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串雅全书 清朝名医高手赵学敏编著
userphoto

2024.01.17 福建

关注

导读中医延续几千年,以内难伤寒为尊,以辨证论治为则,然而在民间穷苦无依的百姓,更亲睐“游方医”,药贱、效验,方便取材,剑走偏锋,小技治大病。本文讲述野医高手赵学敏,集锦民间验方编纂《串雅》,补本草纲目之遗,真实记录民间中医治病精华,利益众生,功德匪浅!

___________________

    民间中医验方集-《串雅全书》
    
    《串雅全书》是一部整理走方医经验的著作,搜集了大量的民间秘方、验方、单方等,突出了廉、验、便三大特点。《串雅全书》包括《串雅内编》四卷、《串雅外编》四卷、《串雅补》五卷,合称《串雅全书》。《串雅全书》对于研究民间医药知识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此次整理精选佳本,且保持底本原貌,不做任何删改。《串雅全书》可供中医各科各级临床医师参阅。
    
    赵学敏又名恕轩,浙江钱塘(今杭州)人,生于清代雍正、乾隆、嘉庆年间。他最大的贡献是整理了我国古代铃医、走方医(民间医生)治病经验和明清以来的药物方面的丰富知识。
    
    年少敏而好学,立志学医
    
    赵学敏生长在一个封建官僚家庭里,父亲当过盐场的盐官,后又在永春、尤溪等地担任地方小官吏。晚年得子,生下学敏和学楷弟兄两人。父亲对他们的前途曾有这样打算;长子学敏,继承父业,攻读四书五经,走科举道路;次子学楷,学习医业,做一个济民于世的医生。
    
    可是,赵学敏讨厌腐朽的官僚生活,没有按照父亲的愿望去做,决定和弟弟学楷一起,专攻医道。在“养素园”中,“养素园”是赵学敏家的一个家园。其父曾在园中开辟了一块种植药草的园地,专供他们学医使用。学敏和学楷,生活和学习在“养素园”中。提起赵学敏的学习,与众不同,从小喜欢读书,读天文、地理、历数、医学;尤其对医学,他更感兴趣。由于他的勤学,总感到白天的时间不够用,往往都要读到深夜。赵学敏在刻苦学习过程中,还养成了摘抄的习惯,当他学到“意有所得”时,就动笔摘录,经过多年的摘抄,读书札记有“累累几千卷”之多。赵海敏在学医过程中,对药物很有研究,曾将许多草药引种进“养素园”,与弟弟一起松土、施肥、治虫,并观察药物的生长过程。
    
    到民间去赵学敏并不满足于“养素园”中的收获,中年以后,他毅然走出家园,到民间去。在平湖、奉化、余姚、临安、上虞一带,访亲问友,向“某仆”、“某妪”、“土人”、“辛苦劳碌的人”请教,当他80岁高龄的时候,也还在民间,向多方请教。
    
    ★“三白草”纠偏
    
    “三白草”又名“水又通”,是一种具有清利湿热、消肿、解毒草的草药。对它的植物形态,古书上有不同的记载,有的说“三白草”就是白叶有三瓣,有的说叶白、花穗白、根须亦白故称为“三白草”,究竟哪一种说法正确?赵学敏到余姚等地调查,渡过了曹娥江,发现长在水过的长二、三尺的“三白草”,与古书上的记载不同,叶数不止三叶,也不是所有叶子能变白,仅在顶上数叶会变色,最后是叶尖通白,所以“三白草”是一叶有三白,而不是白叶有三,经过赵学敏的仔细观察,纠正了前人对“三白草”的不同看法。
    
    ★“翠羽草”解火毒
    
    赵学敏在民间,收集到不少医之有效的民间医方。一天,赵学敏来到西溪,住在一个姓吴的家里,吴家有一个15岁的孩子,背部发生不少红瘰,有说“这是丹毒”;有说“这是蛇缠疮”。当时赵学敏对由病毒引起的“带状疱疹”还缺乏认识。他错误地认为这是由于上山砍柴被虫咬而引起的,所以治疗上采用一般的药膏涂上,过了23天,红瘰不仅不退,反而引起化脓性炎症。赵学敏又换上另一种药膏,仍然无效,病势愈来愈严重。正当赵学敏束手无策时,邻近的一位老大娘,传授了用“翠羽草”,又名“孔雀花”,它具有清热解毒、消瘀止血的作用。赵学敏根据老大娘的经验,将“翠羽草”捣汁涂上,果真,一夕立消,赵学敏感慨地说,“此草解火毒如此”。
    
    《串雅》集锦“走方医”验方
    
    编篡《串雅》赵学敏在长期的农村生活中,向草医、药农请教的事例不胜枚举。他发现民间蕴藏着丰富的医药知识,然而民间的防病、治病经验,历来都得不到重视!为什么肩背药箱、手持串铃、不避寒暑、游乡串户的民间医生,被污蔑为“江湖郎中”,被污蔑为“小道”?
    
    为什么后世医家在总结经验以及编写医书时,都不记载“铃医”、“走方医”的经验?
    
    赵学敏认为这都是人们看不起民间医药的结果。赵学敏决心将民间医药经验汇编成书,让千百年来一直视为“小道”的民间医药,登上“大雅”之堂,并将书名定为《串雅》。他为编写《串雅》,曾走访不少民间医生,争取他们的帮助,其中对他帮助最大的是走方医赵柏云。
    
    赵柏云是赵学敏的同族人,他在治疗牙病、眼病、虫病、点痣等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听说赵学敏要为民间医生著书立说,愿将多年的行医经验,通过口授的方式,传授给赵学敏。赵学敏在赵柏云口授经验的基础上,又将自己多年收集的资料分门别类地加以整理,终于在1759年完成了《串雅》的编写工作。
    
    《串雅》分:《串雅内编》、《串雅外编》,各有四卷。《串雅内编》首先总结了走方医的截、顶、串的三种治疗方法(即汗、吐、下三法),并给以高度评阶,认为走方医的治疗方法是“操技最神,而奏效甚捷”。他把走方医的用药特点,归纳为贱、验、便三字决。
    
    “一日贱,药物不取贵也;
    二日验,以下咽即能去病也;
    三日便,山林僻邑仓卒即有”。
    
    《串雅内编》记载民间医方
    
    《串雅内编》还记载了许多民间医方,例如,
    
    用五倍子研末填脐中,可以治疗盗汗
    用荸荠汁滴眼,可以治疗红眼睛
    吴茱萸研末调醋贴两脚心(涌泉穴),可以治疗咽候炎
    用刀豆子烧成灰进行冲服,可以治疗呃逆不止等。
    
    有些单方,目前临床上仍在使用,并有一定的治疗价值。《串雅外编》首先介绍了民间防病的经验,
    
    《串雅外编》记载民间急救法
    
    《串雅外编》还记载了民间的急救法,例如:
    
    溺用骑牛,
    解药毒用防风,
    昏厥症用放血法等,
    
    这都是简便而又经济的方法。此外,它还重点介绍了民间外治法的经验,有针、灸、熏、贴、蒸、洗、熨、吸等方法。这些方法都有具有简便、经济、有效,用药安全的特点。至今仍有使用价值,《串雅》是一部内容丰富又反映民间医学的医书。
    
    本草尊古求今,编写《本草纲目拾遗》
    
    为《本草纲目》拾遗,赵学敏对古代著名医家都很尊重,对明代李明珍和他的著作,《本草纲目》更为软佩,但他又不迷信古人。赵学敏认为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发展,药物也有发展。《本草纲目》问世以来,又出现了更多的药物,有必要在《本草纲目》的基础上加以补充。他在完成《串雅》等书的编写工作之后,又开始编写《本草纲目拾遗》。用赵学敏的话说,《本草纲目拾遗》是
    
    “专为李氏之遗而作,凡纲目巳登者,或治疗有未备,根实有未详,仍为备之。”
    
    赵学敏在编写《本草纲目拾遗》的过程中,翻阅了600多种古书籍,其中有医书280多家、经书有340余家,他为了核对某些药物的形态、性能及功效,不仅试种于“养素园”中,还走访了2000余人,在他调查药物的过程中,采取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他常说,
    
    “宁从其略,不敢欺世也。”
    
    “六月霜”解暑毒
    
    赵学敏在收集民间单方、验方中,都经慎重挑选而来的。有一次,赵学敏来到奉化,知道“六月霜”具有解暑毒的作用,他就“以百钱买得六月霜一束”,用它进行临床试验,在一次时疫病流行中,他“取一茎带子者,煎服之。”取得很好的效果,后来又“屡试皆效”才将它收录下来。
    
    “鸦胆子”治疗痢疾要药
    
    “鸦胆子”具有杀虫解毒作用,有治疗阿米巴痢疾的要药。赵学敏经过多次临床观察,认为由鸦胆子组成的至圣丹,治疗痢疾有很好的效果,
    
    “治冷痢久泻,百方无验者,一服即愈”。
    
    赵学敏在《本草纲目拾遗》中,首次记载它的药效,并写道:
    
    “此方不忍隐秘,笔之于书,以公世用。”
    
    “千里光”清热解毒的良药
    
    “千里光”,具有抗菌作用,能治疗各种急性炎症性疾病,民间普遍认为它是清热解毒的良药,还流传着“有人识得千里光,全家一世不生疮”的言语,赵学敏根据民间用药的经验,称它为“外科圣药”而载入《术草纲目拾遗》。我们在《本草纲目拾遗》的条目中,屡能看到“亲试神效”、“屡试神效”、“用之皆效”、“后治数人多效”的记载,进一步证实,赵学敏收载的药物和医方,多数是经实践检验过的。
    
    赵学敏收载药物的范围也很广泛,连市场上供应的药物商标,也不遗漏。当时的药物商标称为药帖,有“金灿然药帖”、“广和药帖”、“许帖”等,他都一一收集。赵学敏不仅收集中国药物,也收集外来药物,他是我国第一位把西方的消强水、刀创水(碘酒之类)、冲鼻水(嗅剂之类),以及各种药露的制作方法,编进本草书的
    
    赵学敏于1765年完成了《本草纲目拾遗》的编写工作后,又经过30多年的增订工作,使之更完备。《本草纲目拾遗》共十卷,收载药物900多种,其中有,《本草纲目》未载的;也有虽已记载而治法、形态不详的,特为之补充,使之更完备。此外对部分药物有误分重合的地方,又引经据典,加以厘正。《本草纲目拾遗》在赵学敏死后五十多年(公元1864年)才得到刻印。1887年又进生重刻,并附于,《本草纲目》之后,流传于后世。
    
    赵学敏的一生,是不平凡的,他为我国医药事业作出了很大贡献,首先他系统地整理了民间的一套防病、治病经验,为后世医药卫生事业提供了重要的资料来源。他又继李时珍之后,总结了明清以来药物学发展的新成就,为我国药物史增添了新的一页。他不愧为继李时珍之后,清代的一个杰出的医药家。    

串雅内外编

清·赵学敏 

串雅内外编 清·赵学敏 公元1759年

本书为“走方医”治疗技术方面的专著,清·赵学敏纂辑,清·吴庚生补注。作者记录走方医柏云口授医技,广摭民间治疗经验,并结合自己丰富的医药知识与临床经验,“删其眩异繁缛,参以秘笈所藏,归之雅正,勒为成书”,编为《串雅内编》4卷、《外编》4卷。《串雅内编》介绍了“顶、串、截”三大法,以及某些单方。《串雅外编》则分“禁方”(符咒之类)、“选元”(各种急症抢救法)、“药外”(非药物疗法)、“制品”、“医外”等类。清末名医吴庚生于若干治法与单方验方后,附有按语,对学习和应用很有启迪。“走方医”虽“为国医所不道”,但他们中的某些人精通各科,熟谙“贱”、“验”、“便”治疗方法,常常“能使沉疴顿起”,“救人之危”。该书首次揭示了走方医的神秘内幕,是临床医生重要的学习参考著作。

  书中所载治法及单方验方等,需在熟练掌握诊疗技能、保障安全的前提下,予以采用。本书《内编》是以清光绪十六年(1890)榆园刻本为底本、《外编》则以民国初扫叶山房石印本及清抄本为底本进行整理。

串雅内编绪论

  负笈行医,周游四方,俗呼为走方。其术肇于扁鹊,华佗继之。故其所传诸法与国医少异∶治外以针刺蒸灸胜;治内以顶、串、禁、截胜。取其速验,不计万全也。

  手所持器以铁为之,形如环盂,虚其中,置铁丸,周转摇之,名曰虎刺。乃始于李次口。

  次口,走医也。常行深山,有虎啮刺于口,求李拔之。次口置此器于虎口,为拔其刺。后其术大行,名闻江湖。祖其术者率持此以为识,即名虎刺云(三才藻异作虎撑)。

  手所持药囊曰无且囊,云秦无且所用者。针曰铍针。有小袋曰罗星袋。有小尺曰分脉尺。

  有药点之镜曰语魅。有马口铁小筒,用以取牙,曰折脆。所作伪药皆曰何兼。市草药曰夹草。

  持竿布,卖膏药,曰货软。作道妆僧服曰游方。用针曰挑红。用刀曰放红。撮痧曰标印。艾火曰秉离。水调曰填冷。与人治病曰打桩。两人合治曰拢工。共分酬金曰破洞。赚人财帛曰捞爪。脱险曰出洞。如此之类不能悉载,略举一、二焉。

  走医有三字诀∶一曰贱,药物不取贵也;二曰验,以下咽即能去病也;三曰便,山林僻邑仓卒即有。能守三字之要者,便是此中之杰出者矣。

  走医有四验,以坚信流俗∶一取牙;二点痣;三去翳;四捉虫。四者皆凭药力。手法有四要∶用针要知补泻;推拿要识虚实;揉拉在缓而不痛;钳取在速而不乱。志欲敖,礼欲恭,语药上行者曰顶,下行者曰串,故顶药多吐,串药多泻。顶、串而外,则曰截。截,绝也,使其病截然而止。按此即古汗、吐、下三法也。然有顶中之串,串中之顶,妙用如神,则又不可以常格论也。

  药有常用之品,有常弃之品,走医皆收之。病有常见之症,有罕见之症,走医皆习之。

  故有二难,曰∶用药难;识症难。非通乎阴阳,察乎微妙,安能使沉顿起,名医拱手?谁谓小道不有可观者欤!然今之煦煦然唯利是求、言伪而辩者,开方则笔似悬槌,临症则目如枯炭,直谓之医奴可耳,此走医之罪人也。

  药有异性,不必医皆知之,而走医不可不知。脉有奇经,不必医尽知之,而走医不可不知。用奇乘间,一时之快捷方式也;得心应手,平日之功用也。古人出则行道,入则读书。盖医学通乎性命,知医则知立命。而一切戾不能中之,可以却病延年。否则己身之厄不能免,又焉能救人之危耶!医本期于济世,能治则治之,不必存贪得之心。近率以医为行业,谓求富者莫如医之一途。于是,朋党角立,趋利若,入主出奴,各成门户。在延医者每以病试医,在为医者又以药试病,彼此茫然,迄无成效。幸而偶中,则伪窃标榜。走医之术类聚既非,乡里论道罕见精微,惟各挟一长以遨游逐食,忌则相贼,合则相呼,如雀隼之交,欢屈莫定。有如此者,勿药有最验者曰丹头,即劫剂是也,病除后必不可再用。走医多挟此以博效,人每诧为神奇。病后再求余药,则授以丸药,谓可除余疾也。不知此即药肆中所弃之根渣,不论寒、热、温医者意也,用药不如用意,治有未效,必以意求。苟意入元微,自理有洞解,然后用药无不验。今则每恃祖方为长技,用而偶验,则留根不除,俟再发而再获也。用而不验,则率用猛毒之药以攻之,所谓下杀手也。在实症或间有转机,而虚损之人不且立毙者乎?不知全在平日用心之讲求也。若终岁群居科诨,入市招摇,贪饕沉凶,不知潜心理道者,勿读吾书。

  截法中有点金药、拦江网、八面锋。如鲫鱼霜、中分散、截骨、移毒皆点金药也。黄鹤丹、青囊丸皆拦江网也。兑金、鲤鲮皆八面锋也。俱不可不知。

  走医于内科有变病法,如药脾丸中之用木瓜露以闭溺窍;掩月散中之用鲤脊鳞以遮瞳神;取贝母中之丹龙睛以弛髓脉;剔刺中之连环骨以缩骨筋。外科则用白朱砂以种毒,蛇蕈灰以种疮,即九种十三根之类。更有合扁豆膏以留疟,曼陀酒以留癫,甚则醉兽散之可以病牛马,金针丸之可以困花木,种种不仁,愈降愈甚,良由操技不精,欲借此遂其罔利之心耳。

  此书虽尽删其法,而不能尽绝其传也。故述其大概,使后来者知所免焉。

  以上十二条从丁氏八千卷楼所藏抄本补入。所论确有见地,且举其弊而胪列之,足为殷鉴。

串雅内编凡例

  ——是编写内外二种,首列其要,次及其余。合之则诸法毕备,分之仍各有妙用,弃俗从雅,庶览者得有流别,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医分必分症类次,兹则从法集方。有一病而诸门俱入者,以其各有治法,故不以类聚,不欲紊其成法也。

  ——柏云手抄有《市语宗派神用运技》一卷,言多不经,启后人渔利之私,急为芟削,间采一、二入《绪论》中,以广见闻。

  ——顶、串、截为走医三大法,以譬三才也。未流辄妄定成数,有九顶、十三串、七十二截等目,每自夸于人,辄曰∶某某得几顶、几串、几截,其法甚秘,云罕有全知者。不知以类统计,宁止区区者。余因尽发其秘,非欲矜己之长,良由济世一端,多多益善也。外有九种、十三根等法,能拔骨髓诸毒,然不肖疡科,每窃以取利,种毒留根,变小成大,实则为利浅而受害深,宁弃而不录。

  ——禁法之大莫如水法,次则祝由,兹录其小者,绝扰屏嚣,均无妨于大雅。其有近于巫、觋所为者,概在所摈。

  ——方用单行奏功最捷,药有制品取效更神,针灸辅药力所不及也。故列药外百物,又推恩所宜及也。故列医外奇病所以毕其法,药戏所以备其趣,皆以神妙用而奏厥功也,因并存之。

  ——药品尚真,奚录伪焉?曰∶所以着奸也!知其术,始不受其愚,而作伪者更无以巧取浓利,殆犹删诗不去郑、卫之意。矧其中有可用者,若假象皮膏之收口,假乳香之定痛,着效更捷子真,亦方术所不废也。至若蒙汗、麻沸等方,予皆有之,而不备录者,恐易以启奸,且一、取虫为走医第一要法,而选元尤有起死回生之术。无此二门,则无由见神,故兼存不废。

  ——是书初着,尚有灵穴经、奇脉经、灵草经、识症论、变症论及阳取、阴取、隔二、隔三诸法,当另为一编以问世。

  ——是书采录得于柏云手抄者十之三,《百草镜》、《救生海》者十之三,《养素园》及《江闽方本》者十之三,其一则传于世医者,悉汇而成帙。盖筌蹄由始例得并志焉。

  ——丸散云刀圭者,分方寸匕之一准,如梧桐子大也。方寸匕者,作匕正方一寸,抄散取不落为度。五匕者,即今五铢钱边五字者,抄之不落为度。一撮者,四刀圭也(匕即匙也)。

  按恕轩先生原订有内、外二编,凡例所论,总内、外而言之。兹所刊者,惟内编四卷。如水法、祝由、药外、医外、药戏、取虫、选元诸条皆内编所不载。今年正月,从越中藏书家觅得外编,如获拱宝。匆次不暇细校,录付仍嘱吴君平格补注,行将以次开雕,以公同好。

  光绪庚寅五月望迈孙识。

串雅内编原序

  《周礼》分医为四∶有食医、疾医、疡医、兽医;后乃有十三科,而未闻有“走方”之名也。《物原》记岐黄以来有针灸,厥后巫彭制药丸,伊芳尹创煎药,而未闻有“禁、截”诸法也。晋·王叔和纂《脉经》,叙阴阳、内外,辨部候、经络、脏腑之病为最详。金·张子和以汗、下、吐三法,风、寒、暑、湿、火、燥六门为医之关键,终未闻有“顶、串”诸名也。有之,自草泽医始,世所谓“走方”是也。人每贱薄之,谓其游食江湖,货药吮舐,迹类丐;挟技劫病,贪利恣睢,心又类盗;剽窃医绪,倡为诡异;败草毒剂,悉曰仙遗;刳涤魇迷,诧为神授。轻浅之症,或可贪天;沉痼之疾,乌能起废?虽然,诚有是焉,亦不可概论也。为问今之乘华轩、繁徒卫者,胥能识症、知脉、辨药,通其玄妙者乎?俨然峨高冠,窃虚誉矣!今之游权门、食浓俸者,胥能决生死、达内外、定方剂十全无失者乎?俨然踞高座、侈功德矣!是知笑之为笑,而不知非笑之为笑也。

  予幼嗜岐黄家言,读书自《灵》、《素》、《难经》而下,旁及《道藏》、石室;考穴自《铜人内景图》而下,更及《太素》、《奇经》;《伤寒》则仲景之外,遍及《金》、《木索》;《本草》则《纲目》之外,远及《海录》、《丹房》。有得,辄抄撮忘倦,不自知结习至此,老而靡倦。然闻走方医中有顶、串诸术,操技最神,而奏效甚捷。其徒侣多动色相戒,秘不轻授。

  诘其所习,大率知其所以,而不知其所以然,鲜有贯通者。以故欲宏览而无有宗子柏云者,挟是术遍游南北,远近震其名,今且老矣。戊寅航海归,过予谈艺。质其道颇有奥理,不悖于古,而利于今,与寻常摇铃求售者迥异。顾其方,旁涉玄禁,琐及游戏,不免夸新斗异,为国医所不道。因录其所授,重加芟订,存其可济于世者,部居别白,都成一编,名之曰《串雅》。使后之习是术者,不致为庸俗所诋毁,殆亦柏云所心许焉。昔欧阳子暴利几绝,乞药于牛医。李防御治嗽得官,传方于下走,谁谓小道不有可观者欤?亦视其人之善用斯术否也。

  [串雅内编] 重校刊串雅内编小引

  医学渊源古帝,其书满家。经方脉论,各有专门。彪炳后先,几于充栋。独走方铃医自为一科。习是技者,师师口授,法相承。大率剽窃前贤绪论,以自为盈缩,或夸神授,或诧僧传。方则多本古人,又不能尽通古人之意,故自古无专书,人亦以卖艺者流薄之。其徒众辄挟此訾食江湖,秘其主使方剂,互为标揭。而乡僻城市随遇疗治亦往往奇验,比之世为名医吝骄自大之辈似又胜之。尝读仓公传及六朝褚生列传,与近代苏、沈所纪,见证处方亦都暗合,可见铃串流传远有端绪,抑亦画山水者,同能不如独胜欤!同里赵恕轩先生纂《串雅》一书,盖尝遇铃医之贤者,不私所得,悉以授之。先生删其眩异繁缛,参与秘笈所藏,归之雅正,勒为成书,其用心亦孔浓矣!咸丰初,为余杭某君刊行,未及流布,遽毁于庚辛之难,人间仅有存者。

  徐侍郎颂阁先生乙酉春来杭州,从丁氏八千卷楼假归,录付以去。濒行属余刊印,以公同好。因乞吴君平格(庚生)补注,条系于后。平格邃于医,其所注悉有根据,足以增益是书。若

  光绪庚寅仲夏仁和许增迈孙识。 

串雅外编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清·赵学敏 

  [串雅外编\卷一] 禁药门

  辟瘟疫,杀一切鬼魅魍魉。

  藜藿一两,雄黄、鬼臼、天雄、皂荚、芜荑各五钱。

  上为末,蜜丸如皂子大。热病时气烧一丸安床头。

  [串雅外编\卷一] 禁药门

  凡入瘟疫之家,以麻油涂鼻孔中,然后入病家去,则不相传染;既出,或以纸捻探鼻深入,

  [串雅外编\卷一] 禁药门

  自家水缸内,每早投黑豆一把,全家无恙。

  [串雅外编\卷一] 禁药门

  端午七姓人家粽尖、独囊蒜七枚,雄黄三钱,巴霜一钱(去油),捣为末,小丸,独用朱砂心,

  [串雅外编\卷一] 禁药门

  截疟。

  香附(醋浸透,铜锅炒)一两半,草乌(面同炒,去面)五钱,为末。每用一分,临发时先

  [串雅外编\卷一] 禁药门

  蛇莓根捣末服之,并导下部,亦可饮汁一、二升。夏月欲入水,先以少许投中流,更无所畏叶有

  [串雅外编\卷一] 禁药门

  惊蛰日用锻石糁门槛外,免虫蚁出。

  [串雅外编\卷一] 禁药门

  端午日取浮萍一把,闹杨花一把,为末。清明日,和二药调匀,擦在房门上,则蚊虫

  [串雅外编\卷一] 禁药门

  百部、水银、茶叶各一钱,黑枣三枚。

  研和布包带身不生虱。鸽粪、水龙骨、风茄花三朵,打和烧,臭虫绝根。

  [串雅外编\卷一] 禁药门

  楝树一枝,将酒糊涂之,悬挂空处,蝇飞不能走。收过二三次即无。(下略)

  [串雅外编\卷一] 禁药门

  樟脑五钱,茅术、石菖蒲各三钱。

  上共为末,掺床褥间及壁角诸处,则绝。

  又方芥菜子、辣蓼、樟脑各一钱,烧烟熏之,即除。

  [串雅外编\卷一] 禁药门

  硫黄数钱为末,棉花子烧烟熏二、三次即绝。

  [串雅外编\卷一] 禁药门

  凡痘初起时,将独女胭脂揩眼眶,则痘不入目。一见痘时,牛蒡子不拘多少,其母嚼碎,贴

  [串雅外编\卷一] 禁药门

  二麦秆顿于水上,流水入池中,可祛蚂蟥。

  [串雅外编\卷一] 禁药门

  人有见漆多为漆气上腾,着人而生漆疮者,川椒三、四十粒,捣研涂口鼻中,则不为漆所害

  [串雅外编\卷一] 禁药门

  人日午时,取独蒜捣烂,涂面皮手脚,一年不生。

  [串雅外编\卷一] 起死门

  菖蒲二钱,人参三钱,红花一钱,皂角刺一钱,制半夏三钱,苏叶二钱,麝香各为末,蜜丸龙眼核大,酒化开,以端午日修合好,每料约十丸。此方神奇之至,不但救五

  [串雅外编\卷一] 起死门

  专救溺死。

  凡人由水中救起,以身俯伏于牛背上,手足俱用人扶,另用一人牵牛缓行,有五里之久自活

  [串雅外编\卷一] 起死门

  以所溺之人扶在椅上,将其左右手脚不住运动后,将其口、耳、谷道塞住,两眼亦包住。

  用即

  [串雅外编\卷一] 起死门

  凡人无病,或坐卧,或酒后,陡然即死者,名旺痧。将本人口内,用铁器撬开,以银簪刺下

  [串雅外编\卷一] 起死门

  将口撑开,看其舌处,有黑筋三股,男左女右,刺出紫血一点,即愈。刺血忌用针,须用竹

  [串雅外编\卷一] 起死门

  或先病,或平居寝卧,奄息而死,皆是中恶。急取葱心刺入鼻孔中,男左女右,入七、八寸

  [串雅外编\卷一] 起死门

  捣女青一钱,安咽中,以水或酒送下立活。

  [串雅外编\卷一] 起死门

  麻黄二两(去节),杏仁七十个(去皮尖),甘草一两,水二碗,煎一碗,去渣灌之。

  [串雅外编\卷一] 起死门

  妇人血风攻脑,头旋闷绝,忽死倒地,不知人事者。

  苍耳草嫩心阴干为末,酒服一大钱,其功甚速。此物善通顶门连脑。

  [串雅外编\卷一] 起死门

  松节捶碎一、二升,入铁锅内炒起青烟为度,以老黄酒二、三升,四围冲入,即滤净,候半

  [串雅外编\卷一] 起死门

  大叫一声就死者,名老鸦惊。

  以散麻缠作胁下及手心足心,灯火捻之。用老鸦蒜晒干,车前子等分为末,水调贴手心。

  仍

  [串雅外编\卷一] 起死门

  只要心间温暖者,乃是热物犯之,防风一味擂,冷水灌之。

  [串雅外编\卷一] 起死门

  此扁鹊法也。

  半夏末,冷水和丸,大豆大,纳鼻中即愈。

  [串雅外编\卷一] 起死门

  止有余气者。

  巴豆去皮,线穿纳入喉中,牵出即愈。

  [串雅外编\卷一] 起死门

  治缠喉风喉闭,其症先两日胸膈气紧,出气短促,蓦然咽喉肿痛,手足厥冷,气闭不通,顷巴豆七枚(三生四熟,生者去壳研;熟者去壳炒,去油存性),雄黄(皂子大者,研)、郁共为细末,每服半茶匙,细呷;如口噤咽塞,用小竹管纳药吹喉中。须臾吐利即醒。如无前灌之

  [串雅外编\卷一] 起死门

  凡人患痢便血,一日至百十次不止者,至危急也。即以此药援危,又不损伤气血,痢止身亦白芍二两,当归二两,枳壳二钱,槟榔二钱,甘草二钱,滑石末三钱,木香一钱,萝卜子一

  [串雅外编\卷一] 起死门

  象皮五钱(切薄片,用小锅焙黄色,以干为度,勿令焦),龙骨五钱(用上白者,生研细末棺之溶化,搅匀,倾入冷水中,取出晒干),飞矾一两(片白矾入内熬化即是)。

  共为细末,贮瓷罐中,遇有刀、石破伤者,用敷疮口,以扇向疮口扇之立愈,忌卧热处。

  如忌凉

  [串雅外编\卷一] 保生门

  牛口涎每日点两次,须要避风。黑睛破者,亦瘥。

  [串雅外编\卷一] 保生门

  [串雅外编\卷一] 保生门

  桑叶七片,每日洗之,一月重生,须落亦然。

  [串雅外编\卷一] 保生门

  牙关紧闭欲绝。

  老葱白五茎去皮须,捣膏,以匙入咽中,灌以麻油四两,但得下咽即苏。少顷,积虫皆化黄

  [串雅外编\卷一] 保生门

  身如黑团之气,口不能言,食不能下,皆由气虚而火不能发也。毒流于中,而不得泄,形如人参三钱,元参二两,荆芥一两,金银花二两,陈皮五分,水煎。

  上药灌之,下喉而眼开,少顷身动,久之而神气回,口能言,食能下矣。不必再服他药,痘

  [串雅外编\卷一] 奇药门

  治扑打有伤,或青肿紫硬,此药泯之。

  熟麻油和酒饮之,以火烧热地卧,觉即疼痛俱消。

  [串雅外编\卷一] 奇药门

  治小儿急慢惊风,诸药不治,以此定其死生。

  雄黄、没药各一钱,乳香五分,麝香二分半。共为末,用少许吹入鼻中,有眼泪、鼻涕可治

  [串雅外编\卷一] 奇药门

  凡跌损,骨节脱臼,接骨者,用此则能不知痛也。

  茉莉根酒磨一寸,服则昏迷,一日乃醒。二寸二日,三寸三日,亦奇方也。

  [串雅外编\卷一] 奇药门

  人难忍艾火灸痛,此即昏睡不知痛,亦不伤人。

  山茄花(即风茄花,七月收)、火麻花(即黄麻,今圃地所植者,七月收),收此二花,必服人分口然

  [串雅外编\卷一] 奇药门

  泻砒毒。

  大黄二两,生甘草五钱,白矾一两,当归三两。

  水煎数碗饮之,立时大泻,则生;否则毒入于脏,无可救矣。

  [串雅外编\卷一] 奇药门

  治汤火伤。

  大黄五钱,当归四两,荆芥三钱(炒黑),生甘草五钱,黄芩三钱,防风三钱,黄三两,水煎服,一剂痛减半,二剂全减,三剂疮口全愈。

  [串雅外编\卷一] 奇药门

  治鬼胎如抱一瓮。

  吴茱萸、川乌、秦艽、柴胡、白僵蚕。

  为末,炼蜜丸桐子大,每服七丸,酒下。取去恶物即愈。

  [串雅外编\卷一] 奇药门

  [串雅外编\卷一] 奇药门

  铁屑研细,以好醋调之,煎二、三沸,捞取铁屑铺患处,将上好磁石一大块,频频吸之,则

  [串雅外编\卷一] 奇药门

  生铅三分敲成薄片,剪成香茶样。分三服,每日用铅一分,拌核桃肉嚼,好酒送下,三日服

串雅外编卷二

  [串雅外编\卷二] 针法门

  小儿有此症,求食不止,终夜不睡,用针刺两手面中三指中节能曲处。周岁者用中号针,六白刺减

  [串雅外编\卷二] 针法门

  分开顶门内,有红筋、红瘰,挑破即止。

  [串雅外编\卷二] 针法门

  觅红上红疙瘩,用针挑破即愈。

  [串雅外编\卷二] 针法门

  治偏、正头风,漏肩、鹤膝、寒湿气、半身不遂、手足瘫痪、痞块、腰痛、小肠疝气、痈疽乳香、没药、生川附子、血竭、川乌、草乌、檀香末、降香末、大贝母、麝香各三钱,母丁

  [串雅外编\卷二] 针法门

  [串雅外编\卷二] 针法门

  乳香、没药、羌活、独活、川乌、草乌、白芷、细辛、牙皂、硫黄、大贝、灵脂、

  [串雅外编\卷二] 灸法门

  小儿目视不转睛,指甲黑,作鸦声,是死形无可治,惟用此法灸,十灸十生。将左右两手弯妙不

  [串雅外编\卷二] 灸法门

  妇人月家得此,不时发手足及指拘挛,拳缩如鸡爪,颇疼痛。急于左右膝盖骨下两旁,各有

  [串雅外编\卷二] 灸法门

  心头微热者,以盐填脐内,纳艾灸,不计数,以醒为度。

  [串雅外编\卷二] 灸法门

  痈疽久漏,疮口冷,脓水不绝,内无恶肉。以大附子水浸透,切大片,浓三分,安疮口,艾

  [串雅外编\卷二] 灸法门

  治痈疽等毒。

  白面水和成块,照毒根盘大小作圈,浓一指,高寸余粘肉上,外以绢帛加湿布围住。将黄蜡不可气

  [串雅外编\卷二] 灸法门

  湿土瓜根削平寸,塞耳内,以艾灸七壮,每旬一壮乃愈。

  [串雅外编\卷二] 灸法门

  净草一条,量患人口两角为一则,折断;如此三则,折成二角,如“”字样。以一角安脐艾炷

  [串雅外编\卷二] 灸法门

  男左女右,以篾一根,前齐中指端,后至手腕横纹凹中,截断为准。却以竹一根两头搁起,寸,

  [串雅外编\卷二] 灸法门

  凡毒初起红肿无头。

  [串雅外编\卷二] 灸法门

  治痈疽发背不起发,或瘀肉不腐溃,及阴疮、瘰、流注、疮、顽疮、恶疮久不愈,俱用毒之干桑木劈成细片,扎作小把,然火吹息患处,每吹片时,以瘀肉腐动为度;内服补托药,诚

  [串雅外编\卷二] 灸法门

  治乳肿。

  碗一个,用灯草四根,十排碗内,头各露寸许。再用纸条一寸五分阔,用水湿了,盖碗内灯至

  [串雅外编\卷二] 灸法门

  七月七日采麻花,五月五日采麻叶,捣作炷,灸疮上百壮;次烧胡桃、松脂研敷即愈。

  [串雅外编\卷二] 熏法门

  真蕲艾四、五两,将水三、四碗,煮五、六次,入大口瓶内盛之,用麻布双层缚瓶口,将手

  [串雅外编\卷二] 熏法门

  杉木皮或枝烧烟熏,立刻止痛,比蜘蛛尤妙。

  [串雅外编\卷二] 熏法门

  水银一钱五分,芸香一钱五分,大枣七枚。

  同捣烂为四丸,每夜熏一丸,效。

  [串雅外编\卷二] 熏法门

  巴豆三粒,麝香三分,共研,将热水二钟,药藏钟底,放手心。右斜放左手心,左斜放右手

  [串雅外编\卷二] 熏法门

  老姜两斤捣烂,置于滚水一大桶内,坐布帐中,脱衣坐卧桶上,熏透即愈。第一禁风。

  [串雅外编\卷二] 熏法门

  烧乳香熏之。

  [串雅外编\卷二] 熏法门

  天仙子一撮,入小口瓶内烧烟,竹筒引烟入虫孔内熏即死,永不发。又天仙子入瓶内,热

  [串雅外编\卷二] 熏法门

  黄蜡三两溶化,以白纸阔五寸,长二寸,在蜡上拖匀。其蕲艾揉软薄摊蜡上,卷为筒,插耳

  [串雅外编\卷二] 熏法门

  蓖麻子研烂,纸卷作筒,烧烟熏吸即通,或取油作捻尤妙,名“圣烟筒”。喉痹紧急,用此

  [串雅外编\卷二] 熏法门

  牙皂、巴豆各等分为末,米汤调刷纸上,晒干,作捻子,点火以烟熏鼻,立能开口,鼻流涕

  [串雅外编\卷二] 熏法门

  竹纸渗巴豆令满,作纸捻点灯旋之,以烟熏喉间,即吐恶血而消。或刺入喉间出紫血亦愈。

  药力

  [串雅外编\卷二] 熏法门

  五倍子先以倍子、艾绒卷成筒,放便桶内,以瓦盛之,令病者坐桶上,以火点着,使烟熏入

  [串雅外编\卷二] 熏法门

  身冷心中下微温者。

  朱砂二两研,蜡二两和丸,着于火笼中熏之,周遭浓复,勿令烟泄,兼床下着火,令腹微暖

  [串雅外编\卷二] 熏法门

  熟蕲艾三两,木鳖子三钱,雄黄二钱,硫磺一钱。

  为末,揉入艾中,分作四条,每一条安阴阳瓦中,置被裹熏后,服通圣散。

  [串雅外编\卷二] 熏法门

  骨节疼痛,下元虚冷,诸风痔漏下血,一切风疮。

  川乌头、草乌头、两头尖各三钱,硫磺、麝香、丁香各一钱,木鳖子五个。

  上为末,以熟蕲艾揉软合一处,钞底包裹熏病处,名“雷丸”。

  [串雅外编\卷二] 熏法门

  冷痛如虎咬者。

  樟木屑一斗,流水一石,煎极滚,泡之。乘热安足于桶上熏之,以草鞯围住,勿冷汤气入目

  [串雅外编\卷二] 熏法门

  无名异末,纸卷作捻,点灯吹杀熏之,睫自起。

  [串雅外编\卷二] 熏法门

  口噤身强。

  肉苁蓉切片晒干,用一小盏,底上穿穴,烧烟熏患处累效。

  [串雅外编\卷二] 熏法门

  蓖麻取油蘸纸拈,烧烟熏之,即胀肿皆消。并治牛马六畜舌胀。

  [串雅外编\卷二] 熏法门

  黄一两,葛根一两,荆芥三钱。

  水煎汤一盆,热熏而温洗,三次即无汗。

  [串雅外编\卷二] 熏法门

  熏黄一两,以蜡纸条卷作筒十枚,烧烟吸烟,取吐止,一日一熏。惟食白粥,七日后,以羊

  [串雅外编\卷二] 熏法门

  治风入肺久嗽者。

  鹅管石、雄黄、郁金、款花为末,和艾用姜一片,置舌上,以药艾于姜上灸之,取烟入喉中

  [串雅外编\卷二] 熏法门

  恶疮防水,青布和醋烧烟筒中熏之,入水不烂。疮伤风水,用青布烧烟于器中,以器口熏疮数次

  [串雅外编\卷二] 熏法门

  水二石,煮桃叶,取七斗,安床箦下,浓被盖卧床上,乘热熏之。少时当雨汗,汗遍去汤,

  [串雅外编\卷二] 贴法门

  绿豆七粒,胡椒七粒,麝香一厘,胶枣一枚。

  共捣烂,放瓶内,包好。患者取一丸,贴脐上。宜用端午日合。

  [串雅外编\卷二] 贴法门

  黄连为末,水调敷脚心。

  [串雅外编\卷二] 贴法门

  又名雀舌。

  巴豆半粒,饭粘四、五粒,共捣为饼,如黄豆大,贴眉心中间。待四周起泡,去之即愈。

  [串雅外编\卷二] 贴法门

  。

  [串雅外编\卷二] 贴法门

  郁金末,卧时调涂乳上。

  [串雅外编\卷二] 贴法门

  芭蕉油、薄荷汁煎匀。涂头顶留囟门;涂四肢留手、足心勿涂,甚效。

  [串雅外编\卷二] 贴法门

  代赭石五枚红,醋淬,朱砂五分,砒霜一豆大,同以纸包七重,打湿煨干,入麝少许,为

  [串雅外编\卷二] 贴法门

  治诸般肿毒。

  [串雅外编\卷二] 贴法门

  红芥菜子不拘多少,生姜汁浸一宿。大约芥菜子一酒杯,加麝香一钱,阿魏三钱,捣烂如膏

  [串雅外编\卷二] 贴法门

  轻粉一钱,大蒜一瓣,杵饼,安膈骨前陷中。先以铜钱隔了,用蚬盖定扎住,一宿愈。

  左疼

  [串雅外编\卷二] 贴法门

  巴豆肉、朱砂各一钱,麝香二分,雄黄一钱半,黑枣三个。

  捣丸如绿豆大,贴眉心穴,一周时揭下,投长流水中。

  [串雅外编\卷二] 贴法门

  胡椒、雄精等分研末,将饭研烂为丸,桐子大,朱砂为衣。将一丸放脐中,外膏药贴之即止

  [串雅外编\卷二] 贴法门

  蓖麻仁取白仁七个,麝香三分,共一处捣如泥,用绢帛包之,勒在脐中,实时产下。如倒生

  [串雅外编\卷二] 贴法门

  治难产。

  巴豆三粒(去壳),蓖麻七粒(去壳),麝香少许,研成一饼贴脐上即产,产下即去之。

  [串雅外编\卷二] 贴法门

  治眼肿立效。

  生地一两,寒水石五钱,黄连一两,为末,生地汁调饼,贴太阳上。

  [串雅外编\卷二] 贴法门

  木鳖仁五个,丁香五个,麝香一分。

  研末,米汤调作膏,纳脐中贴之,外以膏药护住。

  [串雅外编\卷二] 贴法门

  木鳖仁六个研泥,分作二分用,面烧饼一个切作两半,只用半饼作一窍,纳药在内。

  以饼乘热复在病患脐上,一时再换半个热饼,其痢即止,遂思饮食。

  [串雅外编\卷二] 贴法门

  天南一个为末,醋调两足心,过夜即安然,洗去。

  [串雅外编\卷二] 贴法门

  萝卜子十四粒研末,以人乳和之,左痛点右鼻,右痛点左鼻。

  [串雅外编\卷二] 蒸法门

  先将元参、苦参、沙参、荆芥、防风、浓朴、白芷、陈皮、蔓荆子、威灵仙、麻黄各一两,四、汗,

  [串雅外编\卷二] 蒸法门

  雄黄一两入小便一升,研如粉。乃取黄理石一枚,方圆一尺者,炭火烧之。三食顷,浓汁淋

  [串雅外编\卷二] 蒸法门

  樟脑二两,乌头三两。

  为末,醋和丸弹子大,每置于足心踏之,下以微火烘之,衣被围盖,汗出如涎为效。

  [串雅外编\卷二] 蒸法门

  人坐密室中,左用滚水一盆,右用炭火一盆,前置一书桌,书一册。先将无油新巴豆四十九以

  [串雅外编\卷二] 蒸法门

  治风湿瘫痪,手足不仁,半身不遂,周身麻木或酸痛,口眼歪斜,并皆神效。

  蓖麻子草,秋夏用叶,春冬用子,俱得。一、二十斤木甑内,置一大锅上蒸熟,取起。

  先将再换以疏

  [串雅外编\卷二] 蒸法门

  治发汗汗不出,用此蒸之可救。

  烧地令热,去火,以水少洒之。布干桃叶于上,浓二、三寸,安席叶上卧,温复得大汗,被

  [串雅外编\卷二] 蒸法门

  治患风冷气痹及瘫痪。盖蚕属火性,燥能胜风去湿。

  醇酒三升拌原蚕砂五斗,甑蒸于暖室中,铺油单上,令患者就患处一边卧沙上,浓盖取汗。

  [串雅外编\卷二] 蒸法门

  服药不效者。

  于地上掘作盆子,深六、七寸,可容脚,用炭火烧赤,然后喷酽醋,遍地铺净葱不去皮根。

  [串雅外编\卷二] 蒸法门

  治脚风湿痛不止。

  荆叶不限多少,置大瓮中,其下着火温之,病患置叶中,须臾当汗出。蒸时旋旋吃饭,稍倦仲南法

  [串雅外编\卷二] 洗法门

  生姜四两,煎浓汤沐浴即愈。

  [串雅外编\卷二] 洗法门

  凤眼草,即椿树上丛生荚也。烧炭淋水洗头,经一年,眼如童子。加椿皮炭尤佳。

  [串雅外编\卷二] 洗法门

  昔武胜军宋仲孚患此二十年,用此法二年,目明如故。

  青桑叶新研焙干,逐月按日,就地烧存性。每以一合于瓷器内煎减二分,倾出澄清,温热洗

  [串雅外编\卷二] 洗法门

  [串雅外编\卷二] 洗法门

  肿时用紫葛、天荞麦、忍冬藤、金丝草各等分,煎汤洗;溃时白芷、甘草、羌活、黄芩、露之

  [串雅外编\卷二] 洗法门

  黄柏、皮硝各等分,研细末。已破者柏七硝三;未破者红肿柏、硝各半;初起者硝七柏三。

  此

  [串雅外编\卷二] 洗法门

  治大风年深不愈,面毛脱,鼻梁崩损不愈,取效如神。

  柳、桃、桑、槐、楮五般枝煎浓汤,大缸浸坐没颈,一日,俟汤如油,出浴安矣。

  [串雅外编\卷二] 洗法门

  治痘疮数日陷顶,浆滞不行,或风寒所阻。

  水杨枝叶(无叶用枝)五斤,流水一大釜,煎汤温浴之,如冷添汤。良久,照见累起有晕丝浴。

  暖气借此

  [串雅外编\卷二] 熨法门

  艾绵四两,捏如患大,川椒四两,拌艾中,粗草纸包安痞积上,以汤壶熨,内有响声即消。

  [串雅外编\卷二] 熨法门

  治气痛之病,忽有一处如打扑之状,不可忍,走注不定,静时其处冷如霜雪,此皆暴寒伤之

  [串雅外编\卷二] 吸法门

  [串雅外编\卷二] 吸法门

  治头风。

  火硝一两,青黛、川芎、薄荷各一钱。

  为末,口含冷水,用此吹鼻。

  [串雅外编\卷二] 吸法门

  大蒜头七个去皮,烧红地,以蒜逐个于地上磨成膏子。却以僵蚕一两去头足,安蒜上,碗复

  [串雅外编\卷二] 吸法门

  服药无效。

  雄黄三钱,酒一盏,煎七分,乘热嗅其气即止。

  [串雅外编\卷二] 吸法门

  熏黄一两,款冬花二分,熟艾一分。以蜡纸铺艾,洒二末于上,狄管成筒,烧煨,咽三十口

  [串雅外编\卷二] 吸法门

  不问久近,昼夜无时。

  佛耳草1─2两,款冬花3─4两,熟地黄二两。

  焙研末,每用二钱,于炉中烧之,以筒吸烟,咽下有涎吐出,两服愈。

  [串雅外编\卷二] 吸法门

  肿痛不可下药者。

  蛇床子烧烟于瓶中,口含瓶嘴吸烟,其痰自出。

  [串雅外编\卷二] 吸法门

  姜黄一片,红枣(去核)二枚,巴豆三粒,同捣如泥。用口津调和,分作二丸,用绢包好线扎,

  [串雅外编\卷二] 吸法门

  治目赤肿胀,羞明昏暗,隐涩疼痛,眵泪风痒,鼻塞头痛,外翳扳睛诸症。

  鹅不食草(晒干)二钱,青黛、川芎各一钱。

  为细末,含水一口,每以米许搐入鼻中,泪出为度。

  [串雅外编\卷二] 吸法门

  因风入脾经,致使风痒,不住手擦目,久则赤烂,拳毛入内。木鳖仁捶烂,以丝包作条,左

  [串雅外编\卷二] 吸法门

  小儿误跌或打着头脑受惊,肝系受风,致瞳人不正,观东见西,观西见东。

  石楠一两,藜芦三分,瓜丁五、七个。

  为末,每吹少许入鼻,一日三度,内服平肝药或加牛黄。

  [串雅外编\卷二] 杂法门

  乳香、没药、龙骨、赤石脂、海螵蛸、轻粉、木鳖各三钱。

  共为末,以绢盛之,每日坐,不必洗。坐二十一日,无不愈。

  [串雅外编\卷二] 杂法门

  川椒一斤,盛粗布袋中,放火踏上,下用火烘,跣足踏其上。盖椒性热而散,加以火气上逼

  [串雅外编\卷二] 杂法门

  扛连纸一张,裁为四条,笔管卷如炮竹,或口上糊粘固。外用黄蜡一两,铁杓将纸筒四围浇所,黄为

  [串雅外编\卷二] 杂法门

  治头风。

  香橼不拘新旧一枚,切开;鸭蛋一枚,煮熟切两半,开入香橼内。每边包在太阳上,得热即

  [串雅外编\卷二] 杂法门

  乌头烧灰,石菖蒲等分,为末,绵裹塞之,日再塞为效。

  [串雅外编\卷二] 杂法门

  口鼻起黑气,名胃肺败。

  红丝线一条,本妇顶心发二根,扎紧中指节,效。

  [串雅外编\卷二] 杂法门

  左鼻孔出血者,以色丝扎右手中指根;右孔出血,扎左手中指根;俱出者,扎二指根。

  [串雅外编\卷二] 杂法门

  一切痈疽发背、无名肿毒及对口诸疮,已溃未溃,无不神效。

  一、二十年旧船底上锻石,生青桐油调,将光青布照疮大小摊贴。又用青布作捻,蘸桐油点

  [串雅外编\卷二] 杂法门

  甘遂、巴豆、干姜、韭子、槟榔各等分。

  为细末,收米饭为丸,如弹子大。用时,早晨花椒汤净手,将香油涂掌中,次将药擦,一时

  [串雅外编\卷二] 杂法门

  甘草煎膏,笔妆之四围,上三次。乃用芫花、大戟、甘遂等分为末,醋调,别以笔妆其中,

  [串雅外编\卷二] 杂法门

  盐麸子根捣烂,入盐少许,绵裹,以线系定,吞之,牵引上下,便钓出也。

  [串雅外编\卷二] 杂法门

  大便闭塞,服药不通者。

  沧盐三钱,屋檐烂草节七个,为末,每用一钱,竹筒汲入肛内一寸即通。

  [串雅外编\卷二] 杂法门

  真轻粉二两,巴豆四两,生硫磺一钱(加麝更妙),同研成饼。先以白帛一片铺脐上,以药之。

  [串雅外编\卷二] 杂法门

  治水肿及肿核、肿毒。

  凡水肿胀药未全消者,甘遂末涂腹,绕脐令满,内服甘草水,其肿渐去。若香港脚上攻,结成

  [串雅外编\卷二] 杂法门

  生萝卜取自然汁,入生龙脑调匀,昂头使人滴鼻孔。左痛灌右,右痛灌左,俱痛并灌之,其

  [串雅外编\卷二] 杂法门

  蓖麻子一粒捣碎,同枣肉、葱须共捣匀,丸如黄豆大,外用丝绵裹之,纳鼻孔。少顷,必有

  [串雅外编\卷二] 杂法门

  人病厥逆之症,不敢用药,以此治之。

  吴茱萸一两为末,以面半两,水调成糊,以布摊成膏,贴涌泉穴内,则手足不逆矣。

  [串雅外编\卷二] 杂法门

  附子一个为末,米醋调成膏,贴涌泉穴上,然后用六味汤大剂与之,火不再发。

  [串雅外编\卷二] 杂法门

  五灵脂、白芷、青盐各二钱,麝香一分。

  为末,以荞麦汤和搓成条,圈于脐上,以药入其中,用艾灸之。但脐内微温即愈,不过二、

串雅外编卷三

  [串雅外编\卷三] 伪品门

  择有瘿松树,锯开瘿,就上凿一孔。以糯米一升煮菜,盐一斤拌匀,再杵成,入孔中。

  却

  [串雅外编\卷三] 伪品门

  治扑打及金刃伤,血出不止者,用之,并收口如神。

  蚕豆炒去壳,取豆捣细和匀,蜡熔为膏,摊贴如神。

  [串雅外编\卷三] 法制门

  醒酒益胃消食如神。

  青桔皮一斤(浸去苦味,瓤拣净),白盐花五两,炙甘草六两,茴香四两。

  以甜水一斗煮之,不住搅,勿令着底。候水尽,慢火焙干,勿令焦。去甘、茴,只取青皮密

  [串雅外编\卷三] 法制门

  治一切喉症、喉蛾、喉痈。

  明矾末盛猪胆中,风干研末,每吹一钱,取涎立效。

  [串雅外编\卷三] 法制门

  白豆蔻一斤,檀香五钱。

  为细末,甘草膏为衣,不拘时细嚼。内再加片脑一钱,亦为末共研。

  [串雅外编\卷三] 法制门

  桔红十二两,檀香五钱,白豆蔻五钱,片脑一钱。

  为细末,甘草为衣,不拘时细嚼。

  [串雅外编\卷三] 法制门

  槟榔一斤,檀香五钱,白豆蔻五钱,木香三钱。

  为细末,同甘草膏为衣,不拘时细嚼。

  [串雅外编\卷三] 法制门

  清热化痰,消食止渴。

  芽茶一斤,檀香五钱,白豆蔻五钱,片脑一钱。

  为细末,同甘草膏为衣,不拘时细嚼。

  [串雅外编\卷三] 法制门

  芽茶二两,麝香一分,硼砂五分,儿茶末一两,诃子肉二钱五分。

  共研末,甘草汤为丸为片任意,并治痰火症及口臭、口干、生疮皆验。

  [串雅外编\卷三] 法制门

  孩儿茶、木樨花各一两(晒干焙研),薄荷叶(晒研)一两,硼砂(去脚)五钱。

  为末,用甘草膏和药,作小片含咽。

  [串雅外编\卷三] 法制门

  治消胀满逆气,除胸胁痰癖。

  枳实一斤,檀香五钱,片脑一钱。

  为末,同甘草膏为衣,随时细嚼。

  [串雅外编\卷三] 法制门

  补益元气,轻身延年。

  人参、檀香、白豆蔻、片脑。

  为末,甘草膏为衣,不拘时细嚼。

  [串雅外编\卷三] 法制门

  辟瘴疠,山居尤宜服之。

  桃仁一斤,吴茱萸、青盐各四两。

  共炒熟,以新瓶密封,七日取出,拣去茱、盐,将桃仁去皮尖,每嚼一、二十枚。

  [串雅外编\卷三] 药品门

  白面十斤,苍耳草(自然汁)三升,野蓼(自然汁)四升,青蒿(自然汁)三升,杏仁四升三伏内,上寅日,将药汁拌面如造曲法,晒干收用。甲寅、戊寅、庚寅乃三奇日也。此日修

  [串雅外编\卷三] 药品门

  用新锅安逍遥炉火,蜜揩锅底,文武火下烧。入硫黄二两溶化,投水银半斤,以铁匙急搅,下以

  [串雅外编\卷三] 药品门

  疗伤寒温疟一切积热、狂易叫走、瘴疫毒疠卒死、香港脚、五尸五疰、心腹诸痰刺切解诸热邪毒热发黄、蛊毒、鬼魅野热毒及小儿惊痫。

  黄金一钱,石膏、寒水石、磁石各三斤(捣碎)。

  以水一斛,煮四斗,去渣;入犀角屑、羚羊角、青木香、沉香各五两,甘草(炒)一两,丁柳木不住搅,至水气欲尽,倾木盆中。待欲凝,入麝香一两二钱五分,朱砂二两,搅匀收之。

  每服一、二钱,潦水服,临时加减,甚者一两。

  [串雅外编\卷三] 药品门

  治风热,消宿食,解酒毒,开三焦,利五脏,除热破积滞。治伤寒狂躁、胃烂发斑、湿瘴脚川朴硝十斤(去渣),羚羊角屑、黄芩、升麻各三两,人参、赤芍、槟榔、枳壳(麸炒)、生甘草、淡竹叶、木香各二两,木通、栀子、葛根、桑皮、大青、蓝叶各一两五钱,苏枋木六两。

  并锉片,水二斗五升,煎九升,去渣滤过,煎沸;下硝,不住手搅,待水气将尽,倾入器内汤化

  [串雅外编\卷三] 药品门

  治一切积热,天行时病,发狂昏愦;或咽喉肿塞,口舌生疮,心烦,大小便不通,胃火诸病朴硝、芒硝、牙硝、硝石、石膏(水飞)、寒水石、水飞石各一斤。

  以甘草一斤,煎水五升,诸药同煎,不住手搅令消溶得所,入青黛一斤和匀,倾盆内,经宿

  [串雅外编\卷三] 药品门

  石脾、芒硝、朴硝各一斤。

  为末,以苦参水二斗,铜铛煎十沸,入三物,煮减半去渣,煎着器中,冷水渍一夜,即成硝

  [串雅外编\卷三] 药品门

  新桑合盘子一具,于密室扫净,以烧地令热,洒水于上,或洒苦酒于上,而布白矾于地上,数遍

  [串雅外编\卷三] 药品门

  治缓疽、恶疮,蚀恶肉。

  瓦盆一个,安雌黄于中,丹砂居南,磁石居北,曾青居东,白石英居西,矾居上,石膏次之隅灶

  [串雅外编\卷三] 药品门

  信石一两,砂二钱,木鳖子肉、巴豆肉各五钱。

  以信石、砂研末,以木鳖、巴豆捣成膏,入石脑油和作一块,油纸数重包裹,埋于土坑内

  [串雅外编\卷三] 药品门

  治痰火神水。

  黑铅一斤,烊一薄饼,中穿一孔,以绳系之,将好米醋约寸许,瓮口用皮纸、箬子扎紧,再两

  [串雅外编\卷三] 药品门

  治天疮。

  绿豆装入粗瓦瓶内,以毛竹箸一把,塞紧瓶口。再用瓦盆一个,底下凿一孔,将瓶倒插于盆三

  [串雅外编\卷三] 药品门

  治手足开裂。

  生猪油去筋膜一两,入锅熬净,再入黄占五钱,白占三钱,同化清;入银朱、黄丹各五分,

  [串雅外编\卷三] 药品门

  [串雅外编\卷三] 药品门

  细叶马齿苋干之,十斤,得水银八两或十两。先以槐木棰之,向东作架晒之,二、三日即干

  [串雅外编\卷三] 药品门

  香白芷二分,细辛八分,猪牙皂角各二分(以上焙干研)。薄荷二分(研),冰干烟丝一钱(为君。干烟丝必须配福建烟六、七分许)。

  各为末,酌量配合,不拘分量,色如棕者佳。

  [串雅外编\卷三] 药品门

  [串雅外编\卷三] 药品门

  水银十两,雄黄十两,各以一铛熬之,银熟黄消,急倾为一铛,少缓即不相入;仍急搅之。

  药在拭下飞如升而

  [串雅外编\卷三] 药品门

  治三十六种疯悉效。

  菖蒲三斤薄切,日内晒干,以绢囊盛之。好酒一坛,悬囊在内,封闭一百日,取视之,如绿

  [串雅外编\卷三] 药品门

  夏月服之代茶,健脾止渴。

  白术一钱五分,麦冬(去心)一钱,煎作汤服。

  [串雅外编\卷三] 食品门

  宽中快气消酒。

  橙皮二斤(切片),生姜五两(切焙烂),入炙甘草末一两,檀香末半两,和匀作小饼;沸

  [串雅外编\卷三] 食品门

  治消渴饮水。

  大栝蒌根去皮寸切,水浸五日,逐日易水,取出捣研滤过澄粉,晒干。每服方寸匕,水化下

  [串雅外编\卷三] 食品门

  常服开心益智,发白返黑,齿落更生,辟谷延年。治痈疽痨瘵、咳嗽吐血等症。

  生地黄十六斤(取汁),人参末一斤半,白茯苓末三斤,白沙蜜十斤。

  滤净拌匀,入瓶内,箬封,安砂锅中,桑柴火煮三日夜;再换蜡纸重封,浸井底一夜,取起

  [串雅外编\卷三] 食品门

  大川芎一个,入旧糟内,藏一月,取焙,入细辛同研末,擦牙。

  [串雅外编\卷三] 食品门

  大荸荠将好烧酒自春浸至秋间,如疟至不贪饮食,食则胀满不下者,每日荸荠两个,三日愈

  [串雅外编\卷三] 食品门

  治水蛊肿胀。

  红牙大戟一斤,红枣三斤,水煮一日夜,去戟用枣,晒干食之立消。

  [串雅外编\卷三] 食品门

  治痢疾。

  木香、木通、黄芩、紫苏、砂仁、薄荷各一斤,青梅十斤,火酒十斤。

  端午日入瓶内,封固,一月可用,只吃两个即愈。

  [串雅外编\卷三] 食品门

  治大人小儿感冒风寒,头痛鼻塞,遍身拘急,恶寒发热等症。

  鲜川芎(梗叶切碎,如无,干者亦可)、生姜(切丝)、陈皮(切丝)、鲜紫苏(梗叶切碎五月五日午时拌匀,用盒盖过宿,使气透,次日取出焙干,磁瓶收贮。用时以汤泡之,一钟

  [串雅外编\卷三] 食品门

  [串雅外编\卷三] 食品门

  [串雅外编\卷三] 食品门

  治痨瘵症。

  芡实八两,苡仁八两,山药三斤,糯米一斤,人参三两,茯苓三两,莲子半斤,白糖。

  各为末,每日调服一两,如不欲调服,以水打成丸如元宵服,上下午服更妙。

  [串雅外编\卷三] 食品门

  养神扶元,健脾胃,进饮食,补虚损,生肌肉,除湿热。

  莲肉四两,麦芽(炒)、白扁豆(炒)、芡实各二钱,山药(炒)、白茯苓、苡仁各四两,柿霜一两,白糖二十两。

  为末,入粳米粉五升蒸糕,晒干,任意食,米饮下。

  [串雅外编\卷三] 杂品门

  治小儿一切危症,各照引磨服。

  辰砂、胆星各五钱,蝉壳、甘草各三钱,麝香一钱,蛇含石四两(一方加僵蚕、白附子各四饭捣

  [串雅外编\卷三] 杂品门

  乳香、没药、花椒、硫黄各一钱,水银三钱(用唾研如泥),麝香三分,蛇床子(炒)五钱共研碎,旧臼油烛或油胡桃作丸,擦疥疮神效。

  [串雅外编\卷三] 杂品门

  北细辛三两,荆芥六钱,降香末三钱,郁金一钱。

  共为末,每用一茶匙放舌,冷茶送下,或津咽下。

  [串雅外编\卷三] 杂品门

  白胡椒一两,牙皂一钱,火硝、檀香末、明矾、丁香、各三钱,北细辛二钱,冰片、麝

  [串雅外编\卷三] 杂品门

  [串雅外编\卷三] 杂品门

  [串雅外编\卷三] 杂品门

  能生津止渴,旅行带之,每含一丸,可代茶。

  盐梅四两,麦冬(去心)、薄荷(去梗)、柿霜、细茶各一两,苏叶(去梗)五钱。

  为细末,白霜糖四两,共捣为丸,如鸡豆大。加参一两更妙。

  [串雅外编\卷三] 杂品门

  消渴,凉上膈,除邪热,止咳嗽、吐血、鼻血、胃热、口舌痛;肺虚气损失声并治之。

  银柴胡、蒲黄(炒)、人参、木通各二两,生地六两,麦冬四两,炙甘草为末,蜜丸芡子大。每服一丸,食后噙化。

  [串雅外编\卷三] 杂品门

  止咳嗽,化痰。

  人参、款冬花、诃子、贝母、五味子、桑白皮、紫菀、杏仁、阿胶、茯苓、甘草各五钱。

  为末,炼蜜为丸如芡实大,每服一丸,不拘时含化。

  [串雅外编\卷三] 杂品门

  利咽膈,清上焦热、口生疮。

  薄荷、防风、桔梗各二两,川芎、砂仁、甘草各一两,片脑一钱。

  为末,蜜丸芡子大,每服一丸,含化。

  [串雅外编\卷三] 杂品门

  盐霜梅肉一两,干葛、桔梗、薄荷各二两,诃子、乌迭泥、元参各五钱,天花粉三钱。

  为细末,蜜丸黄豆大。每服一丸,不拘时含化。

  [串雅外编\卷三] 杂品门

  治脾胃饥饱,不时生病,及诸般积聚,百物所伤。

  陈仓米四两,巴豆二十一粒(去皮),同炒至米香,至豆黑,勿令米焦,去豆。入桔皮(去

串雅外编卷四

  [串雅外编\卷四] 取虫门

  韭子一撮,将碗底盛之,复水中,用火烧烟。外用小竹梗,将下截劈开,以纸如嗽叭样,引

  [串雅外编\卷四] 取虫门

  鱼腥草、花椒、菜子油各等分,捣匀,入泥少许,丸如豆大。随左右塞耳内,两边轮换,不

  [串雅外编\卷四] 取虫门

  酢石榴东引根一握,洗锉,用水三升,煎去半碗,五更温服尽。至明,取一大团,永远绝根

  [串雅外编\卷四] 取虫门

  心痛如刺,口吐清水,乃蛔虫也。白艾一升,水三升,煮一升服,吐虫出。或取生艾捣汁,

  [串雅外编\卷四] 取虫门

  大麻子仁三升,东行茱萸根八升,渍水,平日服二升,至夜虫下。

  [串雅外编\卷四] 取虫门

  腹中有白虫,以马齿苋水煮一碗,和盐、醋食之,须空腹下,少顷,白虫自出也。

  [串雅外编\卷四] 取虫门

  生麻油渣贴,绵裹,当有虫出。

  [串雅外编\卷四] 取虫门

  苦楝根白皮一握(切焙),入麝香少许,水二碗,煎一碗,空心饮之,下虫如蛔而红色,其

  [串雅外编\卷四] 取虫门

  烂眼疳有虫,用复盆子叶咀嚼,留汁入筒中,以皂纱蒙眼,滴汁渍下弦,转瞬间虫从纱出。

  有

  [串雅外编\卷四] 取虫门

  [串雅外编\卷四] 取虫门

  [串雅外编\卷四] 取虫门

  桃叶一斛,杵纳小口器中,坐蒸之,有虫自出。

  [串雅外编\卷四] 取虫门

  [串雅外编\卷四] 取虫门

  眉落声变,用预知子、雄黄各二两为末。以乳香三两,同水一斗,银锅煎至五升,入二末熬

  [串雅外编\卷四] 取虫门

  黄柏末、皂角刺灰各三钱研匀,空心酒服,取下虫物,亦不损人,食白粥三两日,服补气药约一、二升,其病自愈。

《串雅内编》29首经典方剂

赵学敏

  一、普济丹

        [组成]制大黄45克、生大黄45克、僵蚕90克。

        [用法]生姜汁捣糊为丸,重2.7克、2.1克、1.5克,丸三等。遍瘟时症,取无根井花水服之(即平旦井中取起第一汲之水)。视病人老幼强弱,为多寡之准。

        [功效]清热泻火,解毒辟瘟。

        [主治]一切瘟疫时气,恶寒发热,昏迷头痛等症。

        [来源]《串雅内编》

        二、解恶仙丹

        [组成]人参9克、茯苓15克、天南星9克、附子3克。

        [用法]水煎服。虚损人加人参即苏。中恶中痰有宜用苏合丸、牛黄清心丸等药者,此方即忌用。

        [功效]温中化痰。

        [主治]中恶中痰。

        [来源]《串雅内编》

        三、隔气开关方

        [主治]噎膈。

        [来源]《串雅内编》

 四、安??丹

        [组成]人参9克、丹参6克、麦冬9克、甘草3克、茯神9克、生枣仁15克、熟枣仁15克、菖蒲3克、当归9克、五味子3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益气养心,安神定惊。

        [主治]怔忡不寐。

        [来源]《串雅内编》

        五、太仓丸

        [组成]陈仓米120克、巴豆21粒(去皮)、橘皮120克(去白)。

        [用法]前2味同炒至米香、豆黑,勿令米焦,去豆入橘皮为末,糊丸如梧桐子大。每姜汤服5丸,日2服。

        [主治]脾胃饥饱,不时生病及诸般积聚,百物所伤。

        [来源]《串雅内编》

        六、通耳神丹

        [组成]龙齿0.3克、冰片0.3克、麝香0.3克、朱砂0.3克、乳香0.15克、樟脑0.15克。

        [用法]上为细末,用人乳为丸,如桐子大。外用丝绵裹药,寒耳深处,至不可受而止。塞3日取出,耳聪永不再聋。

        [主治]耳聋。

        [来源]《串雅内编》

        七、泻火神圣汤

        [组成]栀子9克、白芍15克、甘草3克、丹皮9克、元参9克。

        [用法]水煎服。上火加黄连3克;肺火加黄芩3克;胃火加石膏9克;肾火加知母3克、黄柏3克;大肠火加地榆3克;小肠火加天冬、麦冬各9克;膀胱火加泽泻9克。

        [功效]清热泻火。

        [主治]各经之火。

        [来源]《串雅内编》

        八、牛郞顶

        [组成]黑牵牛15克(炒)、槟榔7克。

        [用法]共为末,每服3克,紫苏汤下;虫积及水肿用酒下。

        [功效]理气止痛,驱虫,利水。

        [主治]气筑奔冲不可忍,兼追虫取积,亦消水肿。

        [来源]《串雅内编》

 九、宣木散

        [组成]白芍9克、柴胡6克、丹皮6克、元参6克、麦冬9克、荆芥9克、生地9克、栀子9克(炒)、天花粉6克、防风3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专散肝木中之火。肝火既达,则诸经之火尽散。

        [主治]五心烦热。

        [来源]《串雅内编》

        十、松梅丸

        [组成]松脂、熟地黄、乌梅。

        [用法]用松脂以长流水桑柴火煮拔3次。再以桑灰淋汁煮7次。再用好酒煮2次,仍用长流水煮2次。以色白味不苦为度。每500克入熟地黄末300克,乌梅末180克。蜜丸如桐子大。每服6-9克,空心盐米汤下。

        [功效]健阳补中,强筋润肌。

        [主治]气血不足,羸弱周痹,肾虚无子,遗精崩带。

        [来源]《串雅内编》

        十一、黄鹤丹

        [组成]香附500克、黄连250克。

        [用法]洗晒为末,水糊丸,如梧子大。如外感葱姜汤下;内伤米汤下;气病木香汤下(或沉香或木香随时酌用);血病酒下;痰病姜汤下;火病白滚汤下,余可类推。

        [功效]清热泻火,活血化瘀。

        [主治]男子内伤、外感多种病症。

        [来源]《串雅内编》

        十二、威喜丸

        [组成]黄蜡120克、白茯苓120克。

        [用法]以茯苓末溶黄蜡丸弹子大。每服1丸,空心细嚼津液咽下。以小便清为度。忌米醋等物,尤忌怒气劳力并色欲等事。

        [功效]温肾固涩。

        [主治]男子阳虚精气不足,小便白浊,余淋常流,梦寐多惊,频频遗泄。妇人白浊白带等症。

        [来源]《串雅内编》

        十三、青囊丸

        [组成]香附(略炒)500克、乌药(略泡入160克。

        [用法]共为末,水醋煮,面糊为丸。随证引下,如头痛茶下;疫气姜汤下;血病洒下之类。

        [功效]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主治]女子多种病症,

        [来源]《串雅内编》

        十四、壬子丸

        [组成]吴茱萸、白芨、白蔹、白茯苓各30克、牛膝、细辛各15克、菖蒲、白附子、当归各3克、厚朴桂心、人参各120克、乳香90克、没药120克。

        [用法]共为末,炼蜜丸,如梧子大。每服10丸,有效。空心好酒下。

        [主治]不孕症。依方修合服之,不过半月而有孕。若男子服补益,若孕妇服即生双胎。

        [来源]《串雅内编》

        十五、整骨麻药方

        [组成]草乌9克、当归、白芷各7.5克。

        [用法]上药为末,每服1.5克,热酒调下。麻倒不知痛苦,然后用手如法整理。

        [功效]麻醉止痛。

        [主治]骨折疼痛,为整骨麻药。

        [来源]《串雅内编》

        十六、再造散

        [组成]大黄30克、皂角刺45克、郁金15克、白牵牛18克(用头末,半生半炒)。

        [用法]上药为末,每服6克。临卧冷酒调服。预备净桶泻出小虫验视,如虫口黑色者,是远年之病。赤色者是近时病。三、四日后再进一服。候至无虫泻出,则绝根矣。后用通圣散调理,可用三棱针刺委中出血。终身不得食牛马驴骡等肉,大忌房事,犯者必不救。

        [功效]泻火散结。

        [主治]疠风。

        [来源]《串雅内编》

        十七、流火方

        [组成]鲜紫苏、鲜凤仙花。

        [用法]洗净,连根叶捣烂,放木盆内。以滾水冲入,将脚架盆上,熏至可洗。以软绵洗之立愈。数十年者不过三、四次,永不发。

        [功效]清热解毒。

        [主治]流火。

        [来源]《串雅内编》

        十八、五虎下西川

        [组成]黄芪、白芷、当归、生地各9克。

        [用法]上药用黄酒600毫升或酒水各半,煎200毫升服之。在头面者,加川芎15克。在身上者,加杜仲15克。在两腿者,加牛膝15克。在肢臂手足者,加桂枝15克。

        [功效]扶正软坚托脓。

        [主治]无名肿毒,痈疽发背等症,3日即愈。

        [来源]《串雅内编》

        十九、取疗膏

        [组成]乳香1粒、麝香(米大)1粒、黄连9克(研末)、连翘12克(研末)、桃仁2个(取皮)。

        [用法]上药入乳钵内,捣烂如泥。用白皮纸摊贴患处。三、四日连疔揭去。

        [主治]疔疮。

        [来源]《串雅内编》

        二十、散毒仙丹

        [组成]银花、生甘草、当归、蒲公英各30克、黄芩3克、乳香3克。

        [用法]乳香研末,先将银花等5味用水1000毫升,煎成200毫升,将乳香末调服,神效。

        [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主治]疮疡。

        [来源]《串雅内编》

        二十一、逐火丹

        [组成]大黄15克、当归120克、荆芥9克(炒黑)、生甘草15克、黄芩9克!防风9克、黄芪90克、茯苓90克。

        [用法]水煎服。一剂病减半,二剂痊愈。

        [功效]清热泻火。

        [主治]汤火伤。

        [来源]《串雅内编》

        二十二、敷药方

        [组成]陈年小粉(炒黑色)、陈菜油。

        [用法]将陈年小粉炒黑色收好,临时以筛极细敷患处。如皮已被烂,即干掺之。如皮尚未破,用陈菜油凋涂,立刻止痛,此西人方,屡试神验。

        [功效]泻火解毒。

        [主治]烧伤、烫伤。

        [来源]《串雅内编》

        二十三、上品锭子

        [组成]红矾75克、乳香、没药、朱砂各9克、牛黄1.65克、硇砂4.2克(二成熟一成生)、白信30克(火煅)。

        [用法]上药依法制好,用面糊和匀,捻成锭子,看痔漏大小深浅插入锭子。

        [主治]痔漏。

        [来源]《串雅内编》

        二十四、神授五公散

        [组成]大五倍子1个。

        [用法]将五倍子开一孔,湿纸包煅存性,为末。先以葱汤洗疮净,掺前药,再用膏药贴之。每日1换,即敛口如神。

        [功效]敛口生肌。

        [主治]漏孔。并诸疮眼久不敛者。痔疮亦效。

        [来源]《串雅内编》

        二十五、去赤翳方

        [来源]《串雅内编》

        二十六、吹喉方

        [组成]白矾9克、巴豆5粒(去壳)。

        [用法]用铁勺将矾化开,投豆在内,俟矾干,取出巴豆,将矾收贮。遇喉痛者,以芦管吹之。

        [主治]急缠喉风、乳蛾、喉痹。

        [来源]《串雅内编》

        二十七、异功丹方

        [组成]糯米(炒黄)、血竭、没药、乳香、全蝎、元参各1.8克、麝香、冰片各0.9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瓷瓶收贮,弗令泄气。用寻常膏药一张,取药末如黄豆大,贴喉外,紧对痛处,越二、三时,揭去,即起泡,用银针挑出黄水如黑色或深黄色。再用膏药又药末贴于泡之左右,仍照前挑,看以出淡黄水为度。禁忌:惟孕妇忌之。

        [主治]喉娥、喉风、喉闭,一切均可用。

        [来源]《串雅内编》

        二十八、冰梅丸

        [组成]天南星25个(鲜者切片)、半夏50个鲜者佳,切碎)、皂角120克(去弦)、白矾、白盐、防风、朴硝各120克:桔梗60克、熟梅子100个(选2克左右者佳)。

        [用法]先将硝盐水浸1周时,然后将各药碾碎,入水拌匀。再将梅子置水中,其次须透过梅子3指。浸7日,取出晒干。又入水中浸透晒干,以药水干为度。将梅子收入瓷器密封之。有霜衣起愈妙。以白绵裹梅噙口内,今津液徐徐咽下,痰出立愈。1梅可治2人,不可轻弃。此方极有验,屡试屡效。

        [主治]喉痹18种俱效。

        [来源]《串雅内编》

        二十九、启迷丹

        [组成]生半夏15克、菖蒲6克、菟丝子30克、甘草0.9克、茯神9克、皂荚3克、人参15克、生姜3克。

        [用法]水煎服。

        [主治]发厥口不能言,眼闭手撒,喉中作酣声。

        [来源]《串雅内编》

来源网络

************************************

温馨提示:本平台分享健康图文信息,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如有需要,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广告是系统随机配发,我们无法详细控制、选择。请您切勿购买任何动物制品、肉食。不要买渔猎、捕鸟的器具,拒绝杀生。不要玩杀人游戏,杀人游戏与实际杀人果报基本相同;不要看色情文章,万恶淫为首,邪淫是轮回和灾祸的根本。因果报应,如影随形。切记!

自己学中医吧,愿天下中医学者携手,为中医作贡献。

厚德载物!草木金石仅除身病,正己培德方祛心魔!

祈愿: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人无病厄,富贵康宁;长寿好德,善始善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串雅内外编
我也有秘方—治头痛
《串雅内外编》
胃灵丹——寒热虚实悸虫血疰疼等服此药痛止即愈
诸毒通治方
赵学敏与《串雅内外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