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现代家谱讲义
修谱当随时代  家谱贵在实用
吕有凯
家谱文化研究目标
续谱——缅怀先祖
修谱——当随现代
家谱——贵在实用
传谱——弘扬祖德
存谱——爱国爱家
学谱——传承文化
用谱——引领后生
普及——让家谱深入人心
改革——为家谱质量翻牌
创新——为家谱功能洗牌
序  词
家谱是一个永久的家
家谱是一本永不注销的“户口簿”
家谱是一套使用期最长的“家具”
家谱是一个年年有新成员的“家”
家谱是一个流芳千秋万代的“家”
家谱把我们世世代代变成“寿星”
家谱是一个传承血缘亲情的“家”
家谱是一个永久的家
祖宗把血源分赐你我
我们才有这个大“家”
不编家谱,忘记祖宗
子孙后代也会忘记你
编好家谱
给逝去的先祖们安一个“家”
不要让他们都成为孤魂野鬼
编好家谱
给自己营造一个永久的“家”
让你永生在这个寿星的大家
有了这个“家”
后人知道你在那
有了这个“家”
后人会把你牵挂
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人们在安居乐业之余,编修家谱,整合家族,上敬先祖,下顾子孙的家族文化活动日益兴盛。各族各姓各支系掀起了修编新家谱的高潮,编谱人的热情可嘉,精神可贵,实可敬佩。但由于条件各异,文化底蕴有别,对谱牒历史和相关知识的了解和认知程度不齐,理解各异,其效果差别很大。为了对广大读者有所帮助,首先将十七年编谱生涯中的实践经验、体会和收集、整理的谱牒历史与家谱知识,弃伪存真,削粗取精,浓缩精华,供大家参考、借鉴、删繁就简、挑选各自认为或有用于现代的精华,避免盲目套用,生搬硬套。
诚请广大家谱爱好者与我同行,共同研究、探讨、交流,把大家的新技术、新理论集合起来,让广大家谱爱好者和有识之士共享。由于水平有限,差错难免,定有漏误,诚望赐谅,恳切希望给予帮助和修正为谢!
第一讲  谱牒历史知识概述
1、谱牒可分为哪几种类型?
谱牒是从商周时期开始产生和发展的,从上层社会的世家、世本、玉牒逐步扩展到民间的宗谱、族谱、家谱、家乘,总的可分为四大类,即帝王诸侯世谱型,氏族谱型,地方宗谱型,民间家谱型。这四种类型按姓氏世系及人物记载的特点,分为两大类:一类为一姓一宗谱,如帝王诸侯谱,民间家谱。另一类为多姓多宗集编谱,如通国氏族谱,郡州谱,姓氏典。
2、谱的含义是什么?
古代对谱的解释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指“籍录”。二指列其事的布。三指以记世族传承的谱。总的含义是按事物的类别系统地编成定则的表册、样本、书籍,以作示范或寻检。如年谱、家谱、棋谱、乐谱等。
3、什么叫谱牒?牒的含义是什么?
谱牒一词最早出现于先秦时代。汉司马迁著《史记》,在太史公自序第七十中言:“维三代尚矣,年纪不可考,盖取之谱牒旧闻。”说明谱牒始于秦汉之前。以专门记载和叙述本宗族的发源、人物、名、号、生平简历、本族规约,并按一定规则系统地表述递衍世系的图书叫谱牒。谱牒是宗谱、族谱、家谱、家传、家乘的统称。牒,是指古代用竹或木片写成的书版就叫牒。继之后有玉牒、金牒。牒在特定处专指谱牒。也可引申为公文、凭证,如通牒、度牒等。自从我国发明造纸以来,早已放弃竹或木片书写文字的传统。谱牒一词实可不必永久留恋,现代民间已习惯称为谱书。
4、什么叫宗谱?
宗,本义为祖庙。其概念是一祖之后裔划分为不同类型。按“宗”的含义,其实还是一祖之下所有的后裔。至于宗谱则应是同祖之完全谱书,如缺其一支,或只记其一支,均还不能称为宗谱,这就是宗谱与家谱的区别。
5、什么叫家谱?
“家谱”这一名词的取用应在汉至南北朝时期。作为家谱,本应为一直系之本家谱。但后来,绝大多数是指同一区域内的同一先祖的各分支后裔的共同谱书统称为家谱。
历史上用过的谱书(谱牒)名称、定义繁多而复杂,宗谱、族谱、家谱应是有一定区别的。所谓家谱,狭义地讲应是一直系内的本家之谱。历史上用过的谱书(谱牒)名称有族谱、家传、家纪、家记、家史、世系、家牒、谱记、家乘、氏谱、支谱、载谱、宗谱、家谱、官谱、私谱等。
如此繁多的家谱名称,源于古代各时、各地、各人的认知观念、思维层面、文化底蕴、逐名欲望等不同原因,各自所为的始创而形成的,加上交通、信息条件限制,文化交流不变,一经写用,渐传周边及后人,导致今人都误视为传统文化。
我认为,古代家谱名称复杂化的形成原因有主观的、有客观的、有盲从的。这是在古人当时的社会背景、文化认知程度、文化交流范围的局限、某些不完善观念等多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但古人对中国家谱文化的贡献是巨大的,无可厚非。
6、宗谱、族谱、家谱有何联系与区别?
古人对宗谱、族谱、家谱是早期定义是,从宗、族、家的早期含义看,“继别为宗”,除嫡长子以外所有的分支都纳入的这种谱书为宗谱。而族谱虽意义大致与宗谱相同,但由于分居、远迁等原因,虽也将旁支纳入谱内,其远迁的旁支并没有完整地纳入,只有本宗的部分族人,这种谱书属于族谱。至于家谱,“谓一门之内”,其所记述的世系是以本家上下直系为主体,只留与本家传承收藏,凡这种谱,均属家谱。上述三种谱书虽有差别,但因上溯远近不一,或传袭旧谱名,故后世也大多统而称之为家谱。
7、古人对家谱文化做出贡献的杰出代表
古代对家谱文化做出系列贡献的杰出代表有,西汉《史记》的作者司马;宋代的欧阳修、苏轼等,欧、苏两位先贤发明的家谱技术体例,广为流行。随着历史的发展,需要入谱的人文资料日益丰富,欧、苏两个家谱技术体例的缺点已十分突出,(下文将作专题分析)。
8、明末创新体例未能普及的原因浅析
在明末清初的旧谱中,本人发现过两种比欧、苏体例都科学、省纸、更便用的先进体例,一是三代叠式一家清,二是同代平行三代一家清。两种体例有其共同的优点:一是不受同代户数多少的限制,小宗大宗都适应;二是代代亲疏排列顺序相连,不受记载事项多少的影响;三是节省纸张,没有虚增篇幅。遗憾的是发明人失考,更可惜的是这两种体例均没有得到推广运用,就没有自成一体。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发明人自家用了即可,没有向其他宗支、其他姓氏交流推广;二是编谱人多有虚荣心态,自以为能,不愿学取他人经验;三是编谱人多有从古心态,不愿离开古人的“脚印”,一直袭用宋代的欧苏体例,因循守旧,死搬硬套,导致这两种三百五十年前的先进体例至今没有光彩。
9、我们现代人编谱如何选定谱书名称?
我们现代人修编代家谱,多为整族整宗合编,编谱宗旨皆为和睦、和谐、联宗、建立血缘亲情,如中华吕氏文化中心总会提出了“中华吕氏一家亲”这个十分感人的目标,所以,我认为,我们现代人修谱的名称,最好选定一个温馨的“家”字,不论大小宗支编谱,最佳选择应为“某氏家谱”,辅以“某地”和“始迁祖尊称宗支”,最能体现亲情,最能表达修谱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讲  新编现代家谱的作用和意义
第一节  家谱在社会文史资料中的地位
家谱与国家正史、地方志共同组成为国家历史文献体系的三大支柱史籍,家族历史是国家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家谱所记囊括到村到寨,详实到户,精细到人,是国史和方志都不可能顾及的。家谱是为国家存史、资政的历史文献。
家庭是国家的最小集体,是社会的最小细胞,个人是国家的最小分子。国家是由所有最小分子、最小集体组成的最大家庭,这就是国家一词的真正内涵。每人每家都树立了荣辱观念,提高和睦意识,规范文明行为,维护安宁,共建和谐社会,整个国家才能成为礼仪之邦,国家才能更加团结强盛。所以,家族文化事业,也是国家文化事业的组成部分,家谱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文化领域。
第二节  新编现代家谱的作用和意义
一、家谱的属性和概念
家谱,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记载家族人文历史的专著史籍,是家族历史的载体和标本,是系统化的家族历史纪实文献,是家族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基本文化之一,家族文化是一个独特的文化领域。
家谱的功能,旨在记录家族人文资料,繁衍信息,明晰伦理,规范家族事务,尊祖敬宗,倡导家族团结和睦,促进民族大团结。正如孙中山先生所说:“由宗族的团结扩充到国家民族的大团结,这是中国人才有的良好的传统观念。”
我们研究、发展、弘扬家族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一门学科;汇编家谱,是家族文化发展的需要。也是补充、完善国家历史的光荣任务和历史责任。
二、以质量标准论家谱的作用和意义
家谱的作用和意义,取决于家谱的质量。我门现代新编的家谱质量应在借鉴古谱优点的基础上有所创新,与时俱进,体现进步。一是内容要丰富,收集资料尽量完善,减少缺漏事项,使之成为家族百科全书;二是文稿质量要精,图文并茂,结构科学,充实具有教化作用的篇章使其成为家族文化教科书;三是排印方案要科学,有利于普及;四是功能完善,使之成为家族文化工具书;我认为,真正达到上述质量要求的家谱,具有八个方面的作用和意义:
(一)编好家谱,教导族人,讲习仁义礼智信,都做文明礼貌人,明知事理,德法并举,好学上进,和睦相处,由家族的团结扩充到国家民族的大团结,促进社会和谐,实现家和村宁社会安,国强族旺家业兴。
(二)家谱是后人运用的历史文献,提高现代新编家谱的质量,有利于学习和了解家族历史,研究家族在不同历史阶段对国家的贡献和家族发展状况。
(三)有助于查阅祖籍历史,寻根问祖,缅怀先人,培养亲情。有利于继承和发扬前人的优良传统。
(四)通过学习家谱、运用家谱,有助于规范家族事务管理,总结、交流教育子女的经验,制定和运用传承价值的家族特色教育方案,搞好家庭早期教育,尤其是道德教育,不断提高人口素质。
(五)新编家谱应详细记载族中男女成员的姓名、生殁时间、生前住地、墓葬地名、文化程度、生平简介等,后人为前辈竖碑立传时有据可依,并可从中了解历代族人受教育的程度。
(六)家谱配编的辈份传承字派的运用和普及,对于弘扬家族文化、德礼
教育、各地宗亲往来和交流,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七)现代家谱应为后人预留补记空位,每户拥有一本家谱,代代依次延续补记在同一本(套)家谱內,就可实现伦理根系不乱。
(八)考古界常用家谱资料对考古发掘、人文探索等历史疑点作定论。家谱具有考证功能。
三、以作用的要求论家谱的质量
要使新编家谱达到既定的作用和意义,就要使新编家谱达到相应的质量标准,满足作用对质量的要求。为了达到现代和后人所要求的家谱作用,我在考察、研究了全国大量的历代老谱和现代新编家谱之后,发现具有很多共性的质量问题:表现在记录不详,缺漏太多;资料简略,逻辑紊乱,版式陈旧,缺乏创新,结构缺陷,功能不全,查阅家谱,尤如考古,不可续补。
针对古今家谱的状况,急待提升家谱质量,使其具有充分的作用和意义,是我们这一代编谱人的历史责任。只有改进,才能发展。不能再让后人费时费力地考古。
家谱是前人编给后人用。我们不编出高质量的家谱,子孙后代就没有好家谱可用。为此,新编家谱要努力实现结构设计领先,功能完善,缺漏分支和新增人口均可逐代续记,查阅简便,易读易懂等多功能实用价值,具有上承千年祖,下迎千年孙的实用功能。
族有多姓,姓有数宗,裔孙繁衍,四面迁徙,八方某生,东西南北,皆有宗亲,这是家族分布状况,也是国民组合实况。
家族兴旺需要提高人丁素质,国家兴旺需要提高国民素质,国民和人丁是两个范畴的同一个主体----人,国民亦人,即亦家族人丁。
家族人丁素质教育与国民素质教育,两者之间没有本质的区别,且互为作用,资源通用,成果共享。两者之间只有方式和范围不同,没有本质的矛盾,而且应互为补充,互为依托,相互推动。可见,国家培养人才的第一阶段任务实为家庭所承担并完成的,国民素质合格的多少与成功的家庭教育成正比。
国民素质教育要从婴幼儿开始,国民的第一所学校是家庭,第一任老师是家长,家长是成年的国民,就是说,国民的素质教育----全民皆师。这个全民总动员的师资队伍,是由各族各姓各宗支的所有户主和成年人组成的。
国民在家庭的教育,重点是在幼儿、少年和青年阶段。正常情况下,人生初学所得知识和感知行为,能有用于人的一生,具有为人品素质定性的作用和意义。在这三个成长时期,是国民素质形成的关键时段。这一时段的道德教育,对国民的人品、文明、礼仪、诚信、敬业行为等人生道德理念和自觉性都具有导航作用。这是家庭和家族为国家对国民施以政令和法治管理奠定基础的重要教育。重点体现于敬老爱幼、文明礼貌、好学上进、认知荣耻、遵纪守法、勤俭节约、克制奢侈等道德行为。
由此可见,家庭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道德教育是国民启蒙教育的第一单元。家谱应成为国民素质教育的基础教材。
这一单元的教材应成为家族文化领域中的主题之一。家族文化的重要标本和载体是各族各宗的家谱,家谱应成为使用期最长的国民素质教科书,其作用和效果是现代家族文化必须重视的课题,也是现代家谱工作者应重点研究的课题。按照国家国民素质教育的标准,配以行之有效的家族特色教育方案,规范编辑刊印在家谱中,形成每个家庭都具有传承式道德品质教材。
人在从小到老的成长过程中,最易生效的教育是家庭教育。道德品质教材归入家谱,配合家族传承世系等综合内容,有利于培养被教育者对血缘传承的情感,寓道德知识学习于尊祖敬宗过程,从而加深对道德品质教材的领会和认知程度,提高规范道德行为的自觉性。
家庭对未成年的国民教育,具有血缘亲情的成份,教育与被教育双方还有供养与被供养的责任和义务,也基于长辈或家人对被教育者的精神依托,被教育者对长辈和家人有着衣食住行、学业乃至婚姻大事的依靠而乐于听从,
易于奏效,道德品质定位率高。这是国家政令和法治管束不可比的作用和效果。
在历代传统家谱中,也常见《家规》、《家训》、《家法》之类的家族教育制度,但有的家法早已不宜用于现代家庭教育,有的家规或保留传统格调,或进化为单位规章制度模式,不具备可操作性,有而不宜,约而无束。加之家谱至今未能达到普及程度,据本人抽样调查,编了家谱并配有家规的家族,家谱普及率都在30%以下,而有谱之家视其为“宝”而保,不乐于拿出来通用。导致多数人家没有家谱辅以家庭教育。
综上所述,就是我多年重点研究并一再主张的,我们现代编谱人一定要为普及家谱、运用家谱加大力度。与时俱进,为家庭教育编制好家族特色的道德教育方案,为国家为家族培养人才履行前期教育的责任和义务,让族中更多、再多的子女成年后,都能成为合格的国民,不论经商、从政、从文、从军、务工、务农,都能乐于担当,爱国爱家,遵纪守法,为国尽力,为族尽力,为家尽力,勤奋敬业,安分守己,行为有度,通情达理,处事符规则,所为符逻辑。
第四节 家谱应成为国人道德教育的教科书
家谱应成为国人道德教育的教科书。
国人的道德教育启蒙于家庭教育。每一个国人在婴儿、幼儿、少年、青年、成年五个成长过程中,最直接的教育是家庭教育和众多家庭组合的家族教育。这是人生享有的最亲密的教育,也是最易生效的教育。尤其在幼儿、少年、青年三个成长时期,是提高国人道德品质的关键时段。运用家谱对子女实施道德教育,常给子女讲述一些家谱记载的先祖艰苦创业经历、传说故事、古今好学上进人物、三亲六戚的传承关系并适当携其参与友好往来,对于培养亲情、饯行文明礼貌、敬老得老爱、感受慈善之愉、培养感恩意识、增长智慧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家庭少儿道德教育,是国人道德最关键,也是最有效的教育时期,“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习即学,远即异,相近即相似,相远即相异,习不同,必相差。人生初级阶段之习,就在或看或听或闻父母、兄弟姐妹、叔伯之堂、亲友之家,所听而学、所见而习。所听不同,学而各异,所见不同,习而有别,良而习之,行则从善,为以从德,长大成年,居身国民,知礼明理,道通途畅,此乃家教之果也。
因此,可以认为,家庭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应有的作用和效果是现代家谱文化工作应重点研究的课题。目标就是要丰富家谱内容。
中华民族具有十分重视亲情的传统道德观念,编辑家谱沿袭血源传承世系,体现了缅怀先祖,尊祖敬宗的行孝美德,现代家谱应编载一些具有家族教育特色的家庭少儿教材内容和道德知识,让少儿在家谱中既能见知传承亲人,又能在感知亲情的同时,学习相关道德知识,具有亲情感染的心态调整作用,从而易于接受道德知识教育,且易于扎根在心。
曾经有这样一个小故事,我在一次应邀到一个宗亲家做客时,到达楼下,一楼大过道里有一群五六岁上下的小朋友在一起玩,有的玩枪,有的玩车、有的拼积木……,互相追逐。我走到电梯时,突然一个小女孩大喊起来,“小明哥哥!你把墙画脏了,快擦掉,”电梯来了我也不进,就看这几个小孩的行为,她也一起擦,边擦边说,语气逐渐温柔:“我爸爸讲,这是祖祖(方言,指曾祖)盖的房子,祖祖头发累白了,才去山上住,乱画(就)不要你(来)玩了”。那个叫小明的低声祈求说,“我(以后)不玩画笔了好(吗)不?”说完,站到小女孩对面,低下头,把拿着画笔的手伸平,又走向垃圾桶……
我知道了,他曾祖已去世了,她爷爷就是我相别六年,电话邀请我的宗亲。
这一幕太可爱了,可爱之一,大喊而不生气,不骂人,还先以哥哥相称;可爱之二,心痛祖祖盖的房子;可爱之三,反感也一起擦,帮助别人纠正不良行为;可爱之四,表达了对先人的思念;可爱之五,提出了来玩的条件——不乱画。可爱之六,犯错的改了。
这一幕太感人了,可喜可贺,短短一两分钟,我读得一篇如此完美的大文章,真好福气!
这一幕让我兴奋不已。人的一生就是演一出戏,序幕初开就如此精彩!常言“好戏在后头”,开场戏就如此感动观众,后头会更美。
这一幕应该成为每一个国人的开场戏,演到终场,闭幕了,还有人想看,然而听众会更多。
他家住六层,一进客厅,寒暄过后,落座沙发,茶几上摆着一本家谱。茶话之先,我兴奋地讲述了刚在一楼过道里发生的故事,赞叹之中,“你这孙女几岁啦?道德行为这么可爱,还知道他老祖盖房子,头发累白了,住山上了,真是教养有方啊!”
“才四岁半,” 她爷爷指着茶几上的家谱,“他爸爸经常抱着她翻家谱,看家谱,指认她老祖的照片和我们的照片,看一次就给她讲一个老祖的故事,也讲我们几代人的故事,很多人的照片都有故事可讲,她都爱听,好些照片她都知道怎么称呼”。她爱翻开家谱指认照片做童话游戏,一会儿拿两个纸杯对着这张像说,“成兴大爷爷,你今天就在我家挨(陪)爷爷喝茶,这杯先给你,这杯给爷爷,”一会儿指着梅大奶奶讲一气童话,挺有兴趣的。
这就是家谱对国人的亲情感染力,这就是家谱对国人的家教功能,这就是家谱对国人道德教育的作用力。
我们现代修谱人员应当努力完善家谱功能,加大普及家谱的力度,让家家有谱传,户户有谱用,代代有谱教,人人有谱学,子孙都从善,个个道德良,幼时做个好孩子,长大当个好国民。
第三讲
用现代意识认知家谱和家族文化
一、家谱就是家族历史户口簿
家谱就是家族历史户口簿,又不同于国家户籍户口簿,二者有着显著的区别,主要不同点有五:
一是在国家户籍户口簿中,人丁去世即注销,换本不再录;
二是外迁则注销;
三是不作传记;
四是单户独立,不列族中同代多户横向关系;
五是不录其家族发展的人与事。
家谱作为家族历史户口簿,与国家户籍户口簿的主要区别相应有五:
一是记录人丁生殁,逝世者不注销,而且重编或续编都能保留并沿袭;
二是外迁也保留原有记载,为外迁户后裔保留寻根问祖依据,续编还跟踪;
三是历代户主、夫人均需作生平简介,公开传记;
四是本族户户汇集,历代各户横向关系明晰,纵向传承(世系)保留沿袭;
五是详细记录家族发展的人和事。
所以,家谱就是家族历史户口簿。是一本永远不会注销的户口簿。
二、家谱与家族文化的关系
长期以来,人们只把家谱称为“传统文化,”殊不知传统文化是括其行行业业的方方面面的历史文化总称,谱牒文化是传统文化,但尚未有人为家族文化给予其独立的定性。我认为,在家谱文化之上还应认知一个“家族文化”,因为家谱文化只能是家族文化的一个核心载体,重在表述世系繁衍、传承关系、人物传和记事,家族文化还应包括墓碑文化、祭祀文化、家教文化、习俗文化、家珍收藏文化等,虽然皆可记入家谱,但各有其与时俱进的随意性、操作方案可变性、因地因事因人因时制宜的临时性。所以,我认为,应确立家族文化这个理念。即家谱文化不等于家族文化,家族文化含盖着谱牒文化,谱牒文化从属于家族文化,家族文化是一个系列文化。
三、现代家谱的定义
家谱,是家族繁衍、发展的产物,是记录家族人文历史的载体,是家族文化的重要标本;家谱,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一个文化领域。任何领域的文化,都要随着时代的进程而发展进步,发展进步的目的和标准,是要满足于时代要求的实用性。满足于现代要求并实用于现代,又能按现代应传承内容记事的家谱就是现代家谱。
四、现代家谱学说的理论要素:
现代家谱学说的理论,主要概述基于下述8个要素:
1、在尽可能上接历代先祖世系的前提下,重点编辑现代人文资料的家谱;
2、用现代编谱技术体例编辑的家谱;
3、符合现代人和后人阅读习惯的家谱;
4、用现代简体字编辑,有初中文化的现代人和后人都能看懂,有利于普及的家谱;
5、可适应并进入现代电子设备存盘和阅读的家谱;
6、不是因循守旧、不是生搬硬套传统模式的新家谱;
7、按照现代文本格式排版印刷的家谱;
8、按照现代装订技术装订的家谱,
五、现代家谱与传统家谱的区别
现代家谱的特点与古代家谱有着不可相等的显著区别,一是要记载入谱的人口、户数,都是古谱人口的数十、数百乃至千倍,一个始迁六百年的宗支,现代编谱时期的同一代兄弟达数千户之多,容量远远多于古人编的传统家谱。二是现代修谱要记录的人文资料内容十分丰富,如人物照片,家族事务活动剪影、传说故事、活动记实、文献、论著、诗、词、歌、赋、赠言、题词、人物表彰、个人传记、业绩介绍,优秀家庭及业绩介绍等图文内容种类、篇幅都是传统家谱的若干倍,旧体例无法满足现代人编辑家谱的要求。
如果现代家谱还用传统的欧式或苏试体例,其质量效果显著低于新体例,传统体例的空白线段浪费纸张多达70﹪以上,文字实用版面约30﹪,不论五世分提吊线、七世分提吊线,还是九世分提吊线,都不适应现代编谱的要求,这样的家谱既浪费印刷资金,更不便保管、不便查阅,没有实用价值。
六、编修现代家谱的最新要求
修编现代家谱,必须实行体例改革创新,运用功能完善的、有实用性的最新体例、最新技术,最新版式,使新编家谱符合并满足现代要求。实现家谱文化研究的目标,这就要求家谱编辑工作逐步实现专业化、专职化,面向分支,服务分支,益及百姓,对于逐步实现“样板——模式——引导——规范”的目标,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七、现代家谱的质量定位标准
“好家谱的“好,”其定位标准不是完工便好。而是对质量档次的定位之好才算好。好家谱应当具有充分的实质性的作用和意义,首先取决于家谱的质量。新编的现代家谱质量,应在借鉴古谱优点的基础上有所创新,与时俱进,有所发展。一是内容要丰富,收集资料尽量完善,减少缺漏事项,使之成为家族百科全书;二是文稿质量要精练,图文并茂,结构科学,使其成为家族文化教科书;三是排印方案要科学,要适应现代及后人的阅读习惯,易读易懂,有利于普及;四是功能完善,使之成为家族文化传承工具书;现代家谱必须真正达到上述质量要求,才能谓之于好。”
八、调整心态,走出误区,客观处理断代问题
中华民族历经数千年的繁衍过程,在历史的,客观的种种条件下,各族各姓代代都有分迁,分支分迁再分迁,由于历代战乱频繁,加上政治、经济、交通、信息和文化等条件限制,很多姓氏、更多的分支先祖没有条件编印一本完整的传世家谱,造成很多姓氏家族历史资料出现断层和遗失,很多已故先祖的子孙有钱时,想给老祖宗树碑立传都找不准坟墓,喊不出名字。
盛世修谱,旺族修谱,当今太平盛世,各姓族人安居乐业,丰衣足食,缅怀先祖之孝心、顾及子孙之爱心,族中老少,人人皆有,人人想做,其情可嘉。大举竖碑立传,编修家谱,整合家族。
但是很多姓氏、很多分支,苦于查不清祖源,寻不准祖籍,先祖支系编谱,小支系无靠,你不认我,我也不跟,走进了“无根不编谱”的误区。
我认为,家谱是前人编给后人用。所以,越是查不清祖源籍,先祖连不上的、无挂靠的支系,寻不准祖籍,更要尽快走出误区,编好家谱,子孙后代才有根。只要是同姓,人口少的可以联合起来编谱、连不上。人口少的支系,有些连三代四代的上辈都不知其名,大如果还是一年推一年,一代指望一代,久而久之,残缺不齐的历史资料就会失传,断层和空白就会更大更多更难填补,子孙后代就会责怪我们。盛世修谱,机不可失,要趁当今平安盛世,创造条件,努力把残缺不齐的历史资料搜集起来加以研究、整理、补充,把本支历代宗亲尽量查清,寻访登记,尤其要把现代人完善地编入新家谱。我们现代人不编出高质量的家谱,子孙后代就没有好家谱可用。
我们吕氏很多支系断代已成客观事实,这是历史的遗撼,如果总是困在这个误区,又会给子孙后代留下新的遗憾。
我希望大家尽快调整心态,走出误区,因为我们都是吕尚(姜太公)这条主根传下来的血源亲人。至于断代问题,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客观处理:
1、求其心态,文化认祖,归宗于吕尚(姜太公),自分支始迁祖或较清晰的当地或本支始祖详录编谱。
2、寻访追溯,搜索信息,综合研究考证确定始迁祖世次。
3,周边宗亲日常往来称谓确认法,推算始迁祖世次。
4、参考综合公式,推理计算法,确定始迁祖世次。
第四讲 启用新体例  编好新家谱
第一节、新体例简介
一、新体例的结构
最新家谱体例——“三代系表户主编号法”,是一个全新的整套家谱编辑技术和排版方案的完整体例。结构包括篇目设计方案,家族活动纪实、图文安排,综合文献布局,诗、词、歌、赋、赠言、题词搭配,人物照片,优秀家庭及业绩`图文介绍,查阅方法,历代宗亲传承世系名谱、传记、封面设计、资料收集办法等主要内容的编排技术、程序和方案。
家谱内容最多、要求最细、难度最大、篇幅最长的是传承世系名谱编排技术,这是家谱技术体例的核心结构。涉及历代纵向关系、同代横向关系、人物传记、家庭人员结构等方面的实录内容,综合性很强,这是新体例的核心成果。
二、新体例的主要原理和先进性
新的实用体例名称是:“三代系表户主编号法”。
新体例的主要原理是:同代平行、亲疏有序、传人代代皆户主、三代系表一家清。各代的亲兄弟、堂兄弟都相连,亲疏排列有序,代代自相随。新增可自续,子孙归一统,延传四十代,千年一本清。主要特点和先进性概述如下:
1、同代平行,整族各代规模一览清。
2、编排简便、版式新颖,小宗大宗都适应,编排简便、不受各代户数多少的限制。有利于电子版保存和阅读。
3、表述详实,不受各户记载内容多少的限制。
4、寻上查下皆有引,查阅便捷,易读易懂,利于普及。
5、大幅度节省纸张、节约编谱成本。与宋代欧式体例相比,节省纸张70﹪以上;与宋代苏试体例相比,节省纸张58﹪以上。压缩家谱总体积,减重量,易保管,易携带。
6、功能完善,缺漏无憾,代代可补,同位续记,代序不乱,缺漏宗亲皆可逐代同册平行补记,古今宗亲和后代皆可同册补记,因为任何宗支编谱时都不可能百分之百收录,总有缺漏,尤其是历代外迁分支频繁的大宗支。
7、这套现代家谱的新技术,新体例既有上述特点,又集科学性、实用性于一体。整套技术均已成熟。本人现将整套技术成果刊在本书中,全盘托出,奉献于世,让广大读者共享,此项技术体例为编修现代家谱提供了专业、专职化的培训和辅导教材。
三、家谱新体例对户主的定义和编号规则
1、平常说一家一户,但是,编修家谱登记时则不同,编修家谱登记的户主,是以一对夫妇为主体的一户,无论与父母或兄弟分家与否,只要结了婚,均为一个主体户主,即:成年男丁和招婿上门的女儿均为户主,修谱登记时,招婿上门的以女儿为户主。必须遵循男女平等的原则。
2、一家多户的原则:
1两代人一家的,子女幼小未婚的只是一户;一个儿子结婚,不论分家与否,就要登记为两代各一户;
若有两个儿子并且都已结婚,就要登记为两代三户;
若有两个儿子,其中一个儿子结婚,另一个未婚的,未婚的也要同时登记为户主,以便亲弟兄排印在一起,未婚的到结婚生子后可自行补写夫人和子女。即两代三户;有三子、四子……,以此类推。
2多子多孙的同上,以此类推。
3父、子、孙三代同堂的,若孙子幼小未婚,登记父子两代各为一户;孙子已结婚的,登记父、子、孙三代各为一户。
4一个女儿招婿上门的,不论分家与否,就要登记为两代各一户。
3、顾名思义,户主编号就是以户主为对象编成一套顺序号码。每一代编一套,均从1开头,同一代有多少户就编多少户号。
四、从旧体例过度到新体例的条件
一是调整心态,转变意识,树立与时俱进的发展观念,服务现代。
二是扩大交流,克服虚荣心态,不要自以为能,认真学取他人经验。如果自有所创,拿出来比较,你的技能优于别人,别人自会向你学习,真正做学问的人,不会嫉妒你,因为人人都有发明创造权。
三是编谱人要努力克服盲目从古心态,正确认识传统文化。传统技术有优点,也有缺点,优点也会过时而必须淘汰,如活字印刷淘汰刻版印刷……等等,人类每年乃至每天都在用新技术淘汰古人的乃至昨天的落后技术,多少项?难以数计,所以,不必因循守旧,生搬硬套。
四是要求敢于离开古人的“脚印”,走发展之路。我们现代创立的新体例,后人也会视为传统,也会改进,这就是一代更比一代强的发展原理。有些人总爱把古人的方法视为不可逾越的死定律,把古人在某篇古文中用过的一个词、一个成语、一个名称都视为圣旨,显示通古的“学问”,如某人在一篇文章中用了“谷价腾跃”一词,友人劝他“改为,‘粮价上涨’或‘米价猛涨’较通俗”,他就坚持说“不能改,这是古人用过的词”,表面上是信仰传统,实为教条主义,如此生搬硬套,用于现代作品,让后人“考古”,谈何发展?谈何进步?
第二节、正确认识传统体例
一、旧体例的主要缺点
1、旧体例难以快速查询整族同代横向关系。涉远世系的同代对应查找不便。用于大宗支合编家谱时,同代亲疏远近的对应关系查找困难、费时。
2、世系与传记分离,查找、阅读不便。
3、对女儿、女婿不便规范表述,家庭人员结构不能一目了然。
4、传统的欧苏体例共有的缺点是:世系图页面空白太多,浪费纸张和印刷成本都在55﹪以上。
5、缺乏补记功能,只好30年小修60年大修,重复劳动,劳民伤财。
6、受页面区域的限制,对重要人物和优秀家庭的记载难以详述。
7、传承世系越远越不好制作世系图,无整体视觉效果,对传承10代以上的宗支不尽适应。
8、由于虚增家谱篇幅,家谱太重,保管、阅读都困难。且印刷成本高而价格昂贵,难以普及到户。
9、由于无完善的补记功能,无法补记缺漏和续记新增人口,缺乏实用性,不受欢迎,更难以普及到户。
二、古今不能用“=”号
现代人要记入家谱的内容很多,早该放弃传统的欧式、苏式记载体例,很多编谱的同事听到改革、创新时,总是说:“不行、不行,老祖宗做的样子不能改,要尊重老祖人。”我敢说,如果欧、苏两位古老前辈在天有灵,一定会骂我们“没长劲!”因为传统的“五世分提吊线法”本身就是古人当时的创新,但是,我认为,任何领域的创新都不可能是一次到终点,古今之间绝对不是“=”号,正确答案结论应为从古到今,今大于古,今优于古。这是我们必须认知的事物发展定律,若古今事物恒古不变,当今就得毀掉各种农机,回去刀耕火种;关闭所有服装厂商、拆毁楼房,挂树叶遮羞;住岩洞避风雨;点篝火取暖。可见,开拓创新,本身就是发展传统,为后人造福谋例。
三、新旧体例的对比研究与实例分析
(一)对比条件和要求:
设:某宗支用新体例新编现代家谱一册,共1000页,容量为现有人口六千户(约2.5万人),古今合计八千户,以96—100代的首页,五代共5页,计59户的相关资料,作为传承世系和传记部分与旧体例实用对比。
1、新体例的实用效果:
用本人研发设计的新体例——“三代系表户主编号法”,仅用5个页面(1页1代),详实记载了五代共59户的传承世系名谱和传记,不论各户的内容多少,不受页面区域限制,均可保持同代平行,亲疏有序,各户同位一家清,家庭入谱人、事一目了然。有利于区分同名同姓,页脚分别标注上代、下代详情的所在页码,查阅十分方便。与旧体例相比,节省纸张和印刷费60﹪以上。
2、旧体例之一(苏式体例)的运用对比实例:
用旧体例(苏式体例)记载上例59户的世系和传记,用了12个页面,比新体例多用7页纸,世系与传记分离,查阅不便,浪费纸张和印刷费60﹪,世系图有子无妻无女儿无儿媳,书面无整体视觉效果。
3、旧体例之二(欧式体例)的运用对比实例:
用旧体例(欧式体例)记载上例59户的世系和传记,用了28个页面,比新体例多用23页纸,查阅不便,浪费纸张和印刷费80﹪,空白线段虚增页面,无整体视觉效果。家谱厚度和重量都是新体例的5点6倍。
4、旧体例运用对比实例之三:
这也是当今运用较多的一种家谱体例。引用肖氏谱中一页为例,缺点如下:
(1)世系排列逻辑紊乱,父亲名号在夫妻二人之中间……极不科学,
(2)简介(传记)太简,
(3)语言文字不适应现代和后人阅读习惯,如,“官退之;”“韬光自诲隐逸林泉;”“骑马茔;”“荆都省;”“不乐仕进;”“中兴屡微不仕;”“诗酒自”等,此类语言文字能向后人传递的文化价值何在?让人读不懂的语言文字毫无意义,又浪费页面,不如没有。
(4)、整个版面和印刷费都浪费60﹪以上。
(5)文理不整,书面文理缺陷。该谱整个世系篇幅长达600余页,只见名不见本姓的“肖”字,如果不用字派取名,尤其是单名,总给人觉得文理缺陷,如22代发富之子“贤”;发显之次子“利”,写成“肖贤、肖利”且不更清晰吗?加上这个肖字并不增加印刷费,何尝不可?
(6)、这种体例是按区域分支清的方案排列编辑的,整族同代平行对应关系查阅、统计都困难,辈份对应更不便。不利于大宗支合谱,
5、纵观古今家谱质量状况,只求成书,不求质量的现象,值得重视。家谱印刷已成为很多县市私营印刷厂的当家业务。有的是二十年前、十年前或五年前新编的,发现差错或缺漏而修改重印,一改再改都是传统模式,达不到现代家谱的作用和意义,纯属浪费人力财力,浪费纸张。
第三节  启用新体例  编好新家谱
一、启用新体例的必要性
近年来,各族各姓各宗支新编、重编现代人的家谱工作已走向高潮。但经大量考察研究,发现历代老谱和现代新编家谱,或多或少都存在质量问题,很多没有实质性的作用和意义,共性的质量问题有三:
要使家谱达到既定的作用和意义,就要使家谱达到相应的质量标准,满足作用对质量的要求。为此,我们进行了大量的考察和收集,查阅了上世纪80年代以来,各地各族各姓编的很多新家谱,发现历代老谱和现代新编家谱,或多或少都存在质量问题,如文稿质量粗糙、收集资料简略、缺漏事项太多、重男轻女、编排方案因循守旧、结构设计无创新、功能不完善,不易读、 不易懂、只有少数人能看懂,难以普及。更不具备多功能使用价值,很多家谱没有实质上的作用和意义。达不到我们和后人所要求的作用。
一是记录不详,缺漏太多;厚古薄今,资料简略,查阅家谱,尤如考古。
二是逻辑紊乱,选稿不精,缺乏进取,不求普及,新编家谱,还是仿古。
三是版式陈旧,缺乏创新,结构缺陷,功能不全,只以为书,不可续补。
家谱质量差的原因有四:
一是:能力强,文化高的人忙于事业、工作或生意丢不开,没有时间参与,编辑人员不具备专业专职条件,草率了事。
二是:操办、编辑家谱的多为老年人,精力有限,热情可佳,但无创意,因循守旧。
三是:国家和有关部门无指导性规范,无权威机构认定的范本、模式,便各自为是。或死守传统模式,延用老方法,不敢跨越千年不变的家谱技术鸿沟。
四是:各地各族各姓之间不愿交流,互不学习,自以为是,其实不然。
纵观家谱的古今状况,如何提升家谱质量,使其具有充分的实质性的作用和意义,应是我们这一代编谱人的历史责任。
家谱是前人编给后人用的历史文献。其目的、作用和意义是整理家族文化、规范管理家族事务、完善家族历史、补充国家历史。编好家谱,子孙后代才有根可寻、有训可鉴、有彰可表,我们编不出高质量的实用家谱,子孙后代就会责怪我们,上有愧于祖宗,下对不起子孙。
二、加强学习  促进普及
要使家谱达到应有的作用和意义,要重点研究家谱工作的意识更新和技术体例改革问题。
我主张意识更新。首先要实现普及,做到户均一册(套),家家知晓,看得懂,会运用,这一代没文化,儿子孙子总会有文化;但很多家谱工作者的意识相反,说是“不必要家家有”,实属不良意识,试想,如果古人把家谱做普及了,我们现查找祖源就不会这么难,断头支系不会这么多,总不会家家的都被毁损。
现代人迁居频繁,带上身份证,四处可安身,没有家谱带,想学用家谱,要等回原籍,一等再等,混混几代人,又成断头支。浙江有个村,宗支八百人,二十余年间,五百人外迁,出省六千里,回乡谈何易?只有,新家谱普及到户,家家有谱,随迁随带,延伸自续,根系不断。所以,普及到户十分必要。
三、加强学习与对比研究
1、我们要总结编家谱的经验,在传统体例中找缺点也找优点,学优点,处理缺点,多交流,多学习,不要固执己见,运用新体例,有利于自己,有利于子孙后代。
2、家谱工作是一门学问,是学问,就要学、要问才能得到新知,才能理解先进的科学的新体例。
3、文化更需要改革、发展。古时的无标点文言文,改成现代白话文加标点,就是发展,具有阅读流利,易普及等优点。
4、我们看古人记的老家谱像考古,费劲费时;如果还用古人的模式,后人也会说我们沒有长进。
第五讲
避虚就实  为家谱美容
新编家谱要努力实现新型、新款、新义、实用,既走进传统认知传统文化,包括他的内容、表述方式、程序、文字运用技巧、语言水平及其表述的实际意义;又不借传统钻牛角尖,走出传统才能发展传统,才能编出易读易懂,利于普及,适应当今,服务后代,规范传承的家谱。
这个目标,要求我们现代编谱人注重家谱质量,本文要谈的重点是避虚就实,为家谱美容。
凡我研究过的新老家谱中,都有很多不必保留的空虚文字,也有许多残疾语言,没有实质性的作用和意义,常期保留,有损于家谱的容貌,必须改良。
1、取消不吉利的文字表述,为家谱“整容”。凡原谱中未婚而卒、不娶、无子、无后、无嗣、早逝、夭亡、夭折、下落、去向不明等不吉利文字记录的,一律不列为户主,均在作为子女表述的姓名后统一用“?”号表示。
2、在老家谱中,有很多先祖未记生卒年月日时,或无配偶姓名,大凡新学编谱的、不懂家谱质量的编谱人,总是照抄“生卒缺”、“失考”“妣  氏”等毫无意义的文字。笔者主张一律取销,因为不写入本身就是缺、就是失考,不必重复声明,这是最简单的书面认读常识,何需你浪费笔墨纸张。
3、女儿出嫁的“适”改为“配婿”,古代原谱中的女儿大多数无姓名记录,只记“女一、女二”,却记有丈夫姓氏、地址,本不必要保留,只是为了尊重古人而保留,但将称谓改为“一女配婿××”或“长女配婿××、次女配婿××,比较符合现代认读习惯,而且具有阅读亲情感。这种不记本家女儿姓名,反记丈夫姓氏的表述,本身就是一种残疾语言,没有实质性的作用和意义,长期保留,有损于家谱的容貌。
4、家谱中常见“娶××为妻” 的表述,应改为“夫人××”较为完美。“娶”是表述一个过程,后人阅读家谱时,直呼先祖娶妻有失其礼,改为“夫人”,有利于引导晚辈读谱时产生礼貌和尊重的心态。尊称夫人,对活人对逝者都适用。
5、家谱是由古今传人名单组成的典籍,现代编谱应以真名实姓相称于书面,不必所有人都加“公”加“妣”,而且记载现代人,20岁以下的青少幼儿称“公”尚为不雅;初娶的媳妇称“妣”也不见妥,还有单名不记姓,混同于其他文字,阅读时不醒目,不易辨认。所以,应以真名实姓相称于书面。
6、编修家谱,重在一个“修”字,除上述应当修饰之外,还要因繁就简,尽量删减、修译生僻文字、过度言词、助词、介词,例如“者”“乃”“也”“桌荤”、“穸”“嫠”“赀”“遂附窆于彼”“诗酒自”等类文字、词、句。这些能给后人传递什么有用信息?能知读音、明其含义的人很少,一般人不可能抱着字典读家谱,看不懂就再也不看,你编的家谱能普及吗?有用吗?如果每届修谱都照抄古本,就是抄谱,不是修谱,后人阅谱,永远考古,
7、坚持避虚就实的原则,为家谱“美容”。在采用上述各项美容措施的同时,更要取消没有实际意义的空白户头,如某宗支仅第80-89十代名谱资料累计3241户,其中实际传承的只有1458户,占总户数45.4﹪,多为注明无妻无子女、不娶、早逝、夭折、早夭、无后、无嗣等虚空户主,毫无保留的必要,应当取消,既能节约编印成本,又能避虚就实,便于查阅,为家谱美容。
编谱的同行们,这些问题你想过吗?我是早想成熟了,也这样做了,只有改革,才能提高家谱的质量,才能有实用价值,才能扩大普及率。
结  语
家谱,作为一个独特的文化领域,国家应高度重视,建议纳入有关部门的管理范畴,组织人才,成立专职机构,把有关家谱编辑技术、质量、出版、发行等事宜作为一项文化事业来加以管理,建立建全质量监督、审批机制,规范质量标准,设计或优选、推荐最新适用体例,提供、推荐优质样谱,实行编辑技术指导或专业代编,监督出版发行程序,使其规范有序地发展。
改革是必要的、迫切的,与时俱进,才能得以发展。古人的优秀文化要传承,现代人比古人倍加丰富的文化内涵更需要传承。改革的目的是要充实其广泛的实用性和意义,达到宗源清晰,图文并茂,功能完善、结构科学,版式新颖,查阅方便,易读易懂,便于普及,提高现代家谱的实用性,使其成为真正具有收藏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家族文化教科书、工具书,真正成为传家宝典。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家谱文化
用现代意识认知家谱和家族文化
族谱文化的前世今生
族谱、宗谱、家谱、支谱有什么区别?可别用错了!
都说血浓于水,为何现在亲戚关系变淡了,看了家谱的历史才明白
承宗姓氏文化研究院简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