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体温决定生老病死(日本 石原结实著)节选

温度决定寿命,人类体温37°C是正常的,身体好的人体温是在这个温度附近。体温代表身体内阳气的充盈程度和功能状态,人体腋下正常体温36.8c左右。日本健康专家石原结实博士,根据中医理论与现代医学相结合,得出一些很值得研究的成果,50年前,孩子平均体温都在37.c左右,成人平均体温都在36.5c-36.8c之间,而现在,可能令你想不到的是你的正常体温已经不是36.5c了,很简单自己去实际认证下。体温低代表机体寒冷,体内阳气不足或者阳气功能状态不活跃。正如中医认为“气血遇热则行,遇寒则凝。”从现代医学角度来看,体温低则血液循环就慢,而血液是给我们人体带来营养,带走“垃圾”唯一载体,血液循环慢了,带来营养速度变慢,就会加速机体组织的衰老,带走垃圾的速度慢了,体内毒素代谢不掉沉积以后引起自身中毒。诺贝尔医学奖得主梅尼契柯夫说“疾病和衰老的根本原因就是自身中毒”。 自身中毒的危害:当毒素进入血液,侵袭脏腑器官就会造成器官的衰退加速。 体温低对人体的具体危害:

(一)对心脏的危害:我们的身体具有自律调节作用。心脏是动力泵,当我们体温比正常体温低0.5℃的时候,为了保证身体各脏腑供血量,心脏就要加快泵的速度,比体温正常的人的心脏至少每分钟多跳10次,一小时多跳600次,24小时多跳14400次,一年5256000次,10年就比体温正常的人多跳了52560000次。心脏就会越来越累,导致心脏负担过重。另外,血液运行慢,冠状动脉的营养供给变慢,心脏跳动缺乏动力,就会导致各种心脏疾病,如出现胸痛、气促、乏力、心悸(常提示心跳减慢、增快或不规则)、头晕目眩、晕厥等现象。同时,血液运行慢,心脏细胞代谢的毒素不易排出,也容易导致各种心脏疾病。

(二)对大脑的危害:人的头部占人体重量的5%,可是它要用人体25%的血液(脑细胞是靠气和血来滋养的)。人体中脑细胞不能再生,所以比钻石还要金贵。体温低,血液运行速度变慢,给脑部供血供氧不足,脑细胞就开始逐渐的衰老。轻者头晕、记忆力下降、睡眠不好,重者会出现脑缺血、脑梗塞。时间一长,没有充足的血液滋养,就有可能引发脑萎缩、老年痴呆症等。

(三)对肝脏的危害:血液循环慢导致营养带来的速度慢,肝脏吃不饱,这个人体“化工厂”的工作就打折扣了。代谢不掉的毒素就会堆积在肝脏里,脂肪堆积就会形成脂肪肝,堆积在血管里,就形成高血脂。胆固醇堆积在肝脏中就会形成胆固醇结石。另外,胆汁也是肝脏分泌的,肝脏功能减弱了,胆汁分泌紊乱,进而影响消化。肝为将军之官,肝脏功能减弱还会导致以下问题:1、乳腺、妇科有问题及内分泌失调者雌激素的主要成分是雌二醇。雌二醇完成任务后,要回肝脏及时代谢出去。如果肝脏功能差,不能及时把雌二醇代谢出去,就会把它转变成雌三醇。雌三醇再回流到身体里,就会引起乳腺、妇科疾病及内分泌失调。所以肝脏不健康,才是我们乳腺,妇科,内分泌失调的根源。2、有结石者人体长结石,根源就是血液太脏了,肝脏没能把血液里的毒素代谢掉,毒素排不出去,就沉淀在器官上,所以才长结石。3、脸上有斑或有痘者健康专家说,你的血有多干净,你的脸就有多干净。血里90%是水,70%是肠道吸收的,肝是解血毒的,脸上长斑或痘,说明这两个器官都薄弱了。我们如果现在只做美容,等于在擦树叶,但树根在吸收毒素,斑或痘还会再长出来的。要想解决根本问题,就一定要从树根入手,也就是说一定要从肠道和肝胆入手。4、过敏者过敏的根源就在于免疫力低。血里90%是水,70%是肠道吸收的。肺主皮毛,肺和大肠相表里。平时一过敏,通常解决方法就是吃或抹抗过敏的药物来解决暂时症状。暂时缓解了过段时间为什么又过敏了,这就相当于在擦树叶,但树根在吸收毒素。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就一定要从树根入手,也就是说一定要从肠道和肝胆入手。

(四)对肾脏的危害:肾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它的基本功能是生成尿液,清除体内代谢产物及某些废物、毒物,同时经重新吸收功能保留水分及其他有用物质,以调节水、电解质平衡及维护酸碱平衡。肾脏同时还有内分泌功能,又为机体部分内分泌激素的降解场所和肾外激素的靶器官。肾脏的这些功能,保证了机体内环境的稳定,使新陈代谢得以正常进行。如果肾脏长期处于低体温的状态,会严重影响肾脏的正常生理功能。尤其会减慢机体代谢废物的排出,造成尿素氮、肌酐、尿酸等100余种代谢废物和毒性物质的沉积,从而造成各种肾脏疾病,常见的如肾病综合征、慢性肾衰竭、肾结石更严重可能导致尿毒症。

(五)对胰脏的危害胰脏是人体内唯一的一个既是外分泌腺又是内分泌腺的腺体,是一个特殊的脏器,其分泌多种消化酶。胰岛的β-细胞分泌胰岛素,起降低血糖,促进肝糖原的合成等作用。长期处于低体温状态下人容易的糖尿病,因为营养供给充足的状态下,胰腺就能分泌充足的胰岛素,而没吃饱时,胰岛素的分泌就不足,糖代谢的功能下降,多余的糖就存留在血管里,血糖就增高了。在中医中,胰主统摄津液,为津液生化之源;胰主调和,主统摄,主通利,主滋养,在体为脂肪,在窍为咽,在志为疑,喜温,喜甘。因此,胰脏功能减弱还会导致肌肉酸楚,四肢无力,懒言少语,胸腹燥热、胀满,咽干口渴等。

(六)对免疫系统的危害:免疫细胞只有在体温处于36.8℃左右时才会勤奋工作,否则它将对侵犯人体的病毒和细菌“视而不见”,任其长驱直入。人的体温需要保持36.5°C-37·2°C,现在大多数人体温36°C左右,而体温35°C左右的人则越来越多。据科学统计,体温每下降1度,免疫功能就下降30%。如果体温到35°C,那是癌细胞和病毒大量滋生的温度。体温提升1°C,免疫力增强5-6倍。可见,当体温过低时,人体对外界的抵抗力是很脆弱的。

(七)导致肥胖:肥胖与体重和体内脂肪的变化相比,体温才是身体健康的重要指标。因为体温上升1℃,新陈代谢也会上升12%。因而不限制饮食也能轻易地瘦下去。此外,身体一旦变得温暖,水分就更容易排出去,臃肿的下半身和凸出的小腹也就很容易解决掉了。

(八)导致过敏症:以过敏为例,西医的阐述是过敏原如花粉、灰尘、霉菌、牛奶和蛋清等进入人体后,血液中的B淋巴细胞就会制造出抗体来抗击过敏原。但是当身体寒冷和存在水毒之时,淋巴细胞力量微弱,无法制造出大量的能量抵御抗原的抗体。因而抗原进入身体后使得身体只有通过眼泪、喷嚏、鼻涕、痰液、湿疹等反应来将多余水分排到体外,从而使身体温度上升,增强淋巴细胞的力量,以产生更多的抗体,抵御过敏原。所以,平日里体温较高的人应该是与过敏无缘的。

(九)体温降低将导致血液生成减少:饮食是造血的原料。饮食的精微物质经过脏腑的作用化生为血,肾藏精,精生髓,髓化血,血之源头在于肾。只有消化、吸收的功能好,造血的原料才能被充分利用,骨髓才能充盈,造血的功能才旺盛,这就是"脾胃为后天之本"的重要性。胃肠对食物的消化有两种方式:一是通过消化道肌肉的收缩活动将食物磨碎,另一种是消化液中的各种酶对食物中的蛋白质、脂肪和糖类等成分进行化学分解。无论是机械性消化还是化学分解,目的都是将食物分解成小分子物质。小分子物质能通过消化道粘膜进入血液,而大分子物质是不能被吸收的,只能通过粪便排出。如果我们贪凉,或吃过多的寒凉性质食物,不仅会引起胃肠的不适,还会使胃肠的血管遇冷收缩,影响食物透过消化道粘膜进入血管。胃肠道血管收缩,又减少胃肠的血液供应,减弱胃肠的消化蠕动力量及消化液的分泌,从而降低了分解食物的能力。高温有利于分解食物,而低温则延长了处理食物的时间。很多人吃了寒凉的食物会拉肚子,就是因为这些不消化的食物无法透过消化道粘膜进入血管。而且像水分这些很容易进入血液的物质也因为胃肠道血管的收缩而不能进入血管,不能被消化、吸收,只能排出体外。时间一长,就会造成造血原料的不足,结果自然使血液生成减少。

(十)体温降低将直接影响下一代的生长发育每个人从母体内十月怀胎开始,延续悠长的一生。胎儿生长、发育完全依赖母体的营养供应,孕妇的营养状况直接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就像一粒种子,种在肥沃的土壤里,自然长出健壮的小苗,种在贫瘠不肥沃的土壤里,长出的苗则又细又弱。怀孕时母亲的血液就是孩子生长的土壤,母亲身体素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孩子。母亲血寒,就是身体内寒气较重的母亲,在怀孕前就伴有痛经、腰酸、背痛、腿痛、颈肩酸痛现象的,或在怀孕期间贪吃了大量寒凉食物的女士,孩子生下来自然就寒气重,容易出现黄疸重、湿疹、吐奶、腹泻、感冒、咳嗽、哮喘、过敏等症状;母亲血少、血稀,在怀孕前就有贫血、头晕、睡眠不好、便秘、腹泻的,或有节食减肥经历的女士,或在怀孕期间反应重、胃口不好、挑食的,孩子生下来自然也就血少,容易睡眠不好、夜惊、胆小、爱哭闹、自控能力差,容易腹痛、腹泻、便秘、湿疹、感冒、咳嗽等。寒湿重就会造成血液生成的减少,而血少、血虚的人本身身体内的热量就少,抵御寒湿的能力差,这样各种疾病就在孩子小的时候常常出现。随着年龄的增长,只要没有治愈,很多病是陪伴孩子终生的。

(十一)体温降低造成动脉硬化:血液中的油脂类一旦遇上体温下降,就比如来了寒流,受了凉或者寒凉的东西吃多了,油遇冷凝结、沉淀,就会堆积在血管壁上,而冷的同时血管又会收缩。如果这种情形长期、反复出现,就很容易造成血管堵塞。如果堵的是心脏的血管,轻者心肌缺血、心绞痛,重者心脏因大面积缺血而停跳造成人猝死;如果堵塞在脑部血管,轻者头昏、头痛、肢体麻木,重者脑部长期缺血、缺氧,结果自然也是导致死亡。动脉硬化(即动脉粥样硬化),指的是血管里看起来似粥样的黄色东西--也就是胆固醇等脂质--积聚、沉积在血管壁上,使血管壁增厚,使血管管腔变小。动脉粥样硬化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出现的血管疾病,其规律是通常在青少年时期发生,在中老年时期加重、发病。

(十二)体温降低引起癌症高发:人体内不能及时排出和没能完全消化的各种代谢产物和污染物,就如同冬季下的雪。但只要身体内温度适宜,四季如春并经络通畅,再大的雪也能融化。而且融化后的水在身体内就是血液,可以反过来重新被利用,重新营养我们的身体,没用的杂质则通过汗液、大小便及时排出体外。但是当我们身体的温度低时,雪无法融化,自然就在身体内形成淤堵,形成肿块。科学家发现,癌细胞对热的承受力远不如正常细胞,因此容易被杀死。癌症又称"岩症"。为什么癌症的伤口是世上最难愈合的,因为它不具备生长的条件。可见,体温低给身体带来的危害是非常巨大的!

日本发现杀癌细胞的方法,原来就是一个词:体温!日本石原结实医师提及“癌细胞怕热”的观念,他认为,现在医学已非常进步,医师也愈来愈多,癌症却依然有增无减,其中一个很大的因素,就是现代人普遍体温低下,因人体体温降至35度时,正是癌细胞最活跃繁殖的时候,反之,当体温达到39.6度以上时,癌细胞就会全部死掉。

19世纪时,德国有位Busch医师,发表多例自然治愈的癌症,也就是有罹癌病人,分别得到肺炎和丹毒(一种皮肤感染症)等疾病,连续发高烧 1-2 个星期,没想到意外治好癌症。此外,1900年美国纽约市立医院的科莱医师,同样发表有癌症病人因肺炎和丹毒引起持续高烧后,治愈癌症的实例。换句话说,西洋医学也已明白癌细胞很怕高温。
癌症是一种从头到脚都有可能发病的疾病,但心脏、脾脏、小肠(十二指肠)是发生癌症机率较小的器官。那是因为心脏虽只有体重的1/200,却负责提供 1/9的体温;脾脏则是红血球集中的地方,同样属于高温器官;而小肠要负责消化,必须经常活动,自然会比较温热,从这些事实可知,癌症并不容易发生在温度高的器官上。
人体容易罹癌的器官如食道、肺、胃、大肠、直肠、卵巢、子宫......等都是中间呈空洞的器官,有空洞的器官,细胞会比较少,体温也比较容易下降,所以比较容易罹癌;至于乳房因突出身体外面,也是温度比较低的器官,故乳癌发生率也较高。
一般而言,癌症是因免疫力下降而形成,当然与血液有关连,也可以说它的发生与血液循环不佳有密切关系。东洋医学认为「万病之源来自脏血」,所以,身体为了燃烧并排出体内的废物,让血液变干净,才会出现发烧的反应。就某个层面来说,发烧其实能提高免疫力,而免疫力就是白血球的运作能力,实际上只要体温上升1 度,免疫力就能提高 5-6 倍。
一旦身体冰冷,血液循环会变差,体内细胞的代谢也会变差,体温每下降1 度,代谢就会减少约 12%,免疫力也会降低 30%。通常人体体温最低的时候,也是死亡率最高的时候,一天当中,凌晨 3-5点的体温最低,这时也是最容易引发气喘、溃疡性大肠炎的激烈腹痛、异型狭心症等疾病的时候。
人体平静时的体温约有 1/4来自肌肉,但现代人却不像从前的人一样常走路,也没有以前的人勤快,开始用机器来取代双手打扫和洗衣,这种运动不足的的结果,就是体温降低的一大原因。

加上现代人常见压力问题,压力一大,肾上腺就会分泌肾上腺素,使血管收缩,造成血液循环不良,长期持续下去,自然会让体温降低。一到夏天多数人会整天躲在冷气房里,及平常摄取过多造成体质寒凉的食物,都是造成体温低下的原因。
不只是癌症,要同时预防罹患生活习惯病(包含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高尿酸等病症),一定要设法提高体温

作  者: (日)石原结实 著,李巧丽 译
出 版 社: 南海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8-11-1

 

编辑推荐

日本羽田首相保健医师,石原结实博士养生力作。
  36.8±0.34℃是正常体温的标准值,现代人由于压力过大、饮食不当等,体温多在35℃~36℃,“低体漫状态”是引了疲惫、乏力、高血压、糖尿病、抑郁症、癌症等的重要原因。“暖体”是预防与治疗各种疑难杂症的最佳途径。羽田首相、细川首相等名人政要体验力荐。

 内容简介

医学研究表明,体温升高1℃,人体免疫力就会提高30%;相反,体温降低,免疫力也会下降。36.8±0.34℃是正常体温的标准值,但大部分现代人由于压力过大、饮食不当等原因,正常体温多在35℃~36℃,这种“低体温状态”是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肥胖、更年期障碍、抑郁症、心肌梗死、癌症等疑难杂症高发的重要原因,可以说,体温是决定生老病死的关键。
石原结实博士是日本家喻户晓的健康养生专家。几十年来,一直致力于以“暖体”为核心的自然疗法的研究与实践,日本前首相羽田孜、细川护熙等名人政要常常亲赴石原博士的伊豆疗养所调理身心。本书详细介绍了饮食,洗浴(半身浴、手浴、足浴),快走等简单易行的方法,让你的体温轻轻松松升高到最佳状态,通过“暖体”达到预防与治疗各种疾病的目的。

 作者简介

石原结实,医学博士,著名自然疗法专家。1948年出生在日本长崎市,毕业于长崎大学医学院。曾在著名的长寿地高加索地区和瑞士的班纳医院等处研究最前沿的自然疗法。1985年在日本伊豆开设了以增进健康为目的的疗养所,日本前首相羽田孜、细川护熙等名人政要常常亲赴石原博士伊豆疗养所调理身心。

 目录

前言
第1章 体温升1℃疾病无影踪
 为什么患病人数不断增加
 “寒凉”引发百病
 人体靠热量维持生命
 患病是因为气、血、津液循环不畅
 你的体质是阴性还是阳性
 阳性体质和阴性体质的特征
 阳性病症与阴性病症的区别
 现代人体温下降的原因
 要注意“淤血”症状
 万病源于“血浊”
 发烧和食欲不振是世上的“两大名医”
 疾病是身体“要恢复健康”的自然反应
 体内废物固化于一处成为癌肿
 “低体温”使孩子得病
 身体寒凉,心理也会倾向于消极
 温暖身体的方法1:洗浴
 温暖身体的方法2:快走
 温暖身体的方法3:等长运动
 温暖身体的方法4:下蹲和踮脚
 温暖身体的方法5:腹带、内衣、一次性暖袋
第2章 改变饮食 体温上升1℃
 现代人因过度饮食而损害身体
 饮食过量使人体自愈能力下降
 不想吃时不要勉强
 饮食生活欧美化,疾病也在欧美化
 饮食生活测试
 使身体寒凉的阴性食物和温暖身体的阳性食物
 生命和健康不可缺少的“中性食物”
 吃什么要听从身体的需要
 追求身体需要的饮食生活
 胡萝卜汁断食法
 饮用“胡萝卜汁”的好处
 仅在早餐进行“胡萝卜汁断食”的方法
 用“生姜红茶”温暖身体
 半日断食和一日断食的方法
第3章 体温升高 消除疼痛
 肩膀酸痛
 腰痛
 头痛
 疲劳、倦怠、苦夏
 便秘
 腹泻
 浮肿
 肥胖
 痛经、月经不调、更年期障碍
 花粉症
 感冒
 恶心、宿醉
 胃炎、十二指肠溃疡
 失眠症
 抑郁、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压力
 脱发、白发
 湿疹、粉刺
 贫血
 低血压
 高血压
 高脂血症
 糖尿病
 心绞痛、心肌梗死
 肝病
 癌症

 书摘插图

第1章 体温升1℃疾病无影踪
  为什么患病人数不断增加
  你很健康吗?每天都精力旺盛、开心快乐吗?
  “十几岁、二十几岁时,还蛮有精气神儿的,到了三四十岁体力衰退,这里那里都开始出问题了。”
  “年纪大了就发福。”
  “老毛病治不好,自己的身体都应付不了。”
  “压力越来越大,患上抑郁症,每天忧郁度日。”
  “不知是什么原因,身体总是不舒服,老是上医院。”
  “得了疑难病,用了很多办法也治不好。”
  以上这些有患病迹象的人、常感到莫名不快的人、离不开药物的人、生病的人等,请大家都来读读这本书。
 如果通过打针吃药,病真的“立竿见影治好了”,倒也是好事。但让人遗感的是,“多贵的药都吃了,却怎么也治不好”或“反倒恶化了”,这类事例也不少。
 现在,日本公民的医疗费每年为30万亿日元。这超过了国家财政预算总数的1/3,数额实在惊人。
日本的医生人数在1965年为10.9万人,到2000年已增至25.5万人,增长了约1.5倍。
 据说,每3个人中,就有1个人有生病的自觉症状或常去医院。此外,还有数据表明,接受综合性健康检查的人中,有80%以上检查结果有异常,全部正常的人还不到20%。
  正因为如此,尽管医疗费用数额庞大,医生众多,但出现的疑难杂症和患者数量仍在不断增加。
 为什么会这样?“健康热潮”已深入人心,人们也都在努力打造健康的身心,但患病人数仍在不断增加,这究竟是为什么?

  “寒凉”引发百病
  “因为现代人承受着过大的压力。”
 “因为受到大气、水、土壤等环境污染的恶劣影响。”
 “因为病毒本身在进化。”
 我想,诸如此类的外部因素很多,但最重要的原因是因为我们的体温下降了。也就是说,“寒凉”引发了很多疾病。
 寒性体质通常易被认为是女性特有的体质,其实并非如此。如今,无论男女,甚至连孩子身上都可能存在严重的寒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癌细胞怕高温?多高的体温才可以?
你了解身体的温度吗?——温度决定生老病死!
跑步后常犯的这8个错误,正在一点点毁掉你的努力!
【穴位养生】得好好看看,体温低,意味着……
《温度决定生老病死》作者:马悦凌  阅读笔记一
关于癌症的最新消息,一定要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