四十四军,六十三军,六十四军,一百军。

刘汝明第八兵团2个军,五十五军,六十八军。

黄维第十二兵团4个军,第十军,十四军,十八军(十二兵团的骨干,陈诚、胡琏起家的老底子),八十五军。

李弥第十三兵团2个军,第八军,九军,三十九师(战斗中扩编为一一五军)。

孙元良第十六兵团2个军,第四十军,四十七军。

冯治安第三绥靖区2个军,第五十九军,七十七军。此两军起义后,国民党军又把二十军,一零七军,划入三绥区。

按27个军参战的兵力算,国民党军确实只有40多万人。

但是这个算法是明显的耍流氓。就比如三绥区部队,蒋介石把何基沣张克侠起义带走的两个军三个半师的兵力并未算入40万之中,这部分兵力多达2.3万人。而这些兵力是算在我军总歼敌数字的55万之中的。

也就是说,蒋介石方面的算法漏算了很多兵力。

要了解真相,我们要大致结合淮海战役的过程看看,到底漏算了哪些兵力。

淮海战役大致过程如下:

1.粟裕率华野主力南下。

2.黄百韬率七兵团向西撤退,企图靠拢徐州。

3.国民党军三绥区部队贾汪起义。

4.黄百韬被围于碾庄。

5.杜聿明指挥邱李两兵团东进,企图解黄百韬之围。

6.黄维率十二兵团北上东进,救徐州。

7.刘伯承指挥中野阻击黄维。

8.黄百韬被粟裕全歼。

9.杜聿明西撤,被围于陈官庄。

10.黄维、杜聿明两大集团分别被歼灭。

这一系列作战中,国民党方面漏算的兵力大致有:

1.防守徐蚌之间铁路线要点的交警总队,约有第二、七、九、十六、十八总队,共5个队。交警总队相当于陆军团的编制,但兵力远远强于普通的步兵团,约3500-4000人。那么这样算下来,光是这股兵力就多达2万人。

2.驻扎在徐州的装甲兵,由二公子蒋纬国指挥,共有3个团。

3.炮兵3个团。

4.工兵7个团。

5.空军1个大队。

6.通信兵3个团。

7.防守各个一般城市的地方保安部队。

8.三绥区重建的部队2个军。

9.第一绥靖区3个军。

从这些事实看,国民党军所说40万参战部队是不符合事实的。

但细心的读者不难发现,如果仅仅漏算上述兵力,刚刚够得上我军宣布的55万歼敌数字。

和80万还有巨大的数量差。

二、80万怎么来的?

1991年,八一电影制片厂为向建党七十周年献礼,拍摄了《大决战》三部曲。

其中的《淮海战役》中有一幕经典场景,蒋介石对着徐蚌会战的形势总图,双目发出狠戾之气,说出一句经典台词:80万对60万,优势在我!

蒋介石的饰演者赵恒多老师以其精湛的演绎,把这一幕牢牢印在包括笔者在内的广大军史爱好者脑海中。如今,这句台词被网友反复演绎甚至鬼畜化。

当然,该电影中不仅蒋介石这么说,毛泽东也说,我军对国民党军是60万对80万。

八一厂敢这么拍,肯定是经过详细考证的。大家去看看这部电影的顾问就知道了,领衔的是时任国防大学校长兼政委的张震上将。张震上将在淮海战役中担任华野参谋长,是实打实的战争亲历者。

从这个角度看,80万这个数字是没有问题的。

那么是怎么计算出来的呢?

目前有两种说法。

第一种,除了上文中讲到的一、三两个绥靖区兵力,再加上联勤部队,直属部队,等等,乌七八糟的全算上,共计80万。当然,这样算也不错,这些人都是直接或间接参战的军事人员,都被我军击溃或歼灭。

第二种,则是将国民党华中“剿总”的部分部队也算进去。

华中“剿总”部队大部分驻扎在河南南部、湖北,及安徽,湖南北部一带,总司令是桂系大佬、小诸葛白崇禧。

这么算有三大根据。

第一,黄维第十二兵团就是以十八军为主体,加上原在华中“剿总”序列的部分兵力,共同组成的。

第二,白崇禧以华中“剿总”司令的身份,一度参与到国防部的统一指挥,甚至差点在老蒋的鼓励下出任徐州、华中两大“剿总”的超级指挥官。如果成行,那淮海战役就不止是淮海战役了,大概将会是华中总决战。对黄维兵团,白崇禧也是出了力的,兵力补充,后勤补给,弹药补充等等。淮海战役,把国民党军华中兵力排除在外,不够客观。

第三,中野一部分兵力,因为华中兵力虎视眈眈,并没有全部从豫西东调,淮海战役那边厢打得难解难分之时,中野这边也在紧张地对峙。

所以从这几条看,应该把华中“剿总”的部分兵力,比如宋希濂的十四兵团的2个军,豫南张轸第五绥靖区的2个军、豫西南第十三绥靖区王凌云的2个军,等等与中野直接构成对峙关系的部队,也计入淮海战役的间接参战部队。

伟人讲,这是一锅夹生饭。何谓夹生饭,就是说敌人兵力太多,部署地域很广,我军勉强咬住了。

尤其是宋希濂这股兵力,几乎就参与到淮海战役中去了。1948年12月,淮海战役的最后关头,蒋介石反复向白崇禧发电,要求把宋希濂兵团东调。

这个兵团组建后,原本是防备中野向湖北、四川方向进攻的。宋希濂出任兵团司令,并兼华中“剿总”副总司令。宋希濂是黄埔一期生,对蒋介石非常忠诚。蒋下令之后,宋希濂十万火急地找到白崇禧请求立即东进。

于情于理于势,都该把这支生力军投入淮海战役。当时黄维兵团硬扛中野,如果真的再加入五六万人,中野能不能挡得住,实在不好说。但白崇禧却意外地拒绝了。一会儿说船不够用,一会儿说刘伯承豫西部队有向南运动的迹象,十四兵团主守川鄂入口,不能轻动。

表面意思是,徐蚌会战结束后,刘伯承一旦南下西进,湘鄂川诸省无法自固。

水面下的意思,则是把兵力扣留在华中,作为日后与蒋介石讨价还价的本钱。

蒋介石十恼火,电令宋希濂本人到南京当面教训,宋希濂弄得里外不是人,回到武汉后,百般求告,好说歹说把十四兵团二十军东调。三绥区名下划入的那个二十军,就是这么来的。

不过这个军到达安徽时,淮海战役基本结束,蒋介石气得吹胡子瞪眼,把该军拉回长江一线,再也不让其回到十四兵团名下了。

笔者据此认为,所谓80万兵力,决不止淮海战场参战的国民党军,必须要把华中国军也算上,也能凑足此数。而不能简单地认为,处于战场一线的国民党军就有80万人。

实际上,真正在一线参与战斗的国民党军,大约只有60多万人。这60多万大部分被歼灭,也就是55万,逃出去的很少。

三、其实我军不止60万

最后一个关键问题,就是我军到底多少兵力。

受益于网上军史资料的增多,越来越多的军史爱好者都不再认为我军只有60万人参战。而是根据数以百万计的民工参与淮海战役一线的支援,而称我军至少有五百万人。

这明显是张冠李戴。

陈毅元帅虽然说淮海战役是人民用小推车推出来的,我们也不否认,我军后勤供应是华东局从后方组织运送的,其中绝大部分是从山东运过来的。

但是,战争毕竟是战争,是靠专业的军人来打的。负责运送后勤物资的民工不能算作参战人员。

真正算作参战或间接参战兵力的,是淮海战场参与作战的部队,以及华东军区、中原军区在各地驻守的部队,以及处在豫西豫南和白崇禧部队对峙的兵力。

直接作战的,华野15个纵队直接参战,约36万人。中野7个纵队直接参战,约15万人。华东和中原军区及中野未加入作战的部队,共约9万人。

这个总数字约60万是没问题的。

但是这个数字存在时空局限性,这是1948年11月开战之初我军的总兵力。实际上,开打之后,我军还有两条迅速补充兵力的途径。

第一,俘虏兵。我军采取即俘即补即打的策略,俘虏过来的国民党士兵,基本上搞一搞简单的思想改造,很快就发枪上阵了。淮海战役第一阶段、第二阶段俘虏的国民党军士兵多达10余万,这些人转过头来就参与到作战中。

第二,地方武装升级为正规军。我军各大战略区,都建立了充足的后备兵源,以军区地方武装的形式存在着,平时只维持着基本训练,一旦战争需要,就立即补充上前线。66天的淮海战役,我中原、华东两大军区,合计向前线输送了10万新兵。

如果不是如此强大的输血能力,我军是无法支持如此高强度的战斗的。比如光是碾庄圩消灭黄百韬兵团,吃掉这个十几万人的大兵团,我军付出了高达4万余人的伤亡代价。

当然,4万余人不是全部战死,其中阵亡与负伤比例大约在1:4,也就是碾庄战斗我军前后阵亡大约8000人,负伤3.2万人。但这些人在短时间内丧失战斗力是不争的事实,不靠补充兵力难以继续战斗。

三野解放战争史料中的统计数据

这样一来,大家都能看出来了,我军参战兵力绝非60万,而是另一个更庞大的数字。

1949年2月,几乎与国民党军方面总结战况同时,我军也组织了战情总结和梳理。中央军委作战部根据各部上报的详报,进行了基本分析总结和梳理,形成一份《淮海战役概况》。

该概况中在对我兵力作了一个基本的描述,明确讲道:

“我集中中原野战军、华东野战军及中原、华东、华北等地区之地方军各一部,共100万以上的强大兵力,于1948年11月7日在徐、蚌地区发动了巨大规模的淮海战役。”

100万这个数字,应该包括华东野战军36万、华东军区30万、中原野战军15万、中原军区20万全部都计算在内了。

行文至此,我们便可以得出如下结论,也就是国共军力对比有这么几种对比方法:

第一,以1948年11月开战时兵力算,我军60万对国民党军近60万。

第二,以整个大局看,我军100万对国民党军80万。

80万人被歼灭55万,还有25万人去哪了?一部分在淮海战场被击溃,或处于战场边缘,侥幸逃到江南了。还有一部分并未参战,绝大多数留在华中“剿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徐蚌会战国军高级将领系列——杜聿明(下)
三大战役中,平津战役歼敌数不是最少的,为何地位却排在最后?
淮海战役,黄维兵团打仗有多猛?中野完全打不动,全靠华野支援
国民党军中的“兵团”,是多大的战术单位?一个兵团有多少兵力
代您旅游(11)淮海战役纪念馆
淮海战役中双方24小时共投入7个团的兵力,实现老虎拔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