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黑洞如何帮助解开意识之谜?意识推动生命去激活物质和逆转熵

意识是宇宙中最奇怪的事物之一。为什么有些物质是有意识的?任何物质对象,比如大脑,怎么可能有意识呢?

从科学的角度来看,任何基本上客观的东西怎么会有主观的观点,以至于有关于成为那个物体的感觉的事实?哲学家将这些主观的、奇怪的私人事实称为看到红色、听到降雨或感到愤怒或快乐的“感觉”。那么感受质只是奇迹吗?在物体和无意识事件的宇宙中意识的简单存在是否已经是超自然的?

生命的热力学本质

无论意识是什么,它的奇异性都必须与另一种奇异性联系在一起,那就是生命的存在。宇宙中为什么会有生命?生命如何从非生命中产生,两者之间的基本关系是什么?

我们至少可以推测,意识的性质取决于主观性的作用,而后者又取决于生命的性质和作用。毕竟,据我们所知,意识只存在于生物中,而且两者都是异常的,这不太可能是巧合。

物理学家埃尔温·薛定谔在他的著作《什么是生命?他在其中指出,“正是通过避免快速衰变为'平衡’的惰性状态,有机体才显得如此神秘。” 他阐述道,自然界中的每一个过程都会增加其所在区域的熵或无序度。

因此,一个活的有机体不断增加它的熵——或者,正如你所说,产生正熵——因此趋向于接近最大熵的危险状态,即死亡。它只能通过不断从环境中吸取负熵来远离它,即活着——这是我们马上就会看到的非常积极的东西。生物体赖以生存的是负熵。或者,用不那么自相矛盾的话来说,新陈代谢的本质是有机体成功地将自己从活着时不可避免地产生的所有熵中释放出来。

简而言之,“有机体在相当高的有序性水平(=相当低的熵水平)下保持自身静止的装置实际上在于不断从其环境中吸取有序性。” 有机体从其环境中汲取的有序性就是食物,这对维持其新陈代谢至关重要。

在我看来,这种对生命的解释至关重要的是它对基本二元论、熵和负熵、无序和秩序,或死亡/非生命和生命的精确定位。生命本质上是通过减缓其坍缩为熵来暂时避免死亡(最大熵)的生命,而生命通过从其环境中抢夺一些秩序(以食物的形式)来做到这一点。

因此,尽管大多数生物体都达到了与其环境的稳态或平衡,但这种平衡被更深层次的对抗所掩盖。只有在自然界的普遍趋势(趋向熵)可以暂停时,生命才有可能。用热力学术语来说,生命的存在就是悬浮。换句话说,生命与非生命在根本上是对立的。可以说,生命憎恨自然界中任何互动系统都有衰败为混乱的趋势,而生命将这种憎恨付诸实践,通过吸收秩序、蚕食其他生物来抵御腐朽的冲击。

生命是一个开放的系统,能量和物质与其环境一起传递,从而通过产生热量来增加熵。但是,由于热力学第二定律(由于这种转移的不完美,熵增加),生命努力逃避其衰变和死亡。因此,生物在试图通过接触其他开放系统(生物体)并吞噬它们以增加其健康和寿命来补偿熵时是反常的。因此,所有生物都是寄生虫。

生物体以其环境中的秩序为食,包括其同类生命形式体内的秩序。有机体通过相互抢夺秩序、争先恐后地延长生命以扭转对它们不利的趋势,从而捍卫自己反对普遍的腐烂趋势。

生命对自然固有杀伤力的反抗

但是,进食并不是反映这种抵抗无生命宇宙带来的熵威胁的唯一解决方案,因为生物体还利用其环境的有用部分来建造庇护所或工具,并且通常是为了度过它们的生命周期,以生长、交配,抚养他们的孩子,与对手竞争,并发挥他们的反熵能力来取悦自己,了解世界的运作方式,成为英雄或恶棍,等等。

生命复杂化,演变成动物、哺乳动物和人,而后者当然将与熵的斗争带到了普罗米修斯式的、神学上的“撒旦”极限。我们不仅奴役或灭绝了许多物种,并威胁要摧毁世界的生态系统,而且我们将目光投向了整个宇宙荒野,通过设计一个被称为“文明”的替代世界来利用所有已知的自然弱点自然界对我们福利漠不关心的人工避难所。

那么,人类是一种既精通寻找负熵又享有最复杂的大脑和意识或自我意识状态的生命形式,这可能并非巧合。也许这是关于为什么感受质如此奇怪的另一条线索。

一个类比:黑洞和有意识的生命

但是,意识状态看似非物质性或幽灵般的状态究竟是如何适应这种热力学模式的呢?

我认为有一个类比可以阐明这个问题。如果我们要寻找宇宙中的另一种对立关系,我们只需看看黑洞与其周围环境的关系。

黑洞是一个时空奇点,由一颗坍缩的恒星或早期宇宙密度的扰动形成。恒星或早期宇宙中的涟漪的引力变得如此集中,以至于它扭曲了时空,质量从自然界中消失为“奇点”,这只是说当前的科学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然而,奇点在“事件视界”后面留下了扭曲的时空。任何落入黑洞的东西,越过地平线就永远无法逃脱,因为它被巨大的引力所吸引。

这里有一种不对称,就像意识与其无意识环境的关系一样。物体以一种方式行进,从事件视界外朝向奇点,而不是相反。同样,有意识的有机体感知其环境,数据由感觉器官转换并由大脑处理(以某种方式)产生意识状态。而那些状态的隐私或主观性就像事件单向流入黑洞。

一旦越过事件视界,即使是光也无法逃脱黑洞的引力并返回来讲述这个故事。一旦被转换,感知只能由感知者直接体验。我们可以将这种体验传达给其他人,但除了感知者之外,没有其他人能够拥有这种体验。我们精神状态的这种主观隐私对于我们意识到拥有它们是必不可少的。

形而上学的二元性

第二个类比点是在这两种情况下,内部和外部之间看似形而上学的二元性。黑洞深处的任何东西都与它外面的普通时空完全不同。爱因斯坦物理学在黑洞内崩溃,因为物质被引力无限压碎。如果奇迹是对自然法则的违反,我们可以说,相对于爱因斯坦物理学目前解释的自然秩序,黑洞的内部是神奇的,或者至少是极其神秘的。

同样,从大脑中出现的东西——有意识的、定性的状态或感受质——与无意识的物质世界完全不同。假设整个宇宙都没有某种意识,而只有大脑是有知觉的,那么成为一块岩石、风或外太空的真空就没有什么感觉了。一旦越过生物体感知场的事件视界,意识就会开始,在那个稀薄的主观空间中,外部世界中感知到的物质对象被分解为我们认为是它们的概念或情感本质。

物质和信息的巨大集中

第三个类比点是,这种二元性是物质极度集中的结果。在黑洞的情况下,非常大的东西被挤压到最小的点,产生凶猛的引力潮汐和事件视界,将外部自然秩序吸向一个不归路。

在有意识的情况下,大脑通过神经连接代表大量信息,这些神经连接间接地从外部世界收集内容,通过心理表征和处理它们的意义。人脑的 1000 亿个神经元可以支持100 万亿个连接。

事实上,大脑对信息的集中导致神经科学家 Giulio Tononi 制定了意识的整合信息理论,根据该理论,意识是某些紧密整合的因果关系的结果,例如神经元之间的因果关系。

内部重塑外部的斗争

第四个也是最后一个类比点是这种二元性对外部世界的影响。大多数巨型星系的中心都发现了超大质量黑洞,因为它们的引力赋予了星系结构,宇宙学家推测,原始黑洞可能有助于将密度极高的早期宇宙转变为我们今天观察到的恒星友好宇宙。那些早期的黑洞会凝聚形成宇宙枢轴点,就像后来星云和星系围绕着这些枢轴点形成一样。

同样,正如我之前所说,生物会重塑环境以适应自身。在这场看似普罗米修斯式反抗的高级阶段,个人自我联手对自然进行全面战争,用科学调查它的运作,并将这些知识应用到技术和文明中,以更友好、更有意义的方式取代荒野,道德栖息地。

简而言之,原始黑洞可能已经“银河化”了宇宙,而在生命与熵和自然冷漠的生存斗争的最前沿,人们通过人为地满足他们的偏好(符号、文化、工具、机器、城市、帝国等)。

Qualia 的宇宙作用

我要强调的是,黑洞和有意识思维之间的这种类比并不是说前者在任何启发性意义上都会导致后者。如果黑洞支持星系的形成,那么它们间接地导致了恒星形成的一切,包括有意识的生命,但这只是两者之间高度间接的关系。

相反,关键在于这里可能存在更普遍的模式,黑洞和有意识的思维就是其中的例子。具体来说,这种模式可能是意识相对陌生的原因。

毕竟,这些巨大的转变意味着惊人的二元性。将星际介质聚集到星系中似乎需要不可改变的枢轴点。黑洞吞噬了时空、物质和能量,但只是为了进化出我们所知的宇宙可以蓬勃发展的时代,在这个时代,恒星和行星在黑洞奇点周围实现稳定的轨道运行。

而意义、价值和智能设计的领域只有围绕着有意识的主观性的支点才能形成。黑洞和有意识的头脑分别与无星宇宙和冷漠、熵的荒野相对立,它们重塑周围环境以创造新秩序。内部结构的奇异性——引力奇点和感受性——预示着他们打算从环境的转变中产生什么。这些室内设计可以说是理想的代表,室内设计通过它们对周围环境的包罗万象的影响来实现这种理想。

那么,为什么黑洞的内部与其牛顿或爱因斯坦环境相比如此奇怪?因为奇点是将无恒星的早期宇宙转变为现在繁星秩序所需的枢轴点。

与物质对象相比,为什么意识如此奇异——如此无形、空灵、私人和主观意义?因为生活似乎是荒野变成文明的另一个支点或枢纽。意识的奇异和珍贵激发了生命与非生命的战争。

在机械杠杆中,支点不同于梁两端的输入力和输出力。同样,意识存在于所观察到的自然事实与有机体打算带来的更理想场景之间的平衡。正如支点在数学上与两端的力分开一样,通过根据力的比率(给定支点在梁下的位置)确定优势,意识状态与感知输入和人工输出分开。

例如,在我们的史前时期,我们的物种观察荒野,想象它与万物有灵的神话和迷信不同,并最终通过应用我们的知识来接近那些人性化的理想:我们在很大程度上用促进生活或至少我们的物种。我们建立文化和文明的全副武装,包括政府、学校、医院和军队,以保卫我们自己和我们的生活方式。

但是,如果我们的内心是死的或完全客观的,或者如果我们不知道这种转变是可能的,我们就很难做到这一点。我们抓住了理想的概念,将我们的完美和善良的概念神话化并神化,将它们等同于我们内在状态的明显超越。

在我们的主观核心,我们自己似乎没有物质腐败,因为意识状态没有空间位置。它们的直接品质无法与外界共享,因为它们只能在产生感受质的事件视界(大致相当于血脑屏障)中私下被发现。我们知道心理状态与神经状态相关,但从第一人称视角体验时,它们似乎从来都不像那样。

那么,为什么意识在某些方面与客观状态相反?因为意识推动生命去激活死去的物质,逆转熵和大自然对生命的冷漠,并保存从内部看起来像珍贵的内在火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超级黑洞撕吃一颗恒星,望远镜看到震惊细节,有类人生命就惨了!
黑洞里面是什么 不可思议的引力
黑洞有能力吃掉恒星,这些被吃掉的物质去了哪里?真相一目了然
银河系正被神秘力量撕裂?暗物质的存在或是罪魁祸首
盘古开天辟地开的“混沌”是啥?
黑洞或是连接另一宇宙的通道,进入黑洞的物质都会从“白洞”涌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