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不认输,你就不会输
1
一年前,在“奴隶社会”上读到一篇文章。
“我是脑瘫,但我也是正常人”标题直截了当,带着淡淡的倔强。
这不是一个以触目惊心的照片搭配身残志坚的特写,从而“感动中国”的励志故事。相反,身为重度残障人士,作者却对如何看待“残疾”这件事做了反思。
他说,“残障是个陷阱”,“歧视是虚无的敌人”。
“正常人”因为不了解残障人士,会有一些恐惧和好奇的情绪。并不知道对方真实需求而盲目施予的温情,或可说是一种居高临下的同情;“无能感”带来的痛苦,则把残障者推向自我怀疑、否定的境地,让多数人放弃自我追寻。
软弱来自顾虑。“最大的障碍是我们对于‘残障’这个概念的误解和恐惧。”
要么敬而远之,要么过分关注,其实最重要是摘掉有色眼镜,对“残疾的状态”保持平常心。承认自己不具备某些能力,在残障的框架内解决问题,去迎接挑战与机遇,残障者才能勇敢地做自己。
2
此前我跟残疾人群体没有任何交集,少有的认知来自擅作励志报道的媒体。此文的思辨、冷静,既愤怒又理性,让我心头一惊。
顺利联系到作者,得知他曾在豆瓣发表过两部作品,正着手写个长篇。开头写得不错,我们的合作就此开始。
段诗闻,90后,因出生时的一次医疗事故患上脑瘫,运动能力被分级为S2,属最严重的一级。
以那样的残障程度,多数人一生都要困在轮椅上。但他8岁学会站立,13岁学会走路,14岁开始离家远行,15岁为计算机杂志写专栏,18岁成为网络前端工程师;后独自走遍大半个中国,跑步、游泳,参加并完成数次马拉松比赛。
这个“被诅咒的天才”打动我的,不只于此。
对身残志坚的赞誉古已有之,榜样不胜枚举。诗闻的独特,除了奇迹般地自愈、批判性地反思,还在于为之身体力行时的那份“漫不经心”。
3
第一次见面,在京西某繁华的商圈。
他坐在我对面,肩膀微斜,背有点弯。一张嘴便泄露了“秘密”——眼睛鼻子挤成一团,看上去非常吃力地咬字,像从喉咙深处翻腾上来的含混发音,我虽然早就知道,但当它扑面而来时,仍有些许慌乱,担心应对不当而刺痛对方。
交流有些困难。必须一边听一边努力辨识,才能从那团混沌中,捕捉到他想表达的意思。而之前半年的邮件沟通,他反馈迅速,思维敏捷,观点独特,让我几乎都快忘了,屏幕那头的对话者,是90后的
残障者。
离开餐厅时,诗闻高高低低、摇摇晃晃的走路姿势,依然很“吸睛”。那一刻我才懂得,“像正常人那样生活”,对他来说意味着什么。
比起坐在轮椅上提前贴好“残疾”的标签,像他这样将所有生理缺陷,直接而醒目地暴露在“探照灯”下面,或许更艰难而无“安全感”。拒绝申领补助金,每天挤地铁上下班,经常加班到深夜的这份自食其力,更是不明觉厉。
我不知道诗闻经历了多久的挣扎,才得以在各种打量下保持坦然,也不清楚他是怎样在满负荷的工作之外,一周还能抽出几个空档去健身房(不是复健训练所需,而是“像所有热爱运动的年轻人那样为了保持健康”)。当他不经意说起考试时最头疼的,是因写字速度慢,试卷根本答不完;当他一脸轻松地鼓励我提出关于残疾的任何问题,“没事,我不介意”;当他动不动就咧开嘴笑,眼睛眯成一条缝,一脸无邪的表情,我想,有一种勇敢,叫乐观。
4
对“生而残疾”的人而言,人生或许输在了起跑线上。
“作为一个所谓的残障者,在中国这种文化语境下,你的潜能几乎是被否定的——人们只会担心你是否能够自立地活下去,而不是期待你能够成就一些事情。”
25岁的诗闻拼尽全力,将生命扳回一局。他用奇迹与这个世界的“偏见”对抗,证明身体的缺陷并不妨碍灵魂的健全。他到全国各地演讲,主题不是如何克服残障,而是怎样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所谓的弱势群体最需要的不是帮扶,而是一个平等竞争的环境,这才是社会良性发展所必需的。”诗闻说:“故事才刚刚开始。”

(诗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乘风 : 美国随想之二:公交车见闻 - 一五一十部落 | My1510
小伙两年没上厕所 这哥们还正常么
人活在世上,最重要的是“脑子里”和“心里”的东西 |李一诺
为什么我说“助残”的说法过时了?
羚羊随笔集:说点我想说的
实拍:残疾乞丐卸妆,请不要同情这种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