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读红札记二则:宝黛初会与林黛玉的外貌

 作者:潘学军

(一)

《红楼梦》第三回是重要的章回之一,其中主要的体现之一在于写到“宝黛初会”的重要情节。

 “宝黛初会”家喻户晓,为人津津乐道,它的经典性和重要性,使它被以绘画、戏剧等不同的艺术形式加以表现,究其原因,应有多方面的,其中主要有二。

一方面,“宝黛初会”是对第一回“还泪”神话的照应。宝玉与黛玉初次相会,宝玉说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黛玉则觉大吃一惊,好像在哪里见过,如此眼熟。这些看似不近情理,却是曹雪芹用神笔描写两者的前缘与今生,是对第一回仙界“还泪”神话的照应,为宝黛生死之情拘定了前世今生。

一方面与开启之后“还泪”情节,并为“木石前盟”悲剧定下基调。宝玉的前身是神瑛侍者,黛玉的前身是绛珠仙草,绛珠仙草得神瑛侍者的甘露才得人形,两者是“施露”与“报恩”的关系。从仙界到现实,宝玉与黛玉成为“木石前盟”的承载主体。黛玉来到世间是把眼泪还给宝玉的。“宝黛初会”宝玉第一次捽玉,黛玉感到不安和痛苦而哭,算第一次“还泪”。开启之后章回屡屡“还泪”的情节。而泪是甘露和水的变形,是痛苦和悲情的象征。然而,黛玉“还泪”既是出于心甘情愿、无条件的报答又是痛苦、无偿的给予。仙界的神性规定使得“还泪”是必然的,而现实的痛苦不堪则又是不情愿的,但又不得不如此。在这个前提下,黛玉不断地哭,不停地还,宝玉不断地接,不停地受,最终黛玉泪尽而夭亡,宝玉为偿黛玉“还泪”之情“悬崖撒手”。这种“吊诡”的荒诞看似不近情理,然而,正是这种矛盾成就了宝黛情感的悲剧。

这就是“宝玉初会”之所以感人的地方,也是宝黛爱情的动人之处,同样地也铸就了《红楼梦》永恒的艺术魅力。

(二)

林黛玉的外貌是:

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曹雪芹写林黛玉的外貌全是采取虚写笔法,即写她的神韵。

首先是不实写她的眉眼,写她的眉不说是柳叶眉,也不说是蛾眉,只说是“似蹙非蹙罥烟眉”,“罥烟眉”,眼睛如有一抹薄烟轻笼着,一时看得清,一时看不清,如雾里看花,令人难以捉摸。写眉的神韵而不写眉的形状。写她的眼不写眼的形状,而是写泪光。古人写人物眼睛,多用秋水或秋波来形容,主要是写人的眼睛清澈透明,而曹雪芹写她的眼睛则说是“含露目”,露水是一滴的,如泪水一样,写出她“还泪”爱哭的神态,也是情态。

其次不实写她的脸。不像宝钗“脸若银盆”那样具体,而是从写她的愁、病、泪、心机、和静时的神态上着手。写脸颊上两个酒窝装满了愁绪,不写脸的形状而是写脸上表现出来行动的情态。

再者也不实写她的腰身。她静时像花映照在水里一样妩媚,动时像弱柳扶风一样多姿,而对她的腰和身不着一笔。至于用历史上的人物比干和西子来比喻她的心机和病态美,全是虚笔。用比干比她的聪明,用西施写她的病态美。

曹雪芹写黛玉,不用勾勒她的外貌,而是写她外貌表现出来的神韵和气质,这就是一种虚写。笔者以为目的应该有两个。

其一是她的前身是“绛珠仙草”,具有神性的美,如果采用实写的手法,她就会如现实中的宝钗一样,没有体现出她的超现实的神性。她不是俗世中的人,如果也写她高矮肥瘦,肌肤如何,脸长得怎样,那又太具体太现实太世俗。因此,用虚笔来写,更符合黛玉的身分、身世、气质和性格。她与妙玉一样,是高蹈于世外的“畸零人”,她的美是神性的,如藐姑射山仙子“绰约如处子”和“吸风饮露”的自然之美。何必实写?

其二是没有实写,会更好地发挥读者的想象力,使读者在作者写作基础上,进行第二次“创作”,即进行想象和再加工。她美呀,怎么美,没有实写出来,由每一个读者去想象,结合自己的阅历和阅读经验,不断地去想象,不断地丰富小说文本的内涵,“一千人有一千个林黛玉”,这样一来,使得小说艺术效果更明显,人物形象塑造更成功。这正是曹雪芹虚写只写她的神韵和气质,其余的交给读者去想象。写神不写形,使我们对她的外貌和形象,有一种说不出的空灵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欣赏《红楼梦》随想之四
品《桃花行》:仙草音传恨,神瑛解断肠
如风心曲:陈力《枉凝眉》
试论“钗黛合一”:林黛玉和薛宝钗同为绛珠仙草
《红楼梦》中的曲子《枉凝眉》是什么意思?写给谁的?
枉凝眉 || 马帮原创第73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