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第165讲 张胜兵品《伤寒》之阳明病(186条条文阳明脉大)
userphoto

2024.03.25 山东

关注

张胜兵中医


讲课时间:

伤寒阳明篇已开启,后续的张胜兵品《伤寒》系列课程也会在直播群讲解,讲课时间不定期更新,如想进微信群直播听课,请加咨询号进群,讲课前我们会以群消息通知各位。

语音收听方式:
1、伤寒论直播群
2、喜马拉雅输入“张胜兵品《伤寒》反复收听,并可评论区留言,专人回复。
3、公众号语音与文字同步。
说明:文字来源于张胜兵先生语音,粉丝转换文字,如有误差,还请海涵。



主播丨张胜兵

扫码听全集

长按识别二维码

获取更多音频信息

注:喜马拉雅FM同步上线,品读更多经典好书,敬请期待!

伤寒一日太阳受,阳明少阳二三又。

传经与否看脉证,数字只为医理透。


1

解读(上)

今天我们讲《伤寒论》第186条条文。

我们先看条文的原文。第186条条文:伤寒三日,阳明脉大。这条条文只有八个字,但是古往今来的医家对这条条文的解读,我个人认为,可能不是张仲景本意。

虽然只有八个字,但是这个八个字里面,后世医家解读出了很多不同的意见。因此,这八个字的解读并没有那么简单,我们仍然打算用一节课的时间把这八个字还是用以经解经的形式,希望能够给大家展现完整的张仲景本意。

如果我们仅从字面上理理解的话,这个病人感受了伤寒三天,传到了阳明,那么阳明脉呢,是大的。没了,就这么简单。如果只是这样解读的话,那太肤浅了。

首先,我们必须要搞清楚一个问题,伤寒三日,这个三日绝对不是指三天。如果把它解读为三天,或者机械的解读成一个数据的话,那么显得太狭隘。

为什么有的人直接把它解读成三天呢?一方面是《黄帝内经》有一段原文:伤寒一日太阳,二日阳明,三日少阳。那么由于有原文是这样的,后世结合《黄帝内经》就误以为,或者说误解读,把一日,二日,三日的一二三,把它解成具体的数据。当然更多的医家是把它解读成一个阶段。

比方说伤寒一日太阳,这里的一日呢,是指刚刚开始的意思,伤寒感受到人体之后,首先是太阳,是太阳病。然后第二个阶段是阳明病,第三个阶段是少阳病,如果是这样来看呢,也不对。因为阳明病我们早就已经讲过了,在前面的条文当中,第184条:阳明居中,主土也,万物所归,无所复传,那阳明病是不可能传到少阳病的,所以这么理解也不对。

我在之前的解读当中早就说过了,《伤寒论》里面的数据,千万不要把它当成数字看。它只是一个概数而已。一日,二日,三日,这种说法,《伤寒论》是引用了《黄帝内经》的说法,但无论是《黄帝内经》还是《伤寒论》,并非表达真正的一天、两天、三天。

那我们比方说成无己,成无己他怎么解读的?他说:伤寒三日,邪传阳明之时。经曰:尺寸俱长者,阳明受病当二三日发,阳明气血居多,又邪并于经。是以脉大。那么他直接就说,伤寒三日,是邪传阳明之时。但是他并没有把三日解释的清楚,所以你认为他对也对,认为他不对也不对,也可以认为他不对。

但是根据《黄帝内经》伤寒一日太阳,二日阳明,三日少阳的说法的话,那么如果他认可《黄帝内经》的说法的话,那传阳明之时应该是二日,不应该是三日,是不是?

因此,有的医家刻舟求剑,解读的更有意思,他怎么说的?曹颖甫在《伤寒发微》里面,他说:这个条文有错误,应该把它改正一下,改成什么呢?改成伤寒二日,阳明脉大。,这样的话,就与《黄帝内经》相吻合了,因为一日太阳,二阳明嘛,三日少阳嘛,他这个意思,那这样改的话,简直就错的离谱。

那么《伤寒论》里面的一日太阳,在条文里面有体现,比方说我们看《伤寒论》第4条条文: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脉若静者,为不传,颇欲吐,若躁烦,脉数急者,为传也。那么根据这一条,我们就可以得出伤寒一日,这个一日是指刚刚受邪的,指第一个阶段,你可以这么认为。那么它传经不传经呢?并不是根据时间而来,而是根据什么?根据脉证。后面说的很清楚,脉若静者,为不传,颇欲吐,若躁烦,脉数急者,为传也,也是根据脉证的变化来确定是否传经。

那紧接着《伤寒论》第5条:伤寒二三日,阳明少阳证不见者,为不传也。那说明什么?即便伤寒到了第二三个阶段,阳明和少阳这两经的证都没有出现的话,那证明它没有传经,证明它还在什么?还在太阳,所以这个时间并不是具体的时间。

因为它可以传,也可以不传嘛,至于《黄帝内经》所说伤寒一日太阳,二阳明,三日少阳,这里的一、二、三并不是指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它的传变,按照你这个说法的传变,那第二天是阳明病,第三天传到少阳,那阳明病万物所归,无所复传,岂不是个笑话,阳明病是不可能传到少阳病的。所以我们理解《黄帝内经》的时候,不应该这样孤立的去理解,你可以把它理解成《黄帝内经》在说这几条经的时候,可以认为它们是分类,可以认为它是一种分类法。

阳分成了三类,阴分成了三类,一共合成六类,所以《黄帝内经》你可以把它理解成分了六类,所以它有一、二、三、四、五、六。你不能把它理解成一天、两天、三天、四天、五天、六天的传变规律,没有这回事,关于六经的传变,本身就是《伤寒论》里面首先提出来的,《黄帝内经》并没有提出这个所谓的传变规律,只是把它分类而已,所以这个必须要分清楚。

要知道传不传变,仲景早在这个纲要里面,后世医家早就归类,你比如说我们讲太阳病的时候,讲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我们讲阳明病的时候,辨阳明病脉证并治,讲的是脉证,有了脉证才能确定它是哪一经的病,并不是时间。

2

解读(中)

另外呢,关于“伤寒三日”这四个字,在《伤寒论》里面还出现过多次,不仅仅是在阳明病里出现了,在少阳病里一样出现了。

我们看第270条条文:伤寒三日,三阳为尽,三阴当受邪,其人反能食而不呕,此为三阴不受邪也。第271条:伤寒三日,少阳脉小者,欲已也。

你看少阳病里面也出现了“伤寒三日”这四个字。那么这里的“伤寒三日”什么意思呢?这里的三日呢,你可以把它理解成一个不确定的数字,大概你可以理解代指为伤寒已过多日,那么这个多日,按照一般规律呢,是病邪在三阳经已经传尽。太阳,少阳,阳明,按道理三阳都应该经过了,都应该传尽,所以伤寒三日,三阳为尽,意思就是三阳该传的时间都传过了。

那么这个时候呢,阳经传过来就应该到阴经了呀,所以伤寒三日,三阳为尽,三阴当受邪,那应该成了阴病呢,如果它没有出现阴病的脉证,那么证明它什么?证明它没有传到阴病,还在阳病,所以这个伤寒三日是个概数。这是270条的意思,那271条是一样的。伤寒三日,少阳脉小者,欲愈也。意思说伤寒三日这个阳经的邪气快传完的时候,如果说是少阳病脉出现小的这种情况,那么是什么?是这个病快好了,所以这个伤寒三日,它可以它代表的一个阶段,代表了一个疾病的阶段,并不是指某一天。

那么这个阶段呢,会因为邪气的强弱,会因为病人体质的盛衰,那么时间就不一样,每个人都不同。所以这应该是一个阶段,是一个概数,所以你把三日改两日有什么用,你只不过是为了迎合《黄帝内经》而已,那《黄帝内经》本来就不是这个意思,《黄帝内经》是一种分类法。根本跟伤寒的传变一毛钱关系没有。

所以呀,我们这里的“伤寒三日”是指一个阶段,就是说感受伤寒一段时间,就这个意思。

后面四个字“阳明脉大”,感受伤寒一段时间,阳明脉就变大了,是这个意思吗?显然不是嘛。感受伤寒一段时间,难道不会是少阳病吗?难道没有可能还在太阳吗?是不是?都有可能。所以直接说伤寒三日,阳病脉大,那感受了伤寒一段时间,现在已经出现的阳明病,脉是大的,是一定这样吗?不是,那既然不是,那么我们如何解读这条条文才会更加合理呢?

我个人认为,它应该运用了倒装结构,哪怕就是四个字也用了倒装结构:阳明脉大应该是脉大属阳明。

它的本来的意思应该是伤寒三日,脉大属阳明。什么意思呢?就是伤寒过了一段时间,如果脉象出现了大脉,那么这个时候我们知道它已经转入了阳明病。这么解读,不仅通顺,而且应该是最符合张仲景本意的。

那么问题又来了,脉大转属阳明,如果是脉大的话,转属阳明,我们这样去解读的话,那么什么是大呢?脉大是个什么意思呢?脉大就一定是阳明吗?那这里的大是什么意思呢?

后世很多医家把脉大,这个“大”把它解读成洪,洪大。意思就是说脉洪大,阳明脉洪大。真的是这样吗?如果阳明脉洪大,那后面的阳明病里面的脉是不是都要具备洪大的特征呢?显然不是。

我们随便举几个例子。第214条条文:阳明病,谵语,发潮热,脉滑而急者,小承气汤主之。看到没有,脉滑而急?是洪大吗?不是。我们再看第221条条文:阳明病,脉浮而紧,咽燥口苦,腹满而喘,发热汗出,不恶寒,反恶热,身重。后面呢,我们就不描述了,看到了什么脉?浮而紧,是洪大吗?不是。我们再看第240条条文:病人烦热,汗出则解,又如疟状,日晡所发热者,属阳明也。脉实者,宜下之,脉浮虚者,宜发汗。下之与大承气汤,发汗与桂枝汤。看到没有?脉洪大吗?不是。那这样的例子呢,不胜枚举。所以你说转属阳明,脉就是大,大就是洪。请恕我张某不敢苟同。

我们千万不要用《伤寒杂病论》这本书以外的其它任何典籍来猜度《伤寒论》里面的脉象,都没有意义,我们只能通过《伤寒论》它本身的条文来分析和解读《伤寒论》它的本意。我个人认为这里的脉大的“大”字,仅仅是指脉形宽阔而已,与脉象的浮、沉、迟、数、虚、实无关。而且,本条条文中所说的脉大,一定是脉大而有力,不是无力。

这里的脉大绝非洪脉,仅仅只是指脉形宽阔,脉体大而已,而且是大而有力。大而无力的呢,那是虚证。我们这里的阳明病是实证,所以它的脉是大而有力的。我为什么这么认为呢?因为《伤寒论》里面仍然还有条文出现过“大”这种脉。

我们看《伤寒论》第30条条文:问曰:证象阳旦,按法治之而增剧,厥逆,咽中干,两胫拘急而谵语。师曰:言夜半手足当温,两脚当伸。后如师言,何以知此?答曰,寸口脉浮而大,浮为风,大为虚。风则身微热,虚则两胫挛,病形象桂枝。因加附子参其间,增桂令汗出,附子温经,亡阳故也。后面呢,我们就不再说了。这里出现了什么?寸口脉浮而大,浮为风,大为虚。这里的大是指大而无力。大而无力才为虚,大而有力则为实。所以第30条里面出现的这个“大”是大而无力,为虚。

而本条第186条条文的“大”,是大而有力,是为实。所以在《伤寒论》里两条条文就同时出现了“大”,而表达的意思是完全的相反,一个是虚,一个是实。所以我认为第186条里面的脉大的“大”是指大而有力。

那么这个大而有力可以是指现在所说的洪脉,也可以是指沉在里面的大脉,叫实脉。如果说是浮大而有力的,称之为洪脉,这个时候它应该是什么?是阳明气分热证的白虎汤,或者白虎加人参汤证。如果说这个脉象偏沉而实而有力,这个呢,就可能是阳明腑实证,阳明实证的承气汤证。这样我们既把阳明气分热证,又把阳明腑实证的都概括了,都叫阳明病,所以它是什么?大而有力,这里的脉象是。
如果你把它仅仅代指洪脉的话,那请问这里仅仅是指阳明热证吗?阳明气分热证吗?阳明腑实证就没有了吗?当然是有的啦。所以阳明脉大是指大而有力,是指它的脉形宽阔,脉体大,与浮、沉、迟、数、虚、实都没有关系,而且这里是指实脉,不是指虚脉。大而有力嘛,与浮、沉、迟、数无关,你说虚实嘛,也可以说它是实,它就是指实。与浮、沉、迟、数无关,它就是一个宽阔的实脉,它应该是实脉,与虚脉无关,与虚脉有关的是第30条条文。所以呢,这里的大是与浮、沉、迟、数无关,专指实脉,可以是浮,可以是沉。

3

解读(下)

我们解读完之后,我们再把它连贯起来看一下,186的条文:伤寒三日,阳明脉大。它应用到了倒装的结构,应该是:伤寒三日,脉大属阳明。把阳明脉大换个位置,那么表达的意思是:伤寒过了一段时间,如果脉象出现了大脉,大而有力的脉象,是转属阳明,是传经到了阳明病,属阳明病了,就是这个意思。
我们回到开篇诗,伤寒一日太阳受,阳明少阳二三又。传经与否看脉证,数字只为医理透。什么意思呢?刚刚得伤寒的时候,是太阳经受邪,所以伤寒一日太阳受,这个一日呢,是指刚开始,并不是代指第一天。阳明少阳二三又,那么阳明少阳是第二个阶段或者第三个阶段,而不是指具体的第二天或第三天。传经与否看脉证,那么是否传经跟时间没有直接的关系,与病人的脉证有关。比如说我们第186条讲的脉象出现了大时,那么这个就是阳明脉。所以你不管是两天、三天,七天、八天,只要是出现这个情况,它的脉证已经出现了阳明病的脉,那么它就是传经到了阳明病。
最后一句:数字只为医理透,那么为什么重点用一、二、三这样的数字来表达呢?只是为了让大家能够通过数据来阶段化的去理解医理与病理。你要理解透,把这些东西理解透的话,你不能够去具体数据化的去看待这些数字,而是把它活学活看,活学活看,你要学它的时候是某一阶段,某一阶段一、二、三是指阶段。不要机械化的去学习它。
另外传经与否,我们仍然是遵循《伤寒论》第4条、第5条。第4条: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脉若静者,为不传,颇欲吐,若躁烦,脉数急者,为传也。这是根据脉证来确定它是否传。第5条:伤寒二三日,阳明少阳证不见者,为不传也。你即使伤寒到了第二三个阶段,只要没有出现阳明病或者少阳病的脉证的话,我们仍然认为它没有传经,它还在太阳,就这个意思。
那么阳明病为什么脉象会出现大而有力呢?因为这个大脉是说它形体宽阔,波涛汹涌之势。因为阳明为水谷之海,多气多血,阳气比较盛。如果说病到了阳明呢,正邪斗争比较激烈,正盛邪实,阳热亢盛,气血就会鼓动于外,这样的话,我们摸起来这个脉象呢,就应指而大。
你看黄元御他是怎么解读的?他说:伤寒一日太阳,二日阳明,三日少阳,阳明之脉大,少阳之脉弦细,若三日正传少阳之时,不见少阳脉弦细之脉,而见阳明之大脉,知其传于阳明之腑矣。还在一日太阳,二日阳明,三日少阳,说了这段话,跟我们的传经一毛钱关系都没有,那只是《黄帝内经》的一种分类法,不属于传经法,那黄元御作为一个伤寒泰斗这种都没理解到,简直是让人匪夷所思。
那关于其他医家的解读呢,基本上各有各的错法,各有各的理解。基本上呢,我个人认为是不敢苟同的,如果大家有兴趣呢,可以去参看一下所有医家对这条条文的解读。那么大家认为我对这条条文的解读最符合《伤寒论》原文,最符合仲景本意的话,那么请大家关注点击喜马拉雅“张胜兵品伤寒”。
那如果你在上面留言呢,我会在上面回复你。
我是张胜兵,感谢大家的收听,我们下节课不见不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伤寒往事】第17期:《伤寒论》的传经,可能并不是你想象的那样!
疾病由轻到重的传变规律(一)——《伤寒论》全新解读
【学伤寒】条文第256条
《伤寒论》“阴”“阳”浅议
第75讲张胜兵品《伤寒》之太阳病(101条条文,小柴胡汤3)
:料度脏腑,独见若神。(徐汝奇老师广东省中医院讲座) 云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