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秦穆公去世后,为何拉着上百人陪葬?背后竟然有这样的历史渊源!
公元前621年,一代霸主秦穆公,因病去世了。

对于秦国来说,秦穆公的去世,绝对是一个巨大的损失。在整个春秋时代,秦穆公绝对是秦国最重要的一位国君,这点几乎是没有争议的。
秦穆公在位时期,正好赶上春秋时期几个大国相互争霸的关键时刻。正是在秦穆公的带领下,秦国在这段时间里,顺利控制了整个关中地区,拥有了争霸天下的基本盘。而且,后来的秦国,也正是因为占据了关中地区这块宝地,才能在衰落之后,依然有重新崛起的希望。
虽然秦穆公作为春秋五霸之一,地位在后世存在很大争议。很多人认为,秦穆公只是在西方称霸一方,根本没达到影响整个天下局势的地步,所以算不上真正的霸主。
但即便如此,秦穆公对秦国的贡献,依然是无与伦比的。毫不客气的说,如果不是秦穆公时代打下的基本盘,后来到了春秋后期的时候,秦国说不定就没了。
不过,除了秦穆公本人去世之外,秦穆公的去世,还给秦国带来了一个巨大的改变,那就是所谓的'殉葬’。在秦穆公去世之后,一百多位秦国大臣,全部去给秦穆公殉葬了。而从后来的秦国历史来看,这个影响,其实比秦穆公本人的去世更大!

那么,在秦穆公去世之后,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去给他殉葬呢?秦穆公死后的这次殉葬,后来又对秦国产生了多大的影响呢?
想要说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其实还得从秦国的历史开始说起。
秦国王室的祖先,历史其实非常悠久。早在夏商两代,人家祖宗就已经是贵族了,而且还是那种最核心的高层贵族。
在夏朝时期,秦国王室的始祖,当年曾经辅佐大禹治水,成了大禹的左右手。所以夏朝开国之后,秦国的祖先就成了夏朝的核心贵族,而且还被封了两个诸侯国。
后来到了夏商交替的时候,秦国的祖先又站队正确,提前站到了商朝那边。所以到了商朝之后,秦国王室的祖先,依然还是核心贵族。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到了商朝之后,老嬴家学会了很多商朝王室的习惯。而这其中,最重要的一个传统,就是祭祀。
很多熟悉古代史的人都知道,在中国的很多朝代当中,商朝是一个很特殊的朝代,这个朝代特别迷信!其他朝代,虽然也讲什么祭祀天地,礼敬鬼神,但和商朝比起来,那真是小巫见大巫了。

这事其实也和商朝的历史有关。据后世史学家考证,商朝的体制,很有可能更类似于后世的政教合一。商朝能够取代夏朝,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在于商朝会玩宗教那一套。
在夏朝末年的时候,因为夏朝统治者对下面的压迫很大,所以商朝这边,就利用自然崇拜和宗教之类的手段,拉拢底层百姓,以及其他诸侯和部落,最终联合推翻了夏朝。而到了商朝开国之后,商朝更是把祭祀鬼神这一套手段,玩的炉火纯青。
商朝人不光祭祀天地和祖先,同时还祭祀各种神灵。而且,商朝人做事之前,还特别喜欢占卜。比如后来我们发现的甲骨文,大多数都是被刻在龟甲上的。而这些刻有甲骨文的龟甲,最初其实就是被用来占卜的。
既然是祭祀,那自然就需要祭品了。因为商朝的鬼神文化太过发达,所以祭祀文化也极为发达,并且形成了一个特别完善的体系。什么规格的祭祀,用什么规格的祭品。而在这个体系当中,规格最高的,就是拿活人去祭祀。
拿活人祭祀,这种事情从现代角度来看,肯定是太过残忍了。但是在商朝那个时代,因为文明层次太落后了,所以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历史上绝大多数的文明,都曾经有过这样一段时期。而且,商朝拿活人祭祀,其实也不是拿商朝的平民百姓去祭祀,而是拿战俘或者对外战争获得的奴隶。

除此之外,很多贵族去世之后,因为相信死后世界的存在,也会让活人陪葬。他们希望这些奴隶,可以陪着自己一起去死后的世界,继续为自己服务。而除了奴隶之外,贵族也会把一些貌美的侍妾,拉去陪葬,理由自然也是为了让自己在另一个世界,能活的更舒服一些。
殉葬的这个传统,固然很残忍。但是在历史上,这个制度其实是到了明朝的时候,才被真正废弃了。所以,对几千年前的商朝,我们也确实应该给予更多的理解。残忍归残忍,但当时的文化就是那样的。
而对于秦国的祖先来说,因为在商朝时期,他们家是高层贵族,所以自然也就被这种祭祀文化深深影响着。这也是后来秦穆公去世之后,会拉着那么多大臣一起陪葬的重要原因。
而接下来,商朝之后,到了商周交替的时代。这一次,秦国的祖先却站错了队伍。
这其实也不能怨秦国的祖先不懂变通,实在是当时他们家族规模太大。因为规模太大,所以他们家已经等同于是商朝统治阶层的一部分了。就算想提前从商朝的战车上下来,也根本做不到。

所以,自那场商周交替的战争当中,秦国的祖先成了失败者。而接下来,周朝开国之后,残存的商朝余部,又曾经发动过叛乱,最后被那位会解梦的周公给平定了。所以在这之后,嬴家的绝大多数人,都被直接放逐到了边疆,后来就成了中原人眼里的蛮夷。
而在这个过程当中,秦国王室祖先这一支,运气其实还算不错。因为他们家的祖先,靠着养马这门手艺,得到了周王室的认可。后来,嬴家这一脉,更是成了周王室的御用马夫家族。
而在这个过程当中,嬴家这一脉又产生了两个分支。一个分支,就是后来秦国王室的祖先。而另一个分支,则是后来战国时期赵国的祖先。
再之后,大概到了西周中期的时候,因为周王室对抗西方的游牧民族,需要大量战马。所以接下来,周王室为了扩大养殖规模,同时也为了抵御西戎,就把秦国王族的祖先嬴非子,封到了甘肃天水地区。
最开始的时候,嬴家其实也就只分到了几十里地大小的一块地方。而且这块地方,远离中原,适合养马,但是却不适合人生活。不过接下来的近百年时间里,嬴非子的后代,却靠着顽强拼搏的意志,逐渐在这块地方站住了脚,并且建立了一个大家族,而且还开始缓缓向外扩张。

如此,近百年之后,到了西周末期的时候。在那场西周灭亡的战争当中,周王室被西边的犬戎袭击,最后西周末代天子周幽王被杀,首都镐京也被付之一炬。得知此事之后,嬴家这一脉直接带上大量军队,拼命前来救援。
此后,嬴家和其他诸侯联合起来,一起赶走了犬戎,同时拥立周幽王的儿子登基,并且帮他迁都去了洛阳那边。因为有了这么大的功劳,所以周王室迁都之后,直接给了嬴家一个伯爵的爵位,并且允许嬴家建国,而且以后只要在西边击退了犬戎,所有夺回的土地,都归嬴家自己所有。
这就是秦国的来历。
而接下来,在历史刚刚进入东周的近百年当中,因为秦国得到了周王室的承诺,可以随便在西方扩张。所以接下来的近百年当中,秦国就逐渐从甘肃那边,不断东扩,一直扩张到了关中地区。到了秦穆公即位之前,秦国已经占领了关中地区的大部分土地,并且迫使函谷关以西的几个诸侯国臣服。
而到了秦穆公上位之后,秦穆公又花了一点时间,彻底整合了整个关中地区。自此之后,关中地区,就成了秦国的基本盘和后花园。

但是同时,秦穆公却并没有满足于此。控制了关中地区的绝大多数区域之后,秦穆公又将目光投向了函谷关以东,打算继续东扩。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一个强大的晋国,却出现在了秦国的面前。
晋国的历史也很有意思。简单来说,晋国的始祖是周武王的儿子,所以晋国从建立的那天开始,就一直是一个大国。后来到了西周末期,晋国则是开始在山西地区崛起。到了秦国占据关中地区之前,晋国几乎已经拿下了整个山西,并且开始向河南方向扩张。
所以,当秦国占据了关中地区的时候,晋国正好挡在秦国东出的关键通道上。
这个时候的秦国,如果想要继续东出,其实就有了三个选择。一是从晋国这边东出,这个难度显然很大,因为晋国太强了。二是从周王室那边东出,周王室就在晋国疆土的南方,理论上确实可以给秦国一条通道。但问题是,如果从周王室这边东出,就等于是进攻周天子,估计会是举世皆敌的局面。
第三个选择,就是秦国转而向南发展,然后再折而向东。不过这样一来,秦国依然需要面对一个大国,那就是南方的楚国。

在这三个选择当中,最开始的时候,秦穆公还是选择从晋国这边东出。不过,秦穆公最开始并没有想着要直接强攻,而是打算通过结亲的方式,从晋国这边换一条通道,两国能不打仗就不打仗。
所以,但是秦国开始主动和晋国结亲,而且还留下了'秦晋之好’这么一个成语。
但可惜的是,晋国那边,也知道秦国到底是怎么想的。晋国愿意结亲,然后通过这个关系,去得到一个强国的支持,同时也可以趁机插手秦国内政。至于说给通道,那就想都别想了,晋国高层也不笨,本来晋国向中原腹地扩张,压力已经很大了,自然不可能再给自己增加一个敌人。
于是接下来,围绕着东出这件事,秦晋两国之间,发生了大量的故事。秦穆公大半辈子,其实都在忙这件事。
简单来说,秦穆公先是主动提出申请,迎娶晋国老国君晋献公的女儿,然后晋国依然不肯给通道。此后,晋献公去世,晋国内乱,秦穆公趁机辅佐晋献公的三儿子回去夺权。然而老三上位之后,依然不肯给土地。所以两国只能撕破脸,打了一仗。
这一战,秦国虽然胜了,但是依然无法动摇晋国的地位。所以最终,秦国只能提出,让晋国太子去做人质。此后的多年里,秦穆公不但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这个太子,而且还极力培养他,希望他以后回国之后,能给秦国土地。但是结果,老三去世之后,这位太子连招呼都没打,直接逃回了晋国,然后依然不给土地。

所以在这之后,恼羞成怒的秦穆公,直接联系上晋献公的二儿子,也就是逃走那位晋国太子的二叔,提出要辅佐他回国夺权。而接下来,在秦国的支持下,老二顺利回国夺取了大权,这就是晋文公。
而晋文公回国之后,依然不愿意给土地,但是又不愿意得罪秦国。所以最后,晋文公就提出,要和秦国联手,一起打楚国。楚国被打败之后,秦国自然也可以从楚国那边拿到土地,可以从南方通过。而秦穆公被这样一忽悠之后,竟然也真的同意了。
所以再之后,秦晋两国就开始同时夹击楚国。这样一来,楚国自然就被打败了,而晋文公也就顺利称霸了。但是好景不长,接下来,秦穆公却发现,自己只是白白为晋文公做了嫁衣,秦国还是没能东出。
于是,自此之后,秦国就彻底倒向了楚国,开始联楚抗晋。而晋国这边,为了压制秦国的发展,也开始施加各种封锁手段,彻底把秦国挡在了函谷关以西。而秦晋两国撕破脸之后,秦穆公明白,自己有生之年,是注定不可能东出了。因为秦国既不能彻底击败晋国,从晋国这边东出,也不可能从楚国那边东出。

所以,之后的秦穆公,就彻底放弃了东出的念头,转而开始专心在西方发展。此后一直到秦穆公去世之前,秦穆公开始大力收拾西方的游牧民族,以及函谷关以西残存的几个诸侯国。因为击退了西戎,然后秦穆公又带了几个小弟,去朝拜了一下周王室。所以周王室那边,就对秦穆公表示了嘉奖。而这样一来,按照当时的制度,秦穆公也算是称霸了。
当然,和齐桓公、晋文公之类的霸主相比,秦穆公的这个霸主,含金量确实要低一些。因为齐桓公和晋文公称霸的时候,国家都是当之无愧的天下最强。但是秦穆公称霸,影响力只局限在西边,而且还有一个晋国比秦国更强。
这也是后世质疑秦穆公霸主地位的关键原因。
秦穆公在位时期,秦国的大致情况,就是如此。当然,如果要说的细致一点,那这个故事就长了,这期间其实也发生了很多支线剧情。但不管怎么说,这期间秦国的主线剧情,确实就是这样的。
而到了秦穆公人生暮年的时候,这时候的秦穆公,其实也早有准备。在继承人问题上,秦穆公并没有犯任何错误。在他之前,那位首先称霸的齐桓公,就曾经在继承人问题上犯错。这导致齐桓公病重之后,几个儿子直接开始混战,导致齐国瞬间国力暴跌。就连齐桓公本人,最后都被活活饿死。

有这样的先例在,秦穆公对于继承人的问题,可以说是格外上心。他在位期间,一直在极力培养自己的嫡长子嬴瑩,而且早早把嬴瑩立为太子,并且对其多加培养,委以重任。
比如说,当年秦国送晋文公回国夺权,当时秦国这边带队的,就是这位太子。这足以说明,这位秦国太子,早早就开始接触军权,资历和声望都很足够。
除此之外,秦穆公其他的儿子,也没有达到能够威胁这位太子地位的程度。秦穆公晚年,也没有任何换太子的想法。这都使得这位太子的地位,无比的稳固。
而秦穆公去世之后,这位太子也确实顺利即位,没有发生任何波折,这就是历史上的秦康公。
对于继承人的问题,秦穆公确实没有任何不放心的地方。但同时,秦穆公晚年的时候,却依然注意到了另外一个威胁。
这个威胁,就是来自于大臣们的威胁。
简单来说,因为先秦时期,没有任何选拔人才的制度。既没有汉朝的察举制,也没有隋唐之后的科举制。所以当时选官,基本上就是世禄世卿制。所有的官职,都是由贵族来担任。如果你爹是贵族,你就能做官,而且不用经过任何考试。如果你爹是平民,那你大概率这辈子都别想当官了。

这种体制,除了会导致庸才上位之外,还会导致阶层固化的出现。在这种体系下,一个大国的开国时间长了之后,国内的高层就一定会出现几个大家族,然后所有位置,都被这几个大家族瓜分。
同时,因为当时是分封制社会,贵族们要得到封地的。所以大家族出现之后,势必会逐渐从国家这边,得到更多的封地。时间长了之后,国家就会越来越弱,这些大家族反倒会越来越强。
这个问题,虽然在秦穆公时期,并不算太过突出,但是却已经开始出现了。比如当时在晋国那边,几个高层大臣,就开始逐渐夺权。
而且,晋国那边的情况,还比较特殊。因为在秦穆公的老丈人晋献公登基之前,晋国曾经发生过一场长达几十年的内乱。这场内乱,后世称之为曲沃代翼。简单来说,就是晋国宗室的一个分支,想要夺取国君的宝座,然后花了几十年的时间,最终篡位成功了。
所以,到了晋献公在位时期,晋献公为了杜绝这种事情发生,干脆直接对自己的本家下手,直接自灭满门。而这样一来,等到晋文公上位之后,晋文公就发现,自己已经没有多少本家可以用了,只能任命昔年追随自己一起流亡的大臣,担任晋国的高官。

而晋文公去世之后,昔日追随他一起流亡的这些大臣,也开始先后去世。这些大臣,无疑都对晋文公极度忠诚。可是等到他们的儿子上位之后,他们的儿子,对于晋文公的儿子,是否依然会忠心,这就值得怀疑了。
后来的历史证明,秦穆公的担心是对的。就在秦穆公去世之后不久,秦国就发生了一桩大案。当时在位的晋国国君,也就是晋文公的孙子,直接被大臣给刺杀了。而后世很多人都怀疑,真正指使刺杀的,就是当时晋国权力最大的大臣赵盾
另外,很多年之后,到了春秋末期,晋国的这几个大家族则是彻底崛起,最终干脆瓜分了整个晋国。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三家分晋。
秦穆公晚年的时候,未必会想到三家分晋这种事情的出现,但是肯定对这类事情的苗头有所注意。
而从秦穆公的角度来说,想要解决这个问题,显然也不太容易。秦穆公虽然很有能力的,按依然不是那种能从根本制度上改变历史的人。他也无法设计出一种新的制度,来彻底根治这些问题。

如果当时秦穆公放任国内的功臣逐渐成长,那么若干年之后,秦国这边,会不会也出现很多强势的大臣,开始欺负国君呢?而如果不用这些功臣,那秦国国君就只能用宗室。但是只用宗室的后果,就是晋国的曲沃代翼,以后秦穆公的后代,一定会因为争夺权力而内战。
这可咋整呢?
就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秦穆公想起了陪葬这种制度。
秦国王族,本就是商朝贵族的后裔,本来就有这种活人祭祀的传统。只不过之前秦国比较小,这种活人祭祀的规模也比较小。毕竟,当年嬴非子被刚刚分到甘肃天水地区的时候,手底下一共也没多少人。在这种情况下,秦国之前的历代国君,自然不可能大规模进行活人殉葬了。
可是到了秦穆公这一代,秦国已经足够大了,已经有活人殉葬的基础了。
当然,史书上肯定不会写,秦穆公让人陪葬,是因为怕大臣们的家族壮大。史书上只会记载,这是秦国的传统。所有的这些目的,都只是后人的猜测。但显然,秦穆公生前就已经做好了准备,打算在自己死后,让很多人为自己陪葬。
而且,这里面有很多人,都是当时最能干的大臣。
比如在一次宴会上,秦国的三位将军,奄息、仲行和针虎立下了功劳,秦穆公表彰了他们的功绩。但是同时,在宴会上,秦穆公借着醉酒的名义,表示自己死了之后,依然希望能够得到这些人的陪伴。而这三个人听到之后,不知道是真的对秦穆公极度忠诚,还是单纯喝多了,竟然直接表示,他们愿意在秦穆公死后,直接给秦穆公陪葬。

结果,因为酒宴上的这句戏言,秦穆公去世之后,他们三个就真的被拉去陪葬了。
总之,秦穆公去世之后,一共有一百七十多个人,被直接拉去陪葬。而这其中,很多都是秦穆公在位时期,极为能干的大臣。所以秦穆公的去世,其实不单单是秦穆公自己挂了,同时也带走了一大批秦国的能臣干将。
这导致秦穆公去世之后,秦国一下子少了很多人才。而接下来,整个春秋时期,秦国后来的历代国君,很多都延续了秦穆公的做法,都喜欢带着有能力的大臣陪葬。这种制度,也导致后来春秋后期的秦国,人才数量骤减,再也没出现过什么大才,国家也开始不断衰落。
但同时,我们不得不承认,秦穆公这一招,确实是有效阻止了那些大家族的出现。后来秦国虽然也出现了孟西白三大家族这样的家族,但是因为他们每一代的能人,都被拉去殉葬了。所以这三家的族人,主要存在的意义,就是替秦国去打仗,给秦国当先锋。
相比之下,没有这种制度的其他国家,运气可就没这么好了。晋国后来被三家分晋,齐国则是被田氏代齐。原本楚国也无法阻挡这样的结果,但是在春秋后期,楚国曾经有一次差点被吴国灭国。这次灭国战争,让楚国高层重新洗牌,这才导致楚国没有被大臣家族瓜分。

就是其他二流国家,比如鲁国和宋国,后来也都出现了权臣掌权的现象。
唯有秦国,因为历代的贤臣,都被拉去陪葬了,所以秦国内部的大家族,一直都发展不起来。就算是人口数量多了,也无法威胁到秦国国君的地位。因为老嬴家那边,人口更多!
但同时,这项陪葬传统,也让秦国从此少了很多人才。秦国本土产生的人才,还没等建立家族,就被拉去陪葬了。而秦国以外的人才,听说秦国有这样的制度之后,也不敢再来秦国做官,生怕做好了之后,会被直接拉去陪葬。
如此一来,自秦穆公之后,此后近三百年的时间里,秦国一直在不断衰落。虽然占有关中地区,有关中天险基本盘的保护,不至于亡国,但是衰落的趋势,却是无法避免的。
所以,秦穆公死后的陪葬策略,对于秦国来说,到底是好是坏,还真不一定。但显然,秦穆公的这项策略,确实确保了秦国后来没有出现太强大的家族。
如果不是这项殉葬传统,到了春秋末期,秦国估计也会被国内几大家族瓜分。要是那样的话,估计后来也就没有秦灭六国的事情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秦国在春秋时期与楚国为什么保持了一百多年的友好关系?
痛心疾首
春秋五霸中,古今公认的霸主只有两位,其他三个不在一个等级
从秦国建立到秦朝灭亡,总共经历了多少位君主?
晋国是如何压制秦国百年,使其不能向东一步的?
远交近攻:秦国的真正敌人是毗邻的魏国,而非遥远的齐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