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看过的都打五星,但它还是要被消灭

中国农村,是不是消失了?


这个“荒唐的问题”,在Sir心中已经盘旋多时。


你知道它不容忽视,但你怎么也看不见它。


去年倒也有一部《了不起的村落》。


美则美矣,但,这真的能代表更广大的农村吗?



想想看,你真实生活的农村,你去过的农村,是什么样?


让Sir最能深有同感的一部片,是它——


《乡村里的中国》

 Village Diary



它没有“去粗取精”的选择性过滤,没有经过高清摄像机的抛光,没有频抛金句的文案。


它不是什么“了不起的村落”。


它就是农村


Sir坚信一点,能拍出这种纪录片的人,必定打心底里热爱、关怀这农村。


就像一个儿子爱他的母亲,绝不因她外表的美貌才爱。



导演焦波,土生土长的乡下孩子,从小在跟着爹娘下地种田。


大学毕业回到老家之后,一手扛着锄头,一手拎了个照相机。


他以一名儿子的身份,记录下了爹娘人生三分之一的时光,出版影集《俺爹俺娘》。



但作为导演,他是外行。


焦波能用土办法、笨办法,老老实实在村子里待一年。


像农民耕地一样,一年到头,向土里讨点收成吧。



结果,就这么“随便”一拍,拍出了部豆瓣9.2



大家都知道,Sir,广东人。


焦波拍摄的乡村,在山东沂蒙。


但为什么说深有同感呢?


不是乡音,不是风俗,不是菜系。


那股不分东西南北,乡村里真实的土味


这儿的人,都以自己强大的惯性生活着。


老人给小孩缝小虎头,相信在里面放豆子能不长水痘。



立春时,村里的小孩围成一圈咬萝卜,谁咬到“春”了,新的一年就会有好运。



辛辣的生萝卜随着锣声传递着,每个小孩抱着萝卜只敢咬一口,在锣声结束后,萝卜在谁手里,谁就是咬着“春”了。


生萝卜的辣味特别呛人,咬着春的小姑娘把生萝卜一口吐了,高兴的拿着沾满口水的萝卜蹦得老高, 相信自己今年一定会有好运。



在一旁观战的老奶奶数落了一句:


好不容易咬着春了,你还吐了



焦波在这里蹲了一年,记录着农村的婚丧嫁娶,或是邻里之间的口角矛盾,就连妯娌之间的拌嘴打闹,也着实有着农闲时的乐趣。



看似是拍着小村庄的生活,但却更像是剖析着中国社会,其中的荒诞、矛盾、压抑,也充斥在这个僻静的小村庄里。


杜深忠。


一个在典型农村的非典型人物,在农村里,算得上是一等一的才人。


写得一手好毛笔字,每当领导准备来村视察,村支书都找他写“热烈欢迎”横幅。



有才归有才,旁人看他,也不过就是个烂笔头。


大家忙着生,忙着死,忙着赚钱。


他呢,拿脸盆接着水,练习毛笔字。


老杜说,阳光照进来的地方就像是一块好宣纸。



看着邻居挖古树卖到城里做绿化,老杜说这就是“剜大腿上的肉贴到脸上”,光赚这种眼前的钱有什么用。



他的老婆显然不这么看:


你管这个干吗

人家有钱的王八坐上席

你无钱的君子下流胚



追求精神的老杜和追求粮食的老婆,吵起架来,显得格外好笑。


老杜心里一直有个梦想,拥有一把琵琶。




老婆还是一如既往的拿现实压他:儿子上大学想买台电脑,女儿打工的钱也不多,一年就靠着家里那点苹果树的收成了。


还想要个琵琶玩,你就只会玩



就算这样,老杜还是偷偷花了690块买了把琵琶,合着伙瞒老婆说是490块买的。


490老婆也嫌贵,不当吃不当穿的。


就在过年的时候,老杜老婆翻出了老杜在鲁迅文学院的听课证,和他以前写的文章,才知道他上过四年的文学补习班。



他对自己的孩子说:


别人都说农民对土地有感情,实际上我一开始对土地就没有一点感情,可咱就是没有办法。



老杜这样的人,像萝卜。


生下来就被死死地栽进土里,你想拔也拔不出来。


而比老杜年轻一代的农民,像韭菜。


注定要被无情的镰刀,一茬一茬地割走。


当年轻人为了生计、为了梦想,抽离故土的时候,我们的农村越来越老,越来越没有奔头。


在纪录片里有这样一个片段,年轻的农民出门打工,从8米高的脚手架摔下来不治身亡。


留下来了两个年迈的父母,还有一个年幼的孙子。



这种家庭架构在农村并不属于少数,农村的孩子多半念到初高中就出门打工,家里留下还能务农的父母,再过几年孩子们在外成家,又把孙子孙女扔给老人照顾。


整座农村没有年轻的劳动力,算是空了。


面对这一切,老杜眼里看着,心里在滴血:


简直就是拿着人肉换猪肉吃。



农民消耗着青春构建城市,但又得到了什么、得到了多少呢?


在城市里找不到归属感,在农村里找不到依赖感。


面对土地时茫然和不安,他们只能选择去背离自己的命运。


就像是老杜说的,不是外面的世界太无奈,而是我们对这个世界太无奈。



在焦波接受采访的时候,他也坦然跟记者说,如今一提起农村,就是落后的、粗俗的,但这种刻板印象,反而是别人强加于他们的。


在梁鸿的《中国在梁庄》,有这样的一句话让Sir印象很深:


乡村,并不纯然是被改造的或者,有许多东西可以保持,因为从中我们看到一个民族的深层情感,爱、善、纯厚、朴素、亲情等等,失去它们,将会失去很多很多。也许正是这顽固的乡村与农民根性的存在,民族的自性,它独特的生命方式和情感方式能够多少得以保留。


乡村,不是只有被改造为城镇才是成功。


正如一个植物的细胞,可以培养出整株植物。


一个农村里,也能看见整个中国。


而现在,我们还有多少个“健康的细胞”呢?


千万别说这只是农村人的事。


这关乎我们的根,我们的未来。


当我们面对着崭新、整齐划一得快要认不出的中国时,到底是要选择鼓掌呢,还是叹息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乡村里的373个昼夜——纪录片《乡村里的中国》拍摄纪实
豆瓣9.2,我从这部主旋律电影中看到了真实的中国
中国的B面
焦波的《乡村里的中国》获20项大奖
骂死他们,你就光荣了?
做农民就要做成这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