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美国空军装备技术未来发展分析
userphoto

2016.10.18

关注

美国空军以“全球警戒”、“全球到达”和“全球力量”战略为最顶层目标,构建了体系完备的发展战略框架,用以具体指导人力资本、战略态势、能力配置、科学技术等各方面的发展。

美国空军战略框架由4部分组成,包括核心战略、战略环境评估、空军未来作战概念和发展战略。核心战略是战略框架的最顶层,提出了美国空军的持久顶层目标和核心能力需求,明确了美空军未来的发展方向。战略环境评估是美国空军根据不断变化的形势,分析未来美国空军可能的作战环境,并以此为据,对未来美国空军可能受到的威胁进行评估。空军未来作战概念是指导空军组织、训练和装备配置的战略文件,在美国空军战略框架体系中承上启下。空军未来作战概念将“三个全球”确定的当前核心使命和“空军战略环境评估”中定义的未来挑战作为输入,描绘未来美空军面貌,以指导制定各级发展战略。

发展战略是依据空军未来作战概念中提出的设想,美国空军按时间跨度不同来构建层次化的发展战略体系。

五项发展目标是对空军未来作战概念中核心使命的细化,包括提供二十一世纪有效威慑;维持强健灵活的全球一体化情监侦能力;建设一支拥有全频谱作战能力并注重高端冲突的部队;以多域跨域作战方式执行五项核心使命;继续追求改变游戏规则的技术。

目标实现的方法旨在通过更灵活的兵力部署,加强科学和技术的概念创新,以及通过训练、武器发展和组织工作来实现“敏捷性”;通过向团队成员赋予权力,改善空军组织架构和文化,增强自身与外部的联系来完善“包容性”;通过发展“灵敏性”与“包容性”调整资源配置重点、明确机构改革方向和转换兵力运用方式,以实现空军发展目标。

维持强健灵活的全球一体化情监侦能力是美国空军未来作战概念中的核心使命之一 
 
“技术地平线”涉及的未来关键技术

航空关键技术

“技术地平线”是由美国空军首席科学家办公室主导,多家军事、科研、工业和政府机构共同参与,历时9个月完成的美国空军第七版科技构想(或称空军科技路线图)的研究成果。该研究全面分析了影响美国空军科技发展的战略环境,重点论述了空军未来的30项潜在能力领域,并研究确定了美国空军未来需重点关注的多达110项的关键技术领域,这些领域将是形成美国空军未来能力的主要科技保障。

“技术地平线”还为这30项潜在能力领域中的前10位划分了优先级别,这10项潜在能力领域与相应的关键技术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固有抗入侵网络系统:关键技术包括频率捷变射频系统、赛博进攻与防御、多形网络,量子密钥分配等。

·网络易损性自动评估和反应:关键技术包括多形网络、复杂环境可视化、分布式感知网络、复杂自适应系统的验证与确认、自主系统,人机接口等。

·人体效能增强:关键技术包括自主系统、健康监控与预测、生物特征、类行为建模、认知活动增强、身体活动增强,人机接口等。

·可信、自适应、灵活的自主系统:关键技术包括复杂自适应系统、虚拟机器体系、自主系统、自主任务规划、健康监控与预测、灵巧网络、综合感知与处理、自动软件生成,复杂自适应系统的验证与确认等。

·优势频谱战:关键技术包括激光通信、频率捷变射频系统、大功率微波、轻型多功能结构、动态频谱访问、定向能作用、光电材料,保密射频链等。

·GPS拒止环境中的精确导航与授时:关键技术包括冷原子INS、芯片原子钟、多形网络、频谱易变性、复杂自适应系统、自主系统、先进射频孔径、复杂自适应系统的验证与确认,保密射频链等。

·具有处理能力的智能ISR传感器:关键技术包括芯片原子钟、EO/IR感知、基于传感器的处理、信息融合与理解、综合感知与处理、自主推理与学习,纳米材料等。

·分层式、高生存力遥控系统:关键技术包括先进气动构型、冷原子INS、激光通信、定向能作用、IR特性压制、先进复合材料、自愈合材料、能量生成与能量存储、先进/涡轮间燃烧室,高效非引气进气道等。

·下一代高效涡轮发动机:关键技术包括耦合多物理仿真、轻型多功能结构、健康监控与预测、纳米材料、高温材料、三流道发动机体系、先进/涡轮间燃烧室,弯曲喷管等。

·用于战术打击/防御的定向能武器:关键技术包括先进气动构型、固态激光、波束控制、定向能作用、能量生成与能量存储、热管理部件、高温电子、复杂自适应系统的验证与确认,三流道发动机体系等。
 
装备关键技术

目前,美国空军正进行一些未来航空武器装备的探索与研制,从对这些武器的分析中可以看出美国空军未来重点关注和支持的军用航空关键技术。

六代机的航空关键技术

2009年初美国《空军》杂志发表的《第六代战斗机》一文,对第六代战斗机的需求进行了分析,并预测更低的信号特征、可变形结构、自适应变循环发动机、定向能武器、智能蒙皮、更趋综合的航电系统,可选有人驾驶为其潜在的技术特征。

2010年11月,美国空军装备司令部发布了《下一代战术飞机装备与技术概念研究》项目能力信息征询书,提出六代机应“在2030年左右形成初始作战能力”,要求其能在2030~2050年间的“反介入/区域拒止”环境中作战,并明确列出了16项“政府最有兴趣”的可应用技术概念,其中包括传感器防护、对空/对地目标的自动识别、非动力学武器、无人/可选有人驾驶等仍处于研究探索的技术。征询书指出第六代战斗机的主要任务是对空作战——即摧毁或削弱敌方制空能力;次要任务为综合空中与导弹防御、近距空中支援、空中遮断、空中电子攻击,情报/监视与侦察。

2011年7月,波音公司和诺·格公司分别展示了为空军第六代战斗机项目提出的概念设计方案,两种概念方案的共同特点是采用无垂尾、大后掠角、双发/推力矢量和进气道上置的单座隐身战斗机设计。

综合来看,美国六代机的关键技术可能包括自适应变循环发动机、无人/有人驾驶、传感器防护、更趋综合的航电系统,机载激光武器等。

远程轰炸机中的航空关键技术

根据美国国防部和美国空军在2010年和2011年发布的文件和透露的信息,美国空军的新型远程轰炸机将与其他平台组成机群编组作战,而新型远程轰炸机本身将是隐身、可选有人/无人驾驶、具备核打击能力或潜力、作战半径/载弹量适中,具有经济可承受性的远程轰炸机。美国空军还在其预算申请材料中指出,新型远程轰炸机将在打击反应能力、持久性、生存力、杀伤力、连通性和经济可承受性方面提升美国空军的远程打击能力。归纳起来,该机将具有以下技术特点:

·平台:将采用类似B-2飞机的无尾飞翼布局,兼具极低可观测性和长航时飞行能力,既可以选择有人驾驶也可以选择无人驾驶。

·系统:将采用基于成熟技术的航电系统,采用开放式系统结构和具有多个安全等级的软件系统,配装多种先进的传感器和电子战系统,具有极强的网络连通、多传感器数据融合、多机传感器交互提示,自动目标识别和战斗识别等能力。

·动力:可能采用基于F135发动机技术的涡轮发动机,也可能采用具有高涡轮前温度的自适应变循环发动机。

·武器:具有内埋弹舱,除使用常规弹药外,还具有核打击能力或潜力。既能使用临空打击和中近程精确制导弹药,又能使用防区外空地导弹。具有搭载大量小型精确制导弹药实施饱和打击和多目标同时打击的能力及搭载攻坚弹摧毁坚固及深埋目标的能力。

远程轰炸机的动力系统可能采用基于F135发动机技术的涡轮发动机

无人作战飞机中的航空关键技术

2011年,诺·格公司的X-47B和波音公司的“幻影线”无人作战飞机先后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爱德华兹空军基地成功完成首飞,这标志着美国无人作战飞机的验证机进一步取得了丰富的成果。

发展无人作战飞机具有高技术风险,以目前的技术水平研制具有有限任务能力的无人战斗机还是可行的,但要发展能在复杂作战环境下使用的多任务无人作战飞机则尚有许多技术障碍需要克服,关键在以下几方面:

·先进平台技术:需发展的技术包括涡流控制技术、非线性控制技术、推力矢量技术、智能结构技术,高聚合物材料等。

·自主控制技术:需发展的技术包括自适应控制技术、容错技术、行为智能和自主决策、标准和人/机接口、低可探测的共形天线,先进的无人机管理系统等。

·网络连通性:需发展的技术包括全天候的加密宽带数据链、分布式高速处理技术和图像/数据压缩技术、数字式“软件”无线电技术和动态无线组网技术。

·空域管理:需发展的关键技术包括抗干扰GPS系统、极低漂移率的惯性测量设备、冲突检测和防撞系统、空中交通管制和任务管理算法、精确着陆辅助装置,气候对作战环境的影响等。

此外,吸气式高超声速推进技术、机载激光武器技术、多功能机载武器技术等也是美国空军正在研制和攻克的军用航空关键技术。

GPS拒止环境中的精确导航与授时将涉及包括冷原子INS、芯片原子钟、多形网络等在内的关键技术 
 
未来装备发展的战略前沿技术

高隐身技术

主要包括材料隐身、外形隐身和等离子隐身技术,这些技术主要支撑飞行器和机载武器大幅压缩对手地面和空中雷达的探测距离,降低被拦截概率、提高射击次数或命中概率。其中材料隐身技术主要包括左手材料、纳米材料、智能型隐身材料等。

预计2030年左右,左手材料、超材料等隐身材料,等离子和主动对消隐身技术将取得突破,全频段和全方向隐身技术有望得到工程应用。其中左手材料的研究已从微波发展到太赫兹以及光波段,未来可实现多种频段的隐身。第三代等离子隐身技术在4吉赫兹~14吉赫兹频率范围内可以使飞机的RCS减少到原来的1%。
 
高超声速技术

主要包括超燃冲压发动机技术、组合发动机技术、乘波体结构、耐高温/耐腐蚀材料等技术。主要支撑飞行器和机载武器以速度优势提高突防概率和毁伤效果。

美国空军的X-51A高超声速试验飞行器已经完成了4次试飞,其中在2013年5月的第4次试飞中,实现了以吸气式超燃冲压发动机为动力的马赫数5的持续高超声速飞行目标,初步解决了热防护/管理、动力、控制等技术,使高超声速技术验证取得了阶段性成功,并计划发展SR-72高超声速无人侦察机。

高超声速技术发展难点有:长寿命、抗腐蚀、高强度、低密度的耐高温材料;超燃冲压发动机的稳定燃烧和与平台的一体化设计问题。

预计2020年左右,超燃冲压发动机技术和高超声速飞行器的一体化设计技术将取得突破。2030年前,新材料和新结构将不断涌现,临近空间高超声速平台和空天往返平台将完成研制并进行试验试飞。
   
新质毁伤技术

主要包括高能/超高能含能材料、机载强激光武器、机载高功率微波武器和机载动能拦截武器等技术。主要支撑机载武器和地空导弹等武器装备的更新换代及作战效能的提升,并从根本上改变战争形态和作战样式。

在机载强激光武器技术发展方面,美国空军的机载激光武器(ABL)在2010年以来进行了多次反导试验,目前处于封存状态。空军研究实验室在2013年11月发布了第六代(国外划代标准)战斗机机载激光系统概念的征询书,提出了低中高三种功率的激光系统需求。在机载高功率微波武器发展方面,美国空军在2012年测试了空射高功率微波导弹,目前正在拓展该导弹的远程和网络电磁攻击能力。2013年,美国空军、美国国防部导弹防御局和DARPA联合开展了“机载武器层”(AWL)空基反弹道导弹系统研究项目,重启机载动能反导武器的发展。

新质毁伤技术发展也存在难点,其共性问题是小型化问题。其中高能/超高能含能材料中全氮物质和核同质异能素的制备是高风险工作;机载动能拦截武器技术重点是研制所需的微型化硬件和消除拦截器封装组件产生的热量;机载固态激光器部分关键技术还未突破,也缺乏强激光武器杀伤效能测试数据。

预计2020年左右,担负电磁攻击任务的机载高功率微波武器可能开始装备。2030年前,担负网络攻击任务的机载高功率微波武器和反导防天反临近空间目标的机载动能拦截武器可能装备。2035年前,机载强激光武器的小型化和散热等问题有望得到解决,并在新一代战斗机上挂载使用,可担负致盲、自卫和攻击等任务。

美国空军的机载激光武器在2010年以来进行了多次反导试验,目前处于封存状态
   
信息网络技术

主要包括移动自组织(Ad hoc)网络、分布式传感网络、量子信息、云计算、新型传感器、新型数据链和空基无线栅格骨干网技术等,用于支撑空军各类装备动态接入、即插即用、随遇入网和用网,可支持体系协同作战和武器交联控制。

目前,美军的Ad hoc网络最多只能构建50个通信节点;美国在2009年研制出世界上首个固态量子处理器,洛·马公司在2014年3月还开展了量子计算研究;美国防部制定了云计算运用的中长期发展规划,空军已决定采用国防信息系统局的云计算网络系统;美军正在推行服务于各军兵种的全球信息栅格(GIG)计划,各军兵种也正在建设适应各自作战需求的专用网络,逐步融入GIG体系。DARPA在2013年1月启动了“100吉比特/秒射频骨干网”项目,目的是开发通信速率达到100吉比特/秒的新型空基高速无线骨干网传输系统。美空军在2013年开始研发“联合航空层网络”自组织网络,目的是在通信卫星遭受干扰或拒绝接入卫星链路时,由该网络提供通信支援。信息网络类技术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安全隐患问题是云计算的突出问题;量子信息装备的校准和存储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路由算法、QOS路由和安全性;Ad hoc网络需要重点解决无线传输带宽有限,移动终端存在电源有限、内存小、CPU性能低和扩展性不强等问题。总体来看,由于复杂网络结构、软件错误和漏洞、网络用户庞杂、非完全物理隔离、依赖无线通信方式、大量应用新技术等可能导致一系列问题,容易受到对手的攻击和干扰。

预计2030年前,宽带、移动自组织、多功能、低成本和高速数据链技术将取得突破;而量子通信、量子密码、量子探测、量子计算和量子雷达技术等有望在10年内达到工程化水平,可在情报分析、密码破译等军事应用领域产生重大影响。未来还可能出现利用云进行网络化作战的样式(云攻击),空基高速无线骨干网的通信速率也将达到100吉比特/秒。
 
智能类技术

主要包括自主任务规划、自主系统、自主飞行控制、智能决策、远程精确控制、网络化制导控制等技术。主要支撑一体化联合作战、体系协同作战等指挥控制,可控制武器和平台实施无人化、智能化和精确化作战。

美国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探索与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并在多型航天器和无人机上加以验证与应用。2002年5月X-45A无人机首飞,2003年2月X-47A无人机首飞,2011年2月X-47B无人作战飞机首飞。美国已储备了大量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目前美军正在依靠X系列无人验证机演示验证目标自动识别、自动驾驶等机载人工智能技术。

完全自主决策智能技术的突破难度很大,装备的自主应变、自主推理与学习等能力生成周期也较长。

预计2030年前后,可初步掌握自主决策的智能技术。智能技术主要支撑飞行器和武器的自主飞行、目标自动识别和攻击、健康诊断和应急修复等能力,结合Ad hoc网络、分布式传感网络、新型数据链等技术,飞行器将具备战场信息自动获取和处理、远程精确控制、网络协同作战等能力。
 
网络对抗技术

主要包括网络状态侦察技术、恶意攻击识别预警技术、数据破坏技术、数据操纵与再引入技术、病毒感染技术、黑客技术、变形和恶意篡改代码技术、阻止非法访问技术、阻止非法入侵技术等。主要支撑网络防御和攻击,以占领新的战略制高点、形成新的战略威慑手段和非对称作战能力。

美国空军在2013年1月发布了《网络空间2025构想》,提出了发展网络对抗技术的构想,并利用“舒特”系统和“震网”病毒等进行了实战,计划重点发展网络空间防御、网络空间防御分析、网络空间脆弱性评估等6种技术。

美国空军在2013年1月发布了《网络空间2025构想》,提出了发展网络对抗技术的构想,并利用“舒特”系统和“震网”病毒等进行了实战

网络对抗技术发展存在的问题有:网络防护技术的发展始终要比网络攻击技术慢一拍,自主防御技术是发展的难点和重点;网络攻击技术迅速在全球扩散,已成为非对称作战的重要手段,利用智能技术发展自主攻击技术是发展的难点和重点。

预计2020年前,可初步掌握网络态势感知技术和大部分数据链攻击技术。2030年前,可掌握对雷达、通信、指控网络的攻击技术,并具备自主应变抵御对手网络攻击的能力。
 
空军未来作战概念及变革性技术

空军未来作战概念

2015年9月15日,美国空军发布了最新的《空军未来作战概念》文件。该文件阐述的关键要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描绘了美国空军未来的作战能力及其运用设想,提出了包括“高超声速武器攻击”、“性能优化的情报小组”、“作战前沿的人机一体化'、“空间控制”、“多域控制中心”、“定向卫星通信”、类似高速反辐射导弹的“赛博域的寻源打击武器”、“特种部队再补给”、“2035年的近距空中支援”和“未来航空港”在内的13个作战设想。

二是阐述了如何将“敏捷性”用于美国空军官兵。将“敏捷性”的概念定义为:面对既定的变化,快速产生、筛选多种解决方案并快速执行的能力,指出构成“敏捷性”的5个要素是灵活性、速度、协调性、平衡和实力。

三是提出了2035年前美国空军5大核心使命。基于对美国空军核心使命的预测,对美国空军核心能力进行了细化和重要度排序,提出当前的核心使命是:多域指挥与控制(M-DC2)、自适应作战域控制(ADC)、全球一体化情报监视与侦察(GIISR)、快速全球机动(RGM)和全球精确打击(GPS)。这种调整反映了美国空军在发展全域作战能力的道路上,对各项使命重要性变化的认识和未来所需能力的预测。

四是明确了2035年如何在5个核心使命中应用敏捷性。其目标是美国空军将优于对手的决策速度与动态的指挥控制相结合,利用良好的平衡能力,规划并执行一体化的多域作战行动。



美国空军将优于对手的决策速度与动态的指挥控制相结合,利用良好的平衡能力,规划并执行一体化的多域作战行动

 
变革性技术

自主能力

美空军可利用小型无人机以集群形式自主攻击目标,一方面可以取代昂贵的弹药;另一方面,导弹从飞机上发射后即脱离操作人员控制,而分散的无人机群不仅难以拦截,操作人员还可在机群接近目标的过程中与无人机保持通信,延长人对武器的控制时间。为保证更高的效费比,应实现一名操作人员控制整个无人机群,而自主性是其中的关键能力。

无人系统技术

无人系统目前已成为美空军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美空军寻求作战能力的提高并着眼于“反介入/区域拒止”作战想定(将对无人系统通信带来挑战,机载任务自主能力将使无人机能够在通信中断或无信号的环境中作战),无人系统的发展前景将十分广阔。当前,美空军正继续开展人-机接口、新动力和推进技术,以及使无人机尺寸更小等多方面的研究工作。AFRL近期也针对“低成本可损耗飞机技术验证机”项目发布了跨部门公告,旨在发展可以高效费比作战的中型无人机系统。美空军的一个目标是通过新型制造工艺及嵌入成本较低的组件等方法,使无人机具备更高的经济可承受性。远期目标是使无人系统成为执行最广泛任务的一个选项,并利用其开辟新的作战模式。

高超声速技术

突破敌方严密防空系统的方法之一是速度,高超声速技术可满足该需求。尽管发展缓慢,但该技术可能会在X-51A“乘波者”高超声速飞行器项目上取得突破。2013年5月,美空军和波音公司推出了一型超燃冲压发动机,其速度可达5.1马赫,并持续240秒。从技术上讲,X-51A项目跨出了高超声速领域历史性的第一步。高超声速技术不仅在“反介入/区域拒止”作战想定中具备实用性,而且还一直与“快速全球打击”概念紧密相关。美空军已单独拨款1亿美元用于支持未来5年的高超声速技术发展。DARPA也正在进行两个高超声速项目,当前正进行组件级实验,目的是为未来一系列重要飞行试验做准备。

定向能技术

定向能技术领域包括激光武器系统和高功率电磁系统两类,定向能武器将能够确保美空军在未来可能的作战空间与技术先进的潜在对手(拥有拒止美军进入特定作战区域的能力)作战。定向能技术有可能在短时间内取得突破,因为美国近期在固体激光器和光纤激光器上取得了一定进展,并正在研究具有更低能源需求和更适合部署的紧凑型系统,该系统主要用于战术打击。研究人员未来将继续以减小激光器尺寸、重量和功率为发展重点。其中,“自防护高能激光演示验证机”(SHiELD)项目旨在研发可与战斗机吊舱集成的激光器,该项目将通过两阶段来演示验证机载激光系统的能力。第一阶段飞行试验将验证激光器能够在足够远的距离追踪目标,并随即以极快的速度打击目标;第二阶段将集成激光器,并在作战环境下评估激光器性能。该项目的飞行试验将在2020财年开展。

纳米技术

在美空军发展轰炸机、战斗机、航天器和高超声速飞行器的同时,分子层面的技术也取得了重大进展。对美军而言,纳米技术是相对较新的领域,然而该技术几乎涉及美空军所有项目,当前,该技术正迈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纳米技术第一阶段(1990~2005年)的发展重点仅在于发掘纳米材料的潜在用途,这期间商业领域投资较多;第二阶段重点是收获商业研究成果,并利用性能更好的纳米材料;未来第三阶段需要更严格的可靠性评估及标准,将重点关注可复制的工艺和制造流程。纳米技术应用的一个例子是利用病毒制造更高效的炸药,这是生物科学与能量学融合的成果之一。AFRL还试图利用纳米技术降低甚至消除高端红外传感器的冷却需求,如果成功,该技术将产生巨大的效益,并显著提高信噪比。

瞄准“改变游戏规则的技术”,美国空军配套制定了一系列的装备发展规划:在“平台”方面,将加强无人运输机与空中加油机、高速侦察机、重型飞艇、新一代战略轰炸机、下一代作战飞机的发展;在“武器”方面,则计划发展机载激光武器、高超声速打击武器、空射诱饵弹、高速反辐射导弹、高功率微波等机载武器。
 

目前美军正在依靠X系列无人验证机演示验证目标自动识别、自动驾驶等机载人工智能技术

美国空军装备技术未来发展方向

综合分析美国空军近十几年出台的一系列文件,未来美国空军能力建设的重点主要有5个方面:空天优势;情报、监视与侦察;快速全球机动;全球打击;指挥与控制能力。

未来20年,美国空军武器装备将呈现出隐身化、信息化、空天一体化、无人化等发展趋势:

·谋求跨代优势,加快发展第六代战斗机;

·着眼更新换代和提升反介入/拒止能力,大力发展新型轰炸机;

·加快推进MQ-X等无人作战飞机发展,实现有人和无人相结合;

·支援保障飞机平台和任务系统更新换代,运输机、加油机等趋向远程化、隐身化及多功能化;

·机载武器与新型作战平台继续成体系成系列配套地发展,发展方向突出高速、精确、远程和网络化作战;

·构建覆盖范围广、抗扰抗毁能力强、灵活高效的C4ISR系统,以网络为中心的体系作战能力将不断增强;

·抢占空天新的战略制高点,强势推进高超声速武器、临近空间飞行器和空天飞机等发展,使空天一体作战能力不断增强;

·新概念武器持续快速发展,以推动武器装备作战效能不断发生质的飞跃。

综合分析美国空军的《技术地平线》、《全球地平线》、《2025年网络电磁愿景》等报告,并结合近期美空军的装备技术发展态势,未来20年美国空军装备技术主要有以下发展趋势:

·支撑技术重点发展新材料、微结构、微加工和控制技术;

·空天平台技术重点支撑未来飞行器的稳定、大航程、高超声速和跨域飞行;

·空天动力技术发展将突出经济性和支撑高超声速飞行;

·武器技术向高超声速、动能碰撞、瞬时杀伤和网络电磁攻击方向拓展;

·信息支持技术重点发展远程态势感知、信息网络和不依赖GPS的导航定位技术;

·信息对抗技术重点发展网络自主防御能力。 
2017财年美国军用航空预算安排

2016年2月中旬,美国国防部发布了2017财年(2016年10月1日~2017年9月30日)预算申请及2017~2021财年国防预算规划,将为军用航空科技及装备发展提供经费支持。其中,编列科技预算125亿美元(基础研究21亿、应用研究48亿、先期技术发展56亿)。该预算主要分配给各军种和DARPA,其中美空军约为25亿美元,主要支持变革性技术(改变游戏规则的技术)和赋能技术等的发展。

变革性技术的具体投资情况为:

·自主系统领域主要投向人机协作、提高机器智能、促进跨平台分布式传感器系统融合技术的发展。

·无人系统领域主要投向小型无人机推进系统改善、无人机机载决策与人机接口、快速与敏捷制造、飞行防撞等技术,并通过“低成本可消耗飞机技术”(LCAAT)等项目加速模块化无人机技术成熟。

·高超声速领域主要投向高速打击武器技术,为此与DARPA合作开展了“高超声速吸气式武器概念”(HAWC)和“战术助推滑翔”(TBG)飞行演示项目,以及先进材料与制造、导航制导控制、固体火箭发动机等技术。

·定向能领域主要投向定向能在小型快速运动平台上的应用探索,开展吊舱式中功率自防御激光系统验证和高功率微波(HPM)武器研究。

·纳米技术领域继续投向先进纳米材料、计算技术领域的纳米科学应用,纳米制造等。

赋能技术方面将支持基础研究、真实-虚拟-构造(LVC)、定位导航授时、制造和材料技术发展:

·基础研究领域继续探索新概念的潜在军事应用。

·LVC领域将围绕作战训练需求开发有关硬件和软件,实现虚拟仿真系统与真实航空任务训练的集成。

·定位导航授时领域着重发展未来军用导航系统技术,基于地面信号站的超低频导航和授时技术,以及其他不依赖GPS的精确定位技术。

·制造技术领域重点发展敏捷制造技术,参与国家制造创新网络的制造创新机构的研究工作。

·材料技术领域重点开展新材料、新工艺、无损检测技术、维修诊断与寿命预测分析工具的研究。(编辑:廖南杰
作者:谭勇  龚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袁成 | 美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2015年航空领域科技项目分析
吴蔚等 ¦ 历史性的一年!2020年国外航空装备与技术发展综述
浅析美军反无人机武器装备
知远简报|美军出台新版国防科技战略
海鹰一周动态(20200511-20200517)
2025-2030年美军在“多域战”框架下的空袭作战方式分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