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这些物件,不仅滋养你的眼睛,还温暖我们的心

图文/艺周刊全媒体组artweekly综合首都博物馆

北京别称燕京,自金元定都于此,各地手工技艺的精华由民间汇聚到北京宫廷,在不断地融合与升华中形成了一系列极具“京作”特色的宫廷艺术品。其中,玉雕、牙雕、景泰蓝、雕漆、金漆镶嵌、花丝镶嵌、京绣、宫毯这八大工艺门类在近现代艺术家的传承、发扬下,被后人赞誉为“燕京八绝”。

然而,随着时代的更迭和商业化生产的普及,慢工细作的手工艺品已离我们的生活渐行渐远。除了工艺技法上的精益求精,传统手工艺还承载着老艺人在他们那个时代里曾无比珍视的造物信仰和超乎功利的用心。现在,让我们跟随时光的脚步,走进“燕京八绝”的世界里,在 皇家审美与民间智慧的光芒中开启一段悠远、雍容、匠艺合一的京韵之旅。

你准备好了吗?它不仅能滋养你的眼睛,还会温暖我们的心。

第一单元 气韵磅礴浑天成——玉雕

“玉,像大地的舍利,它是‘石’里的精华,是大地的精髓。”

这是老一辈北京治玉大师李博生先生对玉石的阐释与解读。在中国的传统玉作中,有“南玉”和“北玉”之分,以北京为中心的“北玉”正是这样一种以雄浑庄严的气韵与俏色巧雕的设计所闻名的特种工艺。无论从制作流程、器物造型还是构思设计,处处体现出一种“京城”特有的皇家风范和文化气息。

俺爹俺娘

长:22厘米,宽:13厘米,高:22厘米

现代 苏然制作

秋喜图

长32厘米,宽5厘米,高16厘米

现代张铁成、王建制作

青玉压金银丝罐

高14厘米,厚9.5厘米,宽9.5厘米

1960年潘秉衡制作北京工艺美术博物馆藏

青玉山水宴饮图插屏

直径21.6厘米,厚1.5厘米清乾隆(公元1736年—公元1795年)

首都博物馆藏

羊脂玉凌霄花饰

长12.8厘米,宽7.4厘米

元(公元1271年―公元1368年)

北京市海淀区索家坟清代黑舍里氏墓出土

首都博物馆藏

白玉仿痕都斯坦菊瓣碗

高5.1厘米,口径9.2厘米清(公元1644年—公元1911年)

首都博物馆藏

第二单元 温润如玉画乾坤——牙雕

大约3000多年前的中原大地,气候温暖湿润,黄河中下游还生长着茂密的森林、草原以及庞大的食草霸主——象群。它们的存在开启了北方王室制作象牙工艺品的历史,直至明清两代,牙雕的精华技艺专为帝王贵胄所有,长期被封闭在皇宫高墙之内。来自苏杭、广州等地的牙雕艺人和北京本地的工匠在彼此技艺的交融、借鉴以及帝王艺术趣味的影响下,形成了具有北京地域特色的牙雕工艺,成为“北派”牙雕的代表。

象牙镂雕云龙纹带板

最大块长:9厘米,宽:3.2厘米

明(公元1368年—公元1644年)

首都博物馆藏

竹木嵌象牙龙凤纹饰件

长:6厘米,最宽:4.5厘米

清乾隆(公元1736年—公元1795年)

首都博物馆藏

象牙松竹梅纹臂搁

长:25厘米,宽:7. 2厘米,厚:3厘米

清乾隆(公元1736年—公元1795年)

北京艺术博物馆藏

象牙文具盒

长:24.5厘米,宽:14厘米,高:12.5厘米

清末民初(19世纪末—20世纪20年代)

首都博物馆藏

象牙万古长青图摆件

90厘米×15厘米

1960年

杨士惠设计,孙博平、杨士俊制作

北京工艺美术博物馆藏

象牙司马光击缸故事摆件

20厘米*12厘米

20世纪60年代

时金兰制作

北京工艺美术博物馆藏

第三单元 错彩烁金锦添花——景泰蓝

在中国的古代工艺中,绝大部分技艺都是上行下效,宫廷与民间并存制作。然而,有一种独特的工艺,在清末同光中兴之前一直为宫廷独有,并禁止民间私自生产,它就是铜、珐琅釉与火相结合的艺术——景泰蓝。这种在铜质的胎体上,用柔软的扁铜丝掐成各种花纹焊接其上,并将珐琅质的色釉填充在花纹内烧制而成的精美器物,历经了六百余年的浴炼、升华,在跨越时空的对话中绽放着烁金繁花般的美。

掐丝珐琅八宝纹壶

通流:28厘米,高:14.5厘米

明(公元1368年—公元1644年)

首都博物馆藏

掐丝珐琅鎏金三足熏炉

高:66厘米,口径:38.7厘米

清乾隆(公元1736年—公元1795年)

首都博物馆藏

掐丝珐琅缠枝莲纹瓶

口径:2.4厘米 底径:4.5厘米 高:14.5厘米

清乾隆(公元1736年—公元1795年)

北京艺术博物馆藏

掐丝珐琅八宝纹瓶

25厘米x14厘米

1987年钱美华制作

北京工艺美术博物馆藏

连年有余

长:20cm 宽:20cm 高:40cm

现代钟连盛制作

铜胎掐丝珐琅八宝纹盆

直径:50厘米

现代钟连盛制作

第四单元 捉刀代笔俨若画——雕漆

有一种漆器,它有着1400多年的历史,以雕刻漆层厚度著称的装饰风格是漆器发展史上的一大创举。有一种漆器,它是明成祖永乐皇帝钦点的外交国礼,是乾隆御制诗中的挚爱尤物。有一种漆器,它的精品制作过程需经上百道工序,十几人分工协作,耗时1年之久才可完成。有一种漆器,它运刀如用笔,在朱砂、大漆与胎体间,描绘出一幅精致典雅的艺术画卷。

有一种漆器,它重复髹饰,它刀尖舞蹈,它有个名字,叫“雕漆”。

剔红山石花鸟纹漆盘

口径:82厘米,高:3.4厘米,底径:25.2厘米

元(公元1271年―公元1368年)

首都博物馆藏

剔红人物纹圆盒

直径:3.6cm

明(公元1368年—公元1644年)

首都博物馆藏

剔红龙纹方盒

长:17.3厘米 宽:17.3厘米 高:8厘米

清乾隆(公元1736年—公元1795年)

北京艺术博物馆藏

剔红镂空花篮盘

36厘米×36厘米

1970年杜秉臣制作

北京工艺美术博物馆藏

剔彩葵瓣纹捧盒

直径35厘米,高28厘米

现代李志刚制作

剔红鼎盛中华

长130厘米,高110厘米,宽90厘米

2009年郭鸣、殷秀云、苏启明、宋秀珍等设计制作

第五单元 千文万华霞似锦——金漆镶嵌

“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考工记》

早在战国时期,我国先民就道出了中华文明的造物原则——在充分认识时间属性和材料性能的前提下,才能发挥出质美工巧的魅力。大漆是一种天然的防腐、耐潮、抗磨材料,将它髹涂于器物上,表面散发的幽光,能带给人内心深处的温暖。因此,北京的历代帝王都喜好以木胎成形、髹漆,再在漆底上运用镶嵌、描金、贴金、戗金、雕填、彩绘等多种手法去装饰。这种华而不艳、醇厚大气的华美漆器,正是北京金漆镶嵌工艺的完美体现。

嵌螺钿广寒宫图漆器残片

残长22厘米,残宽12.5厘米

元(公元1271年―公元1368年)

北京市西城区后英房元代居住遗址出土

首都博物馆藏

识文描金银八宝纹漆盒

直径:33.5厘米,高:8.5厘米

清乾隆(公元1736年—公元1795年)

北京艺术博物馆藏

“葵生”款百宝嵌花鸟纹漆砂砚

长:13.9厘米,宽:9.9厘米,高:2.8厘米

清嘉庆至道光(公元1796年—公元1850年)

北京艺术博物馆藏

彩漆戗金云龙纹漆盒

45厘米*11厘米

20世纪80年代

北京金漆镶嵌厂制作

北京工艺美术博物馆藏

八吉祥银锭套盒

32厘米×21.6厘米×43厘米

现代万紫制作

仿清宫百宝嵌花卉屏风

长:395厘米,宽:40厘米,高:240厘米

现代万紫制作

第六单元 金丝银缕夺天工——花丝镶嵌

“采金为丝,妙手编结,嵌玉缀翠,是为一绝。”这说的就是与皇家文化关系最为紧密的花丝镶嵌工艺。从皇帝头上的冠冕,到后妃发间的金钗,再到王侯将相腰上的金丝软带,处处展示着这门宫廷绝技的华贵风彩。掐、填、攒、焊、编、嵌、垒、织……这些生活在皇城深处的能工巧匠,用他们的指尖编织着属于那个年代最为奢华与精致的美丽。时代在进步,审美在改变,但这一份在宁静中拨丝嵌玉的古雅逸致,是每个人心中难以淡忘和抗拒的民族记忆。

嵌宝石金凤簪

高24厘米,厚度8厘米,宽度11.5厘米

明(公元1368年—公元1644年)

北京市海淀区董四墓村明代墓出土

首都博物馆藏

衔珠金龙饰

长8厘米,宽4厘米

清(公元1644年—公元1911年)

首都博物馆藏

“明十三陵”点翠凤冠仿制品

24厘米×30厘米

20世纪60年代

北京花丝镶嵌厂制作北京工艺美术博物馆藏

纯银丝嵌百宝龙凤纹镜

36厘米×16厘米

20世纪70年代

北京花丝镶嵌厂制作北京工艺美术博物馆藏

花丝薰炉

长:18厘米,厚:18厘米,高:20厘米

现代赵春明制作

花丝提梁壶

长:15厘米,宽:15厘米,高:30厘米

现代程淑美制作

第七单元 锦绣组绮飞龙凤——京绣

经纬织不出这番细致,印染得不到这种神韵。千百年来,在手指、绣线与织物间翻转的,是人们对于美的无限追求与向往。

京绣,就是这样一种以北方民间绣为基础,同时凝聚了苏绣、粤绣等多种刺绣工艺精华的皇家手工绣,因此也称宫绣。它集各地民间绣之所长,经过不断地相互融合、影响,发扬了盘金绣、打籽绣等特色绣法。一针一线间,尽显高贵的皇家气派与艺术品位。

织锦夹金堆绫绣百衲袈裟

长:112厘米,宽310厘米

清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年)

北京市西城区白塔寺出土

首都博物馆藏

红缎地绣喜相逢纹女夹袍

身长:141厘米,通袖长:183厘米

清光绪(公元1875年—公元1908年)

首都博物馆藏

盘金绣云龙纹戏衣

身长:70厘米,袖长:120厘米

民国(公元1912年—公元1949年)

首都博物馆藏

云肩翘摆凤尾裙

高:180厘米, 宽:100厘米

现代郭培制作

第八单元 经纬盘金心手应——宫毯

人类生活在这个地球上,在不断耕耘与创造文化遗产的同时,也享受着大自然给予的恩惠。织毯所用的机梁来源于木,线来源于羊毛、棉花、蚕丝,染料来源于植物与矿物,辅料来源于金、银等贵金属,利用这一切自然之物经过一双巧手编织而成的宫廷用毯,就是北京宫毯。它以栽绒、盘金为核心技艺,经纬线交错为毯身结构。其传自宫廷,承自民间,既有皇家韵味,也有满、蒙、藏各民族的民间文化特点,是一种多元文化融合的京式产物。

五龙图盘金毯

宽:150厘米,长:200厘米

现代曹艳红设计 王国英制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匠心筑梦烁古今——燕京八绝》文物赏析| 雕漆、金漆镶嵌、花丝镶嵌
“燕京八绝” 博物杂谭 中华博物
惊艳时光的美——燕京八绝
牙雕仕女舞人,清,藏于@首都博物馆的文化...
古代瓷器精品(首博相册26)
首博北京文物精品展之金银器(3)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