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如何处理孩子的情绪(超级实用)



 

要做成功的父母,只有爱是不够的。还需要了解和分享孩子的想法、感受和内心需要,帮助他们处理负面的情绪,譬如愤怒、悲哀及恐惧。这样,我们才能在自己与孩子之间建立信任和爱的桥梁,使孩子成长为更成功、更快乐的人。

 


 面对孩子的情绪问题,家长的一些错误做法往往会造成对孩子的伤害,造成孩子情绪压抑、自卑、冷漠、内心冲突等,很多亲子关系方面的问题和孩子的心理困扰往往就来自于此。现在,让我们解读一下孩子的情绪究竟传达了哪些讯息,怎样才是最科学有效处理孩子情绪的方法。

 


 阅读此文前,先来测一测你对孩子的情绪反应

 


 在孩子闹情绪时,你的反应常常是——

 


 A→ ●“别哭了,妈妈带你去吃肯德基。”

 

 ●“来,爸爸带你去游乐园玩,不要再发脾气啦!”

 

 ●“你再这个样子,我就不让你出去玩了!”

 


 B→ ●“你这个样子像个男孩子吗?真丢人!”

 

 ●“你再闹妈妈就不爱你了啊!”

 

 ●“你自己做错了事还耍脾气,想挨打啊?”

 


 C→ ●“回你自己的房间吧,等气消了再出来!”

 

 ●“爱哭你就哭个够吧!哭够了再来找我。”

 


 D→ (不理会孩子的情绪反应,喋喋不休地唠叨)

 

 ●“人总会遇到不如意的事嘛。妈妈像你这么大的时候,已经会自己照顾自己了。你想想,爸爸妈妈在你身上花了多少心血……”

 


 A 类——“交换型”父母:

 

 你认为负面情绪有害,所以每当孩子有愤怒、悲伤的感觉时,你就努力把世界“修补”好,给孩子营造一个完美的世界,却忽略了孩子真正需要的是大人帮助他学会认识情绪、理解情绪,学会处理他所面对的问题。

 

 看到父母的这些反应后,孩子会对自己产生怀疑:“既然这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为什么我的感觉这么糟?”次数多了,孩子会变得缺乏自信,在情绪上很容易产生很大的压力,而且会形成逃避自己的情绪和压力的习惯,如逃避上学、无度上网、回避交流等,而不是积极地面对问题,解决问题。

 


 B 类——“惩罚型”父母:

 

 孩子常常由于表达悲伤、愤怒和恐惧而受到你的责备、训斥或惩罚。你以为这样不会“惯”出孩子的坏脾气,或者能够让孩子变得更坚强。

 

 你担心表达出自己的情绪可能会带来耻辱、被抛弃、被歧视、受虐待等。所以,你企图用犯罪感、恐惧感、内疚感来消除孩子的情绪。长此以往,孩子对自己的负面情绪是又憎恨又无可奈何。长大后面对人生的挑战时,孩子会显得力不从心,且常常有犯罪感、恐惧感和内疚感。

 

 C 类——“冷漠型”父母:

 

 你面对孩子的负面情绪,既不否定也不责骂,而是不予理睬,让孩子自己去找办法宣泄一下或者冷静下来。

 

 因为没有父母积极的引导,一个愤怒的孩子可能会变得有侵略性,用伤害别人的方式来发泄;一个伤心的孩子会尽情和长时间地哭闹,不知道怎样去处理自己的情绪;一个恐惧的孩子会经常没有安全感,胆小怕事,做事畏首畏尾。

 


 D 类——“说教型”父母:

 

 你以为孩子只要明白了道理,负面情绪就会消失,就可以解决孩子的问题,所以你热衷于滔滔不绝地讲道理。

 

 此时,孩子感到孤单无助,仿佛身处黑洞,得独自面对负面情绪带来的痛苦。而父母喋喋不休的训导,只令他苦上加苦。道理懂的过多却常常做不到的孩子,往往会觉得自己不够好,经常自我批判、自我否定。

 


 以上四种是传统的处理孩子情绪的方式,显然都不利于孩子的情商培养。

 

 最佳的处理方式是 EQ

 


 EQ型父母这样处理孩子的情绪——

 

 EQ型的父母善于感觉孩子的情绪。看到孩子伤心流泪时,能设身处地地想象孩子的处境,并且能感受到孩子的悲伤和痛苦;看到孩子生气时,他们也能感受到孩子的愤怒与失望。

 

 因为父母的接受与分享,孩子感到身边有可以信赖的支撑,也更能接受自己,所以更有信心去学习怎样处理自己面临的问题。

 


 EQ 型处理他人情绪:

 

 1.接受:(对方有情绪)你看来有点情绪(愤怒、焦虑、紧张),什么时候我们可以谈谈吗?

 

 2.分享:先谈情绪,后处理事情,你身体的感觉是…… 你内心的感觉是……

 

 我遇到这种事情曾有过XX感觉,你有这种感觉吗?(内心体验,身体感觉)

 

 3.肯定与设范:可被理解、接受的部分(需要、正面动机)给予肯定,发现无效的部分做出改变。

 

 4.策划未来:共同讨论解决问题方法,更有效地满足需要、达成正面动机。

 


 EQ 型父母的处理技巧分为4步:

 

 步骤1 : 接纳

 

 具体做法:直截了当地说出你看到的在孩子身体(重点是脸上)流露出的情绪。

 

 例如:“宝贝,我看到你似乎很伤心的样子,可以告诉我发生了什么事吗?”或者,“你看起来好像不太高兴,什么事让你生气呀?”作为处理情绪的第一步,“肯定”的意义是向孩子表达:“我注意到你有这个情绪,并且我接受有这个情绪的你。”

 


 父母须明白——

 

 ◆跟所有人一样,孩子的情绪也都是有原因的。

 

 ◆对孩子来说,那些原因都很重要。尝试换到孩子的角度,你会更容易接受孩子的情绪。

 

 特别提醒:无论孩子怎样回应你,你都应该让孩子知道,你尊重并完全接受他的感受。

 

 


步骤2 : 分享

 

 原则:先处理情绪,后处理事情。

 

 具体做法:帮助孩子去捕捉内心的情绪。

 

 孩子们对情绪的认识不多,也没有足够和适当的文字描述情绪,要他们正确表达内心的感受是比较困难的。你可以提供一些情绪词汇,帮助孩子把那种无形的恐慌和不舒适的感觉转换成一些可以被下定义、有界限的情绪类别,刻画出自己当时的内心感受。

 

 例如:“那让你觉得担心,对吗?”或者,“你觉得被人错怪了,很愤怒,是吗?”

 

 孩子越能精确地以言辞表达他们的感觉,就越能掌握处理情绪的能力。例如,当孩子生气时,他可能也感到失望、愤怒、混乱、妒忌等;当他感到难过时,可能也感到受伤害、被排斥、空虚、沮丧等。认识到这些情绪的存在,孩子便更容易了解和处理他们所面对的事情了。

 


 ◆ 如果孩子急于说出事情的内容、始末、谁对谁错,你可以用说话把孩子带回到情绪部分。例如:

 

 “原来是这些使你这样不开心。来,先告诉我你心里的感觉怎样.

 

 “哦,怪不得你这样反应呢!现在你心里觉得怎样?”

 

 ◆孩子需要一些时间去表达他的感受。耐心些,当孩子正努力地说出情绪时,不要打断他,鼓励他继续说下去。

 

 当孩子有足够的情绪表达后,你会发现孩子的面部表情、身体语言、说话速度、音调、音量和语气等都变得舒缓了。

 

 ◆ 待孩子的情绪稍微平静下来后,就可以继续引导他说出事情的细节了。

 


 步骤3 : 肯定与设范

 

 肯定指的是肯定孩子的需要是可以理解的,肯定孩子行为的正面动机,设范是在肯定正面动机的同时告诉孩子他的什么行为自己是不接受的,或是引导他看到他的哪些行为是无效的。

 

 比如孩子受挫后打人、骂人或摔玩具,在了解这些行为背后的情绪并帮他描述感觉,让孩子了解到自己的需要后,你应当使孩子明白,某些行为是不合适的,而且是不能被容忍的。或是大一些的孩子,可以引导他看到自己期望怎样,他的做法是否会得到他期望的结果。

 

 例:“你对亮亮拿走你的游戏机很生气,妈妈明白你的感觉,你期望能够把自己的游戏机保护好,开心地玩,对吗?同时,不可以用打人的方式。你可以和他商量,来,妈妈教你怎么和他商量把游戏机要回来,好吗?”

 

 6岁以下的孩子,无须深入解释“不对”的理由,除非他主动发问。

 

 重要的是让孩子明白,他的感受和期望(需要)不是问题,不良的言行才是问题的关键。所有的感受和需要都是可以被接受的,但并非所有的行为都可以被接受。

 


 步骤 4 : 策划未来

 

 人生的每次经验都会让我们学到一些东西,使我们更有效地创造一个成功快乐的未来。不明白这个道理的人,总是抱怨人生处处不如意,活在过去的阴影中。而明白这个道理的人,则不断进步、享受人生、心境开朗、自信十足。

 

 当孩子很小的时候,便应该教导他懂得这个道理,而经过上述的接纳、分享、肯定与设范三个阶段,现在正是恰当的时候。

 

 此时,孩子已经领悟到:现在我知道我感觉糟糕的原因了,而且我知道引起这些不舒服感觉的问题在哪里,我应该怎样去处理这些问题呢?

 


 接下来,你就可以引导孩子找出更恰当的方法来处理负面的情绪。

 

 ◆ 先问孩子他想得到些什么。比如:游戏机不被别人拿走,也有机会坐在汽车前座等。

 

 ◆ 与孩子一起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他自己想办法,帮助他做出最好的选择,鼓励他自己解决问题。

 

 例如:“如果重新来过,除了打他,你能想到其他的方法吗?”

 

 “下次发生同样的情况时,怎么做会更好?”

 


 ◆ 和孩子讨论:为了避免同样不如意的情况出现,可以采取哪些预防措施。

 

 例如:“刚才亮亮走过来的时候,你对他说些什么,他就不会拿走你的游戏机?”

 

 “为了避免你不在的时候别人拿走你的游戏机,你可以想出多少个办法?”

 

 ◆ 如果必要,你不妨以爽快和愉快的态度参与,与孩子一起解决问题。

 

 


 

 

 孩子情绪异常的 3 个特别时机

 


 当孩子“无理取闹”时

 

 当孩子为不合理的要求未被满足而哭闹时,你切不可因心软而改变立场。

 

 你可以走过去,用轻柔和同情的语气说:“你是不是很不开心?看见你这样,我的心里也不舒服。”就这样分享他的情绪。一开始,孩子可能会拒绝你的关怀,你可以走开,一会儿再回来,仍然用同样的方式跟他说话。用这种方式向孩子表明,你对事情的立场是坚定的,但在情绪方面,你愿意和他分享,因为你理解和在乎他的感受。甚至,你可以告诉孩子,他不开心,你也难过,因为你是很心疼他的。但他的要求不合理,是不可以答应的。

 

 用这样的方式,你可以慢慢地改变孩子的情绪模式,使他逐渐学会用更有效的方法来处理同样的情况。

 

 当孩子与心爱的人事物分离时

 

 心爱的玩具不小心被摔破、弄坏或丢失了,孩子免不了会号啕大哭,伤心不已,这时也是对他进行情绪教育的最好时机。

 

 小孩子对时间和金钱的价值没有意识。一件只花了几元钱买回来的玩具,可能是他最心爱的,一旦摔破了,他的悲伤不亚于一个成年人一下子失去了价值数万元的东西时的感受。

 

 可是,大人往往不明白这一点,而对哭闹的孩子说:“坏了就坏了吧,也不值钱。不要哭了,明天爸爸再给你买一个。”结果往往是孩子哭得更伤心了,因为他觉得父母一点儿也不理解他内心的苦痛。

 

 既然孩子为摔坏的玩具哭泣,就说明这件玩具的价值对他来说是巨大到应该为失去它而哭泣的。父母应该肯定和接受他的情绪:“我看到你这么伤心,一定是因为你非常喜欢这件玩具。来,坐在我身边,跟我说说你现在心里的感觉。”

 

 在引导孩子说出内心的情绪感受后,应该向他做一些必要的解释,帮他明白以下的道理:

 

 ★ 世界上所有美好的事物,总有别离的一天。

 

 ★ 因此,和它在一起的时候,应该好好地对待它,也好好享受它带给自己的好处,珍惜和它在一起的乐趣。

 

 ★ 在它离去后,把美好的记忆好好保存起来,让它在心里陪伴自己过好以后的每一天。

 


 当你火冒三丈时

 

 有时候,孩子实在顽劣,弄得你火冒三丈。若没有及时控制住,就可能口不择言地呵斥孩子,甚至噼里啪啦地揍他一顿。结果,不仅破坏了亲子关系,也可能给孩子幼小的心灵留下创伤。

 

 察觉到盛怒来临的迹象后,最有效的方法是让家人带走孩子,或自己离开“事发之地”,然后,

 

 ◆ 做10次以上深而长的呼吸;

 

 ◆ 拉紧,然后放松全身的肌肉5-7次;

 

 ◆ 出外散步10分钟;

 

 ◆ 对自己说“我会保持冷静”,然后回想过去自己曾经表现得很冷静时的情景,或者回忆一段轻松开心的时光。

 

 看到父母能够控制自己不乱发脾气,这对孩子是很好的榜样教育。你也可以把这种冷静技巧教给孩子,让他从小就学会做情绪的主人。

 


如果您觉得文章有价值

 

请转发到朋友圈、微信群,

 

让更多家庭受益

 

感觉统合失调的表现不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逐渐消失,12岁以前通过专业的感统训练很容易得到纠正,一旦超过这个年龄很难改变,将会影响孩子的一生。最近调查显示中国儿童的感觉统合失调率已经达到80%,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存在感统失调,只是表现程度不同而已,所以家长必须尽早预防自己的孩子出现感统失调的表现。

 


  

哒卟溜智趣王国推荐10本情绪管理的绘本供您亲子阅读。请收藏,不谢!

 


每次听到“别生气、别上火、别难过”之类的劝慰,我都会更来气、更上火、更难过。说这话的人要么不是真心安慰,过嘴不过脑;要么就是不会安慰,谁不知道生气伤身?这种居高临下、唯我清醒的安慰实在效果不佳。安慰首先要做到共情,你连他为什么生气、生气到何种程度、如何才能不生气这些要素都不清楚,只是张嘴说“不要……”,有什么用呢?随着孩子慢慢长大,孩子无忧无虑的天性一点一点消失,而属于成年人的烦恼则一点一点来临。绝对的没心没肺和绝对的自律都不是健康的情绪管理方式,如何引导孩子甚至是与孩子共同学习情绪管理的方法,是每一对父母都要面临的重大课题。我想,在应对孩子情绪问题上,能够做到细心但不紧张、关注但不追问、疏导但不批评这三点的,就是一对好父母。以下推荐的十本有关情绪管理的绘本,在幼儿的成长阶段可以起到一定的启蒙作用。

     

  

1. 《晚安月亮》。缓解孩子的不安情绪。作者玛格丽特·怀兹·布朗、克雷门·赫德。经久不衰的作品,充满诗意的作品,与孩子情绪和心灵高度契合的作品。在第一次读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就感觉这一定是男女搭配创作出来的绘本,文字如此细腻,但画风和配色又如此大胆,整体感觉一气呵成、流畅无比、张弛有度。试着找了一些背景资料,果然文字是出于天才图画书女作家之手,而插画则出于刚从二战战场上归来两周的年轻战士。令人惊讶的是在作品中丝毫看不到战争遗留下来的创伤,可能小伙子真的是被这本书文字和创意的诗意而深深感染了吧。这本佳作可圈可点之处太多,每一次读都能有新的体会:书中书、画中画的手法让这本书的意境深不可测,谁又知道这是不是孩子们的盗梦空间呢;不急不躁的风格,时间从七点一直到最后的八点十分,读过多遍后我恍然大悟,原来不止六六有睡觉拖延症;“晚安”、“一只”“一把”“一碗”等量词重复出现,很好地抚平了孩子在夜晚降临害怕孤单的情绪,逐渐让孩子进入柔和平静、催人入睡的环境;一一向自己熟悉的人、动物和物品道晚安,让孩子体会再微小的事物也应受到尊重和挂念,六六经常会向窗帘、小袜子、花盆里的蜗牛、被爸爸打死的蚊子、水管里的自来水等等道晚安,这也是启发孩子想象力的好时机;书中的好多细节耐人品味,六六最喜欢找每一页的小老鼠,有时蹿上书架,有时蹲在衣架上,还有时偷吃米糊,最后几页则是静静地坐在窗前看月亮。借用百度百科的一句评价——“有人说《晚安,月亮》只是1到3岁孩子的睡前读物,太小了听不懂,太大了嫌幼稚。其实,许多妈妈的亲身经历是:孩子八九个月大的时候就开始听妈妈读这本书,直到孩子认字后还会时不时地自己拿起来看。甚至有位十几岁的中学生不好意思地承认自己至今最爱的图画书仍然是《晚安,月亮》。”

 

      2.《我不会害怕》系列。缓解孩子的恐惧情绪。作者特雷西·莫罗尼。这是一套描述2至6岁幼儿情绪的绘本,还包括《我不想生气》、《我不愿悲伤》、《我好快乐》、《我很善良》、《我不想生气》等系列。这套中国著名的儿童情绪管理图画书通过小兔子的形象表达了这个年龄段幼儿所面临的各种各样的情绪情境,告诉孩子要尊重自己的感受,体会正向的情绪,舒缓不良的情绪,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和自我意识,让孩子们减少压力,释放自我,同情他人,乐于倾听。六六是一个比较胆小的孩子,任何超越他认知范畴的物品、声响都可能让他陷入恐惧,我曾经为此非常苦恼。随着孩子慢慢长大,我也摸索出一套办法来缓解孩子的类似情绪,在他害怕时不仅仅是把他抱住进行安慰,而是鼓励他说出害怕的感受,然后带着他去触摸那些引起他害怕的物品,同时讲解原理。不是有那么一句话吗,完全未知的世界不可怕,虚掩的门才可怕。带孩子正视恐惧,接纳自己的情绪,然后客服害怕的惯性心理,这可能就是这本书的蕴意吧。

 

       3.《菲菲生气了》。缓解孩子的愤怒情绪。作者莫莉卞。这是一本启发性绘本,得过“美国凯迪克”大奖,画风粗犷,人物形象朴素,情节简单,乍一看跟“细腻”二字相去甚远,但其奇妙之处就在于随着色彩的变化和人物面部表情的变化,看书的人居然能清晰地感受到如火般的怒气渐渐变为平静之后又变为欣慰,不得不佩服作者对颜色的宏观掌控能力,看似邋里邋遢的画法,却能让你的心情跟着书中人物的情感起起伏伏。

 

       4.《陷入困境的克莱奥》。缓解孩子的尴尬情绪。作者海因茨·雅尼什、菲利柏·高森斯。孩子当然也有尴尬的时候,比如说上厕所发现手纸没有了。作品画风文风都很简洁,每一页只有一个动物形象,方便孩子集中注意力思考。绘本的第一页就直奔主题,小女孩克莱奥遇到了人生的大麻烦——正在便便时,发现没有手纸了!相信读到这里,大人们都能会心地一笑,谁没经历过这尴尬的时刻呢?然而,大人们的囧,到孩子们这儿却是真正的大事,得有相当的勇气和耐心才能解决好呢。克莱奥相继经历了大惊失色、疯狂呼救和无奈等待的阶段,不过很快就陷入了孩子特有的奇思妙想——如果别人遇到这种情况,他们究竟会怎么办呢?蓝怪物会气急败坏地抱怨别人偷吃了他的手纸?独角龙会打着响鼻儿哭诉手纸又烧焦了?大象会一边嘟囔着一边打着树上仅存的一片树叶的主意?狮子会无可奈何地看着仙人掌摇头?大猩猩会琢磨着能不能用香蕉皮来解决问题?……在我看来,阅读过程中我至少可以引导六六领会以下几个道理:如果真的出现没有手纸的情况,紧急状况下,树叶、香蕉皮等等物品确实可以帮忙哦,当然了,带刺的仙人掌不可以哦;不难发现,作者选择的形象都是平日里比较强大的动物,可尽管强大,遇到与克莱奥一样的囧囧的困境,同样显得无助,所以暂时无法解决困难不代表自己就是弱者,那些强大的人物也会面临同样的问题;如果不想陷入类似的困境,就要注意在便便前观察有没有手纸;如果自己用完了手纸,要及时补充,方便别人……本书的内容完全可以作为幼儿园的主题课程,如果做得好,可以引导孩子用幽默和想象打开困境之门。

 

       5.《我好担心》。缓解孩子的焦虑情绪。作者凯文·亨克斯。这是一本缓解幼儿心理焦虑,启发孩子自我心理建设的绘本。本书的主人公是美丽又可爱、娇气又敏感的小老鼠小莉,尽管生活在一个充满爱的温馨家庭里,有百般呵护她的爸爸妈妈,还有看似唠叨其实非常慈爱的奶奶,但小莉总是每日每夜、无时无刻地担心:爸妈会不会突然不见了,自己会不会因为变小在澡盆里淹死,墙如果裂开会不会有怪兽爬出来,院子里的大树会不会砸下来,暖气片里会不会爬出一条蛇;她更担心自己心爱的布娃娃小花瓣,怕它受委屈,怕它永远不见了;到游乐场她担心,过生日她担心,过节日她还担心……到了上幼儿园的时候,她的担心更是越来越多。就在读者和鼠爸爸鼠妈妈一起,为初次离开家去上幼儿园的小莉深深担心的时候,故事出现了喜剧性转折的一幕:小莉自己解决了问题——她找到了心仪的小伙伴,和小伙伴玩得非常开心,连她在家里从来不离身的布娃娃小花瓣儿都撒了手。离开幼儿园时小莉居然告诉老师:“我一定会来,不要担心!”与其说这是一本写给孩子的绘本,不如说是一本安慰父母的绘本,孩子终究要长大,终究要离开我们的怀抱,终究要自己面对那些喜怒哀乐,所以亲爱的爸爸妈妈,尽管会看到幼儿园门口孩子们小小的背影和委屈的眼神,也请不要担心,他们一定会找到好朋友,会把焦虑忘掉,会生活得无比阳光和自在。

 

       6.《走过那条宽宽的河》。缓解孩子的忧伤情绪。作者阿尔米恩·博伊什尔、科奈丽拉·哈斯。本书讲述了一个关于离别、忧伤、寻找勇气和给予安慰的故事。当孩子还小时,如何为他们讲述死亡和分离,这真是一个难题。也许有人认为没有必要讲,长大了自然明白;也许有人认为根本不应该讲,孩子的心灵不该早早接触残忍和无奈。但读书的一个重要用意就是要塑造孩子从容的心态,即使不直接谈论这个话题,也是有办法把这种氛围和该怎样做的暗示传递给孩子。《走过那条宽宽的河》就是这样一部“高级”的作品,在面对亲密的人死亡和分离这件世界上终极悲伤的事情时,即使主人公的心情已经如大海掀起巨浪般难以平静,但还是用含蓄、克制、坚定、有力的方法面对这一切。这本书的图画和文字契合得特别完美,想必是两个作者都完全明白了这个永恒话题的蕴意。书中的画面很美,尽管是比较暗的色调,但从中感觉不到绝望,只有临别前的安静和守望;书中的文字也很美,兔子对浣熊说“我要去做一次长长的旅行,这条路我必须独自走,你可以陪我走到河边。”浣熊送走兔子,坐了整整半天,然后抬起头擦干眼泪,他想起曾经他们一起鼓劲加油的样子:“你有着一只兔子该有的坚强,我有着一只浣熊该有的坚强,这就足够了。”跟孩子谈论死亡的话题,不应当只有悲伤这个关键词,还应当有尊严、从容、独立等等蕴意,该怎样传递呢?这实在是个难题。这本书百读不厌,有一种心灵对话的感受,回头查了查作者的经历,才发现其大学时期主修的专业是神学专业,而本人也已于1989年成为神父。

 

       7. 《两列小火车》。缓解孩子的孤单情绪。作者玛格丽特·怀斯·布朗;利奥;黛安娜·狄龙。著名的《月亮晚安》作者的又一力作,同样是一部出色感知孩子心灵情绪的作品。独特与严谨是利奥与黛安娜所有作品的共同特质,他们的绘画往往能为读者开凿出阅读的深度来。故事里有两列不同造型、行走不同路线的小火车。两列小火车中,一列是流线型的新火车,是真实的交通工具;一列则是旧式老火车,是孩子的玩具。最开始读的几次,只是引导孩子对比两列火车经过的场所,高架桥对应高脚椅,城镇与乡村对应家中的各式家具,山洞隧道对应书本搭建的空间,沙漠对应厨房的扫帚和簸箕……最终,高铁在皎洁的月光照拂、满天的星斗陪衬下行进,右页的老火车则开到屋里的窗台边,一样看得到星星和月亮!看过几遍之后,慢慢觉得这真是一个伤感的故事,色彩和文字都透着孩子淡淡的忧伤。第一页上空空的手推车意味着爸爸又一次离开家人出门谋生,而孩子爱不释手的玩具小火车则是爸爸送给他的礼物——这是一个讲亲情的故事,一个刚刚见面又分手的父子亲情的故事。据说,书中反复唯一提到的“两列火车往西开”映射了美国西部开发时期黑人的生存背景。

 

       8.《生气汤》。缓解孩子的烦躁情绪。贝西·艾芙瑞。在对待孩子生气的这类情绪时,我的做法一般是:让孩子说出烦躁的原因(如果他不想说,就帮他说或者略过这一步)——向孩子表示我也对这件事很生气——分析一下为什么会出现这件事情——给这件事找一个其他的理由。比如说,有时孩子会便秘,就会烦躁地敲肚子,问“为什么拉不出来”。我会说:“嗯,拉不出来的感觉太难受了,妈妈有时也会拉不出来。但是我觉得拉不出来一定是有原因的,你觉得会不会是臭臭们都争着想第一个出来,所以都不排队挤在门口,导致谁都出不来呢?”这个时候孩子一定会觉得有趣,转移注意力后,我接着为他揉肚子,“咱们来揉揉肚子提醒臭臭们一下,要排队守秩序,慢慢来,一个一个出,你再使使劲帮助他们。”到这时,孩子基本就不会烦躁和紧张了,除了病理性的便秘,一般都会顺利地排便。这本《生气汤》给我的最大启发就是:一味地控制情绪不如得体地发泄情绪,情绪需要管理而非压抑。

 

       9. 《冬日午后》。缓解孩子的期盼情绪。作者乔治·卢汉、曼达娜·萨达特。本书的两位作者分别来自阿根廷和法国,其中文作者是一位作家、 音乐家兼建筑师,绘画者有伊朗血统,是一位年轻的艺术家,正因为作者背景的特殊性,我们才得以读到这本兼具诗歌、音乐、电影、服装设计、建筑美学等多重特点的作品。全书采用的均是暖色系画风,以红黄蓝三色为基调,热情洋溢,大气温暖。这是一本赞美母爱的书,以孩子盼望上班的妈妈早点归来为主线,细腻表达妈妈与孩子的急切心情。可以说,本书的最大特点是起伏与变化。一是色系有变化,从妈妈刚走时的冷郁,到等待妈妈时的孤寂,再到看见妈妈身影时的欣喜,以及最后与妈妈拥抱的温暖,作者从黑色逐步过渡到蓝色、灰色、橙色、黄色,很好地契合了场景的变化;二是镜头远近有变化,一开始是整个城市的缩影,忙碌的人群和车流,接下来是中远景,主人公所在房子的楼群,露出小女孩的头,预示着故事要开始了,紧接着是近景,妈妈和孩子拥抱在一起,最后则又拉到远景,忙碌的城市因为有了爱而变得更加温情;三是主人公情绪有变化,从一开始送别妈妈时的依依不舍,到等待妈妈时的淡淡忧伤,再到从窗户看到妈妈身影时的急切,最后到与妈妈拥抱时的喜悦,小女孩的情绪刻画得饱满而动人。相信每个孩子都有等待外出的妈妈回家的经历,那些小小的心灵承载的情绪,或许大人们都没能够读全、读懂。本书的另一大看点是在布满霜和雾气的窗户上画画,这个看似不经意的小细节恰恰是引起小读者们共鸣的秘诀,哪个孩子不爱这样的举动呢?

 

       10.《让我安静五分钟》。给妈妈的情绪管理启发。作者。吉尔·墨菲。本书曾获1987年美国《父母杂志》最佳幼儿图画奖。与其他绘本相比,这部作品在网上的相关资料很多,这说明书中所描述的情节确实引起了很多妈妈的共鸣。曾经很受欢迎的一档台湾综艺节目“康熙来了”的主持人小S曾经说过,有三个孩子的她,每天最开心也是最放松的时间就是孩子们入睡后她坐在马桶上大号的时间。确实,孩子们如果超过五分钟处于安静状态,要么就是闯祸了,要么就是生病了。而孩子们又是天生的侦探,每每在妈妈想要松口气歇一歇的时候,能迅速地捕捉到这一信息,然后冲到你面前要求配合他的各种要求。这个“五分钟”选得也很好,一方面体现出妈妈们琐碎的日常中就连这区区五分钟也很难得,但另一方面,妈妈们的心已经被那些小小的人儿占满了,超过五分钟的安静就会让她们神不守舍,迫不及待地回到孩子的身边了。“让我安静五分钟”,与其说是对孩子体谅妈妈的要求,不如说是对妈妈们自己的提醒:珍惜每一秒陪伴孩子长大的时光,但同时也别忘了给自己找一个安静五分钟的秘密花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提升宝宝的情绪智商
孩子成功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
高情商的孩子是这样培养出来的
励志与成长:怎样培养出高情商的孩子
如何培养高情商的孩子
情商教育的三堂必修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