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妈妈究竟是什么?“恒河猴实验”揭示的残忍真相,是给我们的警醒

研究育儿这门学问久了,越来越感觉到身为母亲的不易。

家庭压力、社会压力、自我价值压力,也滋生了很多现实问题——母乳喂养越来越少,全职宝妈越来越少,婴童独立教育越来越流行,背后代表的究竟是什么呢?

很多对身材具备严格要求的宝妈,害怕母乳喂养后胸部下垂,选择了给孩子喝配方奶粉。

还有一个比较现实的问题是,如果留在家当全职妈妈,努力奋斗的事业就可能付诸东流,缺乏经济收入,还可能被婆家人看轻;如果选择产后上班,就会失去陪伴宝宝前三年的宝贵机会,并且可能被他人指责自私。

哭声免疫法、延迟满足法、婴儿独立睡眠法,等各种各样的育儿理论轮番上演。很多专家包括宝妈,都声称不能跟孩子过分亲密,不能总是安慰孩子,以免他过于依赖父母,无法独立。

这其中有的出于无奈,有的具备一定道理,却被错误理解和实施。

那么,妈妈究竟是什么?母爱的本质又是什么?也许我们可以从过去做的一些心理学实验中找到答案。

​01碗柜理论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碗柜理论风靡整个美国。一直到现在,尽管美国人已经否定了这种育儿方式,却仍然有很多中国父母受其影响。

简单来说,碗柜理论就是指婴儿之所以依恋父母,是因为父母给他们提供了生存所需的基本物质需求,比如吃饱穿暖。

比较经典的是行为主义心理学创始人华生的“哭声免疫法”,他认为妈妈只要给孩子提供充足的食物,就能满足他对爱的需求。

除此之外,不要跟孩子过于亲密,哭了不要立即抱孩子,这样会使他过于依恋母亲,以后难以独立。

另一个权威人物斯金纳还提出了“强化理论”,认为孩子哭的时候,如果父母去抱他,就会强化哭闹这个行为,使孩子成为爱哭鬼。

很多家长都对碗柜理论深信不疑,为了锻炼孩子的独立能力,哪怕看见孩子哭很心疼,也强忍着无视。

不过,很多运用这种方式教育孩子的父母,都发现孩子长大后存在很大的精神问题。就连华生自己的孩子,也都深受其害。

​02恒河猴实验

反对碗柜理论的著名心理学家哈利·哈洛,他认为,对婴儿来说食物虽然重要,但接触性安慰具备同等地位,依恋和肢体接触对婴儿来说同样是必需品。

为了证明自己是正确的,他做了著名的恒河猴实验,这也被称为母爱剥夺实验。

而其实验结论,在心理学依赖理论中是最具代表性的实证,但由于实验过程十分残忍,也受到了不少人的抨击。

不过,这项实验及其理论对于人类来说的确意义非凡,我们不能否定它的价值。

实验采用了与人类基因相似度高达94%的恒河猴,一群刚刚出生的幼猴,被哈洛从妈妈身边抱走,分隔开来关进笼子里,里面还有两个他事先准备好的“假妈妈”。

其中一个假妈妈用铁丝制成,触感冰冷而坚硬,但胸前挂着奶瓶,能满足小猴的饱腹需求;另一个假妈妈是用触感柔软的绒布做的,能带给幼猴温暖。

哈洛在实验记载中这样写道:刚离开妈妈怀抱的幼猴们十分焦虑,恐惧情绪使它们不断在笼中尖叫,甚至出现大小便失禁的情况,导致整个实验室中都弥漫着一股浓重的臭味。

没过几天,幼猴们意识到自己的妈妈不会再出现,就开始将情感依恋转移到”假妈妈“身上。

然而现实情况却与碗柜理论不相符,幼猴们没有选择胸前挂着奶瓶的铁丝妈妈。除了实在饿得受不了会过去喝奶之外,其余时间都选择依偎在绒布妈妈身边,不停抚摸和触碰其身体。

也就是说,幼猴们对于这种肢体爱抚的需要,已经超过了吃奶这种基本的生理需要。

哈洛得出结论,如果只有以保生存的奶水,人类绝对活不长久。

这样的说法并非夸张,很多项研究都显示,如果孩子缺乏爱意,身体发育就会受到影响,甚至难以生存。

北美孤儿院以及罗马尼亚的孤儿,都是现实中的证明。即便他们拥有食物和医疗照顾,并且之后得到收养,也都表现出了严重的感情和生理失调,在身体发育上落后于其他儿童,死亡率也很高。

当然,这项实验并没有到此而终结。哈洛对假妈妈进行了升级改造,用两个小的自行车灯充当眼睛,还装上了一个细节更为精细的脸。

尽管之前的绒布假妈妈没有脸和五官,但幼猴仍然喜欢抚触和蹭身体。然而,当假妈妈有了以假乱真的面具后,幼猴反倒不能接受了,恐惧地尖叫,躲到角落瑟瑟发抖。

直到实验人员把脸转到另一面,幼猴才重新回到绒布妈妈的身边。

也就是说,一旦幼猴与假妈妈建立起依恋关系,就不会再轻易“变心”,认定它就是自己的妈妈。

哈洛想知道幼猴对“假妈妈”到底产生了什么样的依恋关系,于是进行了更为残忍的实验。

他在”假妈妈“身上装了机关,会给依偎在身边的幼猴造成伤害。比如喷出水柱,使幼猴感到寒冷,甚至会刺伤幼猴。

但结果是,无论如何,幼猴都不会离开这个会给自己带来伤害的假妈妈。

这项实验让哈洛很快成为了令人瞩目的心理学家,他在《美国心理学家》这本杂志上,发表了《爱的本质》。

但实验到这里还没有结束,因为那些跟随假妈妈一起生活的幼猴逐渐长大,开始暴露出很多意料之外的问题。比如无法与其他猴子交际共处,有明显的反群体行为,甚至有的猴子具备自闭和自残倾向,会撕咬自己的身体。

哈洛意识到,也许妈妈的作用不仅仅是有充足的食物基础、接触安慰,还需要其他的东西。

他后来又发布了多篇报告,指出假妈妈养育大的幼猴成年后。出现了严重的情绪问题,必须拥有真实的动作以及互动,才能形成健康的养育。

紧接着,哈洛又在备受争议的情况下,深入研究了这群长大的恒河猴,产子后会成为什么样的母亲。

他残忍地把这些不愿意交配的母猴绑在架子上,使他们被迫受孕,产下幼猴。

很明显,这些刚出生就被从妈妈身边带走,没有享受到真正的母爱的幼猴,即使成为了母亲,也表现出了”爱无能“的症状。不仅冷酷无情,甚至还虐待,咬死了自己的幼猴,只有极少数表现得稍微正常。

结果显而易见,那些没有得到过母爱的孩子,长大后也很难担当一个合格的母亲身份。

​03写在最后

今天,我们不讨论哈洛备受争议的缺爱的童年对他之后恒河猴实验的影响,也不讨论这项实验有多么残酷。

真实的一点是,恒河猴实验的结果,对于人类养育婴幼儿来说存在非凡的意义。

他从完整意义上定义了母爱,教会了一个母亲应当如何爱自己的孩子,实验揭露出的残忍真相,是给我们的警醒。

​作为母亲,除了给孩子提供基本的物质需求外,身体上的爱抚以及互动,也是必不可少的。这个结论也让很多家庭,学校,医院乃至社会机构都调整了养育方式。

孩子3岁以前,哭闹没有目的,父母不必担心独立性的问题,给他们无条件的关注和爱吧!孩子3岁之后,才应当考虑独立与爱抚的冲突性,社会给女性的压力太大,但若不想后悔,请尽量做一个合格的妈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残酷心理学实验:“妈妈”不仅是一个身份,更重要的是提供安全感
恒河猴母爱剥夺实验:推翻一套坑人的育儿法,拯救无数儿童
它是心理学史上最残酷的实验,然而道出了母爱的本质
母爱的本质
恒河猴实验证明了什么
心理学最黑暗的实验:母爱的本质是什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