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基本农田是我们永久的需要

基本农田的概念于1988年被首次公开提出,甚至当10年后的1998年《土地管理法》重新修订、基本农田被明确列入法律保护范畴时,我们头脑中对于基本农田的认识还是单一的:它是为了满足我国一定时期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对农产品需求而特地划出并实行特殊保护的优质耕地,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不得随意占用。
当永久基本农田的概念于2008年在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上被首次提出时,上述认识依然是绝大多数人对于基本农田的“共识”,只是加重了份量,如同加戴了一顶更醒目的“帽子”而已。也就是说,20年来我们对于基本农田及其永久性保护的认识或对其意义的理解,主要还是停留在其农业生产的功能上。或许正因如此,20多年来被法律明确规定要实行特殊保护的基本农田,不少或被弃于偏远荒坡荒地,或被城市发展大量占用。尽管“粮食安全”的意义也早已妇孺皆知,但在农业与其他产业巨大的效益差距面前,基本农田的保护往往成了地方经济发展的一个负担,甚至障碍。由于城市的无序扩张导致大片良田被“钢铁长城”所取代的现象因而越来越普遍。据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结果显示,2000年~2013年的13年间,我国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了4178万亩,其中多为对城镇周边优质耕地的占用。仅东南沿海五省(市)就减少1798万亩水田,相当于减掉了一个福建省的水田面积!
直到永久基本农田的划定正式提上议事日程、并被中央确定为一项不可动摇的决策部署时,各地通过具体的划定实践,方才如梦初醒似地意识到,基本农田尤其是永久基本农田原来还具有不少的复合功能,对于保障城市的绿色、和谐与可持续发展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是的,基本农田建设不仅具有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生产功能,还具有保护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农耕文化发展、优化城镇发展格局等多重功能。作为自然生态特别是农业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基本农田发挥着湿地、绿地、景观等多种生态功能,是城镇扩展边界的禁区和“绿化带”。
无疑,这一认识的提升有力地促进了永久基本农田的划定。实践中,有的城市围绕水库、河流划定了大量的基本农田,使基本农田与河流、山体、森林等融为一体,在城市周边构筑起美丽的生态屏障;有的城市如苏州、武汉等将基本农田与特有的水乡风貌联系起来,充分挖掘了基本农田对保留生态文化、建设宜居城市方面的重要作用。
据说苏州市做了一个有趣的测算:1亩水稻的经济价值为几百元,但其排涝、保湿和净化水质等生态价值却达到3840元!也正因如此,苏州的水稻田被纳入人工湿地,作为重大生态建设工程,显化其生态综合效益。
基本农田对于我们传承农耕文化也有着重要的意义。有的城市甚至特意在城区内保留一块基本农田,计划植入生态、农业科研、观光等功能,像保护文物一样精心守护,满足市民对农耕文化和田园风光的美好向往。有的城市特意将古城遗址周边的耕地均划为永久基本农田,通过弘扬历史文化遗产来传递农耕文化的精神内涵,凝聚群众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同感和参与意识。
上海的郊野公园建设,则将农田保护与农耕文化、以及与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土地整治项目有效结合起来,使其在综合幅射农业生产效益、现代农业综合开发效益、以及生态保护效应、农耕文化效应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可以说,地方的实践与认识在相互引领中让我们再度领略了基本农田的重大意义和丰富内涵。它让我们认识到:基本农田,不只是解决生存与持续生存的问题,而且,它还可以帮助我们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绿色发展的梦想
从这个意义上看,基本农田是我们永久的需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国土空间规划三区三线指什么?具体怎么划定?
重庆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年~2020年)(一)
宁夏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试评价报告
生态建设与耕地保护“争地”难题如何解?
“三区三线”?“三线”相互冲突怎么办?
安全发展理念下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四问”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