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人姓名称谓概说

中国文化传统,特别讲究礼节。尊卑有序,长幼有别。孔子说过:不学礼,无以立。《诗经》中说:人而无礼,胡不遄死?这其中的礼节也表现在古人的姓名称谓上。古人的姓名称谓和现在不同,有着复杂的表达方式,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对象,表达的意思也不同。总的来说,以表达对对方的尊重为核心。

一、姓氏

上古有姓有氏。姓是一种族号,如黄帝部落本姓姬,如炎帝部落本姓姜。氏是姓的分支。周代贵族有姓氏,一般平民没有姓氏。贵族中男子称氏,女子称姓。姓是用来别婚姻,而氏是用来别贵贱。所以“百姓”的本义指的是百官。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平民也有了姓。氏的来源是多样的,有诸侯以受封的国名为氏的,有以所属地名为氏的,有卿大夫及其后裔以受封的邑名为氏的,有以官名为氏的,有以居住地为氏的,有以从事的职业为氏的等。注意后世有非汉族的复姓。

二、名字

现代人名字不分,而古人则有名有字。《说文解字》解释说:“名,自命也,从口、从夕。夕者冥也,冥不相见,故以口自名。”意思是说,在早期的交往中,人们白天相见,能通过形体、面貌,相互识别。一旦到了晚上,相互之间看不清楚,就只能通过自报姓名来区分彼此。

上古婴儿出生三月后由父亲命名,名是让长辈称呼自己或自称的。“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是与“名”相表里的,所以又称“表字”。

二十岁举行成人礼(结发加冠)时由贵宾为其取字,女子十五岁许嫁举行加笄仪式时取字。取字主要是为了表达对被取字者的尊重。取字后,男子可以成人身份参与社会事务,女子可以嫁人。故未嫁的女子可称“未字”或“待字闺中”。

古人尊对卑称名,卑自称也称名。对于平辈或尊辈则称字。起名是为了分彼此,那么取字就是为了明尊卑。

名和字往往有意义上的联系。如:屈原,名平,字原。诸葛亮,字孔明。苏轼,字子瞻。关羽,字云长。

古代贵族待嫁的女子如果要加以区别,则在姓上冠以孟仲叔季,表示排行。周代贵族男子字的前面加孟仲叔季表示排行,孔子排行老二,所以字仲尼。字的后面加“父”或“甫”表示性别。

春秋时男子取字最普通的方式是在字的前面加上“子”字,这是因为“子”是男子的尊称或尊称。仲由,字子路;苏轼,字子瞻。司马迁,字子长。

古人的名一般为单字,字为双字。先秦时是先称字,后称名,如楚将百里孟明视,百里是姓,孟明是字,视是名。汉代以后,改为先称名,后称字。“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三、号

除名和字之外,还有号,又称别号。封建社会中的文人,往往以住址和志趣等为自己取号,包括斋名、室名等。别号是使用者本人起的,不像姓名要受家族、行辈的限制,因而可以更自由地抒发或标榜使用者的某种情操。如唐代李白号青莲居士,杜甫号少陵野老,欧阳修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苏轼号东坡居士,陆游号放翁,辛弃疾号稼轩。别号的使用率甚至超过本名。

另外还有“绰号”或“诨名”。这大都是他人所取而得到公认的别号,是对人的刻画和形容。如《水浒传》中:“黑旋风”李逵,“智多星”吴用,“豹子头”林冲,“青面兽”杨志等。

四、称官爵与地望

后来有人以为称字称号还不够尊敬。于是称官爵,称地望(出生地、居住地或任职所在地)。唐代韩愈称为韩昌黎,柳宗元称为柳河东。

五、称排行

唐代诗文中还常常见到以排行相称,或以排行和官职连称。

李白称李十二,韩愈称韩十八,柳宗元称柳八,元稹称元九,白居易称白二十二。

六、谥号

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以褒贬善恶。褒义的如:齐桓公、汉武帝,贬义的如:周厉王,隋炀帝。也有非褒非贬的平谥,如欧阳修叫“文忠”。司马光叫“文正”。

另外还有私谥,这是有名望的学者死后,其亲友或门人自己所加的谥号。晋陶渊明私谥靖节。北宋林逋的私谥为和靖先生。

七、封号

封号是帝王赐给立功的臣子或贵族的爵位或称号叫“封号”,如韩信被汉高祖封为淮阴侯,宋神宗封王安石为“荆公”。

八、庙号

封建皇帝在谥号前面还有庙号,庙号是中国古代帝王死后在太庙里立宣奉祀时追尊的名号。从汉代起,每个朝代的第一个皇帝一般称为太祖、高祖或世祖,以后的嗣君称为太宗、世宗等。唐以前对过世的皇帝,简称谥号,不称庙号。唐以后,由于谥号加长,不便称呼,所以改称庙号。

九、名讳

名讳可分为国讳、圣讳,家讳。在使用君主、圣人、尊长的名字时,凡遇到和君主、圣人、尊长名字相同的字,则用改字、缺笔、空字等办法来回避。

蔡文姬是她死后因避讳司马昭的“昭”而被后世改“昭”为“文”,她本叫蔡昭姬。

苏轼祖父名苏序,所以苏轼给人写序往往称“叙”或“引”。

唐代李贺的父亲名晋肃,因此李贺不能举进士,就是冒犯了父亲的名讳,本人抑郁不已。就是因为“晋”与“进”同音,即使后来韩愈为他写了《讳辩》也无济于事。

清代王锡侯因编撰《字贯》没有对皇帝的名字予以避讳,连累自己及子孙7人遭乾隆帝斩杀。

(本文节选自我原创书《高中生文言精解一本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古代文化常识之姓氏称谓(二)
「帮你记常识」古代名号称谓
古代文化常识一:姓名和称谓(一)
中国古代姓名字号考略
古人的名、字、号及谥号、庙号、年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